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卡奴现象一瞥

时间:2022-03-22 10:25:53

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卡奴现象一瞥

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避免陷入信用卡消费的陷阱甚至沦为卡奴呢?一方面,有必要全面了解信用卡的一般常识和运作机制;另一方面,更有必要客观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妨以海外用卡人的例子为镜鉴

信用卡的雏形――商业信用卡1915年诞生于美国。当时美国的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有选择地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顾客可以凭卡片在这些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分期付款。而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银行信用卡于1952年出现于美国。到上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不仅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开始盛行起来。从上世纪70年代,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开始发行信用卡。

信用卡的共同基本功能,可称为“准货币”。其好处在于免去随身携带现金的不便,并可于购物一定期间后付款,有助于个人现金周转。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信用卡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当然也要从用户身上赚钱。信用卡的赢利秘诀,是海量用户共同创造高额透支带来的利息收入。在海外,信用卡年利率在20%~30%之间。面对琳琅满目的信用卡以及发卡银行的各种承诺,普通消费者一不小心就陷入透支还款的怪圈。

美国:超前消费蔚然成风

美国是一个崇尚超前消费的国家。根据洛切斯特理工学院金融教授罗伯特・曼宁统计,2005年近3亿的美国人民平均每人欠账3.1万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3。“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已经变成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他们是按自己有多少信用额度来消费,而不是依据自己的收入花钱。”

信用卡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日常购物、外出旅游到餐厅付账都可用它记账,其使用频率及额度已有凌驾现金交易之上的趋势。目前美国境内约有6000家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用户约1.85亿。根据《华盛顿观察》的统计,75%的家庭拥有信用卡。截至2005年底,美国信用卡债务超过8000亿美元,每个家庭平均拖欠信用卡款项达7200美元。沉重的信用卡债务也成了影响美国人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

2006年1月4日,Visa信用卡公司宣布,在2005年圣诞节的一周内,他们的用户就用Visa卡刷掉了322亿美金,平均每一个家庭的节日信用卡债额是9300美元,在过去10年间上涨了115%,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付清这些钱。2004年,只有37.8%(7000万)的人会每月付清他们的信用卡账单,超过3/5(62.2%)的人会欠债,有4400万人每月会因为付不出最低还款额而挣扎。

信用卡是个人建立信用的重要来源。在美国,信用记录是个人资料的重要部分。当购置房产、汽车等需要贷款,甚至求职的时候,公司会先查阅个人的信用记录作为参考。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如果无法长期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会影响到个人信用的建立。

客观地说,超前消费是美国的传统。虽然美国人平均收入较高,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富裕,因为他们挣的钱大部分都用于还信用卡的账了。

罗伯特・曼宁是美国最知名的信用卡专家之一,他的关于应对信用卡过度消费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建议多次被美国政府采用。在他的《信用卡国家:美国沉溺于信用的后果》一书里,他谴责信用卡纵容了美国人过度消费的坏习惯。他一直在游说立法机构规范发卡机构的操作,并积极提醒、教育美国人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中国台湾地区:演化为社会问题

在中国台湾地区1100万人口中,约有70万“卡奴”,即每百名经济人口中就有6个人是卡奴。平均每个月有40000人因刷卡过度成为破产者,有40个卡奴因身陷重债而自杀。有媒体称,信用卡已经与、枪支并列为台湾的“三大害”。

据台湾媒体公布的资料,2000年台湾信用卡及现金卡数量仅有1830万张;2005年这两种卡数量增长到4555万张,但台湾民众收入的增加速度却滞后,因此造成卡债和卡奴大增。目前,在台湾1100万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人均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或现金卡,而其中约有70万出现缴款困难或濒临无力支付边缘,占全台湾人口的6%。卡奴们的平均信用卡债务金额高达120万台币。由于利滚利,不少人每月收入甚至不够支付利息,有些人一时还不起,就“拆东墙补西墙”,办多张卡。

卡奴现象也给发卡机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伤,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比率也从2004年的2%上升到2006年的2.4%,迫使台湾银行冲销了约22亿美元的信用卡和现金卡坏账。

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等地的信用卡普及率并不比台湾地区低,为什么信用卡单单在台湾引发这么严重问题呢?从内部因素来看,有持卡人不加节制、过度消费的自身原因;而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银行机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商业蛊惑。台湾银行数量多,仅发卡金融机构就有51家。为了提高业绩,银行发行信用卡毫无门槛可言,有的银行打出广告“只要会呼吸就能办卡”,诱导消费者办卡。此外,目前银行一般规定的信用卡、现金卡最低应缴还款比例只有2%~5%,也就是说,每月只需缴200元,就可以透支1万元,使持卡人放松了心理警惕,容易过度消费沦为卡奴。二是岛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民众收入不稳定。2005年台湾企业有88%没加薪,而2001到现在,台湾没有加薪的公司占7成以上,去年还有1.24%的公司减薪,民众无力偿还信用卡与现金卡的债务。

台湾信用卡市场之乱,正如一位国外银行家所形容的:“要最快做烂一个消费金融商品,就到台湾地区市场推,因为这里有最不够自律的消费者、最懂得牟利的金融业者和最粗糙的规章制度。”

上一篇:公务员+教师家庭理财规划 下一篇:指点迷津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