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分析颈部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化与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相关性

时间:2022-03-22 02:11:06

彩超分析颈部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化与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超分析颈部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化与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18例眩晕患者椎动脉二维超声声像图和血流频谱, 并与同期健康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右侧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椎动脉;眩晕;彩色多普勒;相关性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很多疾患可以引起头晕, 其中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及骨科常见, 颈椎不稳定和椎动脉形态及行径异常, 对于颈部血流变化影响较大。本文重点探讨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化与颈性眩晕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反复发作眩晕患者118例(观察组), 发作次数>2次, 均经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 均伴有眩晕、偏头痛、耳鸣、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其中男69例, 女49例;年龄51~80岁, 平均年龄(59.7±11.4)岁。病程1~6年;均排除因脑梗死、脑出血、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病等明确病因引起的眩晕。选择12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 均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眩晕等疾病, 其中男73例, 女47例;年龄50~79岁, 平均(58.4±11.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相关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采用阿卡洛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0 MHz。患者平卧, 头部偏向对侧, 探查双侧椎动脉(VA)、颈总动脉 (CCA)、颈内动脉(ICA)血流频谱和管径(VA), VA直径≤2.6 mm 即判断为VA狭窄, 二维检查观察血管走行、腔径、内壁、粥样硬化斑块。脉冲多普勒测得峰值流速(Vmax)、速度时间积分(VTI)、心率(HR), 计算血流量Q(Q=A×VTI×HR。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数据以(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椎动脉二维超声声像图 VA狭窄率比较, 两组左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 2 内径和血流参数比较 对照组左右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SV左侧>右侧。观察组左侧内径>内侧, PSV及血流量>右侧。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双侧内径、PSV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颈性眩晕为“眩晕”范畴, 多为经络不畅, 脉络瘀阻、气血亏虚, 经脉失养。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出现头昏目眩、恶心、耳鸣等症状, 该症状的产生与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化存在相关性[1]。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椎动脉的走行、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粥样斑块及斑块性质进行形态学评价, 又可对受检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 测量椎动脉血流量。一般而言, 正常椎动脉管壁光滑, 腔内充盈, 基本没有回声暗区, 界限清晰, 椎动脉走行清晰显示, 血流频谱呈三峰递减型。而眩晕患者可能是椎动脉管径发育异常, 椎动脉管径纤细, 出现局部脑缺血, 从而产生眩晕[2]。也有可能颈动脉系统严重狭窄或闭塞, 尤其双侧颈内动脉狭窄, 通过后交通动脉及侧支代偿全脑血供, 同样可以造成眩晕症状的出现。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流束走向弯曲, 呈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 部分患者血管出现闭塞, 血流速度下降或血流信号消失, 血管狭窄率右侧明显高于左侧, 这与以往报道的眩晕患者症状基本一致。同时部分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运动反应性和血管壁弹性下降, 并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储备能力[3]。

一般而言, 血流量指标反映的是椎动脉系统的整体血液供应, 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脑血供情况, 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及病变血管的定位, 评价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程度。动脉血流量与动脉内径相关, 当血管内径变窄、走形弯曲或成角时, 血管将会出现血流量下降, 产生脑补缺血。另外, 转颈时由于骨赘的压迫及过分牵拉血管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系统,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动脉痉挛, 血流量减少[4]。本研究显示, 动脉椎动脉内径、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说明椎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产生供血不足。同时PSV的下降, 也能进一步说明心脏收缩时VA 的血流速度, 内径及心博量的改变导致供血不足。并进一步说明通过对血流速度、频谱的检查, 而RI值改变可以评价动脉的顺应性和韧性, 反映脑血管阻力变化[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RI和PI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明VBI患者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或存在血管狭窄或痉挛。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眩晕患者进行检测, 能评估动脉病变和供血情况, 明确眩晕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 无创、重复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中医正骨, 2011,23(11):29-30.

[2] 陈云.超声在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9):1146-1147.

[3] 陈斌娟,孟璇,聂芳, 等.脑血管狭窄与血管运动反应性及眩晕的相关性.临床医学, 2010,30(4):1-3.

[4] 沈素红, 陈柯.颈性眩晕的彩超诊断价值.中国骨伤, 2005, 18(9):548-549.

[5] 高洪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CDFI及TCD的对照研究.中国康复, 2010,25(1):48-49.

上一篇: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 下一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5例MRI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