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日本筷子

时间:2022-03-20 09:07:33

汉字文化与日本筷子

内容提要 中日两国都使用筷子,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稻作农耕为中心,以使用筷子和碗用餐为表征,关注人生与现实生活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挖掘史料和对汉语原创词“著”为中心的词语释义与读音的解读,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中日文化比较;词汇学;民俗学;筷子

作者简介 张慧荣(1956-),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外语学院教授。(上海 201620)

中国筷子输入日本,是继中国稻作农耕、汉字输出后,日本文明进程中划时代的重大转折,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被日本学者称之为“日本人的生活革命”。探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文化哺育和影响下,日本的箸文化久盛不衰,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芳香。

日本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山地多可耕地少,且经常遭受台风、暴雨。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人类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扶桑显得尤为突出,人们把深藏着对食品匮乏的忧虑和对丰收的向往倾注在筷子上。日语以汉语原创词“箸”为中心词二度创造的词组数以百计,形成多彩多姿的箸文化,“箸”成为日本世俗生活中象征着和谐、富足、健康、平安等诉求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

一、隋代裴世清使团是日本改变“手食”历史的直接推进者和见证人

1 “手食”的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在遣隋使来到中国之前,日本人对“箸”还一无所知,只能靠用手抓食物吃。《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220-280年的历史,也有对当时日本人用手抓食物吃即“手食”的记载。

当时“手食”的日本只有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有了汉字后,日本于712年便出现了最早的文献《古事记》。这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主的历史故事典籍,上卷记载的是远古开天辟地时的日本历史故事。其中的《出云风土记》中有一个神话叫《出云的流箸》,是日本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有关筷子的传说。这个神话传说只是寄托着日本人美好的想象。

从隋到盛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人民生活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冶炼水平有了更一步发展,筷子的材质多样化,宫廷或有的大户人家使用金箸银箸。

607年圣德太子(574-622年)遣小野妹子一行12人使情。小野妹子一行来到,受到中国主人的热情接待,隋朝宫廷举办盛大酒宴款待来自扶桑的客人。宴会上,日本遣隋使见银箸及汤匙等餐具和美味佳肴大开眼界,领

略到中国文明。

2 隋代裴世清使团直接促成并见证了日本宫廷宴会第一次使用筷子。608年,小野妹子一行12名遣隋使回国,中国政府派出国使裴世清(6世纪末-7世纪初)陪同前往。裴清率领隋朝第―个访日友好使团一行13人访问日本,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做出杰出贡献。

中国人发明的工具且流传到日本的实在太多,难以一一详述何时、何地由何人传人。我国史书几乎都忽略了筷子传人日本的历史细节,但据日本的《箸文化史》记载,是来自筷子故乡的裴世清使团促成了日本宫廷宴会第一次使用筷子,他们是改变日本“手食”历史的推进者和见证人。

日本在朝廷宴会上采用“箸食制度”始于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听了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的描述,对中国使用筷子就餐心向往之,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者。日本宫廷在欢迎隋朝国使裴世清的宴会上使用“箸”及其配套的汤匙进餐,日本学者谓“此乃日本朝廷举办欢迎宴会上首次正式使用‘箸’就餐的记录。”就这样,日本朝廷以中国使者来访为契机,引进了中国使用筷子就餐的“箸食制度”。奈良时期,在宫廷的宴会上学习模仿中式聚餐作法,用起了“马头盘”里的金箸或银箸。到8世纪初,日本朝廷在平城京的建造中,正式使用“箸食制度”。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710-784年),唐(唐代)风盛行,汉字“箸”开始大步走进到日本语,中国箸被日本称为“唐箸”。箸成为一般民众就餐的工具逐渐进入到日本的千家万户,唐箸在日本的饮食生活中得到了普及,先进而简单的筷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二、读音对“箸”一词的文化影响

1 汉语词“筷子”取代“箸”源于读音和美好的企盼。“箸”一词出典《礼记》。古汉语的“箸”自宋明起逐渐被“筷子”一词取代。究起原委,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航运发达,船民成为南方的一个大群体。汉字文化包括字形、字义和读音。船民忌讳箸的读音“住”,企盼一帆风顺的快捷、安全。所以,筷与表示速度快捷和快乐的“快”同音,首先在船民中使用,尔后被全社会所接受。

2 日语的训读为附加在汉字上的文化意义提供了空间。汉字输出到日本后,汉字便走出国门成为中日两

国文化的共同财富,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也是记录日语的书写符号。日语读音分为音读与训读,音读是由中国传过来的汉字读音,如古代的吴音、唐音等;训读是用日本本民族固有的读音来读汉字。汉语“箸”是单音节,日语训读则为双音节的“ιすし”(hashi)。训读与汉语读音不同,日本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为日语附加在汉字上的文化意义提供了空间。“箸”训读与端、鸟嘴、桥梁三个词读音相同:

3 附加在日语“箸”的文化意义。从词汇学的角度分析,我以为,与“箸”读音相同的三个词是附加在日语“箸”的文化意义:

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其局部或言筷子形状。筷子是细长棍儿,制作的材料可以用竹、术的“边角料”,仅仅为材料的“一部分”。筷子分为“头”与“足(尾)”两“端”。之说,筷子“头”方形“足”圆形,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天圆地方”的表现形式。它将“天”与“地”连为一体,表现人们对天地赐予食物的感恩。日本箸基本沿袭中国筷子的“首方足圆”形或圆柱形,认同儒家文化。端,汉语又是端庄、端正,义既为箸形态端正,也是要求拿筷子举止要端庄。日语音读的“端”,词义与汉语端正相同。有意思的是,日本还有“箸尾”的姓氏,奈良县原来有“箸尾町”,该名源于中世箸尾氏居馆所在地,1956年并人广陵町。

鸟嘴,比喻箸纤细灵活,如鸟嘴一样的“尖嘴筷”,使用起来犹如鸟啄食一样。日本箸受隋唐时代中国筷子的影响,加以改进后通常是首粗足细的圆锥形。这种如鸟嘴一样的“尖嘴筷”源自两国副食不同。汉民族的副食有猪牛羊肉,粗头筷子显然可以满足这一需要。日本四面环海,决定了日本人喜食鱼类,是众所周知的食鱼族,明治维新前几乎不吃四脚动物。所以,日本人喜用前端又细又尖的圆锥形箸。改革开放以来,中日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日本圆锥形箸被我国引进,丰富了中国的筷子文化。

桥,就箸的作用而言。盛在碗中的食物与就食者的嘴巴之间,需要一个“媒介”才能进食,筷子的作用

如“桥梁”,但就餐时忌讳把筷子横摆在餐具上。这种习俗是由于筷子又是逝者到达“彼岸”的桥梁。汉语“超度”义为通过法事使亡灵摆脱苦难,日语大致相应的词为“济度”。日本在日本习俗认为,死亡是“此岸”抵达“彼岸”,所以使用“渡箸”捡拾尸骨。捡拾尸骨入器皿(盒),假如因距离长需要传递只许依靠筷与筷之间接送,不能再使用另一种工具。

三、日语使用汉语原创词“箸”组成的词语数以百计,形成丰富多彩的日本箸文化

1 汉语原创词“著”是日本箸文化的关键词。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日本汉字文化的源头活水。据统计,现代日语“从中国引进的中国人创造的汉语词”为47.5%,居日语词汇四种来源之首,此外来源还有和语+汉语、汉语+和语、英语等。原创,相对于二度创造而存在。汉语原创词是中国古籍本来就有的词,是中国古代先贤初始创造,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从中国引进的中国人创造的汉语词”,日本有的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使用,有的作为词素被进行了二度创造。

由于岛国的地理条件等因素,日本人深藏着对食品匮乏的忧虑和对丰收与富足的向往。日语以箸为中心词的词组数以百计,成为日本箸文化的关键词,也成为世俗生活中象征着和谐、富足、健康、平安等的符号。

2 把著作为感悟生命、体验生命和掌握命运的信物。“民以食为天”影响了日本,他们认为箸是“生命之杖”,人的一生从降生到墓地,“始于箸终于箸”,生命过程与箸紧密相连。于是,筷子渗透了对现实的欲求,把筷子作为感悟生命、体验生命过程和掌握命运的信物。

父母抱着婴儿初次参拜神社祈福纳吉,有的神社以“初食箸”、“始食御箸”为礼物授予婴儿,寄托对婴儿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男女相爱是缘分,汉语称为姻缘,把婚姻称为喜结良缘,日本沿袭汉语的意思在箸上创新出“结缘箸”,等等。在老者人生之节点的寿辰时,晚辈送长寿箸祝福(以下表格的日语词来源:一色八郎,《箸の文化史》):

3 箸为祈福纳吉的吉祥物。和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精髓。家和万事兴,“好事成双”乃是“家和”的基础与前提。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日本民俗文化把两双筷子套在一袋喻为成年男女配双成对和谐幸福的生活象征,因此“夫妻箸”(男箸长于女箸1-2厘米)、“平安箸”等在神社与民众生活中应运而生:

如夫妇箸神社(所在地)为二见同玉神社(伊势市二见浦)平安箸(夫妇箸)为平安神社(京都市左京区)。

4 著在文明礼仪与个人修养中的重要作用。餐桌是居家过日子和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场合,坚持文明用筷是尊重自己、礼貌待人的表现,是中日两国必备的个人文化修养。

“箸”与“筷”既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又是中日两国用语的差别。把中日两国有关用筷礼仪的用词的字形(形)与释义(神)比较,“形神皆同”和“形似神似”占绝大多数。下面列举部分汉日用词进行比较(不文明的表现):

立箸是把筷子立插在饭碗的饭里,放在供桌上供奉逝者,汉语称之为“供筷”,同为中日两国人们日常生活所忌讳。

四、结语

1 树高百丈有根,水流千里有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造就成千上万的汉语原创词,成为日语二度创造的宝贵财富。在对“箸”一词的探根寻源可谓竹管观豹,日语以汉语原创词“箸”再创造出的数以百计的词语,我们可以认为,汉语词对日语词的影响之深与广,居日语词汇四种来源之首的汉语词总量超出了47.5%。

2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在大量地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与自己的社会环境、民俗风情结合,中国文化成为其血液,深深地融入日本文化。筷子和筷子文化与稻作农耕文明密切联系,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日本十分注重传承包括箸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

上一篇:论许真君民间崇拜中的农耕文化 下一篇:宋代民俗音乐文化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