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述

时间:2022-03-19 07:17:43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述

摘要:数学是一门课程,但是它也能对客观生活进行美丽的刻画,逐渐实现抽象概括、理论等一系列应用过程。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学生学习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提高推理能力、想象力、创新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新是一个过境进步的灵魂所在,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她作为最基本价值取向而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是为受教育者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热情,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创新教育则是教学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目标的培养,在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之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其创新行为,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而支撑高新技术的基础是数学,所以数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认知主体,参与一系列的课程学习,是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学习的内部动因。这种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总而言之,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更为合理有效的加强学生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必经之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与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创新能力是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脑子不是主要用来记忆和计算的。人脑的记忆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设计出记忆、运算能力无比强大的计算机。为了实现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要更好的利用自己最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不是异想天开,新知识的发现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得。

2.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的范围包括很多很多方面,它的魅力在何处都有体现,比如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 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从更高层次上进行探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最好体现。数学审美能力包括对数学的感受、鉴赏和创新。特别体现在数形结合方面的问题上,知道怎么去审美。徐利治教授说:“数学教育与数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又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所以,在数学发展创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 j的培养非常重要。

3.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智力和实践智力,它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和心理特征。

学生的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已有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的应用。新知识的创造,通常都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切实抓好双基教学。

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走进课堂,尽可能多地把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挖掘出来。”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认识体验才更牛富、更深刻。课堂上,老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问,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机会去获取知识。

从医学上的CT技术到航天飞船的模拟设计,从公路勘察设计巾的数据处理到GPS卫星定位系统等领域。综观这些技术,它们都是通过先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的计算、调控有机结合实现的。因此,在数学教育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类技术领域巾的问题。注重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数学软件开发一些数学实验,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只有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4、竞争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自身的长处和优点,激发他人的潜力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新技术的信息时代,任何事业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所以没有合作精神是行不通的。存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突破以个人为中心的局限。表扬团队精神,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分组竞赛,促进集体荣誉感;分配角色,互换角色,让学生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住集体中形成全局意识与全局观念:引导学生互相理解,可=相配合,甘当绿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习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喜悦。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狭隘的竞争心态不免会出现,这时要通过老帅的正确引导,加以纠正。合作也是一种习惯,需要学习,需要培养,需要指导,需要在实践当中去体验。

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生产或生活实际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领悟研究对象的本职属性,从而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对于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要注意弥补教材重论证、轻发现的不足,在教学中要对其原发现过程进行再加工,设计出一个既有对定理、公式发现过程的探索和猜测,又有对其严密论证的情境,既教猜想,又教论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5、评价体制要创新

组成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注意保护其创造的火花。激励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结束语

在我国看来,实施新的教育创新就是提高学生更好的学习,进而为社会和人们的进步打好基础,构建一个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下一篇: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其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