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应摒弃虚浮

时间:2022-03-18 04:54:49

课堂导入应摒弃虚浮

一、虚浮:表现在导语设计追求形式主义

教学设计不是花架子,一切应当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目的。但是,从众多课堂尤其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上,很多老师总以为课堂要出彩,导语要花哨、新奇,所以他们的导语往往以猎奇和吸引学生眼球为目的,并不追求导语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实质联系,生硬地设置一些情景,在原本比较流畅的教学流程和思维过程中人为地制造一个阻碍,过于表象和无用的情境削弱了学生自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过程,这样虚浮的导语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案例】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电流的磁场”

设计本课导语颇费了一番心思。教师精心制作动画,模拟当初奥斯特在讲课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时偶然发现小磁针偏转的史实,并配上画外音。

问:请仔细观察动画,你有什么发现吗?

老师将这段动画播放了两遍。区别在于,第二遍课件最后出现小磁针偏转的镜头特写。当学生在第一遍播放课件过程中没有发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时,再播放第二遍动画,提示学生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把引入的重点放在了小磁针偏转的原因上。

问: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磁针发生偏转?怎样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呢?

……老师由此导入了今天学习的课题。

【剖析】运用奥斯特发现电磁联系现象的史实并制作动画引入课堂教学,对于本堂课来说,纯属于为了追求新颖和形式化而故意造作的。这种实验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开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比通过观察课件做“假演示”效果要好很多。这样的动画演示本身耗时耗力,所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与教学重点背离,纯属本末倒置。

【策略】导语的基点在于因势利导,疏导学生的思维,而不在于新奇,因此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做文章,不需要绕弯子,走弯路。当然必不可少的情境设置也是需要的。有鉴于此,我将上述导语设置作如下改进。

教者拨动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指南北。

提问:小磁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生答: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教者用条形磁体吸引小磁针(如图1)。

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不再指向南北?

生答:小磁针受到条形磁体的磁场作用。

教者将小磁针放置在直流导线下方,接通电路,闭合开关(如图2)。

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也不再指向南北?

猜想:可能小磁针也受到某种磁场的作用。

追问:这个磁场是谁制造的?

生答:可能是通电导线……

老师由此导入今天学习的课题《电流的磁场》。

用两个实验类比,将学生既有经验和实验现象的联系起来,逐步分析,环环相扣,将知识同化,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虚浮:表现在导语设计脱离认知水平

教学导语可以通过设置新的情境和原有知识的矛盾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完全站在教师自己的认知基础上设计的导语将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无法对新知的学习产生正迁移。

【案例】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变阻器”

上课伊始,教师演示调光台灯。然后讲述:台灯可以调节亮度,电风扇可以调节速度,收音机可以调节音量。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用学过的知识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实现这种控制?现在我们分小组设计,看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设计,从而导入新课。

【剖析】教师期待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引起学生思考,能设计出如下电路。

1.用单刀多掷开关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如图3)。

2.更改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如图4)。

教师以为,学生通过设计电路并且对电路的优劣分析后,能理解更改电源电压和用单刀多掷开关更改电路中的电流是不太方便,且电流不能连续变化的,因此能顺利导入滑动变阻器。事实上,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刚刚学会基本电路的连接,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认识还很浅显。这样的导入方法是无法让学生思考到改变电路电压或者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实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目的。因此,无法形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的正迁移。

【策略】我们认为导语的设置无非是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这节课的导语可以比较直接。

例如,通过生活情境,激起新知识和旧经验的矛盾。教师演示调光台灯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老师的这盏台灯和教室的日光灯有什么区别吗?

生答:这盏台灯亮度可以调节,日光灯亮度不变。

追问:为什么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呢?什么装置在起作用?

生答:调光的开关,可以调节台灯的亮度。

提问:你们还在哪些用电器上看到过类似的装置?

生答:电风扇的调速器,收音机的音量开关……

教师:我们拆开调光灯的调光开关,看看它是怎样调节亮度的(如图5)。

教师拆开开关,展示内部结构电路图①,介绍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提供铅笔芯、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和导线若干,由学生设计变阻器,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这样的导语设计利用心理学中的新旧经验矛盾和概念同化,并没有冲淡变阻器的概念学习,还让学生了解到这一节课的探究内容存在的使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导语设计是一项教师教学艺术,涉及到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把握的程度。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落到实处的卓有成效的教学导语应该成为一线教师的新追求。

(作者单位:如皋港城实验学校,江苏,南通 226532)

上一篇:教育致贫成因解析 下一篇:让儿童获得第二次出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