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原创”思考与“材料视觉经验”

时间:2022-03-14 05:21:52

动画“原创”思考与“材料视觉经验”

摘要:“原创”是近年有关动画讨论的热门词汇,但强调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探讨居多;文章以一点实践经验为基础试图讨论“原创”的具体切入点,并企图搜寻出以学科为背景的资源脉络,从而形成一次思考与实践的开始。

关键词:动画 原创 材料 视觉经验

动画专业在国内各个专业学院成为独立学科并逐渐普遍开来也就是近二十来年的时间,这与其背后的一个巨大的“动画产业”概念不无关系。尽管,中国动画在五六十年代出现过享誉国际的精品,但现今,在“动画产业”大市场的推动下,国内并没有出现类似《山水情》或《大闹天宫》这样的标杆性作品。反而,备受关注的是如今动画作品简单模仿与粗制滥造的现状,艺术性与原创性的缺失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议题。

业内,对我国动画现状有调侃称“最强的动画生产在美国,最强的漫画生产在日本,那么最强的动漫生产在哪儿呢?——在中国”。尽管是调侃,可却十分贴切地指出了国内动画原创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无论是产业的体制规划还是基础的学科设计层面,都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注意,目前看上去前景无边、有着大好市场的“动画产业”实际上成为不可持续的二手“动画加工产业”。谈论“原创”的说法非常多,特别是近两年学院“动画”专业连续成为教育部的第二大就业黄牌专业,“原创”一词更加成为各个专业院校的热门词汇。可综观各种讨论,谈问题本身的居多,批评得也够深刻,但将“原创”真真具体化的讨论还非常少,能否从既有的学科背景中找到“原创”的实践点,并依此探寻学科背后的学术资源,逐渐形成有关“原创”具体的、学养上的支撑成为专业学科教育者的关心所在。本文的一些讨论尝试就是企图将“原创”具体到材料视觉经验的维度内进行一次基础建设实验。

从相对宽泛的视野来看,影响较大的欧美动画和日本动画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动画产业链”。因此常常引起国内业界注意的是这个“产业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和市场前景,顺理,最热衷的是对其商业模式的各种效仿和研究,可是对于这个“链条”的首要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动画本身的基础研究方面却往往被忽略,仿佛我们的创作从来不是问题。在欧美,动画常常并不以一种独立学科的面貌出现,“动画”是以其手段的多元和包容。

性散落于各个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有美术专业内的分科,也有属于影视类的分科以及纯粹附属于工业制造的分科等等。但无论在哪个领域的分科,在学科角度的一点共识是强调基础性,强调动画的设计应用和创意训练,动画是汇集智慧和展示创造力的最好手段,各个学科也多从其专业背景中寻取文化资源和表现方式,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基础实验与研究。各种实验短片以展映或活动的形式呈现,对设计、影视、乃至独立艺术都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应用指向。就是以“动漫产业”为特征的日本,同样有许多从事基础实验的独立工作室与研究所。

在国内,“动画”是以一种大一统的专业学科面貌出现。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各个专业学校也尚处于摸索状态,都企图在市场与学术的矛盾平抑中建立起学科系统。但从现状看,简单的市场理解对学科所需要的实在基础及学术纯粹性影响很大,例如在学院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下意识地形成了“商业动画”的概念,以此区分“实验(艺术)动画”。但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原创性”这个词汇似乎成为了近年来的焦虑所在。各种讨论中,“原创”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流行词,但究其具体,大多是疑问本身的呈现或针对“原创是——…”句式的过度诠释。而着重于具体实践方法建立并体现“原创”认识的讨论点却非常少。所谓“原创”,应该与创造实践过程中的原初经验密不可分,与实践者所持的专业视点有关,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基于美术设计亦或影像特效目的,传达的经验感觉截然不同,原创是伴随着创作过程一并显现的,不可能简单地分为以“商业”或者“艺术”的目的进行创作。或许,通过对各艺术学科边缘切入点的探索进行实践方法建立的讨论更具实际意义。

从材料经验的角度讨论动画的原创性来自于近年来的教学体会,通过材料创作动画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课题,比如动画偶片的创作就是基于材料的一种创作方式,但这里的材料只是附属于“偶”角色存在的功能上的意义,与材料本身视觉经验的关系不大。而制作偶片所采用的逐格拍摄方式可以说是动画最基础的方法,在早期电影中,逐格拍摄是制作特效的重要手段;,正因为特效带来的奇幻影像,使得动画方法中的各种材料有了些许自身的影子。但这种材料引起的新鲜视觉感并没有引起重视或成为创作主流,因为快速的影像不关心创作源头的萌发究竟。而恰恰是这种偶然的“创作源”与现今讨论的“原创”息息相关,如果要在动画的具体作品中一定要找一个与“材料视觉经验”直接相关的范例,那就只能提到捷克的影像大师让.史云梅耶;史云梅耶的作品一直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内容多关心有关心理潜意识和物质外在状态的关系,也因此他常被誉为超现实主义大师。在他的影像中,物质的材料视觉是陌生化的,异样且具有语言性的,比如寻找石块的音乐感,衣物的拟人化以及各种碎裂状态的心理投射等。这里,不展开大师作品的讨论,主要是想引出对于单纯材料视觉的注意,而材料视觉的具体实践在美术学科中有着广泛基础。

所谓“材料经验”主要指基于美术创作实践而来的视觉经验范畴,材料经验实质上是触感经验的视觉转换,在绘画作品中,具体体现为质感、肌理、层次等;在雕塑作品中,体现为由不同材质对比而引起视觉愉悦或刺激。现代以来,“材料”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视觉手段,特别是随着摄影以及影像艺术方式的出现,在图像幻觉的背后,材料已经具有了“语言”层次意义上的视觉表达功能,由材料视觉引起的歧义可以成为创作诉求的词汇。

在美术这一维度特别是对于美术的基础认识中,材料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完成“绘”或“造型”的结构条件满足上,作为艺术的装置具有更多材料本身的特征,但因其创作手段的宽泛在美术基础经验上很难介入与明确引导。将“材料”限定在一种间接的“视觉经验”的范畴,一方面是材料对于“物性”敏感的经验唤起直接并且重要,因为“物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人文感知内容,而艺术最终是涉及人文关怀的。另一方面,间接的“视觉经验”将材料呈现的规定二维化,材料作为视觉语言的施指方式,最后的作品无论是动画,影像还是摄影都是幻觉意义上的“物性”显现,材料在语言方式上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就动画手段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无所不能的幻觉制造能力,动画的英文名称Animation就是指赋予生命的意思,正是因为能力的强大,就更需要在创作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视觉切入点,对“材料”进行视觉转换和语言再造恰好发挥了动画手段的长处。更深层次意义上讲,将动画或者多媒体手段落实于纯粹的视觉经验下,不仅可以摒弃外在炫技的功利,而且可以实实在在地进行关于“原创”的触碰和发掘。具体的讲,动画的呈现方式是影像,是一个视觉的假像,那么,在这个假像中,我们可以把生活经验中的“软”材料表现为“硬”的影像感觉,可以把“粗糙”这样的模糊经验具体为宏大的视觉颗粒,甚至直接改变物质的物理属性呈现为一种超现实的视觉图景,这些在动画手段中都是很容易实现的操作。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创”实践行为并非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最终是关乎对于世界的理解以及对我们自身灵性的照看。

从现有艺术学科的形态看,“材料艺术经验”这一概念体现于各个学科的交叉边缘,同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特征, “材料”的艺术理解渗透于各个传统艺术学科和工作室,并且被视为实施创造及获取创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从动画的角度探索“材料艺术经验”的显现本身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其应用指向也是多元的,适用于各个语境的再创造。从“材料”艺术经验的具体切入点讨论以动画为手段的实践方法,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认识、判断及创造将原初经验的艺术表现转化为“原创性”的切实呈现,动画所关联的“摄影”、“影视”、“信息传播”等等,无一不可从“材料艺术”方面进行大胆实验与创造。从操作层面看,明确基础工作的方向与具体切入方法的实践或许对于基础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本次讨论更像是一次思维的纪录,真正“原创”的呈现是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从艺术感知与表现的角度认识“材料”的理论是伴随着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变迁逐渐具备相对独立的意义的,单从“材料”本身看,它也是贯穿整个艺术史的,可以说具有切入各个文化层面的能力。与动画手段相结合,探索“原创”的实践方法和途径应该是一个具体发掘和寻找的开始,“原创”最终是体现于作品的,基于“材料视觉经验”的落点只是原创维度的一个方向,通过由此而来的实践方法建立才是创作良性循环的保证。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才激励与挽留问题 下一篇: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