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对我国民间金融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2-03-13 10:30:25

温州金改对我国民间金融改革的启示

温州民间资本充裕,民营企业众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然而2011年的温州金融危机,资金链的断裂,给地区经济带来了空前的打击。国务院颁布十二条措施,批准将温州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之一,此次改革并非止于救市,更是通过温州的实验来探讨更好的发展民营金融,使金融服务更好地为基层服务。通过温州的案例来探讨我国民间金融的出路问题。

民间金融温州金融改革

一、民间金融的界定

对民间金融的概念及其界定,刘乐山(2002)认为民间金融与官方金融相对,是正式金融体制范围之外的金融组织或活动。楼远(2003)把民间金融称为非制度金融。但就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普遍把民间金融认定为非正规金融,即与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相对,不通过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而是超出现有法律规范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的总和。

二、民间金融的现状

我国民间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是产业领域民营化、市场化远远超前于金融领域民营化、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一直以来,我国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多是打压与取缔,而如此的打压都没能阻挡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的之所以取缔不了,就是因为民营企业有需求,正规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而且民间闲置资本的快速增长又为民间金融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供给。正所谓正门开的不大,旁门就要开。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20%。

与正规金融机构向比比,民间金融能高效的将部分民间金融转化为民间投资,有效的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同时也为正规金融体系注入了市场因素与竞争因素。但民间金融自身有着较强的投机性,行为短期化,抵御风险能力弱,容易发生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规范、引导、监管等,高风险的活动有极易引起局部金融危机,影响地区稳定。

如果没有规范,没有防范,不加强监管,它就不能健康发展,会成为社会一大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就不让它发展。

三、温州金改

浙江温州,素来被成为民营制造业之都,一直盛名全国。然而,从2011年8月起,随着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一系列的金融危机浮出水面,短短的两个月间,近30家企业老板留下一大堆债务,纷纷跑路。随着跑路潮的继续,企业的倒闭潮也随之而来,温州经济危机爆发,并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解决温州的民间金融问题,同时也为全国民间金融的改革发展摸索道路。

温州的这次金融危机,发展态势迅猛,规模惊人,暴露出了一系列的民间金融问题。这次危机的发生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现象,相反,是我国金融体系缺陷集聚到一定程度的爆发。所以,国务院在极短的时间内批复了温州金融改革方案,即《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条》。从这十二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是民间金融的规范,民间融资也要有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备案管理,以及检测体系;二是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符合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正规化,不符合条件的加以引导,规范化;三是银行、证券、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完善,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丰富地方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等;五是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对地方信用体系,金融管理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总的来说,这次改革是以民间金融为主的区域改革,是为了破解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核心是为了使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

四、温州金改的启示

1、给定合法的身份,使民间金融阳光化

民间金融内生于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作用,它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对民间金融的一味打压与取缔,甚至对民间金融的完全否定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会给经济带来不利的后果。所以,对待民间金融,不是打压与取缔,而是规范、扶持与引导。民间金融合法与否的评判标准应当是其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是由其人为的身份直接注定其不合法。要想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就要将民间金融纳入一定的法律规范体系中,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使民间金融“地上化”、“阳光化”。

2、制定恰当的规则,使民间金融法制化

安菁蔚(2005)认为符合条件的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可以纳入法律框架内,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民间金融在其得到合法的身份后,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予以科学合理的加以引导,不能完全的放任自由。规则的制定,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用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并结合当地民间金融的独特形式,制定相应的规则,循序渐进的使民间金融法制化。这样既能保持民间金融原有的优势,又能受到金融法规的约束与监管。所谓恰当的规则,即规则的制定要兼顾安全与效率,既要发挥民间金融的灵活性,又不会因规则的约束而束手束脚。

3、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制度,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始终处于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状态。由于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往往使得监管效率低下。而且目前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力量薄弱,制度也不健全,加之民间金融的分散性、复杂化,资本的走向不定,往往使监管更加不易。所以,在民间金融身份合法化、活动法制化后,必须完善地方金融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使民间金融合法、有效、健康的发展。

4、正规金融机构民间化

何广文(2008)认为,非正规金融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但仅限于小范围内相对固定的客户。随着交易范围扩大,优势也将消失,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还需要引入正规的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毕竟都是小企业小机构,无论是管理机制、监管机制还是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化程度,都是无法比拟正规金融的。正规金融的民间化,同时也给民间金融带来了相对完备的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不仅参与民间金融的发展,弥补民间金融的不足,还对民间金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安菁蔚.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J].农业经济, 2005(10):39-40.

[2]何广文.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体制创新的探讨[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22-23.

上一篇:住宅用地招拍挂与房价关系探析 下一篇:媒体报道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