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03-10 02:04:49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有关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与讨论就在美术界持续存在。一般而言,多数学者对油画民族化问题持支持的观点,但也不乏相反的争论。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中国油画是否应注重民族化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不断研究与反思。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油画的历史溯源和发展过程,同时结合中国油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对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油画民族化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油画 民族化 民族精神 兼容并蓄 和谐发展

一、中国油画的历史溯源及发展

从源头看,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不过当时的“油画”和今天意义上西方的油画无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油画传入我国最早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而展开的。据记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随行带来一批圣像油画,这也是我国有关油画作品的最早记载。此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的频率不断增多,油画这一美术形式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得以进一步扩大。不过由于当时画工地位低微,学习西洋油画的人并不太多,加之他们大都没有受过西方的教育,因此对西方绘画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邃的理解,因而当时的油画艺术水准不是太高。直到二十世纪前期,在当时的留学热潮中国内有相当一批艺术青年求学海外,而这其中又有很多是以油画为创作方向的。自此以后,我国本土化的油画创作局面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同样也涌现了大批著名的油画作家,如李叔同、李铁夫、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等。由于这些油画家在出国前都有着较好的民族化风格,因此在油画的创作中,事实上民族化的元素就已经融入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之中了。例如林风眠创作的《芦雁》、吴大羽的《京剧脸谱》等作品,民族化的风格就十分突出。

自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导向下,国内油画创作历经探索。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政治化的特色较为突出。在这一时期,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风格也处于波折阶段。特别是在“全盘苏化”的背景下,国内油画创作也受到了苏联美术教育模式的影响,并进而展开了建国后有关“油画民族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此后,国内油画创作开始更多地融入民族传统艺术的某些基因,呈现了较为强烈的民族特色。在代表性作品上,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董希文所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画作中对天空的色彩处理与立柱、红灯笼的色彩对比无不具有较强的民族传统艺术风格。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油画创作也迎来了新生,但在各种功利主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油画民族化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盲动倾向。这一时期的“乡土写实美术”、“伤痕美术”等流派,虽然是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但同时也更多的融合了现代油画的因子。而在此基础上,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再次成为美术界的焦点。

纵观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路径,对油画民族化这一问题的不断探讨与反思也是伴随始终的。尽管这其中既有支持的声音,同时又有质疑的声音,但对油画民族化的争论与实践仍将会伴随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而进行下去。而本文正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二、油画民族化是否有必要

关于这一问题,目前美术界的争论似乎还没有达成一致。从已有研究看,多数研究成果还是对此持赞成态度的。就其理由来说,油画创作这一艺术形式自传入我国以来就不断吸取民族性的元素,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民族化是外来艺术形式本土化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且在今天软实力竞争呈现激烈态势的时代,民族化发展也是包括油画创作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油画民族化也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价值目标导向,是展现民族特质的重要体现。此外,油画民族化的发展也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核的挖掘,不断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油画的创作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这一方面既有利于油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上述这些角度来说,目前多数美术学者及油画创作者对“油画民族化”这一问题还是支持的。

但在另一方面,目前也有部分学者对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从理由上来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从西方油画发展的历程看,油画在西方的艺术传统中从未被标记上“民族化”的烙印,也并未把民族意识作为油画创作的价值取向。因此从借鉴西方油画发展的经验看提出油画民族化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其次,一些被后人带上民族化“帽子”的油画作品事实上也并未得到原作者的认可。例如,艺术评论界说陈丹青所做的《组画》是油画民族化的代表性作品。但陈丹青先生自己却并不觉得如此,只是承认这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再次,油画民族化的概念似乎也存在许多含混不清之处。尽管许多人都提到油画“民族化”的说法,但对于什么是民族化、怎样民族化等问题还存在矛盾与误区,等等。因此,基于上述种种理由,一部分学者认为“油画民族化”的说法可能是不必要的。

总得来看,目前学界对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相对而言,支持的声音要占据较大部分,但相反的批评也存在很多合理因素。本文认为,提出“油画民族化”适度才是必要的,但应切忌那种“上纲上线”式的路线。特别是在今天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下,“民族化”只是构成油画艺术发展的一条道路而已。事实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更符合油画发展的时代旋律。而只有在此基础上,融入民族化的风格才是可取的选择。

三、油画民族化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如前所述,尽管油画民族化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但从实践来看,当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历程同样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民族化”的含义模糊。就像前文批评“油画民族化”的声音所说的那样,尽管当前很多艺术评论家都在倡导所谓的“民族化”,但对于什么是民族化、怎样民族化等问题事实上业界却并未有一致性看法。有人认为“油画民族化”就是“中国化”、“本土化”,还有人认为“民族化”是油画创作的战略导向。当然也有部分评论者认为加入了传统元素的油画作品就是“民族化”的作品,等等。从这些种种不一致的说法我们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当前对于“油画民族化”的含义事实上还处于争论状态,大家终归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而本文倒是认为,每个油画创作者本着自己对民族化的理解从事创作反而更符合油画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如果硬要对“民族化”整齐划一,恰恰可能使“油画民族化”成为一个伪命题,反而会限制油画创作的发展。

2.情感的缺失。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画作,任何一副都是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如郑板桥笔下铁骨铮铮的竹子、徐悲鸿八骏图中神态各异的骏马等,可以说,如果画作中缺少了画家思想情感的寄予,这些画作是难以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的。中国画如此,西方油画同样如此。达芬奇传世名画《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我们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画家作画时闲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满足吗?而梵高的《星空》中那一条条纵横盘旋的曲线,难道除了让我们体会到星空的神秘之外,却无法体会到错乱生活下,画家的苦闷吗?所以说,西方油画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画家反映自身的精神感悟、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情感的过程。然而在现行“民族化”的呼声下,很多油画创作者却忽略了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忽略了油画本身所应具有的反映精神内核的功能。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创作者将“民族化”理解为就是迎合市场的需要,从而丧失了对油画创作本身的精神领悟。举例来说,当一个油画家要将作品参展时,他往往会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顺利通过评委的评审,不得不揣摩评选的规律、评委的喜好、考虑选什么题材、画什么内容等等。而这样一来,所谓的“民族化”事实上就成了一个幌子,它只是某些油画作品堂而皇之的迎合商业化的时代所披的一件外衣而已。在这方面,还是陈丹青先生说的好,它(《组画》)“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对于“油画民族化”所面临的困境,业界对此应有所重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油画创作的困惑与无奈。而克服困境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推进中国油画作品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四、对油画民族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前文我们对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概念、历程、必要性、困境与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思考,在今天新的艺术时代背景下,对于“油画民族化”我们应怎样更加合理的看待,又应该怎样进一步推动中国油画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呢?

1.油画民族化同时也要兼容并蓄。在开放的时代下,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同时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我们在提倡“油画民族化”的同时也必须做到“油画兼容并蓄”,既要吸收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有益成分,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先进经验。事实上,兼容并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那种将“民族化”视作割断中西方油画关系的做法恰恰是“伪民族化”的做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油画创作理应具有更加开放的视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加强中外油画创作交流,吸收传统艺术以及西方艺术的一切有益成果,把真正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高质量油画作品展现给世人。

2.以民族化为基础推进油画创作的和谐发展。“油画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分解读,更不应该对此进行曲解。我们应倡导科学合理的油画创作发展路径。而所谓的以民族化为基础推进油画创作的和谐发展,就是要求油画作品回归到自身应具有的感情要素和精神内核,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民族旋律,充分表达画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积极领悟,并通过油画作品的艺术张力将其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油画民族化也不是要达到“整齐划一”,而是以民族化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在展现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结合不同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意蕴丰富的作品来,从而达到中国油画创作百花齐放的目的。

3.“油画民族化”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任何艺术形式都极少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才形式今天多种多样但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世界。这一点对于我国的油画创作发展来说也同样如此。如前所述,我国的油画起源与西方油画有着密切联系,与此同时,油画在我国的创作和发展又同时融入了相当多的民族风格。因此,从传承上说,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并非是一个要割断与前面的联系而独立发展的过程,相反,它应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中薪火相传的过程。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油画民族化更应把这种传承继续发扬下去。如徐悲鸿在他的作品中就十分重视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如他的油画名作《愚公移山》,其创作素材无疑来源于中国古代故事愚公移山,油画中愚公的形象不正是几千年中国人民坚韧毅力的代表吗?而《放下你的鞭子》则是1939年创作的抗日题材画作,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以诚挚的画笔,把女主角手持红绸、翩翩起舞的姿态,以及群众围观看戏的心态都细腻地描绘出来,无疑体现了当时抗战大背景下,全民齐心、共同抗战的时代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国油画家在创作的时候,都已经自觉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融入到了画作中,甚至是在用笔的技法上,画家都已经在尝试汲取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在完成写实的前提下,寄予作品更深的意蕴,渗透更多的民族色彩。

综上,对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自始至终将伴随中国油画的创作发展过程而继续下去。事实上,民族化正是油画艺术发展的一种构成途径,但对此我们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在今天的时代艺术背景下,在强调油画民族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充分吸收借鉴我国传统艺术以及西方油画艺术的精华,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油画创作迈上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刘乐明.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P304-306.

[2]董险峰.“油画民族化”的误区[J].内蒙古艺术.2008(2).P109-112.

[3]宋健.谈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2009(1).P115.

[4]庞涛.浅谈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J].临沂师专学报.1998(4).P35-36.

[5]陈艺方.也论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4).P63-66.

[6]刘继炜,论徐悲鸿油画的民族内涵,怀化师专学报,2002,21(1).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电教... 下一篇: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