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培养的教法研究

时间:2022-03-10 09:17:31

财会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培养的教法研究

【摘要】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提高大学本科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文章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规律,从技能、问题解决、创新和岗位适应四个方面,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从业能力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会计专业;从业能力;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顽疾尚未得到根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较为盛行,而针对从业能力培养的教法运用得较少。即使在已有的能力培养教法中,也是对程序性知识关注的较多,而忽视了学习心理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本文拟从财会类专业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规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所谓从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性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具体包括技能、问题解决、创新及岗位适应四个方面。

一、会计基本技能培养的“示范―模仿”教学:心理刺激与强化训练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竭力反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做中学”。会计工作的技能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还必须学会“动手”,即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大学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不可能刚刚参加工作就从事高级财务和理财工作,而是要从基本的财务工作做起,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专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的课堂教学应采用“示范―模仿” 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其从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示范―模仿” 教学法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即更加重视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控制过程,从学习心理学上讲,可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在“示范―模仿”教学要把复杂的业务程序知识分解为若干简单的业务程序阶段,明确相应阶段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强化训练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以《基础会计》中的会计凭证一章为例说明“示范―模仿”教学法的应用。

“示范”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文字、图形、音像等各种教学信息合成的特点,先给学生现场演示一下会计人员实际工作流程,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参观和体验具体业务操作,增强其感性认识,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通过设置有关经济业务,准备必需的会计凭证,说明准确填制和严格审核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具体经济业务,熟练准确地分步示范付款凭证、收款凭证、转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的填制。

“模仿”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步骤,针对另外给出的经济业务,填制付款凭证、收款凭证、转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并能解释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的模仿过程,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学经验证明,适当的“多练”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方法。当然,如果受到课时的限制,“模仿”阶段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可以由学生课后完成,使学生参考范例,在头脑中构成训练程序,把握动作的组合,抓住技能关键,形成技巧,提高技能熟练的速度和效率。

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进行有意义知识建构的训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进行构建;另一方面,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基于这种学习理论,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等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某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为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我们应选择来源于会计和理财工作实践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会计与理财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 “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于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促进对新知内容及意义的全面构建。对教学中的案例,可以由不同的几组学生完成相同的案例,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通过讨论来达到最佳的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教师应该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详细、周密、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案例来源、案例类型、有关案例的政策背景、案例讨论的切入点、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参加讨论人员规模、讨论形式、讨论地点等;(2)教师应提前布置相关案例,并为学生分析案例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的查阅途径(如参考书目、期刊杂志、相关网站等),以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3)学生要通读案例,能够借助各种资料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最好是学生组成一定规模的小组(一般为3-10人)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起到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作用。(4)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案情中,对案例所形成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5)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还必须重新反思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对案例问题更全面的认识。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教学:发散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

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他说:“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知识的规律,使自己变成发现者。基于这种学习理论,会计专业的《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研究型课程,因其具有新颖性、理论性、深难性、专题性、变动性、多维性以及开课时间上的后端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使学生进行自主性、探讨性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要点选择和确定专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让学生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或假设,然后把研究过程和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如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意见、建议供政府部门或有关人员参考采纳。比如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某一ST公司财务报表资料,然后对其加以分析做出综合评价,进一步诊断出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相应的财务发展战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具备创新精神。

四、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知识整体迁移训练

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布鲁纳认为一般的技巧、策略和方法有广泛迁移的可能性,如果能将习得的原理、态度应用于以后的各种学习情境中,则后继学习会变得更为省力和有效,也就是说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越基本,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迁移性就越大。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正迁移将学生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技能加以概括,不断整合和类化,实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学习迁移理论,会计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报表分析》等实务类课程,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散学习的知识技能整体迁移到一个“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是指以提供一件具体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服务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在单独一门课程中应用,如《会计学原理》在讲授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时,应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顺序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悉从事会计工作的程序,具备相应的岗位适应能力;也可以在几门课程中应用,如按照公司的设立合同订立与履行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的顺序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将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综合运用在一起,使学生具备从事不同岗位的工作适应能力;甚至可以在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应用,如将园林专业学生培育的花卉,由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负责销售,其销售业务再由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核算,以训练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评估;(5)归档或结果应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大学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当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教学对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课程的特点,教学条件――学校和环境特点,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51-160.

上一篇:我国高校项目经费管理中的“潜规则”及对策 下一篇:提高年报质量 提供充分准确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