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09 06:35:33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等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及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向,旨在更好地认识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Abstract: 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conception and structur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the measuring too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gives some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influence factors

作者简介:刘海珍(1979―),女,陕西宝鸡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张鹤(1978―),男,陕西安康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学。

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的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主要的衡量指标: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2]。

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测评工具

我国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展开,目前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均采用自评量表进行。我国研究者测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时通常采用以下四种量表:(1)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的一种定时性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共有33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2)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此量表包括两个部分:即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后者只有一项。(3)KammamFlet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是以被试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查其主观幸福感;(4)Ed Diener(1995)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该问卷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2)主观幸福感;(3)生活满意度;(4)积极情感;(5)消极情感;(6)外在准则、社会关系;(7)自我体验。

从总体看,这四种量表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施测时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虽然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国家中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在使用国外的量表之前,对量表的修订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可使用多种方法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三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人口统计学变量

目前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进行的比较多,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有两个:其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总体生活满意度没有非常显著的联系,两者之间最高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其二,不同性别、年龄的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维度――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

2.经济状况

研究者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在对重庆大学生幸福生活标准的统计研究中发现,51.1%的大学生认为有很多钱是幸福的[4]。可见,经济状况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但别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佟月华的研究就表明,有些低收入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总体学生的平均值[5]。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社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提供了保障,也为他们适应社会和调整健康的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会对SWB产生影响【6】[7],但在预测SWB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异性的朋友支持对SWB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老师支持和母亲支持[6]。

4.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目前,人们对“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SWB”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有学者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SWB产生明显的影响[8]。

5.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影响。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高度正相关,与父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的拒绝等因子均显著负相关[9]。可以说如果家庭气氛民主、愉快,并且成员间相互关心,那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强。

6.体育锻炼

目前,关于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但是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将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运动量所起的作用较为显著。徐叶彤等人研究表明,不同运动量对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尤以中等运动量为宜[10]。培养学生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二)内部因素

1.人格特质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内部因素是人格特质。国内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11]。外向的性格使他们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因而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较高,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2.自我效能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他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判断和估计,它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力的主宰。余鹏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12]。佟月华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13]。

3.自 尊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高自尊者对自我持肯定态度,乐观自信,对于消极的影响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并试图适应或改变情境而不像低自尊者那样回避现实,所以对于幸福的体验要高。但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不具普遍性,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中,高自尊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感[14]。

4.自我概念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我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关系到其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可见,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自我概念积极的大学生对待问题比较乐观,而自我概念消极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杨昭宁、孔祥军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概念总分显著相关(p

四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尽管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首先,在对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的研究中,人们对认知因素的研究较为少。其次,由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尽相同,以致出现了许多相互矛盾或不确定的结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力求拓展新的测评方法,编制适合于本土研究的测量工具,同时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Subject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34-43

[2] 陈姝娟, 周爱保.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1(3):214-217

[3] 郑雪, 王玲, 邱林, 严标宾.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2): 105-107

[4] 何瑛. 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重庆师专学报, 2000, (2): 35-39

[5] 佟月华. 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11(3): 294-295

[6] 吴丹伟, 刘红艳.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3): 94-96

[7] Weiss R. The provision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Rubin Z, ed. Doing unto oth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74

[8]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1, 21 (4): 46-50

[9] 胡洁, 姬天舒, 冯凤莲.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健康心理学, 2002,10 (1): 16-17

[10] 徐叶彤, 李艳红.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5(6): 79-80

[11] 于静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 26 (5): 97-99

[12] 余鹏, 宿淑华, 李丽.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1): 42-44

[13] 佟月华.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4): 396-397

[14] 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 心理学动态, 2000, 8 (4): 23-28

[15] 杨昭宁, 孔祥军.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1): 80-82

上一篇:浅谈国际贸易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价值主客观论之争及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