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3-09 01:10:14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11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取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8例患者,血液灌流3次后,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症状有所减轻。结论 血液灌流具有非特异性的吸附功能,能显著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1]。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2],可更好的治疗缓解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管瘤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观察

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段。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药物和化学毒物解毒、尿毒症、肝性脑病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3]。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到36.1%。这可能与尿毒症的毒素沉积皮肤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钙沉着于皮肤所致有关,服用抗过敏,止痒药物效果不佳。本文通过我对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11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5~79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2例。维持透析时间2.5个月~4年,血液透析2~3次/w,3~4h/次。

1.2 方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或者颈(股)静脉置管,以建立血液通路,行HD联合HP治疗,血液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血流量为2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联合治疗2h结束灌流,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h,HD+HP1次/2w,HD2~3次/w[4]。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消除患者心理顾虑,解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使患者对此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配合医生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顺利。

2.2 治疗中护理

2.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

2.2.2 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因HD+HP治疗时体外血容量较多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故治疗前应测血压,若血压过低,应先静脉补充生理盐水200ml,防止血容量过低[5]。引血时先从血流量50ml/min开始,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3~5min内提高到150ml/min后如患者情况稳定,可达200ml/min.

2.2.3 血液灌流过程中血小板的吸附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为了防止体内肝素化后皮肤,粘膜易出血的特点,在24h内尽量不做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如果患者在灌流30min左右出现畏寒,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吸氧等对症处理后可逐渐缓解。

2.3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结束后迅速按压穿刺部位,压力要适度,时间不可过长。饮食上要注意低磷饮食,少食豆类,奶制品等含磷高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减轻瘙痒及病痛带来的痛苦。

3 结果

8例患者,血液灌流3次后,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症状有所减轻.

4 讨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常在透析期间或透析结束后较为明显,根据部分患者使用高性能膜、血液透析滤过、吸附疗法后症状缓解的事实,考虑与中大分子的毒素的清除增加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与皮肤干燥,汗腺皮脂腺萎缩,分泌低下,皮肤的钙、磷、镁沉积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别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6],因为传统的血液透析只能滤掉小分子的尿毒性物质,对中大分子的毒素则没有清除效果。而血液透析可清除水分、尿素、P4+、K+ 等物质。临床上将透析器与灌流器在血路上串联,透析与灌流同时进行,两者有协同的疗效。血液灌流具有非特异性的吸附功能,能显著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7-8]。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可更好的治疗缓解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

参考文献:

[1]段小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展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3,2:669-672.

[2]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8-682.

[3]Idit FS, Adrian I. Urimic pruritu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834-839.

[4]宠宝珍,李林雪,编译. 最新透析疗法- 专家解疑[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149.

[5]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435~436.

[6]段晓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净化,2003, 2(12): 669~671.

[7]王成,娄探奇.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61.

[8]王 虹,徐家毅,袁 直等. 尿毒症毒素及其清除方法―兼论临床上的血液灌流治疗[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5):377-384.编辑/王敏

上一篇:冰毯联合冰帽在中枢性发热中的应用与护理 下一篇: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应用于老年性肺气肿并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