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时间:2022-03-08 12:44:54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摘 要】 文章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提出了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法”应该以学生训练为主导、以模拟实际场景为对象,采用科学评价体系进行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能力培养; 岗位设置; 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2006年11月16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而会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最终是围绕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所以,要完成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顺利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是围绕经济业务产生的,每个业务的产生都需要进行恰当、及时的处理。随着经济业务的产生出现了相应的任务,就需要解决任务。所以,会计课程在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业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应的目标任务并进行解决。

任务驱动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

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计一条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主线

能力是每个人生存的法宝,只会理论没有能力只能面临最终的失败。什么是人才?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需要即人才。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其实道出了用人的真谛,一个企业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深圳市2009年第三次向社会公布当年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其中硕士研究生月薪分别为:5 900元、3 500元、2 400元。而高级钳工分别是:6 600元、4 300元、3 200元。由此可见,实战经验、娴熟的能力是学生最后走向成功的前提。“任务驱动法”最终是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会计工作,离开了熟练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很好地胜任该项工作的。因此,在会计课程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教会学生书写规范的文字、数字;规范的建账;清楚地识别原始凭证,有效地审核原始凭证;针对不同的业务选用正确的记账凭证,规范地填写各种记账凭证,有效及时地审核记账凭证,正确处理填制错误地记账凭证;明确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范地装订和保管会计凭证;掌握账簿启用表的填写方法,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明确不同的明细账应该采用不同的格式,掌握各种明细账的登记方法;掌握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情况选择适应本单位的处理程序,根据不同的依据和方法登记总账;学会正确运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更正错账;掌握对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结账的步骤和结账方法;明确会计账簿除少数明细账可以连续使用外,其他账簿应每年更换一次;规范地装订和保管各种账簿;明确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理解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审核会计报表;明确只有审核无误的会计报表才能报送给有关单位和部门;明确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掌握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方法;明确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加以销毁等等。这些属于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除此以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业务上的能手、沟通上的强手,单位都抢着要的好手。

二、明确一个主导――以学生训练为主导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一味地被动学习,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成一种负担,没有学习的乐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的话是很难把它做好的。“任务驱动法”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训练学生为主导,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想干什么?知道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时,教师根据需要将要解决的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能够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做”很好的融合起来,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如此一来,学生针对每一个任务就会带着核心问题进一步深思,明白自己理论上的欠缺,让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满足了理论上的学习需要,也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操作。

三、模拟一个场景――以实际场景为对象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实际场景,同时提供实际工作中在进行有关业务处理时采用的真实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真正的实际工作中,把课堂变成企业,把同学当同事,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会计部门的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它和方方面面都是相关联的,比如税务部门、银行、工商管理部门等等。在设计模拟场景的时候,应该把和会计部门业务有关的部门一并进行设计,设计成一个大的操作空间,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的真正职能是什么?将具体核算的场所、涉及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并进行实际工作。

会计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是以发生的业务为前提的。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样,业务量多少也不一样。在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时,应以企业里常见的业务为基础,确定常用的会计岗位,具体可以设置财务机构负责人岗位、出纳岗位、存货岗位、固定资产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稽核岗位和会计档案管理岗位。以这些岗位为目标,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核算内容、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掌握各岗位业务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知各岗位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是和其他岗位的工作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固定资产岗位,主要是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折旧的计算与提取、固定资产的修理与维护、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等等。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减核算,从理论教学上,学生只知道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要办理增减调拨手续,但无从知道应由企业哪个部门来办,原始单据由谁提供给财务部门。所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设定固定资产岗位后,结合固定资产的业务告诉学生业务流程,使学生明白任务应该怎么完成。例如,增加固定资产时,先由生产车间或技术部门提出计划,报主管领导同意后,由技术部门组织人员考察,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交会议研究,会议决定后,方可购买或自制。即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手续属于设备的,由企业主管设备部门提供,属于房地产的由主管房地产的部门提供。同时在进行款项支付时,会涉及财务部门、银行等。

在学生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后,以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为学生演示业务处理流程,使学生把模糊的抽象化概念能够条理化、具体化,准确地完成设定的任务。例如,在讲述差旅费报销业务时,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报销程序,让不同的同学担当不同的角色,理解和掌握该业务的完成程序。从出差人员借差旅费到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的流程予以演示。首先让一位同学扮演出差人员,出差时首先写出借据,按照审批权限签字,到财务部门办理借款。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审核借据后,编制现金付款凭证,出差人在付款凭证领款人处签字后,出纳支付现金。出差回来后,出差人员填制差旅费报销单,按照审批权限签字,到财务部门办理差旅费报销,归还借款。为了使流程更逼真,分别由不同的同学扮演企业(或公司)主管财务领导、财务部门的领导、会计、审核、出纳人员。采用轮换的方式将该任务进行演练,把课堂转换成实际工作中的企业财务部门,打破原有课堂的座位,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空间,明确差旅费在报销时的基本步骤。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不至于脑海中只有单一的概念化的东西而不会操作。

四、形成一套体系――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任务的完成效果如何?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测评,有效、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可以使任务完成者信心大增,大大激发受领者的工作兴趣。因此,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下,在有关任务完成以后,应该有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考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业务流程的规范程度

会计任务在完成时,不是茫无头绪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的。规范的业务流程是业务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业务流程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准确快速地处理任务。因此,一个任务结束后,可以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几个小组实施考核,考核各组进行业务处理时的业务流程规范程度,然后给予综合的评价。通过这种考核,可以让学生最终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应该是什么,为其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的书写

会计工作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登记各种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无论是文字还是数字的书写都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采用红笔书写,一旦出现错误,不能刮擦挖补,只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更正。所以,无论任何一个任务结束后,应该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学生的证、账、表书写是否按照要求书写,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业务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清楚

会计业务前后是有一定的勾稽关系的,随着任务的结束,业务之间的勾稽关系就会凸现出来。因此,在任务完成以后,应该考核学生是否明白业务之间的勾稽关系,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很清楚。

(四)团队的合作精神

一项任务是很难独立完成的,经常需要一个团队相互进行合作,团队能否很好地合作是保证一个任务能否很好完成的前提。因此,考核时除了考核业务的流程是否规范、书写是否规范、业务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清楚以外,还应考核完成任务时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使学生一旦走上社会能够及时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早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1996:11-20.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

[3] 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45.

[4] 杜爱萍,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市级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下一篇:论网院会计学专业培养定位及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