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

时间:2022-03-08 03:26:30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

有专家说,语文课堂教学……最终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样看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发挥自己才情的一个舞台了。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老师的话比学生的还要多,那么我想问问,到底谁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然是课堂上的主人,既然是主人,那他就应该有主动权,可是按照程老师的观点,就是“语文味教学法,要求语文教师要像艺术家打造艺术作品一样,把课堂教学打造成自己的教学艺术作品。”

“课堂是一件艺术作品”,这话表面上看很正确,可怎么样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呢?难道说是老师让自己的表演,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享受吗?

一、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就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课堂的主人――学生。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讲,甚至是让他们去演。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当个裁判。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情,不过我觉得这时候,你只能是作为一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发挥,要是你一味的让学生看着你,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脑子里,满是你的精彩表演,你的精彩的朗读,你的精彩的背诵,你的精彩的手势,学生佩服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觉得,你这节课却是失败的,是一节没有实际意义的课,因为你不是演员,可是你硬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演员,你不是演讲家,可你硬把自己当成了演讲家。或许在学生的一生中,他记住了你,可是我要说,你却不是一位好老师。

你能节节课都这样表演下来吗?

你是不是通过表演让学生也学会你的表演?

你的表演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最精髓的东西吗?

可以肯定的说,教师不是演讲家,也不是演员,更不是艺术家。教师只能是教师。

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完全成为语文老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的一个主阵地。

当然,我们的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教学给自己带来的美感,教学给自己带来的生命创造性的享受,可是教师却万万不能跟学生抢课堂。

二、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味

我不反对语文课是有味道的,可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专家说,语文味应该是包括文章文艺文学等。

文章好懂,就是一篇篇的课文罢,可是什么是文学呢,文学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是文学。

文化的范围就更广了,它是我们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指精神财富。服装、美食、音乐、美术等是不是都是文化?

要是这样来说,那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范围太大了,我不知道这个语文课堂怎么教了,甚至觉得这语文是不是把整个世界都包括进去了?

不过我想,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学生的心中产生美感,并能真正的成为学生实现能力培养的过程。

这也是我提出的“玩语文”的一种观点。

语文课堂上要尽量的让学生“玩”的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玩”,让语文课中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融化,以至学生能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达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

怎么“玩”,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怎么把语文课“玩”好,这才是老师要关心的事情,把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基础,别的课程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综合运用,然后发挥到语文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并得到尊重,得到享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如何“玩”转语文

(1)用兴趣发声,玩转语文

在语文老师的教学中,是不是先以学生的兴趣入手呢?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一句名言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看来,这种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正在实践中催出越来越多的硕果。

所以语文教学其实很多时候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比如说现在的学生不是喜欢手机吗?那就从手机入手,讲到《故都的秋》你是不是可以把课文中的几幅描写故都秋的画面拍摄下来,给大家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在手机上搜搜,别人是怎么鉴赏评点课文的,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是不是愿意学课文了?

古典诗词,是古人的歌曲,可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很喜欢现在的流行歌曲吗?比如柳永的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也就是说,柳永的词在当时就是流行歌曲,而我们的学生现在不是也很喜欢流行歌曲吗?那就先让我们的学生填词吧。

把词填好了,你说这首词学生还能不懂吗?

(2)让学生发声,玩转语文

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样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

应该少讲,更多的时候把时间给到学生,第一个层次就是让学生说,只要能说,就表面学生在学,在思考问题,不管说的怎么样,能站的直,声音大,观点鲜明

就是最好的了。

其次是用学生语文之外的本领来理解认识课本,比如说,学戏剧《雷雨》,就让

学生把课本中的台词化为剧本,并且上台表演。学了《再别康桥》不妨来个朗读比赛。再高的层次,就是拿起笔来,对文章来点赏识性质的文字,或者说让学生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把课本作为阅读文章,提出几个高考阅读题目。

(3)让知识发声,玩转语文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运用知识,我们现在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看不到它们有什么作用,所以说学的再多,跟没有学一样,学的再好,跟没有学一样,学的再熟,跟没有学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有用?让我们把语文课文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挖掘环境问题,剖析一些社会现象,紧跟时代潮流,让知识有用。比如有的地方有征文比赛,可以让学生参加。有的地方征集优秀歌曲,学生学了古典诗词,可以写写歌词。还有各种活动,教师开始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找,学生熟悉后,他们自己可以去找……

实践证明,社会生活即语文,是最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为学生也离开

不了生活,当然社会生活也包括了学校的生活。你没有很多条件到学校外面去,那也可以就学校的生活,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上的消息,让语文发挥

它的作用。

上一篇:浅论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校横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