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之情感表现

时间:2022-03-05 04:12:36

舞蹈艺术之情感表现

摘要: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总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以及语言表现出来的,而舞蹈恰好是身体的语言,是动作的艺术。舞蹈既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寄托,又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并借以与他人得到沟通。所以,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喜怒哀乐,都愿意用舞蹈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不过,情感不是唯一表现舞蹈艺术的手段。单一的形式美也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因为具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也使人产生审美感知,也就是所谓的“纯舞性”。

关键词:舞蹈艺术;情感;情感表现

“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于表达的程度,情节舞蹈就会大奏效,一个舞步,一个身段,一个动作,能够说出任何其它手段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作为人类感情的顶峰的喊叫,也已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

――诺维尔(法国)

一、情 感

情感(Feeling),其心理学概念,指和情绪密切相关的、对体内事件的知觉。情感一词的英文原意是感觉,指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官知觉。后来,这个词的含义也包括了情绪知觉,这种情绪知觉是一种体内事件的知觉过程。于是,在英语“感觉”一词的名词意义上就又加上了“情感”的含义,并成了心理学的专用术语①。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为:情感是人受客观环境信息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同时它又是人的生理综合反应出来的一种表现,对客观环境信息刺激物的反应来说,又是人的一种态度。

情感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没有情感,就不会有人的事业、爱情、婚姻、家庭、友谊、民族、社会、国家等等。因为这些都是靠情感的支撑、情感的连结而成的,情感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紧密。所以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生活在不同韵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基于这个道理,所以在表演艺术中,情感的表现与律动所显示的环境是一致的,也就是舞蹈的情感表现,不仅在舞蹈的律动中直接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通过律动所显示的环境结合一起,共同表现出来。

情感的发生与客观外部信息刺激有关系。所谓外部,对心理而言,整个身体,包括身体内部,都是心理的外环境。如人生病、饥饿、干渴等,这些身体内部变化所带来的刺激,都会引起人的情绪的波动。除此之外,身体外的整个社会生活更是人的心理的外环境。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享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稍有什么变化,这些信息的刺激,也是情感产生的根源。冬季的天气,就会有冷的感受;夏季就会感到炎热;是在骑马,还是乘船;是在爬山,还是在逛公园;是在忍饥挨饿,还是在享受生活,其表情和动作都是不会一致的。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一定很开朗,愉快;在灰暗阴霾的天气中,我们的心情就一定感到压抑和郁闷;看到红色的火焰,我们会感到热烈、奔腾的情怀;看到的是蓝色的大海,我们会冷静理智地思考起来;我们高高兴兴外出旅游,突然遇上什么不测,就会产生惊慌恐惧的心理;又惊悉自己的事业受挫,还会带来巨大的打击和悲痛等等。总之,客观外部世界的一切信息刺激,对于每个健康人来说,都是引起人们情感发生根源。

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情感,这些情感的积累和情感的心理结构,在某种条件下,它们结合就会形成当时人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引发人们产生各种情感的内部根源。情感发生与当时人的心态有着内在的联系。人的情感内部心理结构可分为:自然情感、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等。这种结构内容有点像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自然情感就像弗洛依德人格中的本我,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原始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的产生与能否满足个人需要,与个人功利有直接的关系。如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愉快的满足感,如得不到满足,就会失望;如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令人孤独、伤感而烦恼;如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羞愧或是气愤等;如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不安,或是气馁,或是有埋怨情绪等等。社会情感有些像弗洛依德人格中的自我,是一种富有理性制约,服从社会法则规范,以心理上的某种高尚理念为追求,由此引起的某种情感。如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谊关爱永恒,还有爱国主义、民族感情、宗教感情、理智感、道德感等等。这类感情不只是某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感情,它是形成某个人的人格和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心理学上又将此类感情归类为情操。审美情感册则有些像弗洛依德人格中的超我,是一种超越。一切功利,尤其是个人的功利,只是去观赏客观事物美的性质的一种感情,它是由人的审美需要决定的。在审美情感支配下,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人的感彩的世界,客观事物事事处处都充满着人性和人情味。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我们的感情也会跟着变化;如看到一棵苍松或是一棵翠柳时,就会有心情舒畅的情感。这些情感,很明显不是客观所拥有的,而是我们主观所赋予的,是主观受到外部环境刺激后而引发的结果。

二、情感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凡是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炼的形式和技巧,集中的反映了某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都可以称为舞蹈。

由于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以身体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它兼有时间艺术(如音乐)和空间艺术(如美术)二者之特长。虽然舞蹈的基本属性属于表现艺术的门类,但由于它又具有较强的造型性,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又紧密的与文学、戏剧结合在一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再现的艺术。舞蹈的这些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就使它有了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基础,劳动的动作是原始舞蹈动作的源泉,人体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语言,它们均来自于劳动,所以从根本上说舞蹈艺术是劳动的产儿,是劳动者创造的②。我国《毛诗序》“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即是强调舞蹈艺术律动的抒情功能,感情是舞蹈艺术表现最为主要的内容。

三、舞蹈艺术的情感外现

人的情感、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手势和肢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现。例如:

喜,一般行为动作都是向外的。如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整个身体都是舒展的。喜欢与外部世界交流,接触更多的世界。其动律一般都是随感情的外向而向身体四周开放向外幅射,向前延升肢体都是伸直的,即使是在旋转,或做曲线和圆形运动,也是如此。

怒,一般行为动作是外向有力的。如怒气冲天,振臂恕吼,整个身体和张力都是外扩的。由于暴躁情感的外泄,所以极容易视外部世界事物为敌;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动律一般都是随感情的外向而向身体四周开放,向外幅射,向前延升。

忧,一般行为动作是内向和无力的。如愁眉不展;无精打采,表现孤独,与外部世界隔离,拒绝交往,行动迟缓,寡言少语。一般很少外部主动的行为动作,更多的是内心冲突与痛苦。动律的节奏都较慢,节奏和力度都较柔弱起伏变化也不大,身体一般都是内向封闭,向内收缩,向后退缩的,肢体一般都呈弯曲状。

恐,一般行为动作是内向的。如胆战心惊,缩手缩脚,整个身体是内收又紧张的。由于担心,所以行为动作就如内心世界一样慌乱无序,肢体动律的.开放与封闭,外向与内向,向前与向后同时存在,交互变化,节奏和力度的变化也无规律,缺少力量支撑。

总之,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在情感的发泄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而舞蹈的肢体语言,就是在这些生活的动作语言中创造出来的,只不过其语言的形式更加韵律化和优美化了而已。

关于舞蹈肢体语言抒情的特色,从一般的艺术心理去观察,可以分为情与动律,情与动理两个特征:

1.情与动律

所谓动律,即舞蹈律动中的规律,它与律动有不同的含意,律动仅是指动作中的规律,而动律则是指律动中的规律,即动作中规律中的规律。舞蹈肢体律动的抒情,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来表达感情的。这种规律又包括两个方面,即艺术心理的感情运动规律,艺术心理的审美规律。

针对艺术心理的感情运动规律,法国人德尔沙特将人体动作的表现功能分为三个部分,即头部动作代表智慧,躯干动作多代表情绪,下肢动作多代表活力等。另外,肢体的生理动向与感情的心理动向也是一致的。

舞蹈律动的动律,不仅要遵循艺术心理的感情运动规律,同时还要遵循艺术心理的审美规律。这就是讲,舞蹈的律动在表现人的感情的同时,还要表现出一种艺术美感的高级感情。只有在这种高级的美感感情的包装下,舞蹈的情感世界才属于艺术美韵世界,才能与生活的美区别开来。针对于艺术心理的审美规律,舞蹈的动律,也就是舞蹈艺术语言运动的规律,所以舞蹈动律也要讲究其形式美、风格美、技巧美和神韵美。

2.情与动理

情与理既是一对矛盾,又相互包容,在人情之中,含有一定的理性,在理性之中,也含有一定的人情,但是情与理两个方面不可直接相交。概念式的理性越强,情感消失得越快越干净。所以,在进行理性思考时,也需要冷静,排除感情的干扰。

动理,是指舞蹈律动的理智性。舞蹈的律动,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技术性动作,而且还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有的还有相当的难度。它不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走路、吃饭之类的惯性动作那么容易,所以舞蹈的律动需要一定的冷静与理智性。激情要在“有我”的控制之中,随律动而表现。不能让感情泛滥,造成对律动的冲击不能忘记“我”的存在。因此,舞蹈艺术的律动是在情与理,“有我”和“无我”,演员与形象结合之中发生的。

最早的现代舞创始人邓肯,主张自由精神的舞蹈。在音乐声中,随着音乐旋律中情感的躯动,肢体自由地律动起来。她是反对理智与一切束缚情感表现韵程式和规则,主张舞蹈表现的绝对情感化。另一个是当代的现代舞大师,法国人莫里斯•贝雅,他在原现代芭蕾《春之祭》的基础上,去掉原作中的俄罗斯异教徒祭典的理性内容,创编成新的《春之祭》版本。在该舞剧中大肆宣扬情爱和性的本能,主张舞蹈就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内心宗教感情的祭典仪式。以上举的例子,并不是舞蹈艺术的全部,而只是相当特殊的一部分。他们仅是舞蹈艺术表现的一种艺术主张。而真正的舞蹈艺术的主流,情感的表现还是在有理性的律动中表现。

如何处理舞蹈艺术表现中,情感与理智,表现与体验,“有我”与“无我”(即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在表演时需要灵活地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律动技术简单,情绪单一的舞动过程中,律动与情绪都是在反复地出现,无需有注意与记忆等的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动作也容易操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更富有激情地去表现,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可以结合,可以在无“我”的控制下跳舞,较完全地进入演出角色。

其二、在对律动整个过程完全熟练掌握,而律动又极谢柯感情内容需要表现的情况下,就必须在“有我”的控制下,通过注意与记忆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在角色形象的体验与表现中,逐渐忘掉自我,比较充分的投入,尽力地去表现律动中全部感情的内容。

其三、律动比较复杂,技术难度也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要考虑到我如何去完美地表现的问题。因而冷静与理智的念度更为突出,情感的体验要暂时的退后,乃至暂时的忘记。情感在律动中的表现,在注意与记忆等心理活动积极参与下,在我的控制中,力争去做到最为完美的表现。

其实在实际演出中,远比这复杂,需要演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灵活掌握运用。

四、纯舞性舞蹈

其实,情感不是唯一表现舞蹈艺术的手段。单一的形式美也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因为具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也使人产生审善感知。也就是所谓的“纯舞性”,它是指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志、情感和个性无法用语言说清楚,只能用舞者的肢体,及其流动的线条和结构在舞蹈的过程中表达。那么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现代舞蹈家和先锋派舞蹈大师默斯•堪宁汉。堪宁汉的舞蹈表现大多都是不要情节、不要表情、甚至不要音乐,只是以动作的纯形式为美。他的舞蹈构思既来源于动作本身又源于动作形式意义的探讨,动作之外的、包括文学人物故事等,都与他的舞蹈毫不相干。他是用动作的词汇来思考、编排舞蹈的,而不是从某个故事、某种心情或是某种表情入手。堪宁汉要求演员跳他的作品时最重要的是让人看清动作本身,他认为,只有这种“纯”形式才能真正让观众可以任意作出自由反应,并使其欣赏故事。

无论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一个走出实用价值而追求纯艺术与审美意境的过程,舞蹈艺术自然不能例外。比如《新衣服、旧衣服》,通过新衣服与旧衣服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过程的主观感受,这恰恰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这种源自生活的哲思,是创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这种体验与感悟,在舞蹈作品中以精美的意象、造型和联辍的线条加以表达,便构成了舞蹈作品的“纯舞性”。审美是超功利的,人们应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欣赏,以得到一种审美的情感愉悦,这是艺术欣赏的真谛,也是舞蹈艺术欣赏的真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审美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提升,艺术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不断地淡化,其独立的审美意味不断强化。超越功利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和理想感召力,具有一种引导人们变得纯结、崇高的精神力量。这种审美意识的现代变化使得舞蹈创作者开始追求一种能够“感动人的情感形式”,作品开始注入编创者自己的个人感受、体验,以表达编创者本人的思想,塑造“个人”的独立性。舞蹈创作者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叙述故事、摹仿自然或是塑造经典人物,而是更深层地追求表达人内心的灵动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使舞蹈进入到一种“纯舞性”的艺术境界。

注释:

①《不列颠百科全书6》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②主编:黄勇,张景丽,金昌海.《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一诗

画乐舞(A卷)》,延边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论舞蹈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下一篇:中国汉族民间舞道具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