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04 01:10:15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权利责任和社会公德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封建的“臣民”思想、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及公民意识教育自身规律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观、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制度、明确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推行实验班建设、注重活动中的实践养成等途径来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实践养成

立德才能树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立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落实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其中也包含着新时期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大学生践行合格公民的良好行为。

2.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广大公民和谐的思维理念、思维方式和有序的参与,而新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力量,所以培育当代大学生和谐的思维理念、思维方法和积极有序的公民参与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专业技能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关系到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传播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4.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德育为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教育是新时期强化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和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

5.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现实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合作与交流是新时期的潮流。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符合其国家利益的人才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理念和举措。国际间的公民意识教育经验交流也在不断深化。这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不断开拓深化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积极学习借鉴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捍卫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观念。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生公民意识从整体上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公民意识的内化和合格公民行为的践行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大学生公民的主体意识淡薄。大学生公民的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公民对其与学校、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自觉认知,对其存在的地位、价值、权利、义务的理解和所应持有的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深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仍缺乏对学校、国家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有序的、积极的参与。部分大学生对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往往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身份和应持的积极态度。在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爱国情感浓厚,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就津津乐道,对祖国发展所处的复杂环境和面临的挑战感到忧虑;另一方面,对我国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或学习不够主动积极。

2.大学生对权利、义务理解不全面。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理自己的权利、义务。一是他们对民主法制有着强烈的诉求,但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认知。二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但他们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往往不顾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不能有序地、合理地表达,而是通过其他不合理的、不合法的途径发泄一通。

3.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凭借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修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成为积极践行社会公德的典范。但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公德问题上存在知与行的脱节,出现了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如考试作弊、逾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等。在社会公德意识方面,对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却缺乏有效的道德实践,甚至有排斥社会公德约束的逆反心理。

三、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

1.封建的“臣民”思想根深蒂固。公民意识是现代化社会和法治国家的产物。我国虽有长达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造就“臣民”的封建社会,依法治国的新中国才成立60多年,很难一下子摆脱封建“臣民”思想的消极影响。培育广大公民的公民意识依然是一个需要各方面不断努力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官本位”现象就是深受传统消极思想影响的突出表现。

2.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在规律的制约。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受经济水平、政治力量、文化发展和社会水平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过渡期,按照我国的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期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国家所必备的公民意识的培养,不可能脱离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断增强。这就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不能摆脱内在规律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薄弱。目前,我国高校亟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高校德育和其他课程开展,缺乏全国性的公民教育规划、实施组织、实施经费等针对性很强的措施保障。此外,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弊端和大学生选拔方式的相对单一都制约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蓬勃发展。

上一篇:从校园文化建设分析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 下一篇: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