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造型元素与符号学

时间:2022-03-02 07:21:19

动画造型元素与符号学

[摘 要] 动画形象已从完全本土化转变为多种文化因素影响的综合体,是运用美术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角色,是艺术家分析和创作形象的综合活动的产物。譬如:灰太郎、喜羊羊等角色形象。动画造型又是一个广义的造型艺术范畴,主要表现在绘画性的语言符号,动画形象也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性的形象接近现实客观生活物象的某些特性。抽象性形象是对客观物象极大的夸张和变形,有时甚至是主观的意象表现,超越现实。

[关键词] 动画造型;符号学;影视符号

一、关于符号与符号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存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存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所谓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动画符号学是以符号认知观来认识万物的。

(一)符号从何而来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生活实际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象。这些影像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二)影视艺术符号

在艺术形式中,动画属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应该是最容易被观众认可的艺术形式。接受信息的客体,即观众,只需要看懂画面、听懂对白即可。那么,影视艺术是不是一个极无规则的世界,而我们在观看它们时却经常将其当作自然世界的“自然”反映,并没有意识到看似平常的视觉影像和声音背后,还有着一大堆严格的意义组成的规则在起作用。影视艺术如同绘画、摄影,以一种固定的、直接的方式反映世界,但它们意义最终还是产生在一系列复杂的规则之上,这些规则在实际的作用中,被表面的种种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所掩盖,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而符号学的主要工作是将这些规则以明确的术语表达出来。

艺术品在其自主的功能外还有传达的功能,因为艺术品是用已有的符号系统组成的。然而艺术品符号的真正特色在于艺术的自主功能和传达功能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这样,艺术符号活动与一般的符号活动就有着本质的差异了。在确立本质的差异之后,从本质的差异论出发,艺术符号其实是一种“反符号”或者说是“超一般符号规则的符号系统”。

后来,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对电影语言结构的研究从结构主义语言扩展到一般符号学,提出了代码概念,从而跳出了语言主义。另一方面,他使影像代码的肖似性与认知行为心理学相联系,用“肖似记号”取代“形象记号”,肖似性原则成为影视艺术的基本原则。

二、视觉形象与符号原理

视像艺术是“看得见的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视像的形状和形式来填满空白的空间,而人在艺术家的眼睛里也不仅仅是形状而已。艺术家能够通过手头艺术形象外形朴实地表现人的心灵。贝拉•巴拉兹在《可见的人类》一书中指出,自从印刷术发展成为人们远距离交换思想的主要工具后,人们的心灵便集中表现为文字,因而就不必再利用身体器官来表情达意。渐渐地“可见的人类”不见了,原始的视像艺术也为文学所替代。视像历来是争论的题目,教会更把视像看作危险之物,因为视像是对性的感官的诱惑力量,会导致理智的堵塞和灵魂的损害。相反,文学比之其他艺术能容纳更深刻的思想内涵。文字语言在其演进的过程中,渐渐失去其形象直观的性质,本身已成抽象的符号,由它构成的文学是靠想象和思考把握的艺术。

动画视觉形象的语义符号特征。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储存与记忆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动画艺术主要是以视觉形态和视觉形象作为信息载体,以画面符号和文字符号作为基本语速进行传播,其中画面视觉形象作为主导。

“艺术是表现人类的情感的符号”,任何艺术形象的构筑都是一个内在的客体化、对象化的物质转化过程,都是物质形成的因素与精神的意义的因素的结合,这必然带有符号成分,每个艺术表述都构成特定的符号体系。

(一)动画角色图形的“语义”符号特征

动画艺术是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特征被人们所认知,动画角色构成了艺术形式中的视觉化部分。为了在运动的图画中更有效地表现并传达出人物的形象与表情特征,对描绘的形象与动态进行大胆而夸张的艺术处理,使观众能引感的共鸣。这种对比现实特征有明显差异的符号化图形语言便成为动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文化的符号化

动画角色是动画艺术的灵魂。在整个艺术体系里,动画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是一种视觉符号。看到孙悟空、哪吒、阿凡提等角色人物,我们意识到它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成了观众获得视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角色性格忠奸分明、正邪不两立,好人获胜、恶人得到应有报应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观众的心理期待相吻合,从而获得了观众的共鸣。米老鼠的形象,它是迪斯尼的标志,美国文化的象征。看到铁臂阿童木就想到日本,这些都是文化符号的具体表现。

动画是一种大众化艺术形式,从它诞生那一刻开始,极度的娱乐性就成为它主要的功能。在信息传达越来越倾向图形化、动态化、互动化的现代社会形态中,动画视觉形象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审美价值被更多的人认知。动画艺术本身是综合性的,它包括各种表现手段,譬如造型、动作、语言、绘画和声音。这些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决定着动画的艺术风格与表现“语言”特征。而由这一特征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同样是独特的。

(三)动画图像的符号化“语言”特征

在众多艺术样式中,动画是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动画角色造型是构成动画艺术形式的元素中的视觉化部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可笑表情的滑稽片段》所描绘的形象,运用了漫画的语言对形象进行夸张的刻画。这部由美国人斯图亚特创造的动画片第一次赋予图画以生命。为了在运动的图画中更有效地表现并传达出人物的形象与自己记忆中的表情符号连接,引感的共鸣。这种对比现实表征有明显差异的符号化图形语言,便成为动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默片时代,动画艺术与电影一样,完全依赖强化外形特征或动作特征来区别不同角色及性格。动画由于它的描绘方式,对形象的塑造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再从形象的造型符号化特征延伸到背景设计、声音、特效等构成要素并纳入视听统一的符号系统之中。围绕一个主题,传达出特有的艺术意味。

符号化的语言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定性的符号特征

动画艺术的最根本特征是假定性,“假定性”的含义在于对生活的自然形态进行变形与改造,使形象与它的自然形态不相符,造成“真实的幻觉”。从符号学角度来说,动画角色符号化的本质在于演戏是假扮,非真实的客体。

2.动态的符号化

动画中的角色形象有两种结构,即外形结构和动作结构。运动是动画的本质,动画中的角色造型是由运动完整体现的,而运动的状态是以角色形态的内在结构作为支撑的。这两者表现了角色的自然属性和心理属性。是因为动画角色并非一定是人,也可能是非人或非物的一种虚构幻想的生命体。强化造型中的自然属性的质感、量感都是有着“意在形外”的目的。但动态设计的同时又是借角色的自然属性的差异来体现整部动画片动态样式的丰富效果的。如我们假设将跳跃运动定性为点状移动,将水平力向运动定性为线状移动,它们各自的运动规律构成了不同的移动动作符号。现有的动画片风格,基本按写实与漫画两类划分。写实风格的动画片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时间的掌握都是以角色的自然属性作为参照,而漫画风格的动画片在角色的动作设计上有更大的张弛度,几乎可以是随心所欲,而更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特征。

3.心理暗示的符号化

动画在某些方面与漫画近似,它们都可以将人在潜意识中所憎恨的人或物撕碎。在漫画或动画片中可以将这种意识表现到极致。人们在淋漓尽致的夸张形象和表现中获得心理、情绪上的宣泄。动画是连环画的一种延伸,它优于漫画之处是它具有更接近于人的变化的动态性思维。动画可以用更为夸张的形态、动态和压缩了的因果演变过程,以更具戏剧化和表现力的形式将人们的潜意识表现得更彻底,这是动画语言突出的优势。如在日本动画艺术家宫崎骏的代表作《平成狸合战》动画片中,争斗的两群狐狸中一些被打败的狐狸瞬间变成了乖巧滑稽跪地求饶的形态,但一转身又恢复了凶狠的原形。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符号化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组描述狐狸谈判的镜头,狐狸与狸猫一会儿变成人,一会儿又变回原形,形象的变化暗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又充满趣味性,是动画语言运用的传神之笔。

4.时间的符号化

时间作为动画的构成要素之一,每一个镜头、动作过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动画中夸张的造型、故事内涵、表现形式及形态,同样离不开夸张的时间与空间形态。在动画中,时间可以表达一种概念或一件事情发展的过程而成为动画视觉语言的有效补充。比如在这样一个镜头画面中,一件重物从画面的某一处掉出画面,画面在保持短暂的静止状态后再做激烈抖动的处理。在这里所表现的物体掉出画面并不意味着镜头的结束,画外的空间形态是由观者的参与想象完成的。这时可以通过时间的控制传达出时间感和距离感概念。观众可以在时间的流动中感受和理解镜头表现的视觉以外部分的内涵。

动画家通过时间的量化控制而转化为时空的概念。动画的时间掌握与运用需要充分的想象力与巧妙的表现技巧。如表现用力推动沉重的物体,可以通过夸张推物者的动作、表情以及增加时间长度来传达沉重的“信息”。这时,时间就成为传达某种意念的无形的符号。在动画中经常有表现某角色快速出画、入画的镜头,这近似写意的手法。只要能表达出动作的完整意义,时间是为完成意义的表达的依托,这与自然生活中时间的概念完全不同。

三、结 语

在信息传递越来越拥堵的今天,每天有各种形式和分类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深陷”于信息时代。动画作为一种娱乐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艺术的造型、时间感、空间感、夸张性等各种表现手法、镜头语言等,最终都以符号的形式进行传递。这种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的“能指”和“所指”环节,是动画艺术家们必须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李幼蒸,慎之.从符号学看中国传统文化[J].史学理论研究,1995(03).

[2] 黄敏.设计中的符号学[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03).

[3] 蔡文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李宪广(1979―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三维动画。

上一篇:试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悲情主角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