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思考论文

时间:2022-03-01 05:53:07

新闻娱乐化思考论文

摘要:娱乐化新闻因其趣味性和刺激性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欢迎。尽管理论界目前对新闻娱乐化尚无定论,但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而官方意志的默许则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因而电视新闻娱乐化逐渐兴起,并呈现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媚俗化倾向亟待加以防范。

关键词:新闻;娱乐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界定关于新闻娱乐化,电视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有观点认为“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逸事、两性纠葛。”①也有学者认为“新闻娱乐化不过是新闻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要求我们予以“正视”。

本人认为,所谓新闻娱乐化指的是,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工作者不仅突出报道软新闻,而且在报道硬新闻时,还将硬新闻软化甚至游戏化,讲求新闻报道趣味性乃至刺激性。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的《社会纪录》栏目可以说是对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发展的一种建设性探索。该栏目以“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说法”为宗旨,力求传播内容的平民化、主持风格的亲切化、媒体姿态的平视化,使之呈现出娱乐化新闻的固有个性。

二新闻娱乐化的成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②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新闻娱乐化也不例外。

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媒组织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依据传播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展开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在商业化运作的今天,面对市场这根杠杆,媒体势必会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角度来选择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而新闻娱乐化正是一种以娱乐为特征的新闻选择和加工活动,其目的在于有别于其他特征的新闻传播活动。而且它巨大的受众市场,使得媒体“把关人”在选择时,将天平倾向了它这一边。

传播学的受众观认为,受众是其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媒体在进行娱乐化新闻报道时,必然首先对受众有一个观念上的定位。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最终的落脚点,受众的观念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的影响。观念影响行动,同样传媒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在有意无意间必然会影响传媒的传播活动,在如今新闻已经走向了受众消费的一个时代,传媒的新闻报道必然要以受众为中心,那么受众的心理、受众的需要就是其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

(一)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第一,受众具有新闻娱乐的“本能”需求。

受众的需要因为政治背景、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不同,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由于共同社会需求,受众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例如好奇心理、猎奇心理等。归根到底,这都是人们的本能兴趣。而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恰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原始的心理需求。

2002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例,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少的报道,《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都对此大加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倒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觉得好玩同时还满足了其泄愤的情绪,中国的受众有谁不愿意看这位堂堂的超级大国的总统的倒霉相呢?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和翁帆双双走入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一时间国内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甚至以头版头条予以曝光。在中国,年龄相差悬殊的老少配的思想还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当代,特别是刚刚得到国际殊荣的国际大腕的此番举动,对于挑战传统思想和引发社会的反思,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受众在茶余饭后讨论讨论传统与现代、伦理与道德、思想与观念的同时,也得到了感情的宣泄。

第二,受众具有新闻娱乐的“选择”需求。

传媒学者李希光在《畸变的媒体》一书中,这样描述受众接受信息的情况:“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把《人民日报》从头版头条读到8版末条,或者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忠实地从头看到尾。今天,媒体产业越发达,公众越是星星点点地获取新闻,早上起床听广播,上班路上听交通台,晚上吃饭前看晚报或睡觉着看晚间新闻,或者在等汽车乘地铁时匆忙地浏览一下报纸,或者上班时偷空上网浏览一下新闻网页。他们最多看一下新闻标题、新闻提要,他们关注的新闻更多是股票行情、体育新闻、明星轶事、交通新闻和天气预报。”③面对越来越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娱乐化电视新闻正是抓住了受众所共同具有的猎奇、好奇等原始心理需求而成为他们首选的精神产品。

(二)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传播学的社会控制论告诉我们,新闻媒介与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新闻的传播必然要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我国的新闻单位一直处于政府的领导和控制之下,他的新闻报道的准则和尺度,必然要受到政策和环境影响,这点毋庸置疑。

我国现在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时期,秩序与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有诸多的抱怨。这种抱怨如果没有倾泄的地方,积累多了,就会发酵,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作用。此时,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的报纸等大众媒介,一方面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起到一定的“解惑”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解压阀”的作用,于是,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都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这些报道在一定程度上都发泄与放松了当下人们的牢骚与紧张,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大众媒介的这种释放与缓解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因而,新闻的适当娱乐自然也就得到了政府的默许。由于我国目前的新闻依然受到政府的严格的管制,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状况还在政府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因而也没有受到政府的严令禁止。因此,新闻的娱乐化是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的。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兴起传媒娱乐化的表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比例下降。在美国“大众传媒主要被用于娱乐的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④在我国情况基本相似,中国传播媒体在走过了“传播授业,宣传教育”的传播方式后,为了适应时代的转变和受众的需求,娱乐性节目在每日的节目编排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湖南电视台的各个节目的收视率中,娱乐性节目是最高的,并打造出了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快乐大本营》、《超级女生》等精品节目。央视亦然,以娱乐的节目也在逐年增加,如前一段时间中央2套节目中的《幸运52》、《开心辞典》、《超级大赢家》是纯娱乐型节目。像《社会记录》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在逐渐形成。

二是新闻信息的娱乐化倾向日益显著,娱乐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加大,甚至于严肃新闻也开始试探着用娱乐的手法包装而成为“娱乐信息”。在近期,连、宋分别代表台湾的和亲民党来大陆进行两岸对话,这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突破和国际事务的重大发展。对于此类重大新闻,中国各大新闻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就两岸关系上到前年下到近几个月的关系变化如出一辙地进行报道。而《社会记录》却抓住了大陆将于近日赠送两只大熊猫给台湾入手,用熊猫2000年前为战争中的兽类,经过国人长期的驯化而演变成为如今温顺可爱的动物来形象的暗示大陆终会以真情来换取台湾的和平回归。节目期间穿插着熊猫的介绍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发展,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表达出枯燥的政治立场,既让人得到了消遣,同时也参加了政治思考,可谓一举双得。

三是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我国,尤其是在传媒与市场接轨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媒纷纷将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的杀手锏。但是我们反对那种一味为迎合受众和市场需求,盲目且不加节制地利用一些低俗的内容来取悦受众的做法,否则,就会引起大众文化媚俗化的泛滥和失控。

四新闻娱乐化,要防止媚俗化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因此,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必须防止媚俗化倾向的出现和存在。

(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媒体引导水平目前,新闻娱乐化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我们决不能为娱乐而娱乐,要坚决防止娱乐化过程中的媚俗化倾向的出现。为此,媒体必须牢记,新闻报道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这是我们的责任和职责。欲承担起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水平。媚俗化不是一种引导,而是一种迎合。这显然与媒体自身的职责是相悖的。

(二)要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采编队伍的素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取信于民的根本条件。能否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检验记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试金石。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观。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媚俗化正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的一种片面追求新闻煽情性、刺激性的错误行为。要防止媚俗化倾向,就必须全面提高采编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性,从业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增强对社会问题观察能力,对大是大非问题判断能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能力,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能力,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必须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从业人员既要懂得新闻,还要懂得历史、经济、法律、文化艺术,懂得各种与新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知识,才能适应传媒现代化的要求。

(三)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以媚俗取悦受众,以媚俗寻求卖点,以媚俗来满足物欲。要杜绝这种现象,媒体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道德观来强化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一规定两办法”,使之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媒体还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必须让位于社会效益。不这样的话,人民群众最终就会放弃和远离这些见利忘义、忘责的媒体,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也就会相应弱化,甚至最终消失。

参考文献:

[1]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2,(5)。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

上一篇:论马蹄3号无公害丰产培育技术 下一篇:研究花椰菜反季盛产高效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