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时间:2022-02-28 07:45:20

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摘要:2013年7月24日,佳木斯女护士护送孕妇回家惨遭杀害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陌生人人际间信任的状况再次严重受损。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被类似这样的事件深深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每况愈下,引人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已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5802

2013年7月24日15时左右,家住桦南县的17岁女孩胡伊萱在去同学家途中,遇到一名假装肚子疼的孕妇,请求其帮忙扶自己回家到楼上,女孩却没意识到,善良却葬送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当将孕妇送到楼上后,在家等候的丈夫面露凶光,欲对女孩,女孩反抗被二人用被子蒙头窒息而死。这次事件使得人际间的信任状况再次严重受损,过去几年屡有助人为乐反遭勒索的事件,人际间的信任状况日益恶化,但也仅限于财产损失,这次的生命受害情况使得人们在伸出援手之前,考虑的会更多,人际间的信任度达到新低。曾经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在人际间信任缺失的情况下,已经鲜有人为之。这种情况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人际间信任状况对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严重影响。最近几年有关信任度的这种衰落趋势有了初步的证实,研究人员马德勇在1990、1995和2001年对中国人信任的测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居民的信任水平呈下降趋势。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交往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陌生人之间不信任的情况普遍存在,现如今怎样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信任机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要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对陌生人信任的程度影响其自身与陌生人的交往模式,同样影响着未来社会人际信任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和谐程度,因此如何建立与大学生相符的信任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1人际间信任的重要性

信任是维系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道德基础,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诚信做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朝历代的统治中,诚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无信不立”这样的谚语早在论语中便有提及,可见取得他人的信任是统治者必备的品格,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信任机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信任机制都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国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变迁和转型的影响。处于中国社会剧烈的转型期过程中的大学生,很可能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从而出现信任水平的波动。人际信任是人类维持本体性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背景与基础。当代青少年正经历着人际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导致青少年诸如抑郁、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绪问题,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健全人格的建构,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的信任制度建设更是时不我待。

2当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

整体上,当前大学生人际间信任度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通常会对他人的言行加以判断,不盲目相信,不简单排斥。大多数大学生与人交往时会经过理性思考与分析后,采取相应行为。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的五个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损失接受度、社会认可度、风险控制度、人性乐观度和助人倾向度。这样的现状表明:大学生与人交往时,有较高的自我保护与防御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同时大学生受目前社会上欺诈行为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存在质疑。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存在风险,但他们对自身是否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存在怀疑。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既不会完全相信,也不会完全否定。并且大学生遇到他人有难时,在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愿意对陌生人施以援手。综上所述,大学生有较高的助人行为倾向和较积极的人性预期,但对目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存在质疑,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与防御意识。

3大学生信任缺失的成因

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不稳定,社会上一些欺诈行为的时有发生,对大学生的内心造成恶劣影响,导致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不信任,继而产生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目前这一阶段的改革,在激烈程度上是历次之最,整个转型期内,社会道德秩序容易失衡,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出现迷茫、彷徨或是极端自私的情况都是很自然的现象,长期下来,彼此之间的猜疑或是不信任不可避免,信任危机由此产生。

第二,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从五湖四海走入曾经梦寐以求的高校,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家人之外,完全崭新而又陌生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人际间的信任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因素是产生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新世纪以来,各大高校面临残酷的竞争以及严峻的挑战,纷纷结合校情深化改革,很多高校在探索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制度还不完善,旧制度已然失去原有作用,然而新制度还未形成,从而出现教育制度真空,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

第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一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中国经济明显好转的阶段里成长,物质上得到较大满足,精神方面教育不足,从而孩子走入大学校园后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与能力。也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人之间的关系。而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奉献精神减少,常以利益为一切行为的准则,这间接导致虚伪与欺骗行为经常出现,这使得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阅历浅、经验少的大学生难以应付,产生消极因素,影响了其人际信任水平。

4对策分析

第一,政府方面加以引导。政府方面进行社会范围内的诚信教育,对于那些做事情缺乏诚信的人或集体进行适当的惩罚,与此同时进行积极教育。曾经很多的欺诈行为没有受到严厉惩罚,那些用欺诈手段图财害命的人必须受到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够减少欺诈行为,从而进一步推进诚信做人的进程。整个社会需要“正能量”,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能够促进相应的行为美德,才能够使我们的国民在助人为乐,救死扶伤时不至于“望而却步”。

第二,学校方面加强德育教育,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归根到底,校园诚信环境的好坏是对大学生人际间信任度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很多高校中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开展了诚信教育,号召大学生诚信为人,很多学校还推选了诚信楷模,希望通过榜样的力量改变现状,收到了一定成效。然而针对目前大学生人际间的信任状况,校园内还应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个整体,有其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影响到该团体中的每一份子,它提供了每位成员应需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团体中的每一份子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做出群体所能接受的行为,保持了与多数人的一致性。所以在诚信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团队领导要有意识地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推行诚信规范,在团体中形成一种真正的诚信氛围,只有这样,这种诚信氛围才会被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从而逐步推进为整个整体的准则,良好的诚信风气逐渐形成,人际间的信任状况得以改善。

第三,改进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早已知道父母的为人做事风格直接影响到孩子,可以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中国也早有“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俗语,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孩子在孩提时代养成的习惯,往往在之后的生活中很难改掉。中国古代的曾子在诚信做事方面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楷模。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这可不能开玩笑,孩子不知道你在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就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肉给孩子吃掉了。这个故事体现了“言必行”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教育儿童必须言行一致。如果父母都能像曾子一样教育孩子,孩子们就会诚信做人,每个人都诚信做人,彼此之间就能相互信任,良好的信任机制也便形成。

参考文献

[1]蔡玲丽,毛成.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2]高兆明.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学术研究,2002,(4).

[3]庞彤彤,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研究,2006,(1).

[4]齐美尔.货币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78179.

[5]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及其文化根源[J].清华大学学报,2001,(1).

[6]王青.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8).

上一篇: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动态度量模型研究 下一篇:云管理平台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