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时间:2022-02-27 01:58:08

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和战略载体,它的发展也成为了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而技术能力也是跨国公司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能力仍然停留在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的层次上,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该积极探索提高技术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跨国企业;技术能力;默识知识;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4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又是全球市场大舞台上的主要竞争者。一国所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显示该国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已经吸收了巨大数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目前成为这类投资的最大接收国(UNCTAD,2004)。事实上,中国的出口业绩也相当可观,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国,仅落后于德国和美国。中国已经以矫健的步伐融入了全球经济,但是,学者们似乎更加关注外国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或者中国跨国公司存在的种种不足。2004年底,中国以370亿美元跃入世界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的跨国企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喜人成绩。中国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国际化进程最活跃的经济实体。而技术能力是跨国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的优势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优势,也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克服市场不利条件,占据国外市场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跨国公司的竞争已经慢慢演变成了核心技术能力的竞争,虽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究竟中国跨国企业有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否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呢?本文将回答上述中心问题。

一、跨国公司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

Cantwell对技术能力这一概念给出了较为全面和概括的定义,他认为,技术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狭义的技术能力被定义为科学的和工程学的知识和计划;(2)稍广泛一点的定义认为技术能力包含企业操作和在生产中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关于技术能力的定义是相对于创新而言,被定义为当新产品和新工艺引进时,技术能力则表示有效地保持生成优质产品的过程的能力,狭义的知识和计划可以转移,但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通过类似市场的交易一样转移,这些能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学习才能获得;(4)最后一种技术能力包含两个部分,即技术能力中潜在的公共知识元素,包含构成狭义技术定义的工程学的计划和设计以及科学的知识,另外一个部分就是默识知识,默识知识是企业专用性可竞争优势的本质,它依赖于团队内部的学习过程。

特定的计划和实践的技能有时表现了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原因在于计划能够被授予专利,但更重要的在于这些设计和技术反映了企业的默识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创新、模仿、适应等过程在一个一般的过程中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包含了以上的几个方面,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也就是说,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创造是一个渐进而又费力的,并且不断调整和不断琢磨的过程。

二、我国跨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跨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和创新以及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非价格竞争,其中,技术能力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中国一些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的产业内竞争与企业的特质性学习等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们把中国MNE技术发展概括为四种基本能力。

1.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海尔在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技术开发,通过不断开发探索,最终生产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中国MNE发展初期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通过引进技术为中国跨国公司初期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颇为有效和便捷的途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有效方式。

2.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的一些IT企业(如华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原始创新能力。华为从创业一开始就把它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创新,集中力量投入研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步积累到今天的世界先进水平,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重视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公司23万名职工中从事技术开发的有13万人,2005年全年研发投入45亿元,占销售额的10%,走向了全球通讯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

3.集成创新能力。联想集团的发展壮大就是集成创新能力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微机行业利润降低的时候,联想跟踪市场的需要,整合当时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和联想汉卡的技术,使电脑具有处理中文的能力,借此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技术的整合,联想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原始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的话,集成创新则是这一基础向经济领域、市场领域延伸的能力,是对各种技术集成形成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

4.累积创新能力。中国的一些企业通过参与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跨国公司的某些生产阶段上实现专业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汲取国外优秀公司的创新信息,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格兰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代工最终发展成为微波炉行业的“寡头垄断者”。企业内的技术能力的发展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路径依赖性的特点,能力的培育和形成是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中国MNE技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1.随着工业化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第一阶段:中国产业工业化处于起步状态,技术基础极为薄弱,因此,通常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这个阶段下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为生产中引进和使用成熟技术的能力。第二阶段: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中国的某些领先企业已经形成企业特有的工业技术和物质基础,因而在积极开展技术引进的同时,逐步加大了自主研制和开发的分量。在此阶段,技术的使用已经为企业掌握,进一步开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原始创新。第三阶段:技术开发到一定阶段后,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工业。中国跨国企业将各种单项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进行有效集成,逐步确立起企业竞争优势。

在以上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跨国公司都或多或少拥有以上的三种能力,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的技术能力,即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积累的具有默识性特征的技术能力。但是,大多数的中国跨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与公司成长的路径具有一致性。

2.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的演进速度较快。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后来者,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到高科技产业,从传统的引进技术到逐步开发新技术和整合各项相关技术,技术能力发展具有周期短、跨度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3.在技术能力演进过程中,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跨国公司不仅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产控制和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将其运用于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营的整合上,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提升了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

中国跨国公司起步较晚,底子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的激烈的产业竞争,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直面中国跨国公司存在的不足,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能力仍然大多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阶段,后阶段的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技术能力以及整合不同技术的能力仍然没有广泛形成。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我国跨国企业应该逐步形成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等技术能力,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三、中国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能力的战略研究

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一个累积的动态过程,先是选择性地吸收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而开发创造新技术和整合不同的技术与资源,中国跨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进程需要与其所在的阶段相一致。

(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与整合战略联盟等方式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部分跨国公司掌握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少,投入的研发费用少,大多是先进技术的接受者,从而技术能力的发展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因此,中国跨国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应加大研究开发投资力度、积极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可以采取与技术领先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地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并行的方式,来获取技术能力和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积极培育企业内部的默识能力

正如Cantwell所说,形成默识知识的能力是企业专用性竞争优势的本质,这些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它依赖于团队内部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难以模仿、难以获得的默识知识。默识能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的默识能力,它作为组织能力存在于团队当中;另一种是个人的默识能力。

中国跨国公司提高默识能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中国跨国公司应该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积累,企业可以利用与外国公司战略联盟等机会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管理技巧,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要把它转变为自身的知识,并且与企业内部的环境相融合,通过不断的获取,不断的积累,进而形成企业或组织自己的默识知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需要积极组织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上一篇: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下一篇: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地方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