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航,兴趣指引

时间:2022-02-23 04:40:00

情境导航,兴趣指引

摘要: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从厌倦写作文,也使自己从厌倦改作文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设习作情境,挖掘学生内心;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应对言语匮乏;三是练笔不拘形式,培养习作兴趣;四是改变评价方式,变批改为交流。

关键词:情境积累 兴趣评价

“记流水账,语言干瘪苍白,情感迟钝虚假……”这些一直是农村小学生习作的通病。因此,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习作情境,挖掘学生内心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欲望的情境。其实,学生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许多的感想,只是常常在作文成为一项作业的情况下,变得无话可说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很好地创设习作情境,把学生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或者说以情境为触点,激发他们本身就具备的写作能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之前费心思创设习作情境。那么,如何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活动情境教学

把活动引进课堂,是创设习作情景、激发习作情感的一种方法。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就是在玩中开启了探求知识的大门。把活动引进习作课堂能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到快乐,由快乐产生智慧的火花,打开情感的闸门,用笔书写心中的快乐,从而减轻了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做到了“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二)实物情境教学

真实的视觉刺激能诱发人的内心情感。如那些成功的影视巨作,它们之所以能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就是因为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吗?视觉上的冲击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弦”,让人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这就是“情动而辞发”。小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正是因为心中“无情”所以“无辞”。因此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把实物引进课堂,让学生得到视觉上的冲击,这样他们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三)生活情境教学

正如施建平老师所说的“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习作不仅仅是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邵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许多学生生活的照片和许多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喜滋滋地回顾生活当中的趣事,乐滋滋地演示游戏过程,动情地讲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所有的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精彩。学生心中的那股情感的潮水也就自然地从笔端流淌而出。

二、注重语言积累,应对言语匮乏

叶圣陶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我觉得,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习作素材,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习作的指导中,应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间接获取经验,积累语言。

(一)课堂阅读教学──语言积累的“主阵地”

“重视文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选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等优点,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有不少课文在练习中有摘抄好词、好句的要求,要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好这些好词、好句,就能为他们以后的写作铺好路了。

(二)课外阅读延伸──语言积累的“百宝箱”

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阅读量不够多,也是导致他们阅读、作文失分的一个主要因素。叶圣陶先生早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作为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每周创造一两次和学生一起阅读的机会,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了解课外知识和信息都大有帮助。天长日久,学生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而且丰富了大脑仓库,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有丰富的内容如泉涌出。

三、练笔不拘形式,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习作的最重要的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更有激发兴趣的可能和必要。传统的作文,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根据命题来写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如果能打破这一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就能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和行事都比较广泛,可写看到的,可写想到的……这样容易写出真实的情感,不至于为了完成指定的习作任务而胡拼乱凑。

(二)充分发挥课堂小练笔的作用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小练笔能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四、改变评价方式,变批改为面对面交流

其实,最让我们教师感到痛苦的可能就属作文的批改了。以前批改作文,那可是吃力不讨好,教师拿着自己的红笔,就好像专业的医生拿着手术刀一样,对学生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所写的文章从头批到尾,到最后再看作文已经面目全非。再等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本,你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吗?会是感激的心情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这样的作文批改只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更多的缺点,而不能发现自己一丁点的优点。这样,学生将不会有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快乐。所以,这种批改方法对学生是不利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批改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出面的,口头的,也可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综合形式。”这是相对宽松的评价,它能让教师和学生都从上面窘迫的情况走出来。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写作和特设写作都将有极大的好处。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面对面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都错失了和自己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时候从作文本交上来到批改,我们要耽搁好几天才有时间看。这就错过了与他们交流的好时机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学生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看,并和学生交流他们自己的思路,或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难题。如以前有一个学生,他写道:“我家周围的景色很美。门口有个大院子,远处有条长长的小河,河水很清很清。再远点的地方是一片大田野。你看我的家是不是很美啊!”这位学生在写作顺序上没有问题,是从近到远,语句上也很通顺。我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一想,原来问题出在这:他主要写了三个地方,大院子、小河、大田野,他没有一个地方是详细些的,只用了三两句话。所以,我就当面找他交流了一下,让他去修改一下,在三个地方选择一两个地方写详细一点。等再看到他的作文,果然算得上是一篇好作文了。

(二)文字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变成文字交流。有的人想了,文字交流不就和批改一样嘛?那可不一样,它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提的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少了很多缺少情感的批判和挑剔。自然而然,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保护,更有一种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更强的创作热情。并且,我常建议他们到处玩玩,特别是风景美的地方和感觉自由的地方。这样更能充实他们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我们对待学生的作文,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还是应该采取多样的、宽松的评估手段,静下心来看学生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愿意想写,多写,乐写。

参考文献:

[1]姚金中.厚积薄发,追求真实个性――注重生活和语言积累,促进个性化习作的有效尝试.

[2]姬百合.创设习作情境,激发习作情感.

[3]曾凡月.变批改为交流――作文批改新举措.

[4]袁建.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巧妙“借”用 下一篇:从语言交际功能看贵州旅游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