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探析

时间:2022-02-20 06:48:08

【前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一,从需求上来说。有需求,整个经济社会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要扩大内需,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第二,从供给上来说。我国现在面临着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诸如:我们的钢铁、水泥生产出来了,有些却卖不出去。而事...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探析

[摘要]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新型城镇化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是产业发展推动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还代表了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因此,新型城镇化被决策层定为战略选择,成为普惠民生、改善就业的战略主线。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工业;集约;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73-02

1我国发展城镇化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即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从现象来看,比如说,经济下滑、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产能过剩等短期问题,还包括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发展城镇化在我国经济转型期,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从需求上来说。有需求,整个经济社会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要扩大内需,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第二,从供给上来说。我国现在面临着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诸如:我们的钢铁、水泥生产出来了,有些却卖不出去。而事实上,真正高档的钢材、水泥却供不应求。就是说,在我们现有的技术下,生产出的产品达不到标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科技创新,使我国制造业水平上一个台阶。

第三,从体制改革上来说。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红利。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有最大的增长潜力――城镇化;最大的动力――科技创新;最大的红利――改革开放。在这三个方面中,城镇化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或途径。例如,当前,我国需要调整结构,进一步改善民生。而最大的经济结构就是城乡结构,这就需要靠城镇化去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再有,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不仅仅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无论是从我国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放眼世界看;无论是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意义都是深远的。鉴于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要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确保其健康发展,必须针对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可能态势,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引导,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

推动城镇化发展主要有两种力量:

一是农业的推动。就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以后,有了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城镇化发展。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前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这一过程凸显我国农业的推力不够。一个很突出的表现,我国沿海30多年的改革开放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但是,现在随着农民工的工资不断上涨,要再吸引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难度越来越大。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说,现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从世界角度来看,现在,美国农业只占到其就业人口的2%;我国农业就业人口则占到50%。美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已经降到20%以下,其他70%、80%的就业都是在第三产业。要解决我国很多人口的就业还在农村、农业的现状,就要靠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要和农业现代化密切结合。因此,我国小农经济的现状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换言之,我国要成为一个城镇化过关的国家,农业必须是先进的产业、优质的产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二是工业化的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工业化影响城镇化,还是城镇化影响工业化?这里,我们来看两个理论。第一是棘轮理论。就是说,当一个地方的人口集中到2万、3万,特别是达到5万以上的最佳数量,其自然能发展了。因为5万人集中在一起,大家各就其位各显其能。由此,自然就实现了相互服务,根本不需要再去为此规划。第二是脱钩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镇化的推进,靠的不是工业,是服务业。1978年,我国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是30%,现在大致是20%,工业产值比重是下降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从17%上升到52.57%。就是说,工业化与城镇化脱钩了。当然,如果把工业化广义理解为服务业,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服务业的比例是增加的。从这个角度看,实际上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3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发展至少应该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二是就地城镇化。按规模与结构划分,我国区域可以划分为城市、乡镇、建制村(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我国现在大概有650多座城市;美国有2万多座城市;日本,其城市数目仅比我国少几座。由此,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仅靠现有的城市,根本无法消化我国大量的农民人口;二是仅靠现有的城市,我国中东西布局没法展开,整个经济活动无法开展。因此,要增加我国的城市数量。我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模式不是人口转移,而要以就地城镇化为主。就是说农民没有必要一味地去外面,到大城市去打工。只要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能够成为吸引人的一个焦点,我国城镇化就看到方向了。

一是更加集约。我国荒漠面积太大,国土一半都是沙漠。以比较宽的口径计算,美国城市居民人均占用土地约1000平方米;我国人均占用土地则是250平方米。这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包括水利用地等。城镇化本身就是集约的过程,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要更集约一点。

二是更加快。城镇化最早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从城镇化起步,工业革命以后,到完全实现城镇化,大概花了150年;美国从南北战争以后开始城镇化,它完成城镇化大概花了100年;日本、韩国是后发国家,它们城镇化花了50年。而中国城镇化率在1996年达到30%,我国203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70%,至此,我国就能够完成城镇化的任务。

三是更加有质量。因为我们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高起点、高规划。

四是更加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可以考虑着力发展各类城市的数量,形成完整的城镇群体系;努力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土地的盲目扩张,实现城镇健康、有序的集约化发展。同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相当部分人口的城镇化要以小城镇方式实现,未来2.5亿农村转移的新增城镇人口中,将有1/3要靠小城镇发展来容纳。小城镇要在稳定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壮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功能。中小城市要增加数量和提高城市功能并重,尽快形成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基地,承担起沟通大小城镇,协调点与面关系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要特别突出强调都市圈、城镇群和城市带的建设作用,以确保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要围绕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卫星城镇,鼓励近地城镇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经贸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以增加整体区域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陈明捷,吴燕,张静.我国城镇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J].北方经济,2012(13).

上一篇:新课标体制下中职英语分层教学法问题探究 下一篇: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约束及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