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2-18 11:21:05

古典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研究

【摘要】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只有衡量商品价值与媒介交易的职能,没有储藏职能。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值,对就业与产量等实际变量值没有任何影响。货币是笼罩在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始终是“中性”的。弗里德曼创立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除了具有衡量商品价值与媒介交易的职能以外,还具有储藏职能。货币数量的变化,在短期不仅能够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还能影响就业与产量。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对就业与产量没有任何影响。

【关键词】货币数量论;货币中性;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一、引言

货币数量论划分为古典的与现代的两种。弗里德曼创立的货币数量论叫做现代货币数量论,而弗里德曼以前的货币数量论,称为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从微观角度看,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价值即均衡价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市场机制下,具有灵活性的一般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与名义利率能够对各种破坏市场均衡的冲击作出及时的反应,保证各种市场持续出清,使宏观经济始终沿着充分就业轨迹运行。因此,一国的GDP主要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所能利用的要素投入的数量与质量等实际因素,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没有任何关系。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货币及其数量的多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和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体系中呈“中性”。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货币收入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除非受到起伏不定的货币数量变化的干扰,否则是内在稳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在短期,主要影响价格水平,也会影响实际收入,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以比较陡峭的形式向右下方倾斜;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价格水平,对就业与产量没有任何影响,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处是垂直的。

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古典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这种完整的思想体系由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1752年创立,但我们现在提及的古典货币数量论却直接来源于英国的马歇尔、庇古和美国的欧文·费雪的相关文献。

(二)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

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老的货币数量论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他在该书中提出了如下的交易方程式:MV=PT。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T代表社会一定时期的实际交易量。M为货币数量,V是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或称之为货币周转率,等于名义交易量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即:。

费雪认为,交易量T的多少与以下四个因素正相关:第一,技术发展状况与可供利用的资源的开发程度;第二,分工或专业化程度;第三,商业信心;第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三)剑桥方程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庇古明确区分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M)。剑桥方程式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是从商品购买者的角度下定义的:消费者为了满足能够随时购买商品的需要,自愿将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身边。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

虽然古典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的一套理论,但弗里德曼认为,旨在说明名义收入变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或货币收入理论。这是因为:

第一,真实产量水平是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变动。而物价的变动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释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的变动,必须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结合起来加以说明。

第二,货币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在理论分析方面没有实质性意义,故分析的重心就自然的落到货币需求函数上。

所以,在弗里德曼看来,要解释物价水平与名义收入的变动,首先必须考察货币需求函数的性质。

(二)个人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通过选择最优资产组合来决定自己对货币的需求量。财富由货币、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与人力资本5种资产构成,货币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5种资产中的一种。因此,货币的职能不仅包括交易媒介,而且还包括储藏手段。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具有递减的趋势。財富在各种资产形式中的最优分配,要求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因此货币需求理论,实际上是经济主体关于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显然,表示价格与货币收入的单位发生变化时,对货币需求量的计量单位也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三)影响个人真实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第一,货币需求与财富总额正相关。财富总额()包括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两大类。

第二,货币需求与非人力财富在财富总额中的比重(w)负相关。这是因为,人力财富不易变现,例如对劳动的需求降低时,就很难将人力财富变为收入。因此,若w下降,即人力资本在财富中的比重增大,为了对人力财富难以变现的情况做好准备,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大。

第三,货币需求与与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名义报酬率负相关。

第四,其他因素。

(四)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作为财富总代表的真实持久收入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第二,财富的构成比例在一定时期内也是相当稳定的。

第三,货币收益率、债券收益率以及股票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第四,预期通货膨胀率在短期也几乎是不变的(适应性预期)。

第五,人们对各种资产的偏好往往既定不变。

如果真实货币需求与真实持久收入及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在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当局,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因素无关)的决定无关条件下,那么,名义收入的变动必然主要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五)货币数量对货币收入的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是决定货币收入的主要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最初对收入没有任何影响,而是对现有资产(股票、债券与耐久与半耐久消费品等实物资产等)的边际收益率发生影响。一旦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不相等时,追求最大效用的个人便会在不同资产之间重新分配财富。假设在初始均衡状态下,财富在各种资产间的分配处于最优状态,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现在,货币管理当局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公众持有的货币量便增加,导致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人们会增加非货币资产购买。引起非货币资产价格上升和利率降低,进而刺激新资产的生产即真实投资的增加,最终导致真实收入增加。这是货币数量增加在短期的影响。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增加,则仅仅表现为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只有媒介职能,没有储藏职能。而现代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还具有储藏手段的职能。

第二,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收入是现期实际收入,而现代货币数量论中的收入是持久实际收入。

第三,传统货币数量论在假定充分就业前提下,由于收入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故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动。而现代货币数量论不以充分就业前提,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货币收入的变动,这种变化在短期内既表现为价格的变动,也表现为产量的变动。只有在长期内,才全部表现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

参考文献:

[1][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奇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

上一篇:高校财务制度的新旧比较 下一篇:论公司法语境下的和谐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