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儿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时间:2022-02-13 05:08:12

儿科患儿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61-01

当前,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儿科患儿也有这些要求。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 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本文将以此为依据来分析患儿心理变化并相应提出措施。这个理论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由于生理需求已讨论了许多,自我实现的满足仅涉及成年人,将不讨论它们。根据入院引起患儿的需求变化,现作如下讨论:

1 安全需求,是指生活稳定、有秩序、有保障。患儿对安全感的需求大于成人。

1.1 变化

1.1.1 由于小儿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对于疾病引发的痛苦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疾病的折磨下会很快丧失安全感。

1.1.2 在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由陌生的医生、护士来触摸自己的身体,治疗引起的疼痛等级这些事情的违背意愿及不可抗性会使患儿受到侵害的感觉。

1.1.3 生活秩序的改变、亲人情绪的变化,频繁变化的面孔,这些变化是患儿所不能正确理解的,必然在心中产生混乱、动荡的感觉。

1.2 护理对策

1.2.1 帮助患儿正确理解疾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可侧重不同的方面。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使之理解生病是正常现象、疼痛是暂时的;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因、如何预防、治疗,戒除患儿的神秘感、恐惧感,真确对待自己的疾病,配合治疗。

1.2.2 接触患儿时态度要祥和、动作轻柔,征得其同意,帮助患儿理解治疗附加的疼痛及不适并自愿接受治疗,是指不要有强迫的感觉。

1.2.3 给患儿创造一个稳定的治疗休养环境,如危重患儿于一般患儿不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治疗、抢救时影响其他患儿;尽量采用小病室,营造安宁的家庭气氛,稳定陪护、探视人员情绪等。

2 爱和归属感(社交需求)人具有社会性,通过与他人交往、接触获得愉悦的情绪,逐渐发展其归属的需要。

2.1 变化

2.1.1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中心,感受着家庭的温暖,有强烈的归属需要。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环境就会不知所措,会有胆怯、烦躁、沉默等异常表现。若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则不仅会影响治疗,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2.1.2 已入学的儿童会有相对较大的社交面。师生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之间互相关怀、体谅,在朋友圈内享有的权威、信任等会使儿童发展起归属感。一旦脱离自己的天地而进入医院会感到孤独、空虚,其原因则是与自己的团体失去了密切联系。

2.1.3 独立性过强的孩子较难发展归属的需要,则入院期间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之更难于发展归属的需要

2.2 护理对策

2.2.1 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感到护理人员亲切、可信任;尊重患儿的生活习惯,对患儿各种正当行为要由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上进入母亲的角色,是患儿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消除患儿离开家庭带来的不良情绪。

2.2.2 支持、鼓励患儿与老师、同学、朋友经常联系,使之可以继续享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参与集体的事项,维持发展并满足其归属感。年龄大的患儿能利用社交支持来应对疾病生活[2]。

2.2.3 对于个性、独立性较强的患儿要耐心、细致的把握其性格特点,尽一切力量争取其配合治疗,避免强迫、压制性的工作方法,不伤害其过分强烈的自尊心。

3 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儿童亦如此

3.1 变化

3.1.1由于儿童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普及,多数家长已认识到赞扬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幼儿正处于全面学习的时期,在家庭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受到注意、得到表扬。恰当的赞扬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有成就感,受到重视。患病以后各种学习都中断了,患儿会感到不知所措,没有目标,处处要人照顾。会产生一种渺小、无力、不受重视的感觉,尤其是发育快、能力好、经常受到赞扬的患儿更难于承受这种强烈的环境变化带来的对比。

3.1.2 学校是儿童的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优秀的学生可得到老师和大部分同学的重视和赞扬,普通学生也会在自己的圈子里得到。因住院而引起的学业中断,与团体联系的减少,是患儿担心成绩下降,在班级中地位下降,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

3.2 护理对策

3.2.1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可协助家长引导患儿作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一点技能如认字、算术等,随时注意各方面的进步并给与表扬。关于疾病的知识是人生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为患儿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使他们有效的参与医疗护理决策[3]。可培养患儿对待疾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习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实生活内容,鼓励其求得的进步。如对待打针又畏惧到不畏惧,对治疗有效即转为积极配合,都是思想学习方面的重要进步。

3.2.2 针对已入学患儿担心学习成绩下降的心理障碍应采取多种措施,如请老师、同学来补习功课,配合家长辅导患儿学习等,尽力使患儿配合治疗,与疾病斗争作为主要任务,并已取得进步为荣,这样才能恰当解决问题。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患儿是不幸的,而他们的不幸是身心两方面的,要看到患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做到全面护理,使其得到全面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戈立荣、孙晓华 心理护理健康[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0):103.

[2] 张莹、魏珉 慢性病患儿的心理社会行为和家庭功能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9,7(24):41

[3] 戎艳鸣,楼建华,徐红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5(27):55-56

上一篇:人文关怀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中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普外科护理风险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