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患儿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时间:2022-08-06 02:06:56

浅谈儿科患儿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患儿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患儿输液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临床资料,采取防范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使安全隐患逐年减少,降低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开展儿科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消除输液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患儿;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在儿科各类临床治疗方法中,静脉输液的应用频率很高,当婴幼儿患者对口服药物不合作、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静脉输液进行治疗。静脉输液易将药物达到并维持治疗所需的恒定浓度,且有些药物会对肌肉、皮下组织产生刺激,因此我国的输液量逐年上升。但是静脉输液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回顾性分析输液患儿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儿科患才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纠纷发生率。

1 儿科输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未严格遵守医嘱

由于现阶段出现较多的新药,包括其它各类制剂、剂量等,如果医生对新药的用药剂量、规格等不熟悉,用错剂量、单位还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降低输液的安全性。因此要保证患儿家属取药时与医嘱相符,且保证药剂量、单位等与患儿的病情相适应。

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医院儿科均制定有“三查七对”制度,理论上如果严格执行该制度则可以将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但是由于儿科输液室患者多、环境嘈杂,且患儿可能有同名同姓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核对患者姓名时可能存在不准确、应答错误、遗漏等现象;并且孩子家长可能由于过分关注孩子病情,在核对姓名时有所忽略,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药物输入错误。

1.3 护患沟通不顺畅

由于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很多家庭均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有病可能全家出动,而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而与患者家长的沟通较少;并且儿科多急症,窒息、误吸、急腹症、中毒等均是常见病症,孩子身患恶疾,家长不由自主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家长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进而导致护患沟通不畅引发纠纷。

1.4 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孩子在一岁到三岁时很难在输液区配合护士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而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可能会不顾医生叮嘱而自行将其带到户外逗留;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调整输液速度等,这些均是缺乏健康宣传教育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告知其有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而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则有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后果。

1.5 巡视不及时

由于幼儿在表达、理解方面还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幼儿,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无法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而有些家长医学知识匮乏,对孩子输液时出现的异常情况有所忽略,如果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则有可能延误抢救时间,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此外,三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多动,输液时的配合度不高,可能会用手将针头拔出,可能导致药物渗漏、针头被拉出血管等;此外,如果家长疏漏、巡查不及时,液体滴完未及时拔管,则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引发血栓,加重患儿的痛苦。

2 防范策略

2.1 对输液流程予以规范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责任医师;全面落实责任制,各医护人员、执行人员要在病历上签字,促使医护人员提高责任心,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率。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新上市的药物多加了解;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试验呈阳性,一定要在病历本上用醒目标记标识出来;如药房更换青霉素批号要提前告知相关科室。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执“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要求门诊护士有闲熟技术,又有高度责任心、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两年来我们实施接诊护士首次查(病历、处方、静点条)巡回护士再次查(配制好药液呼叫患儿姓名后,并让患儿家长自保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静点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方可输液。

2.3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鼓励年轻护士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常见病的护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并熟悉药物的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处理流程,不能只顾静脉穿刺而忽视了患儿病情观察,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加强护患沟通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个医疗机构均全面落实、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医护人员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用主动交谈代替以往被动问答的沟通方式;输液时如穿刺不成功,则要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道歉,安抚儿童,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5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每次注射前向患儿家长提前告知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相关不良反应等,注射时安抚鼓励幼儿告知患儿家长两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根据不同的穿刺方法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传统头皮输液法告知家长如何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渗漏再次注射如头皮输液时使输液部位不要靠蹭家长身体,输液肢体关节呈伸展状态,不要屈曲等;留置针输液法告知家长带管回家的观察注意事项,怎样防脱管拔管堵管等,尤其是让患者家长了解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的严重性,输液时禁止在外逗留,以防止药液污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及其它意外事故,无法保证救治的及时性,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 体会

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能仅对其开展法制观念教育,学习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家长担心孩子会对护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无形中就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在护理过程中,保证输液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开展操作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查对巡视频率等措施,均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及专业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J],2009,28(4):536-538

[2] 张秋兰,门诊输液室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与管理.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65. .

[3]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4] 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

上一篇:梅河口市卫生监督协管现状分析 下一篇:产科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