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2-07 02:02:02

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指出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从耕地面积、水质状况、植被覆盖面积、生活垃圾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污染原因

收稿日期:2011-06-14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教学专项(编号:1201190048);江苏大学第九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编号:09A099)资助

作者简介:朱姣(1987―),女,江苏灌云人,江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09-02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不仅威胁农村人口的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甚至还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危害城市人口的健康,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成为绿色农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2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1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恶化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农田分配制度、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据。

2.2水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岸上堆着大量的垃圾,河面上漂浮着藻类植物,有时甚至还散发出一股恶臭味,部分河道几乎已经被垃圾堵塞(图1)。

2.3植被覆盖面积减少

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我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hm 扩大到1.3亿hm 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hm 其中因沙化退化

的草地达0.51亿hm 耕地256万hm 。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hm 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 500万hm 草地1亿hm 。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 000万hm 。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 000多万t,棉花22万t。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2.4污染企业的废水、废气等污染严重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加快农村建设,保护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污染企业转移到了乡镇地区,如化工厂、发电厂、造纸厂等,这些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一般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和河流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给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威胁,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和谐。

2.5农民生活垃圾丢弃随意性大,影响村容村貌

由于农村没有放置垃圾箱或垃圾箱放置不合理,导致村民的生活垃圾到处乱扔,有的就近扔到河里,有的则扔到了路旁。饲养动物产生的粪便等无人处理,一些用品的堆放杂乱无章。无人居住的屋前杂草丛生,呈现出“脏乱差”的景象(图2)。

2.6焚烧秸秆污染空气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残留物,在农村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而是被直接焚烧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容易造成火灾,存在安全隐患。

秸秆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各地也都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也包括一些禁令,但总体而言,成效并不明显。每到农忙时节,很多地方照样“狼烟四起”。主要原因是秸秆的处理十分麻烦,而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付之一炬,或者干脆扔到河里。

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原因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为抓手,不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3.1缺乏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基本上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的,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适用性不强。同时由于我们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工程,轻制度的现象,使得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措施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

3.2缺乏对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和统计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但我国乡镇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这使农村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比如,我国对农业面源污染缺乏系统、可靠的基础资料,对面源污染的组成、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3.3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特点的研究

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关注不够,研究不深,所以难以抓住关键问题,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如对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等3类污染的具体影响程度、作用机制以及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需要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的了解都够不深入,以致难以准确地把握资金投入的方向。

3.4缺乏对农村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

由于缺乏对农村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因此不少乡镇选择项目时,只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根本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对企业的违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项目大都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又成为新的污染源,在部分地区这种污染甚至已经超过工业污染。而诸如废品回收加工、地下“十五小”企业等也屡屡在农村地区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

3.5缺乏对农村的环保规划

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如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乡镇企业在布局上仍然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整治工业污染的措施,但由于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污染依然严重。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6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小区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市比较规范的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居住小区和乡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我国大部分中心镇尚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

3.7乡镇环保力量薄弱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分散、隐蔽和面积大的特点。而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没有专门的环保人员,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的,村一级没有环保人员,难以满足农村环保工作的现实要求。

4结语

通过在农村推行绿色建筑来寻求解决措施,同时可以呼吁政府加大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注重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将农村环境保护体现在有关计划和规划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和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政策,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格限制重污染企业的建立,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制定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污染企业、不符合发展规划的企业的退出机制、对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鼓励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龚慧英,连宏波,刘义.浅谈农村环境存在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J].环境科学,2006(7):71~72.

[2] 张京鑫,彭克明.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7(7):17~18.

[3] 唐辉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03(3):43~44.

[4] 何伟.耕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J].湖南地质,2006(3):7~12.

[5] 周毅.转型期农村贫困人口、资源和环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4):53~54.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GEO遥感影像分类与信息提取 下一篇: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性及对策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