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2-06 07:17:19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方法: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全面的分析与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意识状态上的点、出血位置、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具体情况。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正传以及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正确与全面的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尽快的进行科学的治疗极为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99-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1]。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基本特点。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此病还具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的特点,并且会导致严重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目前多主张尽早清除血肿,以减少血肿对邻近正常脑组织挤压,破坏作用,减轻对神经血管的牵拉移位作用[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于临床,HICH的治疗有了更好的选择[3]。

1 基本的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所有的入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共有100例。其中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其余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所有的患者均经过CT检查证实,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基本标准。观察组共有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34随之72岁,平均年龄水平为59.2岁。临床表现为深昏迷患者、浅昏迷患者、嗜睡患者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已经开始出现轻度偏瘫和完全偏瘫。经头颅CT检查发现,基底节区出血32例,丘脑出血9例,皮下层出血9例。出血量;20~30ml 14例,31~60ml 26例,60ml以上1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0~15分15例,16~30分28例,31~45分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5小时至5天不等。对照组共有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为31岁至73岁,平均58.9岁。临床表现为深昏迷患者、浅昏迷患者、嗜睡患者。头颅CT发现;基底节区出血30例,丘脑出血10例,皮下层出血10例。出血量;20~30ml 16例,31~60ml 25例,60ml以上9例。SSS评分:0~15分14例,16~30分28例,31~45分8例。发病与治疗的时间间隔为五个半小时至5天不等。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出血量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均给于脱水、利尿、降压、抗感染的基本治疗,还要同时辅助以维持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采用微创清除手术。手术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正确的判断血肿的为幌子、大小等基本情况,然后便可以进行穿刺位点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距靶点最近的头皮处为穿刺点。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其他部位,务必注意避开头皮、颅内血管及重要功能区,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穿刺前应该进行手术常规的备皮、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部浸润麻醉,选择适当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安装限位器,在电动电钻驱动下直接穿刺进入颅内,取下限位器,卸下钻芯,插入塑料圆钝头针芯缓慢置入血肿腔内,封闭顶端帽盖,引流管接于侧孔,抽吸血肿,当发现阻力较大时,停止抽吸。一般一次抽吸量为出血总量的40%左右[4]。之后便可以使用适量的血肿冲洗液对残余的液态血肿及半固态血肿进行彻底清除,直至排出液为淡红色即可认为清除完毕。冲洗完毕之后应该用尿激酶与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注入血肿腔,保留2~4h后开放引流。手术之后还应该进行CT检查、血压调整以及抗生素治疗等。

1.3 疗效的判断标准。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了46%以上,病残程度小于三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18%。无效: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小于18%,并且患者出现症状恶化甚至死亡。

1.4 统计处理与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对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两周之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并且预后较差,因此在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与各种手段的不断出现与迅速发展展,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逐渐向着为微创清除术发生转变。微创清除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5]。

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均得到了肯定与认可。因为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的对血肿进行清除,有效解除血肿对颅腔内的机械压迫、由于血肿引发脑水肿的概率也大大减小,因此局部的血液循环获得较好的改善,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得到减轻,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从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有效改善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存在再出血引起脑疝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情况,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小满.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指导[J].中国医疗前沿,2009,(18).

[2] 文旭东.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26).

[3] 王浩,郑德宇等.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32).

[4] 汪启东,蒋昌燕等.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19).

[5] 赵斌.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5例的临床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急救护理及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