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压个体化治疗分析

时间:2022-01-30 08:56:04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压个体化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血压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 将232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ACVD的住院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降颅压、降纤、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措施外,根据血压高低予以个体化治疗,观察两组ACVD在治疗20天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7.19%和81.58%。对照组则为15.25%和61.0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确定目标血压行个体化治疗是抢救ACVD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个体化;血压监控

中图分类号:R544.1;1t.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6-0377-02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高血压是它的主要原因和独立的危险因素。然而,在ACVD治疗中对其血压变化的处理比较棘手,血压能否调治在一个合理理想的水平,是影响ACVD患者疗效及转归的重要关键之一。本研究通过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护(ABPM)对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24小时血压监测并给予适当的个体化治疗,使患者维持目标血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对我院住院患者232例ACVD病人,进行临床观察。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人选标准:(1)年龄

1.2分组: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组,以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入院的114例作为治疗组。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入院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基础血压:治疗组:收缩压:152±9.22mmHg;舒张压:100±7.69mmHg。对照组:收缩压:151±10.41mmHg;舒张压:98±8.24mmHg。两组基础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中高血压病人选用降压药均为适当剂量的ACEI、CCB、ARB类药物、利尿剂、镇静剂。

1.3 血压监测:利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UT4000B多参数监护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ABPM:上午6时至下午6时每20分钟测压1次,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6时每1小时测压1次。如果血压升高异常或波动较大,则应用台式血压计每5分钟手工测量1次,取连续3次测量的平均值,并由专门临床观察医师(主治医师)每6小时评定1次病情变化情况,记录出入量,结合病人全身情况综合分析及时处理,以保持恒定持久的目标血压。

1.4血压个体化治疗:入选病人治疗原则均采取相应的降颅压、降纤、抗凝、抗血小板凝聚、降脂及营养保护脑细胞,防治并发症等处理。根据个体化血压的三个类型,采取相应措施的血压调控,尽快将每个患者的血压调治在恒定持久的目标血压范围内。(1)血压增高型:大于基础血压10%-20%以上:稳定血压,除非出现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时,立即给予一定的静脉降压处理,缓解后停止使用或选择适当剂量降压药物,限制液体入量。(2)血压一致型:血压与基础血压相差不足10%:不予以血压干预。(3)血压偏低型:血压小于基础血压10%-20%以上。找出血压偏低的原因,尽快给予纠正,应用扩容补足血容量,放宽盐水入量,暂缓使用甘露醇及利尿剂等降颅压药物,适当选用生脉液静点,必要时选用多巴胺等。

1.5疗效评定: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在治疗后第2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BI指数评定及疗效判定。

1.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0天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7.19%和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5%和61.02%,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两项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采取抗水肿、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的三个原则,而其中的血压能否调治在一个合理、理想的水平,是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转归和预防的关键之一,高血压是各种类型脑卒中的最重要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存在年龄、遗传、动脉硬化程度等差异,导致其基础血压不同。发病后,由于机体的自动调节作用,使血压易出现波动,机体会出现代偿性血压升高来提供有效脑灌注压,如果盲目降压会造成脑灌注的降低,从而进一步造成脑缺血缺氧,ACVD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下限和最低耐受压上移。此时,如果降压过快,极易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从而出现脑供血不足,使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许多研究证实,急性期血压下降非但无益反而有潜在的危害。有些研究提示,仔细选择患者可使其在卒中后几天内从短暂升高血压中获益,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前后灌注扫描所证实的梗死半暗带内血流的部分恢复有关。Clement等曾指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ABPM测得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增高较偶测血压(DBP)具有更高的判断预后的价值,更能反映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其与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更好。

本研究采用个体化血压调治,治疗组保持个体化目标血压的持续恒定;维护了脑组织缺血后灌注压;保证了有效的脑灌注量;使被阻的脑血管再通和周围侧支循环开放,达到促进脑、神经元迅速恢复目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说明恒定、理想、个体化的目标血压是ACVD至关重要的环节。

上一篇: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颈动脉脉搏波速度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