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及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1-22 02:10: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及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本源即实用性角度来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这两个支点同等重要,切不可厚此薄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应着重从创新考试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建设和应用、全面构建会计专业双师队伍等方面加快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本源问题;改革思路

1999年到2011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二个年头。在这几乎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十二年中,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同仁一直在潜心研究会计建设、课程建设、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但是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本源问题缺乏有效地追问,由此使得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要想彻底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的根本性难题,就不能回避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一、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问题的研究背景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关于如何加强高职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的启示有两个基本背景:

其一是源于2007年12月29日人民网海南视窗的一则“海南企业界人士:综合职业能力比岗位技能重要”的报道,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杨玉明先生在回答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否就可以在企业中谋到一份较好的工作”的问题时说:“企业界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岗位技能”。他进一步解释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要从基层的具体工作做起,但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才能、职业理想,更要具备一种可迁移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这样,他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自己的价值。从就业层面讲,学生所提的“丰富的专业知识”远不及杨玉明先生所说的“岗位技能”实用,但是岗位技能仅仅是杨玉明先生所谈的综合职业能力抑或是可迁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支点。

其二是2009年7月份和2011年1月份来自谷歌搜索关于“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育”和“高职会计专业道德教育”学术探讨文章的统计数字对比。为了增强说服力,下面通过截图对相关统计数字加以展示:

通过图1至图4提供的统计数字可以得到表1的基本分析数字:

从上述统计及分析数字可以看出,虽然2011年1月和2009年7月相比,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在绝对数量上都有所下降,但这是众所周知的谷歌在中国战略性调整原因所致。从相对数可以看出,2009年7月关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数量占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研究数量的28.15%,即使2011年1月有所增长也仅为56.95%。这基本能够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者在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之间有失偏颇的研究侧重和关注程度,由此也进一步渗透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在会计职业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这种由于思想意识引发的研究与关注的偏离并最终导致会计职业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构性失衡正是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的根本原因。要想从根源上纠正会计职业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就必须尽快明确并深度重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本源问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本源问题

所谓本源,就是探本求源。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进行探本求源,自然就是为什么要培养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和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且不容怀疑的,即实用性,也就是培养学生能实实在在地为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形形的各类经济实体提供会计服务的能力。

从前述研究背景可知,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用性的衡量标准,目前已普遍形成共识的是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实用技能的无缝隙对接。也就是说,通常人们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只要具备了过硬的岗位技能,能够熟练应对出纳、制证、稽核、记账、报表、分析、报税、成本核算、保管、投融资、审计等岗位需求的学生就是具备了实用性。可是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这是不够全面的。岗位技能只能是体现实用性很重要的一方面,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来自《会计之友》(2009.5)鹿亚芹、李名威和张冬燕关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调查要素显示,在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诸多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验,并认为经验代表了能力,进一步罗列出包括财务核算能力、懂计算机及财务软件、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诚信与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能力、懂英语、创新与职业判断能力在内的七项能力中,被用人单位选中比例为100%的包括财务核算能力和诚信与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能力。虽然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2009年6月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中曾语气坚定地指出:职业道德第一、职业技能第二,但从用人单位的选择角度看,“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并重才是“实用性”的真正内涵,这两者实在难分孰轻孰重。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这两个支点同时展开,切不可厚此薄彼。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诠释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基本工作准则教育

但凡从事会计教育的人几乎都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含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这八项基本内容,但很可能极少有人仔细思考这八项内容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什么,也因此就没法确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在这八项内容中“爱岗敬业” 就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他七项内容几乎都能包含在“爱岗敬业”之中。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应紧紧围绕“会计是个什么样的岗位、与其他岗位相比有什么根本不同的特点、社会对会计有什么预期、法律对会计有什么约束、为什么要热爱会计岗位、怎样才能算热爱会计岗位、怎样才能算对会计岗位敬业”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案例进行教育,并重点强调“爱岗敬业”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尤其要强调在爱岗敬业中如何锻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如何不断强化与提升锻造良好素养的学习能力与意志品质。如果上述问题都能用最为朴实的语言、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和最有亲和力的风格讲授的话,想必应当会是比较成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然而,仅明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和如何设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还显不够。作为真正吃透会计职业道德实质的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明确“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工作准则是什么”。《会计法》第三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朱基总理也曾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将以上两项内容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诚信守法、不做假账”,这恰恰是全面体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工作准则。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概括为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和以“诚信守法、不做假账”为基本工作准则的教育。

(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要尽快从传统学术型教育中脱胎换骨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普通专科演变和从普通中专升格而来,真正新创建成立的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由于普通专科演变的高职院校很难摆脱传统学术型教学模式的束缚,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来的普通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充满了对普通大学的崇拜和幻想,因此,到目前为止仍有90%多的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一直是“公共基础课――会计基础课――会计专业课”的“老三段”;70%多的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仍以理论内容为主;考核方式仍然是“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会计分录和计算”等极具远古特色的“老八股”。有些高职院校尽管在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符合了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限于时间、经费、实践条件和传统惯性等因素制约而不能很好地执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要求,甚至有些强调了多年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依然还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很差,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结合根本就沾不上边。有些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基本上不具备会计技能,一方面没有经费支持老师们参与会计实践,另一方面由于过于陈旧的近乎上班刷卡考勤的员工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老师们的手脚,极大地桎梏了老师们的实践思维。甚至还有些高职院校依然官本位思潮盛行,会计专业的领导根本不懂会计,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这种领导从骨子里根本就不知道会计职业教育的方向,指望这种领导对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进行规划和指导无异于自欺欺人,其结果必然是自我毁灭。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基本会计素养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准而无法从事会计工作,但为了替学校完成就业率不得不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了事,且美其名曰“灵活就业”,有的实在找不到单位盖章就只好“被就业”。毋庸讳言,当前“会计职业教育不职业、学生依然难就业、用人单位依然喊紧缺”的尴尬局面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无奈延续。要想使这种局面尽快有所改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强制高职院校尽快从传统学术型教育中脱胎换骨,早日转到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轨道上来。

有一点必须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重点应突出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局限于会计岗位技能的范畴。前面已经提到,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杨玉明先生在回答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关于“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否就可以在企业中谋到一份较好的工作”的问题时说:“企业界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岗位技能”。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仅有制证、记账、报表、分析等岗位技能和相对孤立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和过硬职业技能相互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可迁移的、可持续发展的会计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岗位技能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岗位之间的协调能力、业务变化及法律调整的应变能力、后续教育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也是高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与本科及以上会计职业技能教育和中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根本区别。

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基于前面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实用性的基本定位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诠释,下面将分别从创新考试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建设和应用、全面构建双师队伍等方面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创新考试模式

由于考试一直充当着教育教学指挥棒的重要角色,因此,考试模式是当前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创新考试模式也必然成为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首选途径。高职会计教育考试模式的创新点就是改变传统的重在考核死记硬背能力的老八股考试题型,将能够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与会计职业技能的动手操作业务作为考核重点。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当把货币资金的收支与保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账簿的登记与改错、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基本报表的编制与审核、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成本的核算与结转、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会计档案的保管与转移等基本会计业务的操作作为考核重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模拟出各项会计业务的真情实境,既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电算化操作。如果学校已经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那么考核的地点就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和实训室,最好将考核放在实习单位完成,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对会计岗位的各种问题在身临其境中解决,直接丰富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技能根本要求的真实体验。

(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

由于考试模式的改革需要直接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职业技能以实验、实训和实习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调整只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思路,让“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授课方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让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成为现实主流,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通过让不同学生分别体验出纳、制证、稽核、记账、报表、分析等岗位的实际操作,就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技能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对传统教材结构带来巨大的冲击。虽然大家都明白高职教育的基本方向,高职会计教材的版本也较繁多,但是能够通过教材基本结构调整来体现高职特点的教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面世。如《基础会计》几乎全部是按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下设置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成本计算、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的顺序进行编写的,而真正能够全面体现这些方法之间关系的账务处理程序却被放在了后面。这种顺序安排会给读者以非常疲惫的感觉,因为只有到学完所有方法之后才能知道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什么,如果把账务处理程序放在借贷记账法原理与各种核算方法中间会给读者以开篇就知道会计是什么的开门见山印象,更加有利于让学生带着对“构成账务处理程序的要素到底是什么、能起多大作用”等疑问进行学习。又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专业课教材都是遵循“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编写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些会计专业课最恰当的授课顺序应当是“先实务后理论”,即先告诉学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跟学生一起总结“为什么”,这种被称为“理论与实务倒讲法”的授课方法在实践中已经证明,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难度,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鉴于此,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有必要尽快按照上述结构进行调整。

(三)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建设和应用

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等场所对高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受到专业特点、经济条件、体制约束、领导心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尤其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严重匮乏更是成为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升会计职业技能和触摸会计职业道德的直接瓶颈。当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接评估检查投入了大量经费已经建成了质量颇高的实验室和实训室,但是由于生源数量过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及教师质量不高等因素致使实验室和实训室应用程度不高,学生只能享受名义上的生均实践待遇而实际会计职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打折。因此,对注重实效的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不但要投入足够资金建设会计实验实训和实习场所,更要注重对这些场所的充分应用,以高度负责任的行为举动全力体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良好职业道德塑造。

(四)全面构建会计专业双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资格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取得讲师及以上的职称和会计师及以上的资格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些仅靠证书证明的资格无法真正体现出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足以够用的双师能力。真正的会计专业双师能力不但在会计课堂上是授课专家,还应当成为会计工作中的实战专家。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师们不但要努力钻研课堂教学改革,还应到会计工作一线亲自实践,亲自动手体验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进行成本核算、登记各种账簿并能正确处理各种错账和漏账、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和进行报表分析等会计工作能力,亲身体悟各种会计工作对职业道德的全方位要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导师。

另外,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但让企事业单位成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和会计专业教师提高实战能力的主战场,还应主动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参与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有效克服和缩小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性,全面促进学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实现直接对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教育的全体同仁应切实从培养本源出发,积极探寻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实用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成功率、缓解用人单位会计人才极度喊渴与学生就业困难等社会矛盾将大有裨益。同时,高职院校通过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专业毕业生参与我国经济国际化建设进程,对我国跨国企业在国际舞台提升并保持竞争力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国耀.海南企业界人士:综合职业能力比岗位技能重要[Z].人民网海南视窗,2007-12-29.

[2] 谢湘,李剑平.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N].中国青年报,2009-6-23.

[3] 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5).

[4] 佚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Z].www.省略/Lunwen_Show.asp?id=4476&Nclass=59&N=N,2010

-12-5.

[5] 许少红,李玉波.浅谈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7(12).

上一篇:基于就业问题的会计本科教育效果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碳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