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8:59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1

比如,在政务和公共安全行业,美国已宣布将LTE技术作为公共安全移动宽带标准,并启动部署,中国也已经启动了基于TDD LTE的政务网建设。在能源行业,澳大利亚已开始建设LTE智能电网试验局;采用华为解决方案,中国南方电网也已经开通了智能电网。在交通行业,UIC已启动基于LTE-R的下一代铁路无线通信标准研究;中国、俄罗斯等国也启动了LTE-R的标准制定研讨。在航空业,华为的LTE地空宽带系统已于去年进行试飞,演示了空中视频通话、空中访问internet等业务;汉莎航空携手德电去年也开展了LTE地空通信试验。

作为ICT产业领航者的华为,正引领着全球LTE产业的商用发展。在运营商领域,根据GSA的LTE演进报告,华为部署了38张LTE商用网络和30张EPC商用网络。华为部署的LTE商用网络覆盖全球各大区域,超过80家运营商已经商用或即将LTE业务(即超过80个LTE商用合同),并且华为与全球前50强运营商中的37家开展了LTE合作。

在行业领域,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也已经实现了在航空、电力、轨道、以及海上油田领域的突破。在中国珠海,华为公司针对南方电网配电自动化的业务需求,部署了业界第一个无线1.8G宽带配电通信网络,是全球范围内,LTE技术在电力行业的首个应用。在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南方电网解决了光纤在城区部署难、公网数据传输不及时、业务不稳定的问题。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可向南方电网提供配电自动化、远程智能抄表、视频监控、以及数字集群解决方案。借助于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南方电网建立了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从而优化了运营流程、提高了运营效率及客户满意度。

在中国,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还实现了全球范围内LTE技术在铁路行业的首个应用。华为将丰富的GSM-R行业商用经验移植到LTE-R,并向客户提供低时延宽带数据业务:多机车同步控制、视频监控、数字集群解决方案,且网络可靠性极高。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成功应用,必将加速铁路行业通信网络宽带化进程。同时,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在挪威海上油田的测试结果,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华为eWBBLTE解决方案可帮助挪威Tampnet向其客户提供远程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集群通信、以及宽带Internet业务。通过华为eWBB LTE解决方案,挪威Tampnet可帮助其客户提高运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并丰富员工的生活。所有这些成就,无不印证了华为在行业领域的商用领先优势。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2

在本届CCBN上,众厂商都推出各自的网络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网络双向改造、承载网升级、骨干网建设等方案成为展会热点。众多厂商针对复杂的广电网络现状提出的方案各具特色,技术主张也不尽相同。

在双向网改方面,《通信产业报》记者注意到,PON+EoC、DOCSIS系统和FTTH这三种广电宽带建设方案都有厂商在推广。

虽然已经意识到EoC在性能和可演进性上的瓶颈,但是由于其是目前双改项目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一些厂商仍将此类产品做了重点展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参展的EoC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功能的全面性也有所提升。

考虑到持续演进等因素,部分厂家主张一步到位,以FTTH的方式进行双向网改,凭借与电信运营商相同的技术参与到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中去。展会上展示了常见的FTTH建设方案,主要有双纤三波、单纤三波等,可实现广电对电视、电话以及数据的全业务运营。

此外,更多厂商主推DOCSIS系统。以华为最新推出的“第二代小C”产品为例,PON口下挂的单个CMTS设备已经可以达到1.6Gbit/s的带宽性能,可以视需要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服务。据了解,DOCSIS设备的底层芯片主要由Intel和博通两家实力IC厂商提供,他们也携各自产品方案亮相本届CCBN,这也给行业发展DOCSIS增添了信心。

随着视频点播业务、宽带业务、融合增值业务迅猛发展,能否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种业务需求是广电建设改造承载网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厂商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主张VoD承载网与数据承载网完全双平面方式建设的,亦有主张多种业务、多核心融合的综合承载方式建设的,但主旨大体相同,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部署方案,毕竟各地广电的网络基础差异很大,业务模式与目标也不尽相同。

业界普遍认为,广电若要真的成为宽带管道运营商,则必须要实现双向通道与网络资源链接,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并不是长久之计,广电做强自己的骨干网并获取宽带出口是必由之路。本界展会上传送网领域的实力厂商向行业展示了最新的OTN产品,广电需要用100G替代老旧设备,才会具备和电信运营商一争高下的实力。

广电云:迈向全流程话服务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下,广电云的机会在哪里?纵观广电行业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单一视频业务到信息综合业务,从信息孤岛到省网互联互通。传统的广电系统建设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叠加,而在互联网趋势下,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架构、规划以及落地都是今年CCBN讨论的重点所在。《通信产业报》记者注意到,全流程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正成为广电转型加速的最明显的信号。

从CCBN上展商展示重点可见,广电迈向云计算的步伐正在逐渐跟上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广电行业整体IT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构建广电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效率和安全两方面考虑,广电网络的云计算实践过程是一步步逐渐推进的,从单独的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的云化,到今天,从“云端”到“终端”的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纷纷亮相,全流程化的云计算部署将加速推进。

广电运营商作为内容制造商,在内容制造、生产以及内容分发,同时降低成本等方面,云计算都是最佳选择。在本届CCBN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的主题得以凸显,针对电视台、广播电台、传输公司等针对广电系统细分用户的系列解决方案将广电行业所擅长的内容制作和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体验深度结合。

华为、阿里云、联想、思科、中兴以及众多厂商均带来相应解决方案,华为面向多业务的广电云媒体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面向宽带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互联网,为广电提供承载IDC业务的共有服务云以及承载视频业务平台的视频专有云服务;融合媒体云桌面则提供融合的存储资源池、虚拟制造云平台等服务,提高内容制作及分发效率;联想带来广电全媒体云平台为业务整合提供灵活、安全、易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思科重点展示了基于云新一代数字视频解决方案;还有阿里云展示腾讯媒体服务云平台,包含新闻快编、炫云微电视、创享新闻云服务、凌云精准广告服务等系列增值服务以及多厂商提供的针对4K高清视频的图文制作平台等。形形色色的服务依托全面的云计算建设和运维能力,以信息化技术构建统一的内容的平台,融合广电行业的专业应用系统,为广电面向全业务运营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广电运营商作为视频服务的提供商,加速应用上线与业务部署,盘活现有的机顶盒等资源,解决广电运营商各种品牌终端碎片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云的部署来解决。例如,思科展示的协作视频云解决方案实现可视化智能运营;视博云科技全流化平台实现云端服务器与终端实时同步操作控制;智能云电脑、云电视、多媒体云终端等服务模式为广电服务提供网络能力、视频解码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基于云计算部署,前端业务系统能够快速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客户端硬件要求降低,这些都将大大提升广电网络增值业务的服务及在网终端的利用率,增加营收水平。

可见,在面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的过程中,开放式的云平台方式将为广电从资源层面、能力层面、应用层面等带来更好的生产和收入模式。

广电CDN:“联邦模式”获追捧

在“三网融合”的背后,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正朝着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为了让优质的节目内容进入千家万户,提高用户体验,建设融合多种视频业务,CDN从去年起被广电人士大密度提及。

相比于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内容业务,有线电视网络的全覆盖也积累了丰富的入户资源。但在优势的背后,广电宽带网络由于历史原因,更多“各自为政”,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缺乏竞争优势。随着国网的成立,全国共建CDN成为一种可能,而此次CCBN上,相比此前独立的封闭网络建设模式,众厂商对于全国“联邦模式”提供全网服务能力的倾向尤其明显。

为了助力广电全国一张大网的建设,提供国家级分享交换和实现各省间的互联互通等服务的“CDN联邦”解决方案在CCBN上成为热点之一。

思科、数码视讯、同洲电子等均重点展示了“CDN联邦”类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全国的CDN投资整合在一起,按照CDN自治域的一定规则构成协同工作的CDN联邦,建立基于内容分布和网络负载的智能调度,让各省的内容库及流量通过国家级CDN进行分享及交换,提供跨省的视频服务并且分配收入。同时,弹性互联网CDN解决方案引入云计算概念,只要有云计算平台以及在适当网络节点有足够计算容量,就可以任意增减CDN节点及承载能力,为全网的互联互通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弹性。

另一方面,广电网络运营商在CDN建设中面临着高昂的带宽成本以及OTT视频业务带来的带宽压力。在自建CDN和分布式缓存系统之间,广电运营商仍存在很大疑虑。

面对这种困境,此次CCBN上出现了融合了CDN和缓存功能的解决方案,来切实解决广电运营商的痛点问题。例如,在中兴展示的CDN解决方案就在一套系统上实现了CDN和iCache的功能,在满足广电发展自有视频业务和宽带业务运营需求的同时,提供了安全保护机制及质量监测机制,可实现可管可控的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这种模式的服务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的选择。

无论从降低成本还是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引入CDN对于广电网络势在必行。随着CDN国家标准逐渐建立以及全国广电“联邦模式”的建设展开,全国互联互通或许指日可待。

OTT应对:从堵到疏

在OTT大潮汹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OTT冲击成为绕不开的命题。从政策限制到181号文解禁,从2012年CCBN组委会明确表示展会现场不得宣传、展示没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颁发序列号,与合法集成平台对接的互联网电视接收终端,到DVB+OTT成为厂商展示的重点。广电对OTT从堵到疏的转变可见一斑。

DVB+OTT已经成为广电运营商和厂商的共识,在CCBN2015智能终端与OTT论坛上,搜狐家庭娱乐事业部总经理肖轶表示,在用户被其他终端分流的趋势下,只有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广电运营商才可能重新让用户回归大屏。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曾直言,运营商不要用行政手段设任何门槛,让老百姓自由选择,要拼的是服务。他表示,有线电视的OTT就是OTT互联网、OTT移动网,把有线电视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网传到手机终端上。

在今年的CCBN展上,DVB+OTT仍然是厂商的展示重点。众多厂商不仅展示了DVB+OTT的解决方案,其智能终端产品也吸引观众驻足。同洲、银河电子以及赛科电子都展示DVB+OTT机顶盒,与OTT盒子相比,体积更大一些;DVB+OTT盒子除了增加了一个信号接收的线外还增加了一根数字电视接收的接口线。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是与广电运营商合作推广,DVB+OTT盒子较OTT盒子的落地快。

在数码视讯展区,融合DVB与OTT的视频平台方案已经在广东省网、内蒙古省网、天津泰达以及甘肃敦煌等地应用落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以天津泰达的项目为例,融合了传统Cable与IP两种网络开展多终端新媒体业务,兼顾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

展会上DVB+OTT方案和终端还有很多,银河电子的DVB+OTT机顶盒采用ARM Cortex-A9双核处理器,具备强劲的频处理能力。国微的DVB+OTT融合电视系统解决方案使用支撑融合电视解决方案的终端产品操作,用户能够使用基于直播电视的深度融合服务。九洲的DVB+OTT+GAME“盒子”既支持OTT应用,用户还能借助机顶盒使用其云游戏平台上的游戏和教育资源。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3

电子商务的组成

在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涉及到企业或个人的消费者、网上的商业机构、ca认证中心、物流配送体系和银行。它们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在一起。

电子商务中的安全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公网,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给商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在新型的交易环境下,安全是一切交易行为的基础,所谓安全,是指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制度及安全流程的结合。

我们认为“安全=管理+技术”,安全是一整套体系,单点的安全防范技术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有效管理和采用完善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组成了安全的体系,该体系安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有防火墙技术、ca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帐号口令技术。

1.防火墙技术

对于外部恶意攻击,针对“黑客”入侵,采用防火墙(fire wall)技术来防护。要使防火墙技术有效,所有接收和发送到internet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接受防火墙的检查。防火墙必须只允许被授权的通讯业务通过,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免渗透,即系统自身对入侵是免疫的。

(1)数据包过滤技术

路由器是网络内外通讯的必须端口,因此,我们连接时采用包过滤路由器。它是一个检查通过它的数据包的路由器,限定外部用户的数据包。其原理是监视并过滤网络上流入流出的ip包,拒绝发送可疑的包。其实现方式是运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进行限定处理。

(2)应用网关技术

建立在网络应用层上的协议过滤、转发功能,它特定的网关应用服务协议指定数据过滤逻辑,并可根据按应用服务协议指定数据过滤逻辑进行过滤的同时,对数据包分析的结果及采用的措施做登录和统计形成报告。

(3)代理服务技术

代理服务器是设置在internet防火墙网关的专用应用级编码。这种代理服务器由网络管理员决定允许或拒绝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特定功能。代理服务器像一个内部网络与外界之间的边界检查点。两边应用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相互通信,代理服务器检查并确认这一通信是否授权通过。

2.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技术

为了保证秘密的信息不能被人非法获得,同时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不能被篡改,交易的不可否认性、身份识别、网站不受非法攻击,通常还要采用ca认证和信息加密技术。常用的包括set协议和pki认证体系。

(1)set:安全电子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set协议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司于1997年5月联合推出的规范。set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支付的交易而设计的,以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及持卡人的合法身份、以及可操作性。set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公开密匙加密、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信封、电子安全证书等。

(2)pki:公共密钥基础结构(pub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pub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种易于管理的、集中化的网络安全方案。它可支持多种形式的数字认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不可否认、身份鉴别、密钥管理以及交叉认证等。pki可通过一个基于认证的框架处理所有的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工作。pki必须具有认证机构(c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客户端证书处理系统等基本成份。

(3)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 layer)

ssl协议是由网景(netscape)公司推出的一种安全通信协议,它能够对信用卡和个人信息提供较强的保护。ssl是对计算机之间整个会话进行加密的协议。在ssl中,采用了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种加密方法。set协议比ssl协议复杂,因为前者不仅加密两个端点间的单个会话,它还可以加密和认定三方间的多个信息。

三、电子商务业务模型及解决方案

1.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

商业机构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类电子商务主要是借助于国际互联网所开展的在线式销售活动。最近几年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这类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军突起。例如,在国际互联网上目前已出现许多大型超级市场,所出售的产品一应俱全,从食品、饮料到电脑、汽车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消费品。

开展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障碍最少,应用潜力巨大。就目前发展看,这类电子商务仍将持续发展,是推动其他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

商业机构对消费者(b2c)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1)动态的html页面; (2)储存会员(客户)的信息,用其来进行会员认证及提供其他管理工具;

(3)实现“购物篮”功能; (4)服务器和管理的安全性; (5)客户信息安全管理; (6)管理和处理定单,应用商务规则来与客户完成交易; (7)进行其它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并对该过程加以控制; (8)支持直销功能; (9)提供cross-selling销售和up-selling的机制和规则;

(10)方便储存数据(分类、定单、库存、日志等等)并且能够实现动态的访问;

(11)商品、交易以及商务系统的管理;

(12)价格促销的工具;

(13)分析流量和购买数据,获得商务智能和建立客户行为模型。

2.商业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business-to-business)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例如,工商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它的供应商进行采购,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付款等。这一类电子商务已经存在多年。特别是企业通过私营或增值计算机网络(value-added network,van)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方式所进行的商务活动。

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从未来的发展看仍将是电子商务的主流。商业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商业合作是商业活动的主要方面,企业目前面临的激烈竞争,也需要电子商务来改善竞争条件,建立竞争优势。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逐渐改善电子商务的运用环境。

供应链集成,也叫作价值链集成,利用了internet的低成本来实现供应商,生产商和发行商之间的更紧密的结合。许多关于建立网站,处理定单和接入原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操作都可以包括在直销和销售方案中,而在供应链方案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要求,如确认过的登入,为关键用户生成用户类,根据用户协议采取定价和支付的形式。

商业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平台非常相似于商业机构对消费者解决方案。在商业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商家在向商家销售,而不是向个人销售。

商业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1)动态的html页面;

(2)储存一个会员(客户)的信息,用来进行会员认证以及提供管理工具;

(3)实现”购物篮”功能;

(4)服务器和管理的安全性;

(5)客户信息安全;

(6)管理和处理定单;

(7)进行其它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并对该过程加以控制;

(8)支持直销功能;

(9)提供cross-selling销售和up-selling的机制和规则;

(10)方便储存数据(分类、定单、库存、日志等等)并且能够实现动态的访问;

(11)商品、交易以及商务系统的管理;

(12)价格促销的工具。

3.企业采购 商家希望利用intranet和internet的杠杆作用使现有的业务进行的更加有效。这种商业模型的核心就是商务解决方案,它使得购买低成本的大量商品的过程更加容易,并且保证了一项业务的维持,修复和操作(mro)。

企业采购解决方案的基本组成部分

(1)企业采购解决方案设计成一个商业组织的成本结构,而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是在向着商品的直接贸易和生产方向努力;

(2)企业采购解决方案一般来说设计成一个基于intranet的解决方案,而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可以包含基于intranet的组件,但是大部分应用程序或者是基于internet的或者是基于extranet的;

(3)申请人能够在浏览器上被标准化;

(4)诸如象activex控件和dhtml的技术能够被用来实现图形化和功能化的传输丰富的web应用程序;

(5)集成采购到公司现有的安全和邮件的基本结构中,这样有助于消除额外的管理费用和加速routing/basic工作流;

(6)各种规模的公司无论大小和地点如何,都能交流购买定单信息,进行交易支付和传送产品;

(7)购买定单的输出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参与的商家就可以选择一种与他们现有系统可以协同工作的共同形式;

(8)企业采购应用程序可以在一个站点内支持多个供货商;

(9)对企业的供货商的结构进行合理化,来获得更大的折扣率。

4.技术方案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主机平台和开发技术。

(1)技术方案1 操作系统:windows nt 4.0(service pack 4) 数据库平台:ms sql server 7.o web服务器:m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 web site server 3.0 开发技术:asp、dhtml、com组件技术等 (2)技术方案二 操作系统:sun solaris 数据库平台:oracle 8.0

web服务器: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4.0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4

H3C广电行销部总监刘志凌认为,只有将广电行业做深做透,才有可能将成功模式复制到整个行业。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双向整改和多业务转型成为了整个广电行业的新风向标,H3C随即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改造运动中来。而在深入了解这一市场后,H3C发现广电行业很复杂。“广电行业的分散型特性使厂商必须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各地广电的网络建设情况各不相同,一个地方的模式很难完全复制到其他地区,广电总局目前也无法结合全国广电情况拿出一个整体的规划。这与电信运营商以省为单位,统一规划整网改造形成了很大反差,也非常不利于我们在短时期内将成本降下来。”H3C广电行销部总监刘志凌介绍。

“与其他一些主流网络设备厂商更看重单一市场的规模不同,H3C的优势是善于从单个客户突破,将一个行业做深做透,这样才有可能将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整个行业。近几年来,H3C在拓展金融、政府等分散型行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完全有能力深入广电行业市场。”刘志凌非常自信的表示。实际上,从双向整改启动至今,刘志凌拜访过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累计已达百家之多。

产品针对广电行业定制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H3C公司发现,要真正切入到广电市场,就要针对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络不同的情况,拿出真正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网络改造方案,而不是全盘照搬其他行业的一些解决方案。

近年来,广电和电信在各地展开了激烈的圈地运动――将光纤铺设到了新建小区的楼道和农村的村口。这让H3C看到了机会,针对新建的小区,H3C提出了EPON+LAN的改造方式,而针对那些比较老的小区用户改造,H3C则提供了EPON+Eoc的改造方式。其中,EPCN+EoC分为有源EoC和无源EoC两种方式,有源EoC又称EPCN(同轴无源以太网),是H3C专门为广电双向网改造研发的专利技术,具有传输距离长,能跨越分支分配器、高带宽、支持QoS和集中网管的特点。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采用。

在设备方面,H3C也充分考虑到了广电行业的需求,例如,针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新建小区基本是光纤到楼,H3C提供了8个端口的EPON设备。据H3C运营商广电拓展部南方区部长陈登介绍,目前H3C正在原有的EPON设备上,重新开发适合广电业务的功能。目前,H3C已经推出了一整套针对广电网络端到端的网络改造方案――iMN信息媒体网络。“目前我们是能够提供最完正解决方案和设备的供应商”,刘志凌自信地表示。

帮运营商承担风险

“有线电视运营商绝不能再走先单改再双向的老路。”刘志凌认为,尽管先期整转地区虽然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政策支持和价格优惠,但由于以赠送单向机顶盒为主,运营商难以享受到互动增值业务带来的收入。“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通过双向改造搭建全业务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治理和资本制,才能够享受到互动增值业务带来收益。”

目前几乎所有正在开展双向整改的运营商都将超过一半的资金都砸到了数字机顶盒上,而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改造。针对这一情况,刘志凌表示,像H3C这样有实力的设备厂商能够帮助运营商分担一些风险。在H3C提供的整网解决方案中,每个产品的利润率都不相同,一些针对广电行业开发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要依靠其他产品补贴。

此外,刘志凌表示,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属于公益性的网络,收费偏低,目前只能保证基本运营,因此控制网络运营和维护的成本非常重要。H3C的设备采用了集中统一的网管,可有效减少网络运营与维护的工作量,降低维护管理的成本。

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

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CMTS和EPON两种技术流派,而H3C是EPON的坚定支持者。在H3C看来,EPON无疑代表着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

“IP化是网络发展的趋势,而H3C的定位就是提供标准化、开放的IP解决方案与设备。”刘志凌表示,CMTS解决了2006年前采用EPON解决方案旧小区无五类线入户的难题,是一种解决快速入户的改造方案。而EPON从核心网到用户端全部实现了IP化。这种方式能够使运营商的投资更有保障,也更适合那些新型的小区网络改造。对于部分旧小区无五类线资源,H3C的EPON+EOC的解决方案也早已较好解决了该问题,而且说与CMTS复杂的维护与管理相比,EPON要简单的多。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5

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松下电器解决方案展览会上看到,通过将涉及广泛领域的、种类繁多的松下产品为核心,凭借硬软件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应对能力,面向广电、银行、学校、地铁等不同领域,松下均拥有成熟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也悄然实现从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市场开始全面转向商业市场,构建一套辐射B2C和B2B多个领域的战略体系。

以此为契机,松下电器还宣布今年1月1日已经在中国正式成立松下电器系统通信营销公司,从而在现有的市场营销基础上,专门面向行业客户创造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建立集策划、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B2B新体系,面向中国商业客户提供全新的“系统解决方案”新品。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在全球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让松下这次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的B2B战略转型,保持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同步转型的步伐。这说明松下今后几年将会全面发力中国商业市场的开拓,这对于国内市场上众多的音视频工程商和服务商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

今年1月,我国在6个城市试播3D频道,并于春节期间正式播出。面对当前席卷全球市场的3D浪潮,松下不仅拥有面向大众市场销售3D电视,还拥有面向广电等专业机构3D全流程广电专业解决方案,在3D拍摄、3D制作剪辑、3D节目播出均拥有完整的产品线,提供无带化3D制作、演播室系统等服务。此前,松下电器刚刚与中央电视台签约成为其广电设备的供应商,并将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为全球观众收看3D赛事提供内容拍摄、制作和播出的全套解决方案。

一位松下系统通信营销公司面向金融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很多客户会认为我们提供的还是等离子显示屏等传统设备,实际不然。就银行来说,我们面向前台业务受理、自助银行监控、高清视频会议,呼叫中心等提供的不局限于显示屏这一产品,还包括系统网络技术、软件控制系统,甚至是云计算技术,为银行在安防监控、金融管理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设备只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松下电器系统通信营销公司总经理西山浩透露,2012年通信营销公司销售目标约为40亿元。在松下电器B2B转型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提供的软硬件产品外,还会借助来自中国市场上的众多经销商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快速切入中国商用市场。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6

戴尔服务的新思维

“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及业务流程服务领域中值得信赖的行业领袖”,在这一愿景的指引下,戴尔在中国成立服务业务地区总部――戴尔服务(中国)有限公司。目前戴尔服务的业务包括应用服务、业务流程服务、咨询服务、基础架构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等五大门类。其中,咨询服务包括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及转型、组织变更管理、数据中心咨询等。

戴尔服务中国区总经理柯昊廷表示,之所以将毕博中国更名为戴尔咨询,是希望通过戴尔咨询将戴尔的行业最佳实践与毕博原有的咨询能力紧密结合,开拓更多商机,使更多客户受惠于真正的端到端信息化服务,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戴尔举世闻名的供应链系统由毕博参与设计。

戴尔希望能够把自身的商业模式通过优异的咨询服务和交付能力,转换为可以为客户所用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这是戴尔对信息时代咨询服务变化的深入理解后所做出的反应。

戴尔咨询能源行业董事总经理朱育强将信息时代咨询服务的特征总结为“EMBA”。

E(End to end solution)指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朱育强指出,近年来主流IT厂商所进行的并购,如IBM购买普华永道、戴尔购买毕博和佩罗,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M(Model)是指模块化。软硬件模块化已经广泛被用户所理解和接受。朱育强认为,随着对咨询业务和解决方案的理解不断深入,服务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多成熟的服务模块,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拼接,从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B(Benefits)是指价值化。朱育强解释,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以往企业的IT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后,却看不到信息化的价值。戴尔希望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能够帮助企业找到一个快速见效的切入点,如生产、供应链,或客户服务水平。

A(Agile)指的是敏捷性。朱育强强调,实施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传统的IT服务通常是在用户提出需求后,实施顾问在半年后或者更长时间才交付。期间用户很难看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现在,随着用户和技术的成熟,戴尔服务可以将一个两年的项目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可以单独实施。

关注电子商务

记者了解到,当前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也是戴尔咨询所关注的。这除了因为电子商务市场本身的潜力很大之外,还跟戴尔本身的发展有关。

戴尔咨询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郑宇凯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第一天起,戴尔就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因为戴尔的很多订单是客户通过网络提交的。同时戴尔又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不一样的是,戴尔不可能只要规模不要利润,这使得戴尔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后端设计与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存在很大不同。正因为如此,戴尔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北美最大、最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对戴尔咨询来说,电子商务市场充满了机会。2011年11月11日,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借助光棍节这个日子进行促销。其结果是很多电子商务公司的仓库爆仓,导致产品交付时间和服务都不尽如人意。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7

分销/直销行业也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营销、电子商务种种营销方式正在蓬勃兴起。但是,当前在分销/直销行业、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确远不如在零售行业广泛。分析下来,这应当与形成运作商业模式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环境有关。比如,分销体系、机构的最终销售基本还是在‘专卖店’、‘商场联营’、‘团体采购’形式中完成,增加了分销/直销需要更为灵活的模式和自由的空间,由此导致了行业规范/标准的形成具有更大的难度。

信息化技术应用开发商们知道,越是运作灵活、自由空间大的行业的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就越是难以完成,因为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最大的风险就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信息化应用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们面对营销市场占很大比例的分销/直销行业对于分销/直销行业采用的主要还是Case By Case的做法,‘度身裁衣’为企业定制解决方案。

营销活动,不论是零售、分销、直销还是其它销售模式,其最为基本的和最为关键的就是‘销售’。而分销/直销行业销售信息化确恰恰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分销行业,在广泛的区域范围建立销售机构、渠道,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着,并且主要销售模式:专卖店和与零售企业的联营还有一部分销售人员的移动销售,总之怎么能够卖就怎么卖;而直销则更是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在杨谦的《中国直销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对这种营销方式做了详细的描述。分销/直销营销模式的特点决定不能够与零售行业一样放置收款机等在那里等人家付款。由此,市场对‘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提出了需求。

移动商务解决,首先需要配备能够移动的数字化设备。为大家所熟知的比如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又叫可移动PC)、PDA等,笔记本电脑功能强大,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不过价格还是比较贵,而且专用性不强;移动PC则需要即时的电源;而PDA具有蓄电池、能够方便携带、价格便宜,也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作为销售终端多余的功能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累赘。)。并且主要的几大数据库厂商如:IBM、甲骨文(Oracle)、赛贝斯(Sybase)和微软(Microsoft)都开发了支持PDA嵌入式商务应用的数据库和开发工具。

赛迪网(ccid)在2004年3月11日发布文章《Sybase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中讲述了关于Sybase对于‘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一些介绍,的确如‘赛迪’所讲,‘移动’的、跟随人一起的方案能够使员工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另如‘赛迪’所说的,“永远可用”模型正是企业开发移动应用的关键。而‘赛迪’还说,“永远可用”模型不仅使员工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而且允许员工在离线的方式下,利用本地数据存储,访问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应用,并在网络接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同步。 “永远可用”模型是一种全功能的应用,它是常连接的应用(即应用永久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和偶连接的应用(即应用单独或定期连接到服务器)的结合。“永远可用”模型不仅可以提高电池寿命和应用性能,还可以节约网络的连接成本。而又接踵分析和论述了‘设备与应用相匹配’、‘投资回报率最大化’、‘综合考虑’等累累问题,帮助商家企业从实际出发考虑了许多,最后提出了‘Sybase iAnywhere Solutions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较全面地介绍了相关产品以及系统的部署等等。的确是思考全面,具有实操性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其实业内的人很容易能够理解,所谓‘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就是对于‘可移动数字设备’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的部署、开发。

大家能够注意到‘赛迪’在‘Sybase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中讲到:在网络接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同步。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不论是什么样的‘可移动设备’都要使用‘数据库的同步’技术与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以实现数据的相互传送。为了说明问题,赛迪还特别强调了:“永远可用”模型是一种全功能的应用,它是常连接的应用(即应用永久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和偶连接的应用(即应用单独或定期连接到服务器)的结合。这说明,不论是‘常连接’的应用或是‘偶连接’的应用,则都必须在数据进行传送的时候,要求‘移动设备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端’要同时在线才能够实现‘数据同步’。那,这就要求使用的企业,要么要有‘数据库服务器’长期在线(‘常连接’应用)或约定时间或进行数据传送时不定时要求‘数据库服务器’端上线(‘偶连接’应用),这些要求均对于使用者提出了限制:‘常连接’应用,要求企业要有‘数据库服务器’24小时在线;‘偶连接’应用,要求企业要么规定数据传送的时间(所有移动用户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数据传送),要么在有用户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候,通知‘数据库服务器’端上线。的确,‘Sybase iAnywhere Solutions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确一定程度上地解决了移动商务问题,但是也确有一定的问题在里边。

在中国营销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部署24小时在线的服务器在网上,并且如果前端的移动用户(销售人员)每遇需要进行数据传送就要后台有人操作上线,这样就需要设置专门有人做这个工作,增加了工作当然就增加了成本。那么如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相应的产品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应当是肯定的,据笔者了解北京的一家应用开发商开发的‘移动商宝’已在PDA的应用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了解,‘移动商宝’在PDA的数据库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传送之间,避开了由数据库提供商所提供的‘数据同步工具’自行开发了数据传送系统,这个系统应用‘网络邮局’方式,即移动用户(销售人员)可以随时联网往自己企业的‘邮局’中发送数据,而不要求企业的数据库服务器端同时在线。企业的数据库服务器端,不论在任何时候上线,企业自己的‘邮局’就将接收的数据以数据库能够接受的数据格式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反向的数据传送也是如此。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使用移动设备的感觉就很象在局域网中使用PC了。

电商行业解决方案篇8

2014年,广电网络的整体收入仅为800亿元,已经被三大电信运营商甩出几条街,能否成为和电信运营商比肩的“第四大运营商”,似乎渺茫。与此同时,OTT继续入侵广电,2014年OTT机顶盒出货量达到2400万台,2013年观看网络视频的终端销售量合计6.25亿台,而同年DVB机顶盒出货数量仅为2600万,OTT和网络视频严重分流传统电视用户,导致传统电视开机率进一步降低。

这一切将广电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再不转型,或许广电真的老了。

“最近我经常想,有线电视行业到底能生存多少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建杰说,“如果我们把有线电视行业的年限定为60年,现在这个行业差不多正好是40岁,什么事儿都差不多该想明白了。” 言下之意,就是广电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如何转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给出的答案是“把加快构建智慧广电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的答案则更直接:“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发展证明全程全网、互联互通是信息网络的本质要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对于成立一个国家级的网络公司,很多地方有线运营商其实是不欢喜的,他们害怕国网会抢夺他们辛苦多年建立起来的“城堡”。

CCBN主题报告会上,面对台下的31个省的地方有线运营商的负责人,赵景春首先表明了国网的态度,不会做抢食者,打消地方有线运营商的疑虑,以期加速网络整合进程。

赵景春说,国网公司不是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一个新增者,一个边际者,不是来搞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产权竞争,也不是通过低成本、差异化来搞分切现有市场蛋糕的产品竞争。

“总之,我们决不搞此长彼消的零和游戏,而是开辟属于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蓝海市场,求得非零和的多赢共赢。”赵景春说。

之后,赵景春多次用到比喻来游说地方有线运营商:“由于地域上分散运营,有线电视网络有总量缺体量,各自为营,难以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也有体制上的分割发展,有线电视网络有系统、缺统筹,正如一筐土豆难以享受协同之力、结构之效、系统之和的红利。”

究竟赵景春能否打动地方有线运营商的心?在CCBN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地方的工作人员,答案不尽相同。一些弱势的地方有线运营商希望依附在国网这棵大树上,实现新的突破。而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运营商则担心机构臃肿庞大带来的弊病,反而影响业务发展。

不管网络整合之路究竟以什么方式进行,设备商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拿出更加贴合广电运营商网络建设需求的解决方案。

2015年,国网要着力推动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以及国家骨干网的智能优化、城域网的扩网升级,使有线网络向双向、智能、泛在、安全的宽带网络发展。

双向改造方面,华为推出了第二代小C,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于第一代C-DOCSIS,第二代小C将带宽速率提升到1.5GHz,使得每个用户能够获得等同于FTTH的入户带宽,思科也推出了新一代的C-DOCSIS解决方案,并表示即将推出符合DOCSIS3.0标准的方案。Intel也带来了丰富的C-DOCSIS芯片解决方案。

中兴和烽火通信则带来了更为激进的FTTH解决方案,认为广电不要再聚焦同轴光纤,而是大胆选择FTTH。“一些领先的地方有线运营商可以考虑直接部署FTTH。”烽火通信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在承载网和骨干网方面,华为和中兴也带来了解决方案,其中不乏SDN、400G OTN、NFV等新鲜技术元素。

“有线电视网络是继续分散运营还是整而合之?何谓正确选择?我想理由可以多种多样,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规律。”赵景春反反复复强调,有线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加速向云平台迁移

当前,不少广电运营商已经加速向全媒体运营商转型,而这对传统广电烟囱式的封闭架构提出了挑战,也对广电运营商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采、编、播、存、用”的智能化生产,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向全媒体转型已经成为有线电视运营商、电视台和内容提供商的共识。

聂辰席表示:“打造智慧广电,要实现平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充分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真正做到用户为王、内容为王。”

事实上,媒体云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而且不少广电系厂商都推出了媒体云解决方案,但由于有线运营商和电视台转型需求并不迫切,而且云计算技术并不成熟、安全性还有待改善,媒体云只停在概念阶段,鲜少在广电有实际应用案例。

不过,如今有线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已不同从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主任杜百川认为,2015年,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将全面转向云平台架构。

他说:“不管是什么广电新技术,都必须考虑将来云架构下的广播电视制作和分发。电视台制作,网络卫星传输,地面、卫星、有线分发的传统架构正在发生改变。全国范围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集成分发消费服务云架构,可以将节目制作、节目分发和服务、节目服务消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

在CCBN2015之上,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媒体云解决方案,华为带来了业务定义的全媒体云解决方案,新奥特则联手阿里云、华通云数据打造了全媒体云平台――ONAIR,另外还有永新视博、数码视讯等传统广电系厂商都展出了媒体云解决方案。

“互联网+”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OTT机顶盒出货量达到1380万台,2014年OTT机顶盒出货量达到2400万台,出货量不断上升,OTT对广电的入侵日益凶猛。面对OTT的迅猛来袭,广电不再是一味打压和封锁,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OTT的到来。

2014年,DVB+OTT落地应用推进工作组成立,开启了广电DVB+OTT元年;由广电主导的TVOS系统正式,打破了传统封闭落后的有线电视加密技术体系;多地广电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家开展多维合作,代表着传统有线运营商开始从运营模式上谋求转变。

在CCBN2015智能终端与OTT论坛上,搜狐家庭娱乐事业部总经理肖轶表示,在用户越来越被其他终端分流的趋势下,只有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广电运营商才能重新让用户回归大屏。

数码视讯推出的融合DVB与OTT的视频平台方案已经在广东省网、内蒙古省网、天津泰达以及甘肃敦煌等地方有线运营商落地。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将给广电更多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校园欺凌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范文 下一篇:教育的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