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化范文

时间:2023-02-27 12:39:00

综合文化

综合文化范文第1篇

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电化教育场地和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各种素质和致富技能,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熏陶,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梦想、懂经营、善管理、爱科技的新型农民。

2.综合文化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面临的困惑

尽管文化部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省市县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了综合文化站建设。但是,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仍然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这里边既有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也有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文化站人员不务正业、当杂差使用。文化站上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受当地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政令不畅,行政干预较多,严重影响自身职能的发挥,影响文化站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二是专职专用问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干部常年充当乡镇干部和文化员的双重角色,长期承担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很难履行文化工作职能,很少有精力去考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乡镇随意变动文化站干部的岗位,有的则长期在编不在岗,更有甚者,个别乡镇连文化站长都是身兼数职,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致使文化站干部常常不务正业。三是职能错位问题。一方面服务职能泛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就像一个小文化局,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很多需要垂直部门解决的问题,上级文化部门却要下指标、定考核。另一方面管理职能弱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责任层层下压,文化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往往只负责任,没被赋予权力。四是管理考核问题。现阶段,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的是“条块并重、双重管理”运行模式,表现在管理考核上重行政工作、轻文化活动,重阵地建设、轻文化服务,重量化指标、轻结果运用,从而导致乡镇文化站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普遍不高,热衷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强化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的几点对策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在办站理念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看门守站向开门办站转变,必须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服务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

3.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对综合文化站在人员编制、经济待遇、硬件建设、日常维护及经费保障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综合文化站的队伍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化建设职能。要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法人登记,赋予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确定一名专职的文化站站长为法人,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专职专用,分工明确,并在人员调配、计划制定、经费使用上有更多的自。进一步落实文化站法人地位,对规范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强化文化站服务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一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文化站年度考核办法,分解任务到人,量化细化职责,文化站站长要与乡镇政府和县市文广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推行项目管理。为化解文化站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服务效能,对全年工作计划推行项目化管理,把任务量化到人,落实责任,年终考评。这样,既便于跟踪工作进度,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激励机制。以文化站考评定级和创建文化强镇为载体,对星级文化站和优秀文化员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提高文化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年度考核为依据,注重实绩,奖勤罚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评比、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的主要依据;以展示展评为动力,通过文艺作品创作、表演的评奖,出戏出人出精品,以此来激励文化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改革文化站人员录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公正、健全的从业资格制度,对于新招录文化站人员,建议采用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重点录有具有艺术类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或者直接向社会上招收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文化站队伍,逐步扭转乡镇文化站人员学历偏低、特长欠缺、辅导不强的状况。同时,全面加强在职文化员队伍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文化员才艺大比武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态势。建议省文化厅出台政策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等形式,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文化站专职干部队伍。

3.4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突出综合文化站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制定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完善服务公示制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次性向农民群众告知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认真做好现场咨询、窗口接待、场所引导内容讲解等服务工作,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普遍均等”的服务原则,在服务中完善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免费开放服务中享受文化、丰富人生、得到实惠。

3.5进一步拓展管理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生活逐渐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适应形势需要,文化站人员除开展正常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外,主动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业务辅导,积极组织“种文化”、“文化走亲”、“文化结对”、“文化低保”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努力把“文化种子”种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扎根到基层的文化沃土中。因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业干部更要把管理服务的手臂伸向农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家庭,努力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充分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红利”。同时,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制订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文化阵地的人、财、物的绩效管理,使最小的文化投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要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安全管理,确保活动有序进行,防止人为事故发生;要协助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普查、宣传和保护工作,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总之,面对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当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路,探讨新方法,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应尽的职能作用。

综合文化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极为重视,组织派遣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文艺骨干参加省、市、县的培训,抓住一切机会引导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学习,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我镇文化队伍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来,文化站以镇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镇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__年共组织了以下文化体育活动:

1、组织开展“庆三八、看两会”妇女节座谈会活动;

2、组织开展“庆五一、五四暨__镇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

3、协助开展“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4、组建了“__镇农友剧团”,编排了节目并举办“夏日纳凉晚会暨汇报演出”;

5、组织举办“十一”国庆节文艺晚会;

6、组织指导__镇广场舞队参加“__锦绣香江《舞动庐陵》__市广场舞电视大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一年来,文化站做了以下工作:

1、综合文化站坚持免费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汲取各种文化营养的阵地;

2、组织开展“一乡一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__镇管乐队”、“高跷花舞队”、“__镇农友剧团”三个品牌项目的节目排练和参加全县的展演;

3、积极搜集素材,坚持每月更换文化宣传栏的内容,及时宣传__镇的文化动态;

4、积极配合有关文化部门做好“送戏送电影”下乡;

5、督促指导各村“农家书屋”开展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应;

6、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配合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7、协助网络公司开展“电视户户通”工作;

8、积极对外宣传__镇的文化动态,全年完成宣传稿件8篇(其中市局稿件1篇);

9、举办暑期“少儿才艺素质培训班”、“少儿瑜伽班”,开展中、小学生读书比赛;

10、积极指导各类文艺队伍开展活动,成立各类文艺队伍6支。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城建土管工作线的各项工作。

五、一年来,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看到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和管理能力还有欠缺,开拓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综合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1、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相关理论

1.1 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也已迈入了全方位、多元化、复合型的“泛旅游”时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GDP指数人均达到1000~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将至50%以下时,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将大幅上涨,而2005年我国就已普遍达到了此水平。2006年开始政府层面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文化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的联合文件――《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文化旅游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在经济和政策的共同引导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2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源自于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衍生物。一般意义上认为,城市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居住、餐饮、展览、交通、文娱、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1】。城市综合体在我国已经过了探索期和成长期,在目前成熟和衍生阶段,不应单纯的从收益和商业经营角度来开发,对其要求也有新的高度――为城市有所贡献,比如提供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等。而文化旅游综合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衍生而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综合体,即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旅游资源,并综合商业、展览、会议、酒店、居住等相关业态功能的集约型、复合型、互相作用的街区群体。

1.3 文化旅游综合体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秉承了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功能业态的符合化。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也正是因为其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使得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人们对文化旅游活动空间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满足尽可能所有的活动需求。

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城市文脉和文化内涵,从而为满足对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塑造空间;其次更加重视从社会公共角度出发,规划设计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另外其活动对象通常包含外地游客和一定比例的本地居民,部分文化旅游综合体兼顾区域商业中心的职能。

2、 延安金延安项目规划设计

2.1项目概况

2012年陕西旅游集团和延安市政府计划共同打造“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它是可观、可感、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式红色旅游引领项目,以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担当延安市西北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级。

金延安板块是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核心,是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旅游集散服务、红色主题娱乐、休闲度假、人文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渗透立体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高端综合型城市主题旅游目的地。

2.2 设计要点

通过对金延安板块在园区和区域的定位的思考,及对场地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镜像历史,写意延安”的设计理念。金延安是一座新城,建设者和设计者想在这座新城中缅怀30年年代的老城,传承延安精神。所以把握现代与传统、继承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点,如何为项目赋予准确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难点。

金延安规划和建筑设计就从各个方面“阐述”其文化内涵。用厚重的、简洁的建筑体量、朴实天然的材料、灰和土黄等素色展现金延安粗犷大气,古朴厚重的性格。延安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并不全是战斗事迹的堆叠。因此在呈现红色革命文化这一相对“敏感”的话题时,建筑应该以平静地叙事方式来表现红色主题。在革命历史面前,建筑应该尽量谦虚和简洁,以凸显展示主题。在表现延安精神和延安历史时,用空间光影来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用细高的空间来表现神圣感;用较多的踏步来表现革命的艰辛等。

2.3 功能结构

金延安是区域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文化消费促进商业升级,是集体效应和商业化并重的商业业态,是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的统一。项目涉及文化展馆、高端商业、旅馆酒店、特色餐饮、艺术会所、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游客与市民的品质消费需求;作为延安市首个大规模将文化旅游与城市商业、高端住宅相结合的综合区,金延安板块承载着整个延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使命。

2.4 空间结构

金延安项目的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一个中心是:以钟楼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商业区;两条轴线是:东西轴――红色文化与现代都市商业相结合,南北轴――地域文化与历史民俗文化相结合。

两条轴线形成两条主要特色步行街,东西轴为60m宽的大型商业林荫道,步行层下面链接起来作为大型shopping mall,轴线由西向东渐次升高,跨越高速公路,最终直接通向山里。南北轴线形成民俗风情步行街,节点建筑如戏台、新华书店、教堂、邮局等穿插其中,形成拼贴城市的自然、有机之感。

2.5 立体交通系统

金延安项目的场地是位于延河边上的低洼地,源于满足防洪要求,需要建立起高于地面约8米的堤防,设计巧妙了利用了这一高差将人行和步行有机分开。人在与堤顶同高的广场层上走,车在地面上行驶。利用垂直交通连接不同标高,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3、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

3.1 重视文化力量

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是“魂”,是决定其发展兴衰成败的命脉。建筑实体可以复制,但是文化有其不可复制性。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地方文化、城市文脉,为项目准确的文化定位寻找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城市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为项目在此之下培育文化特色也是有必要的。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无形资产。

3.2 明确功能构成

文化旅游综合体中旅游活动成为城市活力的主要来源。资源和资产的投入不应只以确保旅游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功能趋向单一的综合体是极其脆弱的,一旦主导功能因故受阻,作为副业存在的其它功能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其它功能不能被单纯的看做是旅游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健康的结构模式应该是优先考虑旅游功能的情况下,协同发展其它类型的城市功能,如居住、商业、餐饮等等,建立一个文化定位明确、主题突出、具有多样性、活力充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3.3 构建合理交通系统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交通体系结构由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构成。文化旅游综合体一般都是区域的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商业中心,对外交通系统既要有可达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换乘需要。而综合体因为功能复合、建筑复杂,内部交通系统必须结合空间规划、商业规划等建立基于行为需求和活动导向的合理内部交通系统,而一般步行交通体系是整合一切的核心。

3.4 打造宜人公共空间

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功能为主,必然要满足一定游憩功能。所以在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打造至少一个公共空间是必要的,可以使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造的,亦或是二者合一。它会成为综合体未来人们活动和交往的互动空间,更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气的场所,是不可少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应该贴合文化主题,具有特色。

4、结语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对引领行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美化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在金延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总结,认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应当在重视文化力量,明确功能构成,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四方面有所侧重。更加期望从实际项目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对今后相关项目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和类型模式。 黄彬 武前波 崔万珍

《经济地理》

作者简介:

综合文化范文第4篇

摘 要: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直接面向农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组织,是否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对于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现状、产生不足的原因和提高服务效能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 服务效能

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是指政府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的,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效率,是衡量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结果的一种尺度。目前,各地呈现出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潮流,乡镇综合文化站也顺应时展,服务百姓,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下面结合本人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实际,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现状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了“民生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综合文化中心,并添置了书籍、电脑、音响、桌椅、照相机、灯光等。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向当地农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也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精神生活,广大村民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满意度有了提高,取得了较好地社会效益。

但是,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着不足:一是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二是现行管理体制,缺乏活力,上级政府投入乡镇综合文化站资金少,文化设施、网络设施欠缺。三是文化员普遍兼职,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等,阻碍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提高,与服务型政府不相适应。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不足产生原因

1.现行管理体制,缺乏活力

2006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人、财、物都由乡镇直接管理,业务上由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管理。把文化站归属于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而且乡镇文化专干不专职。具调查,2013年遂昌县有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编文化员31名,其中30名文化员兼任乡镇其他工作,由于文化员常年承担计划生育,文书、综治、村财、驻村等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当地乡镇的中心工作上,减少了文化工作的时间。另外,上级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文化员,造成文化站人员难流动,缺乏活力。

2.服务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

文化工作不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也不像农村医保,给农民带来直接的实惠。文化工作没有硬指标,是“软”的,往往不被领导重视。文化员长年疲于应付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没有责任心的借机少干文化工作,或应付性地开展活动,办事拖拉。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造成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降低了文化服务能力。

3.设施简陋,经费无保障

由于地域不同,乡镇财政收支也不平衡,经济好的乡镇,公共文化设施齐全些,文化活动经常些;经济差的乡镇,能保证文化员工资发放到位,利用现有活动场所,花少钱,搞些小型活动已经很不错了,由于大部分乡镇财政仅能维持本乡镇的日常开支,要想得到文化活动经费较难,乡镇综合文化站普遍不被领导重视,认为文化站可有可无,即使答应,也是临时性活动经费。文化设施、书籍都是好几年没更新或添置,文化经费来源单一,有时文化站想搞活动,手中无钱,只能干着急。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目前农家书屋、部分文化中心无电脑无网络,以北界镇为例,2012年全镇9个村新建农家书屋,无一书屋有电脑和网络; 2012年县文广新局配送了一台电脑给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于镇文化中心无网络,现唯一一台电脑文化员办公用,不能实现村民在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的愿望,满足不了群众对互联网的需求。

正因为这些因素,制约着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的发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提高服务效能的途径

1.领导重视,理顺体制。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对于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不能为乡镇增加收入,但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摆脱愚昧落后的陋习,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因此乡镇领导重视文化工作,抓文化就像抓计划生育一样用心,抓经济一样的决心,做到文化员专职专用,督促文化员做好本镇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建议文化员队伍隶属县级文化部门,与乡镇脱钩,人员经费相对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专人专用。

2.加强投入,做到经费有保障。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很多经费,在每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村都新建农家书屋。但现行公共文化设施与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政府投入还是不足。乡镇网络设施不健全,各农家书屋无资金保障,管理人员无报酬,导致多数书屋开放不正常,妨碍了文化民生的改善。因此,上级政府在资金上应倾斜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网络设施建设,落实书屋管理人员的报酬。经上下努力,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办成农民爱去、想去的乐园。

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加强乡镇文化员管理,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和下乡辅导,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

3.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文化员要加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做人民的公仆。心中有百姓,处处为百姓所想,关注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改进百姓不满意的文化服务项目。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服务意识提高了,同时还要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和效率。首先,提高乡镇文化员自身素质。近年来,农村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大众化的特征。文化员如不紧跟时代、更新知识,必将无法胜任农村文化工作的岗位。乡镇文化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正确把握前进方向,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村文化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普知识、惠农惠民政策,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其次,加强业务培训。要利用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比如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作品加工会,文化工作研讨会、广场舞、摄影、健身操培训等,提高业务素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文化员视野;邀请省、市专家授课,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再次,打造文化品牌,创新服务方式。文化品牌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地方独其特色,独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乡镇文化站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也要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北界镇为例:北界镇以红提为媒介,连续举办了四届“原生态自然红”北界红提节。文化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如“欢乐桃源”文艺晚会,红提摄影抓拍赛;生态溪鱼垂钓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书法、摄影展;民俗物品展;“孝德传承、幸福北界”群众文艺演出等,组织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挖掘本土文艺人才的智慧,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使广大群众在健康向上的娱乐中受到教育。另外,文化站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常年免费开放文化中心,由于图书品种、数量少,文化站每年向县图书馆借用流动书籍,使图书室资料做到常新;举办广场舞比赛、踩街、乒乓球、妇女趣味运动会;下村推广广场舞、回春医疗保健操、腰鼓、健身球;邀请县文化馆老师举办器乐、小品、舞蹈培训;推荐责任心强,热爱文体活动的文艺骨干参加县级培训,增添文化站活力。

四、结束语

综合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发展之路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06-01

一、文化站建设之路旅途艰难

我从事宣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的发展,感觉到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经历了时起时伏。上个世纪50-70年代,由于电影电视在农村没有达到普及,党的宣传工作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靠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活动的开展大多是群众自发和大中城市的知青指导,活动场所大多在校园内或农村的打谷场上,没有固定活动阵地,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80年代初,为了引导群众更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央要求每个乡镇建文化站。那时,50%以上乡镇配备了年轻活跃的高中毕业生作为专职的文化干部,兴建电影院,配齐了广播员,广播站做到一天三播音,群众文化做的如火如荼。但到了80年后期,乡镇文化站活动阵地和办公地点90%以上丢失,处于徒有虚名的现状。

90年代初,由于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搞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文化又显得非常重要。在“社教”工作组的努力下,又一鼓作气把每个乡镇建起文化站。这时的文化站阵地主要通过乡镇新修,变相挤占乡镇办公地点方式解决。但撤乡并镇后,小乡的文化站也随之并到大镇,小乡的文化站设施被并的“无家可归”。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是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乡镇文化站出现了新的生机。中央决定分期分批修建乡镇文化站。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所有农村乡镇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因此,为了扩大内需,从2007年起以建一个综合文化站中央财政补贴16万元,市(州)、县各配4万元资金的形式,建好的每个文化站省财政配9万元设备,这次所建文化站也要求把房屋产权划归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的“十一五”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可望在2011年前全部得到解决并投入使用。

二、文化站发展曲曲折折的原因

从文化站成立后的几十年来看,文化站建好又丢,丢了又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党政不重视,投入不到位。由于地方党政认识不到位,重视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另一面认为:搞经济是挣钱,办文化是花钱。因此在一些乡镇,文化建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文化工作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没有把文化工作真正摆到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上。由于对文化工作认识的偏差,因此,文化站建设中的人、财、物不能足额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2、文化干部专业不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乡镇的文化干部是“万精油”干部,多种身份多种职能.如我们镇上六名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参与文化工作,同时还兼职。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干部专业不专的现象。同时,由于乡镇文化干部缺少正规培训,文化业务知识相对较差,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3、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文化站成摆设。由于业务经费不足、干部专业不专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干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能力有限,活动开展较少,文化站成了摆设。

三、乡镇文化站的发展之路

总结文化站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了文化站在乡镇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当今,文化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文化站阵地已经全面落实,我们必须发挥文化站这块阵地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到文化站的发展之路,防止文化站再度消失。

1、党政重视文化,统一干部认识。文化站能否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开展工作,是与各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文化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级党政领导要把认真搞好文化工作统一到党的事业、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把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按照政府每年用于当地文化事业的经费应不低于本地财政总支出的1%的比例,按时足额拔付资金用于文化站基础设施维修、文化活动的开展,确保乡镇文化建设的健康与发展。

2、要建立人才技术保障机制。按照文化站的编制配齐文化专干,采取多种形式引进文化或技术人才,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并及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保证农村文化有人干事,能干好事。

3.切实抓好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础设施体系。抓好基层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各场室的设备器材的购置。

综合文化范文第6篇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我们今天在此隆重举行麒麟镇计生文化综合楼落成庆典仪式,这不仅是全镇计生和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一件喜事,也是我镇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镇计生文化综合楼落成并正式启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抓好农村计生和文化事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计生和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去,就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和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直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去年以来,我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规范化乡镇文化站和计生服务所建设项目的历史性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规范操作,严格质量监督,把计生服务所和文化站达标工程建设列为我镇今年重点建设项目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我镇计生文化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历时一年多紧张而有序的建设,现已落成并将正式启用。我镇计生文化综合楼的建成,标志着我镇计生和文化事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镇计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必将对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新的条件、新的环境对所有计生和文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决不能因为办公条件的改善,而放松思想和工作上的严格要求,淡薄自已的责任与义务。要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殷实的服务内容,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方式,服务全镇广大群众。

当前,麒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更容不得有丝毫懈怠而停滞不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决定一切,为民高于一切”的理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勤政务实的作风,更加清正廉洁的形象,做好各项工作。

同志们,麒麟镇计生文化综合楼的落成,是麒麟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麒麟前进的一个新起点,更是奏响麒麟步入辉煌的一个进军号角,让我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饱满的政治激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社会形象,开创崭新的工作局面,为麒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麒麟镇广大干部群众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综合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弘扬;太极文化;素质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哲学、医学、文学、艺术、军事、民俗、伦理、娱乐等于一身,融健身、技击、养生、休闲于一体,将民族特色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融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具有鲜明和谐理念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我校地处习武之乡,习武之风盛行,为弘扬太极文化,我校将太极拳作为一校一品,打造太极拳特色学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弘扬太极文化,认识锻炼价值

以太极拳为演练形式,认识太极拳锻炼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全校师生的必然要求。

1.太极拳的自身价值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之一。其特点是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动作衔接紧密,练习起来不受场地、人数、环境、气候的影响,对不同年龄层的练习者都有很好的锻炼价值。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增强了人们锻炼的意识,太极拳已不是老年人专属的运动,越来越多小学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小学生在练习太极拳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既可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学会情绪调控,还包含着爱国情操、尊师重教、诚信知礼、勇敢仗义、积极进取、守纪自律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终身受益。

2.太极拳的社会价值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是最能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拳种,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太极拳是世界第一的有氧健康运动。迄今为止,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约1.5亿人在习练太极拳。太极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剂。太极拳富含丰富的哲学内涵,倡导以柔克刚等原则,蕴含对立统一、辩证包容的理念。边体悟,边心悟。可以达到身心双修,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平衡。坚持练拳,可以影响习练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剂。

二、弘扬太极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自我校创办以太极特色为一校一品以来,学校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太极拳的学习中,基本能够打一套八式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太极拳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1.太极文化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理想手段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向学生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史,使他们了解太极拳的运动价值。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增强。

2.学习太极拳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

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人类呼吸、血液循环、运动锻炼、新陈代谢、神经系统和心理康复等方面均能产生良好的反应。这说明学习太极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太极拳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动作衔接紧密,以静带动的特点,体现在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各个要领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也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免疫力,尤其对体弱多病的学生而言,效果显著,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学习太极拳助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太极拳是一项融合健身、养生、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太极拳套路中要求端正态度、全身肌肉放松、心静、循序渐进、勤练多思,既是太极拳学习的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学生经常“心静”地练习太极拳,相信同样可以“静心”对待学习。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谦让、学会理智、学会忍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爱好和平的过程。

4.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

学生练习太极拳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环境气候的影响,也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器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太极拳练习,加之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办学有特色是我们的深刻体会。积极弘扬太极文化,打造以太极文化特色为一校一品,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意志品质的提高;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斌.弘扬太极文化营造和谐环境[J].焦作大学学报,2006(2):28-30.

[2]段娟.太极文化取向的“健康校园”建设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0(9).

综合文化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条件和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运行活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促进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省所有乡镇基本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文化站队伍、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成为农村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

根据国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省共有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项目库,到“*”末基本实现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

三、实施范围及步骤

实施范围:我省已列入国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共1240个,涉及全省各县(市、区)。

实施步骤:根据国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下达的年度计划,分步实施。*年全省选定30个乡镇试点,*年建设380个,2009年建设332个,2010年建设余下的498个文化站。

四、资金筹措方案

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40万元标准投资,其中建设资金30万元,内部设施购置10万元(其中3万元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配置经费)。

国家对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20万元,比照西部政策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16万元,其他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12万元,共1.87亿元。此外,国家对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内部设施购置经费5万元,共6200万元。

中央补助资金项目所需配套资金原则上由省级政府为主安排。地方财政承担部分,由省与市县(市、区)按7∶3的比例承担。市县(市、区)承担部分,市级对61个县(市)和15个县改区不承担配套资金。省政府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补助7万元/站、比照西部政策县补助10万元/站、其他县补助13万元/站;市县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补助3万元/站、比照西部政策县补助4万元/站、其他县补助5万元/站。

省、市、县政府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施购置给予补助。省政府对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施配套补助3.5万元,市县补助1.5万元。

超出标准部分的建设资金和内部设施配套经费,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严格禁止负债建设或拖欠工程款。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施配套标准。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纳入当地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按照“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要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全省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经济状况比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可适当增加面积。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结构包括书报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有露天舞台、标准室外篮球场、宣传栏、黑板报等室外活动场所。选址要综合考虑群众就近、经常性参与及交通因素,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乡镇综合文化站不得建设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如与其它设施联体合建,须开辟专门出入通道。

内部设施配置主要有:(1)书报刊阅览设备及培训室桌椅;(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网络服务器、投影仪、电脑、卫星接收器等);(3)基本乐器、欢庆锣鼓及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必需设备;(4)音响、灯光、摄影等设备;(5)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设备;(6)体育活动健身器材等。

(二)坚持分级负责,分步实施。

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市县按照中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项目建设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国家规划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要科学确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合理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布局和结构,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不搞重复建设。

为了节约设计成本,省里提供了5个设计方案,供各地备选(可从安徽省文化厅网站下载)。

(三)落实责任主体,实行责任制。

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

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项目的审批、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等项目前期工作;文化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统计报表上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国家和省里下拨的资金为一次性补助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资源整合,加强监管。

注意统筹好有关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填平补齐,不搞重复建设。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整合起来,既充实文化站内涵,丰富文化资源,又能形成相对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以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项目责任单位定期上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认真落实开工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所在县(市、区)发改、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做到“按时建设成,建成即达标,建成能使用”。

综合文化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综合设计;北京市

前言北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歌颂的一样,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分三批划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总面积占旧城总面积的40%。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工作由市规委组织规划院、市政管委、市政管理处、市政院、市自来水集团、燃气集团、供电公司、路灯管理处、通信管理局、通信公司、歌华有限等十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笔者参与了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池子试点片的市政工程综合设计。

l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南池子、东华门大街两个片区。该区位于旧皇城内东南部,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邻故宫后河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南河沿大街。总面积34.5hm,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30.2hm2,建设控制区面积4.3hm2,现况居住用地19.92hm2,区内自然院落600多个,原有居民4351户,户籍人口9130人,人口密度为265人/hm2(图1)。

1.1路网交通状况及文物古迹状况现况南池子大街为机动车由南向北单向行驶,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机动车双向行驶。街区内部有大小胡同17条,死胡同多且曲折,有场地临时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车、紧急救护车的通行要求。保护区内大部分为旧城形式的四合院及部分后建的居民住宅,区内还有普渡寺、皇史残、普胜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市政协、市房管局、欧美同学会、东城商业学校等单位,具有一定车流量。

1.2市政设施状况街区内的现况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基本配套齐全的建筑物只占2O%左右。现况雨污合流,合流管经常出现堵塞;现况无暖气、天然气管线。

2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概要街区内部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小区规划实现的重要环节。

2.1道路交通设计概要根据规划,结合拆迁,满足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线布设需要。

(1)道路横断道路横断面宽度不小于3m,由于道路宽度较窄,为方便道路雨水排除,道路路拱坡度采用1.5%,一面坡,两侧设置平缘石,较低一侧设雨水口。道路两侧除保留原有树木外一般不设绿化带,不设人行道。胡同内道路宽度为3~6m。

(2)道路控制标高建筑室内地坪标高高于院落外地面0.3m,竖向设计参照现况道路标高完成。

2.2市政管线设计概要市政管线设计本着“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则,合理布置市政管线。因道路较狭窄,不考虑敷设中水管线及热力管线,居民采用燃气采暖或电采暖。该工程中市政管线有: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有线及路灯缆等八种管线。

2.2.1给水根据试点片周边现况给水管线情况,拟从南池子大街及南河沿大街两处引入给水,对宽度小于4m的胡同采用DN100给水管,其余采用DN200给水管。DN100给水管小区内每个路口均需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可置于路口附面布置不太紧张的地方。另经调查,普渡寺院内本身已设置消防管道及6个消火栓,其中4个消火栓分设于普渡寺院内四角,普渡寺内消防既可相对独立,又可与其四周居民区消防相结合。

2.2.2雨水根据《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试点片外部市政工程排水规划方案》,该街区属于御河下水道的流域范围。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最终排入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确定街区内雨水排除以管道为主,路面径流为辅。雨水管线设计参数:重现期P=1a,径流系数=0.70。道路横坡采用1.5%,一面坡向,管道位于道路单面坡的内侧,雨水口串联。根据《恢复菖蒲河(金水河~南河沿大街)工程规划》以及《菖蒲河公园市政工程雨污水设计》等相关资料。对街区外部的市政雨水管线进行了合理的改造方案设计。

2.2.3污水根据相关规范,南池子试点片内生活用水定额采取240L/cap/d(平均日),浇洒道路、绿地和其它市政用水按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20%考虑,则保护区内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为290L/cap/d。污水定额按用水定额的85%考虑。根据该街区内规划的居住人口数量进行污水量计算,D300管道可满足污水排除要求。

由于道路狭窄,化粪池及进水管置于院落内。小区内污水管管径为D=300mm,污水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管排人南池子大街现况D=500污水管内。

2.2.4电力电力设计最终方案在试点片的北部和南部建设两个地下变电室。根据市政府决定,以架空缆线全部人地的原则,采用直径为10~150管道。

2.2.5电信、有线电视电信:由灯笼库胡同自西向东引入,为12孔,交接箱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交接箱后电信按6孔设计。

有线电视:区域信号由磁器库胡同引入,交接设备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有线电视按2孔设计,与电信置于同一位置。

2.2.6照明路灯缆埋设最浅,一般置于道路侧边距建筑物0.3m的位置,埋设在建筑物基础之上。

路灯的设置可考虑采用。a.挂墙形式;b.在院落门及建筑凹处设置灯杆;c.在道路侧边设置灯杆。

2.2.7天然气未考虑热力管的引入,居民可利用燃气或电进行采暖。

设计天然气中压管线从南池子大街由普渡寺西巷接入该设计区域内。在普渡寺西巷A区的西侧设天然气调压箱。经调压后的低压天然气引至各使用点。

3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的特殊处理

该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采用的规范主要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2002]179号)。

3.1实施目标与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短各种管线在道路上的铺设长度,但仍导致部分管线之间的距离低于规范要求。对于违反规范要求的情况需要经过研究论证,以便于保证将来运行管理的安全性。论证着重于管线间距、检查井尺寸以及市政站点等三方面,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由于该工程中道路狭窄,在综合设计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则外,在管线综合设计中还遵循了以下原则:(1)污水由于埋设最深,置于路中设置,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具有抗渗、抗漏能力较强的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并使用砂基础。

(2)雨水排除采用管道形式,一般靠路边设置,且埋设较浅。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采用砂基础。

(3)路灯照明在“难于安装灯杆的狭窄街道宜采用悬索布置”方式或墙挂布置方式,尽可能不设灯杆。

(4)电信与有线统一合槽布置。

(5)给水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井内径一般按1200mm考虑,若平面位置很紧张而又必须设置消火栓时,要求其井径缩小一号。

(6)燃气按市规会【2002】271号“关于研究燃气规范中有关问题专家论证会议纪要”执行外,在燃气管线距给水管线及电力缆较近处,遇消火栓井、给水闸井或电力检查井时,燃气管线需做局部调整或加套管从井室中穿进。

3.2重要节点研究为了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该工程中布置了多达8种市政管线。由于道路狭窄,部分管线无法满足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2002】179号)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所规定的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净距的一般性规定的特殊情况。

3.3检查井尺寸(1)污水检查井:一般为内径900mm的检查井。

(2)电信检查井:大部分按900mm×1200mm考虑。

(3)电力检查井:由于电力检查井较大,部分雨水管线需要走电力检查井井室上方;E区电力入户处检查井平面尺寸比较紧张,检查井需要缩小。

3.4市政站点燃气调压箱位于普渡寺西巷、A区西侧。按燃气设计要求,调压箱距建筑物净距应该不小于4.0m,距道路净距不小于2.0m。该工程无法满足规范距离要求,采用设置防爆墙以保证安全。

4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的措施

(1)本次项目的占地面积约6.4hm。其中A~K共11个区的施工先于或同步于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关系应保证施工、管理及维护,为此各种管线与构筑物及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管线的性能、埋深、大小、管材以及管线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基础深度等因素有关,国家特做出了有关规范和规定。管线在街道平面位置的占地的深度,大多由它们的检查井断面大小决定。《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指出:工程管线之间及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当受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为此,本管线综合设计以城市管网总体规划和各项管线工程设计方案资料为依据,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各级有关部门协商同意,局部做了调整。新晨

(2)由于该街区内道路狭窄,市政管线种类多,为保证市政管线的安全铺设,雨水的排除与道路设计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势以减小管径,尽量利用地面径流、雨水口串联等形式以节约水平空间。

通过多种雨水排除方案的比较,确定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最终排入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由于街区道路狭窄,化粪池及其进水管与具体设计的建筑设计商榷,置于院落内。

(3)在H、J区有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分别设在普渡寺的东南和西南墙外,并设有螺旋车道出入口。螺旋道外顶最小覆土约1.12m,部分管线设于螺旋道上部通过,综合设计中尽量避免大管径管线及埋设深的管线穿行。

(4)将电力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设有8个箱式变压器的方案与电力设计商榷,确定为南、北侧各设变电室一座,并在普渡寺西巷设总地下电力管道。由于电力线缆在安装上的技术要求,变电室电力管道要分别设两层,在进入变电室前需设站前井,该种站前井(该工程中又是三通井)在地下井构筑物中是最大最深的一种。为此在安排管线的平面时,尽量避让电力站前井的位置。

(5)将电信及有线电视同路由铺设,即同位不同井。

(6)因该工程中道路宽度为3~6m,其水平位置紧张,管线安排较紧凑,如遇井室与相邻管线冲突可局部调整或从井室上方穿过。

(7)管线综合中只考虑了路灯缆的位置。路灯的安装方式及位置由路灯管理处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及照明要求等相关规范,灵活布置。

5专家论证意见

为了既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做到安全可靠,北京市规委和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先后于2003年1月l6日及3月8~9日两次组织专家,对上述管线水平间距、检查井及市政站点进行了充分论证。

(1)管线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后,适当调整净距是合理可行的,其管线布置满足施工、运行的安全要求,可作为开展试点片市政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2)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a.建议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烯PE管(无热力管线条件下)或钢管(钢管应提高防腐等级),增加壁厚、减少接口数量,局部加套管或隔墙以及加强质量检验等有效措施。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局部修订条文)5.6.3条规定,调压箱(柜)选址可行。

b.建议普渡寺西巷

四、普渡寺西巷五供水管线进一步优选管材,优化设计。应加强建筑物工程防护,确保供水管线安全运行和建筑物安全。

C.建议电信、有线电视等管道采用UPVC管材,统一路由,综合布管。

(3)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过程中,市政规划应与建筑修建性详规同步进行;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规定,指导其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应统一组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设计与施工。

通过两次专家论证,原则同意我院所做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方案,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保证市政管线及建筑物安全。

6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北京市规委、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各专业设计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团结致、协同作战的精神。2003年5月开始动迁,2003年8月正式入住,使用期已达一年之久,社会各方面评价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危改工程建成后,区域内部以普渡寺为核心,形成环路,消除了断头胡同,车行顺畅。

各种管线均接入住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种站点位置安排合理,达到了设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l0日北京下了罕见的大雨,由于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雨水管线设计的合理性,区内道路使用正常,未见大量积水。

7结语

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工程的完成和具体实施,只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中40片之一,其在技术上采取的新工艺、新措施的结合是较为完美的,统一组织施工以及各单位的协同作战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综合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强化 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 农村文化 繁荣发展

乡镇文化综合站属于基层的文化事业范畴,是党和政府开展群众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宣传政策、方针的主要渠道之一。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综合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乡镇文化综合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在此,笔者就强化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粗略的谈一下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一、统一规划,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对于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政府以及工作人员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将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工作与教育、卫生放在同一个位置,从而对乡镇文化有个统一规划,如:申请专门的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经费,同时利用地理优势,发挥群众力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借以来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让群众亲身的体验、感受文化站的作用和价值。诸如: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村里小学或者较为宽阔的地方开展一些群众喜欢的、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像:中老年人可以开展扭秧歌、“戏曲由我唱”等适合中老年龄段的活动,年轻的可以开展健美操、舞蹈等运动性较强的活动,还可以举办歌唱比赛、拔河比赛、棋艺比赛等等,以多样化的活动来促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生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一些文化专业人员来乡镇进行文化工作指导,与此同时,文化工作人员还应不断的探究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的新方法,鼓励群众自己创设内容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活动。如:可以运用农村的集市时间、农闲时间、传统的民族节日等等开展一些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拓宽建设乡镇文化综合站的道路,从根本上重视起对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工作。

二、以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为核心,推动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

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的目的在于服务当地群众。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乡镇综合实力的显现,鉴于此,笔者认为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应围绕本地的文化特点来开展,即:以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为核心,这样以来,一方面,能够充分与当地群众做好沟通工作,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地域性的文化能够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定的品牌文化,进而促使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特色的文化,笔者认为文化工作人员可以鼓励群众,倡导群众共同挖掘并培养,即:挖掘自己本地特有的资源,并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同时也可以创造自己地域特有的品牌文化,诸如:开展一些独特的家庭文化活动、采取创新的乡镇文化管理措施等等,都属于是地域特色文化。这样创建地域性的文化能够推动和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充分展示乡镇文化综合站的作用,凸显乡镇文化综合站的艺术魅力,推动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如:地域性、品牌文化站代表江苏省吴江市,依据地域文化特点,打造了一条“区域文化联动”的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道路,即:以联动为手段,整合全市资源,提升文化站的服务能力,推进文化站的建设。“区域文化联动”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五星工程服务奖”、全国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2009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等荣誉,成为7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惟一入选的县级市项目。笔者认为这条道路对于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建设有着很强的借鉴价值。

三、结合时展需求,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乡镇文化建设队伍

专业的文化人员是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的关键因素。现如今,文化事业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对此,笔者认为,文化站应结合时展需求,不断的培训相关文化工作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乡镇文化建设队伍。如:首先,强化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即:加强对乡镇文化综合站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可采取轮流培训、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有计划的进行。其次,增强文化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有意识的对乡镇文化工作者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同时还应结合文化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优秀评选活动,借以来激励人们对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工作的动力。最后,择优选取一批乡镇文化骨干人员,如:这些骨干人员可以聘请文化馆的专业指导员、乡镇的一些专业群众(如:农业技术人员、卫生人员、经济带动者等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人员)、文化个体经营户等,加强对乡镇文化综合站干部队伍的建立,进而,以这些骨干人员来带动其他人员,扩充整个乡镇文化建设队伍。

总的来说,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工作属于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着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文化工作者应首先认知到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的重要性,进而置身于乡镇,做好宣传和实践工作,从而,确保乡镇文化综合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取源,王永章,陈听.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薛连珍. 抓好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繁荣发展农村文化[J].内江科技,2009(09):15.

[4]朱春雷.从政治整合、行政管治到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造价管理范文 下一篇:造福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