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范文

时间:2023-03-13 17:10:19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1篇

如:歌声,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们回味无穷。好似身入其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每次读他的文章,都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们在《春》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优美的月色,甚至无形的时间都被朱自清给予了轻盈的步态和顽劣的脾性。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虚传,统一以美相称。这月下的荷塘仿佛与世隔绝,静的连掉一根针也能听见。

风比做渺茫的歌声。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恰当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吧!优美细腻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背影 美文 典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层次的《中国现代文学》第4章的选题是《朱自清与<背影>》。这里所讲的《背影》,不是单篇的纪实性散文《背影》,而是以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为书名的散文集,这本集子共收录了朱自清的15篇散文,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散文集《背影》有自己独特的美蕴: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被称为现代美文的典范。

一.现代美文的基本特征

现代美文指的是那类以叙事和抒情为主的艺术性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幽默、雅致、漂亮、缜密。五四新文学伊始,周作人率先倡导美文的写作。“现代”一词除了时间上以“五四”为界外,主要是指废弃文言形式,用现代汉语白话文进行写作的一直新的语言形式。

朱自清的散文摆脱了贵族气,显得真挚淳朴。《背影》以“为人生”的现实关怀,凝视中国的社会现实,“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全用口语,成为现代汉语白话文写作的楷模,体现了一种积极健朗的审美取向,把散文的文体和修辞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起到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作用,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体现了文学革命在散文领域所达到的高度。

二.散文集《背影》的典范之处

散文集《背影》的典范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语言的独特性,结构的严谨性。

1.主题是多样性。散文集《背影》里的15篇文章,主题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社会批评。这类文章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面目,控诉反动统治者的凶残,表达对被统治者的深切同情,洋溢着战斗的激情。代表作:《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2)亲情抒怀。这类文章叙写父子情、儿女情、朋友情,体现了朱自清为人为文的特点。代表作:《背影》。

(3)景物描写。这类文章绘声绘色地地描写自然风光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气味、声音等,把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蕴含着深切的人生感慨。《荷塘月色》就是代表作。

2.语言的独特性。因为主题不同,所以,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语言的独特性。

(1)社会批评类主题的语言直率犀利,比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十一二岁的西洋小孩看我时“两只眼睛大大地睁着,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险的脸了。似乎多我说,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配看我吗?”这语言直接犀利地写出了洋人对我们弱国人的嘲笑和侮辱。作者在文末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语言,直白犀利。

(2)亲情抒怀类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比如,《背影》一文全部用口语,展现出了现代人的口语韵味,把父亲寡言但却深沉的疼子之情表现得具体细腻而形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就是现代美文质朴的语言美,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父亲执意要送儿子时说:“他们去不好!”父亲去买橘子时叮嘱儿子说:“你就在此,不要走动。”这就是摒弃文言的现代口语。

(3)景物描写类文章的语言清幽绮丽,比如,《荷塘月色》以白话美文的华彩,细腻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两个景观,把“荷塘月色”写得迷离而幽美。“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色的迷离恍惚。

3.结构的严谨性

散文集《背影》中的每一篇文章,其结构都很严谨。

(1)以“事情发展”为线索结构文章――《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叙写作者在上海亲近一个西洋小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洋人对中国人的“袭击”和“侮辱”,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愤怒。

(2)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结构文章――散文《背影》展示出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暗笑父亲――理解父亲――思念父亲。

(3)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结构文章――比如《荷塘月色》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在转向“荷塘上的月光”,在时空转换中体现一种空灵的美。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3篇

朱自清(1989―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园写下了传世散文精品《荷塘月色》。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有一位姓陈的读者给朱自清先生写信,认为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便向周围的同事询问,大多数同事都认为蝉晚上不叫。朱自清便写信向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请教。刘先生翻阅多种昆虫学著作后,拿出一本书来告诉朱自清,“好不容易找到这一段!”这段文章说,平常夜晚蝉不叫,但在一个月夜,作者却清楚地听到它们在叫。

这样一段抄文,本可以成为证据,可朱自清因为刘崇乐没有明确表态,怕那段抄文只是例外,便在回复读者时表示,散文集再版,将删掉有关“月夜蝉声”的句子。

过后的一两年间,此事一直萦绕在朱自清心中。他便常常夜间出外,在树间聆听,竟然两次在月夜听到蝉的叫声。所以散文集再版时,他就没有删去“月夜蝉声”的句子,但专门写文章做了说明。

朱自清的为人也像他写文章一样,一丝不苟。

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朱自清一家人也只能喝稀粥度日,他的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夭折了。

反动政府知道朱自清很有学问,几次请他出来做官,许给很高的薪水,可他一次次严辞拒绝。

为笼络人心,特地给大学教授们发了面粉配给证,低价供给美国“援助”的大米面粉之类的细粮。为了抗议美国支持打内战,北京一百多个教授发表声明不买美援面粉。朱自清毫不犹豫地在声明上签了字,并对妻子说:“人穷志不穷,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决不乞求美国的恩赐。”

而当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身体很虚弱,根本吃不了粗粮。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是在拒绝购买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过字的,你们即使饿死,也不要买它。”见妻子含着泪点了头,朱自清才欣慰地闭上眼睛。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4篇

小学的时候,我就读过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匆匆》、《春》等作品都是我喜欢的。尤其是《荷塘月色》一文更令我爱不释手,我几乎背下了文章的每个段落。暑假,当我走进清华大学,再次捧读先生的这篇抒情散文时,竟感到自己离朱自清老先生那么近,心里也颇不平静。

那天,我依旧和妈妈来到清华园,坐在池塘边我拿出朱自清的散文集,轻声地为妈妈朗读《荷塘月色》。“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似乎觉得阴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月光下显得不再令人害怕,作者一边独处,一边欣赏美丽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一阵微风吹过,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妩媚动人。我仿佛又听到了作者的声音“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用光与荷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我不仅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而且还置身其中,我陶醉了……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虽然我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和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篇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生活的厌恶和憎恨。他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使人暂时忘记忧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拉进了我和作者的距离。希望以后我再与荷塘相见时,已能真正读懂作者不宁静的内心了。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5篇

(一)关于散文的界定

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才产生的。此后,散文创作和散文批评同步进行。当时一批具备反叛精神的五四新文化战士,对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散文观进行了猛烈抨击,并以此建立了新的散文观念,首先提出散文这一观念的是五四革命先驱刘半农。他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了“文学的散文”这一概念,他说:“所谓散文,亦文字的散文,而非字的散文。”他的观点应该说划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线,使现代散文明显区别于与韵文相对的古代散文观念。但他所说的散文中还包括小说、杂文等等,因而文学性散文的概念不是很明确。随后,周作人又提出了“美文”的概念,较之刘半农的关于散文的观念,周作人的观念就把散文和小说严格区分开来,并确认了散文具有其它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功能。而后,王统照、胡梦华又分别提出“纯散文”、“絮语散文”等概念,他们在认定文学散文的美感作用和特殊地位方面,与周作人取得了共识,而且比较自觉的将散文看作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一种文学形式。那么,作为一代散文大家的朱自清是如何界定散文的呢,他在一些零星的篇什中都有提及。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答编者问》一文中作了如下概括:“广义的散文,对韵文而言。狭义的散文似乎指带有文艺性的散文而言,那么,小说、小品文、杂文都是的。最狭义的散文是文艺的一部门,跟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批评并立着。小品文和杂文似乎都该包括在这一意义的散文里。有人认为这一意义的散文只指小品文而言,杂文是独立的,是在文艺之外的。我却觉得杂文是小品文的转变,无论是讽刺,是批评,总带有文艺性,应该算是散文的一种而放在文艺部门里。”从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对散文的阐述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无论是从广义、狭义、还是最狭义的层次来看,他所定义的散文始终都是涵盖着小品文和杂文的。这种观点,较之于刘半农、周作人等人的散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即把散文看成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确认了散文的独特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论述中看出,他的散文观念又在继承他人的散文观上又有了发展,将之更加具体化,这与我们今天的散文观念实有相通之处。比如我们今天讲散文的样式时,也讲到包括随笔、小品文、杂文等。

在散文诸品种中,朱自清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对它的理论阐述也比较多。他在《写作杂谈》里这样说:“所谓散文,便是英语里的‘常谈’,散文虽然也叙事、写景、发议论,却以抒情为主。”同时,他还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这样阐述到:“抒情的散文和纯文学的诗、小说、戏剧相比,前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谨严些: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散文就不同了,选材与表现,比较随便些;所谓‘闲话’,在一种意义里,便是它的很好的诠释。”在这里,朱自清将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加以比较,认为它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谈”和“闲话”,显得格外的“自由”“随便”。这就是说,无论内容与形式,散文都不受丝毫羁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他强调散文的根本特点就在一个“散”字,当然这里的“散”并不是乱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的象征,是一种悠闲的美,一种宁静的美,一种信马由缰的美。其实我这跟我们今天所讲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而神聚”是一种意思。同时,从朱自清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朱自清的这种见解是继承了鲁迅译介的厨川白村的关于散文的理论的。我们知道,鲁迅于1924年翻译的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中有关英国随笔体散文的阐释:“如果在冬天,便坐在暖炉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题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在散文任意而谈这一点上,两人的见解是相一致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朱自清的见解似乎又更深入,他把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作了比较,以突出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的独特审美特征,即强调散文是最为悠闲的文体,结构也是十分自由的,这对我们理解和接受散文这一文学样式有很大的帮助。

(二)关于散文创作

1.写作内容

小品文既然是以抒情为主,又可以任意而谈,那么应该谈什么人与事,写什么事,抒什么情呢?朱自清从当时中国文坛的状况与个人生活写作实际出发,在《什么是散文》中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一是“身边琐事”,朱自清本人就曾写过不少这样的篇什,他脍炙人口且流传久远的《背影》《儿女》《给亡妇》《荷塘月色》,无一不是记叙的身边琐事,如《背影》是写回忆中父亲送我上火车的背影,《儿女》是写作者自责自己平时对孩子粗暴,但这些以身边琐事为题材的作品,恰是表现了作者博爱之心,爱父亲、爱儿女,爱妻子,这说明,身边琐事也是可以写出传世之作的。但如果只写这些,散文的路似乎太过狭窄,未免单调。

二是写游记、自传、读书记,比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中,就收入了朱自清游记共19篇,《威尼斯》《罗马》《瑞士》《巴黎》等等篇什大多所记都是观赏名胜和艺术品的印象,文字虽平淡,但更值得品味。至于读书记作者也写了很多,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感》、《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白采的诗》等等,这种随笔式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写作的内容,又比只写“身边琐事”迈进了一步。

第三,他提倡“写大众生活”。即写出紧扣时代并能反映人们当时生活情状的作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提出小品文写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实际上也是针对当时的文坛状况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30年代,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作家提倡幽默小品和闲适小品,主张小品文的写作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彻底地把小品文当成了纯粹的娱乐品和消遣物。但同时,受到鲁迅杂文的影响的左翼作家群,比如说茅盾、瞿秋白等人开始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进行散文创作和社会批评,从而写出了政治性很强的杂文篇章。这种观念很容易把散文这种文学式样当作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也正因此,引发了关于小品文的论争,但朱自清并没有随着这两种大流而去,在散文应该写什么的问题上,他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四十年代,朱自清还进一步指出:“过去的散文大抵以写个人的好恶为主,而以都市或学校为背景,一般所谓身边琐事的便是。老这样下去,笔也许太腻,路也许太窄,内地描写似乎正可以济穷也。”在他看来,小品文应该进一步扩展它的写作范围,否则有一天也会走到尽头。

2.理论指导

五四时期的小品文强调表现作家的个性,朱自清也是禀承这一观点进行写作的。他在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序》的结尾说:“只当时觉着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这个时期,他的写作散文的支点可以说就是六个字“意在表现自己”。此时他的散文正是毫不矫饰地表露着自己的感情和心灵的,比如说上面所提到的名篇《背影》、《儿女》等所描写的正是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己的儿女情长,朋友之谊,虽然写的都是个人圈子里的“身边琐事”,但读来却是情意绵绵,回肠荡气。但后来,当他面对时局的变迁时,觉得写身边琐事没有多大意义时,就离开了“表现自己”这一支点,这从稍后写就的一系列游记可以看出。他在《欧游杂记》中就“让自己站在文外”,既不写生活琐事,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的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从朱自清自起初的“表现自我”到“回避自我”的创作理论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未拘泥于一种创作理念,而是在不断探索新的散文发展之路的。

3.写作方法

至于怎样写好散文,朱自清作过多方面的论述。他认为,总的来说,“学识固然不可少,经验似乎更重要。”“如写读书记、传记等,当然先得多读书,搜集资料。”朱自清不相信“情感的自然流露”,即使是《背影》这一篇什,他说这并非是“自然的流露”,而是“平日训练”的缘故。至于创作灵感,他倒是承认的,不过他所说的灵感是经验的产物。在《关于散文写作》中他这样说道:“写作似乎可以说有灵感,但我不愿意用‘灵感’这个译名,而愿意用‘感兴’这个译名。感兴只是心头一动。这心头一动是由经验的综合来的,有时不自觉,有时自觉。”归结起来,朱自清的意思是说,要写好散文,必须多读书积累知识,扩大生活领域,培养观察力与判断力;而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就将自然而然地产生灵感。

要写好散文,除了学识、经验与灵感以外,运用语言的功夫也是极为重要的。散文的本质特点除了“散”之外,就是“文”,而“文”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运用。

朱自清对这个问题的经验之谈也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炉火纯青,朴实清新,浑然天成,令人感到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实则不然。他总是“很注意文字的修饰。语句的层次和词义,句式,都用心较量,特别是句式。”例如他在写《欧游杂记》时,就在句式上下了一番功夫。诚如他在序言中所说:“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方设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的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从这段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时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但我们在品读时却觉察不出他刻意为之的痕迹。

朱自清认为散文的语言应尽量做到口语化,口语不够用时则适当吸取外来语与文言。他的《儿女》就是典型的口语化的名篇。现摘录一段:

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

这一段读起来就像作者与读者对坐,有拉家常的意味。这也说明,用地道的口语也可以写出富于魅力的美文。当然有时口语难免不够用。朱自清说:“我们的生活在欧化,我们的语言文字适应着,也在现代化,其实是自然的趋势。”这种趋势“虽然总免不掉夹杂文言,夹杂欧化,但是主要的努力是向着活的语言”,这才是散文的“生路”。

总的来说,在散文艺术的探索中,朱自清作出了艰苦的努力,至少可以说在文体革新与语言创造方面,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的高度。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6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所在。它可能是一个难忘的人,可能是一件留恋的事,也可能是一处优美的景色······但我的快乐却来于在书中看到美景,放开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身临其境。

我翻开朱自清的散文集,就如同一个饥饿已久的人看到了一块面包,一头扑了上去,如饥似渴地补充着精神的食粮。

翻看着散文,眼帘中跳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十分激动,飞快地浏览了一遍,读完后,意犹未尽。思绪随着目光的流逝,早已渐渐飞去,沉浸在了想象的世界之中:夜色已浓,月倾泻着皎洁的银光,月晕下的荷塘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荷塘之中,映照着满天的繁星。星光流转,荷花上有着些许的水珠,如同宝石一般,绽放着璀璨的光芒,荷塘边几棵垂柳,长长的枝条垂到了荷塘的水面上,荡漾起一串串的涟漪······

我猛然惊醒,对那美景留恋不已,放开思绪,任它远飞,那么,快乐也将到来 ······

柳河县实验小学 吴届儒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尤以散文卓着。他的散文以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抒彩浓郁以及语言的清新自然、悠美典雅表现着散文的艺术魅力,他丰富的散文结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学习。朱自清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自己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散文的“自由”与“随便”。朱自清散文作品收放自如,放收有序,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概括地讲,朱自清的散文的特点,可以说主要表现在他精妙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一、精妙的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点,在艺术构思上,集中体现在“文眼”的安设和线索的贯穿上。正如高尔基说:“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

(一)“文眼”的设置

所谓“文眼”,就是指作者经过艺术性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焦点”。比如:《春》这篇散文,就是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生机和创造力,进行了充分的赞美。作品率先写了对春天的盼望,紧接着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分别细致地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图,最后,作者从春天的自然景物描绘转到春天人们的活动描写。作为作品的“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粉饰却是最具功力。

(二)线索的运用

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里,我们都会看到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关联起来并服务于主旨的线索,以此达到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二、严谨缜密的结构设计

朱自清散文严谨的结构,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构思上,我们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结构严密性同时还表现在它的服务性,整体性,多元性特点。

(一)服务性

作为形式美的因素,结构是为表现作品思想内容服务的,是为作品主旨思想服务的。比如《背影》,就是以“背影”为核心,对所有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剪裁、加工和布局,对它们进行取舍、整合,然后有机地组织安排,来表现父亲舐犊之情这一思想主题的。再如《春》中,作品主要由盼春、描春、颂春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以“描春”为重点。“春”是全文的中心,是全文的线索脉络,也是全文的结构。开篇以“盼春”开启全文,继写“描春”再现春天的生机盎然的景象,最后的“颂春”照应开头,很好地服务了春意盎然的“春”。在《春》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情感表达的层层推进,采用了谨严有致结构,很好地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整体性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不乏看上去互不关联的材料,却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统一起来的作品。如:《南京》一文,是介绍南京古城风光,顺着游踪,叙写大小景点,不论是赏玩、还是遐想,还是凭吊,都表达了对古城的“时代侵蚀的遗痕”的时代感伤。《罗马》一文,则是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罗马市场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开来。如这类记游的散文还有《松堂游记》、《莱茵河》、《威尼斯》等等。

(三)多元性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不仅具有整体的美,而且还富有变化的美。他往往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来营构他的作品。如:同样是怀念自己妻子的作品:《冬天》与《给亡妇》,它们的结构就不同。《冬天》这篇散文,作者用怀念亡妇时的温馨和甜蜜,掩饰着内心的楚痛,作者故采用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横断面结构。而《给亡妇》,怀念则是一腔悲痛,因想到亡妻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内心的怀念和哀思为主线,一气贯通地抒发感情。因此特定的情绪,特定的题材,创造了特定的结构。由上观之,朱自清先生严谨缜密的散文结构,不仅体现在精妙的构思上,也体现在多元的结构技巧上;不仅表现为服务于思想内容,也表现了结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杜运通,赵福生.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冯锡玮.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 蔡清富.现代文学纵横谈[M].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4] 吴周文等.朱自清散文艺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8篇

我看的是《朱自清散文集》。在买来之前,我便拜读过他写的著名散文《匆匆》,再加上这一学期我们又刚刚学了《匆匆》这篇散文,于是我对他的文章更是情有独钟了。我今天刚刚读完《沈从文散文集》,便很想看看他们之间的风格是否有相似之处。

我无意间翻到了《荷塘月色》那一篇,我知道这篇《荷塘月色》也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我曾经欣赏过很多次了,但是每一次读完后的心情和感想也总是不一样。

当我读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田田的叶子。”时,看到“田田”二字,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年级的时候……

那是一节公开课,由洪老师给我们上《采莲曲》,其中有一句是“莲叶何田田。”当时,洪老师让我们理解“田田”是什么意思。结果,五花八门的解释都出来了,有人说:“是莲叶种在田里面。”有人说:“‘田’同‘甜’,路人看到莲叶感觉到心里很甜。”……各色各样的理解都来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都展示出来了。

虽然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见解也各有千秋,“精辟独到”,但是没有一个想到,“田田”竟然会是“很大”的意思。因为我不扯不到边,洪老师心急如焚,提示很多遍,我们还是没能意会。我想,如果不是洪老师即时制止的话,我们还很有可能说上3天3夜,而且还能出版一部书,叫《“妙”语连珠》。我们的表现让在场的老师们大跌眼镜,把洪老师急得焦头烂额!

下课后,我们知道了“田田”是“很大”的意思,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一个田是大的,那两个田就是很大喽!”当时,我们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是个天才呢!

思绪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又叹息起来:虽然我们现在懂得多了,但是我们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如果现在来问我们“田田”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定不会说出以上的“经典语句”了,我们只会木木地说:“是很大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多么的荒唐,可是荒唐中也体现出了我们当时的单纯与天真!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9篇

文中所记的买橘子等细节,让每个读者都难以忘怀。此时朱父已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就显得不同寻常了。与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衣着形成对比的是,朱自清却随身带着一件紫毛大衣,这件大衣是朱小坡托人定做的,并亲自为儿子铺在座位上,以期抵御北国的风寒,其爱子之心,从中可见一斑。

1925年10月,朱自清的父亲朱小坡寄来一封信,就是《背影》文末提到的那封信,信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读信后,泪如泉涌,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记忆匣子,也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当时的朱自清,与父亲因为小说《笑的历程》赌气不相往来已经有两年多了。《笑的历程》是朱自清于1923年写的小说。文中塑造了一个名叫小招的姑娘,小招未嫁之前,在父母身边,自由自在,性格开朗活泼,自从嫁到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为人妻,为人母,吃尽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人也瘦得像一只螳螂,同时还得忍受公婆无端的菲弃,连笑也不准了,笑了,被说成是没规矩,一个爱笑的青年变得不能笑了,不会笑了。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青年妇女的苦闷,对旧家庭旧道德进行了抨击,小说中的人物有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的影子。朱小坡看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大发雷霆。朱自清脾气也很倔强,于是父子俩不再讲话,这样一过就是两年多。而眼前,朱小坡主动给朱自清写信,表明父亲已原谅了他,让朱自清倍感歉疚,也倍感思念,正如朱自清在《背影》说的那样:"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误解,隔离了父子间的亲情;也是误解,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时间这个魔法师,让时光的流逝,洗却了父子间的误解,像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绚烂一样,误解后的亲情更感人,更让人感受到亲情的美好,让亲人之间的感情历久弥新,才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亲情。

难怪1928年秋日的一天,行动不便的朱小坡,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后,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乐呵呵地说:"我说的吧,自清是个孝顺的儿子哩。"

朱自清散文集范文第10篇

徐志摩 清新 谐和 比喻 想象 整饬新月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下列几个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不少于100字的一段话。

书海 市场化 争辩意识 笔墨官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的一首诗歌《赠刘景文》中的两句,请你用现代汉语将它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分别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为主题词语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如同一杯浓浓的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冬天”开头,写一段景色描写的优美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图片,请你为它写一段抒情性的广告语。要求:广告语中应涉及“空气”“乌云”“冰山”“大地”等词语,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下列句子进行扩展。

燕子在空中飞翔

(1)用记叙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描写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说明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4月,黄河出版社出版由姜红伟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诗歌爱好者揭竿而起,遥相呼应,在中国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这些中国当代诗坛的少年先锋队员们高举着一面鲜红的中学生校园诗大旗,创作诗歌,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印发诗集,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现象。该书30万字,首次披露了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内幕,全面回忆了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历史,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独家性、珍罕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列这段话说明的重点。(不超过25个字)

生物芯片的第一个应用领域是检测基因表达,但是将生物分子有序地放在芯片上检测生化标本的策略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除了基因表达分析外,杂交为基础的分析已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作图、进化研究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微阵列分析还可用于检测蛋白质与核酸、小分子物质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但这些领域的应用仍待发展。对基因组DNA进行杂交分析可以检测DNA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单个碱基改变、缺失和插入,DNA杂交分析还可用于对DNA进行定量,这对检测基因拷贝数和染色体的倍性是很重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中新网1月12日电据铁道部网站消息,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日前到青藏铁路公司检查指导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抓好治安反恐等四项重点工作,全力确保青藏铁路安全畅通,努力提高青藏铁路运输运营水平,为促进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当了解到最近一个时期,没有发生大的风雪冰冻天气时,提醒有关负责人,要密切跟踪气象情况,随时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

特别留意沿途战略装车点情况。青藏铁路公司负责同志介绍说,过去装一整列车需要二三十个小时,建立战略装车点后,装车时间大幅度压缩,运输效率大幅提高。指出,要实现铁路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实现效率最大化。青藏铁路公司要根据青藏铁路沿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更好地满足沿线运输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群龙不可一日无首”。南航的一把手刘绍勇履新东航后,南航集团空缺的总经理职位终于确定,《第一财经日报》昨天获悉,南航将在今天上午开会宣布目前南航股份总经理司献民担任南航集团的总经理,并有望进一步成为南航股份的董事长。

自去年12月12日中组部宣布南航集团原总经理、南航股份董事长刘绍勇调任东航集团总经理后,一个月来南航的掌舵者一直没有出炉,业务都由南航集团党委书记李文新代为负责。此前,民间一直传言南航掌舵者可能会从司献民和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之间选择。南航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中组部对南航新领导的选择要求就是尽量内部提拔,曾经召集南航总部和各子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推荐,最终现任南航股份总经理的司献民获得的推荐率近90%,“说明他还是威信很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同学们在网上搜集到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请你用一段简洁的话对朱自清进行介绍。

(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后改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长期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1948年病逝于北京。

(2)朱自清有著作26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在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全部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3)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主持人开场白范文 下一篇:朱自清《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