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训课范文

时间:2023-03-20 09:47:11

专业实训课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1篇

1.1倡导多法并举、因材施教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课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1.2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不断吸取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丰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理论知识广博、动手能力过硬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指导教师。

1.3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要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优惠政策、开展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等多种渠道,努力改善目前实训条件不足的现状,力争建立起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模拟训练场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生产现场实践训练,真正具有职业岗位能力。

1.4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学校在加强实训教学管理的同时,要制定全面、有效、科学的学生实训考核评估制度。对学生的实训课程效果的考核,要打破传统的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标准,尽量减少理论考核形式,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出发,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要以学生实践操作结果作为对其职业能力水平评价的标准。

2把握好电子实训课的步骤

2.1实训器材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器材的准备工作是上好实训课的基础。可从以下步骤检查准备:(1)电子专业常用仪器仪表(。2)常用工具中像电笔、改刀、电烙铁等(。3)每次实验所需的的元件和电路板,根据具体情况是学生每人一套或者是几个人一套。(4)其他不常用,依据每次实训不同的设备,例如电源平台(直流、交流)、信号发生器、频率计(不同等级的)等,可以每组一套。这样上实训课时,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使用的仪器仪表、工具、元件和电路板,就不会在实训室左顾右盼,没事做而影响其他同学实训,甚至影响教学效果。

2.2合理配备实训指导教师由于实训是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失误,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有教师来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就不会放弃实训,有实训下去的勇气,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信心。若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要同时进行实训,一个教师整体辅导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人数来选择上课的方式:二十人以下的可以采用一人一组的实训;二十到四十的可以是两人到三人一组;四十人以上的五人到七人一组,不过人多的班级上实训课的难度大。在分组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程度不同,尽量能做到优中差相互搭档,这样能够做到互相学习,降低实训中的故障率及解决问题的速度。

2.3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好实训记录在实训过程中做好记录有几点好处:第一让学生更加熟悉实训内容。第二学生充分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第三学生利用实训记录在实训后可以相互讨论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相互学习各自的解决方法,从而能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案,或者是在以后自己的实训中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了参考方法。那么,在实训过程中如何作好记录呢?如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的实训:可以记录仪器的操作步骤,读数方法,根据仪表上所表现出的被测元件或实用电路的现象,分析判断元件或实用电路是否正常或损坏。如果是实验线路:要记录线路原理图,线路安装和调试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尤其对于交流电更要注意安全隐患),调试成功的现象等。

总之,上好一节电子实训课有时比上好理论课难度更大,但是上好一节实训课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理论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电子专业的教师们与时俱进,开阔视野,使我们教的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全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够有更好的就业岗位。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2篇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社会需求为原则,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核心。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里,实践能力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会计实训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校内会计实验室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既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关的专项练习,也有以某公司一个会计期间的综合练习。这种实训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另一种是在校外实训,主要在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单位进行的。这种实习主要是综合练习为主。其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会计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但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走访和调研,以及对学校自身教学情况的检查,了解到现有的实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地位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虽然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认为会计实训课程只是填填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而已,对会计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突出表现在实训课程教师缺乏、实训设备简陋和实训课时较少,远不及理论课程教学力量,导致实训课程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较低。(2)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是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实训内容多是教师在办公室编出来的,过于理想化,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要。(3)校外实训缺乏监督,流于形式。学校和实习基地多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合作,无法对实习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对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就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和评价。实习基地尚且如此,学生在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训效果就更差了。最后,大多数是交一份内容雷同的实习报告。

二、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就业导向就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目的,与岗位标准实现“零差异”。通过就业导向实训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岗位中应具备的能力,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或者简单培训后顶岗,及时满足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也节约了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综合素质也相应提高,也就增加了其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减轻了。

(二)模块化设计是实训课程改革和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模块化”的概念是源于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和快速的需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模块化设计被引入教育领域中。模块化课程是根据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先进的课程模式,它是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合理的课程模块,从而形成课程模块库,然后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的组合,从而达到教学课程改造的目标,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会计课程模块化指将各门会计课程按反映内容完整性或目标实现要求进行分层或分类汇集,以产生一组会计课程模块群的方法。不同的会计课程模块及其合理组合能实现针对不同层次会计预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课程模块化应用,基于会计专业岗位目标细化而生成。模块化课程设计有三个突出的优点:(1)针对性强,贴近生活。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较少,可以根据社会上企事业单位某个特定岗位设置、调整,能够与社会的要求有机的衔接。(2)教学方式多样。针对不同的模块,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3)便于教学管理。课程内容的减少降低了教师对学生实训教学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满足特定岗位的要求,实现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从而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一)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模块的设计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不能随意变动,课程模块变动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既要保证课程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还要从课程体系与结构角度考虑课程模块的衔接问题。

2、自主性原则。所有会计实训模块课程分为两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类,必修模块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上的,而选修模块课程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以后想要从事的行业,从中选择一到三门。必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少,而选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多,选择余地较大,这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模块。

3、实用性原则。课程的设计要立足于社会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尽量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摒弃学术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改变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脱节的情况。

4、重要性原则。会计学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很多,如果都全部纳入进去的话,会导致主次不分,实训效果下降。为此,要做好充分调研,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保留,其他内容可以删除或一笔带过。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社会调研。一方面对近三年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具体形式有座谈会、单个调研或信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行业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具体形式有走访和信函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学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调研结果显示,近三年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分别是:工业企业、商业和流通业、金融企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事业单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会计技能依次是: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税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

2、师生座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因此,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师生座谈,了解到学生的共同特征和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听取学生对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意见,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设性、可行性建议,使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三)实施方案

1、课程模块设计根据社会调研和师生座谈的结果,我们将会计实训课程分成了三大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有基础会计课程模块、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和财务管理基础课程模块,这三个课程模块是全体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有财务核算课程模块、成本核算课程模块、税务核算课程模块、公司理财课程模块和审计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二到三门。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有工业企业课程模块、商业和流通业课程模块、金融企业课程模块、建筑和房地产业课程模块、事业单位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也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门。

2、实训课程进度安排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课学期和课时数进行了安排。鉴于最后一学年学生都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对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往往是敷衍了事,实训效果较差,因此,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提前安排到第六学期。

(四)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要求以个人为单位,造成行政班级和上课班级分离,这样就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学生选课和成绩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需要。

2、改进现行的教材内容。教材是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应该适应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需要,改变原有的仿真训练模式,应结合发达地区或者本地区一些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工作编写,这样才能体现就业导向模块化实训的特点。

3、提高实训课程的师资素质。课程模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支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胜任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一些年纪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刚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让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还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人才到学校任教。

四、结论

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是顺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它使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将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对应起来,使学生学习目标更为具体,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增强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极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3篇

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实习,是增强财会专业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途径之一。加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岗位对接综合实训,必须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模糊、内容单一、方式不当、方法陈旧等问题。以人才市场为导向,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实训教学新模式;健全对接实训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各会计岗位电算化操作实训,从而会计专业课与岗位实训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

职业院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是近年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成功的方式,是培养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它极大地促进了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是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改进会计专业课岗对接综合实训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现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

1.1 财会专业教育不系统、不科学

1.1.1 教学与实践脱离

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与改革开放后的会计工作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不系统、不科学。教研、教改部分脱离实际,与会计工作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脱节;时下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场所不足,大部分会计实训只能在教室进行,个别指导就更是难以做到。

1.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理论课设置太多,实践操作设置的太少,严重脱离当今快速发展的会计工作实际,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部分课程的设置完全为了凑数只用,对教学的目标、实效不起多大作用,更不用提实践性和科学性了。

1.2 实习效果不理想

1.2.1 在校内实习中,由于只是在实验室和师资的欠缺,导致实习项目单一,部分高手工操作实习仍占主导地位,着重强调财会的核算职能,而对于监督职能和拓展职能却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手工模拟实习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当,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2.2 校外的实习是主要的实习手段,但是近年来实习效果越来越差。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企业单位不愿要实习学生,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从事其他专业的岗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找到实习单位,进入到财会部门进行实习和操作,但是由于某些单位的不放开,使得学生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凭证、账薄等资料,对会计核算都不是很清楚,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1.3 职中学生的素质有所降低

近些年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入学时就已带有厌学情绪;加上社会的偏见看法,使得很多人都自暴自弃,在学校没有学到理论,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中生有看法,由此进一步导致中等职业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毕业学生到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低,用人单位不愿意用聘用。

2 构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

课岗对接实训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2.1 以需定产,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供求规律

随着吴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但是我们通过对以往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我们培养的学生依然很难做到“适销对路”,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理念缺乏与社会的沟通。通过对前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安置情况的了解及从劳动力市场了解的信息得出,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技能过硬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会计事务管理人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核算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基层财经类职员。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满足社会要求,就可扩大我们的办学成果。

2.2 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教学改革

目前,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95%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大学、专科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尝试采用分类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分类,把学生相应地分为上述A、B、C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专业综合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B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训练;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财经类选修知识的学习。

2.3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

2.3.1 提高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

建立一个实践教学的模拟体系,从课堂教学到毕业实习,以实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验与实习,更主要的是应让学生受到全面的、先进的,并与一线岗位现场接近的职业技能的实训及谋生训练;对内增强模拟实验教学的仿真性,建立财会实训中心,使理论教学、技术训练、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同时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提高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坚持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3.2 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重实践型老师的比重,着重培养一批“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

中职的财会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实际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实际的技能,所以老师的选择就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不定期的送相关老师的理论进修,加强老师实践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配选;第二,学校主动对各实习企业的校外指导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学校聘用的“专业化”的校外培训教师;第三,营造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社会环境。

2.3.3 加强各会计岗位电算化操作实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会计岗位电算化知识,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监督活动等。因此,会计实训教学应加强电算化实训的内容,包括会计各岗位的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以及审计电算化的实训。

【参考文献】

[1]苏中大,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

[2]柳晓霞,中职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探讨与实践[J],成功之路,2010(19)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90—01

实训课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传统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课节次比例,有效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充分做好实训作业的成果展示与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一、根据学情及教材内容,适时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

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关系,在计算机课程上,学生动手实践尤为重要。适时、适量调整实训课课时,以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以所学理论指导实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所学知识。比如,《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的实训课时应少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安排欠科学合理,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有些内容必须通过理论课,经老师详细讲解,学生认真思考、记忆、做题,然后学生在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达到真正消化吸收、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就上机操作,其结果只能增加学生的挫折感。比如,《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的第一章,主要是“数据”方面的知识,弄清什么是常量、变量、函数以及表达式,上课时理论节次一定要多于实践课时,而且要做大量的有关理论的作业。对于有些章节,老师可以不上理论课,老师科学、合理地设计好实践作业,然后直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应要求学生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让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训课中的应用,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置任务。教师要据教学重、难点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并且通过努力能完成的任务,切忌把任务设置的过简、过难。老师可以在开学初第一节课,提出一个很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并且把这一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小任务的实现落实在各个章节中,随着小任务的完成,一步步向大任务靠近。如,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Word”一章时,我先给学生每人一份版面美观、图文并茂的小报,并告诉同学们,我们学完这一章,每个同学都要给老师上交一份类似的美观小报。然后我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文字的录入、表格的制作、图片的插入,以及文字、表格、图片的编辑、格式设置、排版、页面设置、打印等几个小任务。在这些明确而又有吸引力的任务引领下,学生们自主钻研,挖掘教材,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老师应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老师应扮演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者,构建知识结构的指导者,实践活动的调节与组织者这四个角色。三是老师应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以及知识点的交流和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学习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

三、做好作业成果展示及评价

如果说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训任务是实训课的关键,那么对实训课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是提高实训课教学效率的保障,失去这一环节,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每节实训课作业应该让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上交到指定位置,然后老师认真批阅,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份作业。老师要建立“优秀作业集”与“错题集”两个文件夹,将有独到见解和创意的作业放在“优秀作业集”文件夹中,然后抽出一节课进行优秀成果展示。在这节课上,老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让学生利用投影仪边讲边展示成果。这样一来,我们的实训课不仅教给了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梳理和表述能力,同时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耗材统计;节约实验备品;合理采购;科学作风和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62-01

医学院校中实验技术人员是特殊工作,伴随着实验员工作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蓦然回首,经历了手工操作实验教学到现代化模拟医院多媒体实验教学的进步发展过程。本着我校在实验耗材上采用“节约点滴,从我做起 杜绝浪费,人人有责”的原则,平日时时思考实训课实验耗材统计的问题,开展节约活动。教育学生从各方面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有效地减少了学校的实验经费。

1 合理化采购实验备品和仪器。做到按需购买,对于易变质,破损且消耗量少的备品要控制购置量

实验室实验备品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这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使用守则。

首先实验备品的购买要科学有计划,如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本技能实训课,每学期都根据如下一个实验项目的人均耗材表-1,一个专业的教学大纲,实训项目表-2,学生人数等各方面统计核算,合理地申报。

2 科学的作风和责任心管理使用模拟医院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时加强维修保养。

2.1 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按操作规程执行,精心使用,做好使用记录。教师在实验课上演示使用方法,指导学生练习熟练后,师生都应遵循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及操作规范,禁止粗暴操作,禁止在电脑上做与实训课内容无关的事情。做触诊操作之前,应剪短指甲,一方不慎造成模型表皮破损,延长使用寿命。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采用220V电源,注意关闭电源。每次实验课及时填写仪器设备运行记录。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2.2 维护及维修

有专业实验员教师及网络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保养维修,使其长年处于工作状态,并定期申报生产厂家加以维护检修及更新软件,及时排除一般故障。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耐用期,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如多功能穿刺模型表皮破损大的,用外科的缝合技术缝合后继续使用,从而节约了实验经费。不使用模型时,覆以防尘罩。卫生方面除每个班级课后扫除外,每天早上5点有勤工岗专门进行清理,保持实训室诊查床模拟人桌椅等放置有序,整洁美观。

3 药品管理、试剂配制及使用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就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用量取用药品,不要随便增加药品用量,学生实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慢慢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向学生讲清不按规范用药品,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往往会延长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还会影响实验考试分数,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实验态度。对部分药品采用限量供给做到少放勤发,把药品用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通过专业实训课实验耗材的统计,平时的每一节实训课上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杜绝浪费,人人有责,必定能够用较少的实验经费开展更多的模拟医院实训课。

参考文献

[1] 王宗军 刘辉 台凡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 :94-96.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29―01

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专业理论知识是实训教学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理论基础渗透到实训教学中,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效对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认识专业理论课在实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从中职学校学生的学情来看。一些中职学校往往将理论与实训教学分离,重视实训教学而忽视了理论基础的讲授,一方面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时间一长,很难应用到实训教学中,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没有充分的掌握,在实训过程中,对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等内容理解不透,技术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实训资源,紧密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起来,建立理论服务实训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2. 从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因而,就业相对稳定,岗位层次高。而中职毕业生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一些技术要求理解不透,操作水平受限,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层次较低,就业极不稳定。所以,在校中职生必须先学好扎实的理论基础,练好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二、构建“理实一体”教学场景是实现专业理论课对接实训课的有效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学场景的一体化,通过构建“理实一体”教学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注重农业生产过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尽量在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温室大棚等实地进行,教师在讲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地取证,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分离、教室与工作岗位分离的状态,充分利用模拟软件、多媒体视频,将学生置于模拟场景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逼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充分利用实训车间现有资源,杜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训车间搭建微型理论教室,并能分层教学,师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动手操作强的学生带动动手操作差的学生,达到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徒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精心备课、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理论课对接实训课的主要手段

首先,备课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做到吃透内容,熟练操作,抓住重点,目的明确。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内容比较灵活多样,一节高效的课要从各方因素考虑,我们始终要以理论基础服务实训课堂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当课本知识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学情时,教师要参照课本内容,结合学校校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并研磨出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要从核心内容中渗透出一节课的重要观点和基本思想,从而提炼出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

其次,备课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做到精讲多练,贴身指导,因材施教,安全第一。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尤为重要,比如,教师在机械加工车间上课时,必须将本节课的几个重要环节抓在手上,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的示范演练、学生的分组操作、实训作品的参展、点评。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要对接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之前,要尽可能将用到的理论知识贯穿到脑海中,并能熟练地应用到操作过程中。围绕本节课的实训目的、重、难点,教师要对实训步骤、动作要领、技术要求等进行示范操作,并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对不容易掌握的难点给予特别重视,根据自身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就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给予预先提醒。还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结合所学原理等理论知识寻找原因,指出差距,纠正错误,同时对操作方法正确、效果突出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供其他学生今后借鉴。这样的理实一体课堂,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出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7篇

(一)教师素质的要求课程实训教学应与企业实践工作内容相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略。如果真正的进行课程实训整合,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素养。现在大部分院校都是教师担任一门或二门以上的课程,彼此的授课内容自成一体,课程和课程之间即使有交叉内容也是各讲各的,更有甚者除了自己所教课程之外,对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生的课程体系都知之甚少。所以导致课程和课程之间的成为独立的个体,没有更好的融合,甚至忽略了这种的融合的重要性。实行课程实训整合,第一步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整合的所有课程的知识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要摆脱以往思想的束缚,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对其他课程老师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师才具有了指导学生课程实训的资格。

(二)课程实训内容的设定教师高的专业水平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而课程实训内容的设定却是课程实训价值的体现。好的课程实训内容会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验证和领会知识,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提高自己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课程实训整合组的老师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不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的学者,而是对实际工作的流程了解,并参与过,掌握现场的工序,并且把课程的内容贯通进去,根据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制定出现实可行又有实际意义的实训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真正的体验一线的工作流程。

(三)课程实训整合时间上的安排课程实训整合时间上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课程实训安排,以前都是在一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之前安排,学生一边实训,一边还要进行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导致大部分学生糊弄了事,根本在实训课程中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老师除了有实训指导工作外,还要兼顾其他班级的理论教学,有时更无暇分身去指导实训的学生。所以两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课程实训效果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课程实训整合后的最佳时间安排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比如建筑识图与构造、AUTOCAD、工程预算这三门课进行课程整合实训,三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学校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学校现有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能实现课程实训整合的基础,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课程实训大多数选择校内实训基地,这是因为校外实训基地它的风险大、成本高、阶段性施工等特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一定能和课程实训的内容吻合,而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和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对课程实训整合的成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严格、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指导老师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课程实训整合成绩的评定,要区别与其他单一的实训课程或者是平时的考试课、考查课,在课程实训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引效导,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整个过程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要考核他们的专业素养,团队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整个课程整合实训后,学生要上交自己的实训成果,由指导教师(至少3人以上)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答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答辩中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对学生的成果加以点评,提出改进的意见。整个过程所有实训学生旁听,这样其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成果,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整个答辩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受益匪浅的,起到了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指导老师指导方法是否合适、实训任务设定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课程实训的成绩评定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充分考虑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学生是整个课程整合实训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专业水平,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热忱度等等都影响着整个课程实训的成败。在《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研究》一文中,我指出了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十大特点,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指导教师在课程实训前期制定实训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参加课程实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对整个课程整合实训的顺利进行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七)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和领导的重视课程实训整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只靠四五个任课教师是不行的,需要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领导的重视,是整个实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初步构想

我院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从事建筑资料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建筑图形图像处理、建筑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工作人员,也就是所说的施工员、档案员、预算员、网络管理员、办公文员等,我们的初步构想是结合学生目前所学的专业课程,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实训课程进行整合,以建筑工程档案员为例,建筑工程档案员的工作是一项集工程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知识为一体的复合专业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国家、省、市城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施工图,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了解各种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方向。能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了解工程测量有关知识,熟悉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并能填写相应的工程测量技术文件及表格;了解文秘基础知识,熟悉建设活动中报告、批复、通知、纪要等应用公文的编写方法;熟悉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范围。掌握工程档案收集、编制、整理的方法;了解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基本知识。涉及的课程有建筑识图、房屋构造、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法规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城建档案法规、《建设工程技术用表》表式及填写说明、档案整理、著录、管理规范、建筑CAD等。这样庞大的课程整合到一个实训中来,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需要专业教师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但课程实训课程整合构想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模式,对整个专业的发展,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长足的影响,怎样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完善的实训模式,成了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心愿。我们的初步构想是针对我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工种,将课程实训总计分成几大块,对每一块的课程实训中整合的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种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对课程实训进行设计。

我们将更加深入的剖析整合后的实训课程的重点,进一步细化课程实训的任务,细化每名专业任课教师的分工和合作,为最后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模式的研究画上完满的句号。

三、结语

课程实训整合是课程实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课题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同事经过对课程体系分析、论证后得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法,把多门课程融入到一个大的实训任务当中,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现。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整合的构想是我课题组突破常规、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体现,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是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成果。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专业 实训课 高效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64-02

在我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开始不断涌现,现在的人才发展是金字塔的发展模式,而我国的信息产业则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能力转化过程,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做一个好的规划,培养适应时展的新型人才。要达到并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对在校的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培训,探索出实现实训高效教学模式的发展之路和规范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这一规划。

1 在中专计算机专业实训中开展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开展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实际的计算机课教学环节中,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一个项目并进一步通过制作完成这一个综合项目来达到让学生们掌握并理解及运用各种基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开展项目教学法之前是需要专业教师把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并制作成一个综合项目后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配布置给学生们一步步地进行实施操作训练,因此需要专业教师要具备充足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同学们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也远超于单纯的理论学习过程。因此专业教师要结合中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实践与操作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教学网页的制作一节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可布置同学们进行个人简历的网页制作这一项目,由于在进行个人简历的网页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熟悉并学习到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和制作技术,有效地进行平面图形的制作及网页的推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训练同学们熟练操作运用各种软件工具的能力,并可结合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再理解和再掌握,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过程。学生们在整个的制作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立良好的独立操作习惯,而且可以通过独立学习与独立实践达到培养自己各种能力的目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和实施是中专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是中专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最佳方式。

2 中专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高效模式之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要提高中专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的高效性还可采用分组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因为中等职业院校虽然在教育的划分上和高校、普高有所区别,但是他们在教学目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虽然如此一些中专院校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和其他高校有所区别,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也就随之降低。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尽快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

2.1 分组协作模式学习的概念

分组协作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后让各小组通过互相讨论交流,通过提出问题和质疑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细化和解决,小组成员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样以来就可以让每一名同学都能训练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团队精神。

2.2 分组协作式模式的应用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分组协作模式的应用,教师就要深入细致的了解班中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划分。老师需要掌握的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独立实践操作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几点对学生进行调查与了解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后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可在小组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分组协作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随意而定,而是仍要使教学任务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制定,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任务要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前提。学生在进行分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合理恰当地指导,鼓励学生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勇于思考和大胆提出问题,小组成员间既要独立思考问题、分工合作,又要交流讨论互动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及做好上机操作实践的实训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分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检测与提问,检查同学们分组后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以便老师决定是否开展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对分组后的学习情况老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对于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老师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与他们一同找出原因,并给予鼓励和激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老师还要就分组协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经验,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问题,确保协作学习模式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最后一点,在分组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任何学习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层面,而要指导同学们去深入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上机实践操作中,因此要培养学生亲自上机实践操作的能力,在上机操作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在进行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并选拔他们作为小组的组长,让这样的同学带领整个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探索,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评比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对于落后小组也要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过程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同学们上机独立操作实践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3 校企合一的教学方式

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内容及大纲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但课本体系有的是脱离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教学,在合作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并认识专业知识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趋势,加强学生职业方向的敏感度,因为职业方向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只培养纸上谈兵式的人才,而应培养能尽快适应企事业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在校生也应了解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加强自我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如果学校只注重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而忽视了了解企事业单位需求什么样的人才,盲目的培养,只会造成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更严重的脱节现象产生,因此校企联合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真正转化为社会动力的最直接捷径。

4 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实现计算机专业课高效模式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任务驱动法,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地任务设定,在设定任务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定的教学任务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知识范围最好不要超出范围,主要原因是任务的设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水平;二是任务的设定要具有灵活性,让学生在完成设定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任务提出并确定后,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初老师可以提出几个与完成任务步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学到需要掌握和应用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实训过程可以把任务细化,教师在此也要为同学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实训可以把学生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任务,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推敲判断能力,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学会升华、总结和判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开展项目学习中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之,要实现中专计算机专业课高效模式,就要首先从教育观念上加以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上机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分组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形式,让同学们通过分组协作式的学习过程找到自我的价值,发挥自我的潜能和动力,实现学习的创新和能力的创新。在实现实训高效模式时还要注重并加强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让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并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推动并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使同学们明白理论知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道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践,真正灵活地加以掌握并运用。

新世纪需要新型的人才,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担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广大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为培养出新型、复合、专门、务实、综合型人才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万君.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Z].2011.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9篇

“课”是指课程,“岗”是指工作岗位,“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原来的事物[2]。“课岗融合”是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应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岗位来开发设计课程,根据各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和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课岗融合”式实训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推行“课岗融合”教学,使教学计划更加贴近、符合酒店行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学习到酒店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酒店企业的深入合作,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真实的技能训练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推行“课岗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切实加强与酒店的合作,为教师进修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教师要能胜任“课岗融合”教学,就需要不断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动态,要不断地更新对职业岗位要求的认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保持与时俱进,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课岗融合”式实训教学,可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合理,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酒店的实际需求,从而为酒店行业输送高素质的、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有利于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岗融合”式实训教学的实施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分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都进行“课岗融合”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酒店整体认知阶段―――课岗初步融合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首次接触专业,大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也未接触过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因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我们安排1至2天的专业教育,先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情况,然后安排学生去星级酒店实地参观考察,认识酒店的各个岗位,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让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个直观印象。在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酒店管理概论”、“饭店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去酒店现场实训教学,通过与酒店员工的沟通交流和现场参观进一步认识酒店,这阶段的教学是课岗初步融合的阶段。

2专项技能训练阶段―――课岗专项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集中设置在第二、三、四学期,如专业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经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这阶段主要是分项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室模拟酒店各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训练为主,以校外实训基地真实工作环境训练为辅,两者相互促进,训练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在每一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先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来选取实训教学内容,再设计相应的实训场景,根据每一场景的实际情况,或在校内仿真实训,或直接去校外基地酒店现场实训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学期期末一周或课程学完的寒、暑假,安排学生集中去酒店相应的岗位“顶岗”帮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技能,真正达到“课、岗”专项融合。

3综合技能训练阶段―――课岗深入融合

在第五学期我们安排了一个月的酒店综合技能训练,打破第二阶段的专项界限,根据酒店接待顾客的类型(如散客、团队、商务客人、会议客人等)设计一个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仿真实训及全真见习,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综合业务能力。这是学校课程与酒店岗位的深入融合。

4顶岗实习阶段―――课岗全面融合

第五、六学期是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学生以酒店员工的身份进入不同岗位实习,实习完成后学生可留在实习单位就业。这一阶段学生可把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运用于酒店实际工作中,实现了学校课程与酒店岗位的全面融合。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岗融合”教学的实施保障

1完备的校内仿真实训室

“课岗融合”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酒店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校内有酒店实体或仿真实训室,能给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校内仿真实训室是学生在校内针对典型岗位任务进行模拟操作的重要场所,是“课岗融合”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学校应通过改造、扩建等手段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等。

2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课岗融合”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障。“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酒店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岗位。学校必须联系一批符合专业要求,能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3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课岗融合”式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懂得酒店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平时也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实践经验匮乏,很难胜任“课岗融合”式教学。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选派教师利用假期和周末到酒店、餐饮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可以聘请酒店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服务人员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开展专业讲座等。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课岗融合”教学模式下,我们应改变原来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行“三结合”考核方式。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以期做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年6号。

[2]李贻玲.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因需设课、课岗融合新思路[J].太原大学学报,2009(3):102-104.

[3]万仁新,方国旗.面向行业的“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为例[J].经济师,2011(7):134-135.

[4]孙训爽.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岗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49-50.

专业实训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 实训实作课 实践能力

从现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培养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旨。而实训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如何能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此,我总结多年的园林专业教育经验,认识反思校内实践教学,在如何构建完善实训实作课加强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于广大同事交流经验。

宗旨:合理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

优秀的师资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条件,也是知识与学生的中间桥梁。高质量的师资条件才能给学生传授最专业、最高品质的知识内函。所以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知识、强技能、善于创新研究、高素质教学的综合性教学人才。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创造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调整实训教学辅导模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实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层次思考、研究,使教课内容更加好学、易懂。

(1)调整实训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配师资

现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实训课时单个教师辅导的模式,应尝试多人辅导的科学教学方式。老的教学辅导模式一般是:①授课老师只负责理论课程,不负责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课由实训辅导员负责。这样的教学方式易造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产生分隔,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内容做出实践性操作和巩固;②授课老师即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虽然能两者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脱节,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问题,学校往往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轮流进行实训教学或是直接全体学生一起到实训场地进行实作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人数太多,无良好的分配管制,参与性不强,看的人多做的人少,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实训课程特点及内容进行师资合理分配,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课程的辅导力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实训教学课程中,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现场辅导以外,还要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校内师资条件再增加几名辅导老师参与辅导,让综合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得到充分辅导,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训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会因为生多师少的问题而出现对所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解答、辅导造成对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其次,辅导老师之间可以借助此机会,彼此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实训教学技能,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最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见习,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规范,使得实训教学体系松散无章,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合理的教学基础平台。注重校内实训见习,培养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见习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制订一个主体实训见习计划,以贯彻产教结合为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分配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要以实行企业化模式运作为导向。小组要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其小组的实训工作,实践技术要以产业化、标准化为基准进行。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专业的完成播种、移植上盆、养护管理、摆设观赏等一系列实训操作内容。通过专业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书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学校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合作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广阔、专业的实践平台。一是外派老师可以通过实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技工人员作实习辅导,与企业合作教学,走产教结合路线,订单式培养政策,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优良的实习平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赢。

校外单位实地学习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是学生历练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就业环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是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增加让学生进行校外合作单位实习的机会,在以往除去顶岗(毕业)实习时段的基础上积极与合作单位协调,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并已经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去校外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或是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书面理论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园林职业的特性,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回校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顶岗(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最关键的实践时段,是学生丰富认知、检验自身综合能力,联系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园林绿化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负责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查找自身不足之处,让整体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质的提高。通过毕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生进行相互选择的时机,从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实践准备。

四、加设选修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依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工程监理、模型制作、标书制作等实训实作课以提高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有更充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可以更加自信的加入到工作岗位中。为社会园林建设培养更专业更多才多艺的人才。

五、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在以往实训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导师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所讲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示范。这样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思维,间接抑制了学生创造和分析事物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如园林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要让学生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独立思考设计出不同造型,做到因材而异并亲自动手修剪完成操作而不是单一由老师照课本来示范完成。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职业操作技能。其次,如果是园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如学校附近公园、校内绿化带、附近小区绿化带或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就其现有园路的形式、结构、组成等进行实地观察,要现场探讨,解析互动,要让学生研究它的构思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解说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六、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学科的特性,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以达到实训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单位改造建设等让学生完成实践,要让学生从实地勘察;勘察后设计;依据设计放线到最后施工整个过程全权负责来完成,在这一完整的实践流程中,既让学生了解了上岗后的工作内容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劳作精神及专业兴趣。

七、结合实训论文题目有针对性的安排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整个学程中重要的是综合实训部分,教师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达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实训任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及实际情况来计划、制订、落实。指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后再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爱好和专长来确定其实训的内容及论文题目,一定要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根据论文的要求,深入到实际生产第一线,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提交知识小节论文报告。可以以知识点、章、节或是学期等形式,多让学生总结实训学习实践报告,首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写论文内容了解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其次,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其在实训课程中可以更认真的来完成实践操作,因为只有认真操作实践才可以写出合格的论文总结,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八、结论

以上这是我多年从事中职教育以来,从本专业出发,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些研究及见解。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根据当前形势,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农民增收范文 下一篇:学术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