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10 11:26:14

学术英语

学术英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学术论文;研究;学术词汇;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关学术词汇研究

学术词汇是一种独特的词汇,这种词汇主要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类文体中,在其他文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类词汇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只有有效掌握与之相关的学术词汇才能更好地阅读英语学术论文,研究英语学习论文,我们要分析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学习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进行学术词汇学习与研究。

比如,在英语的学术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习者只有对诸如此类的学术词汇准确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障碍。这种具有特殊作用的学术词汇并不是现在才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它们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有研究者发现,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中就有一些学术词汇在文本中频繁出现,这些词汇对于不了解它们的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成为阅读学术类文本的最大障碍,但它们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着。它们不能被称为高频词,研究中为了区分两者的不同性,把这些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词汇称之为半技术性词汇(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词汇(framewords)、专业非技术性词汇(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学术性词汇(academic vocabulary),这是学术词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称谓。Nation根据词频(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内容,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与出现的不同场合,把英语词汇分成不同的类型,这些词汇有高频词汇(high- frequencywords)、学术词汇(academicwords)、专业词汇(techn-icalwords)和低频词汇(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关学术词汇表的研究

Coxhead对语料库进行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在对语言库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编制成了学术词汇表(AcademicWordList) ,又简称AWL, 在语料库中,有3513330个词标, 这些词标是从四个学科产生的,这些学科包括人文、商业、法律、理科, 共分28个专业, 共有414个文本。词汇表是由词族组成, 这些词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些单词后都有字表,表明单词的所处的位置,在这些词族中,每个词族又有基础词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词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录在concept这个族里。RANGE软件详细记录了词族的情况,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个词族, 这些词族的数目相当庞大,按照词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大小,这些词族又包括有十个字表,而子表1是指这些词汇是在Coxhead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在一至九这九个子表中,每个字表都有六十个词族,而子表十则有三十个词组,这些词汇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学术语料库中有百分之十的词标是在这十个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说, Coexhead的AWL对于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同时也能促进AWL的快速发展。在学术词汇学习汇总我们要有效了解这些内容,使学术词汇学习更为便捷,有效阅读研究英语学术论文。

三、关于语料库的研究问题

语言证明是大多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证明才能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与准确。在语言证明中语料库则为之提供重要的保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料库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实例证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即使语料库语言学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已经凸显出来。在语料库的帮助下,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构成以及语言的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就能较为科学,语料库为这些研究提供真实的例子和量化的数据,这样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进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语言学家可以借助各种语料库构建软件快速构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语料库软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检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务,为语言学研究铺平道路。因此,建立语料库对语言学研究作用重大。

四、关于语料库的设计与学术词汇研究

1.语料库设计的丰富多样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在语料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语料库的丰富多样性,只有丰富的语料库才能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学术领域学术词汇的使用情况,分析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以保证学术词汇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掌握。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料库中丰富的学术词语的掌握能够对学术文章有效解读,对学术问题有效分析。学术词汇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并不是无序混乱的,我们重点要掌握这些使用规律才能有效掌握学术词汇。语料库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语料库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样性对文本解读是很重要的,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就应保证其多样化,保证学术词汇的丰富性。

2.语料库的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要借助Range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词汇的使用频率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词汇使用频率的分析来研究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对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研究。学术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指学术词汇在学术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规律,就英语学术词语而言,这种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为英语单词表的制定提供数字基础,语料库以及其中的学术词汇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术研究作用重大。

3.学术词汇的词频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无论是在选择字典的词条还是在建立单词表时都要研究词汇出现的频率问题,也就是词频,学术词汇研究也要讲究词频。在学术词汇研究中,词频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有效说明学术词语的使用情况,对学术词汇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术词汇中一些高频词会引起学习者对它们的有效关注,而一些低频词学习者则不会对它们过度关注,这些低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文本听、说、读、写的难易。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学习掌握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的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都需要对这些低频词汇有所掌握,在阅读文本中,低频词的出现也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速度。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低频词汇加以总结。

总之,学术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它在课程设置,英语学术论文阅读,英语学术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料库中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要知道哪些词汇是应该掌握的,哪些词汇对英语学术论文的研究和学习是有利的。我们知道不同学术背景的学习者在学术词汇学习运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学术词汇。

[参考文献]

[1]刘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词汇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12).

[2]吴璟.学术词汇表(AWL)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学术英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 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20-01

一、学术英语前景

据网络查询得知,掌握专业外语,能够用专业外语和国外的专业技术人才顺畅交流和合作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供不应求,而且需求数量十分巨大。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英语,学英语又想学什么呢?根据我们所做的1000份大学英语学习调查问卷,英语基础好的400名学生,大约80%的学生愿意学习专业英语,原因为学习专业英语不仅能够学到英语知识,而且专业英语还与他们的专业相关。可见,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学生的个人需求方面来看,学术英语教学都应该引起各高等学校足够的重视。

二、国内学术英语研究现状

根据四川外语学院的马武林[1]观点,学术英语(EA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son&Waters,1987)复旦大学蔡基刚[2]认为“学术英语可分通用学术用途英语(EGAP)和特殊学术用途英语(ESAP)(Jordan,1997)”。前者教授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语言技能的课程;后者则结合专业进行语篇、语类和学术交际能力的教学。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陆地区对学术英语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07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学术英语,并开始初步的宏观感性研究。李丽生[3]指出“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王海华、王同顺[4]建议“在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上加大学术英语的内容,加大听说能力训练,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张杰[5]进一步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宏观理论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开始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尝试,但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三、欧美地区学术英语研究概览

在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已经比较成熟。欧美地区学术英语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最新研究的成果。主要涉及的理论有: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D.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M.Halliday的语言功能理论、H.Widdowson的交际能力二分原理、Krashen的输入理论、Swain输出理论等。

(一)英国

英国的学术英语教育主要由各个大学下属的语言中心或者私人培训机构来完成,历史比较悠久。根据柳君丽、范秀云的描述,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执教法;功能教学法、体裁分析法、批判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

(二)加拿大

加拿大的学术英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根据韦嵚[6]的描述,其学术英语教学采用的方法常见的有:浸泡式教学法,暨尽量多的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把学习语言知识和学习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使语言的学习因为有学科内容的负载而更有意义;支架式教学法,类似于外语界广泛提倡的任务型学习法;抛锚式教学法,暨由教师运用启发式理念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合作式教学法,暨类似于美国的团队合作法;随机通达式教学法,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随时掌握,通过反复复习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美国

美国对学术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领域比较宽、角度比较多、层次比较深。随之而来,美国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主要由主讲教师根据自己对所教学术英语领域的独特理解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常见的学术英语教学通过读写互动(interac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完成,暨把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由阅读带动写作,再由写作指导阅读;团队合作法(pair work)暨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互动中进行学术英语的学习;过程评价法(process evaluation)暨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再根据评价指导新的学习过程。

四、结语

学术英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学术英语理论归结和教学过程的系统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国外学术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在给我们带来指导的同时,为我们指明了教学和研究的方向,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2011(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5).

[3]李丽生.SCLT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界,2002(4).

[4]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01).

[5]张杰.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学术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 学术英语

一、引言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王守仁,2016:8)。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逐步步入互联网+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教学变革趋势明显,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5年5月23日,主席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随后2016年2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技厅[2016]1号)提出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刘彬、李广伟,2014:61)。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黄振宜,2015:125),为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移动学习等提供了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更为学术英语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拟对学术英语微课平台设计与构建进行探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为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其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下文将对学术英语微课平台的设计原则、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及学术英语微课的平台构建进行阐释。

二、学术英语微课平台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上,学术英语微课将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融为一体,开发学术英语系列微课,构建学术英语微课平台,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贾国栋,2016:13)。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一)学术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学术英语(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目的是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蔡基刚,2012:1),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王守仁等,2013:5)。因此,学术英语一方面要着重解决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性;另一方面,鉴于学术英语本身艰涩难懂,在微课制作上必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完整地呈现教学内容,以增加学术英语的趣味性。

(二)专题化与应用性相统一

学术英语微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其在“词汇、语法、听说、阅读、翻译及写作”等方面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那么,作为教学资源,不能仅是上述某一个方面知识的呈现,而应以学术英语某个专题为主线,以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为切入点,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制作出若干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5-10分钟)、观看流畅、适合学生特点的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以新颖多彩的技术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完美结合,突出微课的应用性,满足学习移动学习的要求。

(三)重点性与针对性相协调

学术英语凸显了英语的工具性特征,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人才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品牌、核特色、环保优势”是本校跻身优秀行列的“三驾马车”。我们针对学校特色学科及专业,重点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医学学术英语、核技术学术英语和环保学术英语系列微课,从整体上提升学术英语教学水平,培B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

三、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

结合以上原则,我们针对学术英语课程特点,从学术英语词汇篇、学术英语句法篇、学术英语阅读篇、学术英语翻译篇、学术英语写作篇及学术英语听说篇等方面开发出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资源,力求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应用能力及学术思维能力。基本构图如下:

按照以上六个专题,一方面,我们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每个专题中按不同专业分别逐一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如医学学术英语词汇、核技术学术英语词汇、环保学术英语词汇、管理学术英语词汇等。在提供学术英语微视频的同时,配套提供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学术英语微简介、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进阶练习等;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多元的教学方法引入微课设计开发。例如,医学学术英语词汇微课以医学英语两栖词汇为切入点,将情景教学法与认知语言中隐喻、转喻两种认知机制有机融合,有效利用大脑信息存储、遗忘、唤醒与激活机理,建立现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寻找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探究普通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的共核部分,从而启发他们思考、推理和演绎,培养其学术思辨能力。

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学术英语微课的平台构建

本微课以南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在所开发微课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学术英语微课体系,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真正需要。南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海量资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空间为平台的数字学习服务系统。平台集备课、教学活动、资源管理、网络教育于一体,成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是一个先进的学习管理平台。

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我们拟构建一个资源丰富、交互体验好的开放的学术英语微课平台,满足课堂教学的真正需要。学术英语微课将在该平台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包含学术英语教学设计、网络课堂互动、学生练习及作业反馈和学习评价等环节。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专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将“注水式”教学方式转变为“点火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策略指导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逐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发挥平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交互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贾国栋,2016:13),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卢海燕,2014:33)。我们将微课与学术英语学习相结合,设计开发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资源,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术英语微课教学平台,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符合互联网+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特点,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符合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需求,更符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2016年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英语微课平台构建与应用”、2014年湖南省教改项目“多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和2016年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重点项目“微课在独立学院学术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2]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J].外语界,2016,(3):11-18.

[3]刘彬,李广伟.基于语料库的ESP教学平台构建与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2):61-63.

[4]R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5]黄振宜.微课的内涵及发展前景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124-127.

[6]王守仁.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5):4-10

[7]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10.

[8]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学术英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术用途英语 英语写作 系统功能语言学 学术语言能力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作为写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学术语篇与相关写作实践活动。最近,根据Coffin和Donohue,以及Gardner的归纳,这些年学术用途英语(EAP)的研究与教学总体在两个理论模式下开展,分别是澳大利亚的系统功能理论(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以下简称SFL)和英国的学术语言能力理论(Academic Literacies,以下简称AL)。SF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客位视角,先进行系统描述,再解释这些描述特征,A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主位视角,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学术英语写作的实践,怎样找出新的写作教学方法。

本文倾向于研究学术英语写作,分为三大路径和六个子路径。三大路径是:(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3)对自身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六个子路径是:学术语篇的语类(genre)结构潜势研究、语域(register)特征研究、人际意义研、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有关非英语国家学者在国际主流英文期刊上的问题、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学术语篇研究

SFL视阈下的学术研究表明了学术文本的语言使用特征和人际意义功能。三个子路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文章结构特征和语言形式的使用特点有学术话语社团的共性,以及学科差异、语体差异、体裁差异和语类差异。例如if条件句式在写作中得到高频使用,表明体裁差异的特点;中国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中滥用大量虚词,这些词不属于常规学术用词;学生经常把小句和主句倒置,使得很多学生的文章看不懂。

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阈下的写作实践研究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写作研究导向由结果转变为过程,然后强调后过程导向,与文本研究一同发展起来。第一个子路径是学术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写作过程个案分析、撰文过程,以及探究学者的学术写作策略。第二个子路径是国际发表问题,研究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揭示了EAL学者的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非英语国家英语作为附加语言(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的研究者国际发表的复杂性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三个子路径,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AP写作教学策略、教学资料手段的开发运用,以及课程项目设计与评估。研究表明,EAP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而且在批评和实验中不断更新与发展。这些教学研究应用在写作文本和写作实践中,可兼具两个视角,因此三个子路径之间的融合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论范式与方法研究

虽然该路径研究论文的不如其他两个路径的数量多,但意义重大。研究内容包括界定重要概念、构建分析框架、评价研究方法、阐释教学原则、反思存在的问题或争议,以及探讨理论视角和梳理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进展主要体现于六个方面:首先是一系列重要概念得到界定,包括学术用途英语、学术英语能力、言语体裁、话语团体、学术英语的使用者、论文作者等。第二是构建和修订一些描述性分析框架。第三是评价研究方法。第四是在该领域高级学者运用各类理论视角,阐释和思辨学术写作教学理念、原则和ESP学习模型。第五是反思部分概念的理解问题,或者探讨研究与教学中有争议的话题。最后是梳理现有研究对书面话语、学术英语写作、语类体裁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跨文化修辞、社会认知理论等。

4.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迅速发展是在2003年,前23年(1978-2002)仅11篇,后11年(2003-2013)共103篇,特别是从2003年起,论文从未间断地发表。从三大路径的研究成果来看,在SFL看来,国内研究主要考察英语的学术文本特征。其中,语类结构研究发表不多,主要是对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对论文的摘要部分考察较多,但是对引言、综述、致谢等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较少。从发展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研究的视角在不断深入,科技的语篇特点得到进步与发展。

5.当前学术英语写作研究面临的问题

第一,研究范式的接口问题,包括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上,SFL视角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过于关注文本,忽视社会语境对写作实践的影响;而AL视角缺乏对文本的关注。如何开展对社会语境和文本的接口研究,并将两方面应用于教学,国内外研究目前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方法层面上,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的界面研究同样存在如何接口的问题。语料库研究注重描述,难以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话语分析虽然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无法统计大规模样本的频率。第二,如何运用理论阐释数据的问题。该问题在研究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是否存在影响的过程中可能最典型。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学者在学术写作过程中避免明确谈到自己的研究价值,使得中国学者的思维模式受到禁锢。第三,国内少见人本研究和跨学科创新研究。中国学者需要在研究人本价值、揭示写作者和写作过程的复杂性中发出中国的声音,需要用多元的视角和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当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P.非英语国家学者国际发表问题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4.

[2]徐P.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格式规范的认知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12.

[3]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

[4]徐P.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与认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践,2013.

学术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73 ― 02

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突出问题

在当下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和地位。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为了更多地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目标和要求。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最终制定了一个较以前刚性极强的教学要求而言有相当弹性的英语能力等级量化表。但是真正落实到全国的高校中时,其效果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从现在来看,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基础英语课程。基础英语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其教学方法为传统的翻译法或听说法,所以教学内容任然停留在泛化的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也依然是单词语法篇章结构的机械化操练。这就使得高校的英语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乏味厌倦。

我们知道,高校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如果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各跑一条路,高等教育也就走进了死胡同。翻开各个高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看到在能力结构要求中,外语能力总是首当其冲。按照百分比来看,大学英语课程能够占到总学分的10个百分点。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单纯地强调外语教学规律,忽视各专业的实际需求是行不通的。同时,如果专业课程的改革,专业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忽略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研究的学术能力,其目标是很难实现的。人才培养是一项庞杂的系统,缺少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配套改革,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都无从谈起。大学英语课程必须调整思路,千方百计地为专业人才培养这个大目标服务,必须以专业教学为中心,规划自己的课程设置,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术能力。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才能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自己的基础课作用,实现基础课价值。

二、 学术英语概念界定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综合英语的教学。根据Hutchinson & Waters( 1987) ,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是普通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简称EGP) ,即作为基础而没有具体目的的教学。另一种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专门用途英语又分为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 和企业培训的职场英语(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 。学术英语的目的在于为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语言支撑。 学术英语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另一个是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Jordan,1997 )

学术英语不是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而是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academic”一次在词典中解释为“concerned with education,especially at college or university level”。之所以翻译成“学术”,而不是“大学”,目的就是要区别于目前我们大学的普通英语或者综合英语。(蔡基刚,2012)学术英语与普通英语本质上一样,都是打好语言基础,但是教学目的截然不同。大学综合英语的教学目标一直定位在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这种泛化的目标其实等于没有目标,其教学也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学术英语则不同。学术英语旨在服务于专业学习需求。这种服务又与专业英语不同,不能单纯地按照专业英语的思路来实施教学。学术英语和综合英语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二者在对学生的水平要求上和自身课程难易程度上没有差异。那种“认为低水平学生只有掌握基础英语中的共性东西才能进入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观点并没有得到二语习得的研究所证实。”( Hyland,2002)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来源于自己的需要,无论是学校强加给学生的学习内容顺序还是老师按部就班讲授的东西都无法真正让学生学会语言的应用。

三、学术英语教学策略

第一,学术英语的教学特别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其实,教师从课堂教学中退出主角地位,致力于发挥引导作用早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在学术英语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有客观公正的了解,使其能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规划学习内容,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在有效率的学习中,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其发展实际,符合学术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始终扮演导演角色,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积极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挖掘真实教学素材,让学术英语学习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术英语所强调的英语综合技能实用性强。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展现较以前的基础英语教学有很大不同。单词语法篇章结构的学习应该更贴近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能拘泥于课本。另外由于学术英语在国内还不是十分普遍,目前的教材编写还十分薄弱。所以,现阶段的学术英语学习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搜集素材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搜集来的素材一方面要反映专业学科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学术英语教学特点。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学习论文搜集整理和写作,利用网易公开课获取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学视频练习听学术讲座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国外专家和科研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真实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够使目前的综合英语教学摆脱单一乏味、费时低效的困境。英语教师还可以与专科课程教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合二为一的优势,精准地把握教学。

第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语言技能学习效率。

主流外语教学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到听说教学法,又到情景教学法,直到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任务教学法,外语教师一直追求寻找一种最佳方法。如今,外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了后方法时代。思索英语教学所走过的种种,专家学者们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其实在外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来没有最好。外语教学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真实的语境上来,教师应该主动出击,调查分析评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社会需求、自身能力等各种教学变量,从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彻底丢掉哪一种都是不可取的。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综合的,而不是静态的、单一的。

四、兼顾学术英语的共性和专业英语的特性

学术英语的教学归根到底还是基础英语的教学,英语学术能力的提高和专业英语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区别。学术英语还是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旨在训练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而专业英语则是把某一个具体的学术领域题材作为学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专业的篇章词汇和语法。章文君、庞继贤曾指出,同为学术英语写作,人文社科学生的写作课程着重提高分析和归纳各派的学术观点并进行综述报告的能力;而理工科学生的写作课程则强调提高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对事物的定义以及严谨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所以,学术英语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级要照顾到各学科英语的专业性质,又要尽可能涵盖“通用共核”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保学术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

事实不断地证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然形同朽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一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国家里,学习外语的目的更多是在于发展学术英语能力和行业英语能力。英语学术能力的培养已经势不可挡,而合理定位大学英语教学,明晰学术英语概念,采取以内容为依托的因时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才是推动大学生英语学术能力提高的可行步骤和途径。学术英语教学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大学英语教师仍然选择固步自封,那么他们也就只能被学术英语发展的潮流所淹没了。

〔参 考 文 献〕

〔1〕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Hyland,K.,& Hamp-Lyons.“EAP: Issues and direc

tions”.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1,2002: pp 1- 12.

〔3〕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学术英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英语学习方法;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39-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11

1 . 介绍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指的是在正式的教育系统中把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进行学习(ETIC, 1975)。在当今社会,学术英语课程广泛开展在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并且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展现——EFL和ESL。Jordan于1997年提出,学术英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本国的专业学术机构达到专业的英语要求,而且对于想要进修深造的国际学生也益处多多。一般而言,学术英语可以分成两大类:ESAP(English for Special Academic Purpose,专门学术英语)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一般学术英语)。

随着学界和社会对学术英语学习的日益关注,众多的英语教育专家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工作及如何有效地提供学术英语帮助的问题进行了长久的讨论,其中教学反馈(feedback)就是重要的一环。Hyland(2006)认为,教学反馈能够促进产生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更好地表达思想,建构思维模型,逐步发展符合自己的写作思维模式。

然而,教学反馈的实际操作也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回馈的实际作用还未能得到广泛证实前。据Price(2009)调查,仍然有大量的证据显示教学反馈未能如期对学生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再者,对学术英语课程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的研究仍然处于小规模的初级阶段,因此本文立足于国外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反馈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 教学反馈的主要目的

Anderson于1982年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反馈对于鼓励学生和加强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反馈是指由执教者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和理解程度而提供的相关信息(Hattie & Timperley, 2007)。Sadler于1989年指出,从专业角度、背景出发,教学反馈旨在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目前的学习进程,并让学生了解自我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作出修改。

Hattie和Timperley(2007:86)指出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为学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我需要做什么(本次学习的目标是什么);2. 我的过程进行得如何(为了达到此次学习目的,我需要做哪些工作);3. 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为了达到此次学习目的,我还需要做些什么)。“我需要做什么”表达了教师和学生期望达到的目的,又或者是学生目前仍无法达到,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我的过程进行得如何”表明了教师对于学生工作的评价,它既可以是对学生现有工作提出的支持和赞扬,也可以是对目前工作存在的局限所提出的评价和建议。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这一步教师会针对后期的写作任务,给予学生一些专业的有价值的建议。

3 . EAP反馈的重要性

在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学反馈始终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来说,教学反馈能为学生提供对于整个学科理解能力的评估,同时也可对学生的后期学习提供具体的个人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相关评论语句中逐渐熟知大学的价值和理念,从教师所写的反馈中了解自己学习的缺陷并及时改正。对于留学国外的研究生来说,作为课程考核标准的论文写作是个十分头疼却又十分关键的问题。除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写作技巧知识讲解外,留学生掌握专业写作知识的渠道就少之又少了,而这时教学反馈就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写作指导。

具体地说,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如英语)的研究生能够掌握许多关于学科的主要知识,但是他们却在写作技巧上遇到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运用第二门语言或是外语描述与专业学科相关的思想及提高课程的专业能力时(Leki, 2006)。事实上,对于视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是一门外语的研究生来说,长篇论文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颇为头疼,尤其是学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Dong, 2006)。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1)教师和大学怎样借助基本的第二语言或是外语写作课程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2)国际留学生要如何做才能克服诸多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授课课程中遇到的困难?

EAP反馈对于上述问题来说,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反馈(比如说成绩、评论、赞扬和建议等)检查自己是否达到学科课程设置的标准,并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来不断提高自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学生,尤其是留学生需要更多更细的教学反馈来指导他们围绕主题写作(Leki, 2006:280)。

4 . EAP反馈存在的问题

Kate Chanock是一名工作在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人文学术技术部门的EAP教师。大学生时常向她请教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来源于对教师的教学反馈的错误理解。更令人吃惊的是,学生有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不理解教师反馈这一事实,有时候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部分理解了,哪部分不理解(Chanock, 2000)。这些学生并未充分利用教师在反馈中写的信息和具体提出的建议。在她的研究中,她发现学生时常理解错老师的评语,教师试图传达的本义和学生所理解的意义往往存在差异。例如,教师最常用的一条评价是“描述太多,没有充足的分析”,然而很少有学生理解这条评价。分析能力时常被视为大学专业学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并且在大学课程的专业评价中经常看到教师对于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的评价和改进建议(Andrew, 1995: 139于Chanock, 2000)。更有名为Hasse和Flower的教师评价并抱怨道“学生经常把分析写成句子赏析,把辩证性评价课文写成总结。为什么学生做的总是比我们期望的少?”造成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于“分析”定义的不同理解。对于教师而言,分析说明意味着辩证性的思维和写作,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分析仅仅意味着把句子中的用词,句型或者是句子的大意进行再次论述。(Chanock, 2000: 33)。

另外一个引起分歧的原因在于不同学科对于“分析”的定义不同。根据不同学科迥异的学术背景,就算是同一个词,学生的理解也会因为不同的学科和教师而不同。根据Chanock本人的经验,作为一名EAP教师,她觉得诸如艺术,历史和考古学等学科比政治和哲学似乎有更多的描述成分(Chanock, 2000)。老师设想的问题与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不一样,导致了两者理解上的分歧。为此,Chanock举了一个例子,这是两个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同一个学生写的两篇不同的文章作出的评价:历史老师评价道:“写清楚名字、地点和事件。别认为我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然而,英语老师却评价道:“不要写这本书的内容,我已经读过这本书了。”

5 . 改进建议

上述的事例一方面说明EAP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反馈里用词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不同学科的不同老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要求期望不一样,但这点教师本身并不会注意到并引起重视,因此当学生被布置要求完成同样的任务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与教师想象和预期中的有着很大的区别了。因此,Chanock建议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任务前应该先向学生讲清楚作业的要求或是评分标准,而不是使用所有科目教师都常使用的一贯语言,如这次作业希望大家能够多些自己的评价和意见,而不要总是出现描述性的句子。

Hyland于2006年提出,有效的EAP反馈应该给学生提出一些专业的写作建议,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评分标准,以及如何利用教师的反馈来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服务。Hattie于1999年创建的数据库中共包含7000多个研究对象,而在其中他发现最有效的EAP反馈即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测试中的评分标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反馈的真实含义,以及如何利用教师已提出的反馈来进行下一步的修改。

6 . 英语为母语国家EAP课程设置及教学反馈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前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及文化。越来越多的英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学意识到了国际大学生在纯正的、完全的英语教学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他们制订了相对的指导方针和方法,以帮助国际学生在不以英语语言为障碍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本专业的学习。

这样的课程一般被分为课程前辅助课程和课程内部辅助课程(Dudley-Evans Jo and John, 1998)。课程前辅助课程通常被设置为4周,8周及12周。这样的课程安排紧凑且精炼,并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教学技巧为目的。比如说,许多国际学生之前从未有在班上做过公开报告的经历或者是没有在公共场合做公开报告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反馈的模范样板上,无论完成的结果如何,EAP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和赞扬学生的第一次积极尝试,接着再具体分析学生的公共报告是否有系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是否正确而又准确地回答了问题。另外老师通常还会评论学生的语言和交流技巧。

若EAP的课程针对的是某些特殊的学科专业,比如说经济学,学生被要求写一篇讨论公司是否应该在村子里建一座酒店的文章,那么教师提供的理想的教学反馈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是否把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在了实际中;(2)学生是否正确并准确地回答了文章的中心问题(如: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或是这篇文章未回答应回答的问题);(3)提出学生将来应对的做法,比如说使用更多的图表和数字而不仅仅是文字描述。

与正式课程前开始的预科课程相比,学期中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特别需求,在一边学习主要学科内容的同时进行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比如说约克大学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期内辅导课程,如剑桥英语课程,16周的专业和系统的英语技巧学习,以及针对不同学院设置的英语辅助课程。大多数课程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学习支持。

7 . 总结

学术英语课程在众多视英语为外语或二语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建立和充分发展,学术英语课程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域中也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育中,教学反馈被广泛地应用于学生课程指导及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教学建议等,能够促进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所理解的或许与预期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仍然有一段距离(Sadler, 1989, in Hattie & Timperley, 2007)。然而,在英语教育学术界,现今关于直接针对专门EAP反馈的研究仍然很少,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集中讨论了哪种EAP教学反馈能够最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并促进其以后的学习。文章立足于EAP反馈的基本特征和一些特殊性提出,并建议教师应该考虑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教学对象来提供适合的教学反馈,达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Jordan,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Dudley-Evans, T & S. 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Hyland, K & Hyland, F.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Chanock, K. Comments on Essays: do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utors write?[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0(1).

学术英语范文第7篇

最早记录使用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这一术语似乎是在1974年。在英国留学的海外学生为了能适应大学的专业课往往要参加学术英语培训课程。这样的需求使学术英语教学得以迅速发展。1975年在伯明翰大学举办了有关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海外留学生英语语言问题的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取名为《学术英语》。“EAP通常被定义为以帮助学习者用英语学习或从事研究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学术英语指的是不仅仅以教授英语为目的,而且为学生的主流专业课程做准备的一种英语教学活动”。1989年英国学术英语讲师协会BALEAP(TheBritishAssociationofLecturesin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的成立标志着学术英语教学职业化的确立。英国学者哈钦森和沃特斯指出学术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通常发生在英语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中。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大学英语学习已基本掌握基础英语。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本科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完全具备了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条件。该课程有助于学生逐步过渡到能读懂相关专业英语资料及用英语表达自己学术观点。

2学术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国家教委早在1992年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中就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然而多年来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并未与他们从事的专业学习直接挂钩,他们主要靠自己阅读英文学术文献和技术资料,遇到许多问题,所写的英文论文摘要和论文中错误较多。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需为本”,针对研究生的需求培养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

(1)现有英语教师能力结构的缺陷。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增加学习者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能够提高专业英语的能力,可以做到英语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然而,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用英语讲授专业课重点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这要求师生双方不仅要有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用英语互相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未能达到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或顺利阅读英文文献的水平。学术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专业英语发展的机会,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读懂英文的专业文献,听懂英语学术讲座,能撰写论文或硕士论文英语摘要,并尝试着用英语撰写报告或学术论文。然而,教授学术英语的教师应不仅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目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外语学院英美文学或英语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优势是英语语言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完全能胜任英语基础教学,但学术英语要涉及到一些难懂的专业知识,讲授这样的课他们会感到信心不足。

(2)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课堂组织困境。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顾及到众多不同的专业,一个英语教学班中往往有好几个专业学生。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知识结构、英语专用词汇和惯用术语。在学术领域,隔行如隔山,例如,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要弄通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要比学习软件工程的研究生学会本专业的英语难得多。但英语与专业学科内容的结合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具备跟踪本专业本领域最新进展的能力,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这对英语教师来说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研究生所学专业太多,教材内容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不宜操之过急。科菲认为学术英语可分为两类,共核(commoncore)学术英语及特定学科(subject-specific)学术英语。布鲁把这两类描述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和特殊学术英语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前者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后者则是以某一学术领域的题材为内容。根据在某工科大学从2011年起开始的硕士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我们提出以下的学术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分两阶段来组织、开展学术英语教学。

(1)共核学术英语教学。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上学期,注重共核学术英语的教学。选取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文章,内容包括专业文献综述和现代科技发展等融入到第一学年上学期读写译和视听说课程中。之所以选取这类文章是因为研究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还达不到阅读或讨论英语纯学术性的文章。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虽然专业性不强但内容新颖,包涵有科技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英语教学注重分析英语语言在表述专业学科知识中的特性。熟谙英语的专家学者在阅读学术文献时注重的是内容,但对于刚接触学术英语不久的研究生来说,不仅应读懂文献内容还要研究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句子和段落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一个逻辑的整体。如果在阅读英语资料时能留意语言结构,注意积累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迅速提高用英语进行学术表达的能力。英语教师丰富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很容易把握学术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甚至在不十分熟悉专业的情况下也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修改英语论文。虽然他们难以做到用英语去讲授专业性强的文章,但经过努力他们还是可以讲授专业性不强的学术英语,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满足他们今后专业发展的需要,为今后顺利步入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做好铺垫。

(2)特定学科学术英语教学。第二阶段为第一学年下学期,教学转向特定学科学术英语,为研究生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科技翻译》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选修课。学生根据所学相近专业分班,例如,计算机,数学,通信工程,导航等。专业性强的《科技英语阅读及写作》课可以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或者挑选科技素养相对较好的教师讲授。他们不仅熟谙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前沿发展,而且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教学所选的论文摘要及学术论文均来自一流的国际刊物。通过向专业教师及高年级研究生咨询,保证所选的教学资料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

(3)学术英语教师的职责。虽然学术英语学时少、任务重,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教师只要讲清学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就可以了。直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明白课文,看似省时省力,但实际上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发展分析思维的能力,容易养成一种惰性。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预测学生在语法或术语理解上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预习,通过课堂交流练习的形式,例如,演讲、问答、辩论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用实例说明因论文不符合写作规范,用词或语法错误导致内容表达不清,结果被出版单位退稿要求重新修改,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修改意见。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对问题做出反应,使他们始终沉浸在浓厚的学术英语氛围中,确保它们准确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等误解。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课下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其实,要学会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或学术论文仅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十分有限,一个研究生如果不读上几十篇相关的英文文献是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学习论文写作最好的范例,学生在阅读了这样的论文后在写作时就可以模仿论文观点的组织与表达,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的格式,从模仿范文逐步走向独立创作。例如,我们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数十篇英文论文摘要,梳理出常用的表达方式及篇章结构,了解英文论文摘要的特点及书写规范,提高了他们写作英文论文摘要的能力。学术英语阅读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读学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4结语

读懂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并能用英语口头或笔头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是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和科研中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突出学术性、科技性的实用性,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分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比较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因贪多求快、食而不化而破坏学习机制的现象发生。学术英语的教与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工科大学尽快转变观念,课程设置要跟上时展的需要。目前不少高校教授研究生英语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学术英语的重要性,部分工科大学的英语教师甚至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自学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注意积累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英语而且对所选的学科专业有所了解,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质量,为工科大学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前列奠定夯实的基础。

学术英语范文第8篇

Dudley-Evans和St.John(1998:145)具体罗列了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在进行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要考虑的因素:(1)课程采用精修还是泛修的形式?(2)学习表现是否需要评价?(3)课程是针对现实需要还是未来需要?(4)教师角色是充当知识和活动的提供者还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充当活动的促进者?(5)课程采用宽焦点还是窄焦点?(6)课程是采用预先学习获得先验还是同实际工作与研究同步进行?(7)教学材料是注重普遍综合还是仅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或工作?(8)修读该课程应该是同质人群还是异质人群?(9)课程设计是否需要经历与学习者协商过程,还是完全由教师和行政人员制定?笔者在借鉴Dudley-Evans和St.John的基础上再提出六条要着重考虑的要素,具体如下:

1.是教专业知识重要还是教语言重要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符合

Krashen(1985)的第二语言输入理论,因为该模式可以使学习者直接接触可理解性输入内容从而有助于二语习得。Long(1996)则进一步提出意义的交流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理论进一步演化为语言教学的核心到底是意义还是形式,Ellis(2001)把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描述为把语言作为达到某种非语言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学习对象。以语言形式为核心的教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的教学等。Seedhouse(1997)认为很难在二者之间进行清晰的划分,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进行专业英语(以意义为中心)学习的同时又有基础英语课程(以形式为中心)的支持。过去,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课程内容上,而把语言问题视为英语教师的职责范围。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力图把二者融二为一,在此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以内容为中心,过程中偶尔会以形式为中心。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在内容上毕竟需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语言教学功底,还要有相当的跨学科基础知识(至少要高于专业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用英语对该学科内容讲解得越深入,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越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知识仅是一知半解,再用英语讲解起来就会相当困难,达不到学术英语教学的目标。

2.课程是采用必修还是选修

不同的学术英语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第一,根据一般和特殊关系,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前者由于侧重各学科英语的共性特征,主要训练学生各学科通用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包括用英语听讲座、查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等,所以基本采用必修课形式。后者由于侧重特定学科(如金融、法律、工程、医学等)的选词造句、语法结构、语篇特征等,学科性较强,一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成选修或必修,旨在培养和深化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能力。第二,学术英语课程也可以根据功能属性划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素质型学术英语课程。在此基础上各高校根据需要可分别开设成必修课程(如翻译、写作)或选修课程(如西方文化、高级视听说等)。不同的开课类型都是为了最终满足学生个体未来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以及未来职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由通用过渡课程、学术必修课程和学术选修课程三大类课程组成。

3.是采用大班教学还是小班教学

目前,国内外关于班型大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基本局限于在通用综合英语课堂的数据和研究,对学术英语课堂班型大小的研究还基本属于空白阶段。根据Kevin Verdin1995年在对200 000次课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班型大小与教学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多个影响因素中,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成绩比班型大小对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相比听说翻译等技能型教学,知识性(如语法、词汇等)教学内容受班型大小的影响更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把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知识型和素质型课程设计为大班教学(根据DavidHayes的观点班容量超过50名学生的班级就可以定为大班),而把翻译、听说、写作等对个体参与性和反馈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设计为小班教学,从而更好地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英语教学。

4.是采用动态式双核型教材还是静态式单核型教材

教材内容要符合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有代表性的学术或专业英语素材,除了反映本专业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还应具备一定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二是文章的语言要具有共核特征,即除了要有一般通用英语的特征,同时还要有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的典型特征。学术英语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其通晓用英语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例如新闻英语教材,除了要帮学生领会英语新闻的基本理论和语篇特征之外,还要使其了解新闻英语的典型特征和特殊用法,以及利用英语撰写和从事新闻报道的方法。再比如交际英语,教学材料要满足和符合不同交际场合和场景的需要,除了语法的练习,教材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景和功能设计不同的对话、会话和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Hyland(2006)认为学术英语的课程材料和任务要满足真实性标准,教学设计要考虑所教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在环境与任务中磨炼英语技能。

5.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活动氛围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根据Krashen的研究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最容易习得。语言习得过程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而是一个无意识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应是促进理解,为了传达信息内容而使用语言。长年的综合英语教学已使得教师更加习惯把语言本身作为一门知识和一种技能来进行传授,忽视了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新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师通过对专业内容的分析、任务的布置和问题的解决为学生进行潜意识或无意识语言学习创造条件。为此,教师要提升学术英语思维和知识储备,单纯的语言教学正在成为仅限于初学者的入门和基础课程,作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必然是基于具体内容和任务活动的复合型和交叉型课程。目前,能够同时胜任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教学的师资还十分匮乏,各高校在不断加强学术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6.学习表现是否需要评价

学术英语课程的分化必然导致考试形式的变化,传统四六级考试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和模式正在成为过去。学术英语课程的多元化要求考试和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除了考查学生英语一般应用能力的通用英语水平考试和专门学术英语考试,还应把学术英语考试按层级和专业进行细化,如理工类英语考试、文史类英语考试。前者涵盖科技英语、财经英语、金融英语甚至工程技术英语等。后者则包括法律英语、新闻英语、体育英语、物流英语等。如果学习者是来自一般人文学科如哲学、马列或社会学等专业,只是想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一般国外文化,读懂国外的报刊、新闻等,完成一般通用英语水平考试基本可以达到目标。如果学生来自学科性较强的专业如国际金融和贸易、法律、物流、体育等,则必须接受专门学术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否则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必然遇到瓶颈。

二、结束语

目前,大学学术英语教学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一些高校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积累,但距离完善的学术英语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尚有很大差距。另外,各高校基本还停留在孤军作战的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专业教师、社会出版商以及同类院校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该工程将不断有所突破。

学术英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思辨;写作;阅读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YYJG067。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 背景

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两大王牌专业,均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要求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或参加国际会议。因此,很多导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用英文发表学术成果。除继续深造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各大电厂工作。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步发展,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很多机会与外方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能够学会用英语阅读学术文献、撰写学术论文、与外方进行技术交流,是他们完成学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我校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工作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研究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表示,在本科期间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增加词汇量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英文文献的阅读速度仍然很慢,抓不住框架结构,找不出论文中的逻辑线索;撰写英文论文更是困难重重,不熟悉英文学术论文的文体特征,未掌握典型的英文句型表达,驾驭不了文章的篇章结构。

针对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我校英语系决定对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由以前的以教授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术英语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为主。为了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行,电力系和动力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被选为试点对象,学生总数共计305人,分为五个班,五位教师每人教一个班。一学期的总课时量为96学时,其中64学时为读写课,32学时为听说课。

教材方面,主要选择以西方学术写作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经过对学术英语教材的调研之后,选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研究论文读写教程》为学生的读写课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4》为听说课教材。辅助材料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文献综述读写教程》、《英语说明文读写教程》、《英语议论文读写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学术英语 理工》。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在课上及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三至五人,每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回答问题、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语言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学术阅读技巧,理清学术写作的篇章结构为出发点。

考试方面,打破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模式,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各占5%,一篇文献综述加口头报告占15%,一篇学术论文加口头报告占15%,期末试卷占60%。期末试卷不再单纯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而是加进了对学术文章结构模式的考查。

二、 {查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在我校是首次开设,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借鉴的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我校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本次访谈调查的目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进,找出学生欢迎的方面以便精益求精。

具体来讲,本次访谈调查主要想弄清五个方面的问题:

1. 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

2. 学生的收获有哪些;

3.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4.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

5. 考试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

三、 调查方法

访谈的时间定在学生完成期末考试并已上交全部作业之后,具体时间是2015年1月8日,周五的晚上,因为这个时间学生比较空闲。地点选在华北电力大学一校区西门对面的碰碰凉冷饮点,环境比较放松。调查对象是从五个班中每班抽取二至四名学生,一般包括至少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调查对象的总人数为14人。

访谈提纲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提纲共分为两大部分,前8题为个人访谈部分,后5题为小组讨论部分。先是单个学生完成前8题的个人访谈,然后分成三个小组,完成后5题的小组讨论。在访谈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事后整理成文字稿。

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1题考查学生对学术英语的作用的认识,2、12题考查学生的收获,3、7、8、9、13题考查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4、6、11题考查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5、10题考查考试内容是否合理。

为了对访谈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参与进了学生的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遵守三项原则:一是不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进行评价;二是只在学生的回答离主题较远时给予提示,并引导学生返回主题;三是在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歧义或语义模糊时,引导学生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 访谈反映的问题

从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仍然比较表面化。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承认,学术英语的确让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结构模式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再对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充满恐惧,阅读英语的学术论文也比以前更加顺畅,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最新的学术动态。如果将来出国、继续读博或是从事研究工作的话,掌握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技能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此外,个别访谈对象提出,学术英语对他们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有一定用途,能够帮助他们与外方的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学术英语表面上的作用。从深层次来讲,学术英语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清晰、有逻辑、有说服力。这种能力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是深层次的基本素质的训练,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访谈对象认识到这一层次。

在学习收获方面,绝大多数的访谈对象表示,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首先,他们对西方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格式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本科阶段虽然有的导师也对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格式规范的问题进行过指导,但仅限于说教。学生并不十分明确论文中的哪些表述可能涉嫌抄袭,也不十分清楚为什么要有严格的学术格式规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掌握了如何在表述上避免抄袭,在书写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其次,绝大多数访谈对象表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的最大收获是了解了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他们已经比较清楚论文应包括哪几大部分,每个部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最后,虽然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但在自己撰写英语论文时,仍感觉有一定困难。有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虽然了解了总体框架,但是遇到具体词句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花些时间做知识方面的分类总结。这样,他们在遇到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时,可以随时查询,有的放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材中的文章的选材偏文科,与学生的专业差距较大;二是写作技巧的讲授不够系统化。访谈对象普遍表示,教材前两个单元的主题与如何避免抄袭有关,他们比较感兴趣,也学到了很多明确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避免抄袭的方法。但是其他单元的主题均与二语习得有关,属文科类,而他们的专业是工科,因此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普遍兴趣不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科类文章中的词汇,工科类的学生基本都用不到,很多术语的含义也不太熟悉。为了读懂这些术语查阅了很多词典,但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二是文科类文章的论证方式与工科类的有一定差别,一些典型的文科论证方法无法直接套用在工科类的文章里。写作技巧方面,访谈对象表示教师只是在分析具体文章时把相应的写作技巧讲授给学生,有关写作技巧的知识点比较分散,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并未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得到系统训练。他们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一些理工科的内容。另外,因为本科的写作训练非常少,他们也希望教师在学术写作技巧方面能够从比较基础的语言表述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逻辑推理性较强的论述与论证。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普遍喜欢较灵活的互动模式,但希望教师能够采取更加细化的方式提高互动活动的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学术英语的授课教师增加了课堂互动的比例,采取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访谈对象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与话题的设计有紧密的联系。有些问题,小组讨论时热情高涨,时间到了也意犹未尽,而有些问题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二是教师在布置课堂任务时,缺少必要的、细化的过程引导。教师的布置课堂任务时往往只提出了完成任务的要求,而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会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或者是小组完成的任务并不符合教师预想的要求,甚至是小组内只有个别同学参与了任务,其他人坐享其成。

在考试方面,访谈者更倾向于摆脱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试卷的成绩(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四部分:出勤率、课堂表现、论文和口头报告。由于是实验班,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仍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考试方式,特别是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部分,与传统的四六级考查方式基本一致。与学术英语教学联系较紧密的是在考试中增加了与IMRD结构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考核。多数访谈对象表示希望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试卷部分应缩减传统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题型,加大学术写作的考核比重。在学术英语课堂上,教师并未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过训练,绝大多数被考查的词汇也与他们的工科专业无关,力理解的题型也与四六级无太大差异。他们认为,这三部分的考查与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有较大差距,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学术英语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努力程度。访谈对象表示希望能够采用多种题型考查学术英语的写作水平。

五、 结论

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多限于写学术论文或在未来工作中与外方交流,并未认识到学术英语对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作用。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除讲授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与外方的交流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环节,创设有针对性的任务,增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学术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但学术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接受的写作训练是四六级的应试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一套较系统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的设计还应考虑思辨能力包含的要素,例如:下定义、比较与对比、因果关系、过程描写、分类等等。

学生对教材的选材意见较大,需补充英语教师能驾驭得了,又能贴近学生专业方向的辅助材料。现在选用的教材直接选材于国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但类别偏文科类,甚至可以说很多文章的主题是英语教师较熟悉的二语习得。而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现用教材虽然展示了完整的论文结构,但选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教师可把现用教材当作讲解论文结构模式的范本,此外,还应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适当添加文科、社科、理工科类的科普材料,并以这些补充材料为范例,讲解学术语言的表达。

虽然现有的课堂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了保证互动活动的效果,教师仍需对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在小组合作方面,教师可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任务的分解与协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奖惩措施,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可把任务作相应的分解,并提出详细、可行的任务完成标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互动活动。

在考试内容方面可逐渐摆脱四六级的应试模式。阅读理解、听力、词汇三种类型的题目与学术英语的授课内容差距较大,且挤占了考查学术英语能力的分值。以后可以加大论文结构、学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题目。即使仍然保留阅读理解的题型,但问题可以由选择题转换成分析文章结构、评价逻辑关系等与学术英语较贴近的分析型题目。

本次访谈调查暴露了教师在学术英语用途方面的讲解、学生的收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五大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下一年在全校研究生中推广学术英语课程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仍需针对以上五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案,以期在下一年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2): 30-35.

[2] 都建颖.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整合型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教育,2011 (2): 31-38.

[3] 林易,等.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研究生英语教改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 184-187.

[4] 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 (2): 104-108.

[5] 叶云屏,闫鹏飞.通用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探索[J].外语界,2011 (5): 40-47.

[6] 张为民,等.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 (5): 11-14.

作者简介:

学术英语范文第10篇

一、略去传统词汇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传统的统编学术英语教材,都会在每篇课文中对生涩难解词汇的音标、词性、中文意思、例句等进行标注,而《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只是简单地在书的最后以附录的形式罗列出了需要掌握的词汇,没有页码,也没有给出中英文结束及例句。略去的词汇表,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了。基于此,教师也应在教学模式上适当做出调整。例如,以小组项目为切入点来开展课堂教学,具体可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际需求将全班学生每4-5人分为一个项目组,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将这部分内容轮流布置给某一个小组。第二节课开始后,教师可以对词汇进行抽查,由其他项目组对其进行交叉打分。这样不仅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还督促并提高了其学习自主能力。

二、选文逻辑性强,有利于学术语言技巧的培养

基于项目的学术论文非常讲究专业性、逻辑性、通识性,而大学生只具备习语的学习基础,对外语文献了解甚少,由此在教材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口语化。综观《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在这方面做得极好,其选文内容不仅通俗易懂、新颖有趣,还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即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于结构中突出了“学术”的含金量,这有利于帮助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学术语言技巧。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先由教师从整篇课文的框架出发做出一个思维导图,由此来筛选每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提炼论据和论点,然后分析出逻辑结构,再找出一篇同类结构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安排每一个组依据其兴趣进行项目选题的确定,而后对其提纲、摘要、文献综述等进行仿写。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即兴口头表达及书面谋篇布局能力。

三、课后练习多样化,为课堂提供丰富的讨论空间

《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还有一大特色,在于其课后练习多样化。有了基于项目的练习题,教师就不用去找项目,即去想该怎么引入新知识、怎么将旧课与新课进行无缝连接了,只需在教学技术上下功夫。综上所述,《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一书在遵循专业学术英语读写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筛选课文和布局书面学术训练、口头学术交流等训练环节,由浅入深地引入各部分的学习内容,为高校基于项目的学术英语读写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资料,这对大学生接触和探究国际各行业最前沿学术动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专业实训课范文 下一篇:农业资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