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2:52:20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烹饪专业课“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过程,教学模式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其如何实施的策略。

新时期烹饪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烹饪是文化、是艺术、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实用科学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饮食文化的智慧与知识的结晶,它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工艺体系。传统的烹饪专业教学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烹饪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要改变传统烹饪教学的以书本为本位,以老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的弊端,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基础的、表面的、朴素的知识而能触类旁通、视野开阔,成为“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厨师。本文就“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一初探。

一、“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质疑、设悬极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随之产生。“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起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作用,具体在教学过程中:

1.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研究教材吃透精神,运用“模块”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理进行设置质疑,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和鼓励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经过收集资料、课堂演示,获得新知识,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二、“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

“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一方面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和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当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它是以质疑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展开教学的,其过程如下:

1.创设质疑情景。根据教学发展需求创设对学生是真实的质疑情景。设置质疑情景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质疑情景。

2.确定质疑问题。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并从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探究式学习的载体和核心是“质疑”,学习活动是围绕“质疑”展开的。因此确定的质疑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出与学习目标直接有关的问题,从而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如从“鱼圆下锅后下沉浮不起来”情景中引导学生确定加盐量的问题和鱼茸搅拌问题。

3.启发自主探究。根据确定质疑问题,每位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和思路,如需要收集那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解答,提示学生从学过的刀法和做过类似的菜肴去分析,斜刀剞时刀与原料的角度和鱼丝的长短有什么关系,直刀剞与斜刀剞的刀距大小和鱼丝的形态有什么关系;剞刀深度与原料的花纹清晰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相互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解决质疑问题的想法、观点、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其见,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整,加深每一个学生对质疑问题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互动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烹饪》、《四川烹饪》、《东方美食》等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刀与原料的角度小、鱼丝长,角度大,鱼丝短;有的学生认为直刀剞与斜刀剞两者刀距一致时,鱼丝成方形,两者刀距不一样,出现鱼丝扁形;还有学生从剞刀的深度分析,剞的太深,原料切断,没有花纹,剞的太浅,花纹不清晰;还有的学生认为用花刀可以制作松鼠桂鱼、珊瑚鱼。通过现场表演,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质疑结论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思维从散发走向聚合,最终教师总结,得出解决质疑问题的方案,即正确的结论。同时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及表达交流水平等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6.训练内化巩固。在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之后,紧扣教学目标,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促进认知结构的内化,并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同时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正确、科学,使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提高。

三、开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践证明:“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符合烹饪专业学生好奇、大胆、敢于尝试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尝试用已有的烹饪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应用上取得了异常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结论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学会用各种方法思考问题,尝试用学到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由过去“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刻苦训练,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仅巩固了专业思想也大大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途径去寻找信息,学会了整理和归纳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气氛,开阔了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发挥聪明才智,尝试应用已有的烹饪知识与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开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积极探究,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知识主体的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和较为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1.1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映射出教师素质的欠缺

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入学的目的是胜任某些特定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这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仍不能把教学和岗位联系起来,依旧是“用大学的一套来教技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剖析,讲联系,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会计岗位的人员流动相对稳定,长期在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很少会来到学校执教,而学校负责教学的教师基本是全日制高等教育,也就是“科班”出身,本身就不具备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是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后来入职的教师,一旦进入学校,也会慢慢的“落伍”。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会计岗位的深刻理解,自然无法自如的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1.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

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

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

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更重视进步,更重视发展。只有建立人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可行性,前景乐观,但仍需克服一些问题才能达到预想中的教学效果,需要广大师生、学校管理层的共同努力。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在授课之前事先树立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效果,利于学生技能发展观的形成。

1.专业能力目标

对于建筑专业的能力,应要求做到:①能制订有效的施工计划;②能有效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与协调;③拥有专业熟练的技能;④对工程结果的评定总结能力。

2.职业精神目标

建筑行业作为一项难度大、强度高、环境多变的专业,在对作为将来从业人员的学生进行培育时,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除了需要有基本的团队协作与吃苦耐劳精神外,还必须拥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才能保证施工快速安全地进行下去。

二、完善实训课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现场情境教学

建筑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是让学生将从书本上习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体验转化为头脑中真正知识的有效环节。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并没有真正接触或体验过建筑行业,假如在此时对其灌输过多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失去积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可使用大量现场教学或者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如利用实训课时间带学生参观社会上的施工场地,体验实地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加强直观认知。

2.师生间互动与合作

在具备了完善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实训课教学时能否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点,提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点。由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过少,在刚刚接触建筑专业的知识时总会出现一知半解,难以全部消化理解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在此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中认为的难点疑惑:如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为学生答疑,或者在课后深入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找出每一个学生的不足与欠缺,对其引导指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利用模型

在上文提到的实践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从直观主体上对建筑学有了了解;然而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材料类型尚存在很多疑问,而这些内容仅通过书面的知识来补全显得过于抽象,因此,可用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分析来弥补这一空缺。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制造。材料可用纸、木头、铁丝、陶土等,做出模型后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模型来讲解构造与材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最为直观的认知,还培养了其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

4.加强实践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才是培养职业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实训的先后顺序应依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搭建建筑中最基本却最重要的脚手架为例:教师先根据此项目选好场地,提供所需资料与材料,再利用课堂时间先向学生具体展示工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之后,开始讨论脚手架的材料并研究正确的搭建方法与工序,并做好记录。在进行真正的实地实验前,还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拆解来分析正确搭法的原理与错误搭法的原因所在,避免材料的浪费。

三总结

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按照之前所讨论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安装,教师应在场指导,解决在实际操作时发现的新问题,同时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应做好评价小结,总结每一组在操作时遇到的不同问题,针对每一个疑点进行讨论与答疑,并做出必要的引申讲解。在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配合现场调研、情景模拟的方法辅助理解,以广大学生为主观能动对象,为建筑行业岗位提供真正优秀的人才。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1.1分组的问题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与实践,需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首先,在分组上,如果由学生自由组合,多数情况会使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利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也不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其次,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分组,小组成员一旦固定,熟悉了之后,又必然会因为产生一定的人际矛盾,导致合作中的消极怠工和偷懒的现象,影响整组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最后,小组人数也会因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有所不同,这又会打散原有固定的组别,而且组别过多的时候教师对于小组的管理能力势必削弱。所以导致每一个新项目教学时,在分组问题上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1.2指导时间的问题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充分开展自主探究、讨论、操作等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创设项目教学情境,把握项目教学实施的进度,纠正项目教学实施中的偏差,为学生的相关活动提供相应的指导。而目前的现状是项目教学中,教师仍主要是讲解和演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很少,因为面对众多小组时分身乏术,往往指导了个别组,一个课时可能就结束了。

1.3讲授时机的问题

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就是教师讲授的时机。这样的讲授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而且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快和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的融合。只有教师适合时宜的讲授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一般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前部分单独讲授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后面部分,在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时只有在发现几个小组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时会要求学生全部停下来给予统一的解答,而实际上前面的小组已经得到过相应的指导了,也有可能其他组并没有这样的实践性问题出现,这就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指导时间,也影响了课堂进度。也就是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住理论讲授切入的时机。

1.4课堂评价的问题

项目教学的评价要能够完整体现学生在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从而客观反映学生本次项目课程目标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过程性评价是项目课程教学评价的重点,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然而现实情况是,首先,教师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进行关注和记录。其次,教师仅能通过形成的书面成果或成果演示对整个小组进行终结性评价。对组员个体的评价主要参考组员之间的互评。然而每个学生在任务进行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不都能很好地关注其他组员的活动过程,因此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他组员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往往一个学生给其他组员的评价基本都是一样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会使一部分参与程度高,发挥作用大的学生积极性受挫,而且也无法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网络环境下的文秘课堂的项目教学探索

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臻成熟的背景下,网络教学已方兴未艾。文秘项目教学利用这种新型的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辅助教学媒体,为文秘项目教学新模式的创建提供较为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在多年从事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立足于文秘专业课堂教学,对网络环境下的文秘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反思。

2.1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解决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2.1.1解决分组的问题

分组的标准和规模由系统根据教师提前在网络教学系统中输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分数,每个项目的合理小组规模,以及系统累积记录的学生项目成绩等参数进行分组。其不但节约了分组的时间,还保证了小组中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又兼顾了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另外,多媒体模拟环境下,网络系统能集成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而非人为把秘书工作割裂成不同的课程,也使实训更符合现代秘书办公的需要,尤其是适应办公无纸化,网络化方面。

2.1.2解决指导时间的问题

因为文秘专业是文科类专业,所以不用像理工科那样手把手指导,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这样就可以不用来回走动巡视各小组的任务进行情况,只需在主控台电脑前与遇到问题的小组进行沟通来进行指导,必要时亲临指导。这样做使教师不必奔波于各个组之间,而且又能及时解决问题。

2.1.3解决讲授时机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时发现的可能是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发送通知和解决方案给各个组,让有问题的组别能够提早避免走弯路,又不影响没有问题的组别的工作进度。

2.1.4解决课堂评价的问题

网络教学系统可以记录下每一位学生在项目训练操作中的各方面表现,例如多媒体设备可以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按照电脑机位进行声像保存。这样教师就不但可以很方便地关注到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全过程,而且该系统也在评价时为学生和教师对某一学生评价时获取更多客观翔实的材料,避免了盲目和主观。

3网络环境下的文秘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总结

3.1模式的优势

经过网络环境下的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我认为项目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1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生通过电脑网络等设备进行信息技术的操作,训练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完成文秘工作相关事务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实训采用了现代技术和网络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其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同时通过这些模拟练习,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1.2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文秘专业项目实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无疑克服了学校实训场地和设备条件有限的问题,增加了实训课时。依据工作情境设置学习情境,将项目教学引入网络实训室,通过模拟秘书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处理效率和水平,弥补文秘专业普通校内实训的不足。

3.1.3加大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网络实训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即时的在线帮助和问题解答。同时,在项目实训教学的模拟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项目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与指导老师沟通,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既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为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模式的注意事项

目前我校仍然处于课改攻坚阶段,结合第一阶段的实践,我认为,上网络课要注意以下两点:

3.2.1课前一定要准备充分

首先,网络教学环境必须要有保障,教学软件最好运行在校园局域网上,从而便于管理,保证一定的上网速度。其次,对于教师而言,课前教师要准备实训项目人物材料,制作相关课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制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网页页面。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上的问题或其他硬件问题,并利用网络教学系统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最后,对于学生具体体现在,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能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和网络等相关软件。

3.2.2网络教学模式要注意因课而异

这主要是有些项目教学内容互联网上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上网去查找资料,做成幻灯片,然后教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展示成果。但是当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网上资源较少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大海捞针似地寻找,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就必须给出几个主要的目标,给学生相关的建议,同时要对课堂有一定的调控,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偏差,从而保证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运用新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也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网络环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这种教学模式将日趋完盖。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验教学法认知结构

一、引言

中国经济正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具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23.2,排列世界第三从这一点能过看出.我国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怎样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形势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一而足,但总体有两个方向二一类是传统课程,即以国贸实务为核心围绕这一主线设置如怎样与外商书信往来的外贸函电、怎样与外商谈判的商务谈判等等在已开设商务英语的院校中,鉴于师资经验、学生就业的考虑这种定位占大多数:另一类是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用英语(ESP)去学习.比如开设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课程,以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以后学生深造创造可能,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但这种定位要求教师素质较高除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一般不易实施。

二、外语系学生现状分析

以传统模式定位商务英语的院校既然占多数那么这种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完善它呢,这是我们有必要讨论的。

据笔者调查和粗略统计在目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当中,外语专业毕业的占到多数,而且用人单位因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也偏向于聘用外语类毕业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学生的优势。

但是我们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势。这特别体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进校,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就实务还有具体的贸易惯例、国际支付、国际运输等最后还有实验操作课。可以说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和理解进出口贸易这一过程。而外语类学生一般在入学到二年级之前.诸多基础课程如口语、听力、综合英语等占据大部分时间.又有专业四级等考试的压力很少人会把精力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等到高年级开国贸实务课时上来就是英文原版教材英语授课,简直是一头水,不知究竟要干什么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稍明白点了,一学期课马上也要结束了如果以后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基本上也是自己边干,边从实际中总结学习这样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我们作为人才的输出者,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角度是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研究学习法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三、商务英语课堂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普通英语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法。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围绕语言点展开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分析及课文的翻译。考试的大部分题型是英汉互译、单向选择等而缺乏具体的实务应用。

当然系统讲授法容量大、成本低、通用性强,但这些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目标,难以培养出具有业务能力的人才。笔者在担任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安排了一次实务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合同审查对方银行信用证,找出问题并致函对方修改。结果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这说明“灌输十笔记+技艺“的学习方式对于灵活应用知识和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缺乏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必须围绕“实务性”的特点和该课程中学生的熟悉英语语言的特征,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四、学习法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为主义理论后形成并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学派,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l、意念教学法(notionalapproach)等教学法中运用广泛。代表人物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那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等。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既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其中对学习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学习’‘是其代表,提倡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知识。

在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合作学习受到特别关注。针对教学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第三,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和协作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五、认知学习理论在实务课中的运用

在引入认知学习理论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国贸实务这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实务课是一门知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贸易术语、跟单信用证等这些概念,只靠单纯的归纳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配以实际案例,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关章节,如信用证使用流程,订舱运输流程这些偏重实际操作的部分我们一定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找出缺漏巩固知识,将教师输入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自行发现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也正是认知学习理论认同的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引入实验课。针对外语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较少、没有专用实验室及课时有限的具体情况,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对实验课的安排精心策划。

1基础知识的铺垫

介绍主要的专用术语,如托收(Collectio门)、汇票(Draft)、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

2学生的准备

首先,每章的实验课应安排在一两次正式授课之后这样学生对本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为实验课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点连成线和网(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创造客观条件次要求学生做情感上的准备。课前应给学生先分好组,30人班级可分成3组并固定下来形式上可围坐在一起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3.教师的准备

实验课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上教师虽然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但大量心血花在课前备课。

首先教师要准备课堂会用到的系列信函和空白单据的文本每组一套人手一份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景提示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需的知识。然后,明确各组学生的角色划分。如运输这一章,谁做托运人;谁做承运人谁是海关分别负责一至几个业务环节,分别布置任务。其实有时学生做不出我们的预期效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明确职责。

最后,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将操作涉及的每一个步骤以流程方式写出来以指导学生的完成。其间,教师可以在各组间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并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六结语

通过这种”活动教学法“(activitiesapproach)使学生参与到真实情景的模拟和操练中。在输入与输出刺激与认识,学习与习得的过程里教学的中心已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意义学习取代了机械学习呆板的灌输让位于模拟的交际活动以此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6篇

法医学(forensicmedicine)是一门联系医学与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是应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属于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医学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近年来PBL方法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PBL在法医学教学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5]。广州医科大学于2010年正式在法学本科专业开设法医学课程,因为法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传统的系统讲解法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2005《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加强法学生对法医学有关鉴定结论的辨别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上述决定就迫使法学专业的法医学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改革,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PBL教学方法正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作为知识的载体,鼓励学员之间讨论并协作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培养效果,鉴于上述独特的教学效果,这种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法学专业法医学的教学中。

2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其传递的信息量大、快捷,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且通过很简单组织的考试就可以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设置到具体的实例中,给学生创造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的学习气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大有裨益,学习获得的知识容易在工作中被转换以解决复杂问题,但PBL教学模式费时较久,学习效果评价步骤繁琐,在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3PBL教学模式在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PBL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案例的选择和撰写,课堂分组讨论案例并提出问题,课后自主查阅文献、书籍等资料收集答案,课堂讨论解答问题。

3.1案例的选择和撰写PBL课程模式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的选择是整个PBL课程模式的核心和灵魂,选择的案例所引发的问题能够使课程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法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一些涉及医学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与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水平相适应,避免一些偏难的案例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猝死一章,可以选择一些冠心病性猝死,这种案例常见,而且有的在社会上会引起一些争议,这样即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因为在短短的3个学时课程中很难对法学背景的学生完成猝死一章的讲解。

3.2课堂分组讨论案例并提出问题本校法学专业一个班级有28位学生,将他们随机分为4组,每组7位学生,每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将案例发给每个小组,各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案例,并提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整个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做到参与、引导和鼓励,而不是控制、干涉和强迫,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共同创建一种平等地位的教学活动。组内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该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医学知识要点及待解决的问题,并总结出学习的目标。

3.3查阅文献、书籍等资料收集答案总结出学习的目标后,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书籍等,以解决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查阅资料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及技术支持,因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医学背景知识薄弱,必要时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例如:在猝死案例的PBL教学中,提示学生先抓住猝死的常见原因,重点学习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三个方面的急诊性疾病,另外还要提示学生排除中毒的可能性,查找与毒物中毒的鉴别要点。

3.4课堂讨论解答问题将讨论结果制作成PPT,上课时每组推荐发言者和记录者各一名,各组之间相互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倾听,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到个人的思维框架中,对相关问题产生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对知识点的认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因为法学生知识的局限,有时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纠正他们的错误,并且保证整个讨论主题是围绕教学任务。遇到问题难以解答时可以实时上网查找文献解答疑问,教师不能直接给出回答,对于一些特别专业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持人的作用,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课程结束时教师作陈述性总结,使学生们可以达到专业知识结构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统一,掌握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以利于以后学习方法的完善和改进。

3.5课程效果的评价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反馈调查,每个案例结合教学大纲出一些习题定量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但这些成绩不计入期末的考试中,这样可以及时地反应本次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后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整个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地完善。

4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中实施

PBL教学模式的思考PBL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加以选择,就不能充分体现PBL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也违背了医学教育改革的真谛。

4.1PBL教学方法花费时间过长整个PBL教学的过程包括从学生拿到案例,集中讨论“找问题”,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课堂讨论,每一步都要花费3-4个课时,整个过程花费时间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所需时间。《法医学》并不是法学专业生的主修课,学生容易产生抵制情绪,我们考虑下一步是否可以引进网络式PBL教学模式,求助于网络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构建法医学专业知识网络平台,这样就可以简化学生获得资料的途径,节省大量的时间。

4.2PBL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是整个PBL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关键。这种自由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学生的问题中教师要不断的总结,发现自己的弱点,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逐渐优化、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教学的需要。整个过程中学生检索文献、查阅资料、综合理解、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但有一些性格内向、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浑水摸鱼,消极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如果打断学生自主讨论的次数过多,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及减弱学生发言的踊跃性和积极性。

4.3PBL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客观性欠妥一个可以科学量化的、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PBL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还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但该方法流程繁琐、计算过程复杂,而且学生成绩是否计入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中,都存在一定的争议。PBL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种双向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总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学会扬长避短,将PBL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服务于国家公检法一线及司法鉴定机构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完成高等学校教育的智力、个性和职业三大发展创新教育目标。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7篇

1.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一体化”教学是将某些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组合,由一名“双师型”老师担任,分课题进行教学,在讲中练,练中讲,增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实习是在理论讲解之后进行,而且紧扣理论内容。在理论指导下的实习,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的规范性操作训练。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后的实习,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电气专业课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的教学,老师借助多媒体讲解线路控制原理,紧接着结合实际控制盘讲解布线方法,布线工艺要求,学生进行配盘技能训练。这其中要求每个学生要复述控制线路的原理,再在纸上结合接线图设计合理布线通道与各接点的连接方式,然后按工艺要求进行实际布线,完成后检查接线正确即可通电试车。这样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把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技能操作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2.结合课题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法的应用。电气类基本操作技能与基本知识是学生在入门时所学,因此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习课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巡回指导、总结讲评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反复训练模仿、提高,掌握基本技能。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实习课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实习课保持良好秩序,无论是讲课还是实习都要纪律严明、井然有序;②教学中老师要循循善诱,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③技能操作从严要求,让学生注重细节,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④分组实习,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学会合作、沟通。

(2)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个具体课题项目来提高交流与合作、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责任心等综合能力。我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特点与实习条件来加以借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后,给学生合适的课题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电气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编程方法后,结合电力拖动课的内容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项目:将一台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转换为PLC控制方式。项目要求:①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输入点和输出点,写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②画出PLC接线图,即I/O接线图;③程序设计;④在计算机上进行程序输入及仿真运行;⑤程序下载到PLC;⑥线路安装;⑦通电调试。学生接到项目后,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完成PLC编程,之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完成全部工作。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课外实习方式的应用。课外实习可以有效补充学校实习之不足,分参观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如电气专业学生参观水电厂、火电厂、变电站等,让学生观察水轮发电机与汽轮发电机的不同之处,观察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器的结构。参观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出火电与水电的优劣,以及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通过参观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对本专业的了解与兴趣。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企业的电气控制方式,学习最新的技术,同时也学习一线技术工人身上的优良品德,对学生技能与个人素质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二、新实习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以学生能力所需、实用、提高学生兴趣为原则进行优化。电气专业实习课内容分为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与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基本技能如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烙铁钎焊、导线连接与敷设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习项目如焊接门铃、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和照明线路安装等,优化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一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合理的取舍,保留现代工业仍然广泛应用的内容,如电动机的维护、线路敷设安装等;二是将新技术与传统内容有效地组合,如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电力拖动内容有机组合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三是开展新的实习课题,如楼宇对讲、楼宇智能安防等。

三、新实习教学模式的教学保障

1.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新的实习教学模式需要专业课教师不但有新的教育理念,更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即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目前,技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成为知识与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2.教学硬件的保障实习课的教学需要教学车间,教学设备。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车间的要求更高,一要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理论教学场地,同时具备学生实习的场地,设备也应满足实习要求。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重在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定会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会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8篇

色彩是一种感情符号,是一种旋律,是设计者表达创意和传达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色彩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起着主导作用。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对其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与审美判断能力,激发学生色彩的创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色彩教学现状及问题

1.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

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是先学习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再以色彩写生实践为主进行传统的静物写生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纯绘画的领地,而对引导学生色彩形象表现的多样性和对色彩应用功能的训练不够,导致教学目的实现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表现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的设计起不到指导性作用。

2.现代设计色彩教学

设计色彩不同于绘画色彩,它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这样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表现能力。由于近几年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部分学生美术基本功不强,如果盲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色彩的训练,将使学生不知所措,相反会更加茫然,达不到预想的目的。

三、色彩教学模式的探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应在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与写实色彩一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结合人的主体色彩意识传达,并吸收各种表现形式,着重研究设计色彩的认识表现及应用,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构建一套较为实用的色彩体系,并给予宽泛而自由的色彩语言选择,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思维空间,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原创性审美能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色彩课程教学可按以下三个模块来进行训练。

1.写生色彩训练

写生色彩是指通过写生来研究色彩的规律与方法,了解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规律,从物体的形、色、光等因素中探寻色彩的本质规律。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非常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色彩写生,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写生色彩教学中强调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强调色彩的冷暖对比和物体在特定光源下受光与背光不同的色彩变化,强调在相互比较中建立色彩的整体关系。注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差别,注重在色彩弱补色对比下的微妙变化,强调画面的色彩意识和整体的色彩气氛,培养学生正确的、整体的表现方法。整体的观察表现方法永远是写生色彩训练的重点与核心,训练中应时刻提醒学生坚持并遵循这一方法,不断改正与整体观察方法相对的习惯认识,巩固整体观察的概念,规范整体观察下的作画程序。整体观察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紧密联系的相互比较的方法,写生色彩的整体观察方法仍然要遵循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在比较中确定它们的色相、明度与纯度,在比较中产生冷暖关系。

写生色彩训练,一般以静物为主,静物在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写生中画某个具体物体时不要只盯着这个物体看,还应该着眼于它周围的东西上,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要画物体的色彩关系,眼睛始终在整个色彩环境中巡视。写生色彩除了训练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还要训练学生整体的表现方法及表现技巧,更好地为下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2.归纳色彩训练

归纳色彩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面对同一组静物,以归纳为表现手段,进行概括、提炼的实践过程。归纳色彩训练侧重表现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通过对形与色的提炼、概括,使画面形成丰富而现代感的装饰效果。概括与提炼并不是以减少色彩为目的,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各种色彩的一席之地,保全色彩的丰富性,只减弱一些极其微弱不起什么说明性作用的小部分色彩的种类和数量。

归纳色彩将复杂的色彩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等方法进行删繁就简的处理和组织,传统写生色彩要充分表现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属“加法”练习,色彩归纳写生是在做“减法”,但并不是简化,而是一种艺术语言上的以少胜多。

归纳色彩的表现特征是化繁琐为简约、化杂乱为条理、化写实为夸张、化立体为平面,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培养和启发学生对色彩装饰性的领悟与兴趣,从中也可看到画面已向二维方向转化,向设计表现方式转化,为日后走向设计奠定基础。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写实性归纳、平面性归纳、意向性归纳等。

3.装饰色彩训练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运用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形成的色彩,在视觉中它是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它不以模仿、再现真实事物为满足,它不依附于规律,而是对自然界色彩的一种整理、归纳和概括,并按照美的法则和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变色、变调的加工,强化主观感受,力求创造出某种特定的艺术氛围和效果,使色彩成为反映设计者审美观点和设计意图的强有力手段。装饰色彩往往带有理想化倾向,以象征的手法,明确、清晰地概括和表现自然,画面所营造的装饰性色彩改变了客观物象所显示的颜色,给人以启示性的感受。

写生色彩重模仿,重视视觉在感官上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关注光、色、体在视觉上的真实性,具有客观表现的特征;装饰色彩则重直觉、重表现、重味觉触觉在心灵感知上的内在形式与诗意表达,它十分注重形与神、色与意的多重关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装饰色彩着重于发现和研究自然景物色彩的形式美,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之间的对比、谐调规律,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束缚,完全根据画者的主观意识和需要来表现色彩的色调、冷暖及色彩之间的相互配置与变化,使画面达到和谐、优美、统一的效果,从而揭示色彩艺术的普遍规律。装饰色彩常用的表现方法有概括与提炼手法、夸张与变形手法、分割与勾线手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总之,色彩训练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研究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具体研究色彩教学的方法,寻求理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也,仇永波.色彩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3]马一平.色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9篇

根据“ASIIN”工程教育评估要求,结合本专业目前的教学体系以及各门课程的课程大纲,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10类课程模块。分别为:语言类、数理类、信息技术类、非工程类通识课、专业基础类、机械设计类、制造技术类、企业实习类、工程类专业选修模块、本科毕业设计。语言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英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交流能力。数理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拥有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在科学和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求解,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信息技术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非工程类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交能力及团队精神。企业实习类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制造规范与流程、产品生产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拥有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机械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拥有机械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已有知识,借助科学工具,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机械设计问题。制造技术类课程要求使学生拥有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已有知识,借助科学工具,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机械制造问题。工程类专业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具体实施采取自由选择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及获取必要的新知识,编制解决方案,借助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独立完成编程、计算、制图、实验、制作、学位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通过中期检查及学位论文答辩。

2面向模块化课程的工程教育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将科研内容转化为实验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根据教学的特点对科研设备和装置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开展教学,丰富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在实验课程中,提出和设计更多既能满足课程新要求,又有一定方法创新的好实验,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通过丰富的实验内容和良好的指导力量保证学生对各类实验中的工程问题与动手解决能力能够按照“ASI-IN”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利用学院继续加大对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的投入和建设,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项目的质量,同时加强实验内容改革。针对我学院自有平面精密磨削实验室、刀具精密磨削实验室、外圆精密磨削实验室、数控功能模块实验区、数控、磨削加工中心实验区、快速成型、伺服电机性能实验区、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区、机械部件拆装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现代工程测控实验室、数控机电产品检测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围绕学院学科总体发展规划,在智能制造、超精密加工及检测等方向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依托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将已完成的科研装备,尽可能地添加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去。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建立工程设计实践平台、工程分析实践平台、先进制造实践平台、工程试验实践平台等创新实践平台;将上述各实践平台进行优化集成,构建代表国内外主流先进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平台”,建立面向“ASIIN”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基于该平台进行典型机电产品案例驱动的学生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制造、自主试验的目标。实施全程质量监督与过程控制,按照建设目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任务,培养符合德国“ASIIN”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的本科毕业生。

3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教辅支持平台建设

围绕“ASIIN”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面向工程教育的辅导员体系。每一个专业每个年级设置3名全职本科生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指导、心理咨询,搭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桥梁,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环境。辅导员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就业方向,帮助新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更早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而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会帮助他们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改进就业目标,为提高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四的毕业生,辅导员会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指导他们提高面试技巧,并为学生的生活和社区活动等相关事务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围绕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辅导员定期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使得低年级学生有机会获得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为了配合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辅导员还不定期组织专项技能培训讲座,如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各类专业工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开发技巧。学院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班导师,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负责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相关咨询与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专业兴趣,结合班导师的建议,进行相关课程选择以及参加各类课程学习方法与经验交流活动。围绕“ASIIN”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在内的课程网站。广泛使用网络教学,所有课程在学校校园网上都设有课程网页,对于课程背景、授课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习题和解答、教师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各个学院都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查找有关教学的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授课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任课教师每周专门为本科生进行课程答疑,也可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索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学校实行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创新项目或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包括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由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兴趣,自主选择自己的学术导师,并最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在学习中,学术导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为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企业导师在学生企业实习阶段,负责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并与学术导师保持沟通,协同进行教学工作。

4结语

当前工业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担负着自主创新重任的企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学校为主自己确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教育与行业一起发挥作用,将对工程人才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推进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提出:注册工程师制度是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研究工程师制度改革对工程教育的影响以及工程教育国际互认问题。这些新的工程教育需求对机械专业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为了通过协定内容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使一国大学工程教育学历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以迈向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因此,深入了解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探索新型的机械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意义重大。由于中外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ASIIN”评估的要求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使得国际化办学能够与国际评估体系尽可能一致,培养出具有国际标准的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

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很合理,一是不利于学生认清学习英语的目的,二是不利于强化专业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贵达,徐达.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2003.

[2]刘淑艳.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上一篇:校外实习论文范文 下一篇:女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