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时间:2023-02-20 22:37:48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1篇

一、家长对课补市场的需求很高,但满意度较低

浙江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了严格的“有偿家教禁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挽回了日益不良的教师形象。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家长表示要进行课外辅导,其中21.1%的家长表示自己亲自辅导,28.6%的家长表示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辅导,其中选择辅导班辅导占多数(占辅导方式总类别的12.8%),其次是教师家教辅导(11.8%),最少的是学生家教辅导(4.0%),在一般的城市,社会辅导机构所占比例较高,而在农村和县城地区,教师有偿家教较多且较为隐蔽。对于辅导班的质量和辅导效果,52.8%的家长认为辅导效果不明显,但对孩子还是有帮助的;12.9%的家长认为辅导班是为了盈利,根本不在乎辅导质量,应该禁止开设辅导班;还有23.2%的家长表示说不好;而只有11.2%的家长反映辅导班的效果很好,孩子成绩提高明显。虽然多数家长认为辅导市场的质量一般,而且很混乱,但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要去,不去会感到不安。还有64.1%的家长表示会给孩子买各种辅导书和习题书,而对于辅导书的质量,家长们则表示不知道如何评价,大多时候是买回去孩子用不上。有45.6%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去买课外辅导书,47.3%的表示是自己亲自去买,39%的家长是由学校和教师组织购买的,教辅市场的利益链还非常明显地存在着,虽然浙江省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在实行“一费制”,不再为学生统一购买辅导书,但是还有些学校是将辅导书的名录给出,由家长自行解决。

二、公众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各项调查中差异性显著

公众在参与课程改革的意愿、能力、时间、机会及对孩子课外辅导的诸多维度和选项上,有很多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参与课改的意愿上,愈是城市的,愈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愈是高学历和稳定职业者,其意愿性愈强,公务员和教师群体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其他群体则愿意接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来进行参与;而在参与课改的能力上,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城乡之间和学校层级之间,城市家长要高于农村家长,而小学家长则要高于初高中家长,同时在能力表现上,高学历和高稳定性背景的公众表现出的参与能力也较强。在参与途径上,与一般结论不同的是,农村家长在对学校的建设上,参与途径还要多些,而城市家长、女性家长和高学历家长对于参与学校家长委员会、课改委员会的热情要高于农村,农村家长更倾向于参与家长会和愿意接受相关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对孩子的补习上,城市家长中的低学历者、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家长要高于城市高学历家长群体,这说明这些家长对孩子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期望还是很高的。调查样本上唯一不存在显性差异的就是参与时间上。

三、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技术引领

近年来,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共生活领域里的一个关键词,而作为五大民生之首的教育,其宗旨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满意需要的是政府、公民社会与学校相互努力,而不是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和相互掣肘。要想使课改向着目标矢量前行,就要加强课改的政策宣传、知识普及,保护公民的参与热情,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配给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时间与资源,搭建公众参与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各项教育改革的公共平台[3]。

(一)加强课程改革的政策宣传,保护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

新课程改革已然实施十多年,但本次调查,仍然有很多家长对“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减负、课外补习”等名词比较陌生,甚至有个别受调者闻所未闻,这主要存在于进城务工人员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众之中,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政策宣传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吸引人的。我们知道,域外很多地区和国家,在课程改革之前,甚至是教科书内容的增删,都要取得公众的认可。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渐成熟,公众参与教育政策制定、参与教育立法、参与教育具体的改革的广度、强度和频率都将增加,其热情也将被逐步唤醒,所以保护这种热情,将其视为教育民主的眼睛,将会为课改营造起良好的社会组织气候,使公众知道政府、学校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和配合。

(二)普及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提供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平台

与对课改政策茫然一样,相当多的公众对于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是有心无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引领和培养的。因此,学校不但要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还要建立家庭教育档案,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多元沟通渠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与理解,仅仅闭门造车是徒劳的,也是危险的。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主动出击,寻找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那么被屏蔽的课程改革就会在大地上成长,而不是在温室里培育。在教育、学校和公众之间总是有面玻璃墙,我们的建议是:建立家校课改协作共同体,共同体包括学校专职课改的负责人、多数教师、有意向的家长志愿者、课改专家和社区人士等。

(三)配给公众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参与教育改革的资源

在国外,对于婴幼儿有专门的护理假期,对于中小学生也有专门的亲子时间配给。在我国公众闲暇时间进入增量发展的时期,如何让更多的家长能有与自己孩子近距离的接触,对于解决我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个出路。当下的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需求并从儿童视角来看待儿童活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的家长意志和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如能以课程改革为支点,带动起家长、儿童选择课程的权利,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内心对未来人生的期许,同时还可以知道学校是在用心做教育,建立起双方理解的桥梁和机制。为此,在未来的《终身教育法》、《学校法》和更高层次的宪法中要规定包括家长在内参与公共教育的权利,要配给其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性支持。

(四)建立多样化的非赢利性的课外教育体系,弱化补习的升学导向

由于教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因此仅靠教育行政的“禁、堵”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当下的民办教育要对赢利和非赢利两类进行不同的管理。对赢利性的教辅机构和教辅资料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开展教辅机构信息公开,其师资配给、资金运用、税收征管等不但要公开,而且要服务于其教育宗旨,这类机构宜实行企业化管理,对于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要配合出版、工商部门坚决取缔并打击,实行教辅市场“黑名单”制度,建立教辅市场盗版法律追究机制,完善教辅市场和培训机构的奖励措施和利益引导机制,这类机构主要以特色化高端教育为主,是为那些有高端教育需求的家长和学生而准备的,这类机构绝不可有颁发证书的资质,不可与公办学校进行联姻。但在更多情境下,政府要扶持一些非赢利性的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学业困难学生提供辅支持,对于一些有特长需求的群体,同样要增设非赢利性的辅导机构,发展儿童的才艺,但这种才艺是否与升学挂钩,要由高校自主招生决定,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靠加分实现,所有才艺不得成为进入上一级示范性学校的前提,所有公办中小学只能以课程特色来吸引学生,不能以师资、设施等资源性的优势来形成“重点垄断”。在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的前提下(2020年前后),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有选择学校和选择课程的权利,就是“公办学校以公平加特色为主,民办学校(机构)以特色加优质见长”,形成教育的公共选择模式。对于学校自身和教育行政自身,严禁有偿补课和以行政名义有偿下发教辅资料,如是必需的教辅用书,要在行政许可范畴内进行免费发放。鼓励学校教师编写拓展性学习资料,鼓励学校教师对薄弱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将此作为评优晋职的充分条件考虑。鼓励学校以特色化办学为出发点,办好各自的兴趣班,条件成熟的,可以将这些兴趣班常态化、课程化,使其成为校本课程的有机构成。总之,教育是项民生工程,也是项民心工程,更是民意的晴雨表,最新教育方针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观点,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应意识到,教育的范围不仅仅是在校内,校外的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良好社会基础的课程改革,才能推动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延吉市 课外辅导 教学

随着人们教育消费观念的增强,课外辅导行业呈现出逐年发展的态势。据《2013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课外辅导在家庭月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增长。月支出在500―2000元之间的占近30%,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54%,较去年的50%略有增加。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延吉市包含高中课外辅导的培训学校有三十余家。课外培训学校已成为影响延吉市高中生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对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有利于高中课外辅导教学发展的建议,使得高中课外辅导成为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一、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火热的原因

延吉市培训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培训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空间狭小、采光差、多媒体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延吉市培训学校在教学环境方面虽然存在不足,但仍然能吸引大批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高中生热衷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以提高成绩为最主要目的。第二,课外辅导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三,课外辅导学校教师年轻、有活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各个培训学校受市场影响,广告宣传力度大。

二、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1.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课堂纪律差,过分依赖课外辅导、在学校厌学等问题。部分教师则表现出责任心差、教学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

第一,延吉市课外培训学校中教师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以某培训学校为例,学校共有教师62人,其中在校大学生有53人、全职教师5人,在校大学生占全部教师的85%,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培训学校教师任教的目的,48%的教师以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35%的教师以提高自身能力为主要目的。由于任教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工作态度必然存在差异。

第二,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中,85%的学生在其所在普通学校中属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90%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目的明确,绝大多数以提高成绩为目的。但通过访谈了解到,有极少数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目的并不明确,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则是出于家长的要求,被动参加辅导。另外,部分学生受高考压力及学校课业负担影响,在培训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第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过分依赖课外辅导。这部分学生在其学校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跟上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加之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课下接受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少。但是在课外辅导时,由于按成绩分班、班级人数少,课堂上更多受到教师关注并接受指导,加之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等因素,使得这部分学生每天过分依赖于课外辅导,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也造成在校学习时间的大量浪费。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及原因

延吉市高中课外培训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教师单一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由教师自定,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

第一,培训学校校长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培训学校负责人及家长普遍认为每堂课由教师多讲才是正确的选择。他们认为至于更新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是普通学校的责任。某培训学校规定,每节课课时为1.5小时,教师的讲授时间需在1小时以上,如此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的时间及能力有限,缺乏实施新教法的素养。由于培训学校的教师大多数由兼职教师组成。所以,教师在教材研读、备课的时间上相对缺乏,特别是周末以及节假日,教师课时安排较多,工作量大,用于备课的时间就会更少。

第三,延吉市培训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统一编写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选取参考书目,这使得教学内容安排随意。部分辅导机构虽有自主编写的教材,但通过对教材仔细查阅和使用后发现,这些教材虽印刷质量好,但其中存在大量错误,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网络及其他优秀课外辅导书籍,几乎没有培训学校教师的原创内容,所以整体内容质量不高。

3.教学反馈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延吉市三所培训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培训学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参考其在普通学校的考试成绩。该评价方式不能很好的评价培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与培训学校教学的特殊性有关。其教学目的大多是提高学生的在校考试成绩,为高考做准备。但是,培训学校教学评价的缺乏会影响到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

三、对高中课外辅导班的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加强培训。转变观念,需要学生、家长和培训学校负责人共同努力。学生和家长不要盲目从众,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足的学习动力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培训学校负责人,应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得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责任心。

第二,提升素养,培养能力。培训学校兼职教师应该不断自学和相互学习,提升自己运用新教法,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兼职的过程中充实并完善自己。

第三,合理评价,增添动力。培训学校或兼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教学反馈,有条件的校方可开展竞赛和组织模拟考试等活动。给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物质奖励等。这将有效增添教师和学生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少军.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因: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 中国教师,2011

[2]赵广建. 浅谈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优、劣势[J]. 新课程(下),2013

[3]陈绍锋. 新课改后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3篇

减少课外习题量,其实仅仅是青岛市中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细微方面。回顾女儿入学5年多来学校的一系列举措,王先生感叹:“确实从中看到了市政府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果。”无论是推迟早晨上学时间、取消下午的自习课,还是免除杂费、增加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所有的举措都是让孩子们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培养孩子更多元化的兴趣,让孩子在更加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关注民生,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教育是基础的基础。2007年,青岛市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向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转变。市、区(市)两级财政共投入1.68亿元,惠及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71.5万学生。青岛市还将保障家庭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的就学权利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建立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07年各级财政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达1.3亿元,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3000多万元首批加强了五所初中学校的建设。

免费的义务教育当然不代表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相反,在免费的基础上,义务教育更加倾向于素质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近日在谈到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时说:“此次改革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放到了第一位。要让孩子有说的自由、有想的自由、有做的自由,要把时间还给孩子。”

而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将来的升学问题,在今年的教育改革中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山东省此次进行的中考改革,将取消传统意义上的“一考定前途”的中考。

从2008年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实施中考新政,届时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传统的中考。此次中考改革,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将一次性中考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依据转为注重对初中生三年成绩的评价:二是以中考学业成绩考核为主转为对考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考核。而这一改革与青岛市近年来推行的中考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早在2004年,作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青岛市就进行了中考改革,将初三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为学业水平考试,同时还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纳入高中新生的选拔体系中,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现状。例如,在2中、9中、58中试点自主招生:高中录取试行差额录取,给那些平时各方面表现优秀、中考发挥欠佳的考生额外的录取机会;2007年又推出指标生政策,将2中、9中、58中三所高中30%的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青岛各初中等,这一系列改革都走在全省前头。

从2008年起,山东省各地要将普通高别是优质高中或省级规范化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从2010年起,各地指标生分配比例不少于招生总数的60%: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普通高中可以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重要参考录取新生,也可以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高中录取新生的限定条件,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在招生录取时的权重不低于20%:要严格规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对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等),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4篇

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累”成了他们花季岁月里不约而同发出的叹息。

课业负担重,让孩子喘不过气

2013年7月25日,湖北宣恩一中部分学生因不满学校暑期补课,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发展为撕烂书本,纸屑漫天飞扬。该校校长龚光太介绍,校方决定今年暑假从7月30日开始,8月22日结束。对于这个“掐头去尾”的假期,在当地重点高中里,宣恩一中“补课的时间已经算是短的了”。

2013年7月31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中小学校“减负”工作暗访检查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省教育厅组织省督学赴5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校,通过随机访谈、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暗访检查发现,嵊州市嵊州中学初中部、东阳市歌山镇第一初级中学和南马镇初级中学、武义县武阳中学这4所自称100%遵守减负制度的学校,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严重违反“减负”规定。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减负”就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手上的巨石,每天被推上山,又滚下来,周而复始。

2013年上半年,湖州市吴兴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对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强化“减负提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但与此同时,“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甚至有进一步加重趋势。

对该区4所中小学1215名学生和1427名家长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一味地给孩子购买课外辅导书籍和练习册,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身陷“题海战术”,身心疲惫不堪。

调查中,74.1%的家长给孩子购买了课外辅导资料,只有14%的学生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后,没有或基本没有安排课外作业,30.4%的学生平时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虽然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控制校外补课现象,特别是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但事实上近年来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偿家教现象也难以根本遏制。

吴兴区人大常委会在调查中发现,51.4%的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其中中心城区学生参加校外辅导比例高达78.9%,且28.1%的学生补课3门以上,18.1%的学生每周参加校外辅导时间8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和娱乐时间。

“除了文化课,还有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辅导,一些缺乏艺术天赋和兴趣爱好的学生,也在家长安排下参加各类艺术辅导班。”参与调研的吴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特别是经商或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往往更多地安排子女参加校外辅导。“不仅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补课,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在安排补课,甚至比例更高、负担更重。”

2013年7月19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学业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过少,营养严重过剩导致学生体质下降”。2012年,我国6—15岁儿童中,城乡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达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达32.3%。

“过重的负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中国教育之弊、中华民族之痛。”8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文疾呼。

是什么造成“减负困境”

据了解,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88年5月,国家教委规定,“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2000年2月,教育部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把“减负”上升为国家战略。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却越减越重。有专家认为,造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

在一个家长QQ群里,不少人对学校“减负”反映强烈——考试制度没变,光“减负”有什么用?目前的考试选拔机制,一次考试定终身,一分之差决胜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榨出点滴分数,学生“拼性命”,家长“拼财力”,老师“拼时间”,谁还敢想“减负”的美事?

吴兴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发现,“高中择校竞争十分激烈,中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高考。”“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很多学生未雨绸缪、自我加压,学校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加重学生学习压力。”

奥数、美术、音乐等原本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兴趣爱好课目,正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成为择校和加分的工具,陷入畸形发展的状态。

“很多缺乏艺术特长的学生,为了争取中考加分,盲目参加各类艺术辅导班。特别是出台艺术类加分当年考级才有效的政策后,出现初三学生集中突击补课现象,问卷调查的235名初三学生中,21.7%的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辅导班,使原本紧张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参与调研的吴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虽然教育部门已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排名,但社会对一所学校优劣的评价,仍是以考入重点学校或名校的学生比例为首要评判标准。调研也发现,社会各界对中、高考状元的过分追捧和对升学率的过多关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压力,阻碍了教学改革步伐,影响了素质教育进程,同样,也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

对家长而言,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为了孩子就业的“里子”,都在给孩子“增负”。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都想给自己的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但由于家长自身对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缺乏科学认识,家庭教育容易发生偏差,往往期望过高、定位不准确,看不清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有些家长急功近利,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往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互相攀比,盲目跟风,不断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学生在家长的思想灌输和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己的课业负担。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不少家长抱怨学校放学时间太早、布置作业太少。”参与调研的吴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如何走出减负困局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和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共同搬掉学生身上的“大山”。

在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上,教育界人士把片面的人才观称为“万恶之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到前15名,54.7%的中学生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读博士。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理性的人才观,是减负的重要前提。不过,引导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必须有政府引导,有机制保障,禁止就业歧视,摒弃学历崇拜,代之以公平就业,能力优先。

一个鲜明的对照是,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学生不考大学,而是去考消防师、美容师等各种证照,同样可以受到社会的尊重。在德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分流,一半以上进入职业教育。而在我国,虽然职业教育就业率不低,职教生的就业工资有的甚至超过了博士生,但很多人的内心并不认同。

“政府一减负,培训跟风涨”。多年来,在“减负”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相关利益主体的跟风造势和“劣性互动”,成为减负屡减不降、频频反弹的重要原因。

吴兴区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区仅中心城区范围内就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127家,其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62家,很多培训机构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

“泛滥的校外培训机构既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沉重负担,亟待整治规范。”该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如此呼吁。

小学累,初中苦,高中拼,大学玩——有人如此概括中国教育。而按照学生的发育、成长和认知规律,恰恰应该是小学“玩耍”,大学“玩命”。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制度设计的一个缺陷。

专家建议,通过调整学制,打通小学和初中的通道,采取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这样,就能够使义务教育过程不间断、不折腾;这样,就需要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升学考试;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负担推移到高中及以后。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区县正在悄然推进这一办学体制。一旦时机成熟,应该向全国推广。

8月22—29日,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十条规定”对于作业量作出了严格要求,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5篇

一、班级图书角可以激发兴趣,热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班级图书角则充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要求,因樵谕际榻嵌潦椋形式上有别于课堂,体现一种休闲与放松。在课堂中的许多时间里学生总是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一堂课下来身体会觉得很累。可是,在图书角阅读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去读书,不必像上课那样坐得规规矩矩,可以席地读、倚墙读、站着读、坐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读,让阅读成为自己在班级休闲时候的一份美味快餐。而且学生能够通过图书角看到更多的新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读书。

二、班级图书角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科学世界》《故事大王》等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篇目。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一般每个学生都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通过班级图书角,学生轮流交换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图书。为了更好地维护图书角的书籍,老师布置好专人负责保管、借阅。所以,有了图书角后,如何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角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取书来读。每天早晨、课间、放学前后、自习课都可以是读书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学生便可以到图书角阅读课外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老师可让学生把图书角的书籍借带回家,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

三、阅读图书角的书籍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读书方法

为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读书效果,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老师要组织学生使用好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选择图书,会写读书笔记引导他们把书本上那些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语汇。围绕学生阅读的重要书籍,定期开展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的征文进行展评,以激励学生参加阅读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名书推介活动,向学生宣传介绍新购买的图书,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另外,我们知道读书的兴趣在于培养和引导,老师如果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了解学生读书的动态,对不爱读书的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读书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为他们解惑答疑,同时针对他们读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面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读书效果和读书效率。

总之,班级图书角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成为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运用好班级图书角,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胥正群.在图书角活动中,培养幼师学生阅读兴趣[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8).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阅读 策略

一、 注重自身阅读习惯的培养,防止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从学习之初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讨论高中生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高中生要养成朗读的习惯。通过实践可知,朗读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大意,同时能够协助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的效率。高中生在平常的阅读中要适当进行朗读,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帮助记忆单词和词组,读多了还能形成英语的语感,同时练习了口语和发音,全方位提高英语水平。

第二,高中生要养成精读和泛读的习惯。精读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记下每一个单词和词组,查阅其用法,精细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泛读则不同,是要广泛大量的阅读,不拘泥于每一个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大量的阅读。精读有助于高中生精细的掌握每一个词汇和语法的用法,泛读能够帮助高中生开阔视野,扩大词汇量,丰富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高中生在平时阅读时要把握好精读和泛读的量,全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第三,高中生应当适当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能够帮助高中生在将来的英语学习中正确的输出,在表达观点和想法时,能够更加地道,摆脱母语的思维限制。

最后一点,同样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坚持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精读和泛读。学习英语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要从小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当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首先,作者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英语阅读方法的总结:

1.课内精读。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精读和泛读,但是对精读和泛读的范围并没有提及,现在就来讨论下应当精读哪些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课文,高中生课本上的课文必须作为重点精读的内容。因为这些课文都是教育部的专家们在编写教材时精挑细选出来的、历久弥新的内容,既是经典,同样具有教育指导性。高中课本中的课文多选材于文学名著,高中生在精读的时候应当首先认真仔细的过一遍课文,然后将文中的词汇和短语总结出来,查阅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做到对整篇文章了如指掌,找出不懂的地方咨询老师,解决问题后做标注,以便于后期的巩固和复习。

2.课外泛读。我们知道,只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知识,在阅读课外作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泛读的方法。泛读的范围非常广,可以阅读文学名著,从简单的名著开始,如中英文版的《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等,也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如《双语周报》和《21世纪报》等。阅读的时候不必咬文嚼字、精雕细琢,只要读懂文章的大意即可,通过泛读,主要是能够让高中生了解到更多的英美文化,扩大词汇量,学会在语境中猜出生词的大致含义,熟悉英文的表达方式等。

三、制定适合自身的英语阅读计划

接下来,将以作者自身为例,谈谈如何制定合理的英语阅读计划:

首先,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材料,课本上的材料是必读内容,每天还应当找一到两篇课外的文章进行阅读,比如购买一些课外辅导书,辅导书上会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文章,高中生应当进行一定的筛选,然后完成阅读计划,阅读的同时应当做好阅读笔记,便于后期的巩固。

其次,每个星期规定好固定的阅读量,按时完成任务。比如规划好这一周要阅读几篇财经类文章,几篇政治类文章,几篇文学作品,在完成好一周任务量之后还要进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汇总每日的阅读笔记,每周进行总览,并复习巩固这一周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确保每天完成的阅读和积累的知识不会遗忘太多。

最后,应当以学期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在每个学期开始之时,从书店购买一定量的英语阅读书,比如说买两本英文散文、两本英文小说,两本英语词汇书,甚至可以将英语练习题和试题作为阅读的对象,买几套试题。每个学期完成这些任务后同样需要进行学习的汇总工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错题集,收集这一学习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并总结解决办法;制作属于自己的英文读书笔记,记录下好词好句好的用法,便于将来整理和回顾。

四、总结

高中生应当学会自主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提高英语课外阅读的质量,精选阅读内容,学习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有意识的大量阅读,一方面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培养语感,而这两方面是掌握一种语言的两大支柱。读的东西多了,词汇量随之扩大,语感随之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宋学军.英语课外作业的定位与功能的回归[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兴趣;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89-1衔接教育对于九年一贯制学习尤其重要,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中小学教法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在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教材信息量增大,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没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等。因此为了减小这些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用一定的语言氛围去感染学生,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研读教材,找准衔接

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小学教师在平时应首先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掌握中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中小学英语的同异处,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语音和语法是小学阶段的薄弱点,因此在渗透语音时我通常用几个类似的旧单词来引出新单词的发音,如教授sweater时,用bread,breakfast等ea发一样音的单词引导,相对来说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容易,当他们进入初中时,自身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学音标自然就比较轻松。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法涉及了一些时态,但教法会有些区别,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教学时注意渗透,及时与中学教师沟通,具体落实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二、以趣导学,因材施教

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之间永远会存在差异,如何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稍差的学生不挨饿,关键是教师要学会以趣导学,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知识要求。

1.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他们有的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有的不愿参与课堂,久而久之就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这时老师如果急于求成,进行“齐步走”教学,非但完不成教学计划,反而会事倍功半。所以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表演,并渗透歌曲,chant,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哪怕是细微的,我们也要毫不吝啬的表扬,我相信哪怕是初中生,表扬他们都会觉得有一定的成就感。要注意的是评价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会更感兴趣。对于不理想的学生,更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讲究艺术和策略,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某个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学要慢慢来,有耐心才会让学生有信心。

2.在备课授课时,要对课本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和初中教材的特点,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都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为他们渗透一些课外的知识以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需求,为其将来在英语方面有更远的发展做好准备;中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课本内容外,对下一课进行充分的预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为进入初中做好准备;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基础的习题,让他们尽量完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法指导,形成策略

小学生机械记忆力、模仿力很强,但初中生处在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渐转化的时期,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通。同时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从扶到放”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1.指导预习。“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单元学习之前,我会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借助课外辅导书、借助生词表,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问题,自然会有很强的求知欲。学生的这种求知欲,在学习中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2.课外拓展。学好英语仅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说、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搜集。在班级可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带一些英语读物,并指导他们阅读,养成他们在课外多读的习惯。多读可以使其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欧美等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你也会发现学生会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氛围,他们会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炫耀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就无形之中让他们彼此间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所了解的知识写一些简单的日记,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写的机会,锻炼写作能力,以便升入初中后就能得心应手。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和分析

在当下的农村教学中,诸多从事教学的老师也注重打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学生和睦相处,形成较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但与我们所倡导的师生之间能够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的良好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对甘肃省通渭县周边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导致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在2016年9月份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分别对刚进入新环境的甘肃省通渭县蔡家铺小学和附近中学的学生开展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其问卷内容较为广泛,既涉及到师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以及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方面,也涉及到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学生心目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内容。共发放问卷350份,其中对小学生展开170份调查问卷,对初中生也开展了180份的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41份。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了访谈法,对从事农村教学的老师们开展了面对面的交流,也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开展了面对面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心声。

二、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通过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产生较大转变。通过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与老师间的亲密度逐渐变得疏远,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辈群体之间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方面的特点多集中于初中学生,随着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造成初中生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特性,逐渐想摆脱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对自己的监管,使学生与老师之间逐渐产生情感隔阂,对老师自身的依赖性大大减少。[1]这就造成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很难利用自身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来拉近自己同学生间的距离,想要搭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显然增添了难度。此外,学生开始对老师的评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标准,喜欢和那些对自己生活、学习比较关心,知识渊博,能够站在学生立场为学生考虑的老师,而对那些只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关爱的老师只是出于礼节性的尊重,而从内心深处不认可、不配合。

(二)当下农村中小W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当前强调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张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关系,不仅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然而,在实际的农村教学中,由于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缺乏专业的理论素养,仍然受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把学生当作同自身平等的主体来看待,严重侵犯了某些学生的民利甚至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78.3%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变相体罚。有些老师会在日常的教学中,谩骂甚至是侮辱学生,所采用的惩罚手段、采用的惩罚方式多种多样。[2]尽管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教育学生改变换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由于自身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恰当,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阴影。这样打造出来的师生关系自然是不融洽、不平等、不和谐的,甚至使某些学生对老师产生敌视心理,习惯与老师对着干。

(三)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学生先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教学中,诸多老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困扰,一味的按照课本进行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扮演的角色就是“一言堂”,从课前讲到课后,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在授课的整个环节中,老师长期起主导作用,这样既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忽视对学生个性、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权利,所打造的师生关系自然属于专制型的,毫无民主可言。

(四)师生的关系逐渐变得金钱化、势利化,影响到师生关系的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完善,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随之变得金钱化、势利化。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有诸多学生反应农村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从学生身上赚钱,如让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参考书、平时测验的试卷费、课外辅导书等;还有91%的学生认为老师喜欢跟学习好的学生、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攀亲戚,给予他们特殊照顾等,都反映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种外界的利益诱惑对当前建立中小学农村师生和谐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所强调的师生关系指代的是狭义上的师生关系,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要在教学过程中打造和谐、愉悦、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从事农村教学的老师们对当下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有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彭虹斌.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考察――基于湖北省洪湖市A镇的历史人类学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1.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减负

我们可以把课业负担理解为:小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而承担的学习任务或产生的学习压力,它呈现于个体而辐射于全社会。

一、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的具体表现

1.感同身受:小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作业负担

我们目之所及:在不少城市,大清早左手提着沉重书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右手领着孩子匆匆上学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清晨的一道“街景”。再看看这些小学生的书包:里面除了课本和文具,还装着各类课外辅导资料、各种各样的练习本。我经常想:这样巨大的压力,会给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和童年留下什么?

2.耳闻目睹:学生有背不完的概念,做不完的习题

大量的课外辅导资料,必然造成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教师们“津津乐用”的最佳手段。于是,教师们专于各类试卷的搜集,更加津津乐道地进行概念的归类、习题的入库。而且家长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最终的结果便是小学生有背不完的概念,做不完的习题。

3.放眼社会:辅导班、奥数班比比皆是

小学生除了每天在学校正常上六节课,在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参加补课。补课的名目真可谓“琳琅满目”,提高班、基础班、奥数班……少数家长是为了真正的提优补差,提高孩子的能力。多数家长则是认为,别人的孩子在学,我的孩子不学怎么行?虽有一颗望子成龙心,却不排除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二、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习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业成绩的条件和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会取得不同水平的学业成绩,由此而来可以分出优良、中等和困难的学生。研究还表明:家庭规模、家长态度和动机相比于家庭物质条件对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更有影响,但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家庭压力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对学校施压来体现。因此,教育机构也是必然要反映家长以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

在我国,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于我国学校里德智体美的成就本位取向,要求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因此,可以量化的学业成绩――分数和名次,这也就成为加重学业负担的源头。

以上分数至上的评价方法和学校、班级之间的成绩对比、生源竞争让我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学校层面

(1)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影响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

有些学校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就得多练多做,做得多了,见得多了,数学概念、公式的应用就会得心应手。考试顶多是换换数字,信手拈来。这样学习数学是辛苦了点,但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句话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就是这样的思想束缚了学生,使学生甘心情愿地在题海中挣扎。

(2)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2.家长层面

对人才的片面理解使得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数学是主课,必须得学好,要学好数学就得多练习,学校做的练习根本不够。回到家继续做试卷、口算、辅导书――学生来不及思维,甚至有的题已经能默写答案。但这能叫学会吗?

3.社会层面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存在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竞争现象,此现象是造成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客观原因。所以造成现在的基础教育中,一切教学都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质量立校。

三、关于解决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教育对策

1.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部法令,我希望有如下规定:(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天数。(2)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只有期末考试就可以了。(3)按照不同的年龄段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法律制裁。

2.立足素质教育,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要提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思想认识,认

识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人才。(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改变目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单一评价学业标准的错误做法,建立起教育工作和科学的多重评价标准体系间良好的运行机制。

3.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应该要求和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让他们意识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内涵,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切实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的倾向。

4.强化学校和社会管理,健全中小学的管理制度

(1)要纠正考试成绩和学校评比、教师晋级挂钩的片面做法,严格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来检查、督导学校

(2)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控,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全社会应该给小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让孩子们尽快地从繁重的数学课业中解放出来,享受童年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发金.家长的心理期待.甘肃教育,2007(01).

[2]李颖.浅谈减轻小学数学课业负担.现代教育创新,2010(06).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G62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73―01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教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多的作业却成了学生的负担。特别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各种课外辅导书,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只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就能较大程度地起到“轻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一、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作业的关系,使课内、校内向课外、校外适量延伸

课内作业是当堂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理解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的作业,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条件下完成的。而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伸和拓展,是在脱离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备好课外作业题,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定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当天全部的作业。所以,课外作业一定不要太难太多,而是要层层递进,适量可行。

校内作业,是学生在校内必须完成的。考虑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当天所有课程的作业,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做作业的时间和题量。校外作业又是校内作业的延伸和拓展,校外作业的时间宽裕,活动空间大,所以布置作业时,题量可大一点,难度可强一点,还要有一些动手操作的题。可以是校内作业的重复练习,也可以是变异训练,还可以利用电脑查阅资料。这些作业一般都与当天所学知识或已经学过的知识有联系,不能让学生觉得在学校会做,家里不会做,让学生在校内没有完成的作业在家里完成,真正起到课内不足课外补、校内不足校外补的作用。

二、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有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规定。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使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承认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1. 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W生。

2. 布置作业要分层考虑。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则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后进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分层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四、处理好单科与整体的关系,协调好各学科的作业量

上一篇:高中课外辅导书范文 下一篇:上海高中辅导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