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范文

时间:2023-03-08 16:55:33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1篇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两个术语均诞生于80年代。原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一次使用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这种叫法。知识经济名称的提出,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80年代。199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成立了一个知识科学研究所,在成立该所的建议上明确提出其背景就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在阐述知识科学研究所的使命时谈到,“知识始终对我们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过去50年里,其重要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即它将支配其它的 社会 经济因素”。

进入90年代以后,知识经济概念的新涵义在于其更侧重于人。在关于全球知识革命,知识 管理 ,知识工程,知识组织和知识经济等90年代的]合题中,可以看出对知识有别于信息的某些性质的重视。1993年9月北方电讯公司和美国阿斯彭研究所合作出版了一本研究报告集,标题为《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的性质》,其中收集了六篇论文。美国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经济》,作者泰帕斯考特(他被美国副总统戈尔称作“世界上领头的网络巨擘之一”讨论了一种“新经济”形态,虽然书名叫数字化经济,作者实际上提出了新经济的12个特征,其中列在首位的特征就是“知识经济”(作者在1997年做的报告中有时将第一特征改为“汇聚性”,知识经济列在第二位)。经合组织1996年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区分编码型知识和意会性知识,尤其是其中与人的智能活动有关的判断,经验,体会等难以言传、测度和计量的意会性知识。1997年4月欧盟高级专家组完成的一篇题为“建设为我们大家的欧洲信息社会”中,也有一节专门讨论要区分信息和知识,报告指出,“首要的是在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划分出清楚的界限,无序的数据并不会自动变成信息,信息也不等同于知识”,“信息也不等同于知识”,“信息社会的主要挑战就是要开发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意会性知识”;在1997年7—8月间由世界 银行 举办的知识评估因特网研讨会上,区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也成了一个讨论的热点。这些报告和讨论最终的倾向性结论是: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但信息经济不一定是知识经济。1997年底加拿大召开的“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高级会议”上有代表强调“信息和内容不转化为知识就没有价值”。1998年初,世界经合组织(oecd)回顾80年代以来,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发出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首次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知识经济)。报告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现了 人力 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而以住传统的家业经济和 工业 经济则是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和能源为基础的物质型经济。1998年春季号的《经济发展评论》载文说道“美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89年11月的《 金融 家》杂志在“知识产权在贸易政策中起关键作用”一文中提到80年代美国迈向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目前看到的最早采用这个术语的正式文件可追溯到1993年。欧洲委员会1993年12月5日发表的“关于增长,竞争力和就业的白皮书:通向21世纪的挑战和道路”提出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更具竞争力,分散化以及更具团结性的经济来进入21世纪。第二章“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条件中”提出了四个目标,其中第二个为“开发与逐渐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有关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 经济学 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 历史 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 经济学理论 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如果说在 农业 经济时代,土地是第一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那么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支柱。在过去的5年内,it领域在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中占1/4的份额,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由1985年的4.9%上升到1998年的8.2%。90年代以来,美国信息产业提供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速度3倍于美国出口总速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美国培育了竞争力强大的朝阳产业,带动经济两低一高(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持续113个月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全面采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企业生产率、经营效率和利润率大幅度提高,推动汽车、钢铁、 建筑 等传统支柱产业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四、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1、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在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知识经济时代,则以工业、农业为基础,以知识产业为主导。1996年美国企业新增产值的2/3是由微软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27%,远高于房地产的14%和汽车产业的4%。

2、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近30年内,美国的企业生产一直在增加,而蓝领工人人数却由占劳动力 人口 的33%减少到17%,知识劳动者成为主体。

3、科技与 教育 成为竞争的核心,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知识经济实现了知识资本化和人格化。知识经济的核心

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 教育 。在知识 经济 时代,科技与教育不再处于从属的、服务性的地位,而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

五、知识经济对 经济学 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 社会 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 指导 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 人力 资本论、发展经济学、 市场 营销 学及一些 管理 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 农业 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 资本主义 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 工业 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 机械 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 计算机 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 电子 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六、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 经济学理论 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

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

业。

再次,同传统 工业 经济 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 社会 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 经济学 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 调查 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 通信 、广播和 电子 计算机 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 金融 、 市场 、 人力 、 管理 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增长理论,尤其知识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数字化、虚拟化、一体化、全球化、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等等特征,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传统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随着知识成为新增社会价值的决定力量,使社会财富价值的代表货币,在更加虚拟化的数字经济中运行,使工业经济时期所表现出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为泡沫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货币自由汇兑、金融衍生品大量存在和信息空前通畅的情形下,原有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已明显地不能 指导 现实。原来生产过剩的危机现在也许因为金融市场的违规操作而轻易来临,也许因为世界市场的分工而大获其利,可以说这次的东南亚 金融危机 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限于本文篇幅,这里我仅仅是提出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理 人力资本CEO 人力资本出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51-02

公司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美国著名法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曾说过:“公司是现代社会独一无二的伟大发明。就连蒸汽机和电都无法与之媲美,而且倘若没有公司,蒸汽机和电的重要性更会相应地萎缩。”传统的公司制度是建构在物质资本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和设计理念之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发生转换,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公司的角度,我国现行的公司法都需在人力资本视角下进行重构,这又集中体现在经理制度上。

一、知识经济时代经理地位的变化

经济学和法学研究多从角度界定经理的角色,构建公司经理法律制度。传统公司法委托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依法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公司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即股东会委托―董事会,董事会委托―经理的“二次”模式。它以传统的物质资本为主,股东是公司的惟一所有者,股东与经理之间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经理作为人不享有公司控制权。但实践中经理实际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经理控制型”企业却普遍存在,传统理论解释知识经济时代经理革命问题已力不从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和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雇佣劳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则像资本一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公司。经理作为专业知识的所有者,不再满足于公司管理权,而是以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身份要求分享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知识经济时代经理角色发生转化,具有公司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和公司的高级雇员之三元角色,其中经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角色使经理在公司中应取得类似股东的法律地位。

经理三元角色论以人力资本理论和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两个理论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法律对企业性质和企业产权制度的全新注解,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达成的一个特别契约,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共享企业所有权和企业控制权。据此经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股东物质资本所有者不在是关系而是契约关系。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二次”模式,而应是一种“双向的委托”模式,即在公司运营中,股东投入物质资本,经理投入人力资本,经理具有了双重身份变相成为公司股东。随着经理人力资本稀缺性和专用性加强,权力逐渐由董事会向经理转移,经理逐渐成为公司权力结构中的独立一极。

二、经理实现剩余控制权

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利润已不仅仅由物质资本创造,人力资本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殊性,它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价值较短时间内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会发生价值增值或减损。若能最大程度满足人力资本的自利性要求,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反之会通过一些投机行为或短期行为来谋求其自身利益。所以不能过分压榨而是通过分享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予以激励。

经理作为公司核心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其角色和地位的转换最突出的表现在首席执行官(CEO)角色中。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公司经理人力资本在公司营运中的能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就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力资本自利性的要求,对经理人力资本进行激励。这首先要提高公司经理的地位,给经理最大限度的权利,即构建CEO制度。CEO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公司治理方式,是人力资本法律化的一种制度安排。CEO既不是总经理,也不是董事长,除拥有原来经理的全部权力外,还拥有董事长的部分权力,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加速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突破了原来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严格分离的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CEO作为公司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企业契约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作为专业管理人士,取代董事会成为公司业务之执行机关,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作为高级雇员,区别于一般雇员而享有公司控制权。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CEO是地位提高和权利扩张的经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经理革命的新征兆。而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规定CEO,也没有明确规定其权利与义务。为了降低公司决策和执行成本,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需求使中国的公司治理向国际靠拢,我国公司法有必要引入CEO制度。因此我国引入CEO制度需对现行《公司法》进行改造,对经理和董事会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并对公司经理规则进行重构。

三、经理分享剩余索取权

依据人力资本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公司经理人力资本在公司营运中的能动性,就要允许公司经理以其人力资本投入公司,赋予其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以确保经理人力资本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要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建立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平等合作基础上的人力资本出资,改变人力资本所有者依附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被动地位,使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得以实现。英美国家法律中关于劳务出资的制度实践,及我国江苏、上海、南京、大连等省市的地方性立法中准许高科技园区企业以人力资本出资的规定都已经突破了人力资本出资的,为经理人力资本出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江苏省科委和体改委在《关于推进技术股份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用开发类的科研院所在改制时……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科技人员,可以采用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的形式”;2005年初,上海颁布的《浦东新区人力资本出资试行办法》中允许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经验都可以按照法定方式作价出资;我国新《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这都为实现人力资本出资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人力资本出资作为公司的一种出资方式又需要法律给以必要的规制。经理作为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允许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确定经理与股东间双向委托关系,明确经理三元角色的重要前提;构建系统的经理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经理法律制度的改革和突破,也是我国公司在国际竞争压力下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法》(第四版)影印注释本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

[2]谈萧.经理革命的法学解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杨淑君,郭广辉.论建立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3).

[4](美)西奥多•舒尔茨.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5]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6]李月红.公司CEO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

[7]郭广辉.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6).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管理 创新 改革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几年来全球科学技术发展飞快,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企业的数量也急剧增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流下存活,众多企业将面临这一些列新的问题。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进社会的需求,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全新挑战以及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能在管理上做到推陈出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因为,只有适应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并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让自己企业处于优势并茁壮成长[1]。

1.知识经济时代的简介以及发展现状

当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以“理性”和“人性”两者相互融合的管理革命[2]。而且随着我们生活全球化、多元化的进行,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改变自己管理使之适应社会时代步伐这一过程已成为一个大难点以待攻破。

1.1 知识经济时代介绍

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与知识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法,知识产业在这个过程成为了龙头产业,并且是知识经济成为新的一个经济形态的时代。

伴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等的普及,知识运营已成为现今行业的重中之重的影响因素,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高新技术作为奠基石,并且以智力资源作为主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态。对于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们,它们面临着企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因为,知识经济有着经济发展可持续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以及经济决策知识化的特征,从中不难看出,企业对于知识运营的掌控决定着企业的衰败兴盛。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现状

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只能说是刚刚出现了知识经济的苗头。因为即使是强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至今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经济。而在我国,就我国的经济体制而言,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其发育与产业的结构处于一个极为不平衡的状态,现今就北上广等这些个大城市会相对好些,而其他一些二三线小城市则仍然在经济体制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可以说知识经济在中国面临着难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能尽快步入知识掌控时代,企业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以融入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并从中获益,进一步强大发展[3]。

2.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改革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陈旧的一套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做到能够通过多层面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更新企业的老旧的管理思想以来适应这个大时代,进而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这一目标已经成为现今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也显得意义重大。

面临如此挑战,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成长,企业相对应的也要能够推陈出新,转变旧的传统理念,融入新的思想元素。企业的管理改革应该能够做到在管理的观念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即做到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组织模式、管理营销方式等这几个方面的创新。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技术以及多元化的市场,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搞不好企业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浪潮中沉淀下去,因此创新很是关键,它意味着发展,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企业做到这几点至关重要[4-5]。

2.1 企业管理对象无形化以及网络化

管理对象无形化,即主要是对企业无形资本进行管理。而管理对象的网络化,则是指能够对管理的对象进行网络系统的管理。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管理对象多为机械设备,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远程管理终将是大势所趋,因此管理的无形化与网络化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

2.2 企业管理内容知识化及专业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企业的多方面要求都在提高,知识在不断得更新,因而对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来讲,要求从事该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已是一个必然趋势。

2.3 企业管理过程复杂化和民主化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部门的共同合作,随着社会发展,企业部门划分会越来越细,将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同时,随着企业的扩大,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增强企业的工作透明化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参与热情,这将有利于企业的民主化。

2.4 企业管理组织扁平化和手段现代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会形成一种以知识为重点相互关联的结构。因此管理组织也将会呈现出以平化网络结构为主体的扁平型,这将能够保证信息传达的快速性及通畅性,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2.5 企业营销方式知识化和个性化

知识营销是一个企业与客户建立稳定关系的关键步骤,企业应能够实现其营销方式的知识化和个性化,注重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合适的产品。

结论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和以往的经济形态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时代性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对当今企业有着巨大的冲击。然而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应当能够对自己的陈旧管理进行改革,创造出适应这个大时代的管理模式,进而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发展并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淑君,马燕林.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06:18-19.

[2]庞跃辉.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革命[J]. 改革与开放,1999,06:33-34.

[3]柳宏志,路来君.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革命[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23-25.

[4]梁镇,刘安.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知识管理[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0,04:33-37.

[5]姚玉龙.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新观念[J]. 社科纵横,2004,06:43-44.

作者简介: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4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也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只是适用于过去的工业经济模式,而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运营工作不符。企业需要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来展开对会计工作的研究,同时进行相应的创新工作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果以及时代适应性,推动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保持强劲有力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创新研究

现在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自身的运营和发展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发展环境影响,同时企业的会计工作也表现出不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创新意识不高,所以对会计工作的完善工作也相对不足。企业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上进行创新工作,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并带动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一、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会计目标相对陈旧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但是需要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后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现在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相对陈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简单的为企业经营服务,工作目标整体来说较为单一和过于简化而只能适用于过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也没有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化特点来完善会计工作目标,所以在企业内进行的会计方法主要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对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工作帮助相对较小。过去进行会计工作只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企业没有将各方利益共同发展作为新的工作目标。

(二)会计工作方式落后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相关知识体系和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更有技术含量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带来的变化。虽然企业意识到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但是从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来看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技术含量。企业的会计工作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复合型的会计工作方法而只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却没有取其他管理工作形成多元管理方法。现在企业会计工作对知识经济时代更为复杂的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设备支撑会计工作进行创新升级,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都还需要加强。

(三)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较弱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重视度很高,很多创新工作都需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带动下才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意识和综合工作能力都不够高,在企业过去的经营时期虽然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一般的管理工作,但是会计人员普遍没有得到持续高效的教育培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但是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人才培养来带动企业整体创新的重要性,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激励会计人员进行工作创新,所以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长时间保持落后的状态甚至会造成会计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

(四)会计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在具体的会计体系下进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会计体系需要体现出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时代特性。企业整体来说对会计体系的创新工作不足,普遍是沿用过去的会计体系来进行相关工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全面性,过去对企业部分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企业中的各类财务信息以及决策信息在会计体系内流通较慢,所以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模式都会收到影响。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认识还不足以对会计体系进行创新,特别是无法再体系中体现对新时代更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体系对企业投机活动和相关税务工作等的反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合理设置会计工作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会计工作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需要通过更有效的会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对新时期的适应力和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对会计工作的目标进行优化,过去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企业的运营工作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目标单一而且过于空泛。企业需要根据时代特点来设置多元的复合型工作目标,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利益,还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股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体的问题对应地设置在会计工作目标当中。企业需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抓住工作目标的特点并积极地开展会计创新工作,并为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需要根据具体时期的发展情况来动态制定,企业更需要注重相关工作目标对企业现阶段运营和未来发展的具体作用。

(二)提高会计工作方式科学性

会计工作的方式能否适应企业发现需求以及时代特点决定了会计方法的科学性,所以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现有会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会计创新工作。过去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是单独进行而没有与其他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所以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方向来细化会计工作并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用,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其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方法的技术含量,通过最新的会计理论体系来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同时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高效的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大数据量的财务信息并帮助会计人员及时开展分析和处理工作,企业也能够利用信息化会计工作来带动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创新。

(三)增强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企业需要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以此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创新。现阶段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较为固定同时进行的工作没有具体分类,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各类分支进行一般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化,充分挖掘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来丰富企业的会计工作方法。企业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重视程度,对会计人员实施动态培养工作并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得到持续而长久的培养。企业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考评工作和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会计人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整改。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来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这也是企业实现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方法。

(四)完善会计工作体系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会计创新来贴近时展需求,实现创新工作还需要从完善会计工作体系来实现。企业需要对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充分的研究,对该发展时代的具体特点以及企业的运营现状联系起来,能够发展会计工作体系来反映出相应的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体系需要丰富原有的内容,应该包含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带来的融资、财务风险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等内容,使企业能够准确地根据体系内容进行会计工作。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速度较快,企业需要把握好对会计工作体系的长久维护和创新,避免因为脱离企业的工作实际而导致的会计工作失效,推动会计工作长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所有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最终影响的好坏由企业是否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决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日常运营中最经常使用到的一项工作,企业需要及时开展会计创新工作并带动企业整体管理工作提升,并保证企业能够快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媛.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创新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25):104-105.

[2]张俊楠.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J].经济,2016(12):00061-00061.

[3]邢玲霞.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214-214.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创新研究

现在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自身的运营和发展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发展环境影响,同时企业的会计工作也表现出不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创新意识不高,所以对会计工作的完善工作也相对不足。企业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上进行创新工作,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并带动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二、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会计目标相对陈旧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但是需要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后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现在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相对陈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简单的为企业经营服务,工作目标整体来说较为单一和过于简化而只能适用于过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也没有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化特点来完善会计工作目标,所以在企业内进行的会计方法主要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对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工作帮助相对较小。过去进行会计工作只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企业没有将各方利益共同发展作为新的工作目标。

(二)会计工作方式落后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相关知识体系和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更有技术含量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带来的变化。虽然企业意识到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但是从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来看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技术含量。企业的会计工作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复合型的会计工作方法而只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却没有取其他管理工作形成多元管理方法。现在企业会计工作对知识经济时代更为复杂的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设备支撑会计工作进行创新升级,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都还需要加强。

(三)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较弱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重视度很高,很多创新工作都需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带动下才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意识和综合工作能力都不够高,在企业过去的经营时期虽然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一般的管理工作,但是会计人员普遍没有得到持续高效的教育培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但是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人才培养来带动企业整体创新的重要性,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激励会计人员进行工作创新,所以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长时间保持落后的状态甚至会造成会计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

(四)会计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在具体的会计体系下进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会计体系需要体现出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时代特性。企业整体来说对会计体系的创新工作不足,普遍是沿用过去的会计体系来进行相关工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全面性,过去对企业部分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企业中的各类财务信息以及决策信息在会计体系内流通较慢,所以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模式都会收到影响。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认识还不足以对会计体系进行创新,特别是无法再体系中体现对新时代更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体系对企业投机活动和相关税务工作等的反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合理设置会计工作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会计工作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需要通过更有效的会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对新时期的适应力和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对会计工作的目标进行优化,过去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企业的运营工作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目标单一而且过于空泛。企业需要根据时代特点来设置多元的复合型工作目标,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利益,还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股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体的问题对应地设置在会计工作目标当中。企业需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抓住工作目标的特点并积极地开展会计创新工作,并为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需要根据具体时期的发展情况来动态制定,企业更需要注重相关工作目标对企业现阶段运营和未来发展的具体作用。

(二)提高会计工作方式科学性

会计工作的方式能否适应企业发现需求以及时代特点决定了会计方法的科学性,所以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现有会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会计创新工作。过去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是单独进行而没有与其他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所以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方向来细化会计工作并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用,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其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方法的技术含量,通过最新的会计理论体系来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同时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高效的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大数据量的财务信息并帮助会计人员及时开展分析和处理工作,企业也能够利用信息化会计工作来带动企I管理工作的整

体创新。

(三)增强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企业需要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以此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创新。现阶段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较为固定同时进行的工作没有具体分类,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各类分支进行一般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化,充分挖掘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来丰富企业的会计工作方法。企业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重视程度,对会计人员实施动态培养工作并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得到持续而长久的培养。企业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考评工作和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会计人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整改。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来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这也是企业实现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方法。

(四)完善会计工作体系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会计创新来贴近时展需求,实现创新工作还需要从完善会计工作体系来实现。企业需要对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充分的研究,对该发展时代的具体特点以及企业的运营现状联系起来,能够发展会计工作体系来反映出相应的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体系需要丰富原有的内容,应该包含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带来的融资、财务风险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等内容,使企业能够准确地根据体系内容进行会计工作。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速度较快,企业需要把握好对会计工作体系的长久维护和创新,避免因为脱离企业的工作实际而导致的会计工作失效,推动会计工作长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所有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最终影响的好坏由企业是否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决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日常运营中最经常使用到的一项工作,企业需要及时开展会计创新工作并带动企业整体管理工作提升,并保证企业能够快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媛.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创新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25):104-105.

[2]张俊楠.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J].经济,2016(12):00061-00061.

[3]邢玲霞.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214-214.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特征 会计创新 经济形态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没有创新将会被社会落下,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变化巨大的社会环境中,会计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会计要迎接时代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从而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何进行会计创新,这是一个急切的问题,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会计理论所依存的环境已不付出在,这对会计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概述:

(一)会计目标受到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造就了“快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这一会计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多更加及时。会计目标在确立时主要依据了信息使用者需求信息的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信息使用者在需求传统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公司的潜在的经济价值也特别关注,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知识创新能力的水平高低,这关系到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的制定。因此,会计行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新理念,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制定会计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主要关于会计主体、企业持续经营状况、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几方面。关于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主要是用来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会计主体会随着经济活动的进行而产生变化,在不同的交易事项中,一个企业的主体完成某项经济效果后,会选择是否在继续该项交易,如果不进行,其将组织资金、技术和知识组成一个新的主体参与到经济交易中,这样一来,在进行会计主体假设时,会有更多的因素进入,增大了会计假设的难度。关于持续经营,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时代,企业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来选择其经营的范围和时间,失去一个有规律持续经营,这就造成持续经营的假设有名无实。关于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假设是信息使用随时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方向决策的需要满足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随着网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会实时更新,有时刚交易结束就会在网上出现热议,这也造成了会计分期假设失去意义。关于货币计量,以前的货币计量主要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科技含量大,替代速度快,产品价值变动幅度大,这对影响币值的变化。

二、知识时代需要会计进行创新

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计理论,进行会计创新,以此在完成时代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会计创新。

(一)构建适应时代的新会计模式

传统的会计模式不能时展需求,就需要进行更新。然而要在新的时代下,进行会计模式的创新,需要从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如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这几方面的更新要依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只要会计各个方面的时代更新完成,会计全方位的会计模式的形成已近在咫尺,新会计模式的构建将对其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二)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会计计量重在知识资源,而传统的会计计量重心是财务资源,他们的计量方法是不能通用的,这就需要进行计量方法的更新。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量增加,在对计量方法的选取上注重多样性,只有多元性的计量方法,在面对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会计事项时才可以有针对的进行计量,使得计量结果更为合理真实。总之,引入多种计量方法,是多元化社会的需求。

(三)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会计系统

人力资源会计经过了漫长的道路,已经形成它特有的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是兼有经济理论、会计理论和会计计量等多个理论为一体,其综合性能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通过智力劳动进行价值创造,如何进行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了会计要面临的难题。现在时代下的知识价值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比财务资源范围广,这就需要财务会计拓展自己的视野,把知识资本加入到核算范围内,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会计系统,以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

(四)财务报告的更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涵盖范围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更广。在财务报告中,不仅仅要反映出确认的事项会计,还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其他财务报告确认的事项会计情况。财务报告的更新要走出传统财务报告中墨守成规的俗套,以此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的更高要求。

三、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7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价值 特点

知识经济,也叫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和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从概念上来讲,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而言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经济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传统的物资和资本,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增长而增长。从本质上来讲,知识经济时代并不是直接将知识直接代替传统的物资和资本,而是运用知识将物质和资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配置,从而制造更多的财富。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比掌握物质和资本更有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事物都因为知识基础代替了原本的物质基础和资本基础而发生变化。以传统的物质和资本为基础的会计价值当然也不能避免,它也必将完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变迁。

一、重新界定会计价值的归属问题

从经济学方面来讲,一件事物是不是有存在的理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看这件事物中存在不存在人类的劳动,在物质生活或者经济生活中有没有使用的价值,就是说这件事物能不能够被使用,如果这件事物能够被使用,那么它就有存在的意义,如果不能够没使用,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价值是依附于主客体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主体不存在或者客体不存在,那么价值也就不存在。当主体在某些方面的需求能够被客体所满足,那么客体的价值才能够被完整地体现出来,反之,客体将不存在任何价值。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哲学研究的范畴是远远大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的。哲学研究的内容不但包含着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而且还包含着经济学研究内容中不存在的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就将价值所包含的内容放大到了社会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等多次层面。

从传统的物质和资本为基础走向以知识为基础,会计的价值也被赋予了文化层面的意义,被赋予了哲学上的意义,因此,会计价值也就从经济范畴走向了哲学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价值既然归属了哲学,那么会计价值认知也应该从哲学方面入手,对会计价值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认知。

二、会计流程决定会计价值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会计流程既可以实现会计的经济价值,又可以实现会计的文化价值。从实质上进行分析,会计价值的实现就是通过会计流程来完成的,会计流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会计价值。

在会计流程中,会计的运行规则决定了会计价值的高低。由于人们在知识经济的认识上还不太到位,因此,在制定会计规则时肯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在会计规则的实施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动机都会直接对会计规则的实施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文化就成为了会计流程、会计规则是不是能够严格得到执行的主要因素,会计究竟会怎样处理获取的信息,是按照会计流程、会计规则进行严格处理,还是不按照会计流程、会计规则进行处理,将直接引发企业跟用户之间信息对称或者不对称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会计价值一部分的会计文化就对会计价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会计价值的特点

(一)会计价值具有目的性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会计价值直接指向会计主体,通过指导会计主体的行为和活动来实现会计价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价值直接为会计主体进行指导,并且规范会计的行为。

(二)会计价值具有共享性

会计价值不但是实施会计行为的个人必须遵循的原则,而且还是整个会计行业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各项原则,可以帮助会计个人或者整个会计行业判断是非,理顺思路,选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会计价值具有稳定性

无论是传统的以物质和资本为基础经济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都具有稳定性,会计价值一旦形成,就会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并且成为整个会计行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会计价值具有约束性

作为整个会计行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会计价值对会计行为的标准,会计行为的尺度进行了规范,这样就决定了会计价值具有约束性,如果会计价值约束性缺失,那么会计价值将会成为一纸空文,整个会计行业必将失去统一的行为准则,也必将造成整个会计行业的混乱,必将引起企业生产的混乱。

(五)会计价值具有复合性

一切事物都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作为特殊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也是如此。知识经济的动态变化势必导致会计价值的动态变化,这样一来,会计价值也就充满变化性和复杂性,从而形成会计价值的多位性。尽管会计价值的内部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但是,会计价值对外却是以整体形象出现,这就决定了会计价值具有复合性。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来源于以物质和资本为基础传的统经济时代的会计价值也必将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知识经济的特征,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经济运行特点,努力寻找会计价值的契合点,理论联系实际,顺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会计价值的合理回归,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价值,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完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徐世坤.浅谈会计价值的理性认识与回归.中国城市经济.2011.03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从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和内容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传统财务的基本要素是财务资本,财务管理是关于财务资本的运作,包括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这与工业经济时代资本的重要性是相联系的,然而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虽然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知识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以财产所有权为形式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了可转换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即人的知识本身。因此,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财务管理仍然由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关系、筹资、收益、分配财务指标的分析几部分组成。但其形式和内容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理财活动迥然不同,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如何做好知识时代企业财务管理。

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后果,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为必要和可能。一是企业在原有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为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采用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科技创新成果,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影响社区福利等。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也为消除不良后果提供了可能,如污染治理技术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能,也是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成为必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保证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同工业经济时代一样,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仍然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企业生产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耗费,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并注重售后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是获得更多知识和巨大财富的源泉。但由于知识的飞速发展,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不可能掌握众多的知识,此时获得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企业财务关系,一般包括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知识经济时代这五类关系仍然存在,但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但与其它生产要素与拥有知识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拨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做好企业筹资管理

从筹资角度来看,来源于银行的银行资金比重将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难以满足银行经营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得网上融资成为可能,融资的领域更加广阔,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选择上,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促使企业成为处于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最关键因素。因而企业筹资的主要功能不仅仅在于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它不仅包括资金的筹资,而且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人力资源等资源的筹资。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不像以前工业经济时代那样单靠资本的大量投入。更确切地讲,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四做好企业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以设备、资本、原材料等为主。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而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的管理则关注较少。新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知识资本性经济,知识和技术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地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和以人才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五做好企业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工业经济时代的收益分配实行的是按资本分配制度,谁拥有资本谁分享收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必然成为分配依据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分享收益。这时,企业的参与者包括物质资本的提供者、直接生产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创造者。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六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济经济;信息;会计模式

一、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模式的现状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在理论和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1.事项理论的不足:会计中的多重计量到底该用哪些属性?使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如何在会计上实现?如何实施审计等等,目前均没有现实的标准;事项理论将怎样使用会计事项信息和决策是信息用户自己的事,而信息使用者的处理能力不平衡使知识经济会计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建立知识经济会计模式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且对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规模较大、信息使用者众多,才能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因此,这一模式主要适应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的落后性: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保守性,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决定了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相结合:知识经济时想的会计目标观念应当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有机结合,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量,用未来现金量反映企业价值,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弱化,使经济环境变得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分期报告、币值稳定等假设都与会计环境不适应,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快速、高效、成本低的特点使所有财务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片面强调会计分期也没有意义,会计完成变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入帐依据,一般在入帐后不再作出调整;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要求仅靠单一历史成本计价是无法满足对企业”软资产”进行完整的计量和核算,同时单一历史成本计价也不能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要求,在经济经济会计模式中,应有多种计价、核算方法并存,注重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和核算。

4.会计工作的中心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重点反映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这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

三、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用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处理程序,探讨新的会计计量手段:企业传统的会计模式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按照“证-账-表”的顺序进行会计处理,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别是专用信息必须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处理,即平时将信息分类检索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当有关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决策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的重心从有形资产转向了无形资产,因而会计计量手段应向多种计量方法并重发展。

2.用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重视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账薄的分类汇总,然后通过提供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即价值会计。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是运用多种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是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为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降低会计核算成本,应该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平常只是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分类存储、传递,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信息;知识经济引起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企业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都应纳入会计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反映,使投资人充分掌握和了解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可能经济和社会效果。

3.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复式记账法发展为多式薄记账: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是多数企业劳动的主体,因而对知识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成为财务会计管理和核算的主要内容,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传统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是依据“受托责任”理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主要遵循“决策有用”理论,采用多式薄记法,与事项理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有关各方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决策决策信息。

4.知识经济条件下应建立以信息中心为媒介的会计报告模式:为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功能,其会计报告应该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全国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事项业务通过E-Mail的形式传向中心,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即建立”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不断满足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从而打破会计报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为决策者提供可按照各自需要进行自由选择的即时信息。

参考文献

[1]冯留建.论知识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特征[J].经济师,2003(10).

[2]汤云为.钱选胜:会计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知识经济时代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人才培养

1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特征

1996年初,世界经合组织在发表的一份年度报告中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知识经济”,这便是广为关注的“知识经济”的由来。提出“知识经济”是因看到知识与技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从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看,知识经济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信息化

一般而言,信息是指从客观世界获得的新知识或者是对客观事物发出的新要求,因此,信息是知识经济的血液和神经。信息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产业,其四大支柱是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它们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可以说,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2网络化

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大量生产和生活活动均可在网络上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有人预言,这种提高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1.3软件化

软件泛指电脑的程序、运行时所需数据以及与程序有关的文档资料。传统产品可通过各种应用软件开发来提高其现代科技含量,高技术产品更离不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知识经济能充分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最明显的是离不开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总之,软件开发及其广泛应用于各类高技术领域,最能体现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及对生产的巨大作用。

1.4知识资本化和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学、技术、高级管理等)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配的主要依据。在人力资源会计中,就企业财富增加而言,“物力”在于其价值转移,“人力”在于其价值创造,知识产品,应当视为与实物资本所有者一样享有收益索取权,即知识资本化。知识经济对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投入将起决定作用,当今,美国众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资产的60%,便是很好的证明。

1.5经济决策知识化

知识经济的决策必须科学化和民主化,一定要体现现代知识的宏观调控作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依靠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科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活的速度大大加快,据统计,一项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在19世纪为10年,20世纪50~60年代为1~3年,90年代为数天,而21世纪则可能为数小时。

1.6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虚拟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来实现,全球空间变小而成为“地球村”,各个国家相互协作加强将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通过信息处理可虚拟市场、虚拟现实,比如虚拟银行等。

可见,在知识经济发展中,主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资本、土地和一般劳动力,而是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它们推动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其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到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足见我国在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有足够掌握现代高技术的人才,因此,加速培养优秀人才,并充分发挥各类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作用,已是我国在新世纪的重大发展策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2新背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功实践,我国已走完西方国家200年的路程,步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现在我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年GDP已过两万亿美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钢、煤、水泥、化肥等)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居第一位,这为我国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但是,必须清楚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只为美国的1/9,日本的1/4,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许多工农业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产量和产值还很低,传统产业低技术层次还普遍存在,高技术产业尚在崛起之中。在今后经济发展上,从国内供给方面,在资源上已无太多资源可挖,从国内需求看,大多数领域已结束短缺经济时代,盲目的数量重复扩张型发展已无多少市场空间。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技术产业调整阶段,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即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大转折中最突出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国已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种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如何认识知识经济的发展?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将事关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新措施——加速我国人才培养的策略

认识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是为了抓住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加快发展。知识经济是现代“新型经济”,所需人才也是“新型人才”。只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才能加速发展知识经济,才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面对我国技术人才现状,要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是当务之急。由于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本文所能详述,只就相关问题提出探讨。

3.1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体制,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还较低,其一,就业人员中,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1/4,高校在校生只及美国的1/2左右。其二,现行高教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确定的,主要服务于传统工业社会,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国际上看,多数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60~70年代均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80年代后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培养”阶段,从1999年扩招后,至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到21%,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尽快构筑高教大众化仍至普及化的长期发展模式,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在高教体制上,加速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促进高教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适应市场经济,多层次培养人才;参考国际培养体制,提高创新模式。

3.2高质量高校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基石

高校大众化过程,校舍、信息化设备等,只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及必须资金,是易于解决的,难点是解决高质量师资问题。目前高学历师资比例少、职称比例失调、地方院校待遇较低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院校或系,教师与学生之比达到1:20以上,远远超过1:14的正常比例。国际一流大学的师资结构为倒金字塔形,即多数教师应具博士学位,而我国高校,具博士学位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就连硕士学位的教师还不占多数,有的是本科毕业生在唱主角。随着商品房、医疗改革的推进,高校已无相关福利可言,缺乏引进和稳定人才的吸引力。根本出路在减少不必要的扩大规模投资,重点解决教师的必要待遇和教学、科研等条件。

3.3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加速选拔人才

高校应向中科院学习,强化岗位聘任,不搞形式上的聘期,改革评审制度。建议各个省对一般本科院校只把关正教授评审,对副教授评审由各校根据省文件进行评审。对硕士评中级职称可在1~2年内评定。各校有了上述自后,便可不定期的“破格晋升”优秀人才,更好地激励年青人才成长,尽快造就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领头人,以弥补人才“低谷期”的断层局面。

3.4改变人才流动的有关约束,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由于面临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急需大量高科技人才是当务之急,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现有人才是解决人才“低谷期”的有效途径。眼前大量人才出国、内地人才东南飞、企业人才频繁跳槽、学非所用浪费人才等普遍存在,反映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突出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必然趋势,由于企业、公司及跨国企业用人的机制变化,必然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加速和完善人事是促进“社会人”流动的桥梁。改革的措施,除国家公务员、军事院校和机关及特定单位外,对大专毕业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应实行人事制度,人事、户口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个人与用人单位只签订聘用合同,这样,高素质人才的流动约束便可解决,单位要稳定人才,只有创造条件并使人才发挥作用才行,而行政干预手段是无能为力的。

3.5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构筑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制

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知识老化”的周期明显缩短。据统计,大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中,继承性只占10~15%,工作中获得的现代知识占85~90%。面临国际交流及高技术不断发展,任何专业人员,不很好地掌握外语,将成为现代“哑人”,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会带上“科盲”帽子,不注意沟通获得新信息,只会仰天长叹,失业会迟早到来,何谈事业有成。因此,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终身职业”的时代已宣告结束。建立和完善辐射到全国的终身教育网络,自觉更新知识,是保证适应新时代、提高人才素质的长期战略任务。

4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在创新、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晚,如何加速培养现代化人才和合理而充分地使用现有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首要战略,应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幼松.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N].光明日报,1998,5,26

[2]湖北省通信学会.知识经济与信息化[J].学会简讯(内刊),1998,3.

[3]易杳等.中国渴求知识时代[J].瞭望,1999,12.

[4]周大平.科教兴国:创新是重中之重[J].瞭望,1999,10.

[5]齐建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J].瞭望,1999,44.

[6]周大平.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新尝试[J].瞭望,1999,12.

上一篇:钢琴教师范文 下一篇:民族院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