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

时间:2023-03-20 05:21:00

知识产权保护法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1篇

世界知识产权体系所恶意创设的症结在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过度维护本国优势和跨国巨头的垄断利益,严重扼杀发展中国家和后来竞争者的发展与创新。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知识产权斗争的核心,发达国家现在想要做的,不过是在自己爬上楼之后,就撤掉发展中国家借以向上攀登的梯子。“梯子”是世界知识产权斗争的本质所在,知识产权跨国巨头成了现存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客观上的受益者。知识产权的理想状态正是“完美无缺的财产”;其目标是“完美无缺地控制”。例如,劳伦斯•莱斯格教授曾言:“美国人是有些精神分裂,一方面,在知识文化发展上,重视自由,鼓励创新;但另一方面,却采取极端保护主义的版权法律架构,垄断知识,压制创新。”“但无论如何,这绝非早期建国者对于知识产权和知识公有领域的构想和初衷。”①世界各国都希望自己能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一席之地。一国对其国产软件企业保护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企业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这一点上看,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拥有了未来。然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秩序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过多年的知识和技术积累,科技发达的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已经掌控了数量庞大的知识产权,并依此获得了世界市场的现有优势和垄断地位。数十年以来,通过创新开发出Windows与Office等软件的微软公司,成了现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直接和主要的受益者。微软以反盗版或者验证正版为名,大规模推进“黑屏”计划,直接危及“网络安全”,损害了装有微软软件的电脑正常运行,以及广大用户的正常学习工作的权利。虽然微软的这一行为客观上可能促进人们尊重知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觉醒与行为自觉,进而可能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但是,这并不利于在公平合理的知识产权国际法保护的法律框架内实现人权的国籍保护。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念及其影响的过程中,各国学者更加注重对人类自身的审视和对人的价值诉求的新思考,乃至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诸多新的思潮、新的理念。②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和人的全面发展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潮。由此,应该坚持以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和构建国际民商法律新秩序为价值目标与内涵,思考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可能给“网络法治”的构建、“人权保护”的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危险和冲击。以“微软黑屏”为中心,要处理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人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公有领域保有)之间悖反关系的话,需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法则:

(一)“私力救济”应以“国际社会本位”为思想边界

无救济即无权利。“救济是纠正、矫正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损害的不当行为的权利。”③倘若可以从民法上寻找“微软黑屏”的合法性依据,那么“私力救济”或“自力救济”可能是最佳解释方案。“私力救济”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主张权利?其边界问题,可以从传统民法学、社会学等理论关于“私力救济”的复杂论证中寻找答案。④尽管国内外法学界关于“私力救济”的认识不相一致,①但一般认为,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的“私力救济”是指权利受害方在情况紧急且迫不得已时,以维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为目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必要限度内实施自卫、自助或自救等行为去制止不法侵害,且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早期的人们在简单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利益冲突,进而出现了侵害权利的现象,但因当时并没有公共权力机构(政府),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血亲复仇、同态复仇等冲突解决方式就出现了。可见,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最原始、最简单的救济方式。私力救济应以正义为道德基础和首要价值,以效率为经济目标,以秩序为制度追求。在正义、平等、安全和自由等价值体系中,秩序为其他价值目标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制度保障。综合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博登海默指出:历史表明,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这种要求确立社会生活有序模式的倾向,绝不是人类所作的一种任意专断或“违背自然”的努力。……那种倾向是深深地根源于整个自然结构之中的,而人类生活正是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②随着国家公共权力渐趋发达和社会规范(如法律)日趋完备,个人的权利就逐步由国家公共权力来保护,公力救济日渐发达,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古代及中世纪以私力救济为原则,现今则以公力救济为原则。”③微软公司的行为无疑已经违反了这一根本原则,同时也背离了国际社会本位理念。所谓国际社会本位,是指国际法将进一步深入到某些传统上纯为国内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中去,一国的法律遵循某些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成为客观要求,个人乃至国家为民事法律行为或行使民事权利,都应考虑到不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④作为后现代法学思潮、新自然法思想与世界主义(或普遍主义)等法学思潮的载体或精神,它科学地坚持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有助于法律更好地实现人类对于诸如正义、自由和平等的普遍价值诉求。所有国际法律制度的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组织和个人,在行使自己享有的各种权利和权力(包括)时,都不能不受到更高层次的利益、正义与需要的约束,即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普遍的国际社会正义与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的需要的约束。⑤国际社会本位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环境,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保护弱方利益,有利于推进全球问题的解决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微软黑屏”所宣扬的非法性“私力救济”无疑是当今网络法治社会中的一大败笔。它俨然上演了一股强势逼人的态度和做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无异于“野蛮”。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两个问题:“法治世界”里“私力救济”的边界在哪里?“人本”是否应成为个人权益主张的核心价值取向?而这就是公众利权意识的觉醒,更是“人本思想”的一大飞跃。倘若不从“人本”出发,微软的黑屏行为不仅仅只是伤害了其用户,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自食其果。任何非法性非理性地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人和行为必然遭受世人的唾弃和社会的谴责。“微软黑屏”给现有的国际民商法律秩序添了一道伤疤,同时引起了世人的反思与“法格觉醒”,⑥必将加速国际民商法律新秩序的到来。

(二)构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律新秩序应坚守平等原则及容忍义务

当今世界,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等一些不文明行为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深恶痛绝和明令禁止的,①但其总有存在的现实可能和合理空间。在黑格尔的哲学范畴中,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②因此,各国公司或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术水平以防范盗版和侵权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对此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诚如劳伦斯•莱斯格教授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之讽喻:“偷书是一项高贵的罪行。”③有趣的是,这也似乎印证了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所言的“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亦即,应该花更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正视和理解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各国基于发展基础与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使得这个世界上还大量存在着无法获得公正和平等对待而又紧迫的需要。例如,对于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发达国家的目光和思维去审视、思考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的客观事实、发展需要和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既得利益者不能基于这种“先天的客观不平等”,而去遏制后来竞争者或者要求相对弱势的人支付对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实质的不平等。基于现实不平等的形式平等就是实质不平等。博登海默先生认为:“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在这些价值中,较为重要的有自由,安全和平等。”④在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和健康的法治环境的历程中,人类必须坚持这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基本价值。国际民商法律新秩序的构建与和谐法治世界的营造需要国家、各种组织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说,托夫勒预言并勾勒了信息时代的宏观视野,尼葛洛庞帝宣告并描绘了信息时代的到来,那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真正面对的信息时代制定新规则。因为规范网络空间的法律规则将直接决定与塑造生存的未来,这些规则绝不能照搬旧工业社会的一切,绝不能仅仅体现那个时代既得利益者的意愿,而应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和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历史广度,重新制定。⑤事实上,综观西方民法典及其民法学,不难发现:整个西方社会可能尚未养成“平等待人的习惯”。⑥这从国际贸易谈判步履维艰的情势中也可以寻找到答案。⑦然而,在国际民商法律秩序中,“平等互利”作为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地位早已被确立。⑧萨维尼(Savigny)在1849年指出:世界各国和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决定了各国在处理案件时,最好采取互惠原则,并坚持内外国人之间的平等。在国际交往的国家之间存在一个跨国性普通法(或共同法)的观点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广泛的共识。⑨一国在处理跨国民商事法律关系时,应该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既平等地对待关系双方利益,也不至损害第三方的正当权益。然而,如果只满足于形式上的平等互利,而不从国际私法制度来保障实质上的平等互利,仍将不能推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发展,也不能推进国际民商新秩序的建立。瑏瑠诚如沃尔夫所言,国际私法的立法者必须记住一个社会的利益,而那个社会既不是他本国人的社会,也不是每个国家或每个民族的社会,而是全体人和整个人类的社会。瑏瑡世界范围内,自然法的复兴以及各种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思性特征的当代社会思潮①也证实了人们对于人权、民主、自由和平等基本价值的普遍诉求和真实回归。回顾总结国际私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以解决双边或多边法律规范冲突的为逻辑起点的国际私法的本质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国内外法律及其规范的人与物。没有人会怀疑:知识产权(甚至科技)发展与保护的核心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人”。“人”是整个法律制度的中心。“人”是法律存在的惟一理据。②德国学者沃尔夫在其《民法通论》中就把人这一享有自由和尊严但同时也负有责任的主体作为私法价值体系的基础,并置于私法的中心地位。③“微软黑屏”行为让我们看到,“人本”思想和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乃维护、促进国际社会法治秩序和人类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公共秩序与个体权利主张之间冲突时应先保障前者

公共秩序与个人权利主张的博弈实质上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高孰低、孰先孰后的问题,亦即一个深层次的价值选择问题。微软绕过现有法律规范及其法律程序,径自采用“以牙还牙”的原始报复手段直接打击“非正版受害用户”或“盗版用户”。无法想象,该行为一旦不受法律约束,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后果甚至灾难。对于任何权利的主张与保护,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倘若当事人自己能够不受限制地径直采取所谓“自力救济”或“私力救济”的手段,那么这又与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有何分别?整个人类社会还有什么秩序可言?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生存的地方就必有规则,秩序是支撑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脊梁。任何国家或个人保护知识产权,都不应凭借自身拥有的先进知识或技术而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微软的知识产权是通过法律获得并受法律保护的。在侵权行为发生后,首先应当诉诸正当的法律程序,而不是避绕之。但事实是,微软公然藐视法律、拒绝协商,并一意孤行采取“强保护”(推进“黑屏计划”),甚至以暗箱收买等“阴招”封嘴,希图蒙蔽公众的眼睛。这一系列公然挑衅法律和良知的强势行为既伤害了公众用户,也损害了自身利益。“微软黑屏”行为已经对“法治世界”进程中的知识产权公有领域(公共秩序)产生了极大冲击。微软黑屏计划扰乱了互联网正常秩序,诱发了当年最大安全漏洞(代码为MS08-067),从而使得黑客可以利用此漏洞发动大规模远程攻击。相当一部分电脑用户为免受“黑屏”之苦,关闭了系统自动更新。电脑无法通过自动更新及时为系统打上补丁,从而使电脑暴露在黑客攻击之下。这些无疑会给电脑用户,尤其是关闭自动更新的电脑用户带来极大风险。不难看出,“微软黑屏”行为是逆势而为,公然倚仗自身的垄断地位和绝对优势扰乱“公共秩序”。④在这个案例中,面临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而必须进行选择时,微软公司仍然一贯地坚持“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不惜危害社会利益而采取“黑屏”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结论

诚如哈贝马斯所言,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和保护从来就是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产物,因而知识产权保护本质上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制约。科学技术正在渗入到那些“可以潜移默化地腐蚀所说的制度框架的发展趋势”之中,科学技术都已不再仅是传统的“工具”,其意识形态作用越来越得到现代西方思潮的重视。从宏观上看,被西方强国操纵的世界经济秩序实质上既把社会资源由“穷人”转移到“富人”,又是“北方文化”对“南方文化”的广泛干涉和压制;“所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某种方式继续殖民主义”。无怪乎,有学者形象地称,“赢家通吃是知识产权领域最显著最核心的本质”。“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的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与‘国际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情势下,在具有积累性和交互性特征的科技发展进程中,某些占垄断地位的公司或企业对关键创新不恰当地“强保护”可能会延误自身与竞争者创造出更有用的新科技。这不利于创造者与后来者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创新投资的重复。此外,它还一定程度地导致创造者致力于改进已有专利或作品,而不是创造出真正的新知识,因而,其自身也可能带来资源浪费。而且,在推进人权保护和构建“网络法治”进程中,现今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和各种“法律漏洞”中可能已经滋生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某些垄断巨头(如微软公司)绕过法律而径自采取的所谓“强保护”措施(如“黑屏计划”),必定会导致“以恶制恶”、“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思潮和私暴力行为的复起。倘真如此,这将是对几千年文明法治和人权发展的极大挑战,或是人类社会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一定会推进知识技术和产品革新。譬如,麻省理工学院所作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以来,软件行业的研发速度实际上早已变慢,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某些特定行业更能从信息公开分享和公开竞争中获益。

因此,在现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中,首先应坚持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将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民商法律新秩序作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目标与内涵。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不应偏离普遍的人权诉求和知识产权公有领域的真实存在,要在互利共赢的精神指引下,正确处理知识产权所有者个体利益与全人类集体利益的关系。最后,知识产权所有者要在各国法制框架内寻求法律保护,并对普通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负有一定的宽容义务,而不应效仿微软恃强凌弱,径自实施“强保护”的侵权行为。在历史上,当美国身为发展中国家时,本身也是个“盗版国家”,利用盗版知识,加强自身文化,吃了欧洲知识拥有者的免费午餐。亦即,应逐步消除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人权的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公有领域的合理保有)之间的悖反因素,推进二者融合互动关系,切不可顾此失彼,让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沦为少数(掌控科学技术财产权利)的人剥削压榨大多数(不可能掌握科学技术财产权利并有科学技术等知识消费需求)的普通劳动者的新的“恶法”。综观欧美国家大财团为保护自身利益所进行的“立法游说”、“操控立法院”等历史事实,在构建法治国家和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尤其应防止和避免少数利益集团利用国家法律机制,公然掠夺剥削普通民众的权利,必须以“法律留白”、“确定科学技术研发总投入与收益回报的合理比例”等严格限制其产权收益的方式,公平保护好大多数普通人的利益,防止知识产权沦为合法谋取暴利的手段。不能因为要鼓励科技、文化艺术等发展创新,就一味倾斜、不顾公平正义价值诉求,让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剥削奴役绝大多数成为合法(但不合理)的事实。倘真如此,这便是“恶法”。实际上,大家不应忽略的一点是,无论哪个国家,掌握科学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人总是占人口总数的少数,而有能力左右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乃至操控整个知识产权法律机制的,只是属于这部分的少数人。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违法确认成本 《知识产权保护法》 执法效率

《知识产权保护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知识产权保护法》是保护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制度进步密切结合而防止和惩罚破坏和阻碍科技创新行为、降低市场经济交易费用、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的制度机制。但是,这一机制由于违法行为确认成本的存在而降低了它的运行效率。

经济社会运行的现实情况显示,就《知识产权保护法》而言,现阶段某些知识产品的产权受侵,主要地不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而法律效率降低,而是由于确认违法行为成本过高而使违法行为防止和惩罚力度不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确认,较之其他门类的违法确认成本而言,有着更加复杂的利益关联机制,更加困难的测量鉴定技术。

借助经济学既有理论和模型,我们把《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者看作是完全竞争市场企业:违法行为数量看作为企业产量、违法行为就业要素的折旧和利息(包括风险)看作为企业违法行为代价、违法行为收入为违法行为价格(企业产品产值)、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企业产量即《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数量.

由于违法确认成本较高,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者的风险性较小,表现为其违法行为成本较低.从而企业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下移,企业利润增加。于是,大量企业涌入这一行业,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激增。

《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确认成本较高,是驱动违法者进入这一行业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把《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系统看作以国家法律资源为其收入、以违法案件作为商品、以办理《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案件为消费、以办案效益即防止和惩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违法行为为效用、以办案司法成本为商品价格这样的理性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模式选择机制,消费者不会消费价格极高而效用甚小的商品,也就是说,执法者不可能对执法成本极高而执法效用甚低的违法案件进行办理。

《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确认成本大,导致司法成本高,从而“消费者需求”减少,法律对这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就降低,这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法律效率相应的降低。

通过对经济学“消费者均衡理论”的完整照搬引用,显示出,《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者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客观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的司法成本;二是国家配置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司法资源;三是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确认成本较高,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司法成本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上的分布曲线上抬,从而有限国家司法资源配置约束之下,为着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就大为缩小。这使得法律对违法行为的防止和惩罚力度减小,效率降低,社会效益低下。为着提高法律效率,可以采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降低知识产权法违法确认成本,从而提高法律效率。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TRIPs协议;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一、引言

知识产权自十七世纪中期被提出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其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低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从清朝末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最初建立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至九十年代末期的基本建立过程阶段和2001年我国“人世”以后至今的发展成熟阶段。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同时也成为了TRIPs协议的成员国之一,我国正式纳入世界知识产权体系中来。本文在总结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探寻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轨迹,并且试图探讨出一条适合我国未来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总体上发展迅速,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跨越,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大大加强。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与他国产生贸易摩擦与纠纷中所需求的高端人才和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和发展。其次,我国近代法律转型就是为换取西方列强收回治外法权的承诺而进行的,外部因素驱动着内部因素的发展,促使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最后,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1972年至今,美国发起337调查起数逐年增多,涉华数量也随之攀升;2011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69起,为历年之最,其中涉及中国企业26起,占比37.7%,继续位居首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将有更多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等相关技术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对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笔者研究,我国知识产权遭遇多种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经济上,我国发展水平仍然滞后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于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增加。

(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绝大多数企业和普通老百姓中还是较为淡薄的,并没有引起各家企业的充分重视,造成了国内盗版猖獗,严重侵害了企业的自身利益。企业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但我国与其他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国专利水平较低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足,而造成产业竞争力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得在拓展国际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

2011年4月2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权,一天之后,中兴通讯用反诉表明自己的立场。4月29日,中兴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中兴通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若干重要专利递交了诉状。通过此案发现,我国企业之间往往缺少国内、国际市场的通盘考虑,难以实现合作制度架构下合作企业利益“联合最大化”。

三、解决对策及发展路径思考

(一)政策建议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保护体系。纵观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这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仍然在向前稳步发展。

1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当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规划》,以鼓励知识产权创造、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为目标,努力形成完备、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

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教育力度以及多方面的媒体广告等宣传,普及全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养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习惯。

3 鼓励企业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企业通过梳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建立多方位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达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机遇,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长久的发展,同时与本国企业协同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制度改革的目标

制度的变革最根本的就是使得其运行更加有效和合理,因此在我国知识产权改革的进程中,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体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其改革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宏观上,我们要用全球的眼光看问题,知识产权体制要与国情相适应,也要与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微观方面,我们要全面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同时也应该发挥中介组织的监督力量,从而达到以法律和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权利保护;地方性法规

一、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文化产业作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辽宁省的文化产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与飞速的发展。其中辽宁广播电视系统、辽宁新闻出版行业以及辽宁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居于先进水平,其中尤其演艺业发展十分突出,以2012年为例,2012年,全省演艺业实现产值4.7亿元,比2011年增长17.5%。同时,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动漫产业支持与发展以及文化旅游业的开发这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是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辽宁省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全面性的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而且正在逐步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整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据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近年来,随着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辽宁省与下属的地级市也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与相应的政府文件,例如2011年的《辽宁省专利纠纷调处办法(试行)》,2001年的《辽宁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以及陆续出台的《辽宁省专利保护条例》,《大连市出版物管理规定》等等。总体上来讲,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保护工作做的比较好。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辽宁省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立法工作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毕竟知识产权法在我国尚属一个新鲜的事物,到目前仅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部分新型案例在处理上并没有先例,这致使相关地方性法规的设立与执行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虽然不断出现的新型案例会在一个侧面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地完善,但是法律法规在适用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应有的效力;另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辽宁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在文化产业领域体现的很少,即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所受到的法律保护明显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催生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文化产业是滋生知识产权类犯罪的肥沃土壤,对于文化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保护不足,必然会导致全省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这样对于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尽管辽宁省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立法及改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方面,立法中并没有涉及到一些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纠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对知识产权的滥用问题判定,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的权利对象、权利归属、权利内容的具体范围,以及权利的执行渠道与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将文化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包括在内。从实践上来看,服务贸易领域存在很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一行业同样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在服务业当中,会发生服务业的品牌问题,这就是涉及到商标、商号等问题,其理当属于知识产权管辖范围,另外按照国外发展趋势来看,对于提供的服务方式,有些就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来进行保护,在服务的很多内容上,有些也是可以通过版权来保护的。所以服务贸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一点仍然需要学术界进行讨论与研究。

综上所述,应该说辽宁省虽然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有所作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立法体系仍有待完善,知识产权工作责任依然较大,这些都是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可以看出,辽宁省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针对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来讲,法律救济是最为基本的救济手段,但由于国家知识产权法本身具有不完善的地方,新型案件有不断出现,导致在法规的制定与案件的处理上属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这就形成了在知识产权救济方面存在的问题。2010年,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1275件,从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情况看,涉及网络环境与软件工业等文化产业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成为审判重点难点。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审判范围更加全面,案件纠纷更加专业复杂已成为了辽宁省知识产权案件的重要特点。

在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救济方面,救济力度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2010年的沈鹤(小沈阳)表演者权纠纷案就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本案是一起涉及知名人士表演者权纠纷的案件。虽然表演者的权利最后得到了法律的维护,但处罚力度明显不够,因此不足以起到法律的一个警示性与预防性作用,不能够有效地震慑侵权者,会使得知识产权人陷入一个被动维权的局面。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更容易发生,不利于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2.地方性法规保护存在的缺陷

(1)省级地方性法规规定较笼统,缺乏细致划分。例如 《辽宁省专利保护条例》,总体来讲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较为详细,但是对于辽宁省文化产业中所包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却基本没有提及,也就更不用说为辽宁省文化产业中的几大龙头产业提供专门的立法保护了。笔者认为,单纯的对于辽宁省文化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适用《辽宁省专利保护条例》与国家的《知识产权法》是不够的,因为无论是《条例》还是《知识产权法》,其中较为笼统的条文不足以解决辽宁省日益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所产生的多种多样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只有针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门性的立法,才可以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2)省级下属市级地方性法规适用面较窄,不具有整体借鉴性。在辽宁省的部分城市在本地区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鞍山,大连,铁岭等城市,都较早地进行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尝试。但是,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具有全省范围内的适用性。因此一部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适用,具有规范性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3)上下级相关地方性法规配合不力,经常出现权力交叉与适用上的分歧。在省级法规与下级法规适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管辖的异议与界限的模糊。在很多的条例上,省级法规与下级规定存在差异,在具有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中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究竟是适用本地先关规定处理,还是适用省级法规规定处理,往往会成为难题。而有时因为案件管辖权的异议,使得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3.新型侵权行为缺少具体规制

随着辽宁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开始出现,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即为侵权的竞合,而对于这种新型侵权行为,目前辽宁省地方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制,这无疑给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型侵权的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但是从其真正的含义上来看,新型侵权行为则包括了许多新的要素,其基本的特征就是一个侵权行为,却造成了多种权利的损害,形成了一种侵权竞合的情况的出现。例如,以名人形象抢注商标,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新型侵权。一方面,它侵犯了权利人的商标申请权,另一方面,它也侵犯了权利人的肖像权;诸如此类的新型侵权目前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种新型侵权可能到这知识产权层面上不同权利受到侵犯,同时还可能导致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不同权利受到侵犯。例如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知识产权法与国际法等,这都无疑给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而且由于新型侵权行为的出现,使得一个侵权行为做出后可能涉及多个权利的归属问题,这使得新型侵权行为更加的复杂,再加上涉及多个法律部门的交叉,使得在侵权案件的举证与调查上也存在着一定不便。这些都只能在地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中得到解决。

四、完善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立法对策

1.建立辽宁省文化产业商标专利地方保护制度

由于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与商标的本身特性,使得商标专利极容易被侵害。商标的独一性,先注先得等特征,使得很多商标专利的合法权利人面对抢注等侵权行为时根本无能为力,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更谈不上享受商标所带来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建立健全辽宁省文化产业商标专利地方保护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此做出专门性的规定,用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例如:(1)在知名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对其合法知识产权人提供商标注册方面的法律优先条件,为其预留商标注册时间,例如规定一定的期限仅允许权利人注册,他人只有在此期限后方可注册,防止他人的恶意抢注;(2)在接受注册申请时,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程序,正确合理地区分权利人与抢注人;(3)对于知名文化产业的商标注册,应规定相关商标注册部门应尽到相应的提醒责任,最大程度上防止因权利人疏于注册而产生的恶意抢注事件等。诸如此类的一些规定,都应该在辽宁省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对于知名商标的保护相关行政机关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如严格商标注册程序,加大商标注册人资格审查力度等。

2.建立完善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侵权救济制度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完善的事前事后救济制度,完善的救济制度是确保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的重要前提。这一点,需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双重配合。

针对于此,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制定专门性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确保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法可依,依法进行;第二,加大对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利用法律的威慑力充分发挥指导预防作用。而在政府的政策与职能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例如推行知识产权人政府部门登记制度,即在知识产权产生后如果权利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立即注册商标或申请知识产权,可以进行政府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暂时性的专有性的注册权与申请权,这样可以由政府进行第一步的保护,以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3.加大对于新型侵权行为的规制力度

针对于新型侵权行为,以立法手段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应当特别注意所侵犯权利的所属的法律部门,注意其交叉点,从而确定最为合理的解决办法。一方面,在地方性法规制定时,应当考虑将新型侵权行为即侵权竞合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制定相应的处理规定,并在法律条文中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使得权利人更加方便的举证与维权,确保侵权人受到合理的制裁。另一方面,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法律处罚力度的问题。例如,在处理知识产权法体系内部的侵权竞合时,应该考虑到各种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法律对于单独侵犯其中一种权利的处罚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应该从一较重行为处罚还是分别对多个行为进行处罚,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再比如涉及同时侵犯知识产权与人身权利的侵权行为时,是应该按照知识产权法体系内的处罚方式进行处罚,还是按照民法体系中的规则进行处罚,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其中的规制力度需要依靠立法活动来进行调解,而最终目的必然是要更好地震慑与惩罚犯罪,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新型侵权行为的出现对于辽宁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同样可以推动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催生一部完善的地方性法规的诞生,从而促进国家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制新型侵权行为,从而推动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Z].中商情报网,2012.1-3.

[2]李殿伟,王宏达.论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7) 34-36.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方知识产权 社会生产 创造价值 启示

“山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络的搜索热词,在其背后隐藏着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漠视与反思;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每个国家都曾经历过模仿它国的阶段,如德国模仿英国,美国盗版英国,这一点在爱默生那里成了发挥的主题,并且认为“模仿”是进一步提高文明程度的必然阶段;历史也实证了山寨的功效,如日本的“山寨”最为成功,并且在微小的改动方面,发展了自己的“电子王国”,但是,目前受知识产权法驱动的新的世界发展阶段,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价值,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其进行细致讨论。

一、西方知识产权在社会生产中的创造价值说明

理解西方知识产权在社会生产中的创造价值,需要理解知识产权与对创新者成果保存与继续利用的关系,明确创新在社会中的源动力功能。

首先,为了了解西方社会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法所产生的价值,可以透过“诚书”一词来加以了解,在这个方面,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法激起了诸多创造者的热情,并且,在法律的保护下,确保了知识产权保护,使创作者能够透过“创造”满足个人的利益,持续性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比如,美国市场的畅销书可以在全世界掀起出版界的活跃。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本质在于对创造者的尊重、保护、鼓励;目标在于社会价值、人类的长远利益;所以,美国社会的创造力在各个领域都比较饱满,比如,在电子产品行业、汽车制造业、出版业、服务业、零售业(如肯德基的可乐、汉堡、炸鸡配合等因其受到保护而推动了持续性的世界连锁)等。

第三,表面看,欧洲在近年来的国际实力在下降,但是,在其内部由于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德国工业、法国时尚、西班牙服装(ZARA),以及近年崛起的瑞典服装业(H&M)等,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并始终占据优势,以后两个国家为例,所发明的“地下压力管道”已经使整个产业链的制造缩短到了12天、16天,可见,知识产权的价值之大,对企业发展之利,以及对于社会所创造的价值等。

二、中国知识产权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在立法层面已经达到了完善,法律规范、条例不可谓不细致;但是,一直以来,知识产权受到漠视的原因在于执行不力。

其次,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在每10万人比例中,平均仅4人拿到专利,而在企业中的知识产权利用率方面,仅占到7%,而韩国是我国的58倍,所以,从这个层面看,知识产权的创新力明显不足。

第三,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具体来看,就是创造力推动新兴行业,不断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以现在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只要知识产权保护得当,可以创造3000万个就业岗位;而在这一点上,我国恰恰未做到。

第四,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表现在各个领域,问题的根本在于执法不力;比如,民众熟知的“山寨”、“有名无实的专利”、“注册后被国外专利拥有者攻击”、“百度遭众作家联合事件”等,因而在社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激起了舆论的关注。

三、利用西方启示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法科学运用

在舆论热烈探讨、西方经验、就业与创新之关系背后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价值、历史基本事实、法律执行不利等多个层面分析之后,需要发挥出知识产权的价值,就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科学运用,推动社会向创新型国家进一步迈进。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认识到这种价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该对欧洲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成功经验进行历史性质的研究,并且,注重案例的搜集与数据分析,不断吸取国外成功经验;比如,以苹果公司为例,它的创新一方面,除了智能手机的开放式平台之外,在外形、消费者感受、设计风格、产业链构建各方面,均拥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并且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公司法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认真处理,比如,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欧洲的股权参与制度等;而公司法引入两种制度后,必然出现一种矛盾,而在商业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个人,更多的是个人专利的具体实践,即通过企业平台而加以落实,因此,它还牵涉到企业,所以,应该重点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司法之间的配合问题,从而在法律的基础建筑层面做好各项前提设置与保障。

其次,要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法不利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措施推动;比如,执法不利的原因在于执行才的懈怠、监督的不利;而在前者属于职能与责任的有关系处理不当,在后者则属于社会监督层面的缺乏;所以,在解决执法不立的情况方面,则应该引入“终身问责制度”,让管理者、执法者,可以在问责的追究制下,恪尽职守;另一方面,解决权力机构监督权力拥有者、执行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入第三方监督,也就是说社会监督应该加强,具体来看,可以借助于媒体、民众,落实到实践方面,关键在于搭建社会化的监督平台,诸如网络监督公平、监督通道等;另外,要杜绝通道利用问题,还需要注重平台的互动,即民众与权力监督机构之间的信息互动等。

第三,为了保障综合治理的成果,需要构建一个长期有效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比如,在法律的宣传与普及方面、执行与监督方面、创造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认知方面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含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就业、社会发展等要素的新系统,透过这个系统与体系,长期有效的推动创新,促进创业,提升社会源动力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知识产权保护法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整体创新的一个强劲推动力,它的功能与价值已经受到了西方社会的检验与实证,而且,也证实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借助我国政府提出的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大政方针,应该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知识产权,将已经完善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落实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创造热情,掀起新的创新潮流,让形式上的创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专利,并能够将其转化为一股股推动社会实际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丁巨涛,宋振东,张岗等.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

[2]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2015(10).

[3]王宇红,冶刚,周音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契约安排[J].中国科技论坛,2015(8).

[4]宋河发,沙开清,刘峰等.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J].知识产权,2016(2).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6篇

一、完善行政制度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行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谈判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基础,以行政执行为延伸,以对外贸易谈判为方法利用行政行为保护知识产权,进而减少中美之间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引发的贸易纠纷,促进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三方面。中国现有专利局、商标局、海关、工商管理局等机构,配合司法部门一同行使知识产权保护职权。众多的行政机构大大降低了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效率,应当精简或合并部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局,统一办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事宜,提高行政效率,与国际挂钩;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审批的相关程序,使有关程序体系化、合理化、完善化;进而出台一系列包括专利奖励、知识产权国有化等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高民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树立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实施。

在中美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纠纷中,美国一直职责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执法力度不够。在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构成和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当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加强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序的操控能力,提高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贸易谈判作为国际贸易争端中最常用的外交手段,可以有效规避贸易纠纷扩大化,减少国际贸易损失,同时达到加强中美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中国与美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交流,使争端以贸易谈判的形式解决,减少中美之间因为贸易纠纷引发的贸易战,促进国际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二、完善法律体系

国际通行最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就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进而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控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美国完善的司法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使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时常处于劣势。法律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以及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人才两种方式,改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中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处于草创阶段,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相关的辅法律法规仍然有所缺失,相关法律在之间存在相互抵触现象,缺乏有关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条款,无法完全对接现行的国际法。

自2008年起,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对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对相关法条进行了可行性处理,使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科学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知识产权反垄断和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相关法律条款,进而打破美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地位。面对国际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纠纷问题,还应该积极加入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借鉴其先进经验配合中国现实国情,进一步对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配套完善,提高其实际操作性,从而达到保护知识产权,减少贸易纠纷的目的。

中国缺少能够灵活运用现行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熟悉知识产权保护法方面的相关人才,面对众多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贸易争端,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无法维护中方合法权益。对此应当改革高校现有的教育方式,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法律、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关系到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纠纷处理的专业,鼓励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跨专业进行相关内容的在深造,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国际市场纠纷的能力。

三、通过外交手段

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政府作为行政主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外交手段作为政府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最主要的方式,逐渐成为各国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利剑。

制定灵活的外交策略,以多种方式处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引发的贸易纠纷,是通过外交手段处理这类问题的核心思想。在面对知识产权引发的贸易纠纷时,外交手段应当依托国际法和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法律为上,制度为先的国家,运用国际法作为外交的主要依据,将大大提高中国在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合理的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纠纷。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7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学理论及保护机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发展规律,探寻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

一、保护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多种途径。其中立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是首要途径,司法保护是前者的辅助手段,知识产权人的自我救助和集体管理组织的保护是保护体育知识产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到目前为止,在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并没有对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权利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尊严制定出具体的保护法规来,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的。我国现行的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仅仅是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上做出了具体的保护。我国成功取得奥运会举办权之后,由于奥运会的赛事级别较高,我国为了配合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专门制定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在制定此条例此前,北京市也曾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多项关于北京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分别就奥林匹克的客体、主体、侵权行为及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北京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做到了有法可依,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当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被他人非法利用时,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有权干预、制止侵权行为,甚至对侵权者作出处罚。针对我国公民体育知识产权法制意识淡薄、文化层次较低的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要想得到应有的保护,也应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一样,通过立法保护、行政保护等途径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二、保护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有法可依

如果一项权利不能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则该权利则不能称不上是真正的权利。从这种意义上说,无救济即无权利。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私权特性使得其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则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同其他传统的民事权利相比,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更加依赖法律的保护[1]。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基础,在保护体育知识产权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至今,己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诸多的法律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法规文件却几乎没有。所以,我国各级立法部门都要认真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一旦制定出完善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有效保护措施,那么如果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受到侵权后,权利主体就可以在申诉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对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了应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新特点,出台了涉及奥林匹克标志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审查规定。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奥林匹知识产权。

(二)加紧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各地重视不够,宣传不力,不能够最大程度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全国各地大小规模的武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各种拳法鱼目混珠,对于正宗的拳种权利主体人带来了一定的侵害,暴露出我国在民间体育项目管理上的漏洞。中国式摔跤,在许多国家很受欢迎发展很快,而我国却不重视,很少开展比赛,如果政府出面进行推广,配合具体的法律、法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快对散发光芒。

(三)加快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研究的开展会为有关保护部门政策的制定、管理模式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找到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有效途径。对体育知识产权中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诸如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保护客体的研究,国内重要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中的标志权与电视转播权归属问题等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和立法提供事实依据。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理论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产权的本质,加快理论研究工作。

(四)从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特点出发,树立全面保护观念

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上,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是单一的司法保护形式,相形之下,中国则实行“双轨制”保护,即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双管齐下[2],实际上,知识产权的每个环节都会涉及法律保护,不仅仅是行政执法和打“官司”,而是全方位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3]。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方面,在其保护问题上也应该采取“双轨制”保护策略,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要有一个全面、科学和深入的理解,应从知识产权特点出发,树立全面保护观念。

(五)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中央统一保护与地方个别保护相互配合

在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当中,单纯依靠中央或单纯依靠地方的力量都是不够的,二者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中央与地方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通过制定层次不同但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进行综合保护。

三、结语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应该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引起重视并制定完善的保护法律。既要列人著作权法、专利法,还要制定专项法律,尤其要有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如管理制度、注册制度、命名制度、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吴衍忠,张春燕.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相关问题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7):887.

[2] 张玉超,栗丽.中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J].体育学刊.2003(03):7.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8篇

一、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我省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有企业做大做强的观念,但是执行力度差。对知识产权认识不足,不主动申请商标、地理标志、新品种和专利,更忽视著作权保护,乃至实践中遭受了很大损失。2.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我省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及相关产业制定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河南省还没有专门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3.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由于农业知识产权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法规的不健全、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明显不够。

二、国外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经验分析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其中某些经验值得我省借鉴。1.美国的保护模式。美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法规及判例相当多,在植物品种专利方面实践中植物专利法、植物品种保护法、实用植物专利制度等三部法律提供了三种保护方法,互相配合形成了较为完善和严密的保护体系,如对于某一特定植物品种,申请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申请实用专利权,或者申请植物专利权及植物新品种权,具有一种事实上的“三重选择”权。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则主要通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方式来保护,另外司法实践中的许多判例为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基因等生物的可专利性打开了一扇大门,除微生物专利、植物专利、动物专利外,人体细胞系和遗传物质也相继进入了美国专利法保护范围。2.日本的保护模式。日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最为系统化、制度化和具体化的国家,其知识产权保护也已扩展到农产品和农业领域。重视植物新品种立法,采取地理标志的多部门法共同保护,如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管理法、海关法、反托拉斯法以及农业标准体系保护农产品,并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3.巴西的保护模式。首先巴西政府为了鼓励农产品出口,特别为出口农产品提供信贷、贴息和出口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出口联营集团”,鼓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扩大对微小企业出口信贷,向他们提供咨询和服务,组织个体生产者联合向国外推销农产品等,并对农业生产者提供信贷服务。巴西这些特色服务,大大发展了本国的农业生产。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程度要远远大于我国对同类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完备强于中国,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强于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运转效率强于中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

三、加强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路径

1.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为主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相关部门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补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素质以便更好的进行科技管理工作。二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防范知识产权流失,一定要强化和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2.加强、完善农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体制。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业科技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从而导致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必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如产权激励、政府激励、企业激励等,积极协调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多轨制”科技奖励制度与“单轨制”知识产权的关系,实现多方位的创新激励机制。3.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通过知识产权评估可以有效地了解知识产权创造价值的状态,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维护成本,而且为企业今后的研发指明了方向,定期的知识产权评估已成为涉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手段。4.完备相应的立法。省政府在制定有关地方性知识产权政策法规时,尤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是创新和完善知识成果产权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主体的产权激励、约束和保护。(2)是修改完善投融资地方性规则,构建多元化的知识创新投融资支持体系。(3)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戒制度,严惩知产权领域的违法侵权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的成本。

四、结语

河南地处中原,一直都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解决农业和粮食问题就成为河南省发展的基础制约因素,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是我们一直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在当今国际背景下,我们只能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只能依靠科技富农、富省,只能大力发展农业知识产权,才能实现创建科技农业大省的目标。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TRIPS协议 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知识产权

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简称,是当前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标准最高、影响最大、保护力度最强的国际条约。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TRIPS协议的规制内容,结合国内实际,逐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但基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起步较晚,以及独特的国情,因此如何借鉴并利用TRIPS协议,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知识产权和TRIPS协议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或者是经济活动有标记的持有人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其具有无形性、地域性、专有性、可拷贝性、时间性等特点。知识产权看似无形,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范畴内,知识产权保护都日益显现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TRIPS协议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普适准则,是世界各国艰苦谈判的结果,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1991年12月8日,TRIPS协议初步达成,并写入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后文件草案》,其中就专利、商标、版权、产地标志、集成电路、工业品外观设计、未泄露的信息、许可证协议中的反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定,并就实施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争端解决、过渡期安排等进行了明确要求。1994年4月15日,TRIPS协议正式签署,并于1995年1月1日随着世贸组织的成立而正式生效。2005年,在香港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对TRIPS协议作了相应修改,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依据TRIPS协议,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是修订了以前与TRIPS协议不相符合的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二是加大了权利保护的范围和内容;三是逐渐加强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力度;四是对政府相关行为进行规范等。由此带来的变化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每年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申请的国际专利增长幅度日益加快。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毕竟才三十余年,仔细审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整体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少部分与TRIPS协议不相符合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国内保护主义的考量,并且没有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尽快予以调整。

(二)对国内企业侵犯国际知识产权案件的执法力度不够,引起了诸多跨国公司的不满。

(三)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够,重视不足,特别在一些还没有开展国际业务的企业身上得到较多体现。

(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多,质量也还需要提升,企业模仿国外高新技术现象比较严重。

(五)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现有储备不足,没有很好地建立起立足于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六)涉外知识产权案例日益增多,重点是和美国、欧盟的一些企业存在知识产权官司,需要我国企业按照相关国际条约去应对。

三、TRIPS协议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加快制定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加快建设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在国家竞争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总体谋划。同时,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应该放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处于同一平台上的国家总体发展主战略上,从更高的层次来推动落实,抓紧抓好。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应将专利、版权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从战略的高度去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落地生根。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入世十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国际社会的整体水平,以及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应以TRIPS协议为指南,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在保护我国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通用做法,制定一批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保障国内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要继续推行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在明确各自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盗版、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侵权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调处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4、加强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每年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政府部门,要发动各种宣传媒体,切实转变普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宣传措施主要包括:制作并播放保护知识产权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送法律到社区;举办专项培训班;开展竞赛活动等,努力扩大社会宣传面,提高普及率,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5、加快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人才。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加紧研究知识产权人才吸引、培养、评价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有利于知识产权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励参加专利人考试和在高等院校设立知识产权学科等方式,大规模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使知识产权事业成为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创新高地。

6、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合作。知识无国界,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上升到国际范围内进行合作与交流。一是加强与世贸组织、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参与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制定,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出中国的意志;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涉外工作,建立应急机制,妥善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参与国际社会发起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遏制跨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蔓延和泛滥。

(二)企业方面

1、加大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打铁还须自身硬。我国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光靠模仿或引进是不能够持续发展的,并且很容易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必须要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树立起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石。一是加大科研投入,从企业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科研资金;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从关键技术入手,形成企业自有的高新技术;三是在引进境外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升级为我国的知识产权,并产生知识产权的外溢效应。

2、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及时申报和维护知识产权。要通过强有力的管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体系化运作:一是企业高层要对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实行知识产权转化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四是按照相关法规,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申报和维护;五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的投入产出比。

(三)规范、提升专业机构和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机构主要集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的鉴定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实行知识和信息共享。同时,专业机构要从专家角度,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战略规划,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介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要重点做好服务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展现出中介机构的价值。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法专业)

参考文献:

[1]张维珍. 入世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之一[J]. 山西: 生产力研究, 2003(4).

[2]刘春田. 知识产权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乃根. 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4]冯晓青. 全球化与知识产权保护[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知识产权保护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14-0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在不断创新,创新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还不够成熟,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容易出现抄袭、盗用等问题,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法在我国确立的时间不长,在维权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保护力度还不够,所以我国对高新技术创新所做出的保护是很重要的,必须不断完善和推广知识产权保护。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通过智力创作出来的劳动成果,并且享有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劳动成果包括发明、文学创作、艺术作品以及商家商品上使用的商品标志、名称、图形以及外观设计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它在人类智力劳动发展过程中诞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引进外国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技术创新,这些活动也让技术创新主体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不断研究和学习国外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法,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知识产权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企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尤为严重,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现状

2.1 保护体系不健全

我国早期的科学技术都是吸收国外的技术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很差,所以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起步也比较晚,知识产权体系还处在一个研究初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还不够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申请部门对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很多企业不知道创新成果能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导致技术创新成果白白流失,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没有主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

2.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高新企业领导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主要受到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企业对自己的技术成果直接进行市场经营,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缺乏品牌打造意识,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长远效益。很多企业对创新技术成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将具有专利的产品发展成为品牌产品,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隐藏财产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不仅如此,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时很容易集体进行一项技术研究,没有做好沟通交流,出现技术研究的重复性,由于对已经创新的技术成果没有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技术内容公开,所以不能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3 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3.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障

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首先就要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开始,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吸收借鉴国外知识产权法内容,并将保护法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由地方开始向各个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再由企业到创新主体的思想宣传,实现从上到下的知识产权法律宣传体系。其次,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发展战略,政府要充分行使行政职能,在经济改革发展阶段改变我国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加设多种专利审查部门,鼓舞创新主体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还要自主进行创新技术专利审查。

3.2 转变企业管理人员思想

转变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营思想,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避免技术创新成果流失于市场,没有实现其最大价值。企业领导人应该重视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多了解新时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对自主创新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也能保证创新主体的劳动成果。

3.3 促进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3.3.1 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而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的创新成果只有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主体才能享受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这样才能保证创新主体的基本权利,充分调动权利人创新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和丰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

3.3.2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传播技术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只有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扩大该项技术的研究范围,吸引其他企业对专利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及对权利技术的模仿和创新,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实现技术的传播和

发展。

3.3.3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高新技术。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普遍存在抄袭和盗用版权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官司进行权利的维护,但是只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技术成果以及企业效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避免权利纠纷,还能保护技术创新主体的劳动成果价值,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专利其权利人享有专有的权利,并且能获得专利奖励以及权利出卖权等,这些权利都由权利人进行支配,所以,知识产权保护能实现技术创新主体的劳动效益。

3.3.4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创新。目前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而且具有不稳定性,而知识产权保护能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内容进行公开宣布,这就会引起其他高新企业的关注,并促使其他高新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且在使用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该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能避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重复出现的现象。

4 结语

我国政府要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证,调动技术创新人员进行智力创造的积极性,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摆脱对国外技术研究的依赖性。目前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研究小组还需要不断努力,认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解决我国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田文英,吴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

[2] 张秉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术论坛,2011,(9).

[3] 胡义东,仲伟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

上一篇:知识产权日范文 下一篇:侵犯知识产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