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范文

时间:2023-03-09 17:34:09

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师观念知识结构新科技

由于高师音乐院校大幅扩招,尽管学生人数骤增,但钢琴师资的数量却没有增加,造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扩大我国音乐教育与钢琴师资之间不足的矛盾,1993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型教学形式——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这门课程将音乐理论与键盘技能相结合,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教学设备进行集体课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与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有效培养学生整体音乐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钢琴集体课的出现缓解了钢琴师资严重匮乏的局面,适应了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所以在短短的13年中,钢琴集体课课程在音乐院校里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学者和钢琴教师们对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实践与再创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和平等主编的全国艺术师范钢琴教材,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师范院校应运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钢琴教学形式,接着出现了一批关于钢琴集体课的教材。如,200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钢琴集体课基础教程》,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三套《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李美格等老师编写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等。

尽管目前钢琴集体课的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它毕竟是一个新型课程,因此拥有一支熟悉集体课的教学器材、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钢琴集体课的教师,是钢琴集体课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为了使钢琴集体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钢琴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偏颇的教学观念。华东师范大学李和平老师在《〈数码钢琴集体课〉课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中指出:数码钢琴集体课课程能够在中国学校迅速发展,是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国学者在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高度上对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内涵、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及作用进行认真研究实践与再创造,是课程取得成功并在中国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学者对钢琴集体课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之适应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具体需要,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必须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组织课堂,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钢琴教师的观念是上好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两大误区——大课小课化,大课全能化。

大课小课化是指一些教师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和教法,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上,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事实上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种构架学生全方位能力结构的数码钢琴集体课,它与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方法相比缺少钢琴曲个性的讲解和精雕,而着重于对学生知识系统性、全面性及合作性、创造性、键盘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把握好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为其可发展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单纯注重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的倾向。

大课全能化也是要避免的一种倾向。课程的全能等于课程的无能。钢琴集体课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要注重学生弹奏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需要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即兴伴奏、合奏、弹唱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既要横向联系相关学科,又要突出钢琴学科的主体性。相关学科的知识为钢琴学科的学习服务,并利用钢琴学科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为各学科的学习做好直观准备,确实把握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机协调、主次分明,才能确保教学成功。否则很容易把这种钢琴集体的大课变成一种全能的训练,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强调观念的直觉理解以及这些基本观念的运用。一门课程在其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上来,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整的体系为止。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是师徒传艺式的手把手、口传心授教学;教师通常凭自身的功底和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回课情况随机应变,是以乐曲的完成来推动教学进度的,而弹奏技术的传授因乐曲而确定或改变,教法单一,具有经验教学法的特征,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即兴性。而钢琴集体课则与之大不相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必须把握教学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全面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同时数码钢琴集体课这一新型课程中还出现了即兴伴奏、即兴创编等知识的教授。这样就需要钢琴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应变能力强;否则就会力不从心,而目前许多钢琴教师还存着知识结构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的问题。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潜心研究,很难适应集体课的教学需要,这也是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最重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迫切要改变的现状。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钢琴教师必须要突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丰富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学习钢琴教学新理论,勇于面对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阻力困扰,开拓进取精神、拓宽知识面;系统地运用专业知识,把弹奏技术训练过程条理化、系统化、多样化,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把握;在课堂上以敏锐的听觉灵活组织音乐形式,准确明了地进行理论讲解和弹奏技巧示范,才能胜任集体课教学,并高质量地完成钢琴教学任务,“实现强调基础音乐教育中突出审美为核心、音乐创造为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①

最后,钢琴教师必须学习运用新科技应用知识。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数码钢琴Disklavier在1986年问世,1993年7月传入我国,1995年底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次将数码钢琴应用于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是新科技在音乐教育的应用,所以徐德在《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从〈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谈起〉》一文中说到:“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课教学的能力,更要学会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不仅要具备较厚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理论知识、音乐史、指挥训练等方面的基础,还应懂得音乐创作、录音技术方面的技能,提高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和再认识能力,以及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的能力。”

这种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对于从事艺术教学的钢琴教师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也做了一些努力。如199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从美国将数码钢琴集体课引进时,在上海举办了首期的高校师资培训班,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终身教授李·吴·翰娜女士主讲;1995年11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河南省郑州幼儿师范学校面向全国各级师范教师举办了《钢琴集体课教法》培训班,由天津音乐学院留美教师朱珍教授主讲;1999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广东省湛江师院面向全国教师举办了《钢琴集体课教法》培训班,由美国的李·吴·翰娜教授主讲;2000年11月、2002年12月又别在华东师大举办了两场相关的培训。2004年由李美格等教师在上海师大举办了全国数码钢琴培训。这些培训为各个音乐院校开设钢琴集体课的师资准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

培训时间短,对于高科技教师一时之间难于把握和理解,这就对钢琴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运用高科技手段,不仅自己能熟练应用,还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充分挖掘其功能,尽量发挥其功效。例如教师应掌握MIDI播放设备的操作技术,在教学中利用关闭钢琴的右手声部或左手声部、改变速度、升降变调等功能来更好地掌握学生状况和个别辅导;利用电脑操作系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分组,进行重奏、轮奏、分声部弹奏的练习;运用数码钢琴强大的配器功能为不同年级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写教材及编配合奏及伴奏曲等,并指导学生编配与创作;采用声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运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课题型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体验广泛便捷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方面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联想。学生自己操作、相互观摩、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式将有所增加。利用MIDI示范曲库结合音像资料教学片进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示范演奏。使学生了解教师以外的钢琴演奏者的不同的弹奏技术、弹奏方法以及产生的不同效果,了解其对巨大或细微的音响差异烘托造就出千差万别的音乐形象的作用。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出现,是教育上的科学化的表现,是现代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必要条件是钢琴教师自身的观念、素质、技术的改善和提高。只有通过全国音乐教育人士特别是钢琴教师的不懈努力,钢琴集体课才能不断地发展、巩固和完善,才能有力地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进而促进全民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注释:

①徐德《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从〈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谈起〉》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从〈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谈起〉》徐德《钢琴艺术》2005.03.

[2]《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王朝刚《乐器》2003.10.

钢琴教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育改革;音乐表演

前言

为了成功实现演奏者到钢琴教师的角色过渡,这都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制定系统有效的钢琴教学教学计划等能力,笔者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及论述,以便于能够找到切实有效常见教学问题解决办法,做好音乐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

1.教学互动措施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都是采取一对一模式,该种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有着一定的优势性。这都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要求和艺术性要求,学生钢琴技巧掌握情况因人而异,这种个别授课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切身实际问题,根据其自身特点及能力采取相应的钢琴教学指导方法。但好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对一教学也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钢琴教学而言,学生智能被动的接受,不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常常陷入到教师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当中,这样的讲授方法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演奏方式极为相似,不具有真正的闪光点和个性化特点,音乐的美感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够止步不前,不断寻求其他有效的钢琴教学方式,采用个别授课方式的同时寻求一些其他辅助教学方式,做好钢琴教学补充,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钢琴学习需求,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完善的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笔者建议可以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结合一对多的钢琴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事先进行指定曲目练习,开设集体钢琴教学课程,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公开课教学优势,集思广益,邀请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课程旁听,集众之所长,征集其他人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

2.不同层面上的因材施教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因材施教的教学问题,钢琴教学同样如此。这都是由于学生在能力、天赋、生理条件和思想性格等自身差异的影响,这根本不是固有形式和统一对待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的,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钢琴学习目标。我们只有从实际钢琴教学出发,善于总结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打好钢琴学习基础,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年龄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开展因材施教。从学生幼年时期音乐细胞培养为目的,以极大的教学耐心、细心向孩子们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习惯。毕竟学生在幼年时期各方面经历和阅历较少、身心发育情况有限,培养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尽量利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解释阐述乐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周围环境优势,向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比喻,帮助其理解钢琴这门知识。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相应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完善的钢琴教学指导,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钢琴教学的正确引导;而对于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教师只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同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钢琴学习、演奏问题。性格差异。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畏难心理,上课时表现的极为拘谨、胆怯,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应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克服情绪上的缺失,以高度的细心、耐心鼓励教导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并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满足感,树立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本身极易产生骄傲情绪,因一点成绩就喜不自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看似简单的曲目而实际要求较高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音乐技术水平的不足,不断努力、虚心学习。天赋、能力不同。每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都有好坏之分,因此,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曲目训练,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选择意境较深、技巧难度较高的曲目,辅助其进行曲目分析,进行更多的课外曲目浏览,扩大艺术视野、知识面;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钢琴教师可以选择难度相宜的曲目,教师可以多加讲解,直至其能够掌握、了解,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耐心指点帮助学生了解曲目。此外,钢琴教师要了解学生自身的不足,从旁辅助学生加以练习,克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开展针对性教学

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最关键始终是桶壁上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高的那块,而想要盛满水需要所有木板都同样高。钢琴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根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特点,增加学生对钢琴曲目练习的广泛性,接触更多的风格的曲目,避免学生演奏风格片面和单一,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启发,增加学生演奏的灵性。结束语综上所述,钢琴教师应当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做好各项教学准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及演奏技巧,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平衡发展,切实的钢琴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柳.“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灵魂语言”——访朱利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J].钢琴艺术,2011年10期

钢琴教师范文第3篇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一对一的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一直被家长和老师认可,这种模式更具有竞争的优势。前边我们说过钢琴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少数的学生身上,这样的教学的质量是比较好的。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具体的实施相应的学习计划。但是即便说最好的教学方式它也不是万能的,同样这种一对一的钢琴授课的模式也有它本身的缺陷性。一对一的模式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跟随者。学生在教师主导的条件下,只能跟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思维方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这样一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很相似,缺乏个性化,未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美。首先,考虑到许多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整理自己的预先指定的班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轨迹,然后吸取教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们通过互相的学习互动交流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可以开展公开课,在这种课上可以邀请其他的教师和学生过来观摩学习。通过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同的作用,集中集体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的让学生参与音乐会,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艺术的氛围。

二、因材施教的不同层面

与众不同是教学中长期研究的热点话题。在中职钢琴教学也是一样的,在中职钢琴也是一样的。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水平上、智力上、性格和身体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些不一样就很容易导致教师没办法按照预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过于严苛的教学目标有时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善于总结归纳,要学会把来自不同的群体的学生进行很好的规划。中职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有耐心。

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防止"木桶效应"

因为师资力量和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木桶效应的教学经验常常成为这个行业的瓶颈。比如一些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表演偏向于自己的兴趣擅长方向,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演奏的风格过于单一雷同,而且教师很大程度上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奏的技术水平,对于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上是比较无能为力甚至说是忽视的。这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表现过于机械在艺术表演上的激情缺乏,表现能力不足。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去平衡教学实际上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难点是很重要的。教师除了总结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的问题进行衡量,以便更好的去解决。对于教师如何更好的获得成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途径来实现。首先,老教师教师是年轻教师最近的导师,一旦遇到问题首先可以想这些老教师寻求帮助,老教师教师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了大量的案例,相信他们能够帮助年轻教师快速的解决难点。所以当遇到问题时候年轻的教师可以向老教师们寻求帮助,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做好笔记,对前辈的教学经验做总结归纳,合理的运用在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二,当今的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著名的教育学者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开拓视野,广泛的吸收营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来补充自己在教学上的缺陷。钢琴教师可以通过两个轨道目标来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准备考试和音乐会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在正常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弱点”原则,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安排音乐会和考试。对于一些学生弱点特别明显的,还可以额外的安排考试和音乐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扬长补短。比如说对于一些音乐技能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专注于培养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新元素的发掘上;不断的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而对于一些学生的技能比较薄弱的,则要从各种的特殊的训练中不断的提高这些学生的技能。教师要记住千万不能去忽视学生的弱点,要有针对性的补漏,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的地方,这样对整个音乐发展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教学安排,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好跟踪,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

四、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长的一个时间里音乐教师特别想一下子把浑身的技能全部的传授给孩子们。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日千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要扎实的技能教会给孩子们,要注重教学的质量而不是教学的速度。教师会出现这个阶段的问题主要是来源于其的教学经验、教学系统尚没有形成体系化,这就要求当代的音乐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的系统和计划性,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实现教学最优效果。在实际的中职钢琴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学成果的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教学方案,而是执教者如何去用心灵去引导孩子们学习。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个班级的主要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各个阶段的接受能力,量度施教。

五、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年轻的钢琴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的进行行业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目标的重要的途径。

钢琴教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教学问题 青年钢琴教师 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钢琴教师(特别是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师),大都经受了严格的训练与指导。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学院,其演奏技能值得肯定,教学方法亦各有千秋,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这些青年钢琴教师自身的演奏技能和教学方法是他们成为职业钢琴教师的“独门绝技”之一。但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并不完全等同于杰出的钢琴教育家,二者虽有联系却也有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位自身拥有高超演奏技能的钢琴教师,却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薄弱和学习能力欠佳;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方式欠妥。那么,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尚浅的青年钢琴教师应当怎样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教学走向良性循环?又应当如何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应当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沟通,形成全面的教学互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

钢琴学习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二十年问鼎技艺高峰,五十年才可能臻入钢琴艺术之化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习得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根据科学的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最终方能达成。而我们青年钢琴教师若想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尤其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钢琴演奏艺术技能性、思维性强,是技术和乐思高度结合的产物。有部分青年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从自身的教学想象出发,忽略了客观的教学规律,盲目地加快学习进度、压缩教学时间,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性教学。即“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并不注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力和接受力。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而越是这样,青年钢琴教师则越急躁。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学脱节,学生产生对钢琴或者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恶化,极大地阻碍了教学发展。

任何学科都有其教学规律,钢琴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要给学生讲清楚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判断和分析,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在学习钢琴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当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教师应当首先接受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改错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躁。学生在初次出现失误的时候,教师应先要给学生阐述出现失误的原因,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系统性、规律性的指正与总结。让学生了解到出现失误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失误之处以正确的方法多弹几次,多记几次,直到学生不再出现失误,将作品演练得得心应手为止。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和学生的作品完成质量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演奏能力,绝不能够出现大规模式的“跃进”以及不切实际的苛求。在青年教师的钢琴教学中,偶尔会有这样不好的例子,如学生的实际程度虽然还在车尔尼练习曲OP.299左右,教师却一定要让学生去演奏李斯特的高级音乐会练习曲;或者第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第二周就要求学生进行背谱弹奏。这种不符合客观教学规律、违反教学进程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欲速不达、欲求缺失。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等待、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每堂课的教学,教师要有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站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需要,进行客观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引导。例如,对学生演奏的肖邦夜曲进行演奏处理,要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处理。处理作品的音色、层次、风格、表现等实际演奏问题,不能以自我主观认识为主,而应该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演奏情况,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充分地讲解和指导说明。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定要有针对性。每堂课突出两三个教学重点,就应适可而止,多了反而不好,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钢琴教学一定要有教学步骤。毕竟学生是在成长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达到教师的所有要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教授和引导。教师要时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设身处地为学生多做考量,摸清学生心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

二、注重因材施教,深挖学生潜力

因材施教,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素质、技术条件、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而“教”指的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主观教学能动性,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教学。针对钢琴教学,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进行短期的指导与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授课计划,设计练琴方案以及计划预期达到的目标。

青年钢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歧视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因为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创伤。歧视学生,就是阻碍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客观合理地划分,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程度较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的基础钢琴教学之外,更应做的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对于学生在学习与练琴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疏导,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接受心理治疗。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索,要找出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化腐朽为神奇。而对于程度中等、基础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钢琴教师的教学应以挖掘学生潜力为主。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成长。这类学生的学习潜力其实也很大。因材施教中所注重的就是要让教师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但仍需注意,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青年钢琴教师要在学生最大的接受能力限度上,对钢琴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延伸,不能今天还在学习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明日就跃进到了肖邦钢琴奏鸣曲的阶段。挖掘学生的潜力是要一步步进行的,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综合提高。再者,对于程度较高、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青年钢琴教师则应当采取启发式、探讨性的教学方式。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天赋颇高,对于钢琴的演奏和艺术的认识有一定的自我见解。教师须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钢琴教学,对于学生的演奏个性发展须因势利导,除了要正确演绎钢琴作品之外,还要切实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与发展。要让这类学生充分畅游在钢琴艺术的海洋里面,乐学钢琴、享受艺术。但也需要注意:这类学生虽是最为好教,但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人格塑造方面狠下功夫。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最直接有效的检验方法就是进行考试、参加比赛和开音乐会。有小部分获取奖项、摘取名次的好苗子、好学生,可能会出现骄傲自满、夜郎自大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心理因素极有可能摧毁一个处于上游的好学生。教师需要告诫学生永远从零做起、戒骄戒躁,力争在以后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三、勤于教学反思,推进教学互动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起着教学向导、指引方向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钢琴学习。教学反思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所教课程进行总结与思考,而且还要求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对教学的反思,全面总结、相互配合,从而推进教学互动。

在现今的钢琴教学课程中,我们的青年钢琴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在演奏作品时的完成质量,以及对演奏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对于教学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则略显不够重视。勤于教学反思,是青年钢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过程。每一堂钢琴课结束之后,作为钢琴教师本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评分。要时刻扪心自问:今天的所授课程,有哪些地方教得较好?又有哪些地方教得不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青年钢琴教师一定要多与自己的同行交流,多向专家请教,多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不要认为自己已在某国际或国内的知名钢琴比赛上获得过名次,就一定能够教授好钢琴。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思想,教师自己的训练方法可能适合于自身的钢琴演奏,但这不足以证明:“适合于教师自身的训练方法就一定可以教好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对自己教学反思的同时,也要带动学生一起多动脑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认知与反思。教师要深挖学生的内心思想,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强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不仅要在钢琴教学中发扬学生的优势与强项,还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在钢琴教学中,要把握好“扬长避短”与“对症下药”这一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演奏强项,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奏能力,使学生萌发学习钢琴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爆发力,会令教师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对其缺陷和不足进行专项训练,而不能只布置学生想弹奏的作品,要针对其不足,对症下药和给予专项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技能“一分为二”地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钢琴作品,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够发挥其演奏优势,又能够弥补自身的演奏不足,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综合进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与教师配合得更加紧密,更加有力地推进教学互动,并最终走向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是一个繁复的教学课程。如今,已进入21世纪,钢琴教学的方法与观念也应和以往有所不同。由于过去学习音乐艺术的人群相对较少,以往的钢琴教学是偏重于个体化的教学与训练。而在当今,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日渐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钢琴教师(尤其是青年钢琴教师)更要改进教学观念,适应教学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就是教学质量的转变。因此,这就要求钢琴教师不是仅以培养一两个优秀钢琴演奏人才或者教育人才为目的,而是要将整个钢琴教学的层次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台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苑丁.钢琴教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樊和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钢琴教师范文第5篇

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曾于百忙拨冗专程赴蓉莅临该书系首发式,并在浏览全书之后称,但昭义教授从事钢琴教学半个多世纪富有意义的足迹在书中清晰可辨,“但昭义现象”绝非偶然,他为中国钢琴艺术所做的突出贡献,一是自身的勤奋与执著;二是对教学无私地付出艰辛与心力;还有他对艺术和对学生最真挚的爱的情感注入。而现在的教师,并非都能像但昭义教授这样做。所以,这部丛书无论在艺术教育领域还是普通教育范畴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读者一定会从中引起深刻的感动与强烈的共鸣。

这部系列丛书由《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但昭义钢琴作品选集》(附CD1张)、《但昭义钢琴教学实录》(CD版10张)和《但昭义钢琴教学实录》(DVD版13张)上下两卷五大分册集结而成。通过一个绝对资深的“山城琴童”与钢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生动故事,全面展示但昭义教授的个人经历、艺术思想、美学追求、理论见解、实践经验、教学成果。这是四川音乐学院为但昭义教授应邀重返母校执教而精心制作的一份珍贵的见面礼,“宣传和褒扬这样一位非凡人物更是我们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事情”①,该院领导具备这样的眼光和胸怀,所以不惜投入人力物力,组织班子编写系列丛书,“以示对拔尖人才的敬重和关切之意。”②钢琴家李名强教授深感共鸣,他认为,但昭义钢琴教学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钢琴教学领域“一面十分鲜艳、独特的旗帜”③;总结和梳理但昭义钢琴教学经验,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探索出一种科学、正确、积极且更有利于音乐市场发展的文化导向”④,在全国普及“钢琴热”持续升温的钢琴教育庞大市场中,致力于建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使更多琴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而“但昭义教学”正好诠释了这一科学文化导向的内涵。笔者非常赞同李名强教授的观点:“但昭义教学”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培养了几个国际钢琴比赛获奖选手,“更重要的是他培养造就了一批音乐家、艺术家,让外国人对中国人能深刻而创造性地理解他们的文化表示折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⑤

毋庸置疑,但昭义钢琴艺术系列丛书,实为开目前国内在世音乐家专集之先风特例,其内容之丰实宽厚鲜活、视角之新奇独特深邃、触感之精微敏锐细腻,可谓高屋建瓴、纵横开阖。全书在突显其真实性、综合性、学术性、权威性的前提下,力求将艺术精神、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生活情趣等融汇贯通浑然天成。从标题即可解读五大分册的指向与落点。

第一分册是为该系列丛书的“总纲”。周广仁、李名强等写序,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和现任主席赵季平、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徐沛东等重要领导亲笔题词。并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音协2000年发给深圳市文化局、深圳艺校和但昭义教授并李云迪的贺电、贺信等;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艺术总监、评委会主席范妮·沃特曼夫人和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安杰伊·亚辛斯基先生,阿里·瓦迪、伊莱亚·歇普斯、保罗·波莱等世界著名钢琴家为丛书亲笔撰写的文章祝辞;但昭义与亲友家人、师长同窗、学生同行们的数百张合影照片。刘诗昆、鲍蕙荞、周铭孙、朱贤杰、李健、郭峰等钢琴名家和李云迪、陈萨、张昊辰、左章等学生应邀撰文;“但昭义生平大事记”和“但昭义教授学生重大国际国内比赛获奖项目辑览”,更是第一次翔实、细密、完整梳理出但昭义自1940年11月5日出生至2010年9月荣膺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30位杰出模范人物之列的人生轨迹,这就为国际国内钢琴艺术的教育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可靠而可贵的资料,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兼备极高的文献价值。

由资深音乐记者紫茵撰写的“艺术人生”主体文章,通过面对面与但昭义亲近的八十余人的访谈,从大量丰富翔实的一手资料,经心提炼萃取,周密设计布局,最富人物个体特征的“静态文字”便活化为“动态形象”。这篇将音乐性与文学性融为一体的“非传记的传记”,第一次将读者深度引入但昭义这位钢琴艺术教育家的人生舞台与心灵世界。突破了通讯人物或纪实文学的常规格式体例,总体结构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引子和结语之间以“穿越薄雾的琴音”、“冰雪消融的北京”、“冠军诞生的摇篮”、“荣耀背后的守望”、“课堂之外的思绪”、“艺术真谛的探求”、“爱情姻缘的物语”、“善教不倦的垂范”、“感恩图报的奉献”九章联缀而成。全篇并未按照编年史写法铺陈推演,而是力图实现所有章节各自相对独立又逻辑严密的内在统筹。但昭义,从单一平面渐次变得多角立体,丰满鲜活真实可信。但昭义永远是“非常谦虚、低调,不爱张扬。”(周广仁语),所以,他的优秀学生远比他本人在媒体的曝光率高且更为大众所熟知。“有识之士一致认为,相比大力宣传但昭义钢琴教学成功的结果,回溯追踪其成功的历程与研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更具普世兼济的意义。”⑥笔者特别注意到第六章“艺术真谛的探求”较为集中地谈及但昭义钢琴教学,一个清晰完整、综合立体的“但氏”钢琴教学体系,“既有规律性、逻辑性,又有实用性、操作性;既富于显效成效,更可资启示借鉴。”⑦通过这种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地表述,无论对钢琴“熟悉”还是“陌生”的读者都会对文中富含专业性、学术性的内容,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可以肯定地说,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不是一份被放大夸张的先进个人材料,他没有被人为的“神化”,而是在纯朴而生动的叙事中,还原为一个独有建树创造奇迹的钢琴教师。

但昭义在钢琴教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受到广泛认同。而他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与成果,还未曾被更多人所了解。该书系“作品选集”可以有助于大家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钢琴教育家。这里面汇编了但昭义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的钢琴曲,既有儿童钢琴曲五首、练习曲十首,乐曲五首,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出版面世。“我从来没有想当作曲家的奢望,但我非常喜欢创作。”⑧但昭义的第一首钢琴习作完成于1956年。那是在老师布置和声课“转调”作业时,受灵感驱动,写了一段“从小调开始,结束于大调”的旋律,又自己配上了钢琴织体,因曲调里带有淡淡的忧郁而起名《乡村的小路》。但昭义自言,这就是他爱上音乐创作的开始。《蜀宫夜宴》(高为杰、俞抒、朱舟创作于1981年)是曾荣获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的大型民族管弦乐曲。但昭义出于对该作的由衷喜欢而动手将其改编为钢琴曲,并首演于1984年“蓉城之秋”,大获好评。“这一改编‘动静’之大,完全可以说是一次超越性的再创造,不但把原来的民乐曲彻底钢琴化了,而且还赋予了新的意象和色彩。我初听大吃一惊,再听则为之叹服,并且真正喜欢。”高为杰如是赞叹。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虎威教授认为,编入该集的钢琴曲都是佳作。“无论曲式结构的布局、和声复调手法的运用、织体写法的钢琴化,无不显得成熟和干练。”⑨因此,无论是作为钢琴课堂教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的分析教材,还是用作音乐会曲目及考级曲目都很适宜,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教学实录”精选了但昭义各个时期学生参赛、演出的录音录像资料,在各10张CD版和DVD版“成果展示”里,陈萨在1994年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和1996年第十二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李云迪在2000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演奏实况、张昊辰11岁在香港演出的舞台风采,等等,无不令人信服地反映出但昭义辉煌的专业成就。而超过600分钟的“课堂纪实”3张DVD,只是但昭义半个世纪钢琴教学中的“沧海一滴”,基本为学生和家长随堂即兴原始记录,无“编导”或“排练”的主观故意和无“设计”或“表演”的人为痕迹,这些零散纷杂的影像片段经过重新整理制作,尤显其真实生动、弥足珍贵。

“教育文论”收录了但昭义教授数十年公开发表或私密收藏的专业著述、理论文章、教案摘选、书信便函、讲演随笔等三十余万字,无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世界钢琴艺术日益繁荣和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真要可以的去探寻但昭义钢琴教育艺术中的所谓‘绝招’或‘玄妙之理’的话,这部文论集也许能帮助我们如愿以偿地找到一些答案,并从中获取广泛的教益和丰富的营养。”⑩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易柯教授如是说。愿以此为结语。

①②柴永柏《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③④⑤李名强《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序,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⑥紫茵《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页。

⑦同⑥,第204页。

⑧但昭义《但昭义钢琴作品选集》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⑨黄虎威《但昭义钢琴作品选集》序,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⑩易柯《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钢琴教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钢琴老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目前,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长进行启蒙教育的首选乐器。而作为启蒙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够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角色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老师”这一角色。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必须要和蔼可亲,让孩子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孩子可能会先接受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将钢琴的魅力全部展现,进而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征服孩子,使其迷恋上钢琴,迷恋上艺术,从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培养一种优雅的气质。二是教师必须要因材实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虽然儿童还处于人生的初期,孩子的个性还没有形成,但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儿童某方面的特长,并且努力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同时不断改正儿童的缺点与不良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二、“玩伴”角色

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这样会有利于钢琴教育工作的展开。所以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孩子就可以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这比直接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成为孩子的真诚友爱的“玩伴”是钢琴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不只是要成为个教导者,同时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来感受快乐与忧愁。”当然,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启蒙教育。虽然孩子对于世界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是一个稚嫩的个体,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交朋友,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的愿望。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更加巩固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倾听者”角色

儿童虽然对世界的认识比较少,但是他们也有对世界感知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对这个世界阐述。而钢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出现,认真的关注孩子,聆听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从而仔细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面出来的行为方式,进而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方向,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音乐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一解答。教师要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钢琴教学效果。而倾听并不仅仅要针对儿童的语言,还必须对它背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了解儿童想法,解答问题,还要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保护者”角色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孩子情感的“保护者”。想要保护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的精神与情感给予高度重视。儿童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他们也能够认识到哪些事物对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是重要的,只要是父母认为是重要的事,那么孩子会认为这件事是值得自己花时间与精力来尝试的,这也影响到了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情感投入的程度。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这就使儿童的情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果教师因孩子弹奏的水平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惩罚孩子,这势必会使孩子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钢琴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保护孩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每一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教师更有亲和力。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使孩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钢琴教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少儿钢琴;“五心教师”;心灵通道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94-01

少儿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既包含着音乐知识的学习,要进行大量的技术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耐心、热心、童心、爱心、恒心,“五心教师”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耐心:少儿钢琴教师的基本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愚笨的孩子,只有愚笨的教师。研究与经验均表明,儿童学琴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掌握器乐学习的规律造成的,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比如许多孩子在演奏程度较高时还不识五线谱,就是因为教师对五线谱教学规律不甚了了;孩子反复出现同一错误往往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是注意力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少儿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让孩子弹一段时间琴,就让他们玩一下玩具或者唱唱歌、跳跳舞,或陪他们打打羽毛球,之后再弹琴,这样对于刚接触琴的孩子来说,就感觉不到乏味,而且学得比较快。“看看、玩玩、听听、试试”是对少儿钢琴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拔苗助长、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有害少儿的身心发展。

二、热心:少儿钢琴教师的不竭动力

少儿多有“爱出风头”、喜欢被夸奖的内心期待。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责骂并不是有效防止错误的手段,教师善意的夸奖、适时的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教师要热心的采用打分、贴小红花、发小奖品等方式,调动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使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足以吸引孩子们对它产生浓厚兴趣。不妨把孩子学钢琴当作是“一种游戏”,一旦他们认为学钢琴是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学习的热情便会高涨。

萌发兴趣。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让动听优美的声音刺激其听觉,让他们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如此美妙的声音就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时,根据儿童爱模仿这一特有的心理现象作出引导:“你听,我这样弹奏的声音多美啊!”于是孩子便会积极模仿老师的动作练起来。如果此时教师单纯追求孩子手指立起来,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成就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教师认可的一种心理需求。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调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感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动机,周而复始,也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更难的钢琴演奏技巧。在成就感的培养上,老师的配合也非常有益于孩子练琴,如果孩子练习的是单手弹奏,可给孩子配上和弦,和孩子一起弹奏,这样,也容易让孩子注意练习曲的节奏,初步感受和弦;有的练习曲配有歌词,老师给孩子伴唱,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很高。学习到一定程度,给他们编排一个简单的“四手联弹”,成就感将会充分彰显。

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枯燥的指法练习对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来说,确实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对此,可以教一些简单的钢琴练习曲,一旦学会了这首练习曲目,会从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当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马上采取表扬的方法,给孩子写一些评语,让他们感到心里乐滋滋的,并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童心:少儿钢琴教师的心灵通道

“以审美为核心”是《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首条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要围绕“审美”这个中心进行师生互动。

弹奏互动。教学时,不只是让少儿弹奏,教师自己也可以为他们演奏一段名曲或进行生动的乐曲示范,力求做到音乐生动、奏法正确、速度合理。或者经常性地与少儿合作四手联弹。

故事互动。如汤普森教材中的《排钟》、《春之声》、《仙女》都可以编出美丽的童话故事。上课时可以先给孩子讲一段童话故事,然后提问问题,加深孩子们对乐曲的了解,使他们更喜欢弹奏。

媒介互动。如在教《四小天鹅舞曲》前,先给学生看一段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舞曲》选段,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明快的节奏。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出节奏,让其先掌握基本节奏再学习弹奏乐曲。

弹唱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弹一些少儿歌曲,并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形式可以是生弹师唱、师弹生唱或学生自弹自唱。

四、爱心:少儿钢琴教师的指路明灯

少儿是一个脆弱的群体,需要呵护和关怀。孩子初上钢琴课时好奇心很大,情绪也很紧张,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孩子喜欢的教师,容易让儿童进入学习状态。故此,教师的爱心、童心、耐心非常重要。有爱心,才能像父母一样爱孩子;有童心,才能有孩子一样的心灵,和儿童说得来、玩得来;有耐心,才能严格指导孩子学琴。有爱心、童心、耐心的教师更容易走近孩子,使孩子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心理和性格,主要表现在娇气任性,不能吃苦,毅力较差,惟我独尊等方面。作为教师,应做到因人施教。对自尊心强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切忌说“笨蛋”、“没有用”这类否定性语言,伤孩子的自尊。

五、恒心:通向少儿学琴之路成功的捷径

学琴是比较枯燥和烦闷的事,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们坚持下来,一旦中断,技巧就能不到提高,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此外,要与家长积极衔接,一起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傅聪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就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问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从一而终”。固守、执着、信念是其核心内涵。钢琴教学需要恒长性,这也是通向少儿学琴之路的捷径。

钢琴教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琴教师基本素质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基础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钢琴教师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品德优劣会直接影响着钢琴教学的效果,钢琴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的高等教育教学。在此,我就谈一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几个基本素质。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首先,作为钢琴教师,具有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是融技术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专业技能体现。从技术上来讲,钢琴教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手把手地教,正确、科学的示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果学生一开始从老师处得到的就是不太严谨、甚至是错误的示范,那么这种错误必将贻误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示范得法,让学生较准确地领会学习重点、解决难点,从而在漫长的学琴道路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音乐性来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奏,一定会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听觉形象启示,从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在示范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时,如果能将音乐情绪的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音乐美的氛围中,体验作者的真情实感,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力量。技术性和音乐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性需为音乐,而音乐性又必须以过硬的技术性为前提保障。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备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能,用自己的演奏去感染学生,首先使学生获得音乐的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练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喜欢这首乐曲的内在需求。

其次,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音乐是声音艺术,钢琴更是因为它有着优美的音质,多彩的音色而被誉为“乐器之王”。音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表现在声音是否扎实,力量是否集中,着力点是否点深而到底,强而不虚。而音色是指声音的润色与着味,表现在强与弱、刚与柔、明与暗、轻与重、缓与急。所以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听辨能力,不仅要听音的高低、节奏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钢琴的发音性及特点,建立良好的声音观念,充分发挥耳朵的功能,去辨别音质与音色的优劣,体会什么是丰满而沌净、圆润而动听的音,什么是挤、压、敲、砸等不好听的音乐,怎样弹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境界、并及时调整,修正错误的弹奏方法。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多去听不同乐派、不同风格的优秀钢琴家的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从而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丰满的、明亮的、正确的音质音色,并把握正确的弹奏方法,而且还可以比较分析音乐手段,体会风格特色,领略不同大师的风范与风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鉴赏,有鉴赏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发展。其次,钢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去多听、多体会、多辨别学生的弹奏,从而为教学的准确施治打下基础;另外,钢琴教师还应多弹多实践,并以自己的弹奏体会去把握曲子的教法,从而培养在听觉上真正的、准确的、良好的听辨把握能力,进而在教学中能进行准确有效地指导。

再次,钢琴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它们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只有二者相辅相承,协同作用才能适应新时代钢琴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因此,钢琴教师必须重视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来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同时,作为一名钢琴教师还必须博览钢琴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这样才能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厚的知识积淀去审视和思考科研课题中的问题。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钢琴音乐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但想像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来启发,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言语生硬、艰深、干巴,会使学生接受知识感到吃力,甚至还会使他们学习钢琴的性味索然,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和例子或人所周知的常识进行比喻:有一些比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同,成为钢琴教学中颇为流行的“经典”比喻,如弹奏结实的和弦时讲究触键用力后立即放松,才能使声音丰富而有弹性,这如同敲钟,敲响后立即放松或使锤子离开,钟声才可能洪亮有穿透力,如果敲响后锤子并不分开,钟声会闷暗传不远等等;再如音乐的力度和音量的关系好比人们说话的语调和音量,有理不在声高,有力也不在声高,比如恶狠狠地威胁人时声音常很小,但能使人紧张,这就有力度,声音大了,反而是失去了威慑力。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概念进行比拟;例如,讲钢琴的音色特点时,钢琴是靠槌击弦发音,发音后音量迅速衰减,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发音后尚能靠气息或弓子的加压自如地渐强渐弱,也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做出非常圆滑的连奏,因而钢琴演奏中长音的延续与渐强渐弱只能依靠踏板的延音作用和钢琴织体中其他声部的变化来实现,钢琴上的连奏是靠触键力量的圆滑转移与音调起伏形成的一种想象中连奏;高抬指练习可以打开掌关节使用手指灵活有力。如同舞蹈演员的开胯训练或运动员的高抬腿跑;手腕断奏似“拍皮球”的动作等等。

运用文学性语言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想像,培养其想像力、思维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如乐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常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造成一种空间的紧张感;乐曲的结尾要收得恰到好处,强收的乐曲多嘎然而止,有如斩钉截铁般的刚毅,弱收的乐曲多慢慢消失,形成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意境。

巧譬美喻,教师的生动描绘,形象比喻,不仅能较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促进学生的联想,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钢琴教学授课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钢琴技术技能的传授通常是采取“一对一”的小课形式,教学场所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专用琴房,在这种近距离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较为融洽。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专业文化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学术观等等也会无形的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但是传统的小课制教学方式也极易导致教师的专制和武断,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教学对象已进入了成年,要注意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尊重、相互平等,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宽容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有民主、平等、互敬的作风。另外,高校钢琴教师还时刻牢记我们的教育要对社会负责,对每个学生、每个家庭负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面临困难时,不要将个别水平差的学生简单地归咎为其基础差,脑筋笨不开窍等,从而一味地推卸教师的责任;面对荣誉时,也不要把因培养个别学生而取得的成绩完全视为教师自己的资本,一味地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这其实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在人格品性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四、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一律地产生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教学后进行反思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指及时地、自觉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课堂上发出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反思材料,促使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他们,不明白时,细心地引导他们,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想办法,遇到障碍时,真心地开导他们,取得进步时鼓励和鞭策他们;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的方向。教师通过教学后反思,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思,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和提炼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味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仅是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一个概述。实际上,一名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如全面音乐理论知识,较强的伴奏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钢琴教师只有孜孜不倦,不断求索,既着眼于钢琴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又要立足于钢琴教育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无愧于钢琴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

参考文献:

陈伦旺,论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乐器2002年(07)

徐湘王雷,试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江南大学学报2002年(06)

钢琴教师范文第9篇

一、教师语言艺术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运用好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很快地了解教师的意图,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是钢琴教学工作中的一门艺术学问。准确运用好教学语言,可启发儿童对钢琴学习的智力,引导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正确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保护好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欲望,让课堂不在乏味死板。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堂标准》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激发儿童学琴兴趣,启发儿童思维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对于激励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老师是孩子的钢琴启蒙老师,钢琴教师要让钢琴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就要重视儿童钢琴启蒙教育,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生动地运用语言教学,发挥语言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和孩子们进行良好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钢琴的效率,引导孩子们步入音乐的大门,享受音乐的美好之声。发挥语言艺术来提高儿童钢琴教学课程效率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自身艺术修养,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师语言艺术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钢琴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正是为了达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

1、和蔼可亲化教学语言,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儿童年龄小对老师很依赖,老师的语言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心态。儿童对环境很敏感,老师过于严肃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态,所以老师要态度和蔼可亲协助学生学好钢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指导他们弹奏;钢琴老师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教学,而是带动孩子学习成才。儿童钢琴课堂上也会存在一定的紧张气氛,老师作为带领他们进入音乐大门的启蒙老师,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是最基本的,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儿童从心理上消除紧张畏惧从而接受老师的引导,把注意都放到学习钢琴的主题来。

2、形象具体化教学语言,与生活相联系

由于儿童年龄小,对音乐理论知识理解不是很完善,一些概念知识很抽象,老师在教学中要运用语音将教学内容与孩子生活中所见到的联系起来,将内容形象具体化,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儿童就会顺其自然地加入钢琴学习弹奏中去。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音乐知识,老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例如在五线谱中,可以把乐谱比作棒棒糖、耳朵、蜗牛等一些形象,来加深孩子对乐谱的认识,而孩子在生活中再次见到那些事物就会和乐谱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世界充满音乐的因素。 在儿童学习钢琴教学基本手型问题时,可以把手腕的形态比作山洞、火车之类的趣味事物联系在一切,会让课程更加生动些,也带动了孩子活泼的性格。

3、故事化教学语言,更好启蒙孩子领悟音乐

儿童在学习钢琴中总会有好奇心,老师在课件准备中,可把孩子爱听的故事与教学课件联系在一起,创造一种良好趣味的教学氛围。教师在上课时要以故事性的语言来授课,这样展现语言的魅力,正确运用好教学语言,把学生平时喜欢的一些动画片和游戏结合在教学中,这样能更好地启发引导儿童学习钢琴,理解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在上课中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讲述一些音乐大师的童年故事,如贝多芬、肖邦他们的童年时学钢琴的趣事,让学生有榜样来学习钢琴,有个学习的目标,这样也能更好地加大他们学习的兴趣。

4、鼓励性教学语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钢琴教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师;教学;问题

在多年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后一阶段的钢琴家,如何从角色球员到钢琴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这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来积累和实践。中职钢琴教学跟其他专业的老师来讲一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处理好和学生的沟通问题,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么样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艺术教学水平和艺术创造能力;如何更好的落实教学计划指标。

一、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一对一的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一直被家长和老师认可,这种模式更具有竞争的优势。前边我们说过钢琴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少数的学生身上,这样的教学的质量是比较好的。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具体的实施相应的学习计划。但是即便说最好的教学方式它也不是万能的,同样这种一对一的钢琴授课的模式也有它本身的缺陷性。一对一的模式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跟随者。学生在教师主导的条件下,只能跟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思维方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这样一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很相似,缺乏个性化,未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美。首先,考虑到许多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整理自己的预先指定的班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轨迹,然后吸取教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们通过互相的学习互动交流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可以开展公开课,在这种课上可以邀请其他的教师和学生过来观摩学习。通过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同的作用,集中集体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的让学生参与音乐会,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艺术的氛围。

二、因材施教的不同层面

与众不同是教学中长期研究的热点话题。在中职钢琴教学也是一样的,在中职钢琴也是一样的。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水平上、智力上、性格和身体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些不一样就很容易导致教师没办法按照预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过于严苛的教学目标有时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善于总结归纳,要学会把来自不同的群体的学生进行很好的规划。中职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有耐心。

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防止"木桶效应"

因为师资力量和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木桶效应的教学经验常常成为这个行业的瓶颈。比如一些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表演偏向于自己的兴趣擅长方向,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演奏的风格过于单一雷同,而且教师很大程度上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奏的技术水平,对于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上是比较无能为力甚至说是忽视的。这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表现过于机械在艺术表演上的激情缺乏,表现能力不足。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去平衡教学实际上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难点是很重要的。教师除了总结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的问题进行衡量,以便更好的去解决。对于教师如何更好的获得成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途径来实现。首先,老教师教师是年轻教师最近的导师,一旦遇到问题首先可以想这些老教师寻求帮助,老教师教师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了大量的案例,相信他们能够帮助年轻教师快速的解决难点。所以当遇到问题时候年轻的教师可以向老教师们寻求帮助,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做好笔记,对前辈的教学经验做总结归纳,合理的运用在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二,当今的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著名的教育学者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开拓视野,广泛的吸收营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来补充自己在教学上的缺陷。钢琴教师可以通过两个轨道目标来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准备考试和音乐会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在正常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弱点”原则,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安排音乐会和考试。对于一些学生弱点特别明显的,还可以额外的安排考试和音乐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扬长补短。比如说对于一些音乐技能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专注于培养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新元素的发掘上;不断的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而对于一些学生的技能比较薄弱的,则要从各种的特殊的训练中不断的提高这些学生的技能。教师要记住千万不能去忽视学生的弱点,要有针对性的补漏,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的地方,这样对整个音乐发展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教学安排,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好跟踪,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

四、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长的一个时间里音乐教师特别想一下子把浑身的技能全部的传授给孩子们。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日千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要扎实的技能教会给孩子们,要注重教学的质量而不是教学的速度。教师会出现这个阶段的问题主要是来源于其的教学经验、教学系统尚没有形成体系化,这就要求当代的音乐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的系统和计划性,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实现教学最优效果。在实际的中职钢琴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学成果的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教学方案,而是执教者如何去用心灵去引导孩子们学习。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个班级的主要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各个阶段的接受能力,量度施教。

五、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年轻的钢琴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的进行行业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目标的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快乐钢琴教学[J].网络财富,2009年09期.

上一篇:教师法范文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