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3 09:00:42

知识产权专业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1篇

一、统计数据来源

本报告统计数据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

(1)法学核心期刊。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21种法学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7种法学期刊为数据来源,重合部分只做一次统计。27种法学核心期刊分别为:《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知识产权》、《法学杂志》、《法学论坛》、《法学家》、《当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河北法学》、《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国法医学杂志》和《中国司法鉴定》。

(2)知识产权专业期刊。共有9种,分别为:《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国版权》、《中国知识产权》、《科技与法律》、《中国发明与专利》、《中国专利》、《中国专利与商标》和《中华商标》。

二、统计说明

1、本报告统计的文章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专业评论、案例分析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文章;

2、本报告只统计文章的第一作者及其第一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只统计到一级名称,如“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统计为“上海大学”;

3、期刊、杂志记者的新闻报道、采访,以及未注明工作单位的文章,不在本报告统计范围以内;

4、本报告中的区域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统计单位;

5、本报告将所有机构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司法系统、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其中,司法系统包括法院、检察院、监狱和公安局;政府部门包括国家政府行政机关,不包括公安局;科研院所包括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包括一般企业、知识产权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

三、特别声明

本报告的统计分析只供参考,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

统计可能会有误差,如发现错误,敬请联系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联系人:陈先生;联系电话:021-68866489转170;邮箱:。

一、2011年度法学核心期刊知识产权专业文章发表统计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2篇

.随后我对商标的种类及其特点,国内注册知识包括商标审查、初审公告、注册公告、领取商标注册证、商标注册的途径、商标注册申请所需书件及要求、商标注册申请人等,业务的分门别类这一系列有关商标业务逐一消化吸收。入世啦,我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之前,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计划,提前在相应的国家注册自己的商标,避免其被他人抢注而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为一个商标人,这是我对新客户首先应该提示的内容之一。向新客户介绍了申请商标注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接下来即介绍清楚向国外申请商标注册的途径的几种方式当然,对于相关涉外咨询、事项的熟知,无庸质疑成了我实习工作中一个攻关性的首要课题。而我就必须弄明白有关马德里国际注册的一些常识;另外,我生来对数字不敏感,但是在工作中决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于是我背了几个早晨,终于把那个《注册收费项目及标准》记熟了。类似以上需要商标人必须掌握的还有好多,在实习的前半个月里,它们塞得我的脑袋都要爆炸了。但是这些日子里我过得紧张而又充实,与校园生活的轻松是不能比的。

我学习和掌握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清楚了委托的手续,也弄明白了注册申请业务那些繁琐的部门类别。 由于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不断更新、发展,市场交易的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类似商品和服务的类似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作为商标人,在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以下是我写在实习日记里,与客户交谈的部分内容。

1. q:怎样可以查到已经注册了的商标?

a:目前只有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才可以查询到,我公司装配了该数据库,如果您需要查询,请联络我公司客户部,并提供商标信息,我公司将替您免费查询,但仅限于文字部分

2. q:商标每类中至少都有很多组,每小组又有许多小项,请问在别人已注册同类中还有许多小项没有注册,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注册吗?如对方提出异议能否顺利注册成功?

a:一般情况下一个类别中同一组群已经出现了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再注册同一组群的其他项目,很难注册下来,除非分类表中明确表示不近似

3. q:如果有人在我的商标"黄山"前后面加字,如中国黄山或中国黄山旅游纪念,在同一类别上的旅游纪念品上,算侵权吗?

a:构成侵权

q:我注册了一枚商标现在纪念品类,现在准备用如:黄山,我使用在旅游纪念品上可否加"中国"二字成(中国。黄山)旅游纪念吗?

a:如果作为注册商标使用的话,不允许擅自改变的。如果不是作为商标使用的话,可以加上其他的文字,只是不受保护

4. q:通过贵公司为我申请一个商标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是不是按照贵公司标注价格算呢?

a:商标局官方收费是1000元人民币;如果委托公司申请的话,费通常在800元左右,也就是说申请一件商标的费用在xx元之内

5. q:生产厂家的商标注册了,可是其产品名称和型号不能注册。现发现别的厂家伪冒相同的型号,并贴出型号的标志。请问该怎样保护呢?有没有好的方法制止这种行为?别的厂家会不会用我们的型号去注册成商标呢?

a:型号如果是通用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别的厂家注册不了,理由是产品的型号不允许注册为商标。即使注册了,也可以撤销掉

6. q:我想把电器产品的型号改了,自己注册了,是不是别人不可以用了?

a:仅仅含有本产品的通用名称、型号等的作为商标无法注册,会被认为缺乏显着性被驳回

7. q:1998年注册的玉米酒商标,其它酒的生产企业可以用在酒上吗?

a:商标具有专有性,即您在一种产品上注册的一件商标如果在有效期内,任何人不允许擅自在相同类似产品上使用

8. q:我就商标注册在先权一事咨询,现在大量的知名景点中,有的企业在宣传使用,确又没注册成商标,有的用在商号上,在商标法上又说保护在先权,又有不少报道注册成功,这种情况我能注册成商标吗?

a:我国商标注册采用在先申请原则,即除特殊情况而外,只要没有他人在先申请、在先注册,您就可以注册成功。商号和商标是不同的领域,即便有相同的商号在先存在,但是没有商标申请,您一样可以注册为商标

9. q:我们是一家国有大型烟厂的下属一家三星宾馆,已经营多年,xx年初我们更改了宾馆名称,但是没有注册商标,xx年1月就被他人抢注了该商标,现在他愿意以********给我宾馆。如果我们请贵公司本案,请问有把握拿回商标吗?

a:如果能证明贵公司的商标是多年使用并具有较高知名度,而且对方是恶意抢注,加之对方注册到现在没有超过五年,拿回商标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10. q:我的公司想注册商标,希望找家公司,但我对这方面一无所知。

a:您只需要提供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商标图样、商标委托书和商标准备使用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名称,我们可以帮您办理

11. q:还是商标被抢注的事,您说的争议什么时候提,到什么部门提?

a:对方商标注册5年之内都可提起,向商标局提,或者委托我们可以提起

12. q:我们想要注册服装商标,不知道诸如此类的商标能否申请?如存在卓越鸟,是否能注册卓越龙?假如说存在卓越一个商标,也存在龙这个商标,是否能注册卓越龙?

a:商标的近似要根据音形意综合因素来判断,没看到商标的图样,我们无法判断近似

q:我为某类服装起了个中英文品牌名(尚未公开),想卖给服装公司,怕服装公司不给钱,或让其他服装公司知道了去使用而不付钱,请问如何保护?

a:先申请商标再联系转让

q:我想申请一个服装商标,不知道大概要多少钱?多长时间?

a:xx元左右,两年左右申请下来

13. q:如上一次注册一个商标没有图标。现在想为它加一个图标。能行吗?

a:如果要对商标图样进行更改,必须重新提出申请,交纳和上一次申请同样的费用

14. q:请问具有独创性的商标是作品吗,受着作权法的保护吗,如果它的商标专用权受到侵权,那么能否以侵害着作权为由提讼?

a:如果商标的独创性比较强,尤其是图形商标,就受着作权法的保护。别人侵犯了您的商标权,您享有着作权的话,也可以以版权来诉讼

15. q:"商标说明""类别"这两项该怎么填写?

a:类别的填写按照商标国际分类来填写就可以了。商标说明是对商标情况的一个说明,比如说外文的中文含义、图形的创意等

16. q:注册商标文本是什么?

a:通常情况下指得是商标的申请文件

17. q:注册"机械"二字的文字商标,需要什么手续?

a:机械两个字很难申请下来,因为是行业的通用名称,缺乏显着性。如果更换商标后需要办理注册,请将委托书、商标图样、商标要使用的产品和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18. q:我自己有家贸易公司,之前已注册过一个商标,但是现在我想用我家乡的一个地名后加上销售的产品名,例如恩施(湖北的一个地名)辣椒之类型的,是否可以,这属于是商标呢,还是其他什么类型?都需要什么准备材料,是否需要县里开证明?

a: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不允许作为商标注册,如果你的家乡名是县级以下就可以注册为普通商标

19. q:请问数字可以注册成商标吗?

a:可以注册,最好不要使用普通字体。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显着性被驳回

20. q:我在工商管理局登记了营业执照,别人在商标局注册了商标,用的是相同的图案和文字,且经营范围相同,我是否要更换名称,是否构成侵权?

a:您的企业字号在原有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但不能突出使用作为别人商标的该字号,否则构成侵权,从长远来看,您最好更改企业字号,然后再申请为商标比较保险一些

21. q:我想注册商标又不知要怎么做,不知在网络上能否注册?也不知要什么程序,注册费用是多少?

a:注册商标必须亲自到国家商标局去办理或者委托知识产权事务所来注册。您提供商标图样、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提供委托书、商品或服务名称可以通过我们办理,三个工作日之内可以递交到国家商标局

22. q:请问每个注册的商标是不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比如地域、行业等),如果有的话,超过这个使用范围其他人是否可以注册该商标?

a:商标注册按照类别来进行的,也是在核准注册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享有转有权,别人在您没有注册的其他类别可以注册。驰名商标是例外

23. q:国家商标局是否每个地方都有,注册商标去国家商标局就只要交1000元是吗?如果注册不成功是否还可以重新注册而不用再交费。

a:国家商标局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属部门,办公地点在北京,在其他地方没有办事机构。另外,在国家商标局办理商标注册手续时费用是1000元,还可能会有查询费、打字复印等其他费用。如果注册不能费用不退回

24. q:"白宫"可以被注册为商标不,如果不可以,那么"人民大会堂"为什么可以被营口卷烟厂注册为商标?"长城红葡萄酒"为什么可以被注册为商标?

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的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因此"白宫"很可能会被驳回,另外,"人民大会堂"之所以可以注册是因为注册时间在1983年,那时候还没有对这种类型商标有明确规定,而已经注册的继续有效,因此像"中华"之类的烟草商标沿用至今

25. q:请问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要进行一查和二查吗,分别如何收费?如何申请非马德里缔约成员国商标呢?

a:马德里注册一般不查询。非马德里成员国注册要通过逐一国家注册,即分别到各个国家去注册,我公司可以办理

26. q:申请马德里商标注册时,你们在"国家基础注册或注册申请与国际注册申请内容的一致性"中提到:商标应与国内注册的商标完全相同。请问我的国内商标是中文的,比如说是楷体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后,指定到某个缔约国后,也还是中文的,而且还是楷体的呢?

a:是的,通过马德里国际注册,申请人及其商标必须和国内的保持一致。您可以再在国内申请一个相对应的英文商标然后再通过马德里途径来注册

27. q:我询问了一家公司,他没提保密协议的事,只是说,将商标给他,然后进行查询,查询以后就交钱。这个程序对吗!如果查询的过程中他将商标泄露给亲属,他的亲属抢先注册!那可怎么办?

a:应该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您还不放心,请直接到国家商标局去办理

q:我想注册一商标,在查询阶段有什么法规来保证我的商标不泄密或被人抢注?a:人条例规定了人的保密义务,另外,委托正规的商标公司并签订保密协议就可以放心了

28. q:商标的字可以写成象形字吗?比如口字写成嘴的形状。商标的字可以用铅笔画和写下来吗?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交流;高校

2016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通知的下发无疑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剂,也给我们高校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专业本身是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专业,社会和公众对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需求,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夯实的基础上,实训培养的加强和完善非常重要,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切实关注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本人认为,为了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的知识产权形势发展和人才需求,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训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第一,高校应当拟定适宜可行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训培养方案。

作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成败,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实训培养部分(或者单独的人才实训培养方案)又有着特别的地位。在高校院系拟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始,在考察和借鉴兄弟院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应当有目的的走出“象牙塔”,接触、了解和思考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实际需要以及知识产权人才市场的供给需求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的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反映出来。而实训培养部分,应当作为反映这种思考最为直接的部分引起关注和重视。

第二,高校应当配备具有较强实训培养能力的专业师资。

学校学习阶段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实训培养,离不开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专业师资力量。知识产权专业因其较高要求和较为复杂的专业实践性,其专业人才的培养结果被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权利人所直接检验,被他们“用脚投票”。高校院系要想在这场专业人才的“华山论剑”当中脱颖而出,为学子们找到好师傅至关重要。这样的好师傅应当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产权专业基础知识、较为丰富的知识产权专业实操经历以及较为熟练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高校除了在岗教师进行自我转型和深造提升之外,还应当开拓人才引进视野,考虑那些能够对于专业人才实训培养有所助益的师资。

第三,高校应当加强与社会相关单位的实训合作交流。

就笔者参与的知识产权专业见习活动所见,知识产权业务量非常之大且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社会相关单位对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度是非常大的。当然,也要看到,知识产权业务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与专业人才供给量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看待这种现实,如何思考这一现实,如何利用这一现实,如何在这一现实中真正提高和充实自身办学水平,是每一所开办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相关院系都应当思考的问题。高校只有着力加强同社会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才能促进知识产权专业建设的更高水平发展;高校只有大力探索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训培养的新模式新办法新路径,才能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第四,高校应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实训培养机制。

知识产权专业实训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专业人才进入社会适应相关单位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需要前的重要一环,理应配备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我们目前的专业人才实训培养,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学校模拟、见习实习等方式,验收上也只是学校指导老师评分与见习实习单位指导人员评分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专业人才实训培养机制是否能够体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否能够适应现实需要,是否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既然知识产权专业需要极强的实践性,那么能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虑引入相关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因素,并采取校企联动合作、企业直接参与实训培养等方式探索新的人才实训培养机制,打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关”。

第五,高校人才实训培养资源共享机制的搭建。

就全国来看,本科阶段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只有20家左右,湖南省则只有3家,虽然作为朝阳专业前途光明,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压力非常大,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和挑剔是人才培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资源积累地区化差异客观存在。在面对专业人才实训培养的共同压力时,高校可以有意识的、分阶段的、有步骤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其他方面的资源共享可能仍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由易入难,从专业人才实训培养的方案制定、师资交流、培养验收以及社会检验等方面先予以试验,进而探索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钱建平.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2]李光霞.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5(24).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4篇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不够普遍,在开设课程高校中学习知识产权的学生比例还不高,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校数量还不多。据初步统计,1993年至2009年这些高校总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四千多人,平均每年仅数百人。(二)知识产权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实务人才,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还存在偏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传播,对科技、经济、经营管理、外语等知识教授和社会实践不足的问题。(三)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课程大多数为教授法律的教师授课,少数为科技处、专利中心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或者其他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专家学者,缺乏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四)我国现有的高校知识产权教材主要以《知识产权法》为主,加之《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这些教材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法学的范畴,理论知识雄厚,实务操作不足。

为了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议如下:

一、采用选修课、必修课、网络课程以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高校中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普遍开展知识产权普识教育,加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二、知识产权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应该研究建立高校、政府、企业协调合作的知识产权教育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三、知识产权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高校应该开门办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高校应在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在内容上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加强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根据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加强知识产权课程体系建设,文理交叉,科技与法律并举,管理与外语兼具。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依托知识产权教育条件比较好的高校,邀请相关实务部门人员参加,联合开展高校知识产权课程研究,并有计划地开展新课程教学试点工作。

五、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需求,制定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培养计划。同时,加大从知识产权工作一线和其他相关领域聘请师资的力度,增加兼职教师数量,使形成培养、挖掘和开发相结合的高校知识产权师资综合发展模式。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人才评价;评价要素

2015年7月,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标志其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这也对做好基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工作提出迫切要求。构建人才评价体系对于科学聘用、评审、考核、选拔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相关研究却甚少。人才评价要素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人才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准确制定评价要素才能对人才进行有效评价。文章尝试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要素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的依据

文章认为确定人才评价要素需建立在相关理论及现实基础之上,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人―职匹配理论。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任职者的能力、人格、生理特征等有不同的要求。当任职者具备职业所要求的素质时,会产生协调作用。因此为促进职业发展,在确定人才评价要素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特点和要求。(2)工作分析方法。该理论强调在明确岗位职责和关键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行为或个性特征是影响此项工作或任务的关键因素。通过进行工作分析,就可以得出人才评价要素及标准。[1](3)胜任力模型思想。该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实现高效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胜任能力要素的组合。对不同职业的胜任力构成,国内外研究人员建立了不同的理论及其模型,有借鉴意义。将能够决定工作绩效的品质和特征提炼出来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思想,为确定人才评价要素开拓了思路。(4)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特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跨学科、复合型、综合素质高是知识产权人才区别的显著特征。人才评价要素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岗位职责及人才特点。

2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的原则

(1)体现差异性。评价要素及指标体系要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的特点来确定。从评价对象上看,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根据各类专业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关键性问题,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应制订分类评价标准。从评价目的上看,在基于招聘录用、干部选拔、年度考核、推优表彰、职称评审不同目的进行人才评价时,考虑的评价要素及其权重、次序应有不同。(2)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以往的人才评价存在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不能充分反映被评价者的潜在能力,因此,文章在对被评价者进行多维考察的基础上,将结合业绩成果量化考核的思路,选取、梳理并归纳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评价要素。(3)体现科学、公正、规范性。设计人才评价要素体系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其组成的主要因素和相互联系,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期客观反映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才能实现对其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

3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要素

综上所述,文章将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和胜任力模型思想,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及评审、聘任和考核一系列要求进行分析,确定能胜任该项工作或职位的人的关键特征,并对这些关键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初步的评价要素。

3.1 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主要岗位职责

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主要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才,广义上还包括知识产权审查人员、知识产权执法人员、知识产权教研人员等。其主要工作是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活动。具体岗位职责有:(1)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包含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利地图编制等;(2)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包含制定知识产权申报战略、进行知识产权申报手续管理、侵权行为调查、知识产权纠纷的协调、处理和诉讼等;(3)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包含专利战略制订、商业秘密管理、建立侵权预警机制等[2];(4)其他方面如对企业专利的具体内容及申报策略负有保密责任。

3.2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要素

在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岗位职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胜任力模型研究成果及业绩成果量化考核的思维,文章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设定在知识、能力、业绩与成果、个性特征与思想品质四个维度上。

(1)知识。主要考虑被评价人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包括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产权人才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一方面要有法律、管理、贸易、科技、计算机等综合知识;一方面要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流程,懂一门外语,有与业务领域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知识。(2)能力。主要考虑被评价人是否具备能够胜任工作的出色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复杂、艰苦的工作,对能力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有持续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抗压力、阅读和理解能力、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有与业务相关的文字撰写能力、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文献检索和分析及翻译能力、知识产权前沿追踪能力、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战略发展眼光。(3)工作实绩与成果。主要包括工作表现、工作实绩、业绩与科研成果、经济贡献、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工作表现重点评价工作是否积极主动、爱岗敬业及出勤情况;工作实绩主要通过量化考核结果体现,包括完成任务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业绩与科研成果主要指获得表彰与奖励、承担科研项目、论著情况;社会贡献指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及其大小;群众满意度是同事或服务对象对其工作表现及实绩的满意率。(4)个性特征与思想品质。主要考虑被评价人是否有与职业相适应的个性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工作态度、意向与动机、价值观、成就导向进行评价,考察其是否具有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保密意识、服务意识,是否具备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所需要的严谨细致、接受新鲜事物、研究探索、坚韧、关注细节、诚信、正直的个性及品质。

如表1所述,文章在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知识、能力、业绩、个性与品德构成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尽可能全面地归纳出胜任知识产权工作所需要的人才特征,但是这些要素的关系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权重也应有差异,其中品德是前提条件,知识是基本条件,能力和业绩是核心条件。文章期望通过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评价要素体系为科学评价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琦,陈丹凤.人才测评打通人才的瓶颈[N].组织人事报,2002-03-11(003).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类型化;法律思维;知识产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6302

1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法律类的课程无疑占了较大的比例;并且,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知识产权本身也被分在了法学项下。然而,现实中知识产权专业却与法学专业有着一定的不同:通常知识产权专业招生的对象为理科生,就业方向偏重于专利人等方向,学生除了法学知识以外,还要开始一些非法学课程,如管理学、机械制图等;而就法学课程的开设本身而言,知识产权专业因其专业特性,通常要突出“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因而会增加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的比重,对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往往单独开设课程。这种情况会使得知识产权专业法学课程的比重相对降低,有些专业的法律核心课程不再开设:如《宪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有些法律课程会某种程度上“缩水”,如《经济法》仅开设《竞争法》等等。开设课程与课时量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学习方面不如其他法律专业学生那么系统化。但就现实需求而言,社会作为需求方,需要的仍然是受过系统法律训练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并不会考虑知识产权专业开课时课时量的有限性。这就对于知识产权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更为专业、系统而有效的法律专业培训?

结合笔者多年来作为学生参与法律课程学习,作为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写,以及作为教师进行法律专业课程讲授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更为有效地传达法律知识,需要对现有的法学教育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提炼其更为有效的部分,删除或者简略讲述一些冗余部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法学教材的编写,多着眼于一种学科的整体叙事,例如,一个学科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等等,有哪些整体叙事所需要的原则,有哪些基础概念,哪些基础规则,等等。事实上,各学科的教材之间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勾连,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这种基础概念,在法理、民法课上讲授,但不一定能贯穿到行政法等课程中去。同一套教材中,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分册基于不同的学科立场,出现编排知识的重叠、冲突,以及一些知识的遗漏等等。而现在高校的教学又往往是某一学科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一个教师通常不会去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课堂给学生讲授了些什么,不同的学科之间呈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如果每个教师仅着眼于本课程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讲授,则两种情况难以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缺乏配合与衔接,知识出现重叠或冲突;各学科基于本学科立场的知识过多,加大了教学负担。

2现代法学教材中的三种知识

基于这种现实,笔者以为,需要对于各学科的法律知识进行一种整体上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学知识进行通盘的考虑,以培育学生准入法律共同体以及掌握相关法律实务技巧为目标,重新考量不同课程中哪些知识需要向学生讲授、不同的知识如何向学生讲授,以及不同的课程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法学知识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为首先要区分法学教材里的三种不同的知识:法律知识、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法哲学知识。上述三种不同的法学知识往往被参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法学教材的内容,但这三种知识其实是不同的知识,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有着不同的意义。

法哲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一种对于法律整体性理解的知识,如法律到底是什么?法律在本土维度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法律?法律现象要体认哪些价值完成哪些社会功能?等等,上述知识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法理学中,其他部门法多少也会有些涉及,如民法如何自我定位,等等。这类知识严格意义上都属于法哲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整体上认知法律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但需注意:这些知识往往存在着很多分歧,如关于法律的概念,不同的法理学派认知差异很大;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学界其实也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通说。因此,法哲学知识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法哲学知识本身与法律实务之间的关系不大,因而陈卫东等教授甚至曾经建议在司法考试中取消法理学的部分。而对于普通的本科生教学而言,法哲学的知识产权对于进行法律研究意义非常重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意义有限,因而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多数学生,可以缩减法哲学的授课内容,并且保证法哲学方面的授课保证在相关知识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当然,对于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法律认知、法律方法等方面的法哲学知识,依然需要重点向学生讲授,当然这种讲授不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法现象更为深刻的认知,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知识做有益的铺垫。目前有的高校法理学被划分为法学导论、法理学两门课程,事实上法学导论课程就担负着上述铺垫的功能。

法史以及比较法方面的知识通常出现在各部门法的教材中。一般的部门法学科都会对自己的学科史进行一个回顾,建构本学科的一个延续的叙事。同时会将其与该部门法相关他国家的对应法律制度纳入进来。法学教材的这种书写方式其实是为了建构独立的部门法叙事,使一个部门法形成内在的特有的知识谱系。但是,需注意,法史的知识以及比较法知识,都不是现行有效的国家实定法,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从部门法叙事中区分出这两种知识,误以为这两种知识本身是有效的本国实定法知识,反而无助于学生实务能力的培育,甚至会潜在地削弱法治所必须的法律人尊重本国现行实定法的伦理要求。因此,首先需明确,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对于法学学科建设有意义,但对于法律实践意义不大,并且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些知识都只是描述性的,而不具备法律上的规范性;因而可缩减这类知识的讲授比例;同时,在讲授时,需要教师着重提醒学生这类知识并不是我国生效的实定法知识,本身不能作为生效的法律规则而援引,以免给学生不必要的误导。

相比上述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真正的法律知识应是基于国家实定法的一天阐释体系。这种知识是面向实践的,是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下文将对这类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3对于法律知识的类型化

如笔者上文所言,相对于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而言,法律知识的传授才是我们本科法学教学的重点。而如果跨过学科的藩篱对于法律知识进行具体剖析,则可以发现事实上存在三种不同层面的法律知识。

第一个层面是经验描述层面。这个层面的法律知识是最基础的,包括实定法文本知识,以及法教义学所提炼的概念、规则、原则等法律三要素,同时还包括由规则组成的制度。这些知识是法科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对于这种知识的学习,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记忆。而教师则需要从实践运用的需要出发,对众多的实定法文本知识进行鉴别分类。对于最基础最重要在实践中最常用的知识,应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对于一些在实践中有可能用到,但运用频率相对较低的知识,则需要学生熟悉、了解,避免可能的错误理解即可;而对于那些在实践中运用频率较少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大致了解一下知识的基本脉络,例如什么样的法律文本在做相应的规定,碰到类似问题应该到按照什么样的方向检索知识,即可。而不必一味地强求学生记忆所有的实定法文本。

第二个层面的知识是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单一的经验描述层面的知识,还不足以使一个学生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具备了这种知识,学生才能够说真正具备了法律实务方面的“技能”。在具体而言,在法律的实践运作中,三种技能非常重要。其一是事实认定方面的技能,具体而言又包括两种技能:阅读事实材料,从中发现相关的法律意义;寻找相关的证据,为自己的法律主张辩护。只有具备了上述两种技能,一个法务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将生活事实与法律规范勾连起来,从而使法律适用于相关事实。其二是以法解释学为基础的法律方法。法律文本通常本身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规范意义,尤其是对个案的规范意义,这就需要解释技巧、推理技巧,从客观的文本中去发现有关于个案的意义,从分散的条文中去总结完整的法律规整。因此,几种主要的解释技巧以及基础的逻辑推理方式的培训,对于法科学生同样不可或缺。其三是查找法律的方法。如上所述,法科学生无法也没必要机械记忆所有的条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具体个案时,去查找检索法律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只要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各种工具查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即便他不能准确记忆这些条文,他仍旧能够较好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处理问题。

第三个层面的知识是思辨层面的。这种知识往往伴随着一些法律学科的主流的价值观念。这种知识虽不直接面向实践,但却往往作为法律共同体理解法律条文的共同前见而在场,因而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思辨层面的知识对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作为大学生乃至作为研究者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上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4以知识类型化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教学

结合到具体的知识产权专业法学教学,上述三个层面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显然是基础,也是目前教学的重点,但笔者以为,对于这种记忆性的知识,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教学时间,尤其是现代检索手段已经非常发达,没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文本知识。更多的应是了解即可。第二个层面的知识其实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必要,但却恰恰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笔者认为,可在法理、民法等相应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法律技能培养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更多法律技能方面的训练。至于第三个层面,对于以研究为学习目标的学生非常重要,但对一般学生,其意义限于培养法律人共同的思维前见。因而对于这类知识的传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学,2014,(2).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科;知识产权;教育;实践

一、前言

在跨入新世纪后知识产权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已经发展成为竞争工具,是各个企业从竞争中获利的必要手段。要想充分地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就要管理好相应的人员。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关键是怎样去培训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以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才能。

知识产权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产权专业技能、提高专利科技创新能力等十分有益。我国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四年后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纲要》,这些制度对于大学生知识产权的教育提出了很多要求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国有很多专家对工科生知识产权教育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郭德忠认为高校可以开展包含知识产权教育的双学位教育。严品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二、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单独的知识产权学院。现在国内很多学校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也开放了相应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也是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很多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当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知识产权教育上也取得一些成果。在知识产权的普及方面,目前很多大学生的认知度已经提高很多,不过对于那些开设了知识产权选修课的学校来说,知识产权教育不是很令人满意。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北京等地的十几所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的教育还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发现了包括学科建设和学科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知识产权教育意识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当然,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也下了很多的功夫,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在一些细节方面,知识产权教育就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了。对一些高校抽样调查得出:高校对于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的教育观念有些偏差。比如,一些人认为知识产权属于法学领域,学习法学的学生才能去学习知识产权,认为其他学生学了也没用,出了学校到社会上再学习也来得及。因此,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学校对于知识产权教育就愈发不重视了。

2.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得比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着手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国内真正开始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非常少。通过对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两所高校进行数据统计得出,目前才培养了1000人左右,加上非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总数还未达到3000人,每年从高校毕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在100人左右,完全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3.本科阶段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高校的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有本科生培养模式、法学硕士培养模式、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目前,知R产权硕士的培养比较成熟,而且时间也比较充裕。相对于硕士,本科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暂,虽然能够为社会带来一些知识产权的人才,但是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不是很令人满意。

4.知识产权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

据调查,目前在高校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校由于知识产权教育基础比较好,采用多媒体和英美案例法教学,而其他大部分院校受限于基础薄弱,只能采用课堂灌输式方法,其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知识产权竞赛、学术论坛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只能在少数高校中看到,我国的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通过“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或媒体新闻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近乎为零。

5.过于偏重学生理工科知识与法学知识复合的形式

现在很多学校在招收知识产权人才的时候,一般都要求学生具有理工科背景,其实这个要求有些不合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的专业人才都需要理工科知识背景,知识产权工作中唯有专利会涉及技术知识,其他如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不涉及技术问题,而且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不属于理工科范围的知识产权新内容正在不断增加。所以各大院校招生时,只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知识的学生是不合理的,只有扩大招生范围、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知识产权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各个方面要求的知识产权人才。

四、理工科知识产权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知识产权的大战略背景下,根据我国各大院校的理工科特点,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立足理工科专业背景,优化知识产权教学内容

(1)找准专业与知识产权的交叉点

目前高校面临知识产权教育上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将工科背景的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更好地建设知识产权教育。在高校培养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他们所熟悉的工科知识,要让理工科大学生掌握一些人文社科知识,将文理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色和专业优势。因此,在知识产权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通过这些课程让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得到成就感。

(2)利用专业特色设计教学模块

在知识产权的教育上,理工科学校相对于文科的学校更加具有优势,在拥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产权的学习,这样能够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这是社会所需要的。各个高校应该要有自己的特色,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到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知识产权的课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进行选择。

2.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1)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案例,可采用PPT或者视频的方法,从这些真实案例中,讲述一些知识点,也可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种教育的方法会让学生很感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做到以案说法,理论联系实际,效果非常好。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以互动,使得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2)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

除了学校正常的课程之外,学校还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多进行一些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知识产权的最新动态,关键是和学生互动答疑,开阔学生的眼界。

3.提升对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程度

最近几年,虽然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和外国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上面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例如日本,他们对知识产权高度重视,甚至实行了举国体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使得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美国对知识产权教育也有一套完备先进的体系。

4.优化知识产权师资队伍

知识产权是否学得好,关键要看相关教师的教育水平,但是真正拥有高水平的教师却相当少。所以,高校培养知识产权教师的时候不管是人员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要重点去培养。当然,知识产权有很多事涉及物理、化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文科生有可能会很难深入进去。所以相对而言,学习理科的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的相应课程学习,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高校可以招聘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知识产权教师,完善师资结构。所以,高校只有不断改进对知识产权的教育理念,注重对教师的培养,知识产权教育才会越发完善。

5.合理配置知识产权教学资源

理工科大学应先找出本校最具特色的王牌专业,然后将知识产权的课程设置为王牌专业的必修课,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专业知识产权人才;该校的其他专业可以采取选修课的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理工科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专业课的特点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这样可以使该校的知识产权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就目前来讲,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教研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执法司法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人员培养主要是前面两种。从社会需求来讲,对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需求远多于知识产权理论人才。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时候应该和相应的企业联合。为了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高校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包括案例分析、专利审查、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等;最好能和国家的相关机构如法院、工商局等联合建立培养基地,让学生能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如果条件允许,高校可以在本科A段增加知识产权专业。

参考文献:

[1]罗青兰,苏春辉,秦彩萍.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8).

[2]李东,百里清风,徐坤鹏,等.构建地方高校专利策略创新体系的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1).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8篇

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司法保护领域中,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都采取的是“不告不理”原则,也就是说,除非权利人或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讼,否则法院不会不得主动开启诉讼程序。这种私权自治原则虽然体现了尊重人的意愿、尊重人权的精神,但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似乎显得有些乏力。原因有二,其一,我国地域辽阔,身在一省的权利人可能不知道另一省的侵权人已经对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权利人也就不可能及时请求国家司法机关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二,众所周知,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度,行政权的救济效力比司法权要来的更为方便,更富有效率。由是观之,通过对知识产权实施行政保护,一方面可以应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亦可以依职权主动进行行政执法,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主动地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够充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高效性

对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比司法保护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行政保护的高效性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对企业来说,“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也就使得行政权力对知识产权实行保护成为一种现实的必要。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时程序相对简便、快捷,能加速案件的处理,使权利人能够获得及时而有效的保护。例如,商标法第53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时,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专利法第57条也规定,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专利案件侵权时,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也就是说,当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有侵权行为事实的存在,无须经过其他程序就可以直接、立即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并接受相关处理。这些规定便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使权利人的权利获得及时保护。如果权利人选择司法保护程序,那权利人不得不经过,法院审查,审核合格后开始审判,双方质证,最后宣判、执行这样一个复杂过程,其结果是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保护。

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专业性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产权案件越来越多,专业性也越来越强,这些案件不仅涉及法律问题,更多的涉及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知识产权的保护主体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更多的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知识产权行政机关是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确认、执法、保护的行政机关,不但掌握着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相关知识产权的档案材料,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批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特别是处理涉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从执法人员的招收方面看,他们大多是根据行政机关执法需要,面向社会通过公开、正式程序招录上来的,不仅具备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各个专业,如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业设计、机械制造、物理、化学、环境资源、地理等知识。以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招聘公务员为例,专业要求为热力与热能工程、汽车制造、电路与系统等。司法机关与之相比,则不具备专业优势,由于知识产权涉足的科技领域非常广泛,司法机关自身的拥有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涉及到每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专业领域。

总而言之,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之日起,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一直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的特色制度。无论是专利、版权、商标方面的行政执法,多年来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兼顾平衡了各社会公共利益,创造了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以专利为例:我国自1985年实施专利制度以来,以年均20%的增长率上升,到1997年底累计已受理专利申请739517件,累计已授予专利362988件,约占申请量的一半;而同期由专利管理机关受理的数千件专利权属、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和主动查处的专利违法案件中,当事人不服又向人民法院的只占6.5%.由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以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建志:《WTO框架下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新闻学专业学生 知识产权 教育

一、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的紧迫性

1.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开始进入百姓生活,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显重要。对在校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懂得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新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中国传媒的主要力量,知识产权素质应为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产物,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可以训练学生保护、运用创新成果的能力。

2.是时代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社会人力、资金、自然资源以外最重要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包含财产权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保护的对象是无形的知识、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素质就是运用、创造、保护、经营知识成果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传媒成果的产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创新的成果知识只有实现产权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问题。

3.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如何应对WTO环境下的传媒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媒体与法治研究室主任王军副教授认为,我国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个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一是传媒业缺少代表广大作者利益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在西方国家,这种中立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有效地为作者维权,如法国的记者协会、美国电影家协会、英国演出权利协会、日本的文艺著作权保护同盟等。二是传媒业的领导层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漠。知识产权在领导嘴里或许是经常提到的词,但是真正落实到知识产权保护或者说要投入去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多单位的领导就不是很重视。三是传媒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教育训练。

二、现有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及弊端

1.在专业设置下,把知识产权专业归属于法学系列,忽视了对理工类、综合类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培养人才数量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第一“梯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二“梯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三“梯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安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上海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山东大学等等都未涉及理工类、综合类大学。 根据有关专家对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在我国有影响的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的调研统计显示,上过知识产权课程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5%。

2.师资资源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务实。在教学中,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教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管理、转化、自然科学、生物技术等内容,而且教学方法单一。

3.教材编写良莠不齐。目前,知识产权教材种类繁多,各个学校的教师,不管是否从事知识产权专业都来编写教材,造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某些观点不一甚至相左。

三、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素质基本知识的对策措施

1.改革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内容体系。在课程设计上,首先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除介绍传统的专利性、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外,还要讲解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等热点问题,既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教授,更要重视知识产权创造、投资、管理和运用的相关知识传递,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扩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和选修课。此外还应扩宽教育渠道。如定期举办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聘请知识产权专家就国内外传媒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介绍。建立校内知识产权网络教育咨询平台,利用网络的进行资源共享,扩大知识产权宣传的影响面。加强校媒合作,组织学生学习知名传媒单位的经验。

3.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目前,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主要是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其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单一,实际经验不足,难以满足对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需求。师资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自主培养。可以重点选派本校有一定基础又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系统培训,整合到知识产权专职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引进人才。引进的重点应该放在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兼职教师,如校外聘请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人兼职授课,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

知识产权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新闻学专业学生 知识产权 教育

一、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的紧迫性

1.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开始进入百姓生活,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显重要。对在校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懂得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新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中国传媒的主要力量,知识产权素质应为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产物,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可以训练学生保护、运用创新成果的能力。

2.是时代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社会人力、资金、自然资源以外最重要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包含财产权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保护的对象是无形的知识、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素质就是运用、创造、保护、经营知识成果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传媒成果的产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创新的成果知识只有实现产权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问题。

3.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如何应对WTO环境下的传媒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媒体与法治研究室主任王军副教授认为,我国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个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一是传媒业缺少代表广大作者利益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在西方国家,这种中立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有效地为作者维权,如法国的记者协会、美国电影家协会、英国演出权利协会、日本的文艺着作权保护同盟等。二是传媒业的领导层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漠。知识产权在领导嘴里或许是经常提到的词,但是真正落实到知识产权保护或者说要投入去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多单位的领导就不是很重视。三是传媒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教育训练。

二、现有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及弊端

1.在专业设置下,把知识产权专业归属于法学系列,忽视了对理工类、综合类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培养人才数量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第一“梯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二“梯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三“梯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安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上海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山东大学等等都未涉及理工类、综合类大学。 根据有关专家对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在我国有影响的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的调研统计显示,上过知识产权课程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5%。

2.师资资源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务实。在教学中,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教授着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管理、转化、自然科学、生物技术等内容,而且教学方法单一。

3.教材编写良莠不齐。目前,知识产权教材种类繁多,各个学校的教师,不管是否从事知识产权专业都来编写教材,造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某些观点不一甚至相左。

三、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素质基本知识的对策措施

1.改革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内容体系。在课程设计上,首先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除介绍传统的专利性、商标法、着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外,还要讲解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等热点问题,既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教授,更要重视知识产权创造、投资、管理和运用的相关知识传递,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扩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和选修课。此外还应扩宽教育渠道。如定期举办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聘请知识产权专家就国内外传媒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介绍。建立校内知识产权网络教育咨询平台,利用网络的进行资源共享,扩大知识产权宣传的影响面。加强校媒合作,组织学生学习知名传媒单位的经验。

3.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目前,我国从事知识产权

上一篇:产权交易中心范文 下一篇:产权交易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