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转型范文

时间:2023-03-14 02:57:59

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1篇

黑电企业加速转型互联网

3月18日,作为老牌家电厂商海信科技官方微博公告与爱奇艺PPS、乐视、PPTV、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11家视频网站,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无独有偶,深康佳也于20日了将与优酷土豆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的计划,而就在两天前的新品会上其互联网转型“易”战略。

在此前的2013年多家传统彩电厂商已实现战略转型,其中四川长虹以互联网思维架构转型战略,推出家庭互联网全新解决方案。TCL则联手爱奇艺,推出TV+,实现两者跨界结合。而创维联合阿里巴巴推出全新电视品牌“酷开”,内置支付宝、聚划算和水电煤生活支付等应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搅局,黑电成为拥抱互联网最快的一个行业。

面对黑电企业的转型,资本市场曾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其中四川长虹自2013年10月公布家庭互联网概念截止年末涨幅高达45%。不过,今年此类概念却没有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海信电器消息当日,股价放量涨停,但在接下来的两天却出现震荡走势。深康佳虽然今年以来涨幅高达28.24%,但是进军互联网的战略后并未引起股价的明显异动。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黑电企业在这轮互联网浪潮中如何摆脱沦为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值得深思。“智能家电硬件,今后将沦为一个个‘网器’。硬件不是重点,通过硬件收集上来的家庭用户数据信息才是‘金矿’。进一步说,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获得‘金矿’的开采权才是关键。在这个合纵连横的过程中,家电巨头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合、博弈才刚拉开序幕。”该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智能家电的核心应当是围绕用户的体验,但从目前市场推出的产品来看,达到这个标准的不多。以智能电视为例,目前智能电视的销售占到所有电视销售量的50%以上,但是由于产品操作人性化等方面的缺憾,真正使用智能电视的智能功能的用户只占到购买比例的不到25%。

白电智能化多为“卖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对传统家电业的影响,已经从2013年的彩电领域延伸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领域,以后或将扩展至家电的所有领域。2月底,四川长虹旗下的美菱电器高调打出“智能”牌。美菱电器董事长刘体斌表示,未来3-5年,智能冰箱将占据整个冰箱市场15%-20%的份额。

而智能化也迅速蔓延至整个行业。3月16日,小天鹅推出了i智能洗衣机,第二天,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同一天,美的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构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并宣布推出智能空调。当天另一家家电巨头TCL也宣布与360合作将推出智能空气净化器。而格力此前也表示,早就在研发智能家电产品。一夜之间,白电企业的智能化大潮汹涌而来。

不过,在进军互联网的进程中,市场对于智能白电的热情却不高。这一点,从股价表现中也可以看出。究其原因,在业内看来,智能白电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卖概念”。“概念谁都会说,企业战略都可以瞎忽悠,但是做起来就不一样。现在谁都敢说自己的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但是很多是‘只闻智能概念,不见产品落地’。”有分析人士指出。

奥维咨询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在2013年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五成,2015年可达到85%。智能冰箱目前的渗透率仅为1%,2015年可达到6%,但是智能白电却明显比重太低,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目前渗透率分别为5%和4%,2015年渗透率可达到10%和15%。

与此同时,白色家电的智能化转型能否转换为实际购买力,仍存在不确定性。据了解,白色家电不同于彩电。彩电属于电子信息产品,但白电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业,中国消费者买白电的主要需求是节水、节气、节电,看中功能性,对智能化需求并不高。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长虹、美菱的股价之所以能够随着智能家电产品的而大涨,是基于其“终端+数据+内容+服务”的家庭互联网商业模式。应该注重“黑+白”的产业结合。以智能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产业,泛IT化、互联网化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家电企业同时具有黑电、白电产业,那么,它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制造业的过程中会更加容易,在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时也会更加便利。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产业链;优化建议

随着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整个世界在工业制造方面智能化发展方向已经清晰明了。我国于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方针政策,计划用10年时间,从基本实现工业化到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就江苏省而言,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在国内各省份中十分完备。其一,江苏省制造业经济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2020年,江苏GDP增量居全国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表明江苏具有优秀的工业基础。其二,江苏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学研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实现产学研协同,共促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江苏一直在加大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并于2021年底出台《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争在2024年实现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的目标,经营管理数字化率8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推广普及的比率接近90%。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剖析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1.1智能车间、标杆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快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从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遴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创新。在此背景下,江苏从2015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设智能车间、创建标杆工厂、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逐步加大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引领投入力度。2020年,全省共建设智能车间252个、标杆工厂40个、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35个;2021年,增建智能车间80个,增幅达32%;2022年,江苏省主导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6个,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区市,涉及装备制造行业、电子信息行业、消费品与原材料等多个领域近30个细分行业、近700个标杆应用场景,普遍具有技术水平先进、集成度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资源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成本大幅下降,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等特点,为江苏省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引导(见表1、表2)。

1.2制造业发展成效日趋显著

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及增长的排名中,广东以110761亿元居榜首,江苏以102719亿元次之,在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上,江苏以44226.4亿元超过广东的43450.1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江苏省R&D投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根据各年的《江苏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2016—2020年,江苏省R&D经费投入从2026.9亿元增长到3005.9亿元。2015—2020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的项目数、开发新产品的经费、销售收入和出口销售收入在总体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增长速率趋于一致,分别较2015年同比增长79.75%、64.88%、61.23%、53.86%。

1.3政策支撑体系日臻完善

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目标,江苏从顶层设计到行动规划再到实施方案,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框架和保障体系。例如,2018年印发《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培育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提出支持各地依托自身优势特色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实现提升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应用。2021年底,江苏省出台三年计划(2022—2024),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重点工作内容做了系统部署。

2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但配套布局有待完善

政策文件的,一方面促进了江苏省近年来智能车间、标杆工厂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为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智能制造包含的环节较多,现今的智能制造,除了智能装备、智能生产外,还要考虑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相关的配套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参与智能制造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再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来构造智能制造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协同促进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发展的进度。

2.2行业龙头企业智能化快速推进,但大量中小企业有待入局

以智改数转为发展重点,江苏省不断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先进制造水平。随着创建的一批智能示范车间、智能示范工厂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推进,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实现多渠道跨界融合,培育了一批专业化、服务化水平高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相关服务商,随着政策引导逐步实现“智改数转”。但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能力较弱,在参与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一些品类产品的智造化、数字化与柔性生产短期投入资金大,但是产品本身生命周期短,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存在“不愿、不敢、不能”转变问题。如何转变企业思想,引导更多企业入局,完成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目标,实现“全产业链”的智造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关键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十三五”时期,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随着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成熟,创新区已经成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整体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2万家,跃居全国第二,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5%,成为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2021年,江苏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9.67%,高于全国水平16.72个百分点,统计出江苏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1.17件,连续6年蝉联全国省区第一,每万人口高附加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99件,是全国水平的1.87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但是,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仍然面临“卡脖子”困境,先进制造业中高技术船舶领域70%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需要进口;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中75%的高精密减速器、80%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依赖进口,而这些关键技术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作用明显。因此,如何实现关键技术瓶颈突破是当前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4产业链创新链有一定的融合基础,但产学研协同有待提升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集聚、集群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在国内外都具有竞争力。在传统制造业的31个大类中,涉猎范围广、产业配套能力强,逐步实现大中型企业核心引领,辐射带动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格局。但是,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创新资源重复配置和低效使用,“产学研”难以形成闭环。如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前沿,赋予科研主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发挥智力优势,与企业协同攻关,是当前有待提高的问题。在研究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学者更多关注升级测度、升级路径等探索,分析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有关影响因素。针对本文的理论基础,结合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状,本课题突出从知识治理视角,引入产学研主体,构建产学研创新网络,加强网络内知识外溢效应,推动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以期探寻不同的发展路径。坚持应用需求指引导向,不断聚焦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争取满足产业一线服务需求,通过发挥平台服务网络功能,实现增强创新需求和科研供给之间的融通对接,提高科研项目的组织效率,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3推进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优化建议

3.1强化政策指引,注重顶层设计

根据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聚焦制造强国建设,江苏省在已有的应用试点示范内,加大供应商培育与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等多方举措施行的情况下,构建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与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加强对入选工厂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强化经验总结和成果梳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开展经验成果推广,从而实现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3.2夯实公共服务平台,构筑新保障

不断完善搭建包括网络、算力、工业互联网等主要功能的服务平台,涵盖信息、技术并引入科研院所等智力支持,培育以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个性化定制为特征的产业链新模式。从微观层面,提升企业智能化应用支撑,打破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程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售后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培育智能未来工厂。

3.3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对于关键技术给予专项扶持,加强企业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的改造投入力度,提高政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借鉴行业标杆企业方案,鼓励企业运用金融保险等资金服务手段,培育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变革能力,锚定行业标准,实现对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先进标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3.4依托龙头企业和学研机构,打造高端聚才平台

借助工信部部级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布局江苏省智能制造国家实验室、交叉学科研究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示范车间、标杆工厂,优化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引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研单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开放共享、协同共生的创新网络,实现智造资源互补,打造高端平台,吸引人才,凝才聚力,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彪,黄征学.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分工合作的视角[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1,22(3):78-89.

[2]季良玉.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13):92-95.

[3]吉亚辉,杨膨宇,尹昱霖.智能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8):150-153+187.

[4]李健旋.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1):154-163.

[5]赵展.创新驱动视域下苏州智能制造发展及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2):193-194.

[6]刘志浩,于秀艳.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6):38-48.

[7]韩明华,唐赟秋,郑大亮.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现实困境与政策支持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1,43(4):110-116.

[8]王辉,董直庆.中国工业智能化如何重塑制造业企业分布格局[J].求是学刊,2022,49(1):84-93.

[9]黄硕,曹立军,许庆豪.新冠疫情冲击下制造型民企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81.

[10]林小兰.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驱动机理与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488-489.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字化 火电厂 智能化 转型

引言:火电厂作为我国主要的发电机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电力能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火电厂工作中存在一些危险的工作,利用人力进行这些工作,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火电厂应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因此,加强对基于数字化形势下的火电厂智能化转型进行分析对火电厂更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智能化火电厂的概念

智能化火电厂是在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同时也是对数字化火电厂进行了深化与扩充,这样能更好的对运行设备进行管理。在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中包括了众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传感器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准确的获取设备运行的数据,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数据进行传播,导入到计算机相应的软件当中,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策略,并将该控制策略反馈到相应的控制系统中,对设备运行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为火电厂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保证,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步伐[1]。

二、智能化火电厂的转型对策

2.1加强与移动网络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移动网络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因此,为了使火电厂更好的向着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变,就需要加强对移动网络进行结合,利用移动网络对智能化火电厂进行监控与管理。由于移动网络具有高便捷性、隐私性、应用轻便性等特点,将其应用到智能化火电厂中后,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对整个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看,当设备出现问题r,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制定出合理的处理对策,降低了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火电厂的安全稳定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电力能源,从而避免火电厂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2]。

2.2加强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云计算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今一种最为先进的计算方式,利用其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更加注重数据的相关性预测,不仅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还能准确挖掘出数据当中高价值的信息,为数据的应用提供了良好保证。而智能化火电厂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包括了很多的信息,合理利用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火电厂的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智能化火电厂转型的过程中,就要加强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利用云计算来对智能化火电厂的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出数据当中价值更高的信息,从而为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促进智能化火电厂更好的发展。

2.3加强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对多种技术的统称。例如,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定位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的相互配合来将数据进行交换,从而对相应的物体或设备进行管理。当前阶段的火电厂中,数据共享的能力不是很高,导致一些数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就可以在火电厂运行过程中加强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加强火电厂内部信息的流通,使各个数据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将其与互联网进行整合,还可以使信息流通的更加精细,进一步加强了智能化火电厂的管理水平[3]。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的发展对火电厂具有了更高的要求,火电厂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势在必行。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对智能化火电厂的了解,对基于数字化形势下的火电厂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为智能化电厂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帮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还会进一步创新,该研究就会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就不能停止对智能化火电厂研究的步伐,使其能够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进一步提高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葛志伟,刘战礼,周保中,等.火力发电厂数字化发展现状以及向智能化电厂转型分析[J].发电与空调,2015,07(05):45-47.

[2]张学孟,刘智铭.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发展[J].广东电力,2012,12(09):35-39+46.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4篇

急待市场转型:在安徽黄山地区与40位经销商面对面交流沟通时,100%的提到最困惑的是控制仪表返修率太高太快,包括一些大品牌,每年至少有一次至三次返修,下乡入村耗时耗费,为库存与返修同步增长,苦不堪言。

目前,太阳能控制仪表生产企业至少有200家之多,而嘉兴地区有70多家占全国30%。整个市场已进入低质低价的红海,“三无产品”充斥市场。《国家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器》国标实施以来,未曾进行监督抽查,市场乱而无序。

这个产品究竟是整机企业配套件,还是终端产品?市场模式混乱。整机企业因仪表配件质量问题投诉不断,损害品牌,换了多家贴牌找不到合适的,干脆不配。仪表企业自建渠道,找各地商,批发给终端,为规避风险,采用“通用包装”即“三无产品”,把风险转嫁出去;仪表企业还通常以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面为整机厂贴牌,一面自行销售,结果市场价格撞车,矛盾纠结,多方共输。

因此市场转型,首先是品牌整机企业要转变意识,把仪表作为核心配套件,让每台太阳能都能实现全自动智能化,当然要严把质量关,严选战略合作伙伴,让消费者体验到品牌配套一体机的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刺激仪表企业技术升级,提高质量,从而推动仪表企业的洗牌,促进这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技术升级:仪表是个电子产品,理应按照电子产品的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无尘、无静电操作,抗老化中的电压过载检测检验,抗干扰、防雷击的过载保护,外壳阻燃性能,防潮散热性能测试等等。厂标应在国标的基础上,制定高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这一方面,嘉兴太阳能配件质量联盟的仪表盟员均已完成了此项工作。

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传感器,俗称探头,传统的主要为电极式,它的劣根性是主动结垢。本来水箱在加热过程中导致钙、镁盐类折出沉淀成水垢,而电流在150UA一400UA间水位越高电流越大,工作频率在100HZ一600HZ水位越高,频率越高的状况下,附着探头上的水垢形成更快。

如“华诺”的数字式传感器(获国家发明专利二等奖),它的核心技术是发明了测量液位的专用芯片,在水中的工作电流只有80-96UA,工作频率10-15HZ之间已很难形成水垢,其低频方波震荡又能有效除垢。这一创新解决了寿命制约瓶颈,它的可靠性(MTBF)从国标的不低于15000hn,提高到不低于26000hn。由于它的读数正确无误,且寿命较长已可进入物联网系统。“时道”的分体式仪表又是一项创新,它将有220V电压的电源连接器安装在屋顶管笼口,把显示器安装在卫生间,解决了显示器的防潮散热用电安全(显示器直流电5V),同时缩短了信号线,电加热,电磁阀,伴热带,增压泵的导线既可靠又安全更节约成本。此外,也开发了语言导航、红外线感应、无线遥控等多款式高档次的仪表。

推动智能化进程:配件质量对于整机性能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在组建嘉兴太阳能配件质量联盟过程中,不但提高入盟门槛,严格要求各种配件成员企业必须制定出高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同时制定了联盟,同种配件产品盟员间实行抱团合作,优势互补,拒绝低价。目前已有华诺、华韵、时道三家控制器盟员,决定在制定企业标准,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抱团合作,将各自的优势和量产叠加,共同推进品牌太阳能向全自动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配件企业来讲,不炒作造势,通过技术升级改进产品性能,与品牌整机企业全力合作,互通共享,有效合作,共赢市场。企业抱团,优势叠加,能否引领太阳能走向智能化的高端,2011年的热水器市场让我们试目以待。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5篇

由锡沪路沿线摩托车行业转型而来的电动车产业,是不折不扣的民营“草根”经济。不过,小草也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锡东新城商务区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补足产业链、招引研发机构,做大做强内生因子活跃的电动车产业。土生土长扎根锡山区安镇的雅迪集团,2001年创业之初只有7人,目前已集聚4300名员工,2014年实现销售开票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40%。公司相关人士介绍,雅迪将在3年内实现销售100亿元,税收达到4亿元。

在实体经济普遍低迷的当前阶段,锡山电动车产业何以逆势上扬?商务区有关负责人直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转型是主要秘诀。目前,商务区电动车产业拥有4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拥有600多项专利、20多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每年推出60个新品。锡东新城商务区先后被科技部、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无锡轻型多功能电动车产业基地”、“部级电动车摩托车出口安全示范区”等。

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与雅迪同处锡山大道北侧、厂区相邻的新日集团,12年来在锡东建了5家工厂,创新的转型的企业特质越来越鲜明。2013年10月,新日成立香港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工作室,开发微米电动汽车,这种时速60公里的两座小车,如今已奔跑在山东、湖北等地。公司还和荷兰一家公司合作研制出了高性能电动三轮小汽车。2015年新日拿到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汽车牌照,届时与美国某电动汽车公司联手研发的四轮电动汽车将实现量产,此款小型箱式货车可用于城区物流配送。

“电动车的智能化、时尚化是大势所趋。”在为新日配套研发控制器的赛盈公司车间内,几名年轻人演示了最新款的智能电动车。如果车子出现抛锚等意外,手机app将自动跳到故障键面,并发送信息至后台数据中心,通知售后服务网点就近提供检修。走进新日集团的新品展示厅,波普风的小古怪、小新奇,披头士乃至大嘴唇梦露等略显夸张的车子外观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同样注重塑造电动车时尚品牌的雅迪集团,还与意大利、德国的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为年轻消费者量身订制张扬个性的新潮车款。

“华丽转身”的锡山电动车行业,成了拓展海外市场的生力军。在前几年小批量推广、重点培育东欧、东南亚、北美等市场后,2014年锡东新城商务区的电动车出口进入爆发期,全年实现整车全球出口10万辆、出口额6000万美元以上,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雅迪集团出口额达2800万美元,冠居全行业。2015年,商务区电动车产业的目标是整车年产量550万辆、开票销售收入超150亿元,为加快打造成为品牌企业汇集、产业配套完整、科研实力雄厚的部级电动车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6篇

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原料药生产出口稳居世界第一。2007-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967亿元增长至28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不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产品仍“以仿为主”,创新药欠缺,药品质量和疗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近几年药品“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对药企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收到较大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上背景下,推动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我国药企向创新型技术型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单点信息化、数字化覆盖状态,系统间集成度较低;另外,仍有26%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新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研发阶段信息化支撑手段缺乏。当前医药研发需要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传统医药研发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及数据的支撑,导致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低。第二是医药生产阶段信息化及自动化大部分处于单点覆盖阶段,未形成端到端集成。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还未实现自动化,这在中成药制造企业中较为常见,如药材预处理、药物提取、环境控制等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大部分互相分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实时收集以用于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第三是企业营销流通、产业链协同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对药品营销渠道管理、营销数据的实时跟踪及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同时,当前药企普遍缺乏互联网营销及用户服务类平台,基于线上的创新发展观念薄弱。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同步、资源及业务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二、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现状及问题,为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运营升级、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在国际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各环节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最终实现智能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等全新生产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研发环节数字化

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加强创新药开发力度的关键一步。研发环节数字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内部要构建统一的研发基础数据库,如电子实验记录、仪器原始数据、化合物/生物样品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库等,实现研发过程中各类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并实现基础数据库在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二是完善企业级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集成。构建医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基于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流程集成。基于研发平台推进研发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对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医药制造企业应和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阶段进行大批量文本分析及预测、虚拟药物筛选、病例分析及临床匹配、晶型预测、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工作,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二)生产环节数字化

医药生产环节应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各环节智能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由于化药、生物药、中药生产数字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中小企业首先提升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加强提取、浓缩、醇化、干燥、灭菌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署,逐步实现各个环节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质量、浓度等)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逐步形成贯穿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自动化系统部署基础上,推进各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强化生产制造各类参数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合理、准确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企业生产类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综合集成。完善生产执行(MES)、环境监测、药品质量监管、仓储管理等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据、物料、能耗等数据接入到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分析应用。推进生产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形成集管控、优化、调度、执行和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新模式。

(三)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

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是传统医药制造企业较为欠缺环节,随着“互联网+”在医药及医疗领域的渗透,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医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开展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联合医药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重点探索医药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提高资源投放有效性。一方面基于精准营销平台整合下游终端客户资源,汇聚营销数据和客户数据,掌握药品流向动态,对渠道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营销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辅助差异化营销科学决策制定、渠道优化、终端覆盖等。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医生社交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医学信息浏览记录等线上数据,挖掘医生使用偏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健康服务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探索建设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大型医药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营销渠道下沉,推进线下线上全面融合。另外,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和线下医院、体检中心、理疗中心、药店等实体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线下机构及个人用户延伸,基于平台开展药事个性化远程咨询、疗效数字化评估、远程审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同时基于平台沉淀消费者疾病谱变化、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开展C2M反向定制化研发生产。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应积极与数字化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类企业合作,联合推出慢病管理、术后跟踪等服务,包括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大健康服务半径,创新开展营销模式。

(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

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内部运营升级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企业人财物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企业数据汇聚及综合分析、企业智能决策等。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建议通过实地部署或采购SaaS服务等方式,推广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精准管控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议推进运营管理类系统与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用户服务、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流程及数据的融合贯通。二是提升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议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打造企业数据,盘活企业全量数据,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服务等,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精准营销及用户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加强医药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通过系统整合、流程打通等推进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互通共享,逐步实现产业链互联、平台协同、要素融通,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

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主体是企业本身,不过鉴于我国中小型医药制造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企业资金以及相应的人才储备等存在较多限制,一定程度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医药制造行业现状,制定相应保障及扶持措施,以推进本地医药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地方政府应引导布局医药研发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搭建涵盖公共信息服务、研发、生产、检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医药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发展需求,培育或引入工业互联网运营企业,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区域内医药制造企业提供设备在线监测、设备健康维护、生产管理优化、产品质量监测等应用。三是积极对接一批知名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咨询服务机构或部级智库,推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机构对接区域内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医药制造企业,为企业数字化现状进行评估诊断,并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提供发展建议或解决方案。四是充分发挥当地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协同聚合优势,定期组织医药产学研等机构交流活动,举办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技术创新等专题的专业培训,加强信息共享及技术交流。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智能风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企业转型,财务先行,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同样如此。财务管理作为掌握企业重要资源与数据的核心领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突破口。中小企业财务部门或风控部门应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建立和优化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内部控制的薄弱点,通过内控管理使风险管理有效落地,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财务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企业制定决策

一方面,财务数字化能够打破数据隔离,实现财务信息集中,打破部门墙,组织更加扁平化,使组织内部财务信息有效传递。另一方面,财务数字化建立起系统的指标体系,能够实时动态地反映运营情况,便于企业管理层及时全面地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和监管,从而及时把握和调整企业战略和战术。

(二)有助于企业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数字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相辅相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成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一方面,通过系统全面覆盖识别企业日常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将风险库映射到内部控制流程的关键活动中,借助信息系统实现风险预警自动化,实时监测并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管理措施。

(三)有助于产生联动协同效应

财务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财务部门各板块之间、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资源与信息有效整合。一方面,财务部门各板块结合既定的职能分工,建立清晰、有效的沟通与联动协同机制,能大大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数据与资源的整合,财务部门可以快速响应其他部门,如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审计部门等的需求,提供数据支持或分析,并建立清晰、有效的跨部门间协同与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风控管理的薄弱点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智能风控的基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而很多中小企业在传统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首先,有的企业风险理念传导不到位,未形成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有的部门和员工认为风险管理跟自己关系不大,风险管理是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只考虑业务发展,无视风险。其次,风险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有的部门将风险管理停留在口头上,未真正落实好风险管理相关工作。风险管理工作未进行全面具体的总体规划,缺乏成熟的制度和流程安排,从而成了纸上谈兵。同时,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如果在工作流程、职责分工、技术规范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定与要求,数字化建设将无据可依。另外,在风险管理工作方面,各部门未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未发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协同力。例如有的企业产销协同存在问题,生产企业(或部门)与销售企业(或部门)独立运营且分布各地,各部门人员之间欠缺沟通,再加上信息化未有效打通,分析与经营改善工作常常遇到阻力,或即使有推进但浮于表面,各部门没有真正从端到端全流程同一目标解决问题。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风控阶段,相关风险管理工作主观性较强。也有部分企业运用大数据风控,从各系统或业务流程抓取相关数据,通过风控模型进行运算并输出风控结果,这些企业风险控制的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限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这种传统风控管理方式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第一,传统风控体系还采用文档方式,与实际业务场景关联度低,风控体系落地执行缺乏有效工具,缺乏统一的风控平台,管理过程难以沉淀。例如合同管理方面,传统风控模式下,合同为纸质的非标准化的文件,存在诸多弊端。事前人工审批效率低、流转慢、异地签署邮寄成本高,事中内容篡改、替换、印章造假等风险高,事后不便于查阅、跟踪执行以及数据分析。第二,部分企业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数据是信息孤岛,难以获取和监控,往往靠人为发现问题后上报,难以实现对风险事先预警。也就是说,企业缺少较好的数字化技术支撑。企业不想投入过多的资金,或者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得企业的风控管理无法顺应数字化技术,与时俱进。例如在客户信用管理方面,同一个客户与企业下属多个子公司有业务往来。由于企业各子公司独立运营,没有归口部门,如信用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当客户与A子公司出现坏账风险时,B子公司在不知情或未及时得知的情况下仍与该客户发生业务往来,使得坏账风险金额进一步扩大。类似这种信息孤岛产生的风险事件屡见不鲜。第三,企业未从驱动和引领业务角度进行规划和持续改进。信息化系统没有为业务赋能,对企业的原业务模式创新或者对新业务催生,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业务转型,是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的重构或变革。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要统筹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都应同步进行数字化转型,即“双轮驱动”。

(三)财务智能人才缺失

第一,财务人员对数字化转型认知还不高。数字化时代对企业财务人员有更高要求,目前多数财务人员仍局限于传统财务处理方式,没有积极主动向数字化转型。第二,财务人员数字化技术能力非常欠缺,其中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外教育界,财会人才培养与时展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亟须转型和变革。企业在培养财务人员数字化能力方面,也没有在行动上重视,未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培训资源投入。企业缺少既懂财务又懂数字化的智能人才,因而制约了智能化风控体系的建设发展。

三、财务数字化转型下加强中小企业风控管理的建议

(一)风控管理的环境建设

组织架构、权责分配、组织纪律与文化氛围等内部环境建设是实施数字化风控管理的基础。数字化风控管理不只是技术部门的工作,企业决策层、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审计部门都有相关责任,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第一,风控管理要上升到整个企业组织管理层面。企业领导要重视风控管理体系建设,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落地。全员传导风险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环境,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引导全员风险管理理念。例如对流程合规优化提供创智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违法员工,进行问责和处罚。第二,合理划分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确保风险管理机制在各部门有效落地。风控管理部门做好统筹,与业务部门多沟通,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及时发现风险事项。对数字化业务流程,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第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控管理为切入点,整合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标准化体系,并固化流程、工具、方法等,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整、有效和无缝对接。

(二)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建设

1.打造智能化风控的能力一是感知洞察能力。通过建立生产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实时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提升业务感知洞察能力。企业要充分分析自身在数据管理方面的问题点,持续优化数据治理,有效管理数据资产,形成标准的、统一的数据架构,从而为风险数据资源应用奠定基础。企业通过分析挖掘大数据,能更科学地预判和管理风险,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判断失误。另外,通过大数据进行风控管理,能够通过多维的数据输出全面的风控画像和丰富的风险特征,有利于推动风控多元化发展。二是智能控制能力。风控方法从人工审核向自动化及智能化审核转变。通过建立实时智能控制应用,实现少人、无人化作业及自主优化,高效运营。一方面,建设数字安全智慧大脑,利用新基建新技术,结合数字安全场景,提供自动化的数字安全服务。新基建新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以及数字安全相关技术等。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动化技术所释放的人员精力,投入到风险监管或决策支持方面。三是协同共享能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流程系统,通过打造业务运营的一体化协同能力,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专业的业务协同,合规运营。例如在成本管理方面,将财务管控与业务作业深度融合,财务通过系统数据分析,能准确剖析成本异常因素,进而定位到具体作业事项,协同业务部门改进作业优化成本。四是互联创新能力。通过多维度联通内外部资源,满足不同的数智化场景需求,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助力创造企业价值。例如让企业的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用户交互平台,使研发、设计与生产更贴近用户需求,变现更多的用户价值,实现多方共赢。2.搭建全面的智能化风控体系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流程搭建风险管控体系,融数字风险识别、预警、监测、保护、应急响应于一体的智能化风险管控平台,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技防”“智控”转变。一是事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潜在风险点和传导路径,增强风险管理前瞻性和预见性。例如在采购方面,数字化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对原材料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未来销售量预测,动态监控伺机采购,不仅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和市场风险,而且给企业创造了价值。二是事中厘清关联关系,实现对高风险交易、异常可疑交易等的动态捕捉,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科学合理地规避合规风险问题。例如在销售业务方面,系统可通过预设好的程序,从创建客户、审核资质、订单生成,传送到工厂、物流部,再到财务入账系统,全流程无缝对接。若某个环节有问题,比如订单数量或金额超过合同数量或金额,系统将报错,自动闸口无法超量下订单。整个流程无需或者很少需要人工参与,极大改善了相关内控的效率。三是事后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业务运营报表以及风险管理分析和报告等方面。财务数字化系统的建立,运用数字化技术重构财务流程,提升了数据质量和出具效率,降低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相关风险,从而使财务更好地赋能管理,提供业财融合支持。另外,智能化分析生成可视化的风险管理报告,能便捷地推送给相关使用者,便于企业对风险问题进行整改和跟踪闭环。

(三)财务智能人才培养建设

财务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设,需要有信息化、财务和管理思维的复合型智能人才。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主要包括六大能力:创新迭代能力、财经专业能力、数智技术能力、业务协同能力、战略洞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围绕这六大能力框架,结合企业自身环境,搭建财务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涌现大量财务智能人才的通路,从而能有效支撑企业财务数字化发展。创新迭代能力要求财务人才持续学习,并能在场景中进行应用,优化迭代。财经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的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专家型人才。数智技术能力要求熟悉数智化技术,包括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挖掘,流程的标准化及其自动化实现,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化场景挖掘,智能化体系建构等维度。业务协同能力,要求与业务部门深入合作,作为财务专家对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服务、支持和管理职能,也为业务部门提供培训、分析、决策支持等服务,协助业务部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战略洞察能力,要求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与战略一致性、行业风险和市场机遇等的评估和洞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要求与其他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是数智时代机器人无法替代人类的能力。另外,数字化经济具有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这需要企业与高校持续投入培育人才,从而与前沿技术和新兴市场接轨。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财务数字化系统的培训体系,共同促进财务智能人才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与风控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实际业务反复检验,持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改造风控体系,从而促进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一方面掌握着企业重要资源和数据,另一方面又承担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构建智能化的风控体系既是财务人员的重要使命,也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才刚刚起步,财务人员要面向未来,拥抱技术,推动变革,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秦荣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管控新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21(01):9-11.

[2]张能鲲,沈佳坤.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合规风险识别与防控对策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22(01):22-26.

[3]徐秀叶.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J].财会月刊,2021(14):23-30.

[4]金雯.数字化转型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路径探寻[J].财经界,2021(15):141-142.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8篇

首先,明确转型方向是前提。“互联网+园区”的发展中,有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为主的电子商务园区,有以互联网思维搭建平台服务于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众创园区,还有以“互联网+”对原有生产方式、运营服务方式进行变革的传统工业园区,他们共同的要义是将互联网与园区多维度的网络体系进行对接。鉴于此,重庆不同区域园区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和重点是不同的,需要整体谋划、找准定位、分类实施。目前,重庆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规划建设(含已建、在建和拟建)54 个,已基本建成的有13 个,各个区县发展电子商务园区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而言,电子商务能够让其有机会摆脱空间束缚,为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开拓市场,应当作为当地转型发展的重点。

其次,以“互联网+”重塑重庆制造业。精密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10个领域,是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重点发展产业,而重庆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重庆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互联网终端制造、通用航空、机器人等贡献突出;同时,重庆云计算、大数据的做大也为园区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能。一方面,要鼓励西永微电园、两江新区等重庆制造业龙头聚集的区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到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制定中;另一方面,对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以低端制造为主、竞争力差的园区,要积极进行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也要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市场信息流动更快、更透明的特点,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弥补资金、人才、技术的不足,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

再次,以“互联网+”激发众创新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等技术,降低了中小微企业与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门槛,各类资源能够更方便、更高效地得到匹配,经济活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释放。重庆截至2015年6月底,共发展小微企业53.7万户,技术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等行业占比不断扩大,已经达到50%左右。重庆小微企业已经有了量上的积累,互联网则可以成为小微企业质变的催化剂。现有的小微企业基地或创业园区跟互联网搭界的越来越多,但无论是园区还是身处其中的企业,对于开放、分享、包容和协同的互联网理念都还十分欠缺,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精髓。我们下一步要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一个交互作用的网状结构的立体生态圈,让创新创造涌动其中。

最后,政府和企业协同推进园区智能化转型。园区的智能化转型关键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推进转型需要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与互动。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工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一是消除行业准入壁垒,加快清理不利于跨界融合发展的政策规定;二是财政应大力支持“互联网+工业”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三是着力完善投融资环境,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多种引导和支持方式,促进业务创新融合发展;四是促进跨领域人才流动,完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企业方面,“互联网+”让企业面对的是一种新的市场、新的群体和新的价值链体系,企业要在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服务体系和人员组成上都作出改变。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9篇

家电作为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其智能化转型早已形成了一股热潮,向高端制造突进的过程或许可以为整个制造业提供一个参照。2014年被称为中国家电智能化转型元年,海尔、长虹、美的、TCL、海信等众多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相继宣布了自己智能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表示要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大潮中,打造各自品牌的智能家居。

2015年3月上海家电博览会期间,所有家电企业都打出了和高端制造、智慧家庭相关的概念。作为高端制造的一部分,智慧家庭是以家庭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生活方式更加低碳、智能和人性化。此次博览会上,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饭锅、智能空气净化器等一应俱全,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纷纷投入家电智能化浪潮中。家电厂商2015年推出的新产品几乎全是智能产品,据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生态产值在2010年为50亿元,到2014年就急速拉升至1600亿元,奥维咨询预计2015年产值将达2300亿元,而到2020年,整个智能家居产值将破万亿元。

从提出智能化转型到投放市场,家电企业布局的速度异常惊人,家电行业原本的竞争状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从价格到市场份额、网购平台,无一不是以白热化的态势相互厮杀。而现在,抢占智能化高地成为新一轮的争夺点。

从家电行业整体来说,转型也是被现实推到了一个关口。从2012年开始,家电业遭遇寒冬。整体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其间,欧洲债务危机持续,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国内房地产市场偏冷,市场需求疲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家电制造人工成本高居不下。而最直接的打击则是国家节能补贴政策的退出。自2013年6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这5类节能家电产品,不再享受财政补贴,意味着自2007年便开始先后实施的三项国家版家电消费刺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及节能惠民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此背景下,家电巨头智能化战略从2014年初开始明显提速。2014年2月,TCL集团首次提出“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3月10日,美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被认为是三大白电巨头中第一家系统、清晰阐述智能化战略,并着手智能产品落地的企业。一周后便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实现家电产品的连接对话和远程控制,未来美的全系列产品都将接入这一平台;就在美的宣布与阿里合作的同一天,海尔在上海举办智慧生活体验分享会,并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所有智能家居终端互联互通,海尔2012年便提出了网络化战略,被公认为最早确立智能化观念的企业;3月18日,康佳集团公布转型互联网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易终端+易平台”的“1+1战略”。

相比之下,较晚出手、仅仅解释过其智能家居蓝图的格力却显得尤为高调,其董事长董明珠年初就曾放言:“要想看到真正的智能家电,在格力才可以。”并且暗指同业者多为做噱头。几年前,董明珠对互联网还完全是冷淡的态度。2012年接任格力电器掌门人时就曾表示不考虑电商。仅隔一年,她的说法就已经发生变化,坦言“互联网对制造业非常重要”,并称“格力电器早就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只是没刻意用互联网概念去包装”。

从董明珠的态度转变或许可以看出互联网加速家电功能机时代结束的趋势。

智能化,表面上看是功能型产品朝智能化转型,实质上是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观念的转型。如何避免上演“诺基亚”式的悲情,对这个行业来说,时间即是生命。智能家居从概念提出到产品落地不过一年时间,足见各大企业抢占先机的紧迫感。对此,家电领域资深专家文建平认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出现,使得家电业内出现了一个整合的良机。不过,由于各自为战,智能家居业内目前仅能初步解决互联,并不能解决互通的问题。而且,后期制定行业标准也必须跟上。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即提交了一份“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建议,称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瓶颈。 涌入智能手机市场

智能家居产业的中心智能手机目前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介入互联网的切入点之一。2015年3月,格力宣布正式进军手机市场,6月初即表示格力制造的智能手机即将投放市场,以实现该公司向智能家居领域进军的关键一步。去年年底,奇虎360也已经宣布进入智能手机领域。360董事长周鸿t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解释了“为什么要做手机”,他表示:“我们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把安全做到极致,就必须自己做手机,这样才能深度介入操作系统底层,在此基础上构筑真正的手机安全,实现用户需求的安全感。”

2010年到2013年大量用户的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过渡,借着这波换机热潮,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机快速切入智能手机市场,但也一直在中低端徘徊。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市场被快速催熟,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酷派、联想、中兴等厂商已经稳坐销量前列,留给市场后进入者的机会并不多。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较去年同比下滑4.3%,这在6年来尚属首次。尽管智能手机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并没有阻挡跨界做手机的潮流。其中,三一重工可谓跨度最大的新加入者。

5月28日,三一重工官方微信消息称,“三一4G三防手机”开始接受预订,将于6月8日起正式发货。这家以挖掘机、混凝土机、起重机等为主的大型施工器械制造商也杀入手机界。此前,该公司总裁向文波发微博称,“这款手机本是为该公司工程机械行业操作手而设计,适合野外工作人员使用”。与大多数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现实压力一样,三一重工进军手机市场的背后是其不断缩水的利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已经连续3年业绩下滑,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4.26%、48.94%和75.57%,降幅不断扩大。

不过业内人士对跨界手机的前景并不看好,家电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就曾指出格力造手机的先天不足,他认为格力从空调、冰箱、小家电一下子跨界数码产品要做手机,无论从现有生产、销售渠道还是售后服务上都得从零开始,手机的生命周期本来就只有两年左右,移动互联时代下更是快消品,格力试图将其打造成耐用品,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制造思维。

资深手机行业人士分析称,手机产品本身是设计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前者已经有非常高的标准化程度,考验厂商的更多是和芯片厂商的议价能力,虽然360、乐视、格力、三一重工等企业都声称跨界做手机,但是谁能够做出一款令用户满意的操作系统才是成败的关键。而对于格力、三一重工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如何补足这一短板更为重要。 硬件复兴浪潮

在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寻找新增长点的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在逆势进军制造业。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及智能硬件已成为重要入口。作为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结合产品的“智能硬件”现在炙手可热。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以及车联网四大类。最近,京东了一份《中国智能硬件趋势分析报告》称,去年中国智能产品市场的销售额近10亿元,2015年将有300亿元“蛋糕”。

2013年5月,乐视正式推出超级电视X60,这是首家推出自有电视品牌的互联网公司,标志着互联网模式正式杀入电视领域。

其中当然少不了BAT的身影。2014年6月,腾讯了首款车联网硬件产品“路宝盒子”;此前阿里巴巴推出了智能路由器“天猫魔筒”;百度则是BAT中最早进军智能硬件的,早在2013年,百度云Dulife智能可穿戴设备官网就已经上线,囊括了智能血压仪、体脂测量仪、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这些智能硬件产品都是通过硬件与用户数据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态链,其商业模式则通过挖掘用户数据提供智能服务。

此外还有渠道商如京东、众筹网等以及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创业者。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涌入智能硬件领域,由于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北京和深圳已经成为中国智能硬件创业的两个中心。

智能化转型范文第10篇

以SDN、物联网、AI为代表的先进ICT技术发展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发生。“面对未来更多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关键需求,OT与ICT的融合正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的关键挑战之一。”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表示。

为了实现海量联接、应用智能与实时业务等,能够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边缘智能服务的边缘计算正在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边缘计算呈现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机会下,由华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ARM和软通动力联合倡议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日前正式成立,聚焦OICT理念,旨在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与ICT产业开放协作,为推动行业数字化变革和产业升级提速。

实现“拉瓦尔喷管”效应

在日前举行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暨2016首届边缘计算产业峰会上,刘少伟形象地以“拉瓦尔喷管”中的“窄喉”来形容联盟将在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他所提到的“拉瓦尔喷管”是航空领域火箭发动机最常用的构件之一,是一种渐窄-渐阔的喷管类型,具有一个狭窄的喉部,当亚音速的气流流经喉部时,气体受到压缩,会导致速度急速增加,在渐阔处继续加速后能够获得超音速气流。“窄喉就是联盟将要担当的角色。”刘少伟表示。

事实上,除了工业领域的需求,在ICT领域如今已经有很多案例出现,例如电梯的智能化运营,能源行业的智能抄表、公共事业的智能路灯以及物流行业的全程跟踪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关键需求的梳理、参考架构的提出、测试床的示范推广以及产业生态的形成,来将此前产业链各方所进行的局部实践,统一成全产业的共识,共力和共赢,扩大全产业的实力,来实现例如在智能制造、智慧水铡⒊盗网等领域全行业的规模推广。”刘少伟表示。

聚焦智能联接

作为边缘计算联盟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华为将自己在边缘计算产业中的定位聚焦到智能联接。

那么,华为将如何实现智能联接?边缘计算联盟在最新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白皮书》中正式提出的边缘计算参考架构1.0,在这一架构中基于分层设计,包含应用域、数据域、网络域、设备域四个功能域。华为将贡献海量联接与自动化运维、实时连接、网络安全、物理网平台、设备安全等领域的创新与技术方案。

“基于SDN架构的敏捷控制器、实现ICT融合的边缘智能网关以及物联网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等解决方案,都将成为实现智能联接的基础。”刘少伟表示。

面向电力、照明灯等行业联网终端数量巨大、运维复杂等需求,华为SDN控制器基于全场景、开放架构,不仅能够实现海量联接管理的能力,同时提供全网资源按需获取、自动部署和智能调优的能力,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和智能自动化运维的需求。

面向工业互联网长期传统信息化建设所形成的大量异构的网络所带来的多种工业标准、多种协议共存的现状,华为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敏捷物联网网关能够提供各类物联接口,提供丰富的行业标准语协议来满足对接要求,同时基于NFV技术提供多种开放模式,支持容器化部署第三方应用,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应用在边缘网关上得以运行。

针对行业大量部署的传感器所面临的低功耗,部署复杂等挑战,Huawei 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不仅有超轻量、超低功耗等领先优势,还通过开放的API和中间件完美解决了互联、互通、互操作等问题。Huawei LiteOS所具备的自组网、自发现的能力,使得大规模快速部署成为可能。

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融合网络、计算、存储与应用核心能力,边缘计算正在使能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方面,华为已经在多个领域有所突破,正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最可靠的伙伴之一。在能源、电力、交通等重要行业领域,华为已经形成覆盖远程智能抄表、楼宇能效管理、智慧交通、梯联网、智能制造、特种车辆预测性防护等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华为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梯联网、照明物联网、车联网等商业应用,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产业实践参考。

作为华为利用新的ICT技术和平台帮助客户探索全新商业模式的代表方案,梯联网成为边缘计算能力与开放平台的代表方案之一。在梯联网解决方案中,通过边缘计算能够实现电梯故障的实时响应、确保实时数据本地存活、实现数据聚合以及更好的业务监测和攻击防范。据了解,结合这一方案,华为已经与全球领先的电梯及自动扶梯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打造开放、灵活、可扩展的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更大规模电梯的统一智能运营。

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是边缘计算与照明行业智能化升级中碰撞和合作的成果,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落地实践。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不仅将城市照明路灯统一接入物联网络并实现多级控制,还能够根据天气等环境变化和能效控制策略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在实际部署中,节能效率高达80%。未来,灯杆可以集成更多种类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水平等环境数据,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将进一步成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重要载体。

该方案将城市照明路灯统一接入物联网络,在每盏路灯上安装一个路灯控制器,用来控制开关和调光,路灯控制器连接到边缘计算网关,实现多级控制。边缘计算网关和路灯控制器均可搭载轻量级敏捷计划组件,支持照明策略的本地化部署,形成两级本地智能化决策机制。当边缘计算网关的上行网络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切换到本地控制策略。

更多“物”与网络的联接正在建立起来,边缘计算产业已经在路上。

促进产业生态形成

作为边缘计算产业的践行者,华为在多个领域的领先方案源自其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投入,在苏州、迪拜、新加坡、慕尼黑、莫斯科、墨西哥等地,华为的OpenLab验证测试平台已经部署起来。刘少伟表示:“未来,更多测试床将推动并向产业开放。华为将进一步推动边缘计算领域国内外广泛的合作与对接。”

上一篇:课堂教学实践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场营销策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