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

时间:2023-02-25 10:19:47

智能化系统研究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引言:

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小区按照统筹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在提供方便、节能、安全、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

中粮彩云居项目地处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湖板块,紧邻地铁三号线吉印大道出口,地铁一号线南延线百家湖站,规划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容积率≤1.7,建筑密度≤22%,建筑高度≤35米。本文主要以本小区为例,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 B / T50314-2000)对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一、智能家居(可视对讲)系统

1、家居系统设计构思

小区智能化在区域上可分为园区公共平台、单元及别墅接入平台、户内智能设备等几个范围,由于业主真正能经常接触到、感受到的小区智能化多为室内家居部分,室内部分的智能化设计能让小区的业主充分感受到小区智能化带来方便及好处,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楼盘的档次,因此良好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会给楼盘销售带来很多的卖点。

TCL智能家居系统在功能与性能的设计方面都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智能家居系统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舒适、安全、信息化等方面的享受。

2、智能家居(可视对讲)的优势

2.1采用TCL可视对讲(智能家居)系统,以局域网为平台。系统采用Linux系统,可靠性高,人性化操作,选择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升级容易,对讲视频质量高,待机功耗低,整体性能和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

2.2 TCL 可视对讲后台管理平台基于WEB方式,所以服务器放置位置不会受到约束,可以很灵活的配合整个弱电系统的规划。具体的实体管理处可以是远程登陆。后台管理系统有权限管理功能,不同的登陆用户有不同的权限。

2.3系统各终端设备采用可视对讲,图像显示逼真,声音还原清晰。外观大方高档,具有通话过程中给第三方打入的提醒,主界面人性化的提醒功能;简单明了的操作流程(只有三级菜单);更多的个:留影留言、数码相框、监视门口机、报警抓拍、重要信息提醒等。

3、TCL 智能家居系统的图示

住户之间可视语音通话;来访人员可视语音通话、开门;与管理中心可视语音通话;安全服务功能;灯光、温控功能;信息功能。如下图所示:

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安装 位置主要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小区车行通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车行通道、电梯轿厢、单元出入口、公寓走廊等,安装80路监控摄像机,

2.传输线缆采用同轴电缆、光纤+视频光端机等将视频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室外摄像机设置立杆安装,并加装防雷系统。

3. 监控中心安装5台16路数字硬盘录像机,图像资料保存30天以上,电视墙采用18台22寸+4台42寸液晶监视器组成,监视器可显示任意路监控图像、电子地图等,电视墙顶部设置LED单色显示屏,可显示项目信息、时间等信息,显示信息可根据需求进行编制。

三、电子巡更系统

1. 在技防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人防,加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小区来说主要是对保安人员巡查工作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技防系统的作用。因此通过配置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提高住宅小区的安全性。

2. 电子巡更管理系统,主要是加强对保安人员日常巡逻工作的管理。通过在周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地死角、主要通道处设置巡更点,根据安全防范需求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巡更路线设置,保安人员根据规定的时间、路线进行日常巡查工作,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软件实现对保安人员工作的查看及有序管理。

四、一卡通系统系统结构

1.在地下车库2个出入口各配置一套一进一出标准停车场管理系统(含图像对比、对讲、LED显示、自动出卡功能),采用远距离蓝牙读卡系统,极大的方便了业主进出地下车库。各单元梯口机内置门禁功能,实现单元门开门控制及开门信息记录存储及查询、打印功能。 控制中心配置管理PC机及管理软件(停车场管理、门禁、车位引导) ,实现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查询、打印功能。在收费方面,采用了万能收费表,针对不同场合的停车场,可采用不同的收费方式及收费标准。

2. 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特点

远距离蓝牙读卡系统刷卡无需接触,操作更为方便;管理软件全中文菜单式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完善的财务管理功能,自动形成各种报表,使管理人员对每天的收费情况一目了然;可挂接远距离读卡器,单独支架安装;临时车全自动出卡,减少人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滚动式LED中文电子显示屏提示,使用户和管理者一目了然;出卡系统缺卡、少卡时自动提示;车辆入、出全智能逻辑自锁控制系统,严密控制持卡者进、出场的行为符合“一卡一车”要求;具有防抬杆、全卸荷、光电控制、带准确平衡系统的高品质挡车道闸;高可靠性和适应性的数字式车辆检测系统。

五、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本方案根据客户提供的中粮彩云居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图纸为依据、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及当前网络发展状况而设计的。网络中心与各栋口之间走多模光纤跑100M,其中网络中心是整个网络的主核心系统,使用超五类双绞线100M到户。整个网络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可以划分VLAN方式确保网络安全和高管理性。

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结构示意

2、系统设计说明

中心机房交换机可选用千兆交换机,置于机房中心。它的配置为24个100M端口、可网管、可堆叠的高性能交换机,连接VOD服务器和其他各楼的二级交换机。每栋楼布线系统的工作区子系统由各个信息点区域构成。在相应的墙面安装86标准双口面板,可支持100Mbps的信息传输。每栋楼栋管理中心至到各用户工作区信息点间的电缆构成,高速数据传输采用超五类阻燃非屏蔽双绞线(ULP),水平子系统连接楼栋内管理间和信息插座。

六,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将更多的运用到小区的规划建设中,设计方案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需求而不断的发展,但是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是一项多学科交融的前沿性的系统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各方及时协调沟通,同时也要各方不断的总结技术经验,这样才能做出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提高人民生活质童的重要技术进步—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李林.数字社区信息化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航站区;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

综合管廊可将多种类型的地下管线进行整合,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线路长、空间小、环境差等特点[1]。对其进行智能化设计,可有效改善长距离综合管廊设施管理现状,减少管理资金,加强城市运维的安全性,提高管理效率。

1工程概况

以山东新机场为例,新机场工作区以及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量较大,包含三条管廊主线(南六路、南八路、南十路)以及T2、T3航站楼联络管廊等六条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等,同时涉及管廊支线和东西两个机场泵站。管廊整体长度约12km,管廊内配置了电力、通信以及热力等管线。管廊截面包括单舱、双舱、三舱、四舱。该项目综合管廊目前处建设阶段,框架结构运用整体现浇闭合,顶底板厚度为0.3m,隔墙厚度为0.3m,外侧墙壁厚度为0.3m,同时在各个舱室地端设置了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0.2m×0.05m。舱室内设计有应急出口、投料口以及通风口等。应急出口设计为圆形检查井,投料口设置为矩形口,将洞口净尺寸设置为0.8m(净揽)×7.0m(净长),在设计中,通风口分为自然和机械通风口。

2系统网络框架

2.1系统的网络架构

在系统网络架构设计阶段,采用分布式架构,为分级管理以及多管理中心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项目各时期、长时间建设以及系统今后的运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应用通信和分离框架,给使用服务集群、无线客户端以及服务器连接提供支持。系统网络设计期间,可以利用星型网络,其可稳定地同上层监控层以及下层控制层连接,网络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2]。在监控系统中,有两条网络线连接设施,以确保运行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升管理区设备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使其更好地配合工作人员,将多组安装用于视频工作站以及监控站。上层和下层之间数据交换主要由核心交换机完成,控制层运用两条网络线进行连接,作为备用,主要用于传递设备实际采集的数据,在设计分区控制站和主站网络过程中,采用以太网络[3]。在进行管理时,主站相较于分区控制站,具备总控制权,主站可对分区人员进行调配,并且可设置人员权限,同时可以管理和监控某个分区现场设施运行状态。

2.2上层监控层

上层监视层为整个管廊网络结构的首层,而集中监视层为整个管理系统的中间层,对硬件设施也有相应的需求,如打印机、电脑、服务器和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必须配备齐全,利用单模光纤可以进行如同千兆以太网的链接,从而使整个上层监视系统结构更具完整性[4]。上层系统在联接下层过程中,通过稳定性较强的冗余星型网,使系统稳定性得以保障。

2.3下层监控层

现场控制层,即下层监控层,其由分监控中心以及自身管辖范畴内的执行单位构成,其中包含每个分区控制系统DCS、PLC设备、就地控制计算机等,使辅助室具备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

3智能化系统设计

3.1机房设计

为进一步实现综合管廊的集中运行管理功能,将管理中心机房设置于整体航空区域,并实施分级维护,在航站区域建立管理分中心。本项目分中心位于服务大楼,占地面积近100m2,同时安装了监控屏幕,将系统核心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放置。管廊设计过程中,结合防火分区设置弱电间,在两个防火分区临近处部位,位置较为集中,给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与通风机室毗邻,可提升设备监控质量。在对弱电室进行维护和检修阶段,相关人员可以从检修井、爬楼梯以及任何舱室进入,每个弱电间可对临近2个防火区进行管控。

3.2基础网络与有线、无线通信系统

3.2.1基础网络系统在综合管廊智能化设计阶段,基础网络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具有传递信号以及分析、处理等作用,对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提供支持。由于综合管廊应用期限较长,在电力、能源以及通信等通道中占有重要位置,若传输距离较大,则在设计网络系统过程中,以工业建筑相关标准为参考依据,采用光纤环网模式,确保网络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网络系统是安防、环境以及设备监控等系统的承载体,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可相互影响,因此三层网络结构为首选,在前端组建独立环网,配置相应的聚集交换设备,而后整体同核心交换设备数据连接。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图像数据在通常情况下呈现为静止状态,只有在人员检测或解决异常情况阶段,画面在特定范围内出现动态变动,当下,大多数监控厂家可使用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将静止状态画面实施数据压缩,因此,在摄像机数量相同的状况下,网络传输数据流量低于民用建筑。基于此,在设计此项目安防网络时,采用了电环网的模式。若某处通信发生中断,环网可将数据由其他途径传回,以强化网络运行中的可靠性。综合管廊存在特殊性,需要严格监测氧气以及其他有害的浓度,为综合管廊检修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监控系统收集数据的精准度非常重要,而网络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对其采集数据精准度有直接的影响。此项目选用了双环网节结构,对线路以及交换机等进行了备份。3.2.2有线通信系统此项目不具备大量有线通信电话分机,使用同消防电话并用的方式,但系统依然保持单独性。在各个设备间中均配置一部电话分机,为维护和检修人员同控制中心联系提供了便利,对于防火分区,在其每个出入口位置配置电话,便于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满足了消防救援的需求。3.2.3无线通信系统综合管廊内部设计阶段,设置了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其主要是对电话系统进行补充,在出现紧急或突况时,其可为检修人员联系管理中心提供便利,使管理中心人员清楚掌握现场状况。使用数字化多信道无线对讲,将主设备配置在管理中心处,在每个弱电间间隔1000~1500m处设置信号放大器,以确保管廊被信号所覆盖,在末端间隔100m处配置天线,并且在各设备处均配置天线,提升信号全覆盖强度。

3.3安防系统

综合管廊内部的安防系统集多种系统为一体,如视频监控、防入侵监测、门禁等系统均属于安防系统。结合航站区域空侧以及陆侧安全隔离相关要求,对安防系统设置提供了针对性的保护。3.3.1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综合管廊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如设备运行情况、管路通道、内部状态以及出入口等,便于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和掌控综合管廊现实状态。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网络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和图像等进行随时调取和观看,且可将图像投放到大屏上。由于此次项目的综合管廊在航站区域内,管廊内部的管线主要为航站楼以及运行大楼等关键的建筑提供服务,因此,应最大程度地确保摄像机点位存在整体覆盖率。在本次项目中,各防火区域两侧防火门位置均配置了两台摄像机,并向中间区域对射,同时在两台摄像机之间设置了一部中速球机,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重要区域进行观察。另外,人员出入通道、通风口、设备室以及监控中心等均是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采集的视频存储时间为一个月,末端摄像机需具备1080P的分辨率,且有红外功能,采用弱电室内UPS电源加以保护。3.3.2防入侵监测系统在设计防入侵监测系统阶段,为了提升其监测功能,选用了红外对射以及红外微波技术,若综合管廊出现“入侵”状况时,可同场地报警器相连接。与此同时,报警信号可连接设备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将其传输至中心监控工作室,且开启照明系统,同时与视频监控系统有关企业的摄像机信号进行联动,进而形成语音报警信号。3.3.3门禁系统门禁系统主要利用门禁控制来完成,在监控中心、综合管廊等位置的出口处和入口处开展出入管控,使综合管廊安全防范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结合城市综合管廊技术相关要求,此次对相邻防火区间的防火门监控和门禁等系统采用了统一控制的模式。日常主要由门禁系统实施控制,若出现火灾等异常情况,防火门监控系统则拥有更高的控制权限,门禁系统会中断其他电源,消防电源除外,进而自动释放门磁。3.4通风系统综合管廊地下通风系统选用设备送风和排风方式,将管廊中存在的多余热量和其他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在防火分区中均配置送排风系统,同时在防火区前端和末端设计进风和排风井及风机室,送风机主要将外部空气传输至管廊内,排风机通过井将管廊内的其他有害气体排出,充分发挥通风换气的作用,使综合管廊内部空气保持新鲜。通风系统设计时,考虑了综合管廊的特殊性,将采用手动控制和远程操控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将通风系统主管的电动防火阀关联系统风机。3.5智能照明系统航站综合管廊内管线类型较为多样,且具有集成度高以及覆盖面积大等优势,但由于管廊长度偏长,加大了线路铺设难度,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采用分段和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在对通信和数据的处理中,借助总线和中央控制系统来完成。图2为智能照明系统控制流程图。

4智慧管廊管理平台及新技术应用

4.1管理平台设计

航站楼综合管廊在进行智能化设计时,需要满足下列要求:(1)综合管廊监控整体处理方案需结合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2)地理信息管廊系统应具备专业性,在鉴别管线、设备位置以及信息状态阶段,应充分依据GIS和BIM技术进行。(3)管廊平台应具备统一性,提升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进而强化运维水平和响应速度。(4)设计的系统对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有较高的支持性,可同时满足航站智慧平航升级需求。(5)系统开放,同时对第三方系统具有兼容性,且对通用接口协议提供支持,具有连接高级别监控系统的功能。

4.2新技术应用

此次项目中综合管廊距离长且环境复杂,为有效降低人工巡检强度,使用了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充分利用机器人和图像识别技术,有效弥补了以往在线检测以及人工巡检中存在的缺陷。机器人不仅具备红外功能摄像,还拥有探测器和传感器,可随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不断出现新突破,本次项目设计将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等进行融合应用,同时给出了智能系统优化设计策略,可最大化满足综合管廊智能化运维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国栋,刘兴玉,叶海涛,等.综合管廊智能化运维管理技术分析[C].//2021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1:93-94.

[2]丁小强.基于“BIM+GIS+IOT”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3]韩佳彤,周建国,郎世明.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化监控与运维管理系统实践与探索——呼和浩特市丁香路综合管廊项目为例[J].建设科技,2020(11):92-94.

[4]张温.基于BIM的城市综合管廊轻量可视化运维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企业智能化;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

我们正处在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大变革时代。企业的财富和繁荣主要来自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分配。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社会里,与专业人员相互合作,进行沟通,广泛共享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创新,是企业生存与成功的关键。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其内部知识资源无法有效地用于交流和分享,那么这种知识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知识只有被全公司共享,才能发挥功效,并被付诸实践。而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又有其独特的复杂性,管理知识的过程涉及到企业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只有懂得如何以其他组织无法效仿的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进行工作,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知识是获取利润和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是竞争对手花钱也买不到的。在企业知识管理进程中,最怕一时兴起,或是一知半解地推动知识管理,最终要么不得其门而入,要么弄得人仰马翻,反倒降低了知识管理应有的价值。事实上,知识管理并非万灵仙丹,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策略目标,采用适宜的技术,才能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而在大力倡导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五项准则,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今天,充分运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把企业知识搞“活”,将信息智能技术运用到知识管理中,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不失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良策,主要有六大利器可供实际运用。

1、知识捕捉器——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可在十分有限的特定领域人类技能中捕捉隐性知识。它们捕捉熟练雇员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软件系统中的一系列规则,并存储到公司的记忆库或学习库中去,供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学习使用。这些专家系统包含大量特定领域专家知识与经验,可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模拟人类处理相关领域的问题[1],如专门处理专业人员可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完成的有限范围内的任务,帮助企业用较少的人力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离散型、高结构化的决策制定中。晋江供电公司就是利用专家系统来提升其安全管控的质量的。该系统集3G远程监控、视频采集、实时对话、GPS定位等于一体,将现场实时图像等信息传输到指定终端接收设备上,这样,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登录“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平台”,动动手指,便可远程实时“掌控”作业地点的工作情况,可谓是长了一双“千里眼”。与此同时,监控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角度、位置和大小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消除前线风险隐患,大幅提升了现场安全管控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减轻了稽查人员安全监督的压力,还有效防范了习惯性违章。此外,监控人员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录像回放功能,进行稽查取证,解决了监控人员资源不足、安全督察压力大等难题。据悉,该系统还有远程故障会诊功能,巡视人员坐在车内便可准确掌握线路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难以确定的故障情况,巡视人员还可利用3G网络,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输送到该公司内部电脑上,由专家开展远程诊断,实时与现场人员对话,指导巡视人员快速判断故障原因,确定解决办法,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2、组织智能术——实例推理

任何一个企业、组织经过多年的运营都会积累下来大量的集体知识和技能。实例推理可以捕捉、存储这种组织知识。在实例推理中,专业人员的经验以案例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用户在遇到具有相似参数的新案例时检索使用。系统搜索与新案例特点相近的案例,找到最贴近的那个,将其解决方案应用于新案例。成功的解决方案会与新案例标记在一起,并与其他案例一同存入知识库。不成功的解决方案也会存入案例数据库,并附上此方案不成功的原因。实例推理以案例形式体现知识,用户会不断扩充、改进知识库。东海中心渔场的预测系统就很好地运用了实例推理技术。众所周知,中心渔场的形成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海洋表面温度、海洋底层温度、海洋叶绿素浓度、海水盐度、盐度梯度、长江径流量、风向、风速等等。但是,鱼类的洄游规律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变化非常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和模型加以描述。同时,专家关于东海中心渔场规律的知识是不精确、不完全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相关部门已经收集了20年来有关东海渔况、海况的相关数据,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因此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根据历年的情况来分析、预测中心渔场的趋势。整个系统采用了基于实例推理的方案。由此可见,实例推理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系统中已存在大量的历史数据、专家通过实例来描述他们的领域、问题未被完全理解、可用的领域知识很少、系统中有很多例外规则的情形。

3、规则模糊器——模糊逻辑

模糊逻辑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技术,可以创造出使用近似价值或主观价值的规则,用来表达不精确性的事物[2]。它能以语言形式描述一个特定现象或过程,然后将此描述用少量灵活的规则表达出来。组织可以用模糊逻辑创建软件系统,捕捉语义含糊的隐性知识。管理层还发现,模糊逻辑有利于决策制定和组织控制。在日本,模糊逻辑就有效地帮助了仙台地铁实现了平稳加速,站立的顾客甚至不需要扶手。曾有报道,一位富有且打扮阔绰的男子坐在日本仙台地铁车上,在其膝盖上横放着一个装有半缸水的玻璃缸,当这辆车离开车站并加速时,水缸里的水轻微地推向了该容器的后面,当这辆车达到省油量最大的运行速度时,水又恢复平稳了,当车到了下一站要刹车时,水位又升到了容器的前面,就这样一前一后如此反复,无溅无洒。究其原因,文章最后指出,原来是该车应用了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可见,模糊逻辑在仙台地铁系统中的成功应用,打破了人类司机的记录,引起了该领域的一场巨变,对今后的工程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4、人脑模拟仪——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通常用于解决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它们主要采用并行和自适应的信息处理方式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某种简化、抽象和模拟,通过筛选数据、搜索关联、建立模型和一次又一次纠正模型错误的方法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其模式,并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人类难以分析的非常复杂的规律和数据间的相关性。一个神经网络有大量传感节点和处理节点,它们持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不需要构建数学模型而是通过数据样本训练和自适应得到权值系数内部关系的优点,恰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3]。近日,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本届比赛虽然没有了“预言帝”章鱼保罗,但全球科技公司正在用最前沿的技术对结果进行预测,其中,百度公司无论是在小组赛还是淘汰赛的预测中,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而据百度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对代表其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百度大脑”的实际应用。“百度大脑”由百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于今年4月正式对外公布,其运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包括模拟人脑学习分析能力,通过多层的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进行数据智能分析,然后做出预测。如今,百度大脑相当于两到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模拟人的大脑思维的系统。随着有着“谷歌大脑之父”之称的吴恩达正式加盟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并负责“百度大脑”项目,“百度大脑”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进化,未来“百度大脑”还将在除预测之外的更多领域展现出它的实力。

5、方案进化池——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的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机算法[4],可以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考察大量的可能方案,以寻求最优方案。其基础是一些受进化生物学启发的技术,如继承、变异、选择和交叉重组等。遗传算法用于解决涉及成百上千个变量或公式的非常复杂的动态问题。这个问题的一系列可能方案必须能够以遗传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必须能够建立用于评估适合度的标准。遗传算法能快速评估许多候选方案,找到最优方案,加快寻找最优解。美的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面掌握变频空调全部核心技术的企业,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引入了GA遗传算法控制技术。GA遗传算法控制源于生物进化理论,其通过反复进行交叉与突变,可以进行多点探索,进而筛选出合适的运行参数。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动着美的逐渐掌握了全球变频空调技术研发中最为核心的“黑匣子”技术,破解了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无法掌握变频核心关键技术的尴尬局面,形成了企业独有的技术创新智慧,并做到了行业的“唯一”与“第一”。

6、后台无人机——智能

智能是在无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为个人用户、业务流程或应用软件,处理待定、重复、可预测性工作的软件程序。在智能技术中,使用有限的内嵌或习得的知识库代替用户完成任务或制定决策,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海量的数据时,进行很好地定位、处理重要的信息。如今,智能应用程序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移动计算软件以及网络工具等广泛使用。而令企业特别感兴趣的是使用智能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网络上巡游,搜索信息。此外,许多复杂现象还可以模拟成遵循少量交互规则的自主系统。全球开发主流消费品和卫生保健品的领头羊——宝洁公司就很好地运用了智能技术。宝洁公司在其供应链网络管理中,引入了基于主题的建模,用以提高链上各成员间的协调性,快速应对变化的行业状况。它用一组半自主“”模拟复杂的供应链,其中“”代表了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包括货车、生产设备、分销商、零售商等。通过编程,每个都会遵守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又模拟了实际的行为,如“无现货时订货”。使用智能模型,宝洁公司发现应该在满载之前就将货车派遣出去。虽然货车未满载会增加运输成本,但模拟实验证明,这样会降低零售商缺货的可能性,减少销量损失,远远弥补了增加的运输成本。基于的建模每年为宝洁公司节省了3亿美元,而其投资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

7、结论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依赖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武装起来的专业知识、想法和洞察力这些智慧资产。而随着我们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智能技术也日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得智能者得天下,企业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搞活企业知识,让智能技术照亮企业知识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吕敏康,许家林.企业内部控制专家系统研究——以GLNT集团采购成本控制为例[J].会计研究.2012,(12):61-67+95.

[2]夏露.基于模糊理论的企业专利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2,(2):177-179.

[3]张璐,齐二石,沈书立,长青.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系统构建[J].运筹与管理,2015,24(2):237-245.

[4]刘国亮,杜小民,高洋,蔡思宁.基于遗传算法的知识:二元进化模型分析——以3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3,(9):119-127.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维护;原则

中图分类号:TG807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的原则

机电设备是企业进行满负荷生产的必要条件,深入地下进行作业是企业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所在,这就决定了机电设备维修维护原则的特殊、复杂与严格。

(1)统筹兼顾,有主有次的原则

机电设备范围广,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这就要求在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的过程中贯彻统筹兼顾,有主有次的原则。企业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生产效率受到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无理由的停歇和间断,加大对这些关键地方的关注度,通过解决主要问题的方式来解决整体问题。当然,我们强调关键部分、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并不是置那些不常见的设备的故障于彻底地不顾,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对不同的设备和问题投入不同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和解决,力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机电设备维修和维护既不能着眼于几个方面置全局于不顾,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小的细节,所以需遵循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采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机电设备既然由数不胜数的零部件组成,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把目光放在整体之上,从整体之中抓关键问题,对关键问题予以彻底、有效地处理,基本上就能解决整体的问题,毕竟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样做既切实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又保证了生产效率,是两全其美的做法。此外,详细记录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并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和系统化是我们较为提倡的方法,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和故障,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也就保证了矿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生产力。

(3)定期检修和不定期维护相结合的原则

机电设备属于技术型产品,往往由数量众多的零部件构成,部件的精确性受到极高的要求,体现在安装、养护等多个方面,这是机电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和不定期维护的主要因素,其实还存在外部的客观因素,那就是设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深入地下几十米进行作业,不见天日,潮湿阴暗这种恶劣的环境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如果想从最大程度上满足这种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是理所当然的。保证机电设备的经久耐用性,不能只顾定期检修和不定期维护其中的一个方面,兼顾二者,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但准备工作做到位,后期的养护工作加以补充,会更加全面的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安全性。机电设备的定期养护和不定期巡检应该形成制度,作为条例规范贯彻在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的全过程中。

二、机电设备维护系统措施

(1)定期维护机电设备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时机电设备管理的核心目的。要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查看维护。在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时,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于一些维护维修后,仍不能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设备,一定要及时更换,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严格统计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把对机电设备的清洁维护与性能维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新设备维护数据,提高设备系统的运行速度。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中,大部分都是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所以对于使用期限已满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报废制度,对于需要报废的机电设备,要进行及时处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2)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对维护维修过程的有效控制,在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工作中,成功引入了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想要维护维修工作的质量得到改善,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每一个维护环节都要制定详细手册、程序、须知,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工作起来都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

(3)合理管理设备备件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外,还要做好设备备件的采购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管理机构要科学合理地管理设备备件,在拥有足量的设备备件时,还不能造成备件的严重的积压浪费。

机电设备使用部门,要随时掌握机电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设备维护、设备更新、备件配置等所需费用计划,合理使用经费,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备件的使用率。

(4)人员培养

机电设备的独有特点,使得它在使用中会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做到对机电设备系统相当熟悉,对业务也非常了解。系统精通就是对工作人员现在所维护的系统,系统的构成,系统线路的布设等情况,都要了解得非常详细,这也是工作人员维护好系统的关键所在。只有精通维护系统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找到故障源头。熟悉设备不仅要熟悉它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因为机电设备是不断更新的,所以还要熟悉它实时的更新情况,国家是否有出台新的设备标准等。

(5)组织机构优化

组织机构是保证维护维修工作正常实施的基础。组织机构所设置的原则完全是按照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特点设计的。根据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团队分为检测维修中心、维护实施组、质检三个部分。质检以下是质检工程师,维护实施组下面是维护技术工程师,检测维修中心下面是检测调试工程师。其中,检测调试工程师和维护技术工程师都属于专业组的范围。

维护实施组:是完成维护工作的主体,它的主要内容是负责编制年月的实施计划,负责所维护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负责将拆卸下来的故障设备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修,负责建立维护保障项目。

检测维修中心:主要负责维护实施项目部送交的问题设备,对其进行检测、维修。负责对送修设备的跟踪服务,总结设备维修经验,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

质检组:成立质检组是为了加强对维护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跟踪和考评,从而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质检组主要负责养护过程的质量监督,并且定期对各维护项目进行记录,逐渐形成量化的可行性报告。这也将推进整体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质检组是在维护实施组与检测维修中心之间工作,但是它并不隶属于维护实施组,其单独性也有利于对维护实施工作的考评,从而确保了维护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在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人力的投入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的能源需求、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因此, 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机电设备管理机构只有从多方面进行有计划的、有效的、合理的进行维护机电设备,才能提高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玲,金婷燕. 智能化机电设备维护系统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13,11:34.

[2]金音,朱佰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信息化系统[J]. 安防科技,2008,08:30-33.

[3]魏养继,袁绍欣,郭兰英.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2010,01:160-162+166.

[4]于征. 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0,05:28-31.

[5]栗昊. 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的研究[J]. 科技风,2010,22:134.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后勤;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系统

1.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1.1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

建设符合医院运行需求的智能化后勤管理系统,要求可以与医院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形成完美对接,彼此之间紧密相联,从而使医院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实现后勤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2)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融合进后勤管理系统;

(3)运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医院后勤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

(4)实现对医院所用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利用;

(5)提升后勤管理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工作效率;

(6)全面提高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服务质量。

1.2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标准化原则

详细分析医院后勤部门中具体组织框架以及部门运行的流程步骤,并根据医院对于后勤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详细规章要求,系统统一地制定后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范,做出前后统一的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2)兼容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要求新建设的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必须要能够和目前使用的医院信息的管理系统属于同一架构,能够做到相互之间兼容并存。如果条件能够满足的基础上,最好是结合当前使用的各个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能够集成所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后勤管理系统,这样,可以以最小的投资实现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协调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医院的最高管理层掌握到最全面、最系统的详细资料。

(3)操作简单性原则

管理系统的构建最终目的是能够操作使用,太过复杂的操作程序无疑对后勤职工的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会增加医院的员工薪酬成本以及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的成本,不利于医院更好的发展。因此,建设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最好满足操作简单性的原则,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可以节省医院的许多费用,获得更大的收益。

(4)创新性原则

现代社会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家对各个领域都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所以,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必须依据创新性的原则,过于落后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后勤管理对技术的需求。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优化后勤管理的业务流程,在各个环节都要勇于开拓创新,摒弃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的部分。

2.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分析

(1)目前,医院各管理系统中所运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比较熟练,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

(2)医院内部局域网全面覆盖,当前使用的后勤设备都相对较为先进,便于对信息的收集记录,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

(3)国家对医院提出的绿色环保要求使得医院更加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工作,这无疑对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符合我国甚至世界对后勤管理操作系统的需求,十分有利于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系统的成功建设将带来巨大的收益和发展前景。

2.2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劣势分析

(1)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处于开发研究的初期阶段,并没有现成的系统软件等,也没有相近的参考平台,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难以估计,所需消耗的精力也十分巨大;

(2)医院现在所拥有的后勤部门的职工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后勤管理的专业技能也不太熟悉;

(3)建设的后勤智能化系统所采用的都是先进的、精细化的技术手段,其操作流程对员工的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有关计算机操作的技能;

(4)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医院的信息化要求较高,并需要占用计算机通道,这便对与医院现有信息软件系统的兼容性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

3.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构思

3.1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

对于此平台的搭建,具体要求为:融合现代社会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具体行业技术以及智能的操作技术等,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医院的正常运行对后勤管理系统的要求,包括了医院内部各部门保障措施和部门工作的信息收集、记录、归纳,以及对医院内各种资源的监督控制,对工作流程的管理、对高层决策的系统支持等。

3.2后勤服务检修一体化平台

由于医院内各个部门的所有设备故障问题均由后勤部门检修,单靠人工往返报修或者电话报修很容易遗漏,因此,可以在后勤管理系统中设置后勤服务检修一体化平台,当医院设备出现问题时,统一通过计算机报修,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信息自动收集汇总,后勤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进行修理后,再通过计算机进行确认,双方操作简单,信息传达及时,为检修工作提供了便利。

3.3医院设备全程跟踪管理平台

医院设备全程跟踪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对医院购进的设备进行统一的信息记录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开始,对采购设备的厂家、型号、日期、规格等信息详细的录入数据平台,包括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检修的时间次数,一直到设备被淘汰的整个生命中的数据,统一的在这一个平台中管理,有利于医院建立明晰的账务及设备管理体系。

3.4医院资产管理平台

此平台与上述的医院设备全程跟踪管理平台属于统一类型,主要负责对医院内各项资产的统一调度、具体管理,包括医院建筑、基础设施、器械设备等。

3.5医院病患服务平台

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服务的,因此,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所有需求都应做好统一的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餐饮的服务,对此,可以设置简便的点餐系统,使用一卡通服务,以HIS网络为基础,提供详细的餐饮服务内容。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的后勤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所在,它可以提高医院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以信息化、精细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以满足医院内各项工作、服务对现代化技术的要求,这不仅仅标志医院这一领域的发展,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张玉彬,黄如春.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1):83-86.

[2] 朱永松,陈方,魏建军等.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资源,2014,(5):375-376,383.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作业系统;智能作业提醒;知识架构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126-03

Research of Web-Based Intelligent Homework System

ZHANG Hui-yan, ZHANG H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hui University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4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 a schema and its layer model on which it works for the intelligent homework system. All of the schemas are based on the Student-oriented mode. And we use four layers model, data layer, network service layer, users type of performance layer and personalized performance layer; The database design of the system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oriented database theory, Conveni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system scalability.

Key words: Intelligent Homework system; Intelligent Homework awake; knowledge structure mining

1 引言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学习交流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方式是指教学资源(如大纲、教案、课件、作业、考试等)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习者可以在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独立地进行课程学习、做作业、考试,向教师提问以及和其他同学交流,我们称之为异步的或面向学生的(student-oriented)学习模式 。

采用“学习者需求驱动模式”的思想设计的远程教育网站,可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直接与科学地了解到学习者的需求与教育网站的资源信息的冗余和不足,适时地调整自身的策略、方案来满足受教育对象的需求。

传统作业系统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学习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接受教育的对象存在个性差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兴趣与习惯、努力程度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现有的作业系统平台虽然可以做到作业形式多样,数量巨大,但是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课程掌握程度,于是就不了解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作业,或者同一作业中哪些题目适合自己,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只能够统一作业,所有的学习者都是相同的作业,这样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就显得很单一。网络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老师的个别指导作用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传统的远程教育平台,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Web领域开始采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知识发现、机器学习、统计分析或其他方法,从大量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使个性化教学服务成为可能。将为学习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作业系统平台上的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促进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在传统的远程教育技术上引入智能化是必要的、可行的。

2 基于Web的智能化作业系统模型

智能化作业系统模型主要研究如何搭建一个智能化、开放化的作业系统平台。相对于传统的作业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对于作业系统中的数据流,状态流,控制流建立统一标准,使其能够与作业系统外的其他远程教育子系统共享;二是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挖掘,提取有用的学习行为信息,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扩展。

本系统设计在四层模型层次结构上来实现。即在通常三层(数据层、服务层、表现层)模式基础上,将表现层分为二层:用户类型表现层和个性化表现层。

数据层的数据提供给网络服务层,网络服务层对数据进行组织,通过编写的服务过程来完成网络服务功能。用户类型表现层调用网络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功能,实现在用户界面中基本内容的表现,最后经过用户个性化表现层的个性化服务,对内容进行筛选、调整,最终表现出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界面。

这样,通过对表现层次进行细化,即体现了用户在用户类型表现层的共性,又在个性化表现层体现了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服务系统所具有的表现特性。在这样一个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来实现作业平台的智能化、个性化。

这个模型中各层次中与基于Web的智能化作业系统相关的主要功能为:

1) 在数据层上主要存放与作业系统相关的数据,我们把所有数据信息分为几种类型的对象。主要包括:

①用户对象:是指用户的属性以及他们的行为记录;

②资源对象:是指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对象,也是指导者的主要管理对象。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属性(如,资源名称、存储路径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为;

③行为对象:对应于用户对象的某一种行动,即用户对象的行动是一个新的对象。行为对象的属性(行为执行人、行为发生时间等)是后台实现数据挖掘,实现智能化的基础;

④行为结果对象:是一些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对象。由于行为的结果可以反映用户对象,尤其是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学习效果,所以这一类对象也是后台数据挖掘、学习评估和智能化指导的一个基础;

⑤后台信息统计对象:是由于后台数据挖掘而产生的对象。这些对象是后台系统对用户对象的行为、表现、偏好,根据一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得到的结果。

对以上这些对象,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来保存这些信息,为上层的功能实现提供信息基础。

2) 网络服务层的功能是接收表现层发来的请求,对数据层的数据进行存取,并根据服务要求调用相应的服务来完成用户的请求。

本模型将作业、答案、作业批改、管理等功能都以模块化的方式在服务器端运行,并且允许遵循一定定义规则的新功能的自由添加。其主要特点是:对于系统中的数据流(数据库数据),控制流(消息传递),过程流指定统一标准,使各个子系统中信息都能遵从一定标准而方便共享。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挖掘,智能化作业系统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扩展。

3) 用户类型表现层设计用户类型基本接口,按照用户类型产生基本用户格式表现和用户请求类型。

4) 个性化表现层是用户的接口,包括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定义,接收用户请求与产生格式化数据返回页面。

3 作业系统部分智能化功能的实现

3.1 智能作业提醒模块

在基于Web的作业方式中,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对作业上交期限没有注意,导致过了期限,从而影响了作业的成绩。另外,可能由于学生各人对于Web的掌握能力有限,可能造成其根本不知道作业的上交期限。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能够以各种方式在特定时间向用户发送作业上交提醒的模块。

我们通过将当前的系统时间与数据库中各个作业的最后期限相比较,若是符合设定的条件,则向所有还没有交此作业的学生发送提醒。

向学生发送提醒消息的实现:当查找到符合提醒要求的学生以后,记录其用户代号,在数据库的消息表格中添加一条消息,将其属性设置为新消息,即未阅读的消息,并将其内容设置为提醒内容,所属用户设置为此用户。

向学生发送提醒电子邮件的实现:当查找到符合提醒要求的学生以后,记录其用户代号,在数据库用户电子邮件表格中查找到用户的电子邮件,将其连同邮件主题及内容等添加入待发邮件队列,完成某个作业判断以后,通过系统提供的邮件发送控件,将邮件发送出去。

作为系统的智能作业提醒功能,应该是自动的运行,由于数据库的查找有嵌套,所以数据库的查询及修改操作的数目很大,所以不可能让该功能不停地运行。所以将其设计为,加入某个页面的头部,每次该页面被请求的同时,该功能就被启动。将作业提醒功能在用户登陆远程教育主页时就运行,这样就能保证该功能的正常运作。并建立一个记录文件,文件中记录的为上次提醒功能运行的日期,每次远程教育首页被请求时,提醒功能启动,首先读取该记录文件,读取上次运行时间,如果与系统日期相同,说明已经运行过提醒,就跳过提醒直接进入首页;若读取的日期与系统日期不同,则需要运行提醒模块。

3.2 智能化作业统计模块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完成作业的批改之后必须手动做出统计表格,才能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安排合适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在远程教育系统中,我们可以实现智能化的作业统计功能。

作业上交情况统计的实现:在数据库中查找出当前课程下的所有作业;然后对于每个作业,查找其相应的班级人数、已上交人数、迟交的人数和已经批改的人数。这样,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应交人数、异交人数、迟交人数、未交人数、已批人数和未批人数,及其各自的百分比。

作业得分情况统计的实现:在数据库中查找出当前课程下的所有作业,同样,该作业必须是未删除的作业;然后对于每个作业,查找统计出已经上交的人数,再查找出分别获得各个分数的人数,与已上交人数相除就可以得到其相应各个分数人数的百分比。

3.3 知识架构智能挖掘模块

学生知识架构的挖掘是智能化作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智能化作业系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而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架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里我们需要实现知识点与作业相关联的数据库表格设计,还有设计教师布置作业时指定与知识点的连接关系的方法。

在教师布置作业时,通过多项选择框列出的所有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选择和该作业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将新作业插入作业表格,将其与知识点的关系插入知识点关联表。

然后我们在每次作业学生全部完成后,通过数据挖掘功能,挖掘出学生本次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业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本次作业与以前知识点的相关程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知识点的相关性,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 小结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环境具有4W(Whoever、Wherever、Whenever、Whatever)的特征,但目前这种教育模式也有许多的缺点有待克服。尤其是目前的大多数远程教育系统都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和智能性,站点基本是静态的内容,所有资源完全交给用户自己去选择。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和学习兴趣,忽视了教师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传统的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环境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提出了建立一个开放化、智能化的远程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学生可以获得动态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配置,通过智能化的反馈,使得学生真正做到按需学习,老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Pat-Anthony Federico.Learning styles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various aspects of network-based instruction Computers ,Human Behavior,2000.

[2] Draft Standard for Learning Technology-Learning Technology Systems Architecture (LTSA).IEEE P1484.1/D6,2000-11-14.

[3] Chien Chou.Constructing a Computer-Assisted Test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World Wide Web-The CATES Experie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00,43(3).

[4] B. Parkinson,P.Hudson.Extend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Using the Web and a Knowledge-based Virtual Environ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2002,38:95-102.

[5] 申瑞民,戴欣,孙健.基于Web的智能远程学习环境的构建[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2).

[6] 陈思敏,黄晓橹,顾君忠. 基于XML技术的远程教育协同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2(01).

[7] 桂芳,吴杰,张世永.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系统参考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0(12).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研究;应用

前言

目前,我国供电设备的检修阶段已经从对故障进行检修转变为定期检修。目前,技术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检修道其中存在的隐蔽故障,但是这种检修方式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技术人员到时间进行检修时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供电设备也不断增多,此时检修人员必须要缩短其检修的间隔时间,这就增加了停电的发生概率,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由此看来,对供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保证供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我们需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并将其与定期检修、故障检修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高要求。

一、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所谓状态检修也就是技术人员对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停电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对比了解其状态信息,了解其未来运行情况以及使用期限,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检修计划,这种检修方式可以在设备分析中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来获取大量的数据,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技术。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主要由分析系统、专家系统、自动判断设备、预测设备等部分构成,其中分析系统也就是以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基础,获取更多大量的数据,并对其科学的管理;专家系统主要包含了技术人员丰富的技术经验,并根据设备运行的数据作为参数;再由自动判断设备对这一参数进行预测,了解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根据这一诊断而制定一个报告,并编制出合理的维修措施,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智能化供电设备检修技术支持系统的特点

(1)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备运行状态建立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将设备的整个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点进行检测与控制,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该系统能够覆盖大范围的供电设备,可以通过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等设备来对各个供电设备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其中存在的故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维修报告。

(3)该系统能够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分析,有较高的自学习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该设备能够综合技术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及维修等情况,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供电设备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层结构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我们对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采用的B/S结构,即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开发网页应用程序,然后将复杂分析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减少了资源的占用空间。为了方便人们的查询,我们在支持系统建立的数据库中采用了多线程查询技术,每一个查询通道都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县城,此时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可以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使信息可以同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资源的占用面积。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设备检测综合数据库

设备健康状态信息来源于多种途径,有手工录入、其他软件导出的,从实时采集器读入的等。数据形式多种多样,转换后以统一的形式存储在设备检测综合数据库里,这些信息都是对设备现在或未来健康状况的反映,集中在一起,有利与管理。

2、故障征兆库

把所有的检测方式的数据都与规则比较或用专家经验,得出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的结论。参数不合格,设备可能有故障,才考虑进行故障诊断。所以说,故障征兆库是故障诊断的基础。把所有的征兆判断结果放到一个库里,有利于综合判断。设备故障往往是一个故障对应着若干个征兆,一个征兆可能是由若干个故障引起的,利用故障征兆库对设备进行综合判断。

3、故障诊断的结果库

故障判断结果库分单一诊断结果库和综合诊断结果库。单一诊断结果分为明确定位故障、参数正常,不存在与此参数有关的故障、不确定故障是否存在,故障确实存在,但不能定位四种。综合诊断库存放将多个试验单一诊断的结果综合起来、用判决树原理进行诊断的最后诊断结果。

四、功能组成

1、数据综合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变电气管理、设备技术参数管理、设备变更管理、设备在线监测管理、设备试验管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检修计划管理、设备历史检修记录管理,从相关系统从采集其他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准确性检验、冗余检验和逻辑检验,检查数据是否合理,形成设备检修综合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和分析系统的有机结合。

2、专家系统诊断模块

该模块采用神经网络法、色谱的电研法、三比值法,TD图法等人工智能方法实现设备状态诊断。既能对单一试验数据进行故障诊断,也能对多种试验数据进行综合诊断。将规程规定和专家知识存储在知识库,可以随时更新、修改。单一诊断用产生式专家系统,综合诊断用判决树,整个诊断过程就是按照隐含在规则库中的故障判决树自上而下的推理过程。该系统采用数据分层的处理方式,功能模块之间用状态驱动。每一个层次的数据可以维护,查询,有利于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此外还具有仿真培训的功能。

3、检修智能决策模块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故障征兆,判断设备的故障;根据历史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的工况,预测设备未来的故障,评价设备的寿命;生成设备状态诊断报告,以备存档和查询;提出检修方案,即检修的时间、检修的设备、检修的项目,生成检修方案报告。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人员在对供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过程中会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必然会将大量检修信息通过自学习能力而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维修,然后通过其运行参数来对其运行故障进行检测,并制定合适的方案,保证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供电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芝城.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系统设计[J].广东科技,2008(06)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智能主体;筑路机械机群;研究

1筑路机械机群智能化的多智能主体系统基础

1.1筑路机械机群系统混杂分层结构

与一般的多智能主体系统不同,在本文中,多智能主体系统被应用于工程机械机群的智能化,具体来说,是以高等级路面施工机群的智能化为研究对象。

高等级路面施工机群主要由以下5种机械设备组成:沥青拌合设备、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装载机和自卸车。由于是路面施工,这些设备的工作环境以高噪声、高振动、受天气状况影响大等为特点。而且,结合现阶段工程实际,要尽量控制机群智能化所需成本,否则,将会降低施工企业对机群智能化改造的接受程度。

当前的筑路工程中,主要靠人工指挥,机械由人工操作,存在着如下弊端: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施工信息交换量小,实时性差;易出现物料断流或积压(因为物料具有实效性,所以造成极大浪费);能耗大,生产率低。

当前的筑路工程中,主要靠人工指挥,机械由人工操作,存在着如下弊端: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施工信息交换量小,实时性差;易出现物料断流或积压(因为物料具有实效性,所以造成极大浪费);能耗大,生产率低。

1.2机群系统中的多智能主体系统结构

一般的,在多智能主体系统中,多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即各个智能主体的区别在于完成不同的职能,相互之间并无控制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最大地体现了分布式控制的优点,系统灵活性强,易扩展,鲁棒性强,可重用性好。缺点在于这样的系统史多地适用于纯软件环境,在应用于硬件实现的系统中时,会造成系统成本过高、设计过于复杂、系统反应速度较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机群系统而言,为了降低系统的最终成本,系统面向筑路工程机械机群设计,采用了混杂分层式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该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简化系统设计,将传统的中央控制与分布式控制结合起来,在提高系统灵活性的同时,保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不过于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该系统中的智能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执行智能主体,即各单机智能主体;另一类是控制智能主体,包括中央智能控制主体及其他控制主体。

该系统中,各智能化单机(包括智能化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自卸车等)构成了系统的底层。单机本身具有一定的智能和自,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身运行状态。同时,这些单机都要受上层智能控制主体的控制。上层智能控制主体可按照其职能划分为5个:中央控制智能主体,混合料拌和智能主体,混合料运输智能主体,混合料摊铺智能主体和道路压实智能主体。中央主体处于最高层,有最大的权限,其他智能主体处于第二层,负责各自的专项工作,有相对的局部权限,这是与工程实际相对应的。中央控制智能主体负责监督、协调工程现场,综合现场的各种信息,为工程指挥提供决策支持,并负责对工程指挥的决策进行解释和任务分配。混合料拌和智能主体指挥拌和机完成混合料的拌和,并指挥装载机组协同完成工作。混合料运输智能主体指挥自卸车组,完成混合料由拌和机到摊铺机的输送,以及混合料原料的运输。混合料摊铺智能主体负责调度和指挥各摊铺机,完成路面摊铺工作。道路压实智能主体负责调度和指挥压路机组,完成路面压实任务。路面质量检测系统负责反馈路面质量信息给中央主体。各个主体之间由无线的微波信道构成通讯链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构成多智能主体协同工作的机群智能化系统。

中央控制主体是机群系统的核心,用于协调系统的运作。包括如下主要功能:

①任务规划调度,负责管理所有任务的内容,进展状态,性质,合作者情况等信息,根据当前所有任务的级别和调度规则,形成任务调度队列;

②协调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实现人-机交互的主要功能模块,同时还解决协作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具有应变意外情况的能力。在中央控制主体中构建了知识库系统作为决策支持。

其余的控制主体有如下特征:

①空间的分布化:处于不同的物理坐标;

②内建的平行化:在同一时间各自执行不同的任务;

③功能的专门化:各控制主体的任务小同,在各个控制主体内部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1.3采用多智能主体设计机群系统的优点

(1)分布式智能。将一个复杂的筑路任务通过分布式智能主体分解为有限复杂程度的多个了任务,由中央主体、拌和主体、运输主体、摊铺主体和压实主体这5个主体各自负担相应的子任务,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功能与能动性,减轻了中央主体的工作负担与控制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各个主体也进行了智能化,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传统的集中控制方式中,中央控制系统由于承担了所有的控制工作,往往功能十分复杂,设计与实施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系统的风险也集中在中央控制系统,可靠性要求高,成本史是成倍提升。通过多智能主体设计,将系统的智能分布到各个主体上,实现了分布式智能,简化了中央控制。

(2)容错性。由于各个主体具有不同等级的决策权限,并依据其决策权限等级来共享机群系统的信息,单个主体的出错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控。即使中央主体出故障,机群其他部分还可以独立完成当前任务的作业。在筑路施工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系统出现故障在所难免。例如设备保障、通讯故障、电力供应故障以及人为错误等,都是施工现场现实存在的问题。当中央主体出现故障,发出错误指令时,下级控制主体可对本地的局部信息和系统共享信息进行综合,对这个错误指令向中央主体发出疑问,处理主体故障。

(3)高可靠性。由于实现了功能的分布化,提高了整个机群系统的可靠性。机群中的各个主体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行其是,单机智能主体或者单个控制主体的故障不会造成全局失控。特别是中央主体一旦失效,其他智能控制主体可以通过相互间的通讯和协调,在一定时间内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这一点,集中控制方式的机群系统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它的中央控制系统一旦失效就全局瘫痪了。

(4)高效率。强调机群系统的交互性和协作性,有利于提高机群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节省物料,从而降低整个施工的成本。

2筑路机械机群智能化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2.1筑路机械机群多智能主体系统的实现

各主体间的通讯网络。通讯网络的实施是主体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物理实现以无线通讯为主,采用自建的微波通讯系统或者GSM/GPRS短信系统,保证各主体间信道的畅通。网络拓扑采用网状结构,在本系统的5个控制主体之间均存在独立的数据链路,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各智能主体的决策推理机设计与功能定义。包括多主体的协同决策模式研究,各智能主体的决策规则,中央智能控制主体和各智能控制主体在决策树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自的权限分配。

管理层指令的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分布式计算求解的算法,就是怎样把管理层下达的一个筑路任务分解并分配给相应的智能主体,形成任务调度序列,由中央智能控制主体居中协调,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实现施工调度的优化。

多智能主体的信息处理与融合算法。

机群调度决策系统信息综合(含机群多智能主体状态参数、故障参数,环境参量与突发事件)研究,其中包含了一个基于专家知识库的故障诊断系统。

2.2筑路机械各单机智能主体的实现

单机智能主体的控制系统实现如图3所示,主要采用人-机共栖模式的智能主体形式,核心是研究“人-机”协调决策的方法。

由于各机种的自动化程度不同,人在决策中参与的程度也就有所区别。实现的要点在于:

①主体对象的定义,包括单机的功能、属性、需要检测的信息等;

②主体的定位方式,主体之间通讯方式与主体内部异构通讯协议的集成,包括主体间的通讯方式,主体内部各子系统的通讯,以及二者间的交互;

③对应各机种的知识库,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与参数,并集成于各智能主体。

④最终建立各单机智能主体的智能决策控制体系。

3基于多智能主体的机群智能化技术的实施路线

当前,国内外的工程机械厂商已经推出了全系列的智能化的单机,单机智能化的技术己经成熟了。但是,这样的智能单机还不能直接应用到智能化的机群之中,需要添加通讯设备和智能主体控制装置。因此,实施基于多智能主体的机群系统的最好方式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工程机械单机智能化技术,将机群智能化技术作为独立的专有技术开发,作为单机的智能主体可以兼容国内外主要厂商的产品。

另外,采用开放式的开发方式,可成立机群智能化的标准化组织,定义当前的智能单机改造成单机智能主体所需提供的外部接口,由各个厂商作为组织成员提供,这样既保护了各自的知识产权,又带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科技进步,有利于将机群智能化标准树立为在我国实现的国际工程技术标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它对实现产业国际化,抢占技术制高点,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占文,王树新,郑尚龙.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22(6):999~1002

[2] 史忠植.多智能主体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饶运清.基于机群通信的机群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2,8(3):43~46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集中供暖智能化的意义

城市供热系统是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复杂大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技术和工具,运用计算机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监控、预测和优化调度是势在必行的。供热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监控问题就是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构成微机管理监控系统,实时地对供热系统进行动态流量和温度控制、运行实时状况分析:供热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问题就是根据供热管网系统中监测仪器所获得的系统实时运行状况,确定今后一个调度周期中各时间区间内各种调节装置的运行状况,预测出系统将来一段时间的供暖负荷,并在其基础上在保证系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供暖费用最低。因此,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对供热系统协调运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减少供暖冷热不均都有重大意义。并且可以使管理人员由过去以人工的经验方法管理,变为在智能系统支持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做,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供热负荷的预测,供热管网优化调度和管网信息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研究方向比较分散,至今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集成了预测、优化调度、运行管理和控制的职能化系统出现。

1.1供热负荷的预测是集中供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效准确的预测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影响供热系统负荷的因素很多,如建筑物的种类、结构、室内外气温的变化、日照情况、过去实际供热负荷、管网参数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有些甚至是难以预测的,如管网故障和天气变化等。目前,国内对供热负荷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预测原理和方法,如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而传统的预测方法都要求给出由各种影响因素构成的供暖负荷预测型,然而由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不确定性、非线性和时变性并存,而且除供热负荷的历史数据外,建模需要的大量相关数据,包括温度、太阳辐射系数、建筑物参数等,都难以保证其完整性,有些甚至无法得到或准确估测,因此,预测模型的精确程度难以保证。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传统的预测方法精度并不理想,尤其应用于解决大规模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问题时更无法保证。

1.2优化调度是集中供热系统有效运行得以实现的关键。传统的优化方法主要有三种:枚举法、启发式算法和搜索算法。供热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属于复杂系统非线性优化问题,若采用一般的直接搜索方法,由于问题的复杂度较高,收敛的速度非常慢,效率很低,更重要的是由于通常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都是单点搜索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而难以得到全局最优的解。为此,本文将对采用效果较好的遗传算法来求解供热系统优化问题进行探讨。遗传算法是一种利用随机化技术来指导对一个被编码的参数空间进行高效搜索的方法,相对其他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具有简单、通用以及鲁棒性很强的优点,可以对问题空间进行全局的搜索。

2、分户调节的用户供热形式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节能的需要,应积极采用热能计、热量分配表等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热用户按耗热量计费的体系,改变按面积收费的不合理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下述两种方式建立热量消耗计量:第一种方法,对于可以实现分户控制的热用户,可在每一用户入口装热能计计量其耗热量;第二种方法针对不能实现分户控制的热用户,可在每组用户的入口装热量计且在用户的每一散热器上装热量分配表,以实现耗热量的计量和到各用户的分配。

2.1新建热用户实行双管供暖系统

采用双管供暖系统易于控制室内温度,防止热用户垂直失调,便于采用“量调节’和分户控制。因此,在新建热用户中应积极推广双管供暖系统,以促进实现供暖建筑节能指标。在这种分户调节方式下,采用一户一表,用热量可直接从热量表上读取。每户只有一个热力出入口、户内为一独立系统,热量表设在每户的热力出入口处。在天津某住宅小区采用了这种形式,运行结果表明,不仅室内温度可调,且经过一个采暖期,综合节能率达到25%。

2.2原有建筑户内采暖系统的改造

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是我国现有多层和高层建筑供暖的主要形式,要将其改造成为有利于热计量和节能的分户式水平系统,几乎需要把原有的设计全部,改造费巨大,这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几乎是不可行的。比较合理且经济可行的改造方式其改造费非常低廉,只需在立管上加跨越管,跨越管应比立管管径小一号,以利于水利平衡。经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也可收到十分明显的节能效果,系统综合节能率可达巧%一20%。

3、分布式智能供热解决方案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和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对于这样一种系统,需要运用大系统理论来分析,而大系统理论的最基本思路是:把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目标按一定关系分配给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具有各自的控制器,都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将大系统功能与目标分解之后,各子系统的复杂性比整个大系统的复杂性要小得多,较易于实现自身的最优化,然后再加以必要的协调,最终取得系统全局的最优化或次优化。在这一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大系统理论又根据不同的系统结构,提出了不同的更具体的控制思想和方法。对于象集中供热系统这样的递阶结构系统,通常将大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作为下级系统,并在上级系统设置一个协调机构来处理各子系统间的关联作用。通过上下级之间反复交换信息,在求得各子系统优化值的同时,获得整个大系统的最优值。

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组成,其中热源,一次网和热力站组成一次网系统,在一个集中供热系统内,仅存在一个一次网系统;热力站,二次网和热用户组成相应的二次网系统,二次网系统在一个集中供热系统内存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次网系统和各二次网系统之间通过热力站相互联系。热力站的运行以满足热用户的热需求为目标,各热力站之间比较独立,相互间的影响可以通过一次网系统的合理调度与一解决,因此,在进行整个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研究时,可以将热力站看作独立的系统的对待,使得系统的分析和建模简单化并可行。

4、结语

供暖系统是一个集非线性、不确定性、时变性于一身的大系统,利用传统方法很难对城市供暖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引入智能化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金希东,李治.进化算法及其改进.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

[2] 徐伟,邹瑜.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北京,2000.11

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变电设备 Web平台 监测预警 故障类型诊断

1 引言

智能化变电设备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要符合智能电网的要求,要求站内的变电设备智能化,即实现自我诊断功能、能够自主采集健康特征参数,进行专家系统评价,及时做出健康状态评估,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

随着电网覆盖范围的快速扩张,需要大批电力设备的投入使用,随着电力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近年成了变电设备故障的高发期。目前,变电设备仍以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为主的定期检修计划,各类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设备也在个别地区的变电站内展开技术研究与相关测试。近几年,国内外主要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产品,功能单一,数据接口不统一,监测数据需要单独收集及展示,同一变电设备的监测数据关联性差,难以使用多种数据综合的智能方法反映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所以智能化变电设备的研究迫切重要。

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智能化的技术水。通过基于Web平台访问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本地数据的存储以及按照标准IEC61850协议将数据传输等,建立分类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例行试验数据、历史故障数据等的综合管理与分析平台,按照评估原则进行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评估,及时做出设备运行状态评价,准确掌握设备情况,为制定检修计划提供参考。

2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2.1 系统概述

为了更加有效地评价变电设备的自身健康状态。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特性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统一将监测数据按照IEC61850标准规约传输至同一站内的智能组件。站内智能组件按照智能化变电设备台帐进行数据编号、分类、统计将站内所有智能化变电设备监测状态评价数据按照I2传输规约将所有站内数据统一推送至各省公司设备状态评价平台,为各电网公司运行和决策中心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可以在此系统Web平台上集中查询、分析、评估各电力设备自身健康状况,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括了一次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组件、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电力设备特征参数的采集、传输等相关功能。本系统将以往的资源不能共享,数据格式不规范、关联性差,管理信息凌乱等问题得以处理,实现智能化电力设备监测管理。

2.2 系统网络结构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是以B/S为基础的Web数据管理平台,使用.net的C#编程语言进行软件设计,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是以广域网为基础,进行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综合监控进行智能电网的健康管理。智能变电站内通过对智能化变电设备的健康状态数据采集,如站内智能化变压器需要采集绝缘状态评估的局部放电、套管介损、油温、色谱等变压器各类健康数据的统计采集。通过对各类智能变电设备监测的健康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后,按照各类设备特征计算评估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监测数据,并评估系统的健康状态,及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实现与生产管理系统、SCADA等各类调度等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资源共享,保证信息准确性、前瞻性,为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前做好各类设备的应对措施。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是对电力部门现行的设备检修体制的重大革新。能够直接指导生产,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检修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电力是涉及全社会的公用事业,其生产成本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2.3 系统的功能

2.3.1 统一的IEC61850数据传输

将不同厂家的不同类型的各类在线监测数据以统一的IEC61850数据传输规约进行数据传输。实时将监测数据集成到中心数据库统一存储和管理。通讯方式采用IEC61850 TCP/IP及GOOSE标准通讯协议方式。在数据库直读对于解决已经有的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集成是简单和有效的方式,不用给在线监测子系统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将在线监测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组建在一个局域网内即可。标准通讯协议以便于系统扩展,当有新的在线监测系统添加时,只要该子系统实现标准通讯协议,则它的数据可以保证顺利的上传到中心数据库。

2.3.2 监测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按照电力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监测数据有:局部放电、油色谱、铁芯电流、套管介损、油温等;断路器监测数据有:分合闸状态监测、电寿命、储能曲线等。每种监测数据可以按报表查询和趋势分析。局放数据的PRPD、PRPS谱图分析。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电流曲线、行程曲线、速度曲线、储能机构电机电流曲线等。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操作日志的管理,即对每一个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和跟踪

2.3.3 监测数据的评估和报警

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有预警报警功能,通过综合分析各类变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价数据及时做出预警报警,在突发事故发生前进行控制、调度;报警设计为多级报警,根据变电设备的各类监测数据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监测设备数据部分或个别超出健康数据标线,单仍正常运行,需要提示注意信息,后续监测系统会加强监测,实时观察设备健康发展趋势,如果后续系统监测数据发展到标线以下,设备预警状态解除,恢复为正常监测,如果监测数据继续恶化,系统预警升级为报警状态,系统平台会及时传输到各种监控管理层,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进行检查、修试。在线监测预警界面如图2所示:

2.4 系统特点

(1)实现智能化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的统一模型,统一时标,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语义。系统采用IEC61850通信规约,解决多种协议不一致的问题。系统站控层、过程层都使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各子IED相互独立存储数据,又可以将各子项的监测整合到后台数据库中,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2)完成电力设备自身健康状态的评分系统建立,以及智能状态诊断库以及故障模式识别建立,准确的判断设备的状态状况。综合智能变电站主设备的例行试验数据和长期在线监测数据,采用评分机制,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对变电设备绝缘状态的综合评估。

(3)能够全面的反映变电设备的实时状态。建立智能变电站超高频局放、脉冲电流法局放测试的校正结果对比,以及分析与目前各公司所研制局放、介损等在线检测装置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与出厂实验时检测方法的结果的可对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后的有效的校正方法。

(4)提供可靠的电力设备评估报告。辅助设备检修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停电检修、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极大的节约运行成本。

3 现场应用情况

本系统已经在宁夏等多个省电力公司辖区内变电站内安装运行。自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实时监测的变压器局放、容性设备、避雷器等电力设备数据正常。实践证明,该系统是成功可行的,具有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系统在电网系统内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Web平台方式进行电力设备状态查询、历史状态查询等,及时准确的掌握电力设备的自身健康状况,提前预防电力设备故障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徐磊.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与网络架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2]杨广州.浅谈智能化变电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3]林晓明,郭进利,肖勇.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4]申屠刚.智能化变电站架构及标准化信息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0.

[5]梁俊斌,张炜,邓雨荣,et al.智能化变电站监测数据现场并行处理技术研究[J]. 电力建设,2013.

[6]王鸣,朱群,姚建华,et al.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问题的探讨[J].浙江电力,2012.

作者单位

1.山东电力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

上一篇:弱电工程范文 下一篇:弱电系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