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回购范文

时间:2023-03-02 17:40:10

债券回购

债券回购范文第1篇

以前“打新族”们对于两轮新股间的“空隙资金”,通常会利用银行的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通知存款等进行短期理财,以获得比活期利息更高的收益。但由于股票卖出后,当天资金无法转出进行理财,所以现在流行起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即债券逆回购。它直接在证券账户中交易操作,无需将资金转出到银行账户。因此,巧用债券逆回购,可以让资金不休眠,实现保值增值。

傻瓜式的短期投资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债券质押式逆回购产品,简单说就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行为。在实际交易中,债券持有人将债券进行质押而获得资金使用权,资金持有人借出资金从而获得利息收入。借出资金获得质押债券为逆回购,质押债券获得资金为正回购。由于债券是质押给中国证券结算公司(第三方),几乎没有风险,从而使交易更安全和便捷。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逆回购属于最稳妥的投资方式。在过去的2011年,由于市场资金紧张,回购利率特别高,全年的平均水平约在5%以上,6月-7月资金特别紧张时,年化收益甚至高达9%-10%。可见,回购利率与市场资金是否充裕有关,如资金紧张,则收益高,交易也活跃;如市场资金充裕,利率就低。由于回购利率一直是波动的,投资者不能保证在利率最高时交易。上海交易所可进行的国债逆回购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共九个品种,投资金额是10万元或其整数倍。主力品种为1天、7天和14天国债回购。深圳交易所有1天、2天、3天、7天共四个品种,投资起点是1000元或其整数倍。

股市的“理财产品”

投资者债券逆回购的投资净回报是投资收益扣除交易费用后的净收益。不同品种的债券逆回购交易费用不同。如1天、3天、7天、14天国债回购品种的交易费用分别是成交金额的0.001%、0.003%、0.005%、0.01%。以20万元一天的国债逆回购交易为例,手续费只要2元,假设当时卖出的年化收益率是7%,那么一天国债逆回购的净收益是37.89元,而一天的活期利息只有2.78元,前者是后者的13.6倍。如果资金量达到100万,手续费只要10元,假设当时卖出的年化收益率为10%,则一天的国债逆回购交易的净收益是267.78元,比活期利息13.89元高253.89元,是活期利息19.省略

债券回购范文第2篇

2比较研究本文出自:

2.1利率市场性比较

如表1,近11年来债券回购市场交易量都大于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2004和2005年前者甚至达到后者的10多倍,近两年来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也较快,但前者仍是后者的3—4倍。因此,从市场规模来说,债券回购市场目前远领先于同业拆借市场,说明市场参与者对债券回购市场相对来说更加认同,更愿意在此市场上交易,那么债券回购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也就更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优于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

作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首先应该是短期市场利率。因为市场资金供求变动较快,短期利率才能反映即时的市场情况的变化。表2反映了短期品种的交易量占整个交易量的绝大部分,市场中的短期资金拆借最为活跃。因此,市场的交易结果已经反映了交易者的交易倾向以及市场资金量与供求关系,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1天和7天品种的利率比较适合作为市场利率,下面的分析主要围绕这四种交易品种的利率。本文出自:

2.2利率稳定性比较

从下面的1天品种利率比较图可以看到,2005年1月——2008年12月,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1天交易品种的月加权平均利率(设为TY1、HG1,下同)波动明显,经计算TY1、HG1的相关性达到99.35%,说明两种市场的隔夜利率差异极小。从7天品种利率比较图可以看到,2005年1月——2008年12月,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7天交易品种的月加权平均利率(设为TY7、HG7,下同)同样波动明显,但是2005年初至2006年底两者的分离还是很明显的,经计算TY7与HG7的相关性为98.22%,差异也是很小。单纯从图形上看,四种利率的波动都较为明显,但是这恰恰反映了实际的市场情况变化,四种利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可以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做平稳性检验,选取的数据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月加权平均利率,即TY1、HG1和TY7、HG7。先对它们的原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发现在三种显著性水平下TY1、HG1和TY7、HG7都是非平稳序列,因此考虑再对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表3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TY1、HG1和TY7、HG7的一阶差分序列D(HG1)、D(HG7)、D(TY1)、D(TY7)都是平稳序列。

2.3利率基础性比较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TY1、HG1和TY7、HG7的波动性明显,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但是基准利率的基础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比较基础性才能知道是哪个变量影响了另一个变量,导致变量之间出现相关性。格兰杰检验法(Grangertest)是用于检验动态计量经济学中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四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才是平稳序列,需要分别对D(HG1)和D(TY1)以及D(HG7)和D(TY7)进行Grangertest。由于是月度数据,因此选取两个滞后期6和12,格兰杰检验结果见表4及表5,F临界值的显著性水平为5%。

表4显示,当滞后期为6时,可以拒绝零假设:D(HG1)doesnotGrangerCauseD(TY1),因此D(HG1)是D(TY1)的格兰杰成因。其它检验则无法得出结论。本文出自:

3总结

(1)从市场交易量来看,债券回购市场规模远大于同业拆借市场规模,反映前者更受整个市场参与者的认可,交易者更愿意在国债回购市场上进行短期资金拆借,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国债回购市场利率优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前者更能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从市场交易结构来看,同业拆借市场及债券回购市场的1天、7天品种的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因此这两个品种的交易利率更适合作为基准利率,这也印证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短期性特征。

(2)同业拆借市场及债券回购市场的1天、7天交易品种的利率波动性明显,利率的波动是市场的正常变动规律,1天、7天交易品种的利率一阶差分平稳。然而不同市场的相同交易品种利率几乎完全正相关,从这个方面来看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回购利率并无明显优劣之分。

(3)从格兰杰检验结果可知,债券1天回购利率是同业1天拆借利率的格兰杰成因,前者滞后6期的值可以提高后者被解释的程度,因而从基础性方面而言,债券1天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优于同业1天拆借利率。

(4)总体上,无论从市场性还是基础性来说,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都优于同业拆借利率,特别是1天交易品种的利率。因此,目前债券1天回购利率最适合作为基准利率。

参考文献

[1]郭红兵,钱毅.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考察——基于构建完整的基准收益率曲线[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

[2]闵晓平.基于基准利率选择的利率期限结构形成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3]杜金岷,郭红兵.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的内涵及关系探讨[J].上海金融,2008,2.

[4]戴国强,梁福涛.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4.

[5]蒋竞.我国利率市场化中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5.

[6]李蕾蕾,刘兆轩.我国现阶段基准利率的选择[J].财经界,2007,10.

[7]JeffreyM.Wooldridge.计量经济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本文出自:

摘要:从选择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角度出发,运用单位根检验以及格兰杰检验等统计方法,详细分析比较了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的市场性、稳定性与基础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性方面,债券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差异较小,而在市场性以及基础性方面,债券回购利率则优于同业拆借利率,且目前债券1日回购利率最适合作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债券回购范文第3篇

第二条 本协议所称回购双方包括债券回购交易中的正回购方和逆回购方;本协议所称债券、回购、正回购方、逆回购方均按《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定义。

第三条 除签定本协议外,回购双方进行回购交易应逐笔订立回购成交合同,回购成交合同与协议共同构成回购交易完整的回购合同。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

第四条 回购成交合同是回购双方就回购交易所达成的协议。回购成交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参考文本附后),其书面形式包括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简称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回购成交合同的内容由回购双方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成交日期、交易员姓名、正回购方名称、逆回购方名称、债券种类(券种代码与简称)、回购期限、回购利率、债券面值总额、首次资金清算额、到期资金清算额、首次交割日、到期交割日、债券托管帐户和人民币资金帐户、交割方式、业务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等;以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和电传作为回购成交合同,业务公章和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可不作为必备条款。

第五条 回购双方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质押登记。

质押登记是指中央结算公司按照回购双方通过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发送并相匹配的回购结算指令,在正回购方债券托管帐户将回购成交合同指定的债券进行冻结的行为。

第六条 成交日期是回购双方订立回购成交合同的日期。

第七条 交割日分首次交割日和到期交割日。首次交割日是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和逆回购方据此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的日期;到期交割日是正回购方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并据此解除债券质押关系的日期。

第八条 回购期限是首次交割日至到期交割日的实际天数,以天为单位,含首次交割日,不含到期交割日。

第九条 回购利率是正回购方支付给逆回购方在回购期间融入资金的利息与融入资金的比例,以年利率表示。计算利息的基础天数为365天。

第十条 资金清算额分首次资金清算额和到期资金清算额。到期资金清算额=首次资金清算额*(1+回购利率*回购期限/365)。

第十一条 回购交易单位为万元。债券结算单位为万元;资金清算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

第十二条 回购双方可以选择的交割方式包括见券付款、券款对付和见款付券三种。

见券付款是指在首次交割日完成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的交割方式。

券款对付是指中央结算公司和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根据回购双方发送的债券和资金结算指令于交割日确认双方已准备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后,同时完成债券质押登记(或解除债券质押关系手续)与资金划帐的交割方式。

见款付券是指在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后,双方解除债券质押关系的交割方式。

第十三条 回购双方应按回购成交合同约定,向中央结算公司及时发送内容完整并相匹配的回购结算指令。回购双方在接到中央结算公司关于回购结算指令不匹配的信息反馈后,应及时沟通,并修改重发。

第十四条 正回购方的权利和义务

正回购方的权利:

(1)按合同约定获得债券出质融入资金款项;

(2)收取回购期间所出质债券的发行人支付的债券利息;

(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购回同品种债券。

正回购方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内容完整的回购结算指令;

(2)在首次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券种和数量出质债券;

(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到期资金清算额支付款项。

第十五条 逆回购方的权利和义务

逆回购方的权利:

(1)按合同约定的券种、数量取得债券质权;

(2)回购期间拥有债券质驻;

(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获得到期资金清算款项。

逆回购方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内容完整的回购结算指令及相关的确认指令;

(2)在首次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首次资金清算额支付款项;

(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券种和数量返还用于质押的债券。

第十六条 违约及其定义

回购双方中任何一方没有履行回购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本协议所称违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回购成交合同订立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

(二)首次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债券用于回购质押登记,或在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

(三)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资金用于清算或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或者逆回购方收到款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收款确认指令。

第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债券或资金交割的延误或中断,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发出债券或资金交割的延误或中断一方,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可抗力情况,并提供有效证明文件。

本款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回购一方不能预见并且无法防止的外因,包括地震、台风、水灾、山洪等自然灾害,以及罢工、政治动乱、战争等。

第十八条 违约处理

回购双方就一方不履行回购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首先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任何一方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认定违约责任;回购双方自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自第四个工作日(含)起的三个工作日内按以下相应的违约处理条款执行:

(一)回购成交合同订立后

(1)回购双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都发生违约行为的,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2)正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或在首次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债券用于回购质押登记,发生违约行为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正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终止回购合同,并通知正回购方,同时,逆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正回购方加收罚息;

(3)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终止回购合同,并通知逆回购方,同时,正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

(二)首次交割日,在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

定帐户,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书面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书面终止回购合同,并要求逆回购方最迟于合同终止日的次一营业日解除债券质押关系,同时,正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

(三)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资金用于清算,或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发生违约行为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正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义务,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正回购方回收罚息。

(四)到期交割日,逆回购方收到款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收款确认指令,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义务,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

补息按合同约定的资金清算额、回购利率、资金(或债券)延迟到帐天数计算;罚息以合同约定的交割日资金清算额为基数,罚息利率按回购双方的约定利率计算,但最高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准备金帐户透支利率,回购双方没有约定的,罚息利率按日利率万分之二计算。

本款所规定的各种违约赔偿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违约方。

第十九条 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违约的正回购方不执行第十八条第三项违约处理条款,守约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由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生系统组织拍卖回购合同项下的债券;拍卖债券所得款项按照第十八条约定计算补息和罚息,先还利息、补息和罚息,后还本金,在补偿利息、补息、罚息和本金后,将剩余部分返还给正回购方,不足部分向正回购方追索。

第二十条 违约方执行违约处理条款后,回购双方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违约责任的认定与违约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一条 回购任何一方如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自第四个工作日(含)起的三个工作日内,违约方不执行本协议相应违约处理条款时,守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二十二条 回购双方可签署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的附属协议,共同遵照执行。补充协议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并不得与本协议相冲突。

第二十三条 回购交易中的任何一方被终止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资格,应继续履行已达成的回购合同,并执行本协议项下的各项条款。

债券回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债券 回购 低风险 利差 套利 证券交易所

一、债券质押式回购可实现低风险套利

债券质押式回购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并不很了解的投资品种,其有类似于债券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债券现券和回购之间长期存在着大约3%~4%的利差,有时甚至高达5%以上,这种利差的存在为债券质押式回购这种低风险套利操作提供了可能。

(一)定义解释

鉴于国债票息较低,套利空间小,本文所称债券是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等信用债券。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是指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按照约定的年利率和期限,达成资金拆借协议,融资方(买方)以相应的债券库存作足额抵押,获取一段时间内的资金使用权;融券方(卖方)则在此时间内暂时放弃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获得相应债券的抵押权,并于到期日收回本金及相应利息。以债券现券做抵押融入资金的行为称为债券质押式回购。

(二)利差存在的理论依据

债券现券的收益率和回购利率都作为市场化利率,从理论上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利率水平的认识,体现了市场中资金的供求状况。以下两点进一步解释了存在这种利差的原因:第一,债券现券的收益率反应的是长期资金成本,回购则体现的是短期资金成本,它们之间天然存在着期限利差。第二,债券收益率对应的是债券的流动性、信用违约及利率风险,而回购利率对应的是债券质押物和结算公司的交收保证,如果债券质押方到期不能按时还款,结算公司会先垫付资金,然后通过罚款和处置质押券等方式向融资方追诉,所以违约风险极低,他们之间存在着信用利差。

二、债券质押式回购套利操作

(一)操作可行性分析

原则上说,债券质押式回购套利中只适合个人在场内交易所进行,债券质押式回购套作需要在券商开通回购权限,对于普通的投资理财需求,债券是比较稳健的理财工具,但是如果能再利用债券现券收益率高于回购利率的利差进行多次质押式回购循环操作,往往能够获得比单独持有债券更高的收益。

(二)要素选择

在实际操作中,此类套利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收益风险比较高的债券现券和利率较低的回购品种,这样才能使利润最大化。为了能使此种方法在实际中更具可操作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状,作出以下推论:

1.利率走势的判断。在经历2013年经济降杠杆、钱荒迭起的痛苦过程之后,2014年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货币政策再加紧的可能性已经不大,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可能到是有,这也从年初以来回购利率和CPI维持在低位可见一斑。因此在经济增速长期放缓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利率走向只能紧中有松。

2.债券现券的选择。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在经济正常增长时期,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斜率为正,即债券的到期日越长,收益率越高。那么,在预期收益率曲线在债券持有期间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到期日越近的债券,收益率越低,价格越高。但考虑到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票息高带来的较高利差,还要避免债券价格下跌带来的价格损失,更要避免买入亏损垃圾债券带来的丧失折算率、流动性和违约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个券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债券主要考虑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简称YTM)和当期收益率(CurrentYield)、信用评级、担保、业绩、折算率、久期、回售选择权等综合因素。

3.交易所的选择。由于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分割现状,使得投资者不能跨交易所交易,即上海交易所的债券只能在上海交易所质押融资,深圳交易所债券只能在深圳交易所质押融资,因此确定选择哪家交易所进行交易是首要的任务。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券及回购交易的活跃程度和交易量要远远大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考虑到交易的流动性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操作是比较合适的。

4.回购品种的选择。GC001、GC007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最为活跃的两个回购品种,每天续借GC001的成本是最低的,而且GC001相比更长期限的回购比如GC091、GC182,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债券行情的变化,我们的套作倍数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当我们规避风险降低套作倍数时,原来回购的GC182所得资金就会闲置,或者又要做逆回购借出的情况;当债市上扬要增加套作倍数时,仍然要适时地增加融入资金,GC001每天续作就很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每天调整融资数量。

三、债券质押式回购收益率推算

(一)操作思路

债券质押式回购的操作思路和手法上是先用现金购买债券现券,再以债券现券质押回购进行融资,然后以所融资金再次购买债券现券。进一步,在第二次购买债券现券之后,仍可以以此债券现券进行质押回购融资,然后第三次购买债券现券,如此往复循环,以此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

(二)理论推算

理论上,债券质押式回购的总收益率F,由债券票面利率F1和回购套作收益率n(F1-I)组成,其关系近似为F=F1+n(F1-I),其中n为循环操作的次数,I为回购利率即融资成本。只要能保证每次操作时(F1-I)>0,总收益率F将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四、风险控制

(一)控制资金杠杆,避免过度融资

由于套作的方式对风险有放大效应,投资者应根据实际资金情况和风险容忍度要求,有效控制资金杠杆,避免因过度融资,造成风险敞口过大,当债券价格大幅下行时,造成巨额亏损。同时要关注套作倍数是否在证券公司规定的范围内。

(二)关注留存资金,避免资金不足

由于,每次回购到期,投资者需要支付相应的回购利息,投资者账户内应留存一定的资金,加上折算率和回购利率等变化将影响投资者的资金支出,所以必须要留存一定的超额资金,避免因折算率、回购利率变化等因素造成的账户资金不足,出现欠资行为。

(三)分散投资债券,避免流动不足

由于投资债券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以及单只债券评级下调、到期违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分散投资债券品种,避免投资品种单一造成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的风险。

(四)熟悉交易流程,对债券走势敏感

由于回购套做流程和资金清算相对其他交易来说较为繁琐复杂,投资者应熟悉债券和债券回购的各种交易流程和相关规则,避免因自身认识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投资者应对债券市场有深刻的了解,且应对债券价格走势有较高敏感性和判别能力,根据市场情况有效执行相应仓位控制策略和止损策略。

债券回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回购协议;货币统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48-01

回购协议具有期限短、灵活性强、以特定的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的特点,使它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利用回购协议调剂短期资金余缺,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利用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融资,对于企业和保险资金等有闲置资金且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资金来说回购协议是理想的投资品种,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回购协议也是实施货币政策较为理想的工具。在次贷危机中,由于回购协议市场是对冲基金重要的融资市场,所以该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可以很好的反应市场的风险偏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回购协议市场充当了重要的资金蓄水池作用,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企业和保险资金将闲置资金在回购协议市场借出,获得利息收入。而这个市场的资金需求方正是各式各样的对冲基金。这些对冲基金往往依靠一定的数学模型在证券市场进行低风险的套利交易,这种套利交易虽然风险很低,但是利润率也同样不高,为了提高资本回报率,这些对冲基金只能大量借入资金,提高公司的财务杠杆,利用高杠杆来获得高利润。资金充裕的回购协议市场就成为了对冲基金融资的理想场所。这一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良好运作,但是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冲基金面临大量潜在的亏损,回购协议市场上的企业和保险资金迅速逃离风险,回购协议市场资金面趋近,对冲基金不能借到所需资金进行结算和追加保证金,众多对冲基金面临破产清盘的命运。在回购协议市场上无法获得所需资金就是金融危机过程中大量基金破产的直接原因。所以回购协议市场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回购协议市场发展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我国最早是在1991年建立回购交易市场的,前期回购交易成交量巨大,市场规模可观,但后来由于券商将大量拆借资金用于高风险的股票投资,并且当券商现券不足是挪用客户的现券进行贴现,所以出现了大量风险和法律事件,为了防止这种风险向银行传递,我国将回购协议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两个市场,而且两市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导致套利机制的实效,使得两个市场间出现利差,严重影响了国内资金使用效率,所以我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毕竟回购协议市场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成熟,我国的回购协议市场仍将会蓬勃发展。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MFSM2000》(《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的规定,回购协议工具一般被看做广义货币的组成部分,即M2的组成部分,应被划为其他存款。所以正确统计回购协议的规模对于准确统计广义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情况的判断。

综上所述,正确统计回购协议交易的规模大小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金融安全和货币供应量统计。下面文章将对《MFSM2000》中回购协议的统计方法加以介绍,并对比现行会计制度,来看二者之间对于回购协议的记录有着怎样的不同,从而探讨如何能够正确统计回购协议的规模。

债券回购范文第6篇

有分析师指出,2014年市场资金面紧张,阴云笼罩,市场利率会继续高企。在目前股市持续下跌、存款利率不高的背景下,逆回购成为投资者短期理财的一个“神器”。《投资与理财》杂志曾在官方微博上做过一个调查,在调查的20个人中,只有5个人对逆回购比较了解;有5个人只是听说过,但不知道怎么操作;有10个人根本不知道逆回购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就带你看看怎么玩转这个收益超活期存款百倍的逆回购。

1.什么是逆回购?

什么是债券逆回购?

逆回购,即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借给融资方,融资方给予投资者利息,借一天,就是一天逆回购。

债券回购,是指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质押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以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金额,向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行为。债券回购的最长期限为1年,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2大众可参与逆回购种类及手续费

沪市国债回购的交易品种和手续费

1日(204001)手续费:0.001%

2日(204002)手续费:0.002%

3日(204003)手续费:0.003%

4日(204004)手续费:0.004%

7日(204007)手续费:0.005%

14日(204014)手续费:0.010%

28日(204028)手续费:0.020%

91日(204091)手续费:0.030%

182日(204182)手续费:0.030%

深交所债券逆回购品种和手续费

1日(131810)手续费:0.001%

2日(131811)手续费:0.002%

3日(131800)手续费:0.003%

4日(131809)手续费:0.004%

7日(131807)手续费:0.005%

14日(131802)手续费:0.010%

28日(131803)手续费:0.020%

91日 (131805) 手续费:0.030%

182日(131806) 手续费:0.030%

3逆回购如何操作

逆回购个人可参与,有证券账户即可,有的需向券商申请开通,交易过程与卖出股票相似。在股市开市的时间内,通过交易软件“卖出”就可以了,卖出的价格就是年化收益率。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交易最小报价变动为0.005或其整数倍;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交易的最小报价变动为0 . 01或其整数倍。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数量必须是100手(1手为10 0 0元标准券),即10万元面值及其整数倍;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的交易单位规定为以合计面额1000元(即1手)及其整数倍为交易单位。

4.客户为什么要做逆回购?

不同短期投资品年化收益率,以每10万元1天获利为例。

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3.2%,收益8.8元

1天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6%,收益1元

1天银行通知存款利率1.35%,收益3.75元

除了收益,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与股票交易不同。债券回购在成交之后,不再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收益率的高低在回购成交时即确定。因此,基本无价格波动风险。

5.逆回购资金何时解冻?

以1天逆回购为例,回购到期日资金解冻,次日可取。例如,周一进行1天的回购品种拆出,周二资金自动到账,这一点比股票更方便。资金周三可取,同时周三利息到账。

6.哪些人适合做逆回购

因为逆回购交易时间和股票交易时间重合,利率在股票交易时间变化,因此对于股民比较合适。主要是在股票行情惨淡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股票买入点的时候,逆回购的参与者较多,回购到期自动到账,不影响下个交易日买入股票。

7.如何选择逆回购的节点

有资深操作者建议,逆回购利率冲高的时间往往在月末、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平时并没有这么高的利率。

同时也有分析师指出,在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思路下,2 014年资金成本将逐渐上升,尤其是IPO重启并大量发行后,国债逆回购利率大幅波动可能会成为常态。

具体到某一天,逆回购利率在一天之内,一般什么时候最高?这没有必然的规律。但是过往数据显示,一般越临近收盘,利率越低。以国债逆回购一天为例,以往K线数据显示,大概有不到15%的交易日呈阳线,超过85%的交易日呈阴线。也就是说,大多数交易日中,收盘利率水平要明显低于开盘水平。一般来说,一天之内,开盘或者盘中收益最高,收盘的时候一般都会下跌不少。

新年第一乌龙:天上掉馅饼国债逆回购现105%年化收益

继光大证券去年“8·16”A股乌龙指之后,今年上证所国债逆回购再现乌龙。1月8日,上交所182天国债逆回购在9时25分集合竞价时,突现以105%的年化收益率成交600手,9时30分再次以此价格成交200手,比上日收盘高出近20倍。在成交了两笔共800手之后迅速回落,收盘仅为5.320%。

统计显示,成交的800手每手1000元,总计80万元。按照105%的收益率计算,意味着挂单方要在半年后为80万元的借款支付42万元的利息,因此被交易员戏称为“2014最牛高利贷”。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因为成交量很少,故应属于散户操作失误。回购交易属于融券,交易界面上应该输入的是收益率的价格,而非债券价格。但现券交易可以输入价格,也可以输入收益率,因此有可能是散户操作界面搞混所为。

债券回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回购 VaR 利率风险 GARCH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12-026-06

我们用ARMA模型来拟合样本内数据,并根据Tsay和Tiao(1984)提出的ESACF方法确定模型的阶数,其ESACF计算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4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扩展样本自回归函数值都是不显著的。根据ESACF的定阶规则可知,差分序列可以用ARMA(1,4)来拟合,其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ARMA(1,4)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来看,除了MA2前面的参数外其余参数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ARMA(1,4)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7天回购利率差分序列的水平效应。

4.条件异方差检验

方差体现了序列的波动性,是计算VaR时最重要的参数,而金融时间序列往往体现出明显的条件异方差性,因此需要对ARMA(1,4)模型的拟合残差进行异方差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6:

从Q*检验的结果来看,ARMA(1,4)模型的拟合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表明ARMA(1,4)模型较充分地拟合了差分序列。但是,ARMA(1,4)模型拟合残差的平方序列体现出显著的自相关性,表明差分序列本身虽然是平稳的,但却存在显著的条件异方差性,这与图1中差分序列体现出的方差的时变性、聚集性等异方差特性是一致的。经验表明,GARCH(1,1)模型能够很好度量绝大多数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因此我们用基于正态分布的GARCH(1,1)模型拟合ARMA(1,4)模型残差序列,其参数估计结果见表7:

从表7的估计结果来看,GARCH(1,1)模型中的所有参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表明GARCH(1,1)模型能够充分拟合残差序列的异方差特性,并且体现GARCH效应的参数高度显著,进一步表明了残差序列具有显著的长阶异方差特性。

三、VaR实证分析及其回测检验

(一)基于ARMA-GARCH模型的VaR的计算

假设用表示7天回购利率的一阶差分序列,则用来反映差分序列水平效应的ARMA(1,4)模型可以表达为:

(2)

假设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的分布。

本文拟用GARCH(1,1)、IGARCH(1,1)、EGARCH(1,1)和MGARCH(1,1)等GARCH类模型族来描述的变化特征。下面对各模型作以简单介绍。

1. GARCH(1,1)模型

该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其应用却十分广泛,能够描述大多数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特征,其表达式为:

(3)

其中,。从(3)式中可以看出,当前一期的波动性较大时,当期的波动性也较大,体现了方差变动的集聚性特征。

2. IGARCH(1,1)模型

GARCH模型本质上是一种ARMA过程,如果该过程存在单位根,那么就称为IGARCH模型,它不像GARCH模型那样具有有限的方差,其表达式为:

(4)

其中,。

3. EGARCH(1,1)模型

在GARCH模型中必须对参数的取值作出限制才能保证得到的方差有意义,而EGARCH模型对参数无需作出任何限制,其表达式为:

(5)

从(5)式可以看出,相对于GARCH模型而言, EGARCH模型还能够体现正负冲击对方差变动的非对称影响,从而更好体现金融产品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

4. MGARCH(1,1)模型

与其它GARCH类模型不同,MGARCH模型考虑了波动性对序列均值水平的影响,其表达式为:

(6)

MGARCH模型充分体现了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规律,较大的波动体现了较高的风险,应该得到较大的回报收益。

假设在t时刻的分布函数为F,则该时刻基于ARMA-GARCH模型的VaR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

(7)

其中,a表示左尾损失概率,DRP07和st分别表示均值方程和波动方程的估计值。为了考察不同分布对金融时间序列尾部的拟合效果,在本文实证分析中考虑了分布函数F为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情形。

(二)VaR的其它计算方法

1. Delta-正态法

该方法假设被考察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假设样本均值为,样本方差为,则第t天 VaR的表达式为:

(8)

2. 指数加权法(EWMA)

由(8)式可知,正态-Delta法计算VaR时给于每个样本点的权重都是一样的,但EWMA法与之不同,其给于每个样本点不同的权重,越靠近计算时刻的样本点得到的权重越大。假设衰减因子①为,则第t天VaR的表达式为:

(9)

3. 历史法

该方法无需有关变量分布形态的任何假设,而假定样本的经验分布就是其真实分布,其VaR的计算方法也最为简单。首先,将样本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计算左尾概率为a的分位点,最后,用分位点减去样本均值即可求得VaR。

(三)VaR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将全部样本数据分为样本内和样本外两部分,其中样本外序列为,其具体时间跨度是从2008年1月14日至2009年3月26日,共有300个观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应动态计算每天承担的市场风险,某个交易日的VaR应根据该交易日之前至少1年或250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计算获得。因此,本文根据样本外数据中每个样本点之前的250个交易日数据,在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情形下,分别在上述各种不同方法下计算得到该样本点前一天的VaR,并将其作为该样本点VaR的估计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于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样本外时间段每日动态VaR值与其相应的7天回购利率差分序列实际观测值的比较如图2(1)-(10)所示:

从图2(1)-(10)中可以看出,上述各类模型计算的每日动态VaR都能覆盖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风险,较好体现利率波动的异方差性,并且GARCH类模型还体现出对利率的波动性更为敏感的特性。但是,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某些模型的“突破②”次数太少,表明其会高估利率波动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回测检验对各模型度量风险的准确性作出判断。

(四)回测检验

以上我们用GARCH类模型及其它三种计算VaR的方法得到了每日动态VaR,但是这些模型度量利率波动风险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还需要用回测检验进行进一步分析。

回测检验是指用历史VaR值与实际损益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损益突破VaR值的频率是否与置信水平的理论假设一致。本文采用的回测检验方法是由Kupiec(1995)提出的基于失败率的似然比检验,其检验统计量可以表达为:

其中,T表示样本观测数,N表示突破次数,p为损失概率。该检验的原假设为:,备则假设为:。

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LR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1的卡方分布,其95%置信水平下双边检验的左侧分位点为0.001,右侧分位点为5.024。当LR5.024时,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原模型不能恰当度量利率风险。下面我们对GARCH类模型以及用Delta-正态、EWMA、历史法计算VaR的准确性进行Kupiec检验和比较,其检验结果见表8。

从表8中的实际突破次数来看,基于正态分布的GARCH(1,1)、EGARCH(1,1)、IGARCH(1,1)、MGARCH(1,1)的突破次数比较接近,并且明显大于基于t分布的相应GARCH类模型和Delta-正态法以及历史法的计算结果,EWMA方法的实际突破次数与理论突破次数最为接近。从kupiec检验的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EWMA和IGARCH-N模型通过了回测检验,而其它模型都被拒绝了。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7天回购利率真实交易数据的平稳性、自相关性和条件异方差性的分析,用ESACF方法选择的ARMA模型来拟合样本内数据的水平效应,用基于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各类GARCH模型拟合样本内数据的波动效应,并用Kupiec检验比较了各种GARCH类模型和EWMA法、Delta-正态法以及历史法对样本外动态VaR值的预测精度,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EWMA和IGARCH(1,1)-N模型能够准确度量我国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波动的市场风险,其余模型都拒绝了原假设,即表明其余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准确度量7天回购利率波动的市场风险。

2.从理论突破次数和实际突破次数的比较来看,EWMA方法对我国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风险的度量精度最高。这表明根据样本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加权的方法能够很好的体现金融时间序列波动的时变性和聚集性,同时大大降低“异常值”对VaR计算结果的显著而持久的影响。

3.基于Delta-正态法、历史法以及基于t分布的GARCH类模型计算的VaR会严重高估我国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的风险。从这些方法计算动态VaR的过程可以看出,其会受到“异常值”显著而持久的影响,异常值的影响甚至会“淹没”其它所有样本点的影响,从而导致根据这些方法计算的VaR主要反映了异常值附近的波动性,进而造成高估风险的现象。

4.基于正态分布的GARCH类模型的VaR比基于t分布的GARCH类模型的VaR具有更高的精度,这与人们通常认为正态分布会低估风险的直观感觉是不同的。曹志鹏、王晓芳(2008)以及吴雄伟、谢赤(2002)也得出了类似研究结论。

注:

本文是全国第四十五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0904504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研究表明,对于日数据的最优衰减因子为0.94,月度数据的最优衰减因子为0.97。

②实际损失超过 VaR值称为一次突破,突破次数太多或太少分别反映了模型低估或高估了被研究变量的波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Kupiec, Paul., Techniques for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risk measurement models[J], Journal of Derivatives, 1995, 2(December): 73-84

2.Tsay,R.S. and Tiao,G.C., Consistent Estimates of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s and Extended Sampl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for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ARMA Model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84, 79 (385): 84-96

3.曹志鹏、王晓芳,“基于CVaR的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风险度量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8,11:66-72

4.冯国柱、陈宝峰,“基于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140-143

5.韩美清,“基于ARMA模型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实证研究” [J],金融研究,2008,5:138-150

6.谢赤、陈晖,“上海证券交易所R091国债回购利率行为的描述与分析” [J],管理学报,2004.7,1(1):53-57

7.吴雄伟、谢赤,“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的ARCH/GARCH 模型及其波动性分析” [J],系统工程,2002,20(5):87-91

作者简介:

债券回购范文第8篇

伴随“债市风暴”的升级,各种报道文章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评析纷纷而至,特别是对饱受争议的债券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评论“代持行为在本质上不算违规,只有存在利益输送才涉及违规,究竟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是违规还是犯罪,是否是高智商犯罪?对该种行为在定性基础上银行应采取何种策略应对?作为一名银行的法律工作者笔者尝试从法律视角逐一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以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对银行的业务有点滴帮助。

一、债券代持行为不合法

目前各类学术界对于债券代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经笔者考证“债券代持”从未出现在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整之中,债券代持属于行业内对某类操作手法的俗称。综合多方说法,债券代持的具体是指: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期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费用包含在约定的赎回价格中。

如果按照上述对于债券代持操作手段的描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2000年4月30日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交易办法”)第九条: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第十六条: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账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因此,债券代持中债券持有方与债券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的方式,特别是在第一笔现券交易后到期回购的协议采取口头方式,违背了行政法律的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同时第十六条条第二款规定: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因此,即使签署了《债券回购主协议》,进行债券买卖行为时也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二、债券代持与债券回购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方式目前有三种种,即: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回购交易根据所有权是否转移分为买断式回购(开放式回购)或质押式回购(封闭式回购)两种。

1.质押式回购

质押式回购:根据《交易办法》第三条规定: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同时根据《交易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因此质押式回购完全与《担保法》中关于权利质押的条款吻合,属于不转移所有权的融资行为。

2.买断式回购

买断式回购:根据2004年5月2日开始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财库[2004]17号)的规定,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因此,买断式回购属于一笔现券交易与一笔交易方向相反的远期交易的结合,债券所有权在第一次现券交易时转移,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债券代持

从债券代的操作手法看,债券代持行为属于一笔现券交易及一笔相反方向的远期交易,类似于买断式回购的“买断+回购”模式,属于转移所有权的交易,与买断式回购不同之处是:买断式在回购期间,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是回购协议签订在前,因此在回购交割之后所有权又回到正回购方手里,买断式回购虽然也存在违约风险,但是毕竟有前期的合同与协议的法律保障,而债券代持实践中都体现为现券买卖协议,对第二次回购的远期现券买卖并没有事前的协议,完全靠信用和所谓的口头协议来约束到期回购,到期交割时如果违约则无任何法律保障。

例如:在债券交易后,央行上调银行准备金,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动性的敏感,会导致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的负相关性,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此时最初的债券卖出方从利益角度考虑极可能不愿意按照原来商定价格回购由代持方持有的债券而给代持方造成损失。

三、债券代持的原因

如前所述,债券代持与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相似,而债券代持又要承担巨大的违约风险。那么众多银行、证券、基金的债券经理为何对债券代持趋之若鹜呢?在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原因。

1.规避监管

首先,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交易方式的买断式回购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于2004年5月20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展开,但是为了避免交易风险在多个方面进行限制:(1)在交易权限方面的限制”买断式回购的市场参与者为已签署买断式回购主协议的银行间市场成员”;(2)在履约保证方面要求“设置保证金或保证券”;(3)交易价格方面限制“到期净价加债券回购期间新增利息应大于首期交易净价”;(4)交易期限限制“最长不超过91天并不得延期”;(5)回购比例方面限制“首期结算金额与回购债券面额的比例应符合央行规定”;(6)仓位控制的限制“任一参与者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应小于该券种流通量的20%,任一参与者待返售券总余额小于其在中债公司托管的自营债券总量的200%”;(7)信息披露要求“由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披露上一日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占该券种流通量的比例等信息”;(8)监管方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同业中心负责日常监管,中央结算公司负责结算的日常监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区内市场参与者进行日常监管”。

其次,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在内容制度中对回购的:交易对手、结算方式、授信额度、债券品种和折价率方面均有相应的限制。

鉴于对买断式回购的如上的限制,为了规避交易权限,履约保证、交易期限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限制及繁琐的手续,将原本是一笔现券买卖加一笔远期交易组合的买断式回购拆分为两笔交易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第二笔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一般采取另一个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加以保证。此种交易方式在行业内又称作“便捷开放式回购”。而,通过与交易对手连续签订短期代持协议,形成长期代持的现象又叫做“代持养券”。

2.指标作假

指标作假是指为了完成业绩、考核、监管等指标通过与交易对手之间进行虚假的债券交易提升交易量排名、引导市场价格,或者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就是指债券代持。由于债券代持的操作手法可以规避买断式回购交易的诸多限制,使得这种交易本身具备隐蔽性,同时由于债券代持的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特点,达到指标作假的目的不易为检查稽核发现。

从债券买断式回购的法律性质看体现为所有权的转移,但是在会计处理方式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卖+回购”, 将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视同正常债券买卖交易,即在买断式回购的首期和到期,分别进行债券买卖处理,确认相应的债券买卖价差损益。在回购期间,债券所有权的拥有者(逆回购方)按照相应债券利率进行利息计提,同时融资双方在回购期间分别计提回购利息收入与支出。另外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是“衍生工具+回购”,此种方法不但反映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同时考虑因回购交易虽然体现所有权转移,但是事实上债券相关的主要报酬和风险并没有从卖出方转移至买入方,故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并不导致债券买卖价差损益的产生,而是衍生出新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对于正回购方衍生出资产“应收回购债券”,对于逆回购方衍生出负债“应付返售债券”。回购首期,正回购方将债券已提利息随债券所有权的转移结转至“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并在回购期内对该回购债券继续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回购到期时,再将“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的科目余额转回“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逆回购方在回购期内按照相同金额、相反方向,同时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和“应付利息-应付返售债券利息”。因此,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较第一种方法更能真实反映买断式回购债券卖出方和买入方实际的资产和风险状况而被《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采用。

在债券代持的操作中,回避了以上两种会计计量方法,仅仅体现为现券交易,从买入方角度看只体现买券、回购和卖券的三段式过程,在卖出方角度只体现卖券、回购、买券的过程,由于买卖双方口头约定回购的事实,而掩盖了卖出方风险并没有转移的事实,在回购期间无法确认卖出方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

如果银行作为债权代持方(买入方),即使银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对初始交易进行四分类,也只能划分为“持有到期”类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无法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无法明确其风险状态,如果其他金融机构为银行代持债券,则银行可以实现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目的而不被内部控制部门发现。

具体操作手法是:交易对手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私下口头协议方式,在考核时点前以特定价格卖出债券,在考核期间过后再买入该笔债券。通过以上交易,在考核期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无法体现债券亏损、利润、投资规模、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对于银行来讲债券投资也要占用资本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月末、季末通过债券代持调整债券投资规模,降低资本金的占用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指标;如果当期债券投资亏损,考核时点会影响业绩,那么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使亏损在回购之前无法被发现;如果当期债券投资利润较多,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不体现当期盈利,想什么时候实现利润就什么时候实现利润,熊市可以实现利润来应付考核压力,牛市可以隐藏利润以避免‘鞭打快牛’。

3.非法牟利

非法牟利指利用职务便利,撮合其他交易对手交易赚取差价,或者直接与交易对手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通过异常结算方式获取差价、或者直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高买低卖损公肥私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就是通过债券代持来完成。

帐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的操作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将利润放在债券持有方账户,可以实现上面所述的指标作假中的调节利润,但是由于脱离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在账外被实际控制人私分。

杠杆交易的操作手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有资金需求乙方将手中债券“卖给”交易对手,并口头或私下约定一定时间后以相反的交易方式买卖同一债券,这样资金需求方获得一笔融资,并利用这笔融资在市场上购买一批债券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卖给乙方获取一笔融资,通过这种反复交易就是利用小额的资金来进行数倍于原始金额的交易,以获取相对投资标的物波动的数倍收益率。这种滚动式的代持,在资本放大的同时,风险也被相应的放大。

债券回购范文第9篇

近半个世纪以来,债券“回购”已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货币市场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欧货币市场的发展。在我国,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质押式回购先成为了市场最主要的交易工具,近两年来,年交易量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成为银行间市场资金融通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质押式回购的弊端早在私底下催生出了对买断式回购的需求。

当前市场表现

在质押式回购过程中,由于回购债券被冻结在正回购方账户中,回购双方均无法动用。当逆回购方在需要债券或是资金的流动性时,均无法再利用回购债券进行操作。尤其对担负着促进市场流动性任务的做市商和结算人而言,质押式回购对现券的冻结更是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开展,降低了做市商和结算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成本。

质押式回购这种天生的缺陷,使得市场成员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私下开展的买断式回购交易。这种不规范的回购交易是以现券交易和私下的一笔远期交易组合而成,混杂在现货交易中,既严重干扰了现券交易,又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准备,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就国债买断式回购业务有关事宜通知,同日人民银行又公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买断式回购于5月20日在银行间市场面市。究其本意,这是为满足做市商和结算人对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的需求,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通过规范现有交易来降低市场风险。

然而,买断式回购推出之后,却没有如推出前市场所预期的那般活跃。其市场总体表现只能说是“表现平平”。

截至8月19日,3个月里,签署了买断式回购主协议即具备参与买断式回购交易资格的市场成员仅为385家,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成员的11%;共有涉及77个券种的9个期限品种发生交易,交易笔数为237笔,平均每个交易日仅发生3.6笔;债券结算量为332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的债券结算量为5亿元,其中7天回购的交易笔数占全部的56.5%,其结算量占全部的68%。这样的结算量仅是同期的质押式回购和现券交易的一个零头。

冷清的背后

本应需求旺盛,现实却是市面冷清,其微妙的内因值得大家探讨。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应是主要原因:

首先,会计处理方式不明确,影响市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确定会计科目和税务处理,是参与者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究竟是按资金融通处理,还是按现券买卖处理,两种处理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

如按资金融通处理,债券虽然不记入逆回购方的自营证券科目,但在债券账户中处于可用状态。一旦逆回购方将回购债券卖出,则其自营证券科目将可能出现负数,这可是对国内目前的会计理念的一个挑战。

若按现券买卖处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债券价格在面值以下,那么在买断式回购首次卖出时,对于债券原持有人而言,其原来持有这种债券的潜在亏损就会变为实实在在的账面亏损。由于目前部分市场成员只能按现券方式进行会计记录,这使得市场成员尤其是持有大量债券的市场成员,缺乏参与买断式回购的积极性。

其次,制度上并无配套调整,市场成员参与谨慎。

目前,一般市场成员习惯于通过质押式回购来满足融资需求。由于债券市场还不活跃,市场成员对买断式回购融券功能的需求也相对较弱。而对于在融券功能上延伸出来的做空机制,在市场观望气氛较浓的情况下,其运作空间也受到了制约。

自买断式回购正式开展以来,在352家成员中真正进行了买断式回购的机构仅有43家。对于这样一个能衍生出很多盈利模式的新工具,大多数市场成员还是“不熟不做”的谨慎心态,均表示要待充分熟悉、了解该交易的各项细节后,能有较大的盈利把握时,再采取行动。

据了解,一向在市场中表现活跃的那些市场成员,也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参与机构数量有限,在客观上造成了交易难以活跃。

此外,与私下交易相比,买断式回购的交易功能还有所欠缺。

目前在现货交易中,仍然暗藏着一股潮流,即有大量自发的以现券交易和远期交割相结合方式开展的具有回购性质的两次现券买断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市场成员为扩大债券现券交易量、进行跨会计期间账务调整而采取的手段。

当规范的买断式回购规则出台后,其交易形式虽然表现为两次现券买断,但与现券相比,毕竟是一个不同的交易品种,并不能满足提高现券交易量的需求。而规范的买断式回购将原本处于暗中的到期交易和价格暴露出来,市场成员无法借此交易满足其跨会计期间利润转移等“调账”操作的需求。因此,规范的买断式回购交易无法完全取代这类私下进行的具有回购性质的两次买断交易。

市场建设滞后成了瓶颈

买断式回购目前还处于市场普及阶段,随着市场成员对其认识的日渐清晰和交易参与者

逐渐增多,作为具有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活跃债券市场等功能的买断式回购交易将逐步活跃。

目前,制约买断式回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会计处理方法不明确。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尽快明确买断式回购的会计核算方式。

毫无疑问,采用融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这将更加符合经济事实,也有利于市场成员享有税收优惠,还可避免现券交易方式带来的折价亏损,有利于调动市场成员参与买断式回购业务的积极性。

然而,市场交易活跃需要多种交易品种的共同推动。如上所述,买断式回购并不能完全替代这种包含远期交割的两次现券买断交易,无法满足市场成员跨会计期间进行账务调整的需求。目前,市场中私下进行的两次现券买断交易仍然很多,而这种交易从本质上已包含了远期交割的雏形,反应了市场的创新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规范交易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还应加紧研究并推出债券远期交易等新产品。

在近两年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市场流动性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参与者结构不断完善,数量不断扩大,提高市场流动性这一市场基础问题必将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理应成为目前债券市场的建设重心。

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有赖于一系列市场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实际出发,目前可从以下市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着手:

■ 完善结算制度,扩大结算人范围,放开企业只能参与正回购的限制;

■ 完善做市商制度,继续扩大做市商队伍,提高承销团成员的做市要求;

■ 建立同业经纪人和匿名报价制度,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统一互联,实现投资者和债券在两个市场的自由流动;

■ 实施全面券款对付机制,建立国债定期滚动发行机制,推出预发行交易制度;

■ 探索建立融资融券机制,探索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净额结算制度,等等。

目前,在我国市场融券和做空机制均缺乏的情况下,买断式回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市场成员需要研究和掌握如何通过买断式回购和其它交易方式的组合,形成多种操作方法和盈利模式。当大家熟悉了这一品种和操作方法后,买断式回购这一工具自然能活跃起来,也就会发挥其促进市场活跃和发展的作用。

因此,有关部门应考虑完善市场建设的措施,并通过集中征文、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买断式回购的宣传力度,创造一些机会,使市场成员能够加深对买断式回购的认识和研究,尽快发挥买断式回购的各种优势。

【资 料】

1.“回购”的概念

在国外成熟市场,回购(repo)是“出售及回购协议”(sale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的简称。一般是指债券交易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时,以契约方式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

在国外普遍存在的回购有两种:经典回购(Classic Repo)和购/售回交易(Buy / Sell-Back)。这两种回购形式原本在合同形式、保证金调整、违约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但随着公共证券协会(PSA)和国际证券市场协会(ISMA)通用基本回购协议(PSA/ISMA General Master Repo Agreement)的重新修订,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以PSA/ISMA协议为基础,推出适合国内市场运行的标准回购协议,因此两种回购形式日趋相同,仅在报价方式及利息支付处理上尚有区别。

2.我国回购业务分类

我国国债回购业务开展于1988年。

■ 质押式回购:

根据2000年人民银行颁布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 买断式回购:

根据2004年三部委通知和人民银行规定,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买断式回购;交易模式;风险防范

在2004年5月20日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买断式回购业务后,交易所的国债买断式回购也在2004年9月初正式通过证监会批准,并于2004年12月6日起在2004年记账式(10期)国债上率先试点。交易所推出国债买断式回购不仅提供新的交易模式,也会为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保值模式,但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1国债买断式回购衍生新的交易模式

中国自1995年对债券回购市场整顿以来,一直将回购交易严格限定为封闭式交易模式。在这种交易模式中,正回购方所质押债券的所有权并未真正让渡给逆回购方,而是由交易清算所进行了质押冻结处理,从而退出了二级市场流通环节,只能等回购交易到期,正回购方履行了资金本息还款义务后,再由交易清算所实施质押券解冻处理,这时质押券才能重新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1].在买断式交易模式下,国债回购表现为一前一后两笔事先约定的反向交易,逆回购方在期初买入国债后享有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债券的完整权利,由此国债进行买断式回购后仍可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中国债券市场具备了类似于债券卖空交易功能,因此通过各种组合可以衍生出新的交易模式。

1.1抛补套利交易模式

该模式利用了买断式回购逆回购融入的债券可立即抛出的特点,当投资者预计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趋于下降,这时逆回购方就可以将期初回购交易中融入的质押券在现券市场先行卖出,获得现金以规避债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待债券价格下跌后再低价买入同品种、同数量的债券以便在回购交易到期时返售给正回购方收回本金和回购利息。这是买断式回购中运用质押券进行高卖低买的基本交易模式。

1.2循环融券卖空交易模式

该模式实质是抛补套利模式的多次循环反复,具体过程是,逆回购方将期初融入的债券通过卖空操作卖出以获取现金;之后继续进行回购交易融入债券,又将新的质押券卖出,获取现金后继续进行回购交易,如此循环反复操作,实现空头效应的放大。这种操作由于不必占用投资者大量资金且放大效益明显,可以实现更高的价差收益,适合投资者在确认后市债券现货价格将下跌的情况下使用。

1.3债券组合交易模式[2]

投资者当预期利率上升可能造成的不同债券的趋势分化,即浮动利率债券价格将跟随利率上升而上涨,而长期债券价格将出现下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用现金在回购市场上对长期债券做一笔期限为T的买断式回购,完成后再行抛出用所得资金购入浮动利率债券,再对浮动利率债券进行同期限的封闭式正回购收回现金。期末,投资者首先购入长期债券以完成买断式回购的到期交割,再用回收的资金对封闭式回购的浮动利率债券做到期交割,最后把回收的浮动利率在市场上抛出,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投资者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以很低的资金成本获得了长期债券下跌的价差收入和浮动利率债券的溢价收入。

1.4买断式回购组合交易模式[2]

投资者通过买入现券构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国债多头部位,同时可以远期卖出同品种债券构成一个远期的国债空头部位。并行实施上述操作的净风险头寸是:一个长期多头部位局部抵消一个远期空头部位,其净结果构成一个相对短期的国债多头部位———恰好构成与回购交易过程中逆回购方完全同质的复合风险头寸,一旦该复合头寸的定价与逆回购交易定价发生偏离,就存在确定的无风险套利交易机会。

2国债买断式回购下的风险分析

收益与风险总是并存的,对投资者来说,买断式回购催生了新的交易模式,同时也放大了债券交易的风险,交易模式创新可以千变万化,但其可能引发的风险还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2.1信用风险

买断式回购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封闭式回购,封闭式回购中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逆回购一方,而买断式回购的信用风险则表现在交易双方,主要表现在:(1)受利益驱动正逆回购方违反回购协议的信用风险。如果回购到期时,相应债券出现预期大幅上涨,且价格远远高于事先约定的返售价格,按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债券返售给正回购方就会失去价差交易的机会,从而逆回购方就可能选择不按初始回购价格履行返售质押券义务。反之,对正回购方而言,如果回购到期时相应债券的价格大幅下跌,并且价格远远低于事先约定的购回价格,按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回质押券就会多支付购券成本,正回购方就有可能选择不按初始购回价格履行购回义务,从而减少融资成本而获利。(2)回购资金使用不当造成的交易链断裂的信用风险[3].投资者通过循环的卖空交易构成了交易链,发挥出杠杆投资的作用。但如果投资者在交易链未端对经回购交易融入的资金使用不当,就会使整条交易链连锁发生到期偿付困难,从而引发了信用风险。(3)交收失败导致的信用风险。在国债买断式回购中,如果交易双方的资金、债券不能按约定的时间同步交付,则对先交付的一方形成了两种风险:如果另一方一直不交付,则对先交付的一方形成信用风险;如果另一方延迟交付,则对先交付方形成信用风险。

2.2做空风险

通过新交易模式获得更大的收益都是建立在对市场预期充分正确的基础上,一旦预期错误,新交易模式的风险放大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预计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将下降,想通过卖空在低位时再融入债券,以获得差价收入。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市场利率下降了,债券价格不降反升,就会迫使逆回购方在高价位买回债券用于返售到期回购质押券,从而造成低卖高买的价差损失,特别是在循环卖空交易中,如果债券市场整体下滑,交易链中的每一笔回购交易都面临着债券贬值、保证金不足的风险,这将迫使投资者卖出债券以补充保证金的不足,大量的抛售债券又会进一步引发债券贬值,加剧保证金不足的压力。如果交易链中最终偿付资金不足,就会引发资金断裂,导致整条交易链的崩溃,最终引发杠杆做空交易的风险。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循环融券卖空交易模式和买断式回购组合交易模式中。

2.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给买断式回购双方带来的风险。当市场债券价格趋于下跌,投资者就会选择买断式回购交易中的卖空抛补套利交易方式获利,但若回购到期时市场回购债券短缺,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上融回卖空的债券用于返售清偿,就会构成清算违约风险。还有如果债券的流动性差,可能会在远期协议到期时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形,无法买回足额的债券,致使无法履约。

3国债买断式回购的风险防范制度设计

任何一项金融创新,风险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设计好风险防范制度,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却是保证一项金融创新成功运行的关键。针对上述交易所国债买断式回购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建立健全保证金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要防范买断式回购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建立逐日盯市的保证金制度,同时要完善对交易主体的信用评估制度。借鉴美国的经验,为了保证抵押品有足够的价值,必须不断地对债券价值进行再计算,以保证债券价值至少与贷出资金的金额相等。这种再计算一般在每日收市后进行。如果债券价值下降,则逆回购方有权向回购方提出调整保证金的要求,对保证金的的补充往往是追加额外的债券,但回购方也可根据协议的规定选择提供额外的现金。

此外,对交易成员应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制度,加强对参与主体的交易监督,有必要在交易成员举报的基础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市场参与者披露在买断式回购中违约机构的名单,并对多次违约的机构限制交易资格,甚至取消其从业资格。

3.2对循环做空敞口进行限制,防范做空风险

在循环融券卖空交易模式中形成卖空运作的杠杆交易模式,一方面放大市场卖空压力,抵消由循环正购所产生的单边助涨动力,有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和平抑多头的过度炒作。但另一方面当利率上升时,形成非理性下跌,对债券市场可能形成做空风险。为了防范对市场造成的做空风险,可借鉴国外卖空交易经验,建立有效的交易规则。

(1)限制交易规则在国外,对卖空交易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不允许在市场价格下跌时进行卖空,加剧市场下跌。如美国有正点规则[4]规定卖空仅限于以下条件:①市场价格处于上升点时,可从事卖空交易,但卖空价格必须大于等于上升点位时的价格;②虽然市场价格处于零上升点位,但都高于再前一次的价格,可从事卖空交易,但卖空价格必须大于等于零上升点位时的价格。中国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时期,更需一些规则来规范交易,因而,可以前一交易日的平均交易价格为基础,规定卖空价格不得低于它。

(2)公开与匹配的原则根据信息公开的原理,大交易者必须向监管者定期提供其卖空的交易量、头寸和品种等信息,再由监管者以汇总形式定期向公众公开。在债券持仓限额制中,某一交易者用于买断式回购的债券余额,应小于其自营债券托管总额的20%的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卖空头寸与买多头寸相匹配,减少做空风险。

(3)交易券种应选择市场流动性强和量大的国债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买断式回购在中国的推出应选择发行量大、市场流动性好的国债进行试点运行,并对各机构投资者的回购余额进行限定,对每一机构投资者在单一券种的回购余额进行限定,对每一券种的最大回购余额进行限定等,防止可供交割债券不足情况的出现。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在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上普遍使用成本法,而非市价法,因此只要持有债券不卖出,就不确认损益。这就会出现当市场行情出现震荡,亏损的风险变大时,为避免承担风险,交易员就会退出交易以避免受罚,从而导致市场的流动性迅速降低。成本法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妨碍二级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造成了债券下跌时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且掩盖了金融机构自身的损失,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积聚,不利于自身风险控制和发展。因此改变目前普遍使用成本法核算债券投资,推行市价法核算债券投资,有利于提高整个债券市场流动性。

4结论

任何新的金融产品的推出都是有风险的,只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合理的防范,就能利用这种金融产品来活跃资本市场的交易。国债买断式回购的推出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并且对于弥补和完善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沟通两个市场的联系以及促进债券市场做空机制的完善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国喜。关于买断式回购有关问题的探讨[EB/OL]./chinabond/yjck/content.jsp·sId=320,2004-05-12.

[2]张梅琳,陈明章。开放式回购条件下债券市场交易模式探讨[J].财经研究,2004,(5):46-56.

[3]李焰,张宁。我国开放式回购交易卖空机制的风险性研究[EB/OL]./content/zongheng/yanjiu/zqsc/200406/31970QZO053876.htm,2004-07-12.

上一篇:次级债券范文 下一篇:债券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