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代持范文

时间:2023-03-12 18:48:22

债券代持

债券代持范文第1篇

央行重拳整顿债市

债市风暴仍在进一步蔓延。卓越理财记者了解到,4月24日,央行将召开一次内部会议,各大商业银行的一把手都将参会,会议重点将讨论各大商业银行在债市业务中的内控问题。

“不排除有银行大腕的卷入”, 一位业内人士对卓越理财记者表示,其实,万家基金的邹昱、中信证券的杨辉、齐鲁银行的徐大祝、西南证券的薛晨、易方达的一位基金经理以及江海证券的张守刚等数人,尽管先后被带走调查,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

随着这次债市丑闻的日益蔓延,监管部门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实际上早前就有消息传出,央行金融市场司也紧急召集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开会,要求其尽快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进行摸底,同时将存在的制度漏洞进行分析、梳理。

某公司固定收益部相关认识对卓越理财记者表示,债券代持司空见惯,丙类户也十分常见。在现在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交易几近冻结,如果能够借助这一契机促进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债券市场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代持养券”在基金业内已不算是新鲜业务,它是指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后,跟交易对手私下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以买回债券的期限进行划分,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续作、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机构可以通过多轮代持放大杠杆,获得超额收益,但看错方向也会放大亏损。银行人士于伟称,代持养券一直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监管部门没说允许,也没说不允许。“前些年曾有说会加强监管,但也没有明确通知发出。”银行是目前金融机构之间做代持养券的主体种类,除此之外,券商、基金以及投资公司等丙类户,都是代持的主要需求方。

现在对债券市场的调查,有业界人士告诉卓越理财记者,包括对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的调查,以及对万家基金邹昱的调查,被业界猜测为是金融业即将迎来监管风暴,因为此前,信贷市场曾经爆出一汽集团的百亿资产流失黑洞,当然,各类市场中,股票一级市场最腐败,但是因为涉及利益集团太多,不敢轻易触动,因此先从阻力相对较小的债券市场入手,由于债券市场是一个小圈子,有些潜规则基本是通行无阻,若拿这些潜规则开刀,则此次风暴绝不会止步于中信证券和万家基金。

与此同时,卓越理财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近期,证监会已将要求各地方证监局将其辖区内的证券公司的债券代持情况自查并上报。北京的一家券商告诉卓越理财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就这块业务进行全面自查,重点放在是否有存在风险盲点以及是否存在个别从业人员利用代持行为及丙类账户进行利益输送上,发现问题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并限期将自查整改报告书面报送。

一场席卷整个债券市场的核查风暴正在掀起。

万家基金:最牛基金经理或涉利益输送

万家基金固定收益总监邹昱,因过往业绩亮丽而成为公司的一大招牌,眼下,却玩起了失踪,市场传其涉嫌利益输送已遭调查。对此,万家基金向卓越理财记者证实,邹昱因个人原因正在被公安部门调查。

招牌基金经理或涉利益输送

此前,市场传言显示,万家基金经理邹昱涉嫌利益输送和债券代持,已被监管机构调查,本人也被控制,而且此次是央行联手证监会一起出动调查。据了解,去年到今年,邹昱债券代持规模放大了整整一倍。

万家基金的货币基金因表现抢眼,近年来备受推崇。去年业绩排名同类产品第一的万家货币基金收益率达4.45%。两届“金牛奖”得主邹昱管理的万家添利分级债基去年取得16.53%的收益率,在所有债基中排名第一。邹昱离任前担任万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万家添利债券基金和万家14天理财债券基金经理。作为公募基金界80后基金经理,他从2009年起担任万家利B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在业内一直名列前茅。

万家添利B成交创天量

受上述消息影响,15日,万家添利B放量下跌,跌幅为2.84%,成交9975万元,为前一个交易日成交额的10倍多。市场质疑万家添利B遭机构投资者砸盘。

此后,万家添利B再度放量下跌,开盘仅半小时就成交8500万。之后随大盘转暖逐渐回升,截至收盘,上涨1.58%,全天成交创出2.7亿的天量。

公司证实其被公安部门调查

据记者了解,邹昱在没有向公司提交辞职报告的前提下,已经几天没有到公司上班。针对其反常行为,万家基金新闻发言人昨天早些时候表示,公司方面也正在了解,而其手机也已处于关机状态。截至目前,还没有监管机构到公司调查。因此,是否涉嫌违规有待核实。

万家基金证实,邹玉因个人原因正在被公安部门调查。

万家基金还表示,邹昱因个人原因无法履行基金经理职责,其所管理的三只债券基金,公司已分别指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管理。万家岁得利债券基金和万家添利分级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将由朱虹接任,万家14天理财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将由孙驰接任。公司已向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交了基金经理变更材料。

此外,公司经营和基金投资运作一切正常进行,上述三只基金及公司所管理的其他基金均未发生巨额赎回。

易方达涉嫌利益输送 基金经理马喜德落马

继万家基金邹昱落马后,基金圈又一大佬被曝光。据卓越理财记者日前获悉,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涉嫌9个月挪35亿资金获利5000万元被提起公诉。

马喜德牟利4000多万元

4月22日,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在京广沪3地举行视频说明会,针对公司原明星基金经理马喜德涉案一事进行了详细的披露。

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涉嫌在银行任职时和同伙挪用35亿元为团伙牟利4000多万元。易方达公布,马喜德于2008年5月被公司聘用,其涉案行为发生于当年3月至12月。根据检察院书,在马喜德所涉案件中,涉嫌损害易方达旗下基金利益的交易有1笔、利益金额117万元。

马喜德的交易记录显示,易方达稳健收益基金按99.2921元的全价价格分销买入080010国债,持有5天后以99.3564元全价价格卖出该券,基金获益19.92万元。同案人员之后再次卖出该债券获利117万元。易方达基金表示,除马喜德外,公司没有其他人员涉及此案。

这是近期债券稽查风暴中落马的第五人。有专家称,未来的风暴可能更加猛烈,接下来矛头或指向更大的银行间金融市场。

马喜德其人

债券市场相当不平静。继万家基金原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因涉嫌“养券”被调查,马喜德成为基金圈又一名被曝光落马的“大佬”。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湖南公诉机关宁乡县人民检察院提出公诉,从2008年3月到12月期间,马喜德、蔡国辉等人故意串通、互相配合,多次利用银行、任职公司的35亿元资金购买债券,然后再安排其与朋友成立的摩根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利4900万元。由于马喜德占50%的比例,因此获利2000多万元。不过法院并没有最终宣判,同时对马喜德做出了取保候审的处理。

资料显示,马喜德于2008年加入易方达,在加入易方达之前在工商银行总行工作,公诉机关指控其将原本属于银行和易方达的债券利益输送给长沙摩根公司。这意味着,马喜德的这一行为,从工商银行时代延续到了易方达工作期间。

易方达此前公告称,在获悉马喜德问题的相关报道后,立刻进行了初步核实,马喜德因其个人行为已被公诉并经法院开庭审理,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截至目前,易方达未接到相关部门对马喜德问题的任何法律文件或通知。

丙类户成深水区 各机构纷纷启动自查

最先出事的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和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马喜德均因被曝涉及持有债券“丙类账户”。

缘起“丙类账户”

消息称,薛晨所控制的“丙类账户”中不明收益达到了7000万元。对此,西南证券相关人士也回应,该人士称,“实际上,薛晨在去年年底已经离职,并且离职的相关文件是用快递所寄出,离职后再也无法联系到薛晨,对于此事也觉得奇怪”。

媒体报道称,邹昱涉案祸起债券代持与利益输送。

所谓债券代持,是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后,跟交易对手私下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代持在行业中属于普遍行为,但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作为表外业务,金融机构进行代持往往为了规避监管部门在特定时点的考核,或为了放大交易杠杆取得表外收入。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代持也极易成为滋生利益输送的土壤。

在利益输送过程中,作为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之一的丙类户扮演着重要角色。

丙类户是非金融机构法人。其具体操作手法是,丙类户一方面找到目标交易对手约定债券的价格、数量、交易日期,一方面找到银行垫资买入约定数量的债券并由银行代持债券,最后交易的盈亏由丙类户承担。通过这种形式,丙类户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巨额的回报,实现“空手套白狼”。

由于被调查人员中包含基金、券商人士,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4月19日表示,无论是债券类还是权益类的证券代持,证监会一直以来都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并要求各家机构将全部代持的债券明细上报。

“对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没有直接适用的部门法,只是按照《证券法》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部门规章和业务规则。”柯荆民表示,此前并无监管部门大范围核查债市利益输送行为的先例,对代持行为如何进行监管还没有形成具体规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0月,在富滇银行案件后,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暂停并清查代持业务。

牟利模式隐蔽性高

由于丙类账户设立门槛很低,因此一些丙类户常年游走于一二级市场。在债券发行时,丙类户通过其广袤的人脉,通过与承销团成员签订特殊协议,获得分销数量及较低的利率,然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万家基金邹昱此次被调查或与其代持养券有关。所谓“代持养券”是指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后,跟交易对手私下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以买回债券的期限进行划分,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续作、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

代持简单说就是自己拿钱帮别的机构拿券,然后双方会设定一个资金成本,就是代持机构赚的钱。一般代持的话,双方都会事先讨论好代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比如3个月4%。到期后,代持机构就会把券给被代持的机构。

构纷纷启动紧急自查

事件发生后,各地机构纷纷启动紧急自查。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在会议上强调,立即启动债券业务自查。另外数家基金公司在确认没有债券违规事件后,也及时汇报了自查结果。

券商也不例外。“现在人心惶惶,券商等机构的代持和代申购业务都正规化了,需要出协议。监管层也要求每家券商上报自己的代持情况。”上海一位券商内部人士说道。

他补充道:“目前国内券商在二级市场的规模都比较大,自己如果不能把这么大的盘子做好,就很可能会走上代持养券甚至是丙类户的路子。”

“这几件事情肯定有联系,邹昱根本不是因为代持被抓的,找个借口搪塞大家,是丙类户把万家供出来的。主要是另外一个丙类户出事,把他供出来了,他也参与了。这个丙类户做的是一级半市场。”有内部人士向卓越理财记者透露道。

其补充强调:“杨辉被抓是中央纪委亲自签字督办的,你想想这事有多大。”早在一个多月之前,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

作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执行总经理,杨辉相当于该部门的“二把手”,负责整个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研究相关工作。

据悉,此次事件是因为一只城投债承销而牵连引发,目前发改委已经口头通知,所有城投债暂停,有的还要撤回去。“主要的猫腻就是在承销时候的分配上,很多利益输送,而且发改委自己介入很深。”

六人相继落网 更大风暴袭来?

债市核查风暴短短一周时间,就有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杨辉、齐鲁银行徐大祝、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易方达基金马喜德、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张守刚等6硕鼠落马。

其中,马喜德因债券投资利益输送被公诉,目前处于取保候审阶段。

资料显示,2012年底,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前副总经理薛晨被带走调查。西南证券称,薛晨已经不是西南证券的员工了,其他具体情况还在核实中。今年3月,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中信证券称,杨辉系因个人原因接受相关调查,未涉及公司,对具体情况不了解。

4月初,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因涉嫌“养券”被央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调查。万家基金称,邹昱的调查与公司无关,与公司其他人员亦无关。目前没有针对公司和公司其他员工的与此事件相关的调查。

今年4月17日,齐鲁银行金融部固定收益元老级人物徐大祝被调查拘留,这一消息得到齐鲁银行内部人士确认。

另据卓越理财记者了解,目前,各家基金公司人心惶惶,不少基金公司先行进行了自查工作。

半个月间,事涉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陆续引爆北京、上海、济南三地债券投资圈的资深人士。另据媒体透露,上海公安方面于4月16日又对某银行上海交易中心,和某券商固定收益部进行了调查。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落马的大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银行间金融市场或是未来重灾区。

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昨日在接受卓越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中央结算公司设置甲、乙、丙三种债券一级托管账户。

“目前曝光的主要是债券代持等问题,事实上尽管这类行为不合规,但要看如何控制风险。丙类账户主要是监管跟不上,信息披露也没有跟上,因此目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丙类账户是债券市场中灰色利益输送的关键。丙类账户的违规交易手法主要有四种,包括对敲、代持、利益输送和违约。”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不过,该资深人士表示,值得深思的是,此次曝光出的基金圈落马的人士其实只是个案,邹昱和马喜德均有在银行工作的背景。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乙类丙类账户所涉及的交易额度并不大,所以,更多的问题可能将在银行间市场爆发。

债券代持范文第2篇

伴随“债市风暴”的升级,各种报道文章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评析纷纷而至,特别是对饱受争议的债券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评论“代持行为在本质上不算违规,只有存在利益输送才涉及违规,究竟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是违规还是犯罪,是否是高智商犯罪?对该种行为在定性基础上银行应采取何种策略应对?作为一名银行的法律工作者笔者尝试从法律视角逐一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以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对银行的业务有点滴帮助。

一、债券代持行为不合法

目前各类学术界对于债券代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经笔者考证“债券代持”从未出现在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整之中,债券代持属于行业内对某类操作手法的俗称。综合多方说法,债券代持的具体是指: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期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费用包含在约定的赎回价格中。

如果按照上述对于债券代持操作手段的描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2000年4月30日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交易办法”)第九条: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第十六条: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账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因此,债券代持中债券持有方与债券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的方式,特别是在第一笔现券交易后到期回购的协议采取口头方式,违背了行政法律的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同时第十六条条第二款规定: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因此,即使签署了《债券回购主协议》,进行债券买卖行为时也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二、债券代持与债券回购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方式目前有三种种,即: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回购交易根据所有权是否转移分为买断式回购(开放式回购)或质押式回购(封闭式回购)两种。

1.质押式回购

质押式回购:根据《交易办法》第三条规定: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同时根据《交易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因此质押式回购完全与《担保法》中关于权利质押的条款吻合,属于不转移所有权的融资行为。

2.买断式回购

买断式回购:根据2004年5月2日开始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财库[2004]17号)的规定,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因此,买断式回购属于一笔现券交易与一笔交易方向相反的远期交易的结合,债券所有权在第一次现券交易时转移,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债券代持

从债券代的操作手法看,债券代持行为属于一笔现券交易及一笔相反方向的远期交易,类似于买断式回购的“买断+回购”模式,属于转移所有权的交易,与买断式回购不同之处是:买断式在回购期间,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是回购协议签订在前,因此在回购交割之后所有权又回到正回购方手里,买断式回购虽然也存在违约风险,但是毕竟有前期的合同与协议的法律保障,而债券代持实践中都体现为现券买卖协议,对第二次回购的远期现券买卖并没有事前的协议,完全靠信用和所谓的口头协议来约束到期回购,到期交割时如果违约则无任何法律保障。

例如:在债券交易后,央行上调银行准备金,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动性的敏感,会导致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的负相关性,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此时最初的债券卖出方从利益角度考虑极可能不愿意按照原来商定价格回购由代持方持有的债券而给代持方造成损失。

三、债券代持的原因

如前所述,债券代持与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相似,而债券代持又要承担巨大的违约风险。那么众多银行、证券、基金的债券经理为何对债券代持趋之若鹜呢?在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原因。

1.规避监管

首先,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交易方式的买断式回购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于2004年5月20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展开,但是为了避免交易风险在多个方面进行限制:(1)在交易权限方面的限制”买断式回购的市场参与者为已签署买断式回购主协议的银行间市场成员”;(2)在履约保证方面要求“设置保证金或保证券”;(3)交易价格方面限制“到期净价加债券回购期间新增利息应大于首期交易净价”;(4)交易期限限制“最长不超过91天并不得延期”;(5)回购比例方面限制“首期结算金额与回购债券面额的比例应符合央行规定”;(6)仓位控制的限制“任一参与者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应小于该券种流通量的20%,任一参与者待返售券总余额小于其在中债公司托管的自营债券总量的200%”;(7)信息披露要求“由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披露上一日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占该券种流通量的比例等信息”;(8)监管方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同业中心负责日常监管,中央结算公司负责结算的日常监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区内市场参与者进行日常监管”。

其次,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在内容制度中对回购的:交易对手、结算方式、授信额度、债券品种和折价率方面均有相应的限制。

鉴于对买断式回购的如上的限制,为了规避交易权限,履约保证、交易期限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限制及繁琐的手续,将原本是一笔现券买卖加一笔远期交易组合的买断式回购拆分为两笔交易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第二笔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一般采取另一个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加以保证。此种交易方式在行业内又称作“便捷开放式回购”。而,通过与交易对手连续签订短期代持协议,形成长期代持的现象又叫做“代持养券”。

2.指标作假

指标作假是指为了完成业绩、考核、监管等指标通过与交易对手之间进行虚假的债券交易提升交易量排名、引导市场价格,或者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就是指债券代持。由于债券代持的操作手法可以规避买断式回购交易的诸多限制,使得这种交易本身具备隐蔽性,同时由于债券代持的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特点,达到指标作假的目的不易为检查稽核发现。

从债券买断式回购的法律性质看体现为所有权的转移,但是在会计处理方式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卖+回购”, 将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视同正常债券买卖交易,即在买断式回购的首期和到期,分别进行债券买卖处理,确认相应的债券买卖价差损益。在回购期间,债券所有权的拥有者(逆回购方)按照相应债券利率进行利息计提,同时融资双方在回购期间分别计提回购利息收入与支出。另外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是“衍生工具+回购”,此种方法不但反映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同时考虑因回购交易虽然体现所有权转移,但是事实上债券相关的主要报酬和风险并没有从卖出方转移至买入方,故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并不导致债券买卖价差损益的产生,而是衍生出新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对于正回购方衍生出资产“应收回购债券”,对于逆回购方衍生出负债“应付返售债券”。回购首期,正回购方将债券已提利息随债券所有权的转移结转至“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并在回购期内对该回购债券继续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回购到期时,再将“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的科目余额转回“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逆回购方在回购期内按照相同金额、相反方向,同时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和“应付利息-应付返售债券利息”。因此,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较第一种方法更能真实反映买断式回购债券卖出方和买入方实际的资产和风险状况而被《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采用。

在债券代持的操作中,回避了以上两种会计计量方法,仅仅体现为现券交易,从买入方角度看只体现买券、回购和卖券的三段式过程,在卖出方角度只体现卖券、回购、买券的过程,由于买卖双方口头约定回购的事实,而掩盖了卖出方风险并没有转移的事实,在回购期间无法确认卖出方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

如果银行作为债权代持方(买入方),即使银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对初始交易进行四分类,也只能划分为“持有到期”类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无法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无法明确其风险状态,如果其他金融机构为银行代持债券,则银行可以实现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目的而不被内部控制部门发现。

具体操作手法是:交易对手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私下口头协议方式,在考核时点前以特定价格卖出债券,在考核期间过后再买入该笔债券。通过以上交易,在考核期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无法体现债券亏损、利润、投资规模、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对于银行来讲债券投资也要占用资本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月末、季末通过债券代持调整债券投资规模,降低资本金的占用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指标;如果当期债券投资亏损,考核时点会影响业绩,那么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使亏损在回购之前无法被发现;如果当期债券投资利润较多,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不体现当期盈利,想什么时候实现利润就什么时候实现利润,熊市可以实现利润来应付考核压力,牛市可以隐藏利润以避免‘鞭打快牛’。

3.非法牟利

非法牟利指利用职务便利,撮合其他交易对手交易赚取差价,或者直接与交易对手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通过异常结算方式获取差价、或者直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高买低卖损公肥私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就是通过债券代持来完成。

帐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的操作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将利润放在债券持有方账户,可以实现上面所述的指标作假中的调节利润,但是由于脱离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在账外被实际控制人私分。

杠杆交易的操作手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有资金需求乙方将手中债券“卖给”交易对手,并口头或私下约定一定时间后以相反的交易方式买卖同一债券,这样资金需求方获得一笔融资,并利用这笔融资在市场上购买一批债券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卖给乙方获取一笔融资,通过这种反复交易就是利用小额的资金来进行数倍于原始金额的交易,以获取相对投资标的物波动的数倍收益率。这种滚动式的代持,在资本放大的同时,风险也被相应的放大。

债券代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债券市场;债券代持;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81-02

一、研究背景

2012年上半年,债券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无疑是代持债券风波。债券代持,顾名思义是指指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不转移实质所有权的交易,而请他人代为持有债券的业务。也即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期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持有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际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报酬。看似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业务,实质却蕴含巨大的风险,也一直处于监管的灰

色地带。

二、债券代持业务的交易模式

债券代持是弥补交易资金不足、粉饰财务报表、利益转移的的一种债券交易手段。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成员包括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为基金、券商、保险等,丙类主要为非金融类机构法人。在我国,监管机构会按照债券交易量排名来评定国债承销资格,银行、券商等乐于成为代持方,提高交易名次。

(一)杠杆交易,放大规模

在债券市场上,各个交易方受到资金、债券额度等限制,自身不足以获得足够多的交易债券。通过代持可以放大交易资金和交易规模。例如,甲类账户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债券,受到可用资金和债券额度的限制,甲类账户找来丙类账户,双方签署代持协议,后者代为持有债券,由于后者资金实力强大,代为持有债券,债券的所有权实际上归于甲类账户,并拆借一部分资金给甲类账户人员,如此可以放大资金头寸,将来甲类账户再回购该债券。

(二)转移亏损,粉饰财务报表

在年末、季末等时点,有时候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的债券实际处于亏损状态,为掩盖账户亏损,具体操作手法如下:如银行等甲类账户与丙类账户私下里签订代持协议,后者代持现券,前者在未来会以更高的协议价回购该债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暂时的亏损浮现在财务报表中。而丙类账户暂时的亏损无伤大雅,最终还会获益。

(三)非法利益输送

涉及返点、低买高卖等一系列操作。由于代持都是点对点进行交易,这种隐蔽性也使其难免与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相关联。在债券交易市场上,丙类账户的人员与甲类账户的人员通过串通、勾结,甲类账户通过和丙类账户私下签订代持协议,前者先以自有资金购买债券,按照协议的规定,在未来某日,后者以当初的协议价购买该债券,本质上债券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是属于丙类账户。如果该债券未来价格上涨,丙类账户即可实现套利。所获得的利益让渡一部分给甲类账户人员。甲类账户有时候会通过低卖、高买直接向丙类账户输送利益。

三、债券代持业务的特征

(一)隐蔽性

债券代持业务很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隐蔽性。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上,债券代持业务往往通过私下签订代持协议,债券持有方和代持方双方规定好责任和义务,分配好利益。由于债券代持业务会放大杠杆,融得更多资金,提高交易规模。所以,一般甲类账户和丙类账户的关系,对外是不会公开的。

(二)风险性

债券持有方在代持期结束后违反约定不予回购,导致代持人亏损的很多。在签署协议的时,债券持有人把债券抵押给代持人,同时拆借得资金,承诺未来按照协议价格回购。但是到了回购日后,债券的价格大跌,此时,债券持有方不愿回购该债券,因为他们签订的协议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效力,债券持有方发生违约,代持人也无可奈何。若债券价格大幅上涨,收益可观,代持人可能在约定赎回日违约不将债券回售给债券持有人,而造成持有人的损失。

(三)普遍性

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债券代持业务已成为一项常规业务。债券代持业务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主要是在于债券代持业务会涉及利益转移等。目前,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上的甲乙丙三类账户,大量充斥着代持业务,债券代持非常普遍,或因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要,或因避免监管、或为调节利润等。

四、加强对债券代持业务的监管建议

在当前债券市场大扩容的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债券市场交易规则,保障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对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监管层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实时监控、强化异常交易排查与专项核查、积极开展媒体信息和举报信息跟踪核查工作等手段,来提升违法案件线索的发现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信息公开披露

我国债券市场缺乏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引导规范与激励机制,债券发行人披露重要信息的动力不足,应强化信息披露惩罚机制,鼓励发行人自愿性信息披露,规范发行价格。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功能,提供债券市场运行效率。

(二)加快发展和完善做市商制度

我国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准入标准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到目前只有23家做市商。放宽做市商进入限制,对债券做市商进行细分管理,对报价频率高、价格高、报价能力强的做市商给予奖励,完善做市商制度。

(三)建立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

一个健全完善的债券市场必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的价格、发行人、流动性、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客观公正性。更好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铁峰.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债券市场,2009,(2).

[2] 刘升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账户监管问题研究[J].南方今日,2013,(2).

债券代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债券 代持 风险防范

一、债券代持业务的定义解析

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代持业务实质是债券的两次买卖。从具体操作上看,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时间再以事先协商好的价格赎回;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费用,从而达到双赢的业务。

一般券商、基金以及投资公司等丙类户,都是代持的主要需求方;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一些银行为了掩盖债券投资的亏损,往往以代持的方式向其他机构“转移”这部分亏损,这些银行也是代持业务的需求方。而当年投资收益较好,可以抵消亏损缺口的机构则成为代持业务的出资方。

代持业务是融资方为了让本方资产负债表变得漂亮而采取的一种规避监管行为,对融资方而言利益显而易见,即可规避监管要求,又可提高债券持仓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采取放大操作,从而提高整体债券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融资方代持期间相当于要借用出资方的资产负债表,因此要付给出资方的利率较高。因为代持利率一般都会参考同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加点,出资方在较短的期间可获取较高收益;同时代持表现为两次债券买卖,还可以增大现券交易量,提高市场知名度。代持业务一般发生在较为熟悉的交易对手之间,因此也利于出资方维护客户关系。

二、债券代持业务存在的风险

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债券代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风险,最终导致一些投资公司在去年债券熊市中纷纷违约的情况发生。

(一)代持业务约束较弱。债券代持业务的本意是债券持有方通过代持方间接持有债券,但是双方为规避监管,不愿签订正式书面合同,仅仅在口头上协商或简单的非正式契约,但在操作上却体现为正常的买卖交易。一旦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代持结束时回购的价格可能与市值差距扩大,极有可能出现一方不愿履行协议的情况。纠纷产生时,除了道德自律,双方没有其他维权措施,自身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市场上曾出现过这一极端情况,一家机构代持2.7亿元债券,央行数次加息导致债券价格直线下降,对手在代持期结束时违反约定不予回购,从而使得这家机构直接亏损2500多万元。

(二)杠杆交易增加风险。机构可以通过多轮代持放大杠杆,获得超额收益,同时也会放大亏损。债券持有方通过代持手段可以快速放大资产规模,提高投资杠杆。若机构通过购买一亿元债券,通过两次代持,可直接获取三倍的债券风险或报酬,投资杠杆放大了三倍。但是,与之相对的,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值就会下降,债券持有方也将面临三倍亏损的风险。同时,由于债券代持业务表现为债券交易,隐性放大3倍的债券持有规模末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也会造成报表使用人的误判,逃避了有关部门的监管。

(三)人为调控掩盖亏损。为规避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债券代持业务需违规进行金融资产重分类,兑现浮盈浮亏,人为调控会计账面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时,是根据持有意图进行分类的,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重分类。交易性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不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影响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的是资本公积,行社可以根据自身的考核需要随时意的调控利润。如为完成考核指标可以在12月31日前0-3天对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不转移实质所有权的交易,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浮盈,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三、防范债券代持业务风险

债券代持业务对出资方和融资方发展资金业务均有益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债券代持业务操作,关键在于规范债券代持业务,宜疏不宜堵,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管,让其阳光化。

(一)提高交易对手选择标准。出资方代持风险点主要来源于交易对手风险,交易对手没有资金实力,则有可能毁约以导致出资方资金不能收回。因此,对交易对手的选择必须保持谨慎,除要求财务指标达标外,一般以上市公司及大型央企为佳,坚决抵制同一些私募投资公司(此类公司往往采取高杠杆运作,自身资金实力很差)等进行此类业务,以免产生违约风险。理论上而言,出资方也可能存在不归还融资方债券的行为,交易对手风险对于出资方和融资方均存在,因此就更需交易双方提高交易对手选择标准。

(二)加强业务风险监管力度。债券代持业务作为金融创新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操作模式,建议上级行社要对此类业务进行风险提示,或在会计报表表外部分进行披露。要求债券代持双方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以保障双方权益,增加代持到期时协议的约束力。建议省联社的资金系统中增强债券估值的功能,并能对超过波动幅度的债券交易进行及时预警,分析是否为债券代持业务。

债券代持范文第5篇

事实上,如果债券代持只是“公对公”的市场化交易,而不存在通过交易手段将原本市场化的收益转化为私人所有,或是与代持机构“分成”,形成利益输送等,那么离“违法”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简言之,债券代持、丙类户与一级半市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灰色地带。之所以称之为“灰色”,也在于它们本身并不违法,甚至是否违规也有待商榷。但如果存在利益输送,性质就截然改变。

然而,“灰色”与“黑色”之间想要发生跨越式改变,并没有难以逾越的“护栏”,跨越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也使得债市“打黑”本身看上去并非终极目的,如何在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则是更深层次的命题。

“护栏”在哪里?

用更为官方化的语言来表述债券代持,是“实际出资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购买或持有某些债券,而委托他人购买且持有一只或多只债券,待影响其不能持有债券的原因消失后再购回债券的操作”。在正常的情况下,“代持”阶段的收益,应该由实际出资人和受托人共同分享。

然而,上述“正常情况”下的操作模式忽略了交易中的现实情形。由于银行间债市是“场外市场”,因此并没有采用股票投资者熟悉的“集合竞价”及“自动撮合交易”,它采用的是“询价交易”,这就为债券代持交易提供了过多的“运作空间”。

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运作空间”本身并没有被置放在严厉的监管之下,监管上存在盲区,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进行规范。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间债市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畴之内,而人民银行目前也没有打击违法债券交易的专门机构。监管盲区的客观存在,使得债券代持交易过程中,部分个人基于违法成本低的考量,寻求不当得利。

但面对目前债券代持的复杂现状,也有人提出了监管的难度——债券代持本身很难通过事前监控,监管者的介入往往只能是事后追究,防范交易者的个人道德风险并不容易,寻找“灰色”与“黑色”之间的“护栏”仍有待更多的技术手段或新的思维。

合理还是不合理?

即使没有往利益输送的“黑色”区域延伸,债券代持本身潜行于“灰色”地带,是否仍属“合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债券代持如果纯粹是公对公的市场化行为,没有私人的利益夹杂,只是“合理不合法”。持该种观点的人士更多的是看到了债券代持操作本身所具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交易双方可以达到“共赢”的状态。其理由包括:规避国家法律对某些行业持债上限的限制;规避经营中的关联交易;规避国家行业监管。

但也有部分持不同观点的人士指出,债券代持即使是公对公的市场化行为,其在循环和存在“杠杆”操作的可能性之下,仍然会带来大量的不可控风险。其理由包括:利率风险,即影响债券市场利率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到收益变动的因素存在;信用风险,即到期后交易对手方或者实际出资人不能按时购回债券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即债券在市场流通较差,回购资金较困难或者现券交割量少进而影响资金链。

合理还是不合理?债券代持的现实存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合理”的定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讨论而明晰。

但无论合理与否,有一点是无须置疑的,即“灰色”地带尚有探讨空间,“黑色”地带则已然不在“合理”所讨论的范围内。

债券代持范文第6篇

这样的转变,源自一场声势浩大的债市扫黑行动。

万家基金最先起火。今年4月15日,一只在场内交易的封闭式债券基金――万家添利分级B放量下跌,遭受大额卖单砸盘。当晚基金圈内传出消息,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被带走调查,原因是其交易对手“代持、养券”。万家基金事后证实了这一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债券市场的灰色交易黑幕由此拉开,紧接着,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金融部的徐大祝、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马喜德以及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等,纷纷被曝违规。

一场由公安机关出马,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对债券市场进行整顿肃清的行动公开进行。“这只是稽查的开始,远没有结束,可能还有更多‘硕鼠’落网。”一名券商研究人员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只有彻度肃清债券市场的秩序,债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债市黑洞接连掀开

风起于青萍之末。

4月15日,位于上海浦东的万家基金公司和往常似乎并无不同,但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没有如常上班。与此同时,一则关于邹昱被带走并接受调查的消息已开始在基金圈小范围流传。

消息的影响自当天午后开始体现。4月15日午盘后,万家基金的明星基金万家添利B成交量大幅放大,当天成交额近1亿元,是前一日成交额的10倍,而成交价格反常跳水。这表明多家机构投资人在抛售万家相关基金。

4月17日,万家基金发表声明,确认邹昱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这是国内首次出现债券基金经理直接被公安机关调查的案例。

1982年出生的邹昱是一位明星基金经理,也是万家基金的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固定收益研究。2008年4月进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邹昱年轻有为,投资业绩不错,所管理的货币基金在业内排名比较靠前。邹昱“失踪”后,万家基金向证监会、央行和公安部门进行了核实,变更了基金经理并宣布邹昱离职。

“这件事我们圈子里也感觉很惊讶,之前固定收益产品也出过事,但从来没有这么严地稽查过,这是一个开创,意味着债券基金老鼠仓一样要被调查,”北京一名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人员对记者表示。

几天之内,这场由万家基金点燃的债券稽查行动迅速蔓延开来。随即被曝光的是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据称,杨辉早在一个月前已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

与“80后”新秀邹昱相比,杨辉算债券市场的“老人”,曾在德意志银行工作,2002年加入中信证券,今年年初刚刚被提拔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董事总经理,负责债券市场研究、交易策略与产品设计研究与管理等,是该部门行政和业务管理的“B角”,同时是中信证券资产配置小组、产品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小组成员,在固定收益领域表现出色。

另一位被曝光的是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守刚,此人今年年初就被调查。张守刚曾在中融国际信托公司固定收益部门工作,负责自营业务中债券投资方面的业务。

之后债市扫黑行动继续进行。4月17日当晚,齐鲁银行金融部徐大祝被公安机关调查。徐大祝2007年任职于济南银行,后转至齐鲁银行,曾为多家财经媒体撰写债券专栏文章,也是债券市场能够呼风唤雨、人脉资源甚广的大佬级别人物。

仅仅两天后的4月19日,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马喜德因涉嫌职务侵占,被湖南地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事件被曝光。马喜德被指曾于2008年挪用35亿元资金,为团伙牟利4000多万元。马喜德2008年5月被易方达聘用,涉案行为也发生在2008年。

几乎同一时间,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因涉嫌债券违规利益输送被带走。薛晨曾任国海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部北京分部高级经理,2009年4月进入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2012年离职前为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负责债券销售和投资。

数名债市重量级人物纷纷落网,而且分别来自银行、基金与券商,可谓“面面俱到”。多名券商人士表示,这将是一场空前的债市打黑风暴,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

祸起丙类账户

据多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被调查的债市关键人物多半都设立了自己或家人直接控制的丙类户,与机构做交易,牟取不当利益。

何为丙类户?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账户分为“甲类户”、“乙类户”和“丙类户”。甲类主要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券商、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基金,丙类户则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开设的账户。按照相关规定,丙类户不允许直接参与债券交易,必须通过甲类户的账户进行结算。

设计推出丙类户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市场活跃,但逐渐有一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外开设丙类户,在发行环节拿券,在交易环节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代持、养券、倒券等灰色行为,借机向关系人违规输送利益。

审计署调查的重点,正是长期存在灰色区域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户,而调查的路径则是对交易登记结算系统中所留存的丙类户开户及交易信息进行全面筛查。业内透露,杨辉就是因为其以妻子名义开设的丙类户被调查人员注意,进而导致个人利益输送行为被发现。

尽管这次债市扫黑运动是从万家基金开始,但实际上调查最早发轫于3年前的一起国债招标舞弊案。2010年年底,经过对财政部国债司原副司长张锐在国债招标中的舞弊案的调查,有关部门发现了张锐及其家人所控制的丙类户,案发当日进出资金即达数亿元。

由此,“丙类户”概念开始被人熟知,并成为债市案件的关键词。

张锐案之后,2011年6月,审计署根据内部举报,发现了富滇银行资金市场部在外成立丙类户利用银行资金牟利的窝案并移交司法部门。2011年年底,湖南省公安厅调查发现,新时代证券的一位高管在两只券种的交易中,个人开设丙类户,非法牟利数千万元。

针对丙类户债市寻租的调查随即延展开来,并呈网格状推进,从而引发了今年这场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

债市黑幕如此多,与过去一年多来国内债市行情走牛有关。不少券商和基金之所以在A股持续走熊的行情中还能维持业绩,主要拜固定收益部门的努力所赐。债市不错的收益诱发从业者铤而走险。

“债市灰色交易嫌疑最大的就是丙类户,因为债市的主要交易对手是机构对机构,只有丙类户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一名债券研究专家如此表示。

据其介绍,丙类户可以是活跃于一级半市场的鲶鱼。比如企业发行债券时,丙类户在与承销团成员签订关于分销数量及利率的协议之后,就可以获得相应新券,然后在二级市场卖出后赚取点差。倒券过程也是类似原理。

由于债券市场单笔交易金额至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利差哪怕只是高1个点,利润都很可观。

代持利益链

随着案情逐一曝光,涉案人员进行代持、养券、倒券等的说法也日渐增多,这是债券市场另一条灰色利益链。

代持就是让别人代自己持有债券,但不转移实质所有权,表面上是表内的现券买卖,实际上是表外的质押融资。业内认为,“代持本身只是一种规避监管的交易方式,谈不上违法,但有时也会沦为利益输送的通道”。

代持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债券持有方通过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通过代持交易,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费,可以达成双赢。

据市场人士介绍,债券代持业务最初是货币市场基金为规避持有债券久期的限制和提高投资收益率而开展的,进而逐步发展为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一种普遍的操作模式。

为保障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证监会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剩余期限超过367天的债券。由于债券久期与投资收益率正相关,货币市场基金迫于市场排名或提高收益率的压力,只能通过代持拉长久期。

通常做法是,货币市场基金先买入收益较高的中长期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前以卖出的形式转让给代持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再从代持方赎回以规避监管限制。如此一来,既不会留下监管把柄,还能隐蔽地拉长产品久期,从而大大提高投资收益。

代持的直接作用是放大投资杠杆,其方式是多次代持,即一次代持获得资金后,再购买新的债券,再委托代持,如此循环。如某券商通过购买2亿元债券,利用两次代持,可获取6亿元债券风险和报酬的实质控制权,从而将投资杠杆放大到3倍。不过,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值下降,该券商将面临3倍亏损的风险。

这也表明,代持的最大风险在于其是一种私下交易,没有正式的合同文本保障双方利益,一旦发生纠纷,除了道德约束,没有其他维权措施。另外,大量“代持”、“养券”交易也虚增了债券市场的交易规模,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债券代持范文第7篇

>> 打工子弟学校整顿风波 交易所债市再起风波 论“债市代持”风波对债券基金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宏源证券卷入债市风波 自营规模缩减逾一半 风波 _____风波 债市冠军 启动债市 逃离债市 债市黑幕 债市机遇 债市隐忧 整顿科学院 “整顿”的疑惑 稀土整顿风暴重来 天津:强势整顿 保安大整顿 整顿理财“资产池” 财政整顿势在必行 整顿劳务派遣市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债市整顿风波 债市整顿风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曲艳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近期,由公安机关出马,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对债券市场进行整顿肃清的行动终于公开。

4月15日,一只在场内交易的封闭式债券基金——万家添利分级B (150038.SZ)遭砸盘放量下跌,跌幅达2.84%。

随后消息传出,其基金经理邹昱被公安机关调查,涉嫌债券违规交易和利益输送。离职前,出生于1982年的邹昱任职万家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总监,以及旗下三只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其管理下,万家基金固定收益管理资产自2011年底的84.84亿元迅速增至2012年的151.63亿元。

万家基金回应称,邹昱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行职务,截至目前公司并未受到任何监管机构调查,邹昱本人目前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接近万家基金的人士称,邹昱案或与万家基金并无关联,而是其以前从事的交易涉嫌违规。

记者了解到,一个多月前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应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与此同时,齐鲁银行金融部徐大祝、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 投资经理马喜德、前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等亦被公安机关调查。

杨辉妻子管理的公司,因涉嫌向辽宁某农信社进行商业贿赂,被公安机关调查,不过公安机关未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其妻,要求杨辉协助调查,目前此案尚无结果。

知情人士称,中信证券向来“封杀”丙类户交易,杨辉在中信证券负责研究工作,并无交易权限,案发后,公安机关要求中信证券出具杨辉的任职证明。隶属于证监会的专员办亦已从中信证券调取相关交易记录和交易人员的聊天记录,暂时没有发现问题。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也已向中国证监会说明情况。

至此,由公安机关出马,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对债券市场进行整顿肃清的行动终于公开。近一年来,辽宁、长沙等地的农信社以及东北、云南等部分城商行因涉及“丙类户”利益输送等,不断遭到公安机关的调查。不过,对债券市场的整顿远未结束。

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央行原定4月17日下午召开会议,要求商业银行暂停丙类账户垫资、无实际资金往来的撮合及代持。但该会议因故推迟到下周召开。不过,该人士称,此次会议精神已经传达。4月17日当天,伴随着恐慌情绪逐步蔓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抛盘开始加重。

一位长期浸淫债券市场的人士称,近期债券市场暴露出的问题由来已久,监管机构及市场参与各方对潜在的违规行为“熟视无睹”,经历这次“运动式”的稽查风暴后,中国债券市场距离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监管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邹昱触雷

万家基金以管理规模243.50亿元而在业内排名第33位,在2012年内,该基金规模增长了45.82%。

号称“最年轻的投资总监”的邹昱,其领军的固定收益部是万家基金的招牌。出事前,邹昱在业内风生水起,其掌管的基金业绩蹿升极快,名列前茅,“明星基金经理”“金牛奖”等荣誉捧得满怀。

明星基金经理走下神坛,隐藏在固定收益基金背后的风险被揭开,通过代持放大杠杆来提高收益率,甚至有可能是非公平交易等行为,最终解释了高收益的由来。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称,收益率明显高于整个市场的收益曲线的,肯定是加杠杆的,很容易被发现,只是公司不作为,监管也不到位,这是行业问题。

“大家都是为了拼收益,小基金更容易拼出收益。”某债券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例如3亿元规模的小基金,放大5倍杠杆,很容易把收益做高;但大基金要拼收益,若以20亿元的规模,要放大到100亿元,很难做到。

另一位基金人士表示,在债券市场大涨的情势下并无风险,代持方还回来的债券都是有浮盈的,万家基金可按照市场价卖出,实现收益,甚至会导致基金净值上升。遭到挤兑时,可以选择有序的接券,接一点卖掉一点,实现浮盈,对基金本身并无风险。不过,代持杠杆过大可能导致崩盘风险,犹如银行被挤兑,在外代持的机构不再帮忙代持,从而遭到流动性风险。

过于强调收益排名,而忽略风险,造成固定收益领域的扭曲竞争。由于公司给基金经理定下过高的业绩指标,导致基金经理选择持有风险较高、评级较低的高收益债,于是业绩超前,但隐含了巨大的风险。

一直以来,万家基金的投资风格较为激进。

“货币基金在海外都追求流动性,但在国内是追求收益率。”某货币基金经理表示,一些规模小的基金公司尤其注重业绩排名,导致基金经理不得不私下操作,从而过度暴露风险。

由万家基金邹昱引发的、波及到券商和银行高管的这场风波,最终影响到整个债券市场。

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表示,目前已经暂停了债券业务。证监部门已要求证券公司上报各家债券代持的情况。

债券市场紧张情绪加重,市场开始无人做代持。4月18日,七天质押式回购放巨量达1109亿元,比前日增463亿元,金融机构纷纷将表外资产表内化,拿回代持的债券,且到期不再续。某银行间人士表示,现券成交量可能大幅度萎缩,其中的非真实需求的交易会大幅下降。

某券商人士则表示,整个债券市场冻结,没有这么多流动性的情况下,机构纷纷甩卖债券,此时坐拥资金的机构,反而可以轻松以地板价接手。 祸起“丙类户”

债券一级托管账户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种,其中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券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为参与银行间市场的非金融机构法人。

丙类账户占比较大,交易活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结算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债券托管类账户共7899个,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部投资者的71%;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为6549个,占债券托管丙类账户的83%。

丙类户因不得直接交易,需通过结算人来进行,很多丙类户冠名为投资咨询公司,注册门槛较低。

丙类户想要某债券,但无资格持有,因此通过别人来拿券,或者通过承销商先拿,再转手出去。“丙类户并不是非法账户,只是在银行间市场不停地找钱,一圈一圈地养券,它们也给予了代持方足够的质押券。违规是必然,但是否违法,见仁见智。”某基金人士表示。

丙类户游走在灰色地带,活跃于一级半市场。

如某大行的资深交易员,通过亲属开设丙类户,此后通过自己在银行间市场的关系,找一家小银行的交易员帮忙代持,价格则私下约定,且不签合同,到期后可能再转到另外一家农信社来帮忙代持,通过借短投长,债券可以长期养在外,俗称“养券”,待价差实现时,债券最终回到丙类账户,利润完成。

代持的利率通常为银行的资金成本,而债券利率则要高于此。利用收付款和收付券之间的时间差,丙类户投入很少的金额,便可“空手套白狼”。

但是,若交易人员通过成立丙类户,将自己银行的债券倒手,通过低买高卖进行利益输送,则涉嫌刑事犯罪。辽宁、长沙等地的农信社和城商行纷纷爆出丙类户利益输送,牵涉到不少代持机构和人员。

2011年富滇银行倒券案中,该行金融市场部原总经理李坤等人通过朋友的公司申请丙类户,由富滇银行为其债券结算业务,前中后台与外部相勾结实施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市场人士推断,事情多发生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债券大牛市,当时丙类户盛行,代持浮盈巨大,随着2009年逐渐进入熊市,丙类户逐渐沉寂。

该人士表示,丙类户查抄极为容易,资金往来记录明显,情节证据充分。丙类户在海外极为普遍,但在国内的管制环境下,难以明确定性,并存在巨大的利益输送空间。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部分涉案的城商行的确帮助客户开设了较多的丙类账户,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此次债市整顿波及银行、券商、基金等几乎所有市场参与方。知情人士称,央行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暂停丙类账户垫资、无实际资金往来的撮合及代持。监管部门发现私募债券基金成为债券市场利益输送的重灾区。 “代持”乱象

所谓“代持”和“养券”,是指交易员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但是与交易对手在私下签订协议,将来在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债券。其中,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续做、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

代持有两种,一种是有合同约定回购的,只要对手风险不大,相当于质押券借款;第二种是基于信用,对方有不回购的可能。后一种表面看起来就是购买,回购协议为口头商议,只有投资人员清楚,表面是买卖,实际上有隐含的回购协议,风控无法判断。这一种代持,在公募基金是被禁止的,但实际操作中,仍不乏私下交易者。

银行间市场内,代持是很普遍的现象,代持成本通常依据市场价格而定。

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代持是交易行为,签协议、约定时间和回购价格,本身并无问题。出现问题在于没签协议或者越权交易,从而产生风险管理问题。如果此类行为发生将导致投资机构并不清楚自身有多少债券在外代持,也不清楚自己持有多少交易对手的债券。若市场上涨,则机构需要原价将代持债券卖回给交易对手;若市场下跌,交易对手可能因无书面协议,不愿回购已经下跌的债券,造成损失。

中国的债券市场大部分存在于银行间市场,为场外交易市场,一对一商议价格,进行交易,因此,“关系”“背景”“股东”等在银行间市场内显得尤为重要。

“债券这个圈子小,常常相互支持流动性。”某银行间市场人士称。如果代持涉嫌利益输送,则性质便大不同。债券的成交价格可以有偏离度。有的公司为了方便,把偏离度放得很大,投资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点低卖、高买,转出收益。债券成交量少的品种,无法确定中间价,同时交易又要允许有一定浮动价格,加大了稽核的难度。

债券成交量大、价格不透明,给风控带来了巨大挑战。“银行间市场之间频繁的反向的操作,从账面上看虽然异常,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

某稽核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前文所述的第二种代持中,审计人员虽可以看出倒券等异常交易,但并不清楚背后的意图。若投资经理不告诉后台部门,后台基本无从得知。稽核部门只会看买卖与当时的收益率相比,偏差是否在一定范围之内。

债券代持范文第8篇

“现在机构间的信任已经降到冰点,一些机构为了自保暂停了代持业务,也有公司迅速将资金赎回,同行都在惶恐明年将面临失业。”元旦期间,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交易员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2016年12月,国海证券工作人员使用假章签订债券“代持”协议引发市场震动,二十多家金融机构牵涉其中,涉及债券金额达165亿元。尽管在监管层多次督促下,国海证券最终与绝大部分涉事机构完成协商,但其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仍未消解。

2004 年以来,通过简政放权和依托场外市场的创新,我国债券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实体经济需求放缓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理财规模迅速膨胀,大量资金流向了非银金融机构,特别是“股灾”后,资金从股市撤离涌入风险相对低的债券资产。

债券市场期限错配、加杠杆诉求随之不断攀升,“代持”实质是为绕过风控与监管,经双方约定,一方债券交由另一方代为持有,以便进一步放大杠杆博取更高收益,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行为。

通胀预期加剧、美联储升息等因素叠加最终触碰了高杠杆累积的风险雷区,此时爆出的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已经在悄然推动整个债券市场交易模式、监管政策的变化。

“债券市场加杠杆的方式可以分为场内回购等交易方式以及场外交易两大类,以前的政策监管是场内规则复杂、场外监管相对较松,监管层目前已经开始摸底,场外隐形配资将面临严格监管。”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杠杆冲动”与监管盲区

按照监管要求,要实现场内加杠杆需要满足多重监管条件,例如公募基金场内回购融资形成的净杠杆不超过40%、证券公司质押回购融资规模、注册资本不超过80%等,场外“代持”成为机构绕过监管的“潜规则”,而躲避监管实行“口头协议”、“抽屉协议”又埋下了更深的风险隐患。

机构有很强的代持需求,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加杠杆,其次面临大额赎回时需要代持调节,另外部分资管产品到期,未出售的债券也需要暂时代持,或者是为了完成包销任务。“采用风险较高的口头协议,除监管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交易时间非常紧张、市场变化瞬息万变,根本无法等待漫长的流程。”前述交易员认为,“完全禁止代持不符合债券市场特性,监管层不应该一刀切。”

一直以来,债券市场“代持”、“过券”等灰色交易的合规性、监管方式始终存在争议。

早在2013年债券监管风暴中,证监会曾经表态,代持养券等行为明确违反了证券机构的内控、信息披露与尽责义务,同时央行对于银行间市场丙类账户采取了未来逐步取消或升级、中债登暂停三类乙类账户开户等措施。

尽管“一行三会”建立了联动监测机制,并作为日常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内容,但“代持”因极具隐蔽性仍然盛行。

“债券市场加杠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银行委外投资的推动。”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认为,存款脱媒的时期,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速度显然不如资产收益率的下沉,加上市场处于单边形态,央行推动利率走廊框架转型,资金的意图也被市场充分消化,债券投资加杠杆的诉求与有利条件都十分明显。

“近几年券商实行‘承包制’也是推升‘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部分券商将固收部门承包出去,各自小作坊经营,债券的收益利润分成,甚至按月发奖金,很多交易员因此加倍杠杆去赌。”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说,“代持违约的事情此前也有发生,多是私募或是民营小券商,只是因为市场环境较好、资金体量较小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重建规则

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迅速打破了建立在机构间信用基础上的代持“潜规则”。

“国海出事以后,有券商就要求必须缴纳履约保证金,几个月之后才能退还。”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信用的破灭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飙升,而流动性是债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

上述基金交易员透露:“为了防范风险,一家注册在北京的券商已经将代持债券由买入返售科目调整至自营业务项下。”

与此同时,杠杆交易的回报依赖于套利空间,在央行缩短放长、流动性收紧背景下,交易所的资金价格波动放大,“代持”交易的套利空间明显下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目前货币政策趋紧已成为市场共识,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实质转为“稳健中性”。

“这两年市场收益率基本上单边下行,不是谁技术高能赚钱,而是谁胆大谁能赚钱,市场突然逆转,潜规则就难以继续。”上述基金交易员表示。

监管的趋严也逐步击碎“潜规则”的滋长空间。为了全面考核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央行自2016年起实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MPA考核的重点在于把监管的关注点从以往的狭义贷款转向广义贷款,也就是除了通俗意义上的贷款外,还将债权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余额等纳入其中。今年一季度表外理财将首次纳入MPA考核。

“实际上过去我们看到的债券市场杠杆激增,并非是体现在杠杆倍数上,相反是资金增量的增大,推升了杠杆的规模,表外理财将首次纳入MPA考核与国海事件属于巧合,但必将大幅削弱资金端的增长。”上述券商负责人表示。

“无论是理财,还是委外,钱最终是拿去买债券和信用资产,最终流向企业,中国经济的信用扩张是跟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唐跃认为。

实体经济的去杠杆逐步与金融机构去杠杆联动。“2016年4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开始企稳,通胀逐渐升温。央行在人民币持续贬值压力的背景下,用锁短放长的操作方式,去杠杆防风险意图明显。”华融证券分析师郝大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债券代持范文第9篇

4月15日晚间,万家基金的掌舵者、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邹昱被调查的消息在业内迅速传播。该基金公司随即对外消息称,邹昱“因个人原因无法履行基金经理职责,其管理的三只债基已分别指定基金经理进行投资管理。”

但事情仍在迅速发酵。约一个月前,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被监管部门调查的消息公开流传,并获得中信证券证实,债券交易市场一时人心惶惶。多位业内人士预计称,在债券交易的相关机构中,银行是最重要的交易主体,下一个牵扯或将轮到银行。

“大家都知道股票交易内幕,实际上债券交易的灰色地带同样让人震惊。”一位资深债券投资人士说。

万家基金之“劫”

4月17日,万家基金首次对外确认邹昱被调查。其声明称:“本公司未接到相关部门对邹昱问题的任何法律文件或正式通知。经本公司最新了解,邹昱因个人行为正在被公安部门调查。”

和此前“被查”的多位基金经理一样,出事的邹昱亦“被辞职”,从而撇清同公司的关系。万家基金在昨日的声明中称:“邹昱的基金经理职务已由其他基金经理接任,其与本公司的劳动合同已解除。”

根据万家基金同时的公告,邹昱所管理的3只债券基金,公司已分别指定朱虹、孙驰基金经理进行管理。资料显示,邹昱此前管理万家添利、万家14天理财、万家岁得利3只债券基金,规模占万家基金整体规模的1/3左右。

“赎回不可避免,但我们在跟客户积极沟通,希望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并未出现巨额赎回的情况,权益类基金表现稳定。”万家基金总经理吕宜振对媒体表示。

但不可否认的是,邹昱的离职对万家基金的影响尚难完全评估。一方面,邹昱离职后,万家基金旗下还有3位债券基金经理,将承担8只固定收益类基金;另一方面,作为万家基金固定收益的灵魂人物,邹昱的离职将使得近年来打造固定收益品牌的万家基金进入“后邹昱时代”。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万家这个小基金公司凭着固定收益突然在市场上崛起,“同他们公司的激进风格以及邹昱是分不开的。”

万家基金一位前高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8年以前万家基金以指数产品为主。“2008年股市下跌,我们的保本基金做得不错,同机构交流后,提出万家要走绝对收益和被动指数投资的道路,不过当时领导觉得绝对收益公司不赚钱,不感兴趣。”

掀起排查风暴

在万家基金的事件中,邹昱作为一家排名中后游的中小基金公司的人员,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公安部门对邹昱的调查却是高规格的。时代周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该案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直接办理。据悉,公安部经侦总队在上海和深圳等地有驻点可以直接办案。

“按照我多年的办案经验,由公安部直接办理的案子一般是跨省市的或者是特大的案子,一般的小案子通常会交归属地公安办理。”证监系统一位前监察稽核官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查资料显示,此前市场颇为震惊的公募基金经理李旭利老鼠仓案即由上海公安局经侦总队接手办理。

其实,公安部的高规格似乎暗示了,这场风暴之猛烈和影响之远。

早在邹昱事发的前一个月就传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被监管部门调查的消息。目前,该消息已经获得中信证券证实。被带走时,杨辉的身份是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负责债券市场研究、交易策略与产品设计研究与管理等。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发现,目前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关于被调查的传言并不止于邹昱和杨辉两人。其中,四大行中都传出有相关人士被监管部门带走的消息。另外,还有东部某省份的股份制银行也传出被调查。

有报道称,目前尚不明确被调查的机构或个人所涉及的案件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但较为明确的是,一场排查风暴正在由多个部委组织之下,在债券和银行间市场展开。

“继续等待公开信息吧。”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事情不会止于邹昱和杨辉。

“代持”、“养券”潜规则

由于尚没有确切的消息表明,杨辉等人是因为何种交易被调查,一时间传言四起,其中流传最多的是“涉嫌代持养券”和“利益输送。”

所谓“代持”、“养券”,是指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后,跟交易对手私下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以买回债券的期限进行划分,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续作、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

“养券可能比较灰色一点,但实际上代持是很正常的一个交易模式,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做,因为要做放大和杠杆必须要用到代持,其实是蛮正常的事情。”一位资深债券交易员表示,“证监会对基金监管得比较严,不允许这样的操作,但对于券商和银行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业务,这次的事件应该是利用代持进行利益输送。”

上述交易员进一步解释,“投资债券会有额度限制,每个机构和监管层包括证监会银监会都会有一个风险指标,会对券的品种和总量作出比较细的规定。比如杠杆最多是三倍,也就是说一个亿的资金,最多持仓三个亿的券。有的机构可能监管严一点,最多买2个亿。对基金来说限制更多,有些基金为了做利润可能会从别人那边代持,但这对于基金来说是违规的。把债券代持到别人那边就能绕开监管不受一些限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结算成员有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丙类户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丙类账户的活跃存在往往给债市灰色交易提供了可能,上述交易员表示,“最近债券市场的一系列事件应该都跟丙类户交易有关。”

另一位债券基金经理透露,如果万家将手中的债以低于公允价值卖给丙类户(自己),之后再以公允价值卖给机构,即可赚不菲的收益。

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中,丙类户是不允许直接参与债券交易,必须通过甲类户账户进行结算。一般而言,上述账户都是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实施一级托管。

“可能会有一些人在一些机构养券后将收益划到自己的账户中,通过一些债券私募的方式。而这种私募就是所谓的‘丙类户’。这种公司注册门槛较低,资本金较小,有的只有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上述交易员表示,“所以不排除有债券基金经理或券商资管人士自己在外面注册成立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参与银行间债券交易。”

风险不高数额巨大

那么“代持”、“养券”的风险有多大?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债券的风险比期货和衍生品都要小,而操作又相对成熟。比如一些券商资产规模小,又特别想做大,通过代持就可以完成机构做大债券投资,而代持方和拆借方索要承担的风险也相对不大。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比如我是拆借方,你是代持方,现在我给你一个亿的债券,你给我一个亿的资金,然后我用一个亿的资金再去买了一个亿的别的券。对于代持方来说,风险在于如果这个市场的收益率上去了,就是价格跌了而拆借方不买回来那就亏了。因为这个投资决策是拆借方做的,但这个风险是代持方来承担的。对于拆借方来说,风险在于,因为现在持有的债券是之前的两倍,那么如果市场跌,我的损失就是之前的两倍。”

但风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如果市场环境好的话收益也是双倍的。上述人士称,“实际上债券的杠杆是很小的,波动率也不大。对券商来说,债券的杠杆不能超过净资本的三倍,这比期货衍生品的杠杆要小多了。”

上述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虽然杠杆不大,但问题在于交易债券的资金都是大额的,动辄上亿,而且都是机构在交易。“一旦有灰色交易,利润比股票大多了,因为数额巨大。”

知名私募界人士姜广策在微博中评论称,“债券市场的黑幕被揭开了,债券的灰色空间其实不亚于股票市场,只是更隐蔽更专业不被人关注。”

反思交易制度缺陷

另一方面,杨辉、邹昱事件牵引出的代持养券再次引起了业内反思。多位债券基金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目前的债券交易市场代持养券很普遍,监管层也屡屡下发通知叫停。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投资收益总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间债券市场出过很多大事情,因为没有公开报道从而没有引起公众注意,在整个债券市场灰色交易中,又以券商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和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体系相关”。

据了解,目前的债券交易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主要市场,交易量占据绝对比例)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两个市场显著的区别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主体主要为银行、保险机构、财务公司、券商以及基金公司,以询价交易进行—通俗地讲,即交易员通过MSN或者其他通讯工具,在熟悉的圈子里报价最终确定交易。而交易所债券市场采取自动报价系统进行实时交易,和股票交易一样。

“银行间债券市场实际上是不公开的、小范围的。这种询价交易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我最近也在反思,银行间债券市场这种交易体系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该投资总监说。

上述投资总监分析说,从文化因素上看,西方国家是一种开放型社会,因此询价交易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公开的操作;而中国文化相对比较封闭,从而使得询价交易只在小圈子里进行,这导致在降低交易效率的同时,违规违法事件也易于滋生。

另一种原因则是交易体制因素。该总监表示,在债券交易市场中,国外的债券交易有竞争性报价机构,而中国则没有。“西方这种竞争性报价机构是靠赚提成而生存的,因此愿意去做。但中国则没有提成收入,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做。”

“我认为债券市场交易应该像股票市场一样,进行竞价交易。”该总监称,不过因为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想改革又谈何容易。

债券代持范文第10篇

了解内情的高层人士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银行界将再次背负上数千亿甚至数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国的金融安全也将被画上重重的警戒线。”

这并非危言耸听,一位游走于国内外的国际律师也告诉记者,“中国在高端理财领域目前已出现很大的缺口,这一缺口高达数千亿元。”而他则正在为这数千亿元的不良资产寻找国际买家。

稽查风暴背景:债市黑洞正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

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来说,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贷滋生是风险增长的源泉。

据上述律师预测,中国在债券领域的不良资产可能会高达数万亿元,并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之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惠誉和穆迪先后下调了对中国信用的评级,4月9日,惠誉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下调至“A+”,4月16日穆迪将中国信用评级展望由“正面”下调至“稳定”,中国的政府债券评级仍为Aa3不变。

尽管评级机构对前景的评价依然属于“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首次被调降评级,同时,两家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信用评级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

这意味着,针对地方平台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排查,以防患于未然已显得极为必要。而排查最大的突破口,放在债券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一如惠誉指出,在截至2013年2月的12个月中,仅有55%的社会新融资采用了银行贷款的形式,低于2009年的76%。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来说,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贷滋生是风险增长的源泉。

事实上,对于潜在金融风险的预判和防范,国家政府部门早有认识。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所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就释放出了重要的信号,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强调,“2013年,对货币市场要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要继续发债,稳定债市、规范市场操作行为,已经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根据国务院前总理所作的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到要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

有测算显示,自从2008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开始,从中央到地方的发债规模已经高达20万亿元甚至更高。

监管层治债:整顿固定收益灰色地带

市场恐惧可能招致政策干预,将潜在的信用风险问题转化为真实的政策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由中央发起、公安部直接参与和主导彻查债市违规交易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4月16日表示,该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中信证券称其是“因为私人原因”被带走;万家基金固定收益总监邹昱也已被证实因个人行为被公安部门调查。这场风暴同样席卷至银行。4月17日晚间,齐鲁银行固定收益业务的元老级人物徐大祝被曝“已被公安调查拘留”。

对此,中信证券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证实称,杨辉因个人原因配合调查,与公司无关,具体情况不清楚。

尽管尚未有官方消息表明,此三人被公安机关调查与其在银行间市场的违规交易有关,但已引发债市圈集体的恐慌。

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场从去年底开始进行的“肃清”运动范围涉及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牵涉入内的人员或有更多。目前该案已经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直接参与和主导。

记者获悉,已有商业银行展开内部自查,主要向交易员问询情况、丙类户可疑交易记录、交易记录与同期市场公允价值比较等。

“公安直接插手,肯定不会是关于基金和券商之间的利益输送,而是关于商业贿赂或者职务犯罪等刑事问题。应该是国家审计署对债市做了一个总体调研之后,写过相关内参给国务院相关领导,对银行间市场采取的统一措施。这个背景很深远,邹昱等只是小虾米。”接近证监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债市交易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要找到证据,一定要拿到银行间全市场的数据。证监会、银监会拿不到,只有中央监管部门和央行才能拿到数据。”

在国家审计署网站上,可以看到审计署广州办官员刘升华于2012年12月25日所发表,题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账户监管问题研究》的文章。该文指出,“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账户的监管至关重要,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在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下,审计署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银行间市场的全面核查。而事实上,审计署对债市的潜在问题早有警觉,如2011年内蒙古的国债招标舞弊案,即是审计署调查发现。

这一系列整肃或许正源于监管层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担忧。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表示,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急速增长,引发系列问题,导致央行、银监会想要摸底调查银行的表外资金风险并整顿影子银行,并在十之后开展了相关调查活动。结果,在调查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才引发了各部委联动合作调查债市。

他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对券商开展的现场检查银证合作问题,就是由央行调查影子银行问题引发的。此外,券商、基金人员此番被调查也是由监管层调查银行问题牵扯出来的。

利益输送链条:代持“服务费”及“手续费利差”

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比较默许的一种代持方式是付息代持,主要目的是用来避税,指的是付息时,券商或基金可将持有的债券卖出去,付完息再将其买回。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券商、基金的固定收益部门,有一个算一个,几乎百分百存在代持关系,由于缺少严格的法律规治,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代持关系之下利益输送的存在几乎同样显而易见。”

对于这种利益输送的机制,业内人士李红(化名)表示,“在债券市场上,存在三类账户,甲类账户主要由商业银行持有,乙类账户一般由信用社以及券商、基金等准金融机构持有,丙类账户一般是公司或企业,主要是非金融机构法人。其中,丙类账户不能直接参与债券交易,只能通过甲类账户交易结算。”

“由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下的甲类账户管理较为规范,至少有操作后台可以监控,所以甲类账户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些。比较大的风险或利益输送行为存在于乙类账户和丙类账户之中,即乙类账户以放大杠杆头寸和雪藏效益不好看的债券为由头,将部分债券转由丙类账户进行代持。”

“头寸大小对乙类账户有着重大意义。举例来说,某券商的盘子有100个亿,按照目前政策允许的40%杠杆率,那么它最多可持有140亿的债券额度。有时券商为了应付检查,提供较好的业绩表现,会把一些表现差的债券转出去由他人代持。而更多时候,为了放大头寸,继续买债,也会把部分债券转出去由他人代持,而丙类账户则是最好的选择。”

显然,丙类账户并不会无偿做这样的事情,这里面就存在一笔不菲的“代持服务费”,而除了“代持服务费”之外,丙类账户通常还可以获得一笔利率价差。

李红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利率价差,也许丙类账户持有时间仅仅一个月或者几天的时间,也是一笔巨额收益,因为债券的额度动辄都是数十亿上百亿的。”

由此,能够获得“代持服务费”和“利率价差”的丙类账户身份也并不简单,“代持时不用真金白银出钱,短短时间就能轻松获取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收益,可以想见他们与券商的关系。而事实上,不少丙类账户的持有人通常是乙类账户的亲友,中信证券杨辉此番出事点,便是用亲友之名开设的账户。”李红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比较默许的一种代持方式是付息代持,主要目的是用来避税,指的是付息时,券商或基金可将持有的债券卖出去,付完息再将其买回。但同时,对于监管部门对于市场上“代持”潜在的利益黑洞问题缺少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说,农信社管得比较松,我们可以让他们代持债券,约定时间、约定价格,高卖低买,赚取差价。”某券商债券交易员表示,“据我所知,同事基本都做过。没做过,只能说混得太差了。只要你能拿到券,找到钱,债券代持的利益空间很大。有一些交易员毕业3年,可以全款在北京买两套房子,一辆50万元的车。基本没有人查,合规部的人即便要检查,大家也可以把他们糊弄过去。”

“丙类账户”悬疑:债券风险集散地

由于交易模式存在隐蔽性,现在市场上丙类账户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交易是通过代持等模式来进行的。

丙类账户是此次事件的关注焦点。刘升华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截至2012年9月,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含央行票据托管量)为25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4.1万亿元,占96.4%。银行间市场中丙类账户占比较大,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交易活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结算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债券托管类账户共7899个,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部投资者的71%;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为6549个,占债券托管丙类账户的83%,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对于丙类账户的特点及其潜在的交易风险,刘升华指出:“为了投资更具有灵活性,规避更多的监管限制,这些(债券市场)资金大多是通过丙类账户来运作,丙类账户的份额、规模及交易频率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交易模式存在隐蔽性,现在市场上丙类账户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交易是通过代持等模式来进行的,交易过程和结果在常规的债券交易系统上没有体现,监管部门也难于监控这种情况,由此,对于丙类账户交易因素、背景,以及是否伴随不法行为等,外界不得而知。

此外,由于资金方面的压力,丙类账户的单批次购入和卖出交易一般是短暂的投机行为,即以较少的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份额中分得相当大的蛋糕。更多情况下,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操纵几个甚至几十个丙类账户进行关联交易。通过操纵,从名称上看不出直接联系的关联账户,丙类账户对目标债券进行买进和卖出,可以实现混淆交易对手视线、扰乱市场价格等目的。

正是这些特点存在,刘升华表示:“丙类账户正导致以对敲等为主要交易方式的异常交易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失灵;交易双方的代持行为屡禁不止,部分金融机构以此逃避监管,丙类账户实现空手套白狼;内幕交易时有发生,往往涉及非法利益输送行为;违约率不断增长,2011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波动剧烈,收益率也瞬息万变,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丙类账户的违约、毁约事件频频发生,涉及金融机构的账面公允价值损失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

事实上,基于“丙类账户”的潜在风险,监管部门曾经有过叫停行为,但是由于从一开始就没有有效监管,丙类账户的存在以及消失也就不在监管之列,2012年下半年,媒体爆出消息,称“央行密召四大银行闭门会议,丙类账户或变身甲类”,此后政策没有下文,但丙类账户之一债券市场的风险却一直存在,甚至如刘升华所说,丙类账户的监管已可以上升到关乎整体监管的成败。

债市监管:政策缺失成最大弊端

在不断被强调的金融混业经营之后,金融风险无疑被放大,及时出台有效的监管措施已经越来越重要。

对于目前债市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述接近证监会人士表示:“真正原因是银行间市场点对点交易的重大缺陷。债券交易,按照证监会法规,超过公允价值上下50个BP(0.01%)算作违法犯规,在20~30个BP区间内,由公司自定规则,予以警示。至于价格波动5~10个BP,公允价格看不出来,因为银行间市场实行的是点对点交易,没有连续交易机制,价格都是一对一谈的,外人根本看不出价格是否公允合理。顶不住动辄上亿的交易量,日积月累的利益绝对比权益类交易的老鼠仓大且轻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就表示:“当前债券市场上的代持由于有监管部门的默许,在治理时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代持关系下的利益输送,是按照民法中的不当得利处理,还是按照刑法中的公司财产侵占或是行贿受贿处理,可能很难标出特别明确的界线。”

不仅如此,即使将代持关系合法化,如果缺少有效的直接监管,债券市场由于“代持”或“养券”(代持时间较长的),不断被放大的杠杆头寸就会成为引发风险的源泉,一旦支付存在问题,风险就会爆发。”

上述券商交易员也表示:“代持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在规定时间买回去。买不回去有两种情况:要么资金链断了;要么市场波动。买回去不合算想违约,导致金融风险。”

由此,在不断被强调的金融混业经营之后,金融风险无疑被放大,及时出台有效的监管措施(无论是来自于政策法规的,还是来自于更为市场化的监管手段)已经越来越重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多部门联手治理债市,调查的案件再多也只是一个个例,对市场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但调点一旦转移,缺少规制的市场,潜规则仍然会盛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影子银行一再变种却依然存在的原因。”

上述人士表示,要治理债市黑洞,监管部门需要铁腕治市。

上一篇:消费型增值税范文 下一篇:消费心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