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1:48:26

在线课程论文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个人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对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工程硕士多学科综合、较宽口径培养的特点,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工作实际确定研究方向,指导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其间,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又要考虑本学科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以及课程性质、学分、学时、开课学期等因素。假设以学科为单位,每学科年均招收20名工程硕士,该培养单位培养方案要求每个工程硕士修满30学分,每门课程1~3学分不等,那么每名工程硕士要选大约15门课程,20名学生就要选择约300门次课程,去掉每个学生相同的20%的公共必修课,还要因人选择高达240门次课程,扩展到全培养单位,工作量将成几何级数增加,传统手工选课方式几乎无法承担。

利用信息网络化工具,跨平台选择课程就成为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必然选择。所谓跨平台是指研究生课程体系根据学位级别、培养方式等建立的三大平台,即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制的不同,建立科学学位硕士课程体系平台和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平台。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下,根据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特点建立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平台、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平台、风景园林硕士课程体系平台,及MBA课程体系平台等(见图2)。课程体系平台的特点是大平台之间相互独立,子平台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课程体系平台是相应层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中包含上千门不同课程,工程硕士原则上可以打通平台,在不同平台中选课,从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结合工程硕士的特点,指导工程硕士跨平台选课时,既要遵循适度引导、适量选课的大原则,又要体现以人为本、兼顾公平的小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因此带来的课程组织安排等问题。

对于工作单位在学校驻地且导师要求具备较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学生,选课自由度相对较大,鼓励其尽可能多地选择全日制研究生课程体系平台中的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堂听课。时间充足的学生按照全日制硕士的课堂秩序要求,时间较为紧张的学生则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校听课,保证一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其余时间利用平台提供的网络学习功能进行自学。学习方式可灵活选择,但考试方式和标准要与全日制硕士的要求一致,做到“宽进严出”。为维护全日制硕士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在管理制度上要限制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同质化趋势,并对工程硕士做出限制,如每学期选课不应超过2门,选课的学分不超过总学分的20%,同堂听课的课程不少于50%,等等。这样的培养方案对于在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而言,是严格而必要的。

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有别于“异地办班”,仅限于部分课程教学的合作,而不是全面合作)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部门可根据企业科研、生产任务需要单独建班,指导其共同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灵活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单独安排考试,考试方式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这种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课程共享,但教学过程无法共享。一方面,同一门课程在不同时间、地点多次开展,致使教学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培养单位中较缺乏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和能力开设此类课程的教师,限制合作培养规模。但无论从招生角度还是从保证培养质量角度看,合作培养方式对工程硕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必须科学选择在合作培养单位开设的课程,既要考虑教学单位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又要兼顾企业生产实践需要。合作单位中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可参与课程建设,合作完成课程讲授。这样的课程一旦选定并开设,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延展到校内供其他层次研究生选择,将成为案例教学的典范,丰富课程体系平台。

对于大部分工程硕士而言,跨大平台选择全日制硕士的课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很大的负担。但跨子平台选课,打破专业领域的界限进行差异化管理、个性化培养是建设课程共享平台的初衷和任务。工程硕士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结合工作实际和论文要求,兼顾个性化需求,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各子平台上选课,在同一子平台的不同专业领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跨平台的选课模式打破依专业建立的班级,增进不同专业领域以及不同性质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使跨专业领域、多学科综合的培养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提高工程硕士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作用明显,符合工程硕士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

二、以信息网络化管理为桥梁,创新教学方式,在线“全日制”学习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工程硕士的办学模式是“进校不离岗”。大部分学生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不能采取完全脱产的全日制教学方式,因此各培养单位多采取在校内分阶段集中上课、到学生较为集中的异地办班、校企合作办班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样虽然解决了学生上课与工作的冲突,但“单科独进”教学方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普遍感觉集中学习时间短、任务重,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同生产实践结合,没时间消化吸收,学习效果不理想。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结合网络教育上应用广泛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专门针对“进校不离岗”的教学特点发挥网络优势,通过采用混合课程,将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结合。

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环境。教师可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学习课程内容。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间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讨论和交流。工程硕士登录平台,在Blackboard上学习课程,查阅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学习资料依托Black-board数据库实时更新,包含任课教师制作的案例,以及其他科研单位制作的PPT、动画等,使课程内容丰富、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学习中不拘泥于现有教程,紧跟学术前沿和生产实际,时效性更强。在线学习结束后进行在线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尽管在线学习有形式生动、时间灵活、内容时效性强等特点,但学生出勤率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线学习目前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学生到校集中学习时还需再次学习该课程。集中面授时,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些主要原理与方法,回答同学在网络学习后,结合生产实践时遇到的问题,课后考试依然采用传统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为在线考试成绩与面授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在线学习与集中学习结合,规避了在线考试的身份认定问题,解决了集中学习时间短造成的“消化不良”。在线学习成为集中学习的有益补充,使宝贵的集中学习时间更多地用来完成实验、实践等需教学资源支持的教学环节。

课程考试结束后,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在成绩查询前安排匿名课程检查问卷调查表,学生填写问卷后可查询成绩。管理人员通过问卷掌握学生对课程、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利用Blackboard平台,对课程的学习人数、成绩分布等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综合主观教学效果评价和客观数据分析的课程检查报告单,能比较准确地对该门课程做出科学结论,使两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得到科学监测,有效保证学习质量。

工程硕士多数来自生产一线,学习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错过课程或考试未达标准而重修情况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全日制硕士,管理者和学生本人需实时掌握信息并及时处理。信息网络化平台为管理员提供课程表、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习情况等功能;对研究生秘书提供学生成绩查询、成绩单打印、成绩不合格提醒等功能;对任课教师提供作业、在线答疑、在线上报成绩、查看课程评价等功能;对学生提供在线查询成绩和课程表、自助打印成绩单、在线申请重修等功能。这些信息及时在各模块间流动,极大缓解了各级管理者的工作强度,改变以班级为单位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集约化管理不仅给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提供高效服务,还体现出管理者的人性化和服务意识。

三、以信息网络化管理为工具,强调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

工程硕士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约6个月,主要完成课程学习、论文开题和答辩等关键环节。师生互选、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撰写等环节,学生只能在各自工作单位独立完成或由校外导师协助完成。这种过程管理方式是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工程硕士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校内外双导师制度。首先,师生相互了解是双向选择中需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双导师制度意味着,师生互选工作量至少是工学硕士的一倍以上,要求实施更精确的管理方式和更高效的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凭借多信息综合管理、信息实时更新的优势,对师生互选起到重要作用。导师通过入学考试面试环节了解学生,可在平台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学生通过平台可查询本学科所有校内外导师信息,及其对所带学生的具体要求。信息对称双向流动,最大可能地避免师生互选中的人为干扰,提高双向选择的一次成功率。另外,通过设置平台中师生互选功能模块的相应参数,管理部门可避免师生互选过程中出现导师“贫富不均”现象,在管理层面上为各级管理者实时监控师生互选提供手段,预先规避师生互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师生互选高质、高效。

论文选题和撰写是工程硕士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一重要环节是失控的:学生往返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间,与校内外两个导师反复协商论文选题,效率极低;学生转述导师意见时,还可能出现理解误差。采用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的选题功能模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平台为校内外导师开辟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讨论区,不但可进行多方会议,还可视频通话、传输文件,并保存通话记录和所传输的文件资料。校内外导师和学生约定时间进入讨论区,对选题进行充分协商与研究,最终形成高质量的选题报告,经校内外导师同意后,汇总给研究生秘书交学科带头人审核。学科带头人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导师对学生选题的指导过程和意见,对本学科所有工程硕士的选题进行审核。网络平台审核结束后,研究生秘书整理并打印本学科所有申请开题的工程硕士的开题报告,交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会签,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开题论证工作。

在论文撰写和实验期间,导师要求学生通过平台定期汇报论文进展、提交研究报告和实验数据,并根据进展情况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学生可在讨论区留言,就某一问题请教导师。校内外导师之间可就学生论文进行交流,遇到难题还可通过平台邀请本学科其他导师参与讨论,以保证学生论文撰写方向正确。学校各级管理者通过对导师、学生上线讨论次数及有效性进行统计,评估导师的指导工作量,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学生通过平台将论文传给导师,导师签署意见后转给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汇总转给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对论文进行和送审等操作。这期间涉及的意见反馈和反复修改等,全部通过平成。学生完成论文后可在平台上申请答辩。研究生管理部门在平台上设置财务控制点、答辩资格审查控制点和论文递交时间控制点等关键节点,控制申请答辩资格和递交论文时间,杜绝人为干扰,保证论文有充足的送审时间,最终保障论文答辩时间。

根据工程硕士的自身特点,可采用信息网络化管理对其进行个性化培养,在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监控下,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时信息流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实现工程硕士管理的精确化和集约化。平台将以往针对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的在校封闭式教学,改为基于网络的多种教学方式并举的半开放式教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实现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确保工程硕士教育走上质、量并举的良性发展之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Hong Kong

Joseph F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s.)

Webbased learning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5,211pp.

Hardcover RMB:840.51

ISBN9812564306

基于万维网的学习

技术与教学法

RKwanJ方编

基于万维网的学习涉及了在管理现有教育设施的情况下,使用合理的技术及相应的教学方法。香港万维网学会从2001年起就组织了有关基于万维网学习的年度国际会议。该会议吸引了许多学者和工业界专业人员提交论文,并且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过程中参与讨论。第4届基于网络的学习:技术与教学法国际会议于2005年8月1~3日在香港举行。每次会议均有超过100篇的论文受到会议程序委员会的审查,这些论文覆盖了有关电子学习的基础设施、学习行为和教学效率的先进技术。

本书是这次会议的会议录,共收集了22篇论文,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工具,包括第1~6篇论文。(1)基于Intel TEST的多选择测试软件:在线英语测试的开发及评估;(2)Weblec:一种由大学生开发的全面课程管理支持系统;(3)还帐还是赊帐:大学图书馆电子保留支持基于万维网的学习;(4)用于校园内线路课程的基于万维网的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5)个性化电子学习平台知识图构造的机理:一种语义学方法;(6)另一种基于万维网学习的平台。第二部分模型,包括第7~12篇论文。(7)混合学习方法:应对机械课程注册下降的策略和一个用阿拉伯语教授AutoCAD的有希望的模型;(8)概念图和学习对象;(9)基于万维网的控制学习系统的组成;(10)借助电子学习增强基于问题的学习:有关数据结构及算法教学的研究;(11)应该怎样培训在线指导教师;(12)开发电子学习动态万维网写作系统的方法。第三部分应用,包含第13~17篇论文。(13)依据事先存在的内容创建一个学习对象文库;(14)基于SOAP的移动辅助学习资源服务框架;(15)通过利用最小反馈教授汉字的笔顺;(16)一个具有自动评估的在线编程环境;(17)考试试卷中的Webits工具与质量控制。第四部分人员因素,包含第18~22篇论文。(18)在线学习平台的社会资本创造与互惠;(19)香港教师准备好电子教学了吗?(20)电子学习的学习风格与学术成就之间的比较评估和相互关系;(21)电子学习的学习风格和学术成就之间的比较评估与相互关系;(22)远程学习课程较好管理的一个基于万维网的环境。

本书描绘了出自研究和专业人员的令人感兴趣的最先进成果,他们把现有的万维网技术应用于各种学习努力之中。它包含了精选的、由许多相关领域专家撰写的、经同行评议的论文。对于从事基于万维网或基于电子学习的学生、研究人员而言,本会议录是一本出色的参考资料。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Hu Guanghu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远程教学 开放教育

1 系统设计的研究背景

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已经成功地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辅助工具。在我国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充分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而且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极大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各种教育层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课件、考试等系统或平台也逐渐发展成熟。但是,目前实施网上远程教育的高校已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中的教学系统一般都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设计的,还不能实现对远程教育的全面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能对教学计划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即除课程教学之外,还应对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持服务。

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是学习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尤其重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作品和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毕业论文期间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当前各大高校都开发了毕业设计的网上指导系统,但这些系统主要是实现网上选题,开题报告的提交和毕业论文的提交。

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具有自身特点,他们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1)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对一辅导;(2)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不可能经常来学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3)有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入学前也没有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背景,没有完整的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在做毕业课题设计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希望有一个学习平台,可以补充计算机专业知识,希望有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4)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会发生学生多次修改论文也无法完全满足格式要求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完全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也很困难。

根据开放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笔者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平台。该指导平台主要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毕业论文的在线指导,还包括课题的设计指导平台和论文写作平台。

2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了B/S架构,学生、指导教师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向毕业论文指导平台提交请求、接收反馈结果,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毕业论文指导平台部署在学校内部的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包括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网站服务器用来处理所有的用户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该系统是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上进行开发的,采用和C#语言为前台开发语言,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下面将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3 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一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如图1):

图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1 用户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是进行用户管理,针对两类用户,指导教师和学生。系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注册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成功后,由管理员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登陆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3.2 毕业课题设计辅导功能模块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线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例以及系统开发的难点解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比较形象的视频演示和文字描述的两种形式,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

图2 毕业课题设计指导模块结构图

如图2所示,该功能模块针对两类用户,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将信息系统案例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进行上传和编辑,本平台提供教师以网页和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案例的形式,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信息系统案例的演示视频。教师可以实现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完整的信息系统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视频信息,方便学生自己在家学习。通过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

如图3所示,该功能模块提供给学生一个编辑论文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要编辑论文的条目,如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然后在对应的编辑平台上进行文本的输入和修改。论文会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论文条目格式自动生成。学生可以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选择导出为word格式。由教师在后台设置好论文编辑的条目和格式。这一功能方便学生统一论文格式,也方便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论文的情况。

3.4 师生互动的在线答疑功能模块

该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在线互动,由教师设置好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统一在一个讨论平台上,学生只能在教师分配好的课题组平台上发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同一课题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平台不同于其他毕业论文指导系统只有一个统一的讨论平台,而是以课题组为讨论单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指导,也利于学生之间对同一类课题进行交流。

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共有8个表,这8个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数据表说明

每个数据表的具体设计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5 结论

该系统是针对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利用远程教学的方法开发的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它不同于其他的毕业设计在线系统,它不提供教务人员的论文管理功能,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方便两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进行远程交流和远程学习。因为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存在了毕业论文的提交系统,但已存在系统主要是实现毕业论文的提交和管理使用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而该系统主要是针对理工类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设计的,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论文的编辑问题,还提供了辅导他们进行课题设计的功能。该系统正在开发试验阶段,根据学生和指导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我们还可以进行功能的适当调整和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崔东浩.业余大学毕业论文指导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张晓东.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35-37.

[3] 邓昌胜,张杨林,唐荣,刘舱强.基于.NET的毕业论文在线指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8.10:74-77.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大学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语言写作培训机构,用于开展相关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对提高大学生、高校教师的写作、交流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国,专门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项目开展的还较少,高校的发展对此提出了更为迫切、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多数大学具备了开展写作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需要高校领导能更加重视,并从经费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从而推动大学语言写作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在线教学;辅导教师;教学反思;学习分析;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 06-0089-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4

引言

2011年以来,在美国顶尖大学中迅速发展起来并迅速影响世界的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无疑给“在线学习”这一学习形式树立了成功应用的典范,该模式证明了只有当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特别是当辅导教师的存在以及相关系统指导活动实现时,在线学习才是有效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线学习并不是纯粹的学生自主学习,还需要充分发挥辅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线学习模式下,师生活动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尽管有同步教学活动发生,但更多时候是异步教学活动,因为异步教学更有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不同于课堂面授教学,辅导教师难以把握一门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开展情况的全貌。但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的记录,辅导教师了解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可能的,而且基于学习过程记录开展在线教学的反思以不断改进在线教学这一做法也是必要的。一文献探讨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反思对象就是教学过程,反思的基础是对教学过程的忠实记录。波斯纳(Poser)将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以及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样的。王映学、赵兴奎指出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录像反思、日记反思、从学习者角度反思、与同事及专家的交流中反思以及通过向学生征询意见反思。张大均将教师成长的途径从观摩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决策训练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说明。俞国良等则将教师的反思训练列为录像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教学反思法。从上述方法中可以看到,教学反思的基础是对教学过程的忠实记录。在“日记反思法”中,第一步就是对教学中包含问题的教学事件进行详细、忠实的描述。在“从学习者角度反思”中,第一步就是“简要记下学习发生的时间、场合、涉及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讲授或主持)人员”。在微格教学法中,则通过录像设备记录教学全过程。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忠实记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便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反思工具。近年来兴起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反思的有力工具。学习分析技术是对学生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学术进展,预测未来的表现,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学习分析技术可用来开展更为深入的教学分析,以便教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在线学习中,在线学习平台详细记录了师生行为,犹如课堂教学录像。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师生行为记录数据,可以再现在线学习过程,使教师能够把握在线教学过程全貌,并了解每个教学环节、重要教学活动以及每个学生的种种细节,使原本模糊的印象数字化、清晰化,辅助教师反思其在教学设计、资源制作、学习引导、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选取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为样本,应用学习分析技术,具体包括话语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分析技术,统计分析与可视化、聚类、预测、关系挖掘、文本挖掘等数据挖掘方法,以及SSAS、SPSS、ucrNET、EXCEL、ICTCLAS中文分词系统等工具,从一位辅导教师的视角,开展基于学习过程记录的在线教学反思研究,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反思形式。

二 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网络教育从业人员培训班为研究对象。该培训班依托Moodle平台开设(网址:http://),有“学生支持服务”、“在线学习辅导”和“在线课程设计”三门课,每门课的培训时间为6周,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开展在线学习,辅导教师提供全程的在线辅导。本文具体选择“在线学习辅导”课程第五期培训班作为研究样本。

三 数据分析与培训反思

1 重温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群体平台访问行为分析

通过对平台模块访问、模块访问序列以及师生活动时间分布情况的分析,重新回顾教学过程,并对一些突出的数据表现加以解读,使原本时空分离的师生活动再度整合,还原辅导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原貌。

(1)平台模块访问总体情况

表l是该期培训过程中,师生访问Moodle平台各模块的频次统计结果。

从统计结果可知,师生最常访问的模块是“forum”,占总活动频次的近50%,说明课堂讨论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这门基于讨论的探究式课程学习的突出特点。其次就是“wiki”、“resource”和“assignment”三类行为。这三类行为的频次和比例较为平均,是位列“Forum”之后的重要学习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课程设计中的“wiki”其实是为了给学生协作式小组学习的机会,是除“forum”外学生之间重要的交互空间。“resource”(浏览资源)是学习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参加讨论和wiki协作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以“assignment”(小论文、大论文)的形式呈现。这几个模块的频次和比例分配较为合理,较好地还原了教学过程。

(2)平台模块访问序列分析

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同模块的访问频次,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师生访问平台模块的路径。

这里采用Microsoft顺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算法,数据来源则是用户每天浏览课程页面产生的过程数据。笔者选取5个频繁访问模块包括forum、wiki、assignment,resource和user(course除外,因为在该模块主要发生登录行为,并没有实际的学习行为)的数据来分析模块访问序列,得到如图l所示结果。由图l可知,从user、resource、assignment、wiki四个模块跳转到forum的条件概率均比较高(分别为0.40、0.32、0.26、0.16),可见forum是一个活动中心模块,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中介模块,诸如resource、assignment、wiki等活动可以从中再次启动。而在由forum跳转到其他模块的情形中,forumresource的转换组合的发生概率是最高的,达到0.06。在发帖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再继续学习相关资源,这符合学习常规,也形成了讨论带动资源的学习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和反思。另外,resource模块对其他模块的支撑作用还表现为assignmentresource,这一条件概率达到0.13,即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助于资源模块,这也是符合学习常规的。

(3)不同时期各模块访问特点

接下来结合时间维度,了解不同时期平台各模块访问特点,以了解不同时期师生关注重点的变化。计算出本期培训不同周此平台模块访问频次分布情况,并绘制师生在主要学习模块的活动频次占比随时间分布的折线图,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除高频访问模块forum外,在正式学习开始前两周及第1周,学生的访问重点user模块和resource模块反映出学生在熟悉人和内容。这启示我们,在网络课程开始之前,辅导教师可能需要提前两到三周就介入课程的学习,实时跟踪学习进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来进行预热,这对于后面课程学习的顺利发展和学生积极性的保持都很有帮助。进入第2周,开始主要的学习活动,主要模块则是wiki以及forum。到第3周,wiki活动达到顶峰一一第3周出现本课程第一次wiki协作式小组学习活动,所以这时达到顶峰是正常的;另外,这些学生从没有接触过基于wiki的小组写作式学习,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参与。到第4周,assignment活动达到顶峰。这实际上是学生提交的第3周布置的assignment(小论文),这是本课程第一次提交assignment;课程结束后的三周,assignment模块的活动逐渐增强,伴随着resource模块活动的增强,forum活动相对减弱,进入做作业(撰写大论文)的状态。

2 聚焦重点教学活动一一师生论坛交互分析

师生在论坛的讨论发言是本课程的一项重点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相关教学信息得以传递,各种其他教学活动得以依次展开,课程知识也在这里不断呈现,支持服务也在这里相继给出。

(1)师生交互的数量与内容

该课程讨论活动在6个学习单元分散展开,本期培训班发帖数量累计743个,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辅导教师的发帖量基本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从该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第1周“学习指南”和第2周“第一单元:什么是在线辅导?”两周的教学中,由于是在线教学的开始阶段,辅导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投入相对更多的时间。从第3周开始,数据显示,辅导教师的发帖量开始有所减少,从将近50%的比例下降到40%左右。这是因为,经过前两周的学习,由于辅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效果明显。从第3周开始,辅导教师有意减少了发帖的量,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并参与讨论,这时候学生明显上升到了讨论的主角这一角色,这说明辅导教师对于讨论的把握和控制比较成功。

(2)师生交互发帖的内容

作者采用傅骞、魏顺平等研发的术语提取算法从所发帖子中提取了约240个术语,如表3所示。这些术语的出现频次为4909次(其中辅导教师使用976次,约占20%);在481个帖子中出现(其中教师帖为204个),占帖子总数的65%。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1/3左右的帖子没有出现任何术语。由此可见,论坛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课程知识讨论,次要功能则是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参加学习。

在前10位术语中,“辅导”出现了3次,“在线(远程)”出现了4次,这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程的特点,即在线学习辅导。而排在前两位的是“辅导教师”和“电大”,这更能说明这次培训的内容和对象的特点。无一例外,本次培训的对象全部来自电大系统,所以他们对本系统是最关注的,另外他们对如何做好“辅导教师”也是最关心的,所以他们选择了这门课。从这些术语可以看出,本期的讨论比较成功,课程的设计也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接着,作者对各单元使用的普通词汇(包括动词和名词等实词,不含虚词,不含术语)使用频次进行统计,以体现辅导教师的语言艺术和辅导特色。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十的普通词汇分别是“同学、加油、学生、谢谢、可以、学习、问题、课程、研究、讨论”。“加油”和“谢谢”这两个词的大量使用反映了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情感支持。辅导教师时时刻刻不忘鼓励、支持任何一位学生的发言和进步,处处对他们的讨论表示感谢,无论发言是否精彩,无论对他们的观点是否赞同,都通过“加油”和“谢谢”表示感谢。

(3)师生交互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构

我们从师生交互发帖时间分布以及师生交互网络分析来了解师生交互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构。本培训课程设有6个单元外加大论文指导环节(实际上是7个单元),计划教学时间是6周,一个单元用时一周。理想情况下,学生应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相应单元的活动,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每个单元的“话题讨论”为例,某个单元的话题往往要持续3周才会真正结束。各单元讨论活动随时间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表4中带*号的数字部分是在单元规定学习时间内的发帖数量,但是每个单元在规定学习时间后,在随后的2至3周还陆续有帖子发出来。于是从第3单元开始,将会有3个单元的活动叠加在一起。出现这种叠加现象,可能较大程度上是由工学矛盾造成的。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本周的学习活动,所以会往后拖延。其实,从学生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这也要求我们的在线教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恰恰是在第3周开始出现第一个assgignment(小论文),学生的负担开始加重。正是当“新债旧债”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出现了连锁式叠加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也会无形中增加辅导教师的负担。

根据辅导教师和学生发帖、回帖的关系,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可绘制师生交互网络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所有24个成员(包括辅导教师,如图中编号为68的正方形节点)均在一个网络中,不存在孤立的成员。

四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为样本,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从一位辅导教师的视角,开展基于学习过程记录的在线教学反思研究,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反思形式。研究表明,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师生行为记录数据,可以再现在线学习过程,使教师能够把握在线教学过程全貌,并了解每个教学环节、重要教学活动以及每个学生的种种细节,使原本模糊的印象数字化、清晰化,辅助教师反思其在教学设计、资源制作、学习引导、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会发生学生多次修改论文也无法完全满足格式要求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完全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也很困难。根据开放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笔者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平台。该指导平台主要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毕业论文的在线指导,还包括课题的设计指导平台和论文写作平台。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了B/S架构,学生、指导教师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向毕业论文指导平台提交请求、接收反馈结果,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毕业论文指导平台部署在学校内部的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包括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网站服务器用来处理所有的用户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处理相关的数据。该系统是在VisualStudio2008平台上进行开发的,采用和C#语言为前台开发语言,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下面将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一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是进行用户管理,针对两类用户,指导教师和学生。系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注册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成功后,由管理员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登陆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2毕业课题设计辅导功能模块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线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例以及系统开发的难点解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比较形象的视频演示和文字描述的两种形式,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如图2所示,该功能模块针对两类用户,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将信息系统案例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进行上传和编辑,本平台提供教师以网页和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案例的形式,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信息系统案例的演示视频。教师可以实现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完整的信息系统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视频信息,方便学生自己在家学习。通过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

如图3所示,该功能模块提供给学生一个编辑论文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要编辑论文的条目,如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然后在对应的编辑平台上进行文本的输入和修改。论文会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论文条目格式自动生成。学生可以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选择导出为word格式。由教师在后台设置好论文编辑的条目和格式。这一功能方便学生统一论文格式,也方便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论文的情况。

4师生互动的在线答疑功能模块

该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在线互动,由教师设置好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统一在一个讨论平台上,学生只能在教师分配好的课题组平台上发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同一课题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平台不同于其他毕业论文指导系统只有一个统一的讨论平台,而是以课题组为讨论单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指导,也利于学生之间对同一类课题进行交流。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共有8个表,这8个表具体如表1所示:表1系统数据表说明5结论该系统是针对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利用远程教学的方法开发的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它不同于其他的毕业设计在线系统,它不提供教务人员的论文管理功能,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方便两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进行远程交流和远程学习。因为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存在了毕业论文的提交系统,但已存在系统主要是实现毕业论文的提交和管理使用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而该系统主要是针对理工类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设计的,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论文的编辑问题,还提供了辅导他们进行课题设计的功能。该系统正在开发试验阶段,根据学生和指导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我们还可以进行功能的适当调整和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慕课;知识图谱;SSCI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49-03

Knowledge Mapping on MOOC based on SSCI//ZHANG Qi

Abstract Taking the 158 SSCI papers that focus on MOOC in the Web of Science (2009-2015) as research objects, using Cite Space for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earch time, research team, and research focuses of MOOC,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in China.

Key words MOOC; knowledge mapping; SSCI

1 引言

慕n(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1]。这种模式起源于国外,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掀起大规模在线课程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在我国,慕课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SSCI收录的以慕课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揭示慕课的研究现状,为慕课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内容覆盖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

本文以SSCI为数据来源,以“MOOC”or“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

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得到用于分析的数据记录158条。利用Cite Space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2],分析慕课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力量、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揭示国际慕课研究的态势。

3 结果与分析

研究趋势分析 论文数量的变化是表征研究领域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价该领域的研究阶段和预测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3]。按年度统计慕课研究的SSCI论文数量,分析其研究趋势,如图1所示。慕课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起始阶段(2009―2012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5年)。在起始研究阶段,论文数量不超过4篇,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在快速发展阶段,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自2012年到2015年的4年,论文由1篇增长到84篇,表明慕课研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可以预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慕课仍将是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研究力量分析 利用Cite Space构建慕课SSCI论文的国家/地区分布及合作图谱(图2),揭示慕课研究领域内高产和高影响力的国家/地区间的基本合作关系。图2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国家/地区的文献数量,节点越大,说明该国家/地区的文献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国家/地区间合作的论文越多;节点外圈的颜色代表国家/地区的中心性,紫色外圈节点的中心性≥0.1,是国家/地区分布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如图2所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55篇,远超其他国家;其次是西班牙和加拿大,分别发文24篇和17篇。美国、英国和德国是慕课研究国家/地区合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在国家/地区合作中起到较强的桥梁作用,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发文4篇,仅与美国开展合作,国家/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相对不足,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

机构分析可以挖掘研究领域内高影响力机构和科研团队,为科研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开展慕课研究的机构有180家,发文量前10名的机构如表1所示。机构中,阿色巴斯卡大学和哈佛大学发文量最高,发文7篇;其次是麻省理工学院,发文量为6篇。Cite Space软件构建的机构合作图谱(略)显示,慕课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分散,尚未形成合作的中心,相互交流不足,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

研究方向分析 如表2所示,慕课SSCI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和教育研究(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共发表111篇论文,占比77.15%,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方

向;其次是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该方向21篇,占比13.46%;位列三、四位的传播(Communi-

cation)和心理学(Psychology)论文数均在10篇以上,分别占比7.69%和7.05%。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的篇幅不大,却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高频词可以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热点[4]。利用Cite Space形成慕课SSCI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频次,节点外圈的颜色代表节点的中心性,紫色外圈的节点中心性≥0.1,一般认为是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且紫色外圈越厚,节点的中心性越高。

从图3可以看出,慕nSSCI论文的高频关键词有慕课(MOOC)、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教育(education)、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学生(student)、在线教育(online education)等,这些高频关键词可以代表慕课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关键词的中心性来看,慕课(MOOC)、学生(student)、评价(assessment)、评估(evaluation)、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教育(education)、

技术(technology)和环境(environment)等高中心性关键词是慕课SSCI论文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在研究中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4 结论

以SSCI收录的以慕课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为对象,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慕课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慕课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起始阶段

(2009―2012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5年)。当前,慕课研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可以预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慕课仍将是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2)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慕课SSCI论文的高产国家,在国际研究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我国慕课SSCI论文的发文量较少,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相对不足,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3)阿色巴斯卡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是慕课SSCI论文的高产机构,机构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4)教育和教育研究是慕课的主要研究方向。此外,慕课研究还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传播和心理学等研究方向。

5)慕课、高等教育、在线学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教育、联通主义、学生、在线教育等高频关键词是慕课领域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116-121.

[2]Chen C. Cite 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359-377.

[3]邱均平,吕红.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研究[J].情报学报,2013,32(5):548-560.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8篇

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往往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与运算,很多问题必须通过软件操作完成。因此统计软件的选择和教学也是多元统计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众多的统计软件中SAS因其功能强大而被统计专业人员所乐道,但其不菲的价格和只租不卖的销售策略阻碍了它在高校中的流行。SPSS以其”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许多高校统计相关课程的首选教学软件,与SPSS相关的软件教程也较多,但SPSS不具备扩展性,不能编写新算法,只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语言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研究人员不仅可以自由地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方便地查看其源代码以便深入了解统计思想的实现过程,同时在R语言社区网站有超过3000个解决各种问题的工具包可供免费下载使用。此外研究人员可以编写自己的程序来实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因而R语言成为发展最快的软件,深受统计师生和专业人员的欢迎。基于以上优点,笔者选择R语言作为教学辅助软件。为了减少R语言软件学习的难度,方便学生快速上手,笔者利用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将R语言的语法和操作以视频的形式分模块录制下来并上传网络,方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软件操作水平。此外,为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笔者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湖南省2013年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选拔赛试题),用R语言作为工具去分析实现,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R语言的语法和相关函数,同时让学生看到R语言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基于可重复研究的案例教学

(一)可重复研究的内涵

所谓可重复的统计研究,就是一个研究结果既可以在作者手中生成出来,也可以“移植”到他人的平台中用同样的工具重复生成出来,可重复研究的思想来源于文艺化编程。从形式上看,可重复研究的案例或论文是一个文字与代码的混排文档,这个混排文档称为“源文件”,从源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相应的代码。对源文件进行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结果文件”。通过不同的设置,这个“结果文件”既可以包含代码,也可以只包含代码运行的结果,这时的结果文件与普通的分析报告就没有区别了。在R语言中,实现可重复研究非常简单,下载免费的R语言集成环境RStudio(http:///),安装免费的knitr包,就能够编写MarkDown格式的文档(可以方便地转换为网页形式),如果电脑上安装有latex,也可以生成tex文件,并最终得到pdf格式的文档。

(二)基于可重复研究的教学实践

为配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系内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上机课时占到了课程学时的1/3,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上机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重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弱化统计理论的推导(仅就关键理论进行推导),利用多媒体和R语言,结合课本上的例题演示软件的操作和结果提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理解统计思想,熟悉分析步骤,掌握重点理论结果,熟悉相关函数的目的。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优秀和便于操作的相关杂志论文,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利用R语言再现其结果。通过对论文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体会统计方法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统计方法和软件操作离不开上机实践。在上机实验之前,教师通过规定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提纲,总结实验方法和R语言相关函数与参数,在学生上机实验之前发给学生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一做法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内容胸有成竹,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又能充分发挥所学撰写实验分析报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试卷与平时成绩综合得分,但这一评价方法与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并不匹配。笔者采用综合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得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效果较好。将课程的最终成绩与平时的学习、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以不同的权重分散于学习的各个阶段,有效地破除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学,考试作弊”的心理,因而更全面、公平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五、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既能改变现在大学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一现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搜索网络协同工具时无意中了解到科研在线的团队文档库,经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一免费的平台能够基本满足网络教学这一需要。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这一个平台做简单介绍。科研在线是中国科技网面向科研学者的科研应用服务门户,中国科技网是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学术性、非营利的科研计算机网络。而团队文档库则是科研在线提供的面向团队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教师通过注册一个账号,创建一个团队,同时邀请所有的学生加入该团队,一个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教学系统就具有了初步的轮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课件、参考论文、实验要求、典型案例、软件操作方法视频等相关资料上传到文档库的公共资源部分,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下载和学习。其次,在文档库中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相应文件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都以word形式上传至自己的文件夹下,由于文档库具有版本控制的功能,学生每次都可以在同一个文件中输入相关内容,系统会自动记录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待课程结束,只需将最终版本下载下来,就可以得到属于学生自己的实验报告手册。最后,系统中的文件都记录了版本,具有评价、分享等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论文进行修改指导,对优秀的实验报告、论文可以分享给所有人学习、模仿。使用文档库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随着教授学生人数的增长,文档库中的相关资料也会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整理选出优秀的学生实验报告和论文,不仅可以充实课程的教学资料,也可以成为课程的“知识库”,使后来的学生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统计课程,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介绍了以可重复研究为核心的案例教学和相应的考核方式,重点介绍了以科研在线文档库为平台打造的网络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程教学和组织中网络的成分必然会越来越大。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9篇

最近哈佛爆出史上最大的作弊案。8月30日,哈佛大学本科教务主任杰·哈里斯向全体学生致信称,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正对一门春季课程进行调查,超过125名学生涉嫌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结组合作与共享答案。此次案件规模堪称“前所未闻”。

涉嫌作弊的课程为“政府管理1310:美国国会概论”,这是今年春季的课程,注册学生一共279名,授课教师为助理教授马修·派拉特。他在5月对期末试卷进行评分时发现其中有10~20份出现雷同,因此上报至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随后,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展开调查,核查了该课程所有学生的试卷,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存在“抄袭答案与不正当合作行为”。

现在,所有涉嫌作弊的学生已逐个接受学校执行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问询和调查。依照规定,哈佛对作弊学生的处罚包括劝诫、首次违规警告和强制离校一年。作弊者经确认后将被罚休学一年。

作为世界最知名的大学,哈佛并不是第一次爆出作假丑闻,2011年11月,一位哈佛在校生因为伪造文件被判入狱一年。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骗子也能进哈佛

两年前,《华盛顿邮报》收到了一份实习申请,这份来自23岁男大学生亚当·惠勒的申请信非常吸引人,在简历中,他在哈佛的平均成绩点数是满分4分,而且简历上说他已经写了6本书,精通4种语言,其中包括古代亚美尼亚语和古波斯语。他的简历上写满了获得的各种奖励和奖金。虽然没有获得《华盛顿邮报》的实习机会,但是他贴在网上的简历链接到了众多的媒体,包括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简称NPR——,《纽约时报》和八卦网站Gawker上,从而获得了一家媒体的实习机会。

与此同时,惠勒还把他的转学申请发到了耶鲁、斯坦福和布朗大学。结果哈佛大学保卫处抓住了他,事实证明他的论文是剽窃的,他的成绩单是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假造出来的,他的获奖经历全部是伪造的。而他能够进入哈佛,也是通过做假。

惠勒本人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公立高中,然后在缅因州的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读大学。但是他胆大妄为,把一首获得普利策奖的诗歌署上自己的名字参加鲍登学院的学生竞赛,被发现后遭到停学处分。在休学期间,惠勒成功地捏造了毕业于顶尖高中菲利普斯学院和大学就读于麻省理工的简历,伪造了两所学校的成绩单和推荐信,申请转学去哈佛。他不但成功被哈佛录取,还拿到了5万美元的奖学金。

惠勒刚到哈佛,就又抄袭一位哈佛教授的文章,并用来申请美国最著名的奖学金之一:罗德奖学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获得过)。结果这一回申请材料在审查期间被发现,哈佛大学进而调查他当初的转学申请材料,这才发现当时的所有材料包括5封推荐信全部都是假的。因此惠勒受到了20项欺诈。

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写简历,还有什么样的简历能比这位天才骗子的更有参考意义呢?如今,中国学生们可以在新浪爱问网站下载他当年的造假简历。虽然内容多半都是假的,可是他的格式、用词以及学习经历的选择和包装,那都是最牛的范本!

论文成为美国的朝阳产业

不得不说,惠勒的例子太极端了,甚至法庭在对他审判之前,也考虑让他先接受精神病方面的评估。如果说惠勒的经历是好莱坞喜剧片的好题材,那戴夫·托马尔的经历就平常多了,顶多可以拍成连续剧。

戴夫·托马尔是《影子教授》一书作者,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十几年来在多家在线论文网站打工的经历。2010年,托马尔首次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上,引起了轰动,如今,这段经历扩充成书在美国出版。在书中,托马尔把自己描述成痛苦的,债务缠身的罗格斯大学毕业生,穷得没有替换衣服,生存压力把他变成了一个大烟鬼。不过,后来他还清了大学贷款,还给女朋友买了结婚戒指,用的就是替大学生写论文赚来的钱。

托马尔说,“大学教育教给我的就是如何帮助学生们在论文上造假”。托马尔能写的论文题目非常广泛,从保加利亚政府的腐败到巴黎迪斯尼乐园的失败,从心理学到历史各学科都能写。

托马尔在这家论文网站工作了10年,期间替人写过学期考试论文、课程作业,甚至还写过博士论文。

在美国,大约有二百多家网站从事此项业务。它们接受各种信用卡和各种网络付费方式,宣称能保证让你的大学生活过得没一点痛苦。其中一个网站()声称顾客的满意度达到了97%,已经写了137万多篇论文,当然了也不能完全相信一个骗子公司的数据。很多网站都声称他们的拥有名牌高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担保能够经得起各大高校花巨资购买的反抄袭软件的审查。

一般来说,需要服务的学生需要在线给出要写的题目和截稿日期,来自导师的特殊要求和需要的行文格式。有些学生甚至会把需要的参考书寄给,托马尔的书架上就塞满了价值不菲的宪法史、文学、商业和心理学参考书,这算是额外福利。托马尔说。最有意思的就是在线和那些几乎不识字的顾客交流,“亲爱的作者,你能‘邦’我写篇论文吗,我的最晚期限是晚上7点”,有时候在线交流会变得信息混乱,托马尔才意识到他交流的对象既有学生也有学生的家长,父母有时候正是孩子的同谋。

托马尔说他主要工作的一家论文工厂的老板人非常好,“从来不会少给我一分钱,也不会拖延一分钟,如果我与顾客发生争执,公司总是站在我这一方。”但是繁重的工作毁坏了托马尔的健康和生活。这些都是为了让养尊处优和毫无准备的天之骄子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托马尔在书中写道:“在高校的招生广告上,印得都是那些笑得没心没肺的学生们。”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论文的广告都是刊登在杂志的广告页上。而如今,只要搜索就可以了。没有电脑的时代,学校的公章需要些技巧才能仿造,而如今各种软件让造假的门槛越来越低。哈佛作弊案、骗子惠勒和影子托马尔的故事,说明了高科技给高校招生带来了多繁重的工作,就业市场的萎缩给造假造成提供的多广阔的市场。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像沉默的一代、婴儿潮一代和X一代,Y一代(199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人)是不把工作伦理作当回事的,对他们来说,结果更重要,而手段无所谓。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翻转课堂;论文写作;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46-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本科第二学位教育或跨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以期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1]。但是目前的公选课授课普遍采用与专业授课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忽视了学生跨专业学习的难度和复杂性,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c为各专业单独设立的学位专业课不同,通识教育或公共选修课程的学生组成通常来自于十几个不同的学院,其专业往往从理学、工学到经管、文法等学科跨度极大并且毫无相关性可言。如按照原有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和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根本无法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宽度、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必须对公选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2]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学习过程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消化两个阶段[3]。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成信息传递,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实践完成知识内化,这一形式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交互过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翻转课堂的提出正是随着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的[4]。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学习过程的颠倒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全面提升课堂互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5]。

翻转课堂这一课前传授加课上内化的教学方式[6],是将信息传递通过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等资源来实现,而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反馈、答疑和讨论交流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这一教学改革最早发源于美国[7],而后迅速在国内外广泛实施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8]。课堂经过翻转以后,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课堂成为学生进行项目训练、解决问题的场所,学生训练中进行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完成知识内化,还有利于实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9]。

三、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的特点及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分析

1.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的特点。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之一。随着我国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发表高水平论文尤其是ESI高被引论文成为评价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科生作为高校科研的未来和后备力量,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得到适当的训练和启发,激发其科研兴趣并提高其论文写作能力,将为之后的研究生阶段高水平论文成果的集中发表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学生的创新训练和科研能力提升,因此在本科生中开展论文写作及投稿方法的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与传统基础和专业课程不同,通识教育具有学生人数、年级不定、专业各样、知识基础参差、知识结构不同等特点,如何达到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首先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前所述,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课程,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对于科技论文的实际撰写能力,并且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选题、如何组织内容及如何规范书写,提高学生的整体科研素质,帮助学生练就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要素进行讲解,还应该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将大量成功案例引入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全面性。除此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反馈,真正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化。

2.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分析。应当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于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强调动手与实践。学生难以仅仅依靠传统课堂的听讲模式就学会如何撰写科技论文,需要在实践训练和反复操作中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这就要求采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研讨式教学法等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强调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因此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研讨式及项目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为吻合,将非常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2)实现翻转课堂需要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当前,现代化教学设施与互联网络已在普通高校完全普及,这就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硬件的保证。此外,当今在校大学生一般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有了充足的认识和实践,并且进入大学以后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操作系统与网络工具以及操作各种多媒体资源。因此,大学生具备的信息类工具应用能力已完全满足翻转课堂的自学条件要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随年龄、经验、知识的提升而不断提高,而翻转课堂教学已在中小学生中成功实施,因此大学生也能够胜任知识的自主学习。

(3)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翻D课堂能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作为高校科研的重要考核指标,一直是国内外学术领域之中的关注热点,有大量的相关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并作为教学素材,同时科技论文撰写通识教育的任课教师本身也是一直拼搏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高水平经历,能够胜任该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制作与等任务。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实施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完全可行的。

四、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如前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前在线教育与课堂学习训练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并提高教学质量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同时强调课前视频学习中信息传递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知识内化的有效性。针对《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方法概率》这一实践性很强的通识教育课程,笔者设计相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具体实施,该模型主要由教学资源开发、课前知识学习、课堂训练内化和课后固化四部分组成。

1.教学资源开发。目前,随着高校科研工作及成果发表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上与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文档资料与音像资料越发丰富,如汤森路透公司提供的SCI大讲堂系列讲座资料等,这些优质的视频和文档资料可以对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帮助。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校情和课程特点进一步开发教学视频,使用个人电脑选用优秀的在线录屏软件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并添加中文语音讲解。

本课程中针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选题、正文构成、书写规范、期刊投稿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制作相应的视频。开发视频课程时,每一段视频长度控制20分钟左右以保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并且每个教学视频只讲解一个特定的问题从而保证针对性并方便学生查找与学习。除此之外,在重点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文本文档,同时为每一个教学视频制定一个配套的课前问题和练习题并提供若干优秀的论文案例,可以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模仿训练。

2.课前知识传授。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训练内化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训练。本课程中采用腾讯QQ群这一网络工具来实现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师生之间的交互。首先教师创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讨论群并选择群共享功能,把录制的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上传到群文件中;然后邀请选课学生加入讨论群组,通过群公告向学生布置教学安排并下载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在视频讲解之前教师设计单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思考答案,而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并结合个人需要自定进度、节奏与方式自主学习。对于知识接受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而理解稍差的学生可以放慢或重复观看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课前问题的思考和练习检视自身的掌握情况,并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中掌握较为薄弱的部分直至达到知识消化和理解。

3.课堂知识内化。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根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目标,本课程分为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即贯穿于整个课程的项目目标,需要学生掌握论文的完整写作方法并自主完成一篇科技论文,而单元目标是每个单元或每节课预期达到的教学目的即论文撰写的某一个具体环节,教师主要围绕单元目标重点选择、设计课堂活动,综合各环节来实现学期目标。首先,学生在课前自学和模仿训练时会产生很多疑问,教师邀请学生把疑难问题以讨论群发起会话的形式进行反馈,并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汇总分析,挖掘学生的学习难点及薄弱环节,总结提炼学生在单元学习时遇到的典型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结合学情设计出促进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化并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和强化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并统一解决学生的疑惑。然后,教师按照学生所在的专业以2―4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团队并推选负责人,每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团队讨论和任务分配。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分析确定与本专业相关的选题,之后确定分工,协作完成文献搜集整理、论文内容书写等任务。在团队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方式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跟踪各组进度和完成情况随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交流,在回答学生问题并适当点拨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新。

4.课后固化。当学生完成每一次课学习活动之后,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训练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可将自己的课后心得在网络讨论群中发起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在群组讨论中,教师积极参与发言,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交流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在学期目标下各环节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训练完成之后,学生以学习团队为单位根据本专业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素,整理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学术论文,并以小组义在QQ群中提交活动成果,教师下载论文阅读并提出意见在线反馈给学习团队,再由学生修改完善后重新提交文档,最后教师汇总各学习小组提交的论文进行在线成果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与促进作用。针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本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方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交流工具的讨论群组构建出了师生交互平台,保证了信息传递、个性化协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设计并实施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龚金平.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J].黑河学刊,2011,(3):91-93.

[2]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3]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4]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5]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6]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7]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61.

[8]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上一篇:教材解析范文 下一篇:建筑学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