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19 17:13:17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1

关键词: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一、“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中要求:“新建一批部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0个左右)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0门左右)”;要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职业教育课堂学习新生态,实现信息化教学真正落地。“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必须建立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之上。基础会计综合了理论、实践、技术、操作等内容,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对我校会计专业2015、2016年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反馈,毕业一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和与实践工作的关联程度为98%和92%。近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凸显出以下问题:抽象的课堂教学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教材案例不真实、忽略技能训练,使课堂学习不能与实践接轨;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学习基础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下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提问交流等。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建设和应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线开放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乔治西蒙斯提出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学者对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12年之后,关于此类的学术文献明显增多,学者们主要从与在线开放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技术支持、教学质量评价与学分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要求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近年来,依据14号文件,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各地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纷纷启动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在线课程的建设必然围绕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但是,随着生源素质的不断下滑,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在线课程成为一项重要选择。

三、“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研究目标是: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高职教育理念突出、实用开放的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实现在线课程的随时可学、处处可学,实现学生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典型、丰富、实践性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将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相关典型案例的结合,将基本理论的共性和实践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突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二)共享、开放、实用建设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突出共享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学生、企业专家、教师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三)持续更新统筹安排,建立长远规划,根据会计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更新的持续性和常态化,确保资源内容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情况。

四、“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

笔者借鉴现有国内外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尤其是已建成的部级和省级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学时的安排、在线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与评价设计。其中包括如下重点工作:一是,针对课程重难点打造微课视频。二是,针对90后学生特点,制作FALSE动画和交互游戏,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做好实训中的过程性管理,增强师生互动,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四是,在课程中融入趣味性、深度性、真实性的企业案例。五是,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编写配套“一体化”基础会计教材。五、结语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现有课程资源平台相比具有如下特色和创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国巧.基于“试-学-做”模式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2]吴宏远.高职会计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17(06).

[3]王静,付晓.高职审计专业校企共建、共享资源库初探[J].财会研究,2015(13).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2

1.《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背景

《轨道交通站场》是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必修课,它主要讲授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正线设计、车站配线及布局设计、车场线路与布局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这门课的特点是多专业交叉、多层次互动融合,它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几个阶段衔接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与城市规划、交通设计、轨道工程、运营管理等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课程主讲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主讲教师而言,要求教师知识面宽、专业素养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掌握线路设计与站场运营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才能够成为提前介入规划设计阶段、具有较强理论及实践技能的运营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国内关于轨道交通场站设计的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铁路交通方式方面,如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站场及枢纽》,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的专业课程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可借鉴资源十分有限。为实现卓越计划“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轨道交通站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网络化教学资源亟待完善,最终旨在建成能够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

2.《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也才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1]。为此,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轨道交通站场》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找准切入点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的关键。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稳定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2]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快的特色专业,虽然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好的师资队伍,但其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行业背景缺乏;另外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研究,缺乏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整体缺乏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这严重制约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障《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

2.2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3]。《轨道交通站场》是一门对现场知识和实践性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本门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轨道交通站场》课程开设的初期阶段主要是由知识渊博的中老年技术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工担当理论主讲教师,分专业(铁道工程专业教师主讲土建与线路设计,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主讲站场布局与运营管理)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辅导,并全程带教校内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课程主讲教师。在本课程建设期间,课程主讲教师到上海申通地铁线路控制中心、车站、车辆基地完成了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并搜集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从分专业教学(分线路设计和站场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站场设计与运营管理教学内容独立分离)变革为设计与运营紧密结合、分对象主体(分正线篇、配线篇、车站篇和车场篇教学,每篇内容设计与运营知识互动融合)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和更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2.3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驾齐驱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材在《轨道交通站场》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城市轨道交通站场设计的新内容,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由学院教师和上海申通地铁公司协作,分模块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精品课程是长时间潜心积淀的成果,精品课程是突破常规、前瞻创新的成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卓越计划”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桂荣,高东明.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4),2007:41-44.

[2]胡华.产学研合作教育下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交流, (11) ,2010: 1-2.

[3]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4),2005: 54-56.

[4]王国强,高翔.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电脑学习,(2).2010: 47-49.

[5]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 (2) ,2006: 45-49.

基金项目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04-02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而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为此,2003年,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提出要大力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大范围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推行建设,精品课程工程在推动学科建设、推广优秀教材、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精品课程的数量也成了衡量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各个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都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申报省级、部级精品课程。但是,对精品课建设投入极大热情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建设误区和问题,这些建设误区和问题违背了教育部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初衷,违背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体系、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内涵。

1 精品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把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演绎成了一个建设网站的过程

精品课建设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全方位的质量工程,至少需要制定几年的切实的建设计划,扎扎实实、认真持久地建设,才能建设出真正的精品课程。然而,近年来在一些精品课程用两三个月的时间筹备就申报一门部级精品课,整个建设过程不是依照精品课程内涵踏踏实实进行各方面的建设的过程,而完全是一个拼凑评审材料、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过程,同时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构建网站的外观设计与显示特效上,最终的建设成果就是完成了一个接受评审的网站。单纯为了评审而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抛开了精品课“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使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失去了意义。

2) 盲目套用先进教学方法。

一种教学方法在某类课程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其他的课程中使用未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不如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在很多强调实践的高职类精品课程中都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在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里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效果不佳。

3) 简单仿效成功案例,缺乏创新性。

在当前的精品课的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为求实效,直接拿来成功精品课的案例,不加思考,简单模仿,忽略了自身特色的东西,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出自身的特色。

4) 精品课程单为评审而建,不能实施于教学实践中。

精品课程的各项建设成果单是为了接受评审,并不应用于日常教学、不服务于广大师生,精品课程网站的利用率极低,在线学习、自测题库等网站资源从未被使用,把精品课程完全当成为评审专家而建,一旦评审通过,就认为建设工作结束,使得教育部推行的精品课程系统工程失去了意义。

5) 单一的网上评审的形式,使得部分虚假材料出现。

精品课程的评审工作都是根据申报材料和课程网站在网上进行的,这种评审形式的优点是方便高效,但单一的在网上通过评审材料和课程网站衡量一门课程的建设情况,很难深入的了解课程的建设情况与应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课程的建设工作不在精品课“五个一流”的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申报材料的收集撰写上,形成了水分极大的虚假材料。

6) 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与利用的评价体系欠完善

调查发现,相当多的院系对于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与利用的评价不够重视,一些院系虽已开展相应的评价与测评,但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起来。主要表现在:在评价主体上,目前仍仅限于教务部门的突击检查与考核,而在引入对精品课程教学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群体参与评价方面仍然不够;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多数院系都未建立起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2 针对精品课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 针对重建设和评比结果,忽视建成后的运用问题,应该从抓建设向抓应用两手都要抓的方向发展。实行过程管理:学院精品课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精品课建设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检查课程建设内容是否有偏差、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反思、技术性问题的指导。通过评估结果发现优点与存在问题之后,应与奖惩激励机制相结合,并采取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之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达到发现问题、改进提升的目的。

2) 针对课程特点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应该建立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建立在线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评价反馈,促进精品课深入建设。

通过建立统计访问与在线调查模块、BBS、在线论坛等反馈性模块,客观地对精品课进行评估,及时反映精品课建设、资源共享和利用推广的应用情况,建立对精品课建设的监督管理,促进精品课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精品。

3) 针对对后续完善工作重视不够,为做“精品课程”而做精品,精品课程单为评审而建,成果不应用于日常教学,建而不用,应该加强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加强学院对精品课程评比后的管理,成立精品课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精品课建设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监督、反馈,按照国家对精品课建设内涵,成为精品课的第一年完善精品课网站建设内容,比如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监督;第二年按照精品课课程标准和计划进行课程全线跟踪和教学录像制作,定期召开建设指导委员会议,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对精品课进一步建设提出建议;第三年根据教学实践完善精品课建设网站中的相关材料,使得网站材料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真正达到精品课建设内涵。

4) 完善精品课建设的资源共享和利用平台。精品课建设网站的建立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和利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生动的课件或动画在精品课网站上进行共享,经常对网站进行更新,激发学生利用该精品课网站达到巩固和自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或BBS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5) 完善精品课建设、资源共享与利用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对精品课建设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制定一套评价体系和结果推广制度。把实现的目标同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同时,对精品课实践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教学效果,并把成功的案例在全校进行推广。

3 结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搞好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大精品课程改革的力度,进一步优化授课的各个环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刘国斌.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的一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 杨登新,王恩军,闫华.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0).

[3] 郑家茂.实施精品课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工作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6-27.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4

关键词: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教育部于2003年就开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2005年明确了精品课程的概念,所谓的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2007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指出,希望各高校对“质量工程”中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和交流,加强对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推广应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享,制作一个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C#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对网站的建设标准、内容需求分析、课程网站等进行设计,使《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达到课程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1 建设标准

精品课程网站能够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除了共享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即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站实现在线查阅课程的最新内容、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播放课程的教学视频等需求,并能进行在线答疑。所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标准,在整个网站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学习网上资源的主体是学生。

精品课程网站应能实现吸引学生,使学生从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后的主动学习者,通过网站自主学习必须、必要的知识外,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本网站中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上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C#正确的编程方法和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作品能在学生中形成比拼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 内容需求分析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根据本网站主要使用者划分成学生、教师两大模块。其中学生模块主要是功能是查看网站中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及组织、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上机实验、作业习题、学生作品等),另外设置一在线互动,学生除了能够运用在线自测模块进行自我学习情况的检查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问题讨论模块中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回复后学生也能及时看到回复;教师模块主要涉及收集与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本课程的电子教案、视频、课外资源,使各类数据资源不断更新,以及及时浏览问题、回复学生等。

3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为达到此要求,系统设计如下功能:(1)查看课程概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特色创新等;(2)下载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上机实验、作业习题、学生优秀作品等;(3)管理员通过后台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授课视频、在线自测等学习资料及课程标准、常见问题等进行动态更新。

3.1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组成

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本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分成两大模块:前台浏览模块、后台管理模块。

前后台系统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前台系统结构图

3.2 页面设计

3.2.1 首页设计

首页作为整个网站的门户其作用显而易见,首页的版面布局既要独立于其它页面,又要有连接各个子页面的链接,更要体现整个网站的统一与和谐,页面上要有文字、图片,并适当添加动画,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3.2.2 其它页面设计

其它页面的设计必须在整体上与首页风格一致,布局一般分为顶部、左边的树形嵌套结构的链接、右边的主要内容及底部4部分。其中顶部及底部都可以与首页相同;左边的树形嵌套结构要做到模块划分清晰,链接结构的内容和顶部横向的一级导航栏有所区别,避免相同内容的堆砌,条理杂乱;右边的主要内容则是该页面的重点,显示内容时同样注意要图片、文字的混排及统一。

3.2.3 色彩设计

对于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应既能体现知识性及科学性,又能体现趣味性。和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网站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添加色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C#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色调采用了宝石蓝,给人以宁静、平和、淡雅的感觉,网页中的文字、图片、动画的色调设置也符合网站的主体风格。

图2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首页

4 结束语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从准备建设到完成,除了积极准备网站上的呈现内容外,还就网站的框架、主体风格进行合理设计,一些关键性技术通过查阅学习资料、寻求其他人员帮助最终能够实现。

运用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学生一方面能通过开放性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能及时地将这门课程的不足之处等信息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则能通过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达到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祥,刘海波,刘璞.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开发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

[2]顾保磊,吴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4.

[3]张月琴,李强.智能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

作者简介:蒋红梅(1982.02-),女,江苏扬中人,教师,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5

关键词: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总思路 授课时间 课程学风建设 非授课时间 图书馆学风集成系统

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学风是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学风建设是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加强学风建设。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品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1、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

学风建设从哪入手呢?我们基于一个哲学思考给出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哲学上讲: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序列中的展开。我们通过下面的学风建设时序图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风建设的主要框架。

我们把时间划分为学生在校内时间和校外时间。校外时间主要是假期和实习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内的学生学风建设不能忽视,应当引起重视,加强引导。校内时间我们划分为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因此,学风建设要加强校内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我们主要就校内授课时间和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进行重点探讨研究。

要搞好授课时间内的学风建设,重点在于教师的教风建设,因为教师教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的好不好。学风建设的重点在于教风建设。教风建设不仅仅是教师师德建设,教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我们这里课程建设包括三个方面:课程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法建设。

关于校内非授课时间的学风建设研究,我们这里主要进行的是如何把这段时间内学生精力更多地调配到学习中去,我们主要进行了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建设与研究。

关于精品课建设、教法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有许多相类似的研究,这里不多谈了。我们重点介绍两个问题,课程学风建设和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建立机制。

2、课程学风建设

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法建设等内容,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石,是学风建设的核心。

什么是课程学风建设?

课程学风建设定义:课程学风建设是指通过课程教育或约束等手段形成学生学习课程所必备的基本的品性素养,如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等等。

课程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课程情感建设;(2)课程学习品性建设;(3)课程学法建设;(4)课程文化建设;(5)课程制度建设等。

我们把课程学风建设纳入课程建设中,在课程建设中,给课程学风建设以具体的课时(或时间),也就是在课程设计时要给课程学风建设预留时间,不能让课程内容占满课程计划时间。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基础课程都应该搞好课程学风建设。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在学风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课程学风建设必须加强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风建设。因为基础课程主要在第一年开设,由于基础课程优先接触学生,因此,基础课程必然要承担起学风建设的教育功能,而这点恰恰被我们忽视了。

把学风建设纳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突出基础课程在学风形成中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具体地讲:

2.1 课程情感建设

课程情感建设主要包括师生情感建设、课程情景设计、课程学习动机、课程双边活动、课堂活跃度、课程定位、课程概要、课程背景、课程意义与课程价值等等的教学与引导。通常教学中这方面有计划的设计不多。

2.2 课程学习品性建设

课程学习品性建设包括:课程精力投入,学习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的意志品性,课程所要培养的精神品质,思维品质,理论高度,思维视角等等。课程学习品性是一种通过教育以及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所具有的品性或气质,是一种对灵魂的质的塑造,是一种高贵智慧品格的形成与定格,是素质教育不可或许的重要品性。学生如果只会做几道题,而忽视了课程品性的形成,就从根本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质的教育,忽视了大学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教育功能,忽视了高贵优秀人格的养成与教育。素质包括着技能与创新力。学习品性包含了包括高级技能在内的本质创新力和思维品质等,如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类比思维,思维的基本框架,科学的思维观等等。学习品性建设是通过课程学科教育让优秀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良好的学风等形成的过程,是让优秀的学习品性在学生内心潜滋暗长,是学生内在的心灵建设工程,是对学生灵魂的质的塑造。

2.3 课程学法建设

教师的教学包括学法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教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接受知识,学法教学更能彰显一个教师教法应用的境界,重视学法教学是教法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法教学更能从学生的视角入手,从学生的心灵学习技巧的培养入手,更能贴近学生,更能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接受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精心呵护,是对学生心灵学习技巧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学法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的扶助,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依靠,是一切教法的根基。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中形成。

2.4 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建设能从历史观的角度拓宽认识视野,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待学科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对学科系统的认识,具备认识的科学的历史观,这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课程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科学的历史发展观,还能够从课程发展过程中一些引领学科发展的著名学者、科学家、思想家身上学习到敬业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学习到科学的思维观、方法论,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品性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性,养成良好的学风,这应该在学风建设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5 课程制度建设

课程制度建设是课程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当中,课程制度建设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高职学生的自律性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制度约束。除了校纪校规,课程制度建设更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时代特征、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任务等,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学习计划、作业完成、考试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课程制度建设是基于人性的惰性,以及高职学生不能很好自律的特点加以严肃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体现。课程制度建设要宽严结合,要注意情感培养与严肃教育的巧妙结合,严肃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关爱学生,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形成良好的学风。

在学风建设的五个方面中,前四个方面是对学生良好学风形成的引导(或说牵引),第五个方面是对学风形成的一种鞭策和推动,一种牵引一种推动,良好的学风建设就可以形成。

学风建设是对学生心灵的引导和推动,教师应该制定合适的时间段,如开学、期中考试、期末复习等进行重点教育。平时抓住重要的事件,如神九发射,课程相关内容的引申、深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予以引导、激发、推动、鞭策,并在具体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扶助,即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思想波动、心里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即时教育,积极实施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育是以学生优秀的心里品格的形成为基础的,这里的心里品格包括了良好的思维观和学习技能。因此,课程设计一定不能仅仅以知识的多少为依据,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知识的信息量要适量,不能超过每堂课学生可接受的信息总量。知识够用就好,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学风建设为前提,任何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心灵的感悟和理解为前提,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心里品格的形成是学风建设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学风建设应该纳入课程建设中,并应该在课程设计中给予一定的计划课时。课程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只有通过良好地教育来实现。课程学风建设是在授课时间内彰显教育的重要功能。教育应该是普遍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将品德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技能教育融于心灵品格的形成中,加强课程学风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校内非授课时间内学生的学风建设问题。

学生在校内的非授课可利用时间主要包括周六 周天、课外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情况难以监管,我们能否有办法,通过某种机制对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进行软监管呢?

3.1 学生在校内非授课时间的精力调配构想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我们把非授课时间内学生的精力划分为两部分:一是逛街、玩游戏等,二是学习。我们希望把学生逛街、玩游戏的时间和精力调配到学习中去。见下图1:

我们通过设计一个软件来完成这种构想。这个软件我们称为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

下面我们设计一种机制,来完成学生精力的调配。

3.2 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的机制构建

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记录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时间和频度。我们把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时间累积为t。(1)当时间t达到时间T(如T=30或50小时)时,可以作为一门公选课的学分计算;(2)累积时间t可以作为学生评优以及获得奖学金的重要考核指标。

4、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的功能

4.1 该系统可以普遍提高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

(1)对于学习不好的同学,学不会的同学,上网玩游戏的同学,担心考试不及格,会进入图书馆积累学分,增加一条毕业途径。这样我们就把学生逛街、玩和打游戏的时间精力调配到了学习中。

(2)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更能促进其努力学习。为了获取评优和获取奖学金的资格,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到图书馆学习增加累积时间t,以增强评优和获取奖学金的考核指标分值。

(3)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在别人进入图书馆的带动下,同时,同学平时也会结伴去图书馆,这样,他们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也会增加。

学生只要能进入图书馆就是良好的学风形成的重要标志。

4.2 图书馆学分集成系统软件增设学风检测功能

(1)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度和时间基本上能反映学院学风的整体状态。因为,上课时间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在有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非上课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体现学风的好坏,而上图书馆学习的频度与时间能直接体现学院学生在非授课时间内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在非授课时间内的学习都能够抓好了,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学生的学风是好的。我们通过统计调查可以证明学生上图书馆的频度与时间与学风的优良与否成正相关性。

(2)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上图书馆的频度与时间的数据建立学风运行曲线。学风运行曲线包括学院学风运行曲线,级部学风运行曲线,班级学风运行曲线和个人学风运行曲线。

通过学院学风运行曲线可以看出学院学风的状态,如果学风运行曲线是上升的,说明学风向好,如果学风运行曲线下降,要注意学风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如果学风运行曲线下降迅速,要找到原因,可以调用级部学风运行曲线,查看是哪个级部的问题,甚至可以调用班级学风运行曲线,查看班级的学风建设问题。这样,就有针对性,为高层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风建设问题,用学风检测功能加以体现,在很大程度上给出了学风建设的科学检测。

(3)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风运行曲线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建立周期性学风运行曲线。周期分为年、学期、月、周、日。这样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可以设立各种检测指标。如频度指标,时间指标,平均线指标,乖离指标等。这样,会对学风建设有更大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在于内在学习品格的教育,课程学风建设是核心,学风建设是心灵的塑造与建设工程;学风建设在于学生内在精力的调配,在于机制的创新。我们相信只要在授课时间内抓好课程学风建设,在非授课时间内抓好学生的精力调配,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推进学风建设的进程,良好学风就会形成。

参考文献

[1]作者:(美)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ISBN:10位[7533873114] 13位[9787533873110]. 《课程文化》.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

[2]贵州师范大学2011年学风建设工作报告.2012-04-05 10:43.风建设办公室.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6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重评审、轻使用、资源建设滞后、共享性较差等各种现状,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精品资源共享课就应时而生了。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教育部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受益面更广。受益对象由单一服务教师转变为同时可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三个层面。二是课程开放度更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媒体应用实现精品资源的充分开放,网络无限共享。三是课程目标更广泛。课程建设目标要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四是课程建设资源更丰富。不仅对基本资源建设项目进行增加,同时还增加了拓展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实验实训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五是课程建设技术要求更高。教育部专门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对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资源等做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技术要求。总的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关键旨在内容精品、资源丰富、全员共享。

二、《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纳税会计实务》是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基于会计工作中税费计算与申报核心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其前身是《税法》,后更名为《纳税会计实务》。该课程不仅介绍了我国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同时也融入了各税种的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和会计处理内容,2013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内容共分为纳税工作流程认知、流转税纳税实务、所得税纳税实务、资源税纳税实务、财产行为税纳税实务五个学习项目,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等。

《纳税会计实务》刚被学院评为精品课程并准备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时,就遇到了按照教育部要求由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课程转型与升级的课改大环境。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基于精品课程转型和升级的过程,需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地整合。课程建设需要突出精品、资源、共享的内涵。鉴于此,课程组成员积极组织对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相关文件的学习,积极构建新要求下的课程设计理念。对课程服务对象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实施有效的管理机制,使课程首先成为精品;同时持续更新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

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1、优化课程设计理念,合理设置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从单一服务教师扩大到可同时服务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学习者。这种服务对象的转型不仅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表现出了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及时更新课程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校企合作,以实践中的具体任务为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形成“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

具体来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根据“谁纳税、对什么纳税、纳多少税、怎么纳税”的实际工作流程,将企业会计在处理纳税业务时的工作分解为:识税(各税种构成要素)、算税(税率、公式、税额计算)、报税(申报程序、表格等)、缴纳(过程)、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等五项主要学习性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处理好不同税种工作业务特殊性的学习,并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又将企业实际进行纳税时的工作分解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产行为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等)等四类主要学习性工作领域,并将算税、报税、缴税、账务处理四项工作分为嵌入到上述工作领域之中,形成18个学习任务,从而构建了“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并突出重点(流转税、所得税),消化难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既符合学习认知逻辑,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

2、优化课程建设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关键,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在人员结构上,我们除了吸收具有多年相关课程研究及教学经验的课程负责人外,还引进了来自企业的具有多年财务、税收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负责分析岗位需求及开发课程项目;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各种教学素材的制作以及学习平台和课程网站的建设。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课程组成员应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持续丰富更新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要能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或PPT、重难点指导、习题作业、政策法规、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资源。拓展资源要能够体现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要能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比较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试题库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全面配置和应用了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改革成果,支撑专业教学,展现课程团队风采;为兼顾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还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在线仿真实训系统、在线作业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和在线交流问答系统拓展资源,帮助学习者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并检验学习效果,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同时,课程组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立课程每学期定期更新以及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变动不定期更新管理机制,并将课程调整、资源更新、学习平台维护等形成制度文件,从而保证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

4、加强信息技术利用,充分实现课程共享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7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①在这一重要项目建设背景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发展的规划和专业建设需要,推举了几十门需要建成精品资源共享的课程,其中就有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这门课程。

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即电子装联生产中的表面组装技术是将电子元器件组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综合性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将适量锡膏印刷到PCB板上,再贴装元器件并对贴片元器件进行焊接。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要求掌握组装生产线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维护维修方法,是电子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为了适应国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课程组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就SMT设备操作与维护的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特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笔者作为本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在本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1 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其与原来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服务对象不再单纯是高校教师,还包括高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

对高职院校而言,其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手段和方法。鉴于此,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注重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体现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应突出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就是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内容的实施就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其将来在工作岗位需要做的工作任务。为了兼顾社会学习者,所以在SMT设备类型的选取上尽量丰富些,将主流大的厂商如SONY、MPM的SMT设备作为基本教学内容讲解外,还将松下、西门子等厂家的SMT设备作为拓展教学内容展示,以便适应不同的需求者。

2 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门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还包括该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等建设工作。2012年,我校的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中央与地方财政加上学校的专业建设资金有240万。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作为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这样的好的背景下,各方面的建设都颇有成效。下面就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这门课程教学团队与教学内容的建设实施过程,与大家交流与探讨。

2.1教学团队建设

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这门课程在我们学校开设有8年了,从事过本门课程及SMT相关课程教学的本校专任教师有8人,学校的教师大多都到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进行过专业培训,获得了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颁发的SMT讲师证书。他们都是“双师”教师,且教学经验丰富,德艺双馨。有央财专业建设支持后,不少老师又到京东方、常州奥斯特、昆山彩晶等电子企业调研、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本课程的教学与建设作了很好的铺垫。

去年寒假、暑假电子工艺与管理的些老师到欧洲多国学习交流与考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等养分,为本课程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还有来自企业(主要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的8名兼职讲师,他们有丰富的现场SMT生产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加入使本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更生动形象,更贴近企业生产。

2.2课程内容建设

作为精品优资资源共享课程,其课程内容要能涵盖本课程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方法与技能,课程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经过近5年的建设,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这门课教学内容已都成型,虽然有些方面还有待更新与完善,但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

(1)基本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标准是由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和兼职教师及行业专家根据岗位需要及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讨论制定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时根据企业对能力要求,分配合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较系统完整地上传到课程网站。

(2)拓展教学内容建设。为了满足优质资源共享课各种服务对象的学习要求,拓展的教学内容中尽量多地涵盖了不同厂商生产制造的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掌握一个品牌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设备编程技巧、维护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特点、性能及操作方法。拓展的资源还有:SMT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平台、在线答疑、学生自测等。

2.3 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

对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管理要严格、规范:建设的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能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些需要教务监查、教学督导、教师听课、学生评课、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等多方面参与综合测评,科学合理客观地评定课程建设的质量。我们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对共享课程做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其内容是否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课程是否有更新。并对不合要求的课程停发建设资金。

3 资源共享课建设成果

(1)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们就联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老师共同开发了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在后面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2013年元月份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发行了《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这本书。

(2)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2007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为校企合作办“SMT专班”时,就赠送了我校一条完整的SMT生产线,依托这条生产线,建成了SMT生产实训室,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单元内容就是依此实训室已有的设备设计的。

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建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SMT生产线虚拟制造实训室的建成与投入使用。该SMT生产线虚拟制造系统可以模仿电子产品从设计到组装的全过程,包括电子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分析,生产线设备操作、设备编程、模拟生产组装等,都可以用这套虚拟制造系统平成。该实训室解决了教学用设备数量不足、设备类型不全等不足,为老师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3)资源共享网站建设。本课程资源共享网站建设的内容是在原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增添许多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录像是资源共享课程必需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增添了些来自企业的真实生产操作过程视频、生产设备拆装与维护视频,行业专家视频讲座等,极大地丰富了视频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者。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行业专家互动给不同需求的自主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4)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教学用设备数量的局限,以前学生普遍反映实操机会太少,教学流于理论等形式,实际的操作维护编程技能很难得以实践和巩固。现在有了SMT生产制造虚拟实训室和网络教学平台,硬件的设备通过虚拟的软件得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重复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结束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和完善。不论是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实验实训环境建设还是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满足教师与社会学习者的需求,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2012-5-21.

[2]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2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2]135号2012-9-17.

[3] 宋丽娜.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5):87-89.

[4] 李建强,徐卫林.“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的关键点[J].2013(2):115-118.

[5] 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5-98.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篇8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是不仅要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示范”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更要结合社会和行业需要,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把职业素质教育贯彻于教育全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规范结合,实现知识和技能相融通,强调“实践、实际”。其中,专业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构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对于真正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总结经验,寻找问题,探求根源,必将进一步丰富现有的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

1.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精品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让教学资源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实践,使教师从精品课程资源中获得符合行业标准、职业需求的教学信息以提高和促进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资源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影响教学改革的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是结合我校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建设,围绕电子商务三大岗位群,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平台为目标,进行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网络编辑教学资源库三大系统的开发。通过创设多个层次的情境仿真,建设以“电子商务三岗平台为载体、虚拟业务岗位为引领、项目任务为驱动、虚拟场景为实训环境、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实训操作为核心”为设计原则的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以满足相关专业学生校内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可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扩展功能。

3.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共享应用,对推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不仅是教学资料共享、名师资源共享,还应是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共享,更应是工学结合的实训环境共享。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希望建立独具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发展。

二、电子商务数字化资源建设影响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重点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三大岗位群,建设精品教学资源库,开放资源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为教师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1.基于网络营销岗位群建设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

我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将到互联网平台上,具体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网店建设、网络营销、宣传推广、商品管理、单管理、客户服务、支付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教学管理、商城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以创设真实的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为核心。学生不但可以在此平台上充分进行CTOC实训,而且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初步创业尝试。教师可通过学生交易量、好评率、信誉度等网店交易的常见指标加以衡量,客观评价学生实训成绩。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是职业院校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有力工具,同时也可以进行校内或者区域内的电子商务运营比赛。

(1)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主要功能

班级任务: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商品的特色在不同阶段布置不同的实训任务内容。

我的店铺:打开个人店铺的主界面,查看店铺布局设置,店铺商品分类等信息。

分类管理:个人店铺内的商品分类管理,可以给商品添加多级不同分类。商品可以来自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产品,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的产品渠道。

商品管理:自建商品,并对商品信息进行维护,也可以选择供货商提供的商品进行销售,通过商品推广代码可以将商品信息生成外链代码到其他平台上进行推广。

订单管理:订单统计与分析、订单处理、订单管理等功能,可根据订单的状态检索。

配送管理:根据自己店铺所销售的商品类别不同,校外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及EMS等多种配送方式,并以不同的配送方式设定物流配送价;校内可采取到取货点取货和上门送货的形式得以实现。

支付管理:校外可以选择第三方支付,系统需要提供绑定多种第三方支付接口,用户只需注册第三方支付账户,即可绑定支付;校内可以采用校内一卡通进行电子支付,便于教师统计学生学习效果。

店铺设置:依据店铺所销售商品风格,选择适合的店铺模板,上传店铺Logo和店铺形象图片,通过生成店铺推广代码,生成包含店铺Logo和店铺名称的外链代码,将代码到QQ群、论坛等平台,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

首页设置:设计首页显示内容,可自行添加显示模块,针对店铺内的商品、信息等分类显示,也可设定最新商品、热门商品等。

供货商订单:查看供货商商品订单信息,进行订单状态维护。

客户留言:对用户留言进行管理,可进行回复、删除、显示等操作。

评价管理:对商品评价内容进行管理。

(2)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与网络营销方向课程整合

将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与网络营销岗位群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整合,支撑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实务、产品图片采集、网店经营与管理、网络营销实训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见表1)。

2.基于在线客户服务岗位群建设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最大需求往往是在线商务为主的网络推广、咨询、售后、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岗位,专业授课通常只讲解相关理论性知识,缺少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应用系统讲授,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全了解在线商务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其深刻掌握,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与客户服务岗位群的课程整合

将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与客户服务岗位群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整合,支撑客户服务、CRM客户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以B/S架构下的网络交互软件为核心,集成网游式角色扮演、3D虚拟漫游与交互操作、任务升级奖励机制、随机性项目任务安排、任务完成的人工与自动评价、角色间的自由组合与任务配合、教学资源和任务案例的整合等过程仿真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推广、咨询、售后有关工作任务。另外,软件系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远程及本地指导,可以使教师通过系统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及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后期编辑等工作。

(2)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角色分析

基于角色的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利的教学平台。为完成实践与教学的完美结合,系统以划分各种不同的角色来运行(见表2)。

3.基于网络编辑岗位群建设网络编辑教学资源库

将网络编辑教学资源库与网络编辑岗位群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整合,支撑网站界面设计、电子商务静态网站设计、动态网站制作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利用动画形式创设工作任务情境,利用视频录像形成学生学习资源,集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实验指导书、媒体资料)、知识拓展、自测平台、交流平台、下载专区为一体,方便后期教师及学生使用网络编辑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和交流活动(见表3)。

三、电子商务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与主要创新处

1.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是一个集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于一身的综合任务

它既要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企业、岗位和业务的完整真实流程,又要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实训场景,同时还要将职业教育宗旨和学习理念贯穿在虚拟仿真开发过程中。实训设计既要充分采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又要有超前意识,并具备不断升级的能力,使软件具有较长的生命期。

2.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要以“以虚拟企业为载体、仿真岗位为引领、仿真任务为驱动、虚拟场景为实训环境、实训操作为核心”的多层次虚拟基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由不同专业企业的项目部构造与专业相关的业务岗位,根据此岗位派分不同技能等级、操作对象和操作场景的项目任务,最终通过实训操作完成业务流程中的任务。在实训操作任务的编制中,不仅要考虑电子商务的实际业务,同时要按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从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协调能力、创业能力等几个层面策划实训项目和任务,精心设计每个虚拟仿真实训任务,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在仿真实训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教师要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网络基础平台以相应角色登录后,在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中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控,并完成协助学生选择适合角色、管理实训任务库、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判、扩充联机教学资源、人工干预分层分组教学等工作。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项目全程考虑教师管理监控指导评价作用(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精品资源建设,最终完成基于网络营销岗位群建设学校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基于在线客户服务岗位群建设在线商务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基于网络编辑岗位群建设网络编辑教学资源库,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实践资源、虚拟仿真资源、精品网站资源的建设,为专业资源共享和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汽车经济保险方案范文 下一篇:古代农业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