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06:07:54

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玉米;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98-1

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由于玉米品种较多,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2 适时播种

针对当地的种植条件及品种本身的特性,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最适宜的播种期,适时播种。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群体发展适度,个体发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密度大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条件、栽培制度来决定。一般大穗型、迟熟品种、春播套种、土壤肥力较高,一般亩植2800-3000株。如果是早熟品种、紧凑型、夏播净作,一般亩植4500株以上。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主要是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增长,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破土防旱、助苗出土,育苗补缺,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防治虫害(地老虎、蝼蛄、蛴螬、玉米螟、粘虫等)。

水浇地春播玉米:(1)间、定苗,一般第3叶展开时间苗,第5叶展开时定苗;(2)蹲苗,从出苗到拔节期间(春播8-9叶期以前),不施肥、不灌水、勤中耕,控上促下,使幼苗根系下扎、敦实稳健,培育壮苗;(3)防治地下害虫。 旱地春播玉米: 一般不进行蹲苗,其余同水浇地。

夏玉米: 一般不进行蹲苗,水肥管理一促到底;间、定苗同春播玉米;除防治地下害虫外,还需防治粘虫等苗期害虫。

4.2 穗期管理

穗期是玉米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雄、雌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时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加强肥水管理,协调肥水供应,达到控秆、促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叶色深绿,叶片挺拔有力的丰产长相,为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水浇地春播玉米:(1)拔节期管理:进行第一次水肥管理,追攻秆肥,中耕一次,灌水一次;(2)大喇叭口期管理:进行第二次水肥管理,追攻穗肥、培土、中耕同时进行,并防治玉米螟、棉铃虫;(3)去雄:雄穗抽出尚未撒粉时,可隔行去雄; (4)喷打玉米健壮素:叶龄指数90%左右时,喷打玉米健壮素,进行化控,以降低株高,防倒伏。

旱地春播玉米:(1)追肥:在拔节到大口期间,遇雨开沟追施氮肥,或根据天气预报于雨前深追氮肥,覆土;地力水平较高、密度较大的,应于大口期培土一次,防倒;(2)防治病虫害:主要是玉米螟和棉铃虫等;(3)地膜覆盖田,大口期应揭膜。

夏玉米:(1)适时追肥:一般夏玉米由于抢时播种,无法精细整地和施肥,故均施用一定量的种肥,所以夏玉米的追肥时期可适当推后,可于大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氮肥,以防后期早衰;(2)防治玉米螟:大口期施药防治;(3)化控:抽雄初期喷打玉米健壮素;(4)天气干旱应灌水,次数及量依天气情况而定。

4.3 粒期管理

植株抽雄后营养生长基本偏上,全面转入开花授粉及籽粒灌浆的生殖生长。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籽粒重量的90-95%靠授粉后叶片与光合作用积累。要求此期绿色叶面积稳定时间长、根系活力旺盛,植株清秀,健壮不倒,防止叶片、根系早衰。水浇地春播玉米:酌情灌水,特别是灌浆高峰期不能缺水。 旱地春播玉米:无特殊管理。

5 适时收获

5.1 收获期的确定

玉米一般是以籽粒为产品的作物,成熟期的标准也应以穗部和籽粒为主。果穗茎叶松散,籽粒内含物已经完全硬化,指甲不易掐破。籽粒表现明亮的光泽,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层。这时玉米正处于蜡塑结束,是收获的最适期。

5.2 收获方法

玉米收获的方法,分为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两种。目前除了大型农场有采用机械收获外,多数仍用人工收获。即果穗摘下,剥去茎叶晾晒,茎秆刈割,皆为人工进行。收割时留茬高度愈低愈好,最高不宜超过地面10厘米。因玉米螟的幼虫多潜伏在离地10厘米以上的茎秆中,故茬低对消灭玉米螟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明,于溪勇.浅谈玉米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3).

[2] 付春龙.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

[3]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中运,刘兴二.无公害糯玉米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1).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桂花;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36-01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名“岩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其为温带树种。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则多行盆栽。笔者将桂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单干桂花栽培技术

1.1采种 桂花9~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 d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1.2育苗 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25cm,幅宽10—12cm,播种300kg/hm2,产桂花苗37.5万~45万株/hm2。播种前将种脐朝向一侧,覆1~2cm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1.3养护

1.3.1中耕除草。目前大多数苗圃采用人工中耕除草方法。在以主干为中心1m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机械中耕是用小型拖拉机进行。一般行距1m以上的大苗区,可用机械中耕除草。小苗区每月可进行2—3次。另外,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都应进行中耕松土,以利于苗木生长。

1.3.2水分管理。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1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可根据天气状况和立地条件,适时进行浇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减少树苗的水分蒸发。另外,为了促进桂花提早开花,在9月中旬,花芽开始萌动时,应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桂花大苗在正常的养护期间不需要大量浇水,在特别干旱的夏秋季节可适当浇水。桂花不耐涝,排水不良会造成大量落叶,根系腐烂甚至死亡。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1.3.3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3—4次。早春,芽开始膨大前根系就已开始活动,吸收肥料。因此,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秋季桂花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补充营养,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1~2次。新移植的桂花,由于根系的损伤,吸收能力较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均再覆土,根系不宜直接与肥料接触,以免伤根,影响成活率。

2 受冻桂花的复壮

2.1防寒 露地栽植的桂花,在北方耐受的最低温度为-5~-8℃,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桂花就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因此,应选择向阳背风的地方,再加人为的防冬保护措施。桂花的冬季保护,每年要在冬至过后,人为地用草绳捆扎树干,或用其他保暖材料将树干包裹。在最冷的时间,可用透光的塑料膜将桂花的树冠包起,注意留透气孔,使桂花安全度过冬。

2.2复壮 如果地栽桂花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而受冻,就要根据受冻害的程度采取一定的复壮措施。如桂花树的叶片被冻干,枝条未冻死,开春后可人为地摘去干叶,给其薄水施肥,施肥时要适量加入硫酸亚铁。如果枝条被冻死,剪去冻死枝条,然后施肥,促其抽枝生芽。如果整株桂花被冻死,选择在嫁接口上端将冻死的树干锯掉,加强水肥管理,促其重新生长新枝。

3 桂花叶枯病的防治3.1症状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斑块,边缘深褐色,后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出现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造成叶片组织大面积坏死,干枯苍白,光合作用受阻,生长势减弱,开花稀疏,甚至植株僵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3.2防治方法

3.2.1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偏施氮肥,氮、磷、钾要平衡供应;浇水要见干见湿,避免土壤积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2.2药剂防治。要注意观察,高温高湿季节要定期喷药预防,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有良好的效果,每周1次,连续2~3次。一旦发现病害,就要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并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直至病情被控制。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紫薇;生长习性;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59-01

紫薇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的市花,亦称百日红,属千屈叶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长寿树种。作为优秀的观花乔木,紫薇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用于公园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企业绿化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栽植于小区、庭院、河边、草坪及公园道路两旁[1-2]。紫薇株型低矮、紧凑,花色富于变化,适应性强,花期长(7—10月),因其轻抚枝干全树动,故又被称为痒痒树。该文就紫薇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以为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生长习性

紫薇目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地区成片种植,其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3]。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是美化厂区、住宅区环境的理想花卉。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繁殖方式

紫薇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繁殖亦较容易,一般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和嫁接方式。

(1)播种繁殖。传统的播种法一般适于大量繁殖。在常州市武进区每年11月及时采收种子,经晾晒,果开裂,去皮净种。于翌年3月,在紫薇园的育苗基地砂壤土上条播,播种后注意遮荫,保持湿润[4-5]。

(2)扦插繁殖。扦插在常州市武进区于6月进行。选取一年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用消过毒的枝剪剪成长15 cm左右的插穗,剪去下部叶片,只留上部2~3片叶子。在紫薇园的育苗基地插入已中耕、消毒的苗床中,深度为插条的2/3,然后罩以塑料薄膜和荫棚,用于保湿和遮荫。插后灌透水,一般20 d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将薄膜去掉,保留遮荫网,使苗床保持湿润。浇灌以渗透苗床为度,切忌大水漫灌,每隔3~5 d灌水1次,当年枝条可长到60~80 cm,成活率很高。

(3)压条繁殖。压条繁殖在紫薇的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4月较好。

(4)分株繁殖。早春3月将紫薇根际萌发的萌蘖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浇足水即可成活。

(5)嫁接繁殖。在每年春季紫薇枝条萌芽前,选择粗壮的实生苗作砧木,先在砧木顶端靠部分纵劈一刀(深3~4 cm),劈缝须从树心切下;再取长5~8 cm带2~3个芽的接穗,在其基部两侧削成3~4 cm的楔形,接穗外侧比内侧稍厚。将接穗稍厚的一面放外面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此法可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解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 cm,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可培养粗壮枝,此培育法成活率达98%以上,且可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2.2 日常管理

(1)水肥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干旱时15 d左右浇水1次,秋天开花期浇水l~2次,入冬前浇足防冻水,雨季注意排涝。因紫薇花芽是当年形成的,要使紫薇年年开花,应保持土壤有足够的肥力,以利于花芽分化。肥料应以腐熟的人粪或饼肥为主,也可酌施化肥[6]。早春重施基肥,保证着花多。5—6月追肥,促进花芽增长。7、9月各施花期肥1次,使花开艳丽。

(2)修剪。因紫薇的花着生在当年萌发的新梢顶部,萌发力强,树冠不整齐,为保证正常开花,且形成大花序,故要进行整枝修剪。修剪分花后修剪和冬季修剪:①花后修剪:在开花后期,剪去一部分残花,不让其结籽,以减少养分损耗,促使其萌发新枝和开花。②冬季整形修剪:首先剪去所有的萌蘖枝、病枯枝、交叉重叠枝、弱小枝,再在上年留下的主枝基部剪去当年生的枝条,使来年紫薇发出壮芽,长成粗枝,开满大花。

2.3 病虫害防治

(1)紫薇褐斑病。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7]。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对紫薇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②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紫薇白粉病。紫薇白粉病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初发病时病芽和嫩梢上出现厚的白粉层,影响展叶和开花。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休眠芽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和新梢。多于4月发病,秋季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以后病害扩展趋于停滞。雨季或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紫薇萌枝力强,发病重的成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幼树清除病落叶、病梢,以减轻侵染。②发病时可喷洒20%粉锈灵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于5月中旬起,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3~4次。

(3)紫薇煤污病。紫薇煤污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初发病时,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黑色稀疏的霉层,后扩展增厚,严重的融合成片,覆满叶面。该病以菌丝、分生孢子在寄主上或随病叶进入土壤越冬,翌年寄主表面出现蚜虫的蜜露或介壳虫的排泄物时,病菌的分生孢子即可在这些物质上营腐生活,致使病情日趋严重。常州市武进区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危害盛期,此间遇高温、高湿,煤污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寄主上发生蚜虫、蚧壳虫时及时喷洒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注意防治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②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雨后及时排水,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可减轻危害。③必要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1次或2次。

3 参考文献

[1] 李先英.紫薇栽培与管理技术[J].山西林业,2009(1):17.

[2] 杨丰波,马兆兰.紫薇的栽培管理[J].农业知识,2004(26):47.

[3] 熊明弟.紫薇的修剪[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11):32.

[4] 吕佩珂,段半锁,苏慧兰,等.中国花卉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5] 孙立芹.紫薇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5):21-22.

[6] 杨建刚.紫薇的繁殖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3):53.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7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松;水肥;病虫害;整形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61

油松是一种常绿乔木,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东三省、内蒙古、河南、山西、山东以及陕甘宁等地区均可生长,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树种,树姿苍劲,在园林绿化中常作绿化树。油松相对喜光,具有耐寒、耐干旱,对于生长的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一些瘠薄土壤也能生长,但在较粘重的土壤上则会生长不良,适合于中性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其生长速度属于中等,根部较深。

1水肥管理

1.1水分管理

油松是一种抗旱树种,对于水分的要求不像其他树种那样严格,基本上不用浇太多的水,但在栽植时,一定要浇好头三次水,因为这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确保栽植的成活率,待栽植的松苗缓过苗后,就可以靠自然降水来生长了,在秋末冬初,上冻前要浇好封冻水,油松虽然耐旱,但却不能经受长时间浸泡,在夏天,雨季后要注意做好松苗的排水工作,避免积水过多导致苗木烂根而死。第二年春天,化冻以后,要浇一次解冻水,其他时间根据松树苗的缺水情况及时补足便可,第三年,每年浇好封冻水和解冻水,其他的时间只要靠自然降水便可。但要看天气情况,如果连续久旱,还是要浇一些水来缓解旱情,利于幼苗的生长。

1.2肥料管理

油松相对耐瘠薄,能适应各种土壤条件,但是油松还是很喜肥的,如果土壤中的肥料充足,松树会长得很旺盛,所以在营林生产中,对于肥料的施用还是十分必要的,充足的基肥和及时补充生长期间所需要的氮、磷、钾肥,能有效促进松树的生长,一般是栽植时用腐熟的农家肥为基肥,与底土充分拌匀施于坑底,在追施氮磷钾肥时,要合理适量,不要盲目施用,避免施过多引发肥害。最好还是以施用农家肥为主。

2修剪整形

自然生长的油松在修剪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并不需要进行造型处理,在修剪时,只需对一些支条进行处理即可,比如对过密枝条进行疏除,对一些内向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进行必要的剪除,确保油松生长过程中不受这些枝条的影响,保证健康枝条件生长条件。对于一些用来绿化或是景观油松,则需要进行造型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造型,在修枝时一定要按其自然生长规律进行,不要只是为了造型而不顾油松的生长特点进行不科学的修枝,造型修剪要注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可一蹴而就,在操作中可采取绑扎、拉伸等方法结合修剪进行造型。

3繁殖方法

油松在繁殖方法上,主要是以育苗移栽为主,可以采取在苗圃中旱地育苗,也可以采取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由于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土地资源,用种量小,移栽的成活率相对较高,所以近些年来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的比较多。无论哪种育苗方式,种子选择尤为关键,育苗的前提工作是种子的采集。采集种子要选择母树,一般以30~50年的树龄为主,先看树型,要美观整齐,枝条有序合理,同时要没有病虫害。采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球果放黄后便可采集,采回的果球要放在干燥通风处进行晾晒,晒干后把种子脱出,再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放置在低温的干燥处进行贮藏。

容器育苗要选择背风的向阳地块作为育苗地,选好地块先进行翻耕,整平耙细,然后做成平床,也可以做成低床。然后进行容器的处理,一般用高10厘米、直径7厘米的营养钵作育苗容器,容器中装上基质,基质可用沙壤土和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制作,装基质前要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催芽处理,可用45℃温水浸种24小时,吸足水后捞出用湿布进行覆盖,每天进行喷水,一周后种皮开裂即可用来播种。播种前,将营养钵整齐排列在苗床上,然后进行播种,每个营养钵播种5~7粒种子,播后用素沙土进行覆盖,土厚要超过钵高2厘米,然后进行喷水,并经常保持钵土湿润。

4病虫害防治

在油松的栽培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病虫害一旦严重发生,会对松树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给营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常见的病虫害有腐烂病、轮纹病、白粉病、松针锈病、蚜虫、介壳虫、松毛虫、 红蜘蛛、油松球蚜、油杉长足大蚜等,在具体防治实践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油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并根据病情发生具体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科学防治,或者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联合防治,比如物理方法、人工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尽可能采取生物、物理的方法,少采取化学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于松树腐烂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与清洁果园;药剂防治:刮净病皮,涂抹1~2次杀菌剂,药剂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腐烂灵等。

针对于松苗猝倒病(立枯病),应在育苗时即进行防治,要重视苗圃地的选择,尽量不要选择黏重土壤作圃地,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彻底的消毒,对圃地及基质都要进行,在育苗期间,要防止圃地出现积水的情况,一旦有积水出现,则可用25%敌可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并同时灌根,每10天一 次,连续施用3~4次。

针对于油松球、蚜油杉长足大蚜、居松长足大蚜、油松长足大蚜发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000倍液进行杀灭。如有微红梢斑螟、松果梢斑螟发生,可用灯光或引诱剂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释放蒲螨。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葡萄;地下管理;树体管理;葡萄病害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04-1

1 地下管理

葡萄是深根性植物,根属于肉质根,贮藏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棚架栽培的葡萄,枝蔓多朝向架面一侧生长,另一侧则较少,架下比架后根的数量明显增多。因此,根系分布表现出不对称性。葡萄地下管理时应考虑到上述特点。

1.1 土壤管理

1.1.1 修整树盘 葡萄春季出土上架后,要及时根据树龄修整树盘。成龄期葡萄园树盘宽度2-3米,沿行在葡萄两侧修筑10-15cm高土埂,并将行内树盘土壤整平。

1.1.2 深翻 能熟化土壤,促进葡萄生长发育。方法是在葡萄植株四周翻15-30cm,近植株处浅,向外逐渐加深,浇翻时可切断部分地表根系。

1.1.3 中耕 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防止杂草滋生和有害盐类上升。多在5-9月进行。中耕深度为10 cm左右。

1.1.4 间作 葡萄园间作物应选择根系浅、矮秆、生长期短和晚秋需水少的作物。

1.2 施肥

1.2.1 施肥方法与时期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基肥多在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施入。(2)追肥。土壤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篱架栽培的葡萄园可距离植株10-50cm开浅沟或挖穴,按量施入后立即覆土,氮肥应浅施,磷、钾肥可稍深些。追肥后立即灌水。叶面喷肥一般在花前3-5天喷0.3%的棚,花后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磷、钾肥。

1.1.2 施肥量 确实施肥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明显的地域性。根据测定,每生产50kg浆果。约需施氮0.25-0.75kg、磷0.2-0.75 kg、钾0.13-0.63 kg。我国北方各地稳产、丰产的葡萄园每亩惯用施肥量(折全成氮、磷、钾的纯量)大致如下:氮12.5-15 kg、磷10-12.5 kg、钾10-15 kg。葡萄对氮、磷、钾吸收量的比率大致为10:5:12。

1.3 灌水

树液流动至开花前,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如能结合追肥进行灌溉,可为开花坐果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花期不宜浇水,除非土壤过于干燥。坐果后至果实着色前,正值高温,叶面蒸腾量大,需要大量水分,可根据天气状况每隔7-10天浇一次水。当果粒开始着色和变软后,除特别干旱年份一般不浇水。休眠期间,一般在采收后结合秋季施肥灌一次透水,在北方产区还要在防寒前灌一次封冻水。

1.4 埋土防寒与出土上架

1.4.1 埋土防寒 东北防寒时期在土壤冻结前进行,一般10月底至11月上旬,幼树、弱树透当提早3-5天,多采用地下埋土法。冬剪灌封冻水后,在架下挖临时性的防寒沟,将捆好的枝蔓放入沟内。然后覆土,埋土厚度15cm以上,埋后拍实。

1.4.2 出土上架 一般在葡萄树液流动至萌芽前,即4月上旬进行。幼树、弱树适当推迟7-10天。葡萄出土后及时上架,上架后将枝蔓均匀摆布于架面上,然后及时绑蔓加以固定。

2 树体管理

2.1 整形修剪

2.1.1 整形 (1)拢干整形。只留一个主蔓,不留侧蔓,一蔓到顶,逐年形成。具体做法是:栽后第一年留一年新梢,冬剪时留2-3芽;第二年仍留一个新梢,冬剪时在组织成熟处剪截;第三年,延长蔓在成熟处剪,其余新梢留1-2芽短截或极重短截(留基芽),以后延长蔓继续延伸,直到架顶。主蔓上,每隔15-20cm留一结果单位,进行重短截或极重短截。(2)多主蔓扇形整形。无主干,直接从地面分生3-5个主蔓,主蔓上留侧蔓,枝蔓在架面上呈扇形分布。主要用于篱架和棚架。定植当年留2个新梢,冬季中留2-3节短截;第二年选留4个生长健壮的新梢,留60-80cm剪截作为主蔓;第三年,每个主蔓上,选留2-3个侧蔓,留12-13个芽剪截,生长弱的留1-2芽短截;第四年主蔓上的延长梢留10个以上芽剪截,每个主蔓上再选2-3个侧蔓进行长梢修剪。上年侧蔓上的新梢,按生长状况,进行长、中、短梢配合修剪,使主、侧蔓布满架面。用于棚架时,侧蔓留量应较多,每年主、侧蔓剪留应长些,但必须注意控制结果部位外移。

2.1.2 冬季修剪 冬季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应在落叶后、土壤结冻前进行。通常按留芽数量分成5种修剪长度:极短梢(2芽以下)、短梢(2-4芽)、中梢(5-7芽)、长梢(8-11芽)和极长梢(12芽以上)。具体应用时可按架式、整形、品种、枝蔓用途、树势、树龄、当年产量、肥水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情况灵活掌握。

2.1.3 生长期修剪 主要目的是调节当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控制生长,节约养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树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具体方法有除萌、摘心、去副梢、疏花序、摘叶、转果穗、绑蔓等。

2.2 花果管理

2.2.1 果穗套袋 一般在葡萄生理落果后进行。即果粒长到豆粒大小时,经蔬粒、整袋时注意使袋底两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便幼穗处于袋体中央。

2.2.2 生产技术 在花期或幼果期用下列药剂处理果穗。(1)九二0处理果穗。每亩取有效浓度4%的九二0药剂25ml或25克,用少量酒精溶解,加水20kg。在葡萄始花期10-15天和盛花后4天内,将花穗浸入到花液里2-3秒,也可用喷雾器直接对花穗均匀喷布。(2)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浸穗。对巨峰葡萄,可在盛花前14天,用50mg/L赤霉素溶液浸果穗一次;盛花后10-15天,用5-10mg/L苯基脲类细胞分裂和25mg/L赤霉素混合液浸果穗。

3 葡萄病害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枇杷;栽培;管理;技术

1栽植技术

山地应先修筑台地,打塘栽植,栽植穴为80cm×80cm×60cm,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平地打塘栽植,栽植穴为80cm×80cm×60cm,栽植穴应施堆肥和草木灰为基肥,使须根生长良好。枇杷叶大,蒸发量大,栽时应把叶片剪去1/3~2/3。栽植密度应根据气候、土壤、品种特性而异,一般株行距4m×5m,栽495株/hm2。

2栽后管理

2.1土壤管理

枇杷苗木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做好园地看护和保湿防旱,水分适度,以保证苗全无损,生长健壮。新种植的枇杷园土壤面大,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入夏后,土壤升温快,不利于枇杷的成活和生长。可利用株行空间套种生姜、蔬菜、蚕豆、黄豆等矮科作物,既可保湿,降低土温,增加园内空气湿度,抑制杂草,又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枇杷生长。

2.2施肥

第1次,2~3月春梢抽生前施用,促进幼果长大,减少落果,充实春梢生长,其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20%~30%。第2次,3月底~4月上旬,施速效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提高产量与品质。第3次,5月下旬~6月上旬,采果后及夏梢抽生前,以恢复树势促使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对于迟熟种要在采前施。施用肥料以速效为主,与迟效相结合,施肥量为全年最多的1次,占全年用肥量的50%~60%。第4次,9月~10月上旬,抽穗后开花前,促使开花良好,提高坐果率和增加防寒越冬能力,以迟效肥料为主。

2.3定干

定干是枇杷种植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是对整形、树形矮化、拉枝、主枝培养的基础工作。根据国内外果树低干矮树冠的实践经验,枇杷优质高效生产的优良树相的主干高为60~80cm,对矮树冠的形成有显著的效果。苗木定植后生长一段时间,在离地面60~80cm处,不见有无分枝,如有3个以上分枝,选择位置方向最好的3~4枝作为第1层主枝来培养。如果没有分枝,用枝剪剪1刀(或摘心)促使剪口下面产生萌芽,剪口下面第1个萌芽使其继续直立向上生长培养成主干,选择位置方向最好的3~4个萌芽作为第1层主枝来培养。其余过多的萌芽抹除。在第1层主枝上面80~100cm处培养第2层主枝,方法同上,但是第2层主枝只需3支,并且位置应该选留在第1层2个主枝的中间。这样避免2层主枝上下相互重叠,有利于通风透光。

2.4排水与灌水

枇杷在果实成熟期降雨过多,果实着色不良,容易引起裂果。因此,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夏季干旱对花芽分化和花穗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8~9月,如天气干燥,要进行灌水抗旱。

3整形修剪

枇杷分枝力强,生长势强的枝条,除顶芽延伸外,其侧芽常萌生3~5个新梢,且侧枝强于中心枝,应疏删细弱密枝,留1~2个强壮侧枝。幼年树和生长强旺的树容易发生徒长枝,扰乱树形,应从基部剪除,如在枝条稀疏的部位,可行短截,使自基部抽生结果母枝。结果母枝过多,且与树势不相适应时,应疏删部分弱母枝,或过于密集的强母枝,弱母枝可从基中剪除,强母枝宜在基部留3~4片叶,以便翌年再发春梢,成为结果母枝。结果枝在果实采收后,生长势弱的从基部剪去,其余从基部留2~3片叶短剪,促使腋芽抽生夏梢。7月份选留结果枝上抽生的夏梢,每枝留1~2枝发育良好的,使当年形成芽开花,翌年继续结果。

4疏果套袋

4.1疏花穗和花蕾

枇杷容易形成花,花量大,一般90%以上的梢均可以开花结果,营养枝少,如果不及时疏花疏果,会消耗大量养分,削弱树势,形成大小年结果,果实变小,品质变差,影响经济效益。丰产期树按营养枝与结果枝1:2的比例,疏除细枝或位置不好的枝头上的花穗,在小花梗分离时摘出顶端和最下端的小花枝,留花序中部的4~5个小花枝。并且留下的小花枝朝一个方向,形成扇形,便于套袋。

4.2疏果

疏果在幼果座稳后进行,先疏去畸形果、病虫果、机械伤果、受冻果,留下生长大小较一致的果实。大果型品种如(解放钟、早钟6号)留3~4个果;中小果型品种如(大五星、长红3号)留4~5个果。

4.3套袋

疏果后进行,套袋前要全面喷洒1~2次农药,预防果实发生病虫害。纸袋材料以耐水的重磅牛皮纸和大枇杷专用袋为佳。先把纸袋充撑开,把靠近果穗的2~3片叶一并套进纸袋,扎紧袋口。

5采摘分级

(1)采收时间:枇杷采收的最佳时间是在枇杷果皮呈黄色或橙黄色,具有本品种固有的正常风味及质地时分批进行采收。(2)采收方法:拆袋后用剪刀将成熟果实剪下,果梗留10~20mm,尽量少伤茸毛,轻放于筐内或桶内。(3)分级:鲜果枇杷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4个等级。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8篇

一、西红柿对温度的要求:

西红柿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25-30℃,最低发芽温度为11℃,最高为35℃。幼苗期白天适宜20-25℃,夜间15-20℃,结果期白天25-30℃,夜间13-17℃,低于15℃高于35℃不利于开花座果。

二、西红柿对光照的要求:

西红柿在不同生长期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发芽期不需要光照,幼苗期要求光照充足幼苗才能发育良好,光照不足会影响花芽分化,影响花授粉。结果期光照充足座果多,膨果快,光照不足坐果少影响产量,光照太强持久则会对果实造成日灼病。

三、西红柿对水分的要求:

西红柿根力发达,吸水能力强,叶片蒸发水分强烈,属耐旱作物,即耐旱又需要大量水分,幼苗期生长快,土壤不宜太湿,要控制浇水,开花结果期需经常浇水。一般保证10天左右浇一次,但不要大水漫灌造成沤根死棵,开花座果期如浇水不及时或过于控制浇水,会造成大面积脐腐病发生,土壤过干也会造成生理性卷叶。

四、西红柿对土壤的要求:

西红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土层厚排水良好,土壤透气性强的壤土,沙壤土过改良的碱土地都可以栽植西红柿。

五、西红柿对营养成分的要求:

西红柿对氮(N)磷(P)钾(K)三种主要元素的要求比例是2:1:2氮对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开花座果至膨大期,植株对氮的吸收量逐渐增加至结果盛期对氮的吸收量达到高峰。因此,必须对植株及时补充氮肥才能根深叶茂。西红柿对磷的要求不多,幼苗期增施磷肥对花芽分化及花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西红柿属喜钾作物,对钾的要求量最高,尤其在果实膨大期可促进果实发育膨大和上色。

六、西红柿常见几种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西红柿早疫病:

西红柿早疫病也叫斑点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主要危害西红柿叶片,有时危害茎果,高温高湿易发病,病菌为真菌类半知菌。要及时通风排湿减少早疫病发生,防治早疫病可用75%百菌清或50%异菌脲各按600倍喷雾防或治效果良好,熏棚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棚。

2、西红柿晚疫病:

西红柿晚疫病属真菌类卵菌,以发病快发病重破坏性强而成为西红柿最主要的防治对象,一般晚疫病先从叶缘开始侵入,继而发展成黑褐色大斑,并侵染茎和果实,致茎杆变黑褐色绕茎一周,果实发病不变软,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病菌借风雨和浇水传播,温度低湿气大通风差发病重。晚疫病可用霜洗600倍喷雾防治,病害严重时,可用烯酰吗啉加准能喷雾防治,烟雾剂可用霜疫灭烟剂熏棚。

3、西红柿绵疫病:

西红柿绵疫病属真菌类卵病,俗称“掉蛋”。初发病叶片发生褪绿病斑,继而水浸状腐烂,果实发病多发生在肩台部位,出现淡褐色病斑后逐渐病斑现输纹状,湿度大长出绵状物白霉。绵疫病高温高湿或地温高湿发病重。防治绵疫病可与防治晚疫病用同一类药,可用甲霜霜霉加琥铜(甲霜铜)喷雾防治,也可用大良加烯酰吗啉喷雾防治。

4、西红柿灰霉病:

西红柿灰霉病属真菌类半知菌,病菌先浸染花及花柱,然后传染叶片及果实,叶片病菌先从叶尖开始发病呈三角形往里浸入发展,病斑黑褐色,长黑毛,果实发病先从果柄处腐烂产生黑毛。灰霉病是继晚疫病后第二大病害,阴雨天、温度低棚内湿度大露水多发病重,要及时通风排湿,防治灰病害可用腐霉利600倍或美无痕600倍喷雾防治,烟雾剂可用灰霉斯烟剂熏棚。

5、西红柿叶霉病;

西红柿叶霉病属真菌类半知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斑,叶背生黄褐斑绒状霉层,防治叶霉病最好最安全无副作用的有榜中榜(10%多抗霉素)按规定剂量喷倾城或叶秀防治效果也非常好,平常预防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杜绝和减轻叶霉病地发生。

6、西红柿细菌性斑点病:

斑点病包括芝麻斑病和斑疹病、缘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细菌性斑点病叶片常出现较小的圆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较密集和透明。防治细菌性病害可用柔通(绿乳铜)600倍喷雾也可用大良600倍喷雾,可兼治细菌性软腐病。

7、西红柿病毒病:

西红柿病毒病有6种类型花叶型、蕨叶型、卷叶型、黄顶型、巨芽型、条斑型,主要防治对象是花叶型和条斑型病毒为主。西红柿病毒病原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三种毒源。病毒病除种子带毒处,一般有蚜虫、飞虱、蓟马等害虫为病毒传播媒介。防治病毒病要彻底清除田园附近杂草,消灭棚内外昆虫,种子消毒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45分钟后用清水冲干净捞出,晾干后生芽。病毒病发生后,可用抗毒丰(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加小叶敌500倍混加硕金808(0.1%芸苔素内酯)防治效果非常好。

8、西红柿枯萎病:

西红柿枯萎病包括立枯、青枯病。枯萎病统一的症状是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发病严重的很难在早晨恢复并死棵,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水份营养受阻而不能正常输送。防治枯萎病早期预防可喷“溃汰”一桶1包,10天喷一次预防枯萎病效果好,发现病株可用甲基立枯磷600倍加溃汰加妙回田30斤水各加一包灌根预防,也可用洛氨铜单独灌根。

七、西红柿几种主要病害防治特效处方:

1、早疫病:异菌脲600倍加蓝欣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2、晚疫病:50%烯酰吗啉纯品加准能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3、绵疫病;丙森霜脲氰600倍加捷宝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4、灰霉病:速科灵600倍加爱慕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5、叶霉病;榜中榜600倍加倾城30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6、病毒病:抗毒丰300倍加小叶敌500倍加硕金808一小包喷雾。7、溃疡病;大良600倍加迅补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8、枯萎病:太森500倍加洛氨铜600倍灌根或用溃汰喷雾预防。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紫苏;特性;栽培;管理

紫苏又名赤苏、白苏等,属于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泰国。其嫩叶营养丰富,具有特异的芳香,还有杀菌防腐的作用,生熟食均可。紫苏的根、茎、叶、花萼及果实均可入药,有散寒、健胃、发汗、镇咳祛痰、利尿、凉血的功效。此外紫苏还是天然的色素原料,供应糕点、梅酱等特色食品的着色,效果良好,是发展潜力极佳的生食、配料、装饰和外销的特种蔬菜。

一、紫苏的生物学特性

1、紫苏的植物学特性:紫苏株高1米左右,须根系,茎断面四棱形,密生细细的绒毛;叶互生,卵圆形或阔卵圆形,绿色或紫色,长7厘米,宽6厘米,叶缘粗锯齿状,密生细毛;叶柄长3~5厘米,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紫色或淡红色唇形花。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发芽最低温度8℃,最适温度18℃~-23℃,开花期适宜温度26℃~-38℃,秋季开花,属于典型的短日照蔬菜。其产品器官形成时,不耐干旱,所以此时土壤应保持湿润,如果此时空气过干,茎叶粗硬、纤维含量高,食用品质差。紫苏对土壤适应性相对较广,养分以氮肥为主。

二、栽培类型与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紫苏类型包括皱叶紫苏和鸡冠紫苏两种,但以皱叶紫苏栽培较多。除规模生产外,还可用于庭院栽培或阳台盆栽作观赏植物。此外,按叶色分可分为赤叶紫苏、青叶紫苏等;按利用方式可分为芽用紫苏、叶用紫苏和穗用紫苏;按熟性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三、栽培方式与季节

1、露地栽培:3月下旬~4月下旬在棚室育苗,4~5月露地定植或直播,6~9月收获。

2、日光温室栽培:冬春茬一般在9月育苗,10月定植,来年2~4月上市;春提早栽培应在1~2月播种,2~3月定植,4~6月上市;秋延后大棚栽培,一般于8~9月播种,9~10月定植,10~11月上市。

3、庭院栽培:可采用盘、盆、钵等各种容器栽植,既可中年播种采食,又可以作家庭观叶植物。

四、栽培管理技术

1、种子贮存与处理

紫苏种子忌在干燥条件下贮藏,新鲜种子宜放在阴凉处风干2~3天,然后与等量河沙混合,保持适宜的湿度,分装于箱内埋于土中,以利于发芽。紫苏种子休眠较深,休眠期长达120天,采用刚成熟的种子播种的需要打破休眠。一般将种子放在3℃下处理5天,并用1000毫升/千克赤霉素喷洒,以促进发芽。

2、设施栽培

(1)芽用紫苏栽培技术:采用节能日光温室及塑料大中棚配套进行冬春芽用紫苏促成栽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要先整平畦面,保证床土松软细碎,浇透底水,待水渗后,将种子和等量的细土或细沙混匀后撒播于苗床,上盖1.5~2厘米厚细沙。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用剪刀齐地面剪断,整理包装即可上市。为保证幼苗鲜嫩,生长迅速,紫苏发芽后要给予充足光照,始终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干燥,以提高芽用紫苏的产品质量。

(2)叶用紫苏栽培技术:在芽用紫苏栽培的基础之上,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开始夜间补光处理,光照时数延长至每天14个小时,抑制紫苏花芽分化,增加叶片数量,使紫苏在长日照下生长,增加产量。

(3)穗用紫苏栽培技术:首先在日光温室进行保温育苗,苗龄为3~4片真叶。苗期用黑色薄膜早晨及午后遮荫覆盖,使日照时数缩短至6~7小时,以促进花芽分化。定植时宜丛栽,每3~4株为一丛,丛距10~12厘米。移栽后保持床温20℃以上。当紫苏长到6~7片叶时开始抽穗,穗长6~8厘米时及时采收。穗用紫苏以花色鲜明,花芽密生为最佳。品种最好选用矮生品种。

3、露地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因紫苏种子细小,整地时土壤要细碎疏松,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氯化钾5公斤,深翻细耕,使有机肥与土充分混匀。结合整地施肥进行做畦,畦宽1.3~1.6米,浇透底水,亩用种量0.7公斤。

(2)苗期管理。播种后用脚踩实,但不必覆土,喷水后覆盖地膜或稻草,保湿增温,促进幼苗出土,当幼苗出土以后及时揭去薄膜或去掉稻草。幼苗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间距7~8厘米,第二次间苗时苗间距10~12厘米,定苗时苗间距15~20厘米见方。

(3)水肥管理。紫苏生长期间应保持地面湿润,不旱不浇水,当幼苗4片真叶展开时结合浇水,亩施0.3%的尿素水溶液10公斤,,全生育期追施2~3次。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萝卜苗;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91-01

1 种苗保管

接到种苗后,在萝卜本田附近或园田地挖2块约一锹深的平土坑(大小应根据种苗数量而定),将种苗父母本分开放置,根部向下整齐码放,禁止上摞,喷少量水,用玉米秆或稻草等盖上,防止上热。要求始终保持新鲜。

2 制种地块的选择

制种田要选择背风向阳、有充足水源、涝能排、旱能灌、土壤肥沃、通透性好、中性或微酸性、耕作层在40 cm以上的地块,并且坡度不宜太大[1]。

3 定植

3.1 施肥整地

春季化冻后,尽快及早整地。清除上年残留地膜、茬子、杂草等。把原垄破开或原垄沟深耕25 cm以上的深度。施入农家肥30 m3/hm2(施用腐熟细质松散的猪、鸡、羊粪作基肥最适宜,牛粪易生大量蛴螬,又是迟效性肥料,故不提倡使用)、生石灰750 kg/hm2、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0 kg/hm2、五氯硝基苯30 kg/hm2、甲拌磷或辛硫磷30 kg/hm2等。1 kg硼砂(把五氯硝基苯、硼砂和甲拌磷拌4~5 kg土撒施),施入后合垄,趟2次,轻打顶耙,将大土块和玉米茬碎片挠入垄沟,保持土壤水分。

3.2 定植

将攫头顶部固定一铁丝(起到米尺的作用)刨埯或采用其他方法固定等距株距。具体方法如下:①一定要按要求株距刨埯。②刨埯深度要根据种苗根的长短,避免根部接触化肥或未腐熟的农家肥而烧苗。③2∶1定植(即二垄母本、一垄父本),整个地块两边行都是父本为宜,或根据垄数及苗数调整边行定植父本或母本。④一般先栽母本,后栽父本,绝对不允许一垄当中父母本混栽。母本、父本往苗埯里放苗时,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放苗。⑤一般行距按原来垄的宽度不再改动,株距应根据下发的苗数确定,本着薄地宜密、肥地宜稀的原则,合理栽培[2]。在实际栽培中,理论计算株距往往栽不够数,一是因为每垄顶头一般多栽几棵;二是因为每个地块没有精确核量面积;三是因为行距不规则,往往实际面积大于理论面积。应根据具体品种栽培密度来确定。母本2.7万株/hm2,父本1.8万株/hm2,2∶1定植(即二垄母本,一垄父本)。

定植时注意事项如下:第一,在地里放苗和在苗埯里栽苗,一定要注意一次性不要拿太多苗,不能让种苗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用口袋或其他东西遮盖住筐里的苗,以防止萎蔫。栽苗时,将苗摆在埯一侧,并稍带土压根,以防浇水时漂苗,浇水在埯的另一侧,覆土时一定将小萝卜的肩用土埋严,不露根,不压苗,覆土的同时把苗扶正,尽可能不蜷根,浇足底水,浇水量依墒情来定,一般每埯浇1.5~2.5 kg水为宜[3]。第二,栽时小萝卜肩膀要与封埯后的垄平面相平或稍低1~2 cm,不压心,不露心。第三,一次摆苗不能太远,摆苗后立即浇水和覆土,随即覆盖地膜,将苗覆盖在膜下,严防风吹日晒使苗萎蔫,导致成活率下降,田间缺苗、断条,影响产量。要把握放苗、浇水、封埯、覆膜环节,尽可能把水分留在地膜下。栽完后,要检查地膜,凡是地膜有破损的地方用土块或石块压紧,防止被风吹开。第四,栽苗时,将母本个别小苗挑出,单独栽到一起,父本大小苗均匀栽培。封埯时,一是用土把苗根压紧,让水、土、苗根部充分结合;二是绝对不能压苗心,让土埋住根部即可;三是苗窝不能深,苗根的肩膀与垄面基本平行即可[4]。覆地膜时,将地膜两侧用土压住、压紧,然后把两垄中间的地膜用土顺垄压实,让整个地膜紧贴地表土,既能有效防草、压草,把草消灭在幼苗当中,又能防风吹开地膜。拽地膜时,用直一点的细木棍穿过地膜纸筒,然后把木棍两头系上绳子,可方便快捷地拽动地膜。有条件的,可使用覆膜机。

4 放风、引苗

缓苗后,在心叶发出,顶实地膜,或用手触摸苗心,感觉硬实时,在苗心正中用木棍或手指挑出鸡蛋大小的洞,待苗适应3~5 d,即可引苗封埯,引苗用二拇指在苗叶下,勾住叶片围绕苗心轻轻转1周,顺势把苗叶带出地膜外,但要防止根部松动,用一只手轻捂住苗叶一侧,另一只手拿小铲取土封地膜,捂苗手外压后移另侧捂苗和取土封膜,同时将露萝卜肩膀的用土盖严,切记不可压苗心。放风引苗视天气情况而定。

引苗封埯时,一要用土把苗埯封实不压心,又要防止地膜接触种苗根部。在引苗等田间作业时,由于早春天气寒冷,温度往往在0 ℃以下,叶片处于冷冻状态,所以这时千万不要用手触碰萝卜苗,冷冻缓解后再接触苗,以防烫伤破坏萝卜细胞组织结构。在引苗时,注意观察父、母本的长势、天气状况、地力状态、时间早晚等因素[5]。

5 参考文献

[1] 黄荣浩,谢清传.优质萝卜苗的栽培与加工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6):42-43.

[2] 张晓舟,刘亚非,张永军.萝卜苗无土栽培技术[J].农牧产品开发,1999(10):26-27.

[3] 邹云锋.萝卜苗无土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1(2):20-21.

[4] 庞红岩.萝卜栽培管理技术阐述[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8):83-84.

上一篇:语文现代化范文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