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5:55

栽培管理论文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地块选择

无公害芸豆地块应选在生态环境良好且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种植区域。种植地要求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最为适宜。土壤粘性强,保肥差的易涝耕地、凹地、坡地,对芸豆生长不利。由于芸豆轮作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要求实行轮作,周期三年一轮,最低两年一轮。

1.2合理施用基肥

芸豆种植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配合;施肥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根据地块肥力情况确定,在整地时亩施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000~2500kg和钙镁磷肥40kg,撒施于地块中作底肥;播种时每塘施细碎潮湿的优质农家肥(厩肥、草木灰等)1.5—2kg和生物钾肥0.6—0.8g合拌匀后作塘底基肥。切忌塘底基肥与种子直接接触,点种后先盖一层细地,然后再施塘肥,覆盖一层细土,覆土厚度约6cm左右。

1.3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芸豆品种。一般海拔在2200—2800m的芸豆种植区主要种植大黑花芸豆品种,海拔在2200m以下芸豆种植区以大白芸豆品种为主,根据土壤、海拔、气候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

1.4种子处理

播种前首先要人工挑选种子,适时晒种,应进行粒选,选用粒大饱满,整齐度、光泽度一致、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其次要在太阳下晒种1—2天,促进发芽整齐,防止早春低温期播种时烂种。

1.5适时播种

由于芸豆属于无限花序,生育期长,播种到始收140天左右,始收到完收需40天左右,芸豆比一般菜豆耐寒,但对霜冻仍然敏感,迟播易受后期霜冻。一般冬闲田4月5日至25日为最佳播种期。下种时种子适宜平放,播种深度2.5—4cm,开墒、打塘、播种均在当天抢时种植。

1.6种植方式与密度

芸豆主要以净种为主,亦可与马铃薯、玉米等作物间套种,也有少数在玉米或马铃薯地周围镶边,因通风透光条件好,豆粒大,单株产量高。芸豆净种时,平整地块采用开墒打塘播种,一般行距为70~80cm,塘距40—50cm,每亩塘数为1400—1650塘为宜,每塘播种2—3粒,定苗后塘留苗2株,每亩株数以3300—3400株为宜,亩播种量一般为7.5—8kg。种植时打塘要深,盖上覆土约6cm;偏坡地宜采用开塘播种,打塘对空呈三角形种植,以减轻雨水冲刷,塘距50—55cm,每亩塘数为1850—2000塘,每塘播种2—3粒,定苗后留双株,每亩株数以3700—4000株为宜,亩播种量一般为8—10kg。

1.7大田管理

1.7.1水分管理。芸豆苗期较耐旱,如水分多则苗黄叶弱。开花期需水较多,对风敏感,久旱无雨多风则生长不旺、花荚易落,但此期田间水分不宜过多,水分过多则造成烂根。

1.7.2中耕除草与插杆。在芸豆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促进根系生长。芸豆是蔓生攀缘作物,插杆支撑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豆苗长到25cm时,应离植株10cm左右及时插杆培土,并按逆时针方向引蔓上杆,每塘1杆,杆长1.8—2m左右。

1.7.3适时封顶打杈。芸豆侧枝较多,为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一般在抽蔓开花或结荚初期必须进行封顶打杈,同时要注意封顶打杈一般在晴天进行,而且打杈要早于封顶。

2.病虫害防治

2.1草害防治:芸豆草害主要是在幼苗期进行中耕除草,中期再进行一次人工除草进行防治。

2.2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豆类病害较易防治,可用种子重量的0.25%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进行防治,如已有病害发生,可用20g二氯异氰尿酸钠20%可溶性粉剂兑15—20kg水喷施,连喷2—3次,间隔5—7天喷一次进行防治。2.3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跳甲、卷叶螟、豆荚螟。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地表喷雾进行防治或在犁地及播种等农事操作时人工捕杀害虫。

3.适时分批采收与脱粒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对杜仲研究的概况和景德镇市杜仲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景德镇市杜仲产业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如何进一步发展杜仲产业提出了建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为千枚岩、石灰岩,土壤为黄红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乡村,是种植杜仲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气候有利于杜仲生长,具有优良品种,又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杜仲栽培必将成倍增长,产量、质量和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1杜仲的用途与开发现状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全树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杜仲作为中药材,在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华人当中长期盛行。近代研究发现杜仲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被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誉为世界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美国、俄罗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为宇航保健品。据资料介绍,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产值近100亿日元,杜仲叶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销售到香港市场,贵州遵义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杜仲胶用途广泛,1993年我国化学家严端芳研究员和橡胶专家吕伯龄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橡胶会议上,分别宣读了2篇论文,向国际橡胶界宣布我国开发出1种新的天然橡胶,并获得了国际领先成就。

杜仲胶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两者皆不具备的特性。杜仲胶在医用、工业、电子、国防、通讯、人民生活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运动员护滕、飞行员护颈、护腰材料,抗冲击性能极其优异。杜仲胶大力发展,将从胶种到种植地域改变国际天然橡胶的格局。杜仲胶已进入系统材料工程学的新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贵阳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综合加工厂,并建立世界上第1个精胶厂,这标志着我国杜仲胶的开发开始走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对促进我国杜仲胶产业化进程具有示范性意义。

2调研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在杜仲中药、保健品、杜仲胶、杜仲叶饲料、果实、花粉和木材综合开发等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林业局把杜仲综合开发列为下个世纪重点开发项目,故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我市处于杜仲最佳种植地区,具有最佳品种,又有成套科学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对我市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调研内容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的调查,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山场,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根据杜仲生长习性,依靠科学,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扩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为营建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开发等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长的同时,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带领杜仲产业的发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胶厂和杜仲产品综合加工厂。针对杜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杜仲胶疏化高弹性体开发利用需要,近阶段杜仲综合工发利用在开发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各乡(镇)加快对杜仲发展,同时要注意选用良种,还要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市杜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适合杜仲生长、发育,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杜仲生产和杜仲综合加工,这说明我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基础条件。

我市对发展杜仲生产及综合开发非常重视,又有较强的科技力量,这将为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并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把杜仲综合开发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结合起来,是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5对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调查,我们认为景德镇市发展杜仲生产是基本成功的,当前浮梁县黄坛药场已有小部分杜仲林开始投产,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发展杜仲栽培,比凭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价低,且成林快、经济效益高、群众容易接受。

发展杜仲基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瓷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促进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开发杜仲,走杜仲产业化建设之路,现对我市发展杜仲和综合发展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5.1加强对杜仲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

杜仲林本身就属经济林,经济林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也就是整个林业振兴的一个标志。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杜仲基地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的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杜仲基地的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杜仲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在于发展的数量,还在于实现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的综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经营,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影响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基地布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要选择适宜杜仲生长的山地发展栽培,认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优良品种。

(2)在营造模式上,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企业+农户发展,股份制合作经营。

(3)在培育方式上,实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与培育有丰产潜力的幼林相结合,以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4)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药材和天然橡胶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设要严格按工程项目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方案、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

(5)在进度安排上,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的多少、需材缓急、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择优安排、滚动前进。

5.3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新发展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

发展栽培中药材,实现山区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设和综合开发产品质量,做到提高和发展相结合,质量和速度相协调,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当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产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瑶里乡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当,如今已变成残次林。为此,在新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杂、散、残”的杜仲林,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补植,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积极引进和吸收既符合当地自然立地条件,又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使基地能与增产、增收、增效同步进行。

5.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杜仲的综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发展,必须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系列经营之路。从目前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市杜仲的发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虽然群众对杜仲发展积极性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够强,且缺乏信息观念,忽视了因产品销售、加工渠道不畅而产生的风险。

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开发要成为山区林业资源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一要更新观念,将产品的销售、贮藏和加工统筹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业行业自身的资源、人才、科技优势,通过建成综合开发加工厂和批发市场,形成既有资源规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销售又有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开发的经济效益。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杜仲开发利用效率

在我市发展杜仲及综合开发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商品经济体系,一个主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强度和质量。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使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使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业生产中使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农户经营都只求产生,不予投入;只讲经济需要,不顾社会、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毫无约束力,科学生产难于实现,造成现实资源和潜力在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市发展杜仲时必须做到:

(1)精造良种,应用先进配套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缺技术、少资金、物资不足和信息不灵的实际困难。

(3)抓好生产,计划财经管理“三位一体”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促进杜仲发展机制的运行,把基地建成产品化、产业化。

(4)要高度加强对我市杜仲栽培及开发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

6参考文献

[1]金先宝.杜仲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1999(6):17.

[2]伏乾科,张华.杜仲的用途及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02(1):48-50.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保护地甜椒抗疫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以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1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

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3.9灵活采收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针对籽瓜栽培特性,概述籽瓜的生长特点,简要分析合肥地区籽瓜高产栽培的技术要领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技术事项。

1特征特性

1.1生长特性

籽瓜又称打瓜,是供采种食用的类型,茎圆具棱,生长势旺,但茎较细长,分枝力强。果实圆球形,深绿或浅绿色皮,有隐花双线条纹。瓤色淡黄白或淡红色,食味不佳。种子扁圆,大或极大,种皮黑色或黑黄相间,千粒重138g左右,肥大的种仁供炒食用。籽瓜喜温、耐旱、怕湿,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最为适宜。高产田块产瓜子2250kg/hm2以上,一般产量在1200kg/hm2上下。籽瓜和西瓜栽培一样,也不能连年种植,重茬瓜病害重,影响产量。一般与水稻轮作需间隔3a,与其他瓜类作物轮作需间隔5a才宜种植。

1.2生育期

籽瓜全生育期105d左右,4月上旬播种,7月初即可成熟,油(麦)-稻两季地区,冬季种菜,菜让茬后,两季中间可以插一季籽瓜,也可在瓜田套种豆类、间作玉米等。

2栽培技术

籽瓜栽培与西瓜栽培方法大体相同,但由于西瓜食瓤,籽瓜取子,生产目的不同,因此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籽瓜生产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质量,现结合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以黑小片籽瓜为例,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种子处理与催芽

2.1.1种子处理。选择大小一致、色泽相同、籽粒饱满的瓜子做种,用种量为7.5kg/hm2。为提高发芽率,催芽前晒种1~2d。先用50℃左右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0min,后将水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将种子浸泡4h,取出后用细沙搓揉掉表皮粘膜,再用清水淘洗干净。

2.1.2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用干布擦去种子上的水分,用2~3层湿纱布包好,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湿保温催芽(28~30℃)。如果种子数量少,可利用人体温度催芽最为安全,催芽约48h,待芽长至2~3mm,即可拣芽播种。

2.2育苗

2.2.1营养钵育苗。取肥沃土若干打碎,混入经腐熟的农家肥(5∶1),再混合少量经过腐熟的人粪尿,充分拌匀,堆放15d后(不要用化肥),再装入8cm×12cm的营养钵中,然后排入苗床内,选择便于管理、背风向阳的场地做苗床,苗床宽1.2m,铲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沟,待营养钵排齐浇透水后播种,逐一将催芽的瓜种平放入钵中间土内。播种完毕,覆土厚1cm后搭弓覆膜。膜内保持温度25~30℃,晴天温度高于35℃时,要通风降温。子叶出土后,注意通风使膜内温度逐渐降至20~25℃,以控制幼苗徒长。育苗期大约在25d左右,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4~5d应揭膜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在通风降温降湿和揭膜炼苗时,如果营养钵土干燥要适当喷水,以弥补营养土水分不足。

2.2.2方块育苗。选取没有被污染的塘泥混合适量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后,平摊在事先经过铲平的苗床内,塘泥厚度4cm左右,播种前1d浇足底水,次日用竹片或刀具将摊平的塘泥切成8cm×8cm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间播1粒种芽,播种完毕后用细土覆盖,以不露籽为宜。苗床四周挖沟排水,插弓覆膜,苗床管理与营养钵育苗管理相同。

2.3大田栽培

2.3.1整地施肥和做垄。前茬让茬后,要在及时翻耕细作当中,施足基肥,在定植前以籽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40cm、深20cm的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2.5t/hm2、饼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再整墒做垄,要求墒宽2.4m,墒中起垄,垄高因地制宜,一般田块垄高35cm为宜,高岗易旱田块25cm左右,整地要做到“三沟”配套,易排易灌。

2.3.2移栽。出苗后20~25d移栽,定植株距为20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定植苗数约3万株/hm2。育苗移栽程序:移栽前在垄上打宕,结合浇底水对入2250kg/hm2人粪尿滴宕,然后栽植瓜苗,再用细土填平宕口,定实瓜苗后立即浇透水,接着覆盖地膜。地膜要沿垄面拉紧铺平,两边用细土压实,切莫透风、漏气,同时注意将瓜苗破口处用细土封严。

2.4大田管理

2.4.1追肥。籽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果底肥不足,座果期就会出现脱肥现象,表现藤蔓细弱,叶色变淡。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应该及时追肥,一般在幼果坐稳后,在瓜垄两侧距瓜根50cm处趁小雨天气撒施复合肥300kg/hm2作膨瓜肥。为提高座果率、增强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应当在座果期之前喷施叶面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2注意防涝防渍,合理灌溉保苗。籽瓜苗期怕涝怕渍。雨水多或排水不畅的田块,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生病害和烂根,致使成片倒秧、枯死;进入生殖生长后,籽瓜枝叶繁茂,结果较多,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若

遇干旱,中午瓜叶萎蔫下垂,要及时灌水。籽瓜灌溉切忌满墒漫灌,应在傍晚或夜间引水沟灌,待水渗透墒面后,立即排掉沟中水。

2.4.3整枝疏蔓。蔓长至50cm开始整枝疏蔓,原则上留2蔓(1主1侧),每蔓留1瓜。当瓜蔓长到70cm时,开始压蔓,即把瓜蔓理直,摆布均匀,每隔4~5节压蔓1道,使其定向伸长,当瓜长到鸭蛋大小时,即可摘顶控制瓜蔓延伸。

2.4.4病虫害防治。籽瓜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等。①猝倒病:及时拔除病苗,用500~1000倍敌克松喷洒根部。②枯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敌克松以1∶100配成毒土,施入定植沟内,用药量为15kg/hm2。

2.5籽瓜采收和取籽

2.5.1采收。籽瓜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从雌花开放至采收,需40d左右。

2.5.2剖瓜取籽。取籽容器不可使用铁器,取籽时要剔除籽形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瓜籽(过大或过小的籽)。漂去嫩籽、白籽、瘪籽。瓜子晒干后再进行精选,拣去麻子、畸形子,充分晒干后装入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待售。黑小片取籽的质量标准:黑小片一级商品规格为平均粒宽0.78~0.83cm,千粒重132~143g。种皮为黑边黄心,含水量不超过7%,麻籽不超过0.5%,畸形籽不超过0.5%,半熟籽、生籽、瘪籽不得超过0.5%,无杂质,色泽油亮。

参考文献

[1]孙兴祥,周峰.盐城地区西瓜栽培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06(2):23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盘菜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育苗、整地、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盘菜栽培提供参考。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到福建宁德的沿海地带。盘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圆如盘的肉质根,故称盘菜,其外形美观,肉色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根菜类中稀有品种。盘菜可进行多种加工,贮存期长,一般产量可达22.5~30.0t/hm2,产值可达45~9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好品种,及时播种

盘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区,为提早上市,以选择早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区,以选择迟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过迟播种会降低产量。

2适时间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复合肥。大田用种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将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75g/hm2与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随浇底水时施入。由于种子较为细小,可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为0.5~1.0cm,再盖薄薄一层细草,或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3~5d出苗,10d左右间苗,苗距2cm,经过25~30d左右,就可选择壮苗进行移栽。育苗期间要施2次稀薄人粪尿;特别要做好蚜虫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药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喷雾防治。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盘菜抗病力比较弱,特别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选用2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为宜。在种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宽130cm或90cm,沟宽30cm、深20cm。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时,将肥料均匀翻入地里,以防止烧苗。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盘菜播种后25~30d左右,选择肉质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叶完整、真叶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壮幼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喷洒1200倍液植物助壮素(百菌K)加25%苗菌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要带土移栽,定植时要栽正,小肉质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浇定根水。一般种植4.00~5.25万株/hm2,畦面宽1.3m可种4行,畦面宽0.9m可种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盘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缓苗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结合中耕浇施稀薄人粪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质根横径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较弱,可适当追施少量复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盘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一般幼苗期叶片数目少,叶面积小,蒸腾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浇水;进入膨大期,肉质根和叶面积都迅速增大,植株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浇水,勤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则易烂根。

6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盘菜定植后一般进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进行,第2次在定植后1个月肉质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且不要让泥土覆盖肉质根。除草主要是喷洒5%盖草灵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决禾本科杂草的危害。

盘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软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甲等。防治病毒病主要用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1.35%毒畏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软腐病主要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斑病主要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菜青虫可用3%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黄条跳甲可用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三氟氯氰乳油1000倍液。

7及时采收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再加盖一层小拱棚的栽培技术,可以使甜瓜的成熟期比单层覆盖地膜早15~20d,这样使结瓜期处于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及昼夜温差较大的5月末至6月这段时间,甜瓜不但提早上市,而且品质好、病害轻,高产、优质、高效。

甜瓜不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而且口感好,香味浓郁,被人们美称为“香瓜”。近年来,北方寒地甜瓜生产发展很快,不但面积增加,而且生产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甜瓜生产上,我们针对寒地的气候特点,推广应用了许多先进生产技术,其中在覆地膜基础上再加扣小拱棚技术就是一项投入低、经济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瓜农欢迎的早熟优质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早熟、高产、耐运输、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甜瓜品种,如龙甜4号。

2育苗期及育苗方式

甜瓜育苗苗龄30~35d,达到3~4片真叶。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双扣栽培在4月初播种,一般采用大棚内或中棚内扣小棚的育苗方式。

3育苗用营养土配制

用充分腐熟厩肥40%,细砂或细炉渣10%,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10%,葱蒜茬或玉米茬无除草剂残留的肥田土40%,充分混合过筛后,用50%多菌灵600倍液均匀喷洒,然后用塑料布盖上闷2~3d,揭开塑料布,摊开营养土,待药味散尽后装营养钵,摆在苗床上。

4种子处理及播种

把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10min,捞出再放入55℃热水浸泡1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捞出在25℃温水中浸泡8~10h。把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纱布上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冲洗2~3次,萌芽后播种。将营养钵用25℃左右的温水浇透,待水渗下后每钵放1粒芽种,覆土1cm厚。

5苗期管理

播后及时盖拱棚,保温保湿促进出苗,白天25~30℃,夜间18~20℃,出苗后夜间降到15~18℃。第一片真叶展开后,白天20~25℃,夜间13~15℃。第三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1周逐渐降低温度,锻炼幼苗,定植前3d将小拱棚膜全部撤掉,大棚加大通风降温。播种前打透底水,扣棚后如太干时喷水,在晴天上午10时前后浇水,定植前不宜浇水。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及时摘除心叶。

6选茬、整地、施肥

选择无除草剂残留的玉米、高粱、谷类为前茬。秋翻秋起垄,结合整地施优质农家肥60t/hm2。春翻地在土壤化冻15cm后及时整地,及早翻耙,破垄夹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定植时施磷酸二铵225~300kg/hm2、硫酸钾150~225kg/hm2做底肥。

7定植、覆地膜与扣小拱棚

黑龙江省鸡西市一般在5月初地膜加拱棚定植甜瓜。选晴好天气上午,按株距40~50cm(根据品种特性决定)刨埯,栽2垄空1垄,便于扣小拱棚、管理,浇水定植,定植同时覆膜。栽好苗后,苗顶膜处破膜放苗,边覆膜边拉紧压平,使地膜与垄台贴紧,封好苗孔。也可在定植前1周将膜先覆于垄上,定植时用打埯器打埯,浇水栽苗后封严苗孔。定植后立即扣小拱棚,2条垄扣1个小拱棚,5月末至6月初天气转暖无冷害情况下撤掉小拱棚。

8田间管理

定植后经常检查小拱棚和地膜,有破损和透气处及时封好,及时查田补苗。定植时浇透水,如干旱,在第一雌花没开时可浇1次水,初花期、初果期控制灌水,瓜开始膨大期干旱可适当灌水。伸蔓初花期追施饼肥1000kg/hm2左右,在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摘心后留下4个子蔓,子蔓留瓜,瓜坐住后,在瓜前留3~4片叶掐尖。

生育期发生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瓜成熟时及时采收。龙甜4号七、八成熟就得采收,防止完熟后瓜软;需长途运输的也得七、八成熟采收。

9病害防治

我国较常见的甜瓜细菌性病害是角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病。

9.1危害症状

起初叶背面出现一些水浸状的小点,以后病斑扩大,由于受叶脉的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病斑的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后病部逐渐变为淡褐色至污白色,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往往会出现白色的溢脓。病菌还可以为害茎、叶柄及果实,初为水浸状斑,后扩大并形成一层硬的白色表皮。果实病部沿维管束向内发展,果肉变色,最后果实腐烂。这种病害主要以带菌种子传播,也可借助棚顶滴水和浇水传播。

9.2防治方法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药用芦荟;品种;无公害;栽培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AloeL.)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芦荟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据考证,最早把芦荟用于医治人类疾病的是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德国籍的古埃及学者耶比鲁斯在古埃及金字塔的木乃伊棺里,发现的纸莎草古书中就记载着芦荟的药效,这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有关芦荟记载的文字。隋末唐初中国始有芦荟的文字记载。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书记载,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家们把芦荟当作一种可“明目镇心”的清热寒药来用。现代医学证明芦荟对糖尿病、胃肠病、气管炎、消化系统出血、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肝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保健作用,另外对溃疡病尤其是口腔溃疡的治疗,对烧伤、烫伤、毒虫咬伤的治疗,效果亦佳[1]。本文对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品种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叙述了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芦荟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安全、优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具有药用价值的品种

全世界有野生芦荟约300多种,另外,还有变种和杂交种约200多种。品种不同,其药效成分和含量也不同。众多种类的芦荟中,可供药用的约有10余种,可食用的有6种,其余用于观赏[2,3]。

1.1开普芦荟(AloeferoMil1)又称青鳄芦荟、好望角芦荟、非洲芦荟,原产南非。株形很大,叶色深绿,叶缘有红褐色角质齿,30片~50片叶簇生于茎顶。茎粗而长,株高3m~6m。初春在叶腋中抽出总状花序,花色橙黄色,结蒴果,靠种子繁殖。在《希腊本草》、《德国药典》等书中记载的药用芦荟就是开普芦荟,因此又叫药典芦荟。从叶子的切口中收集滴落的汁液,起初为黄色,以后变成褐色,经日晒干燥后成块,粉碎后就是药典中记载的“芦荟末”。采割叶片时,有丰富的深黄色汁液,收集此液,蒸发浓缩,冷却凝固,即得“肝色芦荟”干胶。将汁液用狂火煮沸浓缩,冷却凝固,可得“光亮芦荟”干胶。富含芦荟大黄素和β芦荟甙。该品种主要用于生产芦荟干胶。

1.2树芦荟(AloearboresensMil1)又称日本芦荟、木剑式芦荟、木立芦荟,在我国民间称为龙角芦荟。原产南非,主要产于日本。叶片灰绿色细长,叶肉厚实,背部突出,两边呈锯齿状,主干茎部不断长出侧枝,可用作插枝繁殖,冬天抽穗开花,花像纺锤形,红色。含较多的芦荟大黄素,备受人们喜爱,已形成商业化生产,适合于加工成干粉,保健品,鲜叶可食用和药用。

1.3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1)俗称美国芦荟。又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沙漠芦荟、真芦荟等。原产中美洲的巴巴多斯岛和库拉索岛。茎短,叶呈螺旋状或轮生排列,披针状,叶长30cm~70cm,先端渐尖,基部宽4cm~15cm,边缘有小齿。叶灰绿色或蓝绿色,上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生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花黄色但不结籽,靠侧枝分枝繁殖。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品种。含有丰富的凝胶,可加工成干粉、凝胶,鲜叶可直接食用、美容、药用。美洲大量栽培,中国也有栽培。

1.4元江芦荟(AloeyuanjiangensisXiongZhengsp.nov.)别名亚哈菲、逼火丹、碧合草、火炼丹等。在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台湾以及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分布。须根发达,具粗壮根状茎,长者可达1m多。株型较松散,高1m以上。叶簇生于基部,直立,叶在苗期呈螺旋状排列或轮生排列两种,到成株期呈螺旋状排列。叶肥厚汁多,狭披针形,皮壁较薄,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的扭曲,两面平滑,先端渐尖。叶呈浅绿色,上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生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叶缘上有钝硬齿。被认为是早先引入的库拉索芦荟变种。

1.5中华芦荟(AloeveraL.Varchinesis(Haw.)aberg)又名斑纹芦荟、中国芦荟、象鼻草、罗纬草、油葱等。主要生长在云南红河流域,是库拉索芦荟的变异品种,其形态酷似库拉索芦荟,但叶尖更尖,叶色呈浅绿色,有明显的白色斑纹,花粉红色或黄色,繁殖力强,靠分枝繁殖。鲜叶含丰富的水和凝胶,主要用于美容、食用、药用,可加工成饮料等。

1.6皂质芦荟(Aloesaponaria)又称皂角芦荟,几乎无茎,叶子表面具有斑纹,叶簇生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有半直立和平行状两种类型。叶肥厚,狭披扁平,有美丽的白色斑点斑纹,叶长20cm~70cm,宽3cm~10cm,叶先端渐尖,叶缘有刺状小齿。皂质芦荟由于其叶片上美丽的斑纹,最具观赏价值。叶片中几乎不含芦荟大黄素。药效平稳,对外伤、皮肤病、美容效果好,对溃疡病治疗效果明显。

2栽培技术

2.1芦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芦荟喜暖、喜光、不耐寒、耐干旱、忌积水。要求通风良好,防止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地势宜高不宜低,以利排水。土壤以沙质壤土为佳,以保证良好的透性和保水力,过粘的土壤植株矮小,分蘖少[2]。当气温高于38℃或低于5℃时停止生长,0℃即发生冻害。此外,为保证芦荟产品的卫生安全性,生产基地的选择应远离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和交通干道。

2.2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和福建、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可进行露地栽培。要注意防止栽培地积水,引起芦荟烂根死亡和斑病问题。塑料大棚栽培:我国亚热带偏北的长江流域,福建西北部地区等用塑料大棚技术可以保证芦荟安全过冬,同时还可避免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曝晒等不良气候的影响。温室栽培: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温带地区应以温室栽培,在严冬时有加温条件,可确保芦荟安全过冬。家庭盆栽:不仅可美化居室,而且可随时采摘新鲜的芦荟叶片供家庭保健使用。

2.3繁殖方法和种植时间多数品种采用无性繁殖方式[4]。分株:从植株周围的地下茎会长出许多嫩芽,一株2a生的芦荟,在1年内能分蘖10个~15个,当分蘖长到4片~5片小叶和3条~5条小根时,可从母株上分离,定植于大田。芦荟产生分芽主要在春夏秋3季,最佳的分蘖期是4月~6月。扦插:芦荟长高后,可从茎的顶部10cm~12cm处切断,或从叶腋处切取长10cm~15cm的幼芽,再将其倒挂在荫凉处1周,使切口收缩干燥,然后扦入搭盖荫棚的苗床中,插后约20d生根。扦插苗生根3条~5条时,就可移栽大田。春季(3月~5月)和秋季(9月~11月)为最佳移栽时期,尤以春分至清明期间定植为好,不但容易成活,而且可以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利于提高叶片产量。

2.4定植及田间管理园地种植前要求翻耕深度为15cm~20cm,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t~37.5t、氮磷钾复合肥20kg~30kg。畦长15m~20m、宽100cm、畦高15cm~20cm、畦间距40cm。一般每畦2行,株行距为40cm×50cm;栽时不宜太深,以覆盖底下叶片基部为适,栽苗后要将苗4周的松土按实,然后浇水,并及时遮荫。芦荟的全年管理分为3个阶段。4月~5月芦荟生长旺盛,需要肥水量大,结合浇水进行1次~2次追肥;7月~8月要注意通风遮荫和浇水,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覆盖,以保证芦荟不休眠;12月~2月不再浇水,加强中耕、保墒、保温的管理。

3病虫害防治

芦荟叶表皮具有角质层,很少受害虫危害。病害主要有芦荟炭疽病、褐斑病和软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15%重者可达20%~30%[5]。

3.1选用抗病品种栽培中尽量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一般皂质芦荟最为抗病,其次是库拉索芦荟。

3.2加强栽培管理温室大棚应特别注意保持芦荟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15℃~35℃)及湿度(75%~85%)。若冬季室内温度低于8℃时应采取增温措施并注意通风换气。在高温炎热强光照的夏季应适当遮荫,可选50%的遮阳网。春夏灌水要勤且量大,秋季逐渐减少次数和用量,每次都要灌透,避免从上部淋浇。雨后应特别注意防止雨水倒灌,以免导致炭疽病和褐斑病的发生或流行。肥料管理也要随季节更替而改变,春秋是芦荟生长旺季,施肥量偏多而勤,夏季量小次数少;冬季则更少。

3.3化学防治目前常用的预防药剂主要有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6.7%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喹枯灵、施宝克等。可在发病前每隔1周左右喷1次,连续3次~5次后即可达到明显的预防效果,上述药剂对早期的炭疽病和褐斑病还有治疗作用。对芦荟软腐病还可在发病初期向植株基部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4000倍农用链霉索,连续2次~3次,每次间隔7d左右。总之,为了在芦荟整个生长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通过利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在早期消灭病原物及控制它们的繁殖和扩散,同时严禁从发病区调运种苗,以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邓阳勇,扈凤平.芦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6264.

[2]吕林,何聪芬,刘家熙,等.芦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8992,127.

[3]铁军,金山,白海艳,等.六种芦荟属(AloeL)植物的形态特征及植物学特性描述[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710.

[4]傅术琳,程智慧,周新民.芦苇荟大田快速繁殖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1):8283.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北方洋葱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洋葱种植户提供参考。

洋葱,又名圆葱、葱头,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还含有硫、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并且有特殊的辛辣味,是良好的调味蔬菜。因含有较高的黄酮素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舒张血管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洋葱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是以黄皮洋葱为主,属长日照类型,生育期为150d左右。洋葱耐寒喜湿,适应性强,耐贮运,产量高,达60t/hm2,最高可达90t/hm2以上;效益高,平均效益可达3万元/hm2。

洋葱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之一。黑龙江省地区采用春育苗、春移载、秋收获的方式,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育苗,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移栽,8月中旬左右收获。畦作,保苗株数为5.25万株/hm2左右,株行距为10~12cm×15cm。以中性土壤、肥力较高,排灌能力较强为佳,忌重迎茬。

1育苗

在温室或多层覆盖塑料大棚内进行,北方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开始育苗。生产田需种子3.00~3.75kg/hm2。1hm2需育苗面积525~600m2。育苗床土应选择肥沃、透气性良好的中性土,2年内未种过葱、蒜、韭菜的土壤。播种前用多菌灵和福美双的混剂进行土壤处理。播前浸种,水温20℃浸12h,捞出后淋干,混入细土撒播,也可干籽直播。播种要均匀,播后覆过筛细壤土1cm,然后覆膜保墒增温;出苗80%时揭去地膜。出苗后要使土保持湿润,幼苗出2片真叶后,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追施化肥1~2次,追肥后及时给水,以免肥料损失。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在幼苗出土后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药液喷施。蝼蛄是苗期的主要害虫,可用炒好的玉米面拌300倍的敌百虫撒施防治。地蛆的防治是喷施50%辛硫磷600倍药液。

栽苗前7d开始炼苗,目的是使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缓苗快,成活率高。壮苗的标准是:苗粗6~8mm、高25cm、重约4~6g、无病虫草害、叶片不受损、苗龄50~55d。此时苗易生根,移栽后恢复直立快,不徒长。培育壮苗是保证洋葱产量的前提条件。

2移栽

2.1整地

洋葱属浅根系作物,要选择土地平整,排灌水方便,土壤肥沃,连续2年之内没栽过葱、蒜、韭菜的中性沙壤土作为本田。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75t/hm2左右,二铵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做底肥。

2.2移栽

在5月上旬,移栽田是以畦作的方式为主,畦的大小为120cm×90cm,畦的距离为30cm,然后覆盖黑色地膜,既有利于保温保湿,又可避免草荒。采用高畦还是低畦应根据地势高低而定。地势高的地区应建为低畦,地势低的地区应建为高畦,这样有利于保水、防旱。一般株行距为10cm×15cm,定植的深度为2~3cm,以生长点应留在地表面上为原则。移栽后及时浇水,以利于缓苗。

3管理

定植后20d内为缓苗期,定植30d后至结球前为发棵期,这一时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保证营养生产;否则就会影响到产量。灌溉以早晚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进入结球期,对水分的要求更高,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水分缺乏就会引起植株早衰,造成严重减产,在收获的前15d左右就要停止浇水;否则会造成贮藏期内水分含量过高,容易腐烂。在定植缓苗后,幼苗期追施尿素225kg/hm2。定植40d后洋葱的长势加快,进入生长期,为了保证生长的需要,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11500kg/hm2。洋葱进入膨大期后,施尿素375kg/hm2,硫酸钾225kg/hm2。在整个移栽田的生长期间,为了防治病虫的危害,每隔7~10d就要进行1次药剂喷施。草害主要是以人工除草为主,以不伤害洋葱的根和不形成草荒为原则。

4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喷;紫斑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灰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液;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施;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以上几种病害的防治需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地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连续灌根,每隔7d喷1次。葱蓟马、蚜虫、潜叶蝇等虫害,可用吡虫啉与灭杀毙混用来防治。

5收获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实现高产。产量一般可达7.5t/hm2以上,最高可达9t/hm2,符合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

1播前准备和播种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

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4-56.

[2]李艳丽,刘冬霞,张积攀.小麦精播半精量播种[J].农民科技培训,2007(10):26-27.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鸡腿菇作为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菌类产品,具有“天然、营养、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从鸡腿菇的栽培场所、物料准备、栽培管理、采收时机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菌科、鬼菌属。鸡腿菇是一种可被人工简易栽培的野生菇种,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其品质品位均在平菇、香菇之上,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鸡腿菇的优点很多,如技术简单,易于栽培,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产量高。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庭院栽培鸡腿菇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1生物学特性

鸡腿菇能广泛利用农产品的下脚料,如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皮、木屑、畜粪等进行栽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1~28℃。菌丝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覆土湿度以20%~40%为好,即捏紧成团、触之能散的湿润状态。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菌丝生长旺盛,较强的光照反而对菌丝有抑制作用。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成都需要新鲜空气。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为2~10的培养基中生长,以pH值为7最适。子实体的发生及生成均离不开土壤,若无土壤刺激,菌丝即使长满培养料也不会形成子实体,故在栽培鸡腿菇时覆土是不可少的。

2栽培工艺

2.1熟料栽培工艺

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脱袋覆土出菇管理。

2.2棉籽壳生料床栽工艺

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2.3稻麦草发酵料栽培工艺

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3栽培技术

3.1栽培季节

一般选择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温降至20℃左右为准。

3.2栽培场所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无病虫害、水源充足、相对潮湿的地点。

3.3物料准备

(1)配方。玉米芯50%,废菌糠20%,牛马粪10%,谷糠10%,麸皮10%,石膏1%,石灰2%。

(2)备料。计划生产500袋,用料400kg,麸皮40kg,其中玉米芯200kg,废菌糠80kg,牛马粪40kg,谷糠40kg,麸皮40kg,石膏4kg,(22~24cm)×(55~60)cm的折角袋500个,菌种25瓶(500mL)。

3.4栽培管理

(1)堆积发酵。将称好的料,充分拌匀,加水,湿度控制在60%~7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料堆温度在60℃后维持12~24h,终止发酵。

(2)装袋。料发好后散堆降温,进行装袋。方法:底部先放一层菌种,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然后在20~23℃的温度下发菌20d,菌丝即可长满袋。

(3)覆土。所取土壤要肥沃,有一定粘度,拌入2%的生石灰和3%~5%敌敌畏、甲醛液边翻边喷雾,并用塑料膜密封3d后使用,覆土厚度3~4cm。

(4)入棚出菇。在露地荫棚内挖深5cm的畦床,将菌袋去掉薄膜,取出菌棒,截成两段,断面朝下,排于畦内并覆盖3~5cm厚的土,随即可现蕾。在出菇期间保持85%~95%的湿度,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床面,2~3d后喷1次重水,促使现蕾出菇,可连续出4潮菇左右。

3.5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绿霉、链孢霉、鬼伞、曲霉等,可以通过使用50%多菌灵200倍液拌料和环境消毒解决。

(2)虫害以地蛆、金针虫、蝼蛄为主,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地虫一包净、一撒灵等拌土或拌料杀虫。

4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长大成熟十分缓慢,但临近成熟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菌柄不易松动脱落,菌盖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动溶化,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只有将采收期适当提前,才能充分保证干菇的质量。实践证明:菇长到七至八成熟时采收,当菇颈变为梭型,菇杆伸长时,菇体结实不中空,采收质量最佳。可采大留小,也可整丛采下,削净根部,尽快上市。

5经济效益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范文 下一篇:优质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