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语句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0 02:12:59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1篇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才更有收获;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才更有实效。笔者经过实验研究,认为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一体化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一、品读精美语句,学习借鉴,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品读妙用修辞、文采飞扬的语句

比喻、拟人、对偶、对比、排比等修辞格的运用,可以增强语句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使语句表达具有整齐美,可以增强语句表达的雄浑气势。阅读中要注意摘抄这类语句,并进行精要的点评。

2.品读引用、化用诗句,文化底蕴深厚的语句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阅读过程中,注意摘抄引用、化用古诗词的文段,学习借鉴,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品读隽永蕴藉、揭示人生哲理的语句

语句含蓄隽永,就会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揭示人生哲理,就会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4.品读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的语句

幽默诙谐的语句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文章收到独特的表达效果,从而极大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品读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训练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阅读过程中,发现精美语段,我们可以先把它摘抄下来,而后认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着既形似又神似的原则进行仿写训练。训练形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1.另选陈述对象进行仿写

如:朋友,不是整日地飘舞在你鬓前发际的飞絮,而是山间茅庐上伴你默读的滴答雨声;不是和着你的鼓点,应着你的掌声,洒了你一身的鲜花、美酒和镁灯,而是躺在你心底的,心的底片晒出的那张黄得有些残缺的旧照片。

朋友,是你在疾风苦雨中行走时飘过来的一把伞,是你在独自暗泣时飘过来的一方绢,是你在穷愁潦倒两眼望天时,盘旋在你上空的那只鹰。

这两段文字的陈述对象是“朋友”,作者从正反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见解深刻,并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语句文采飞扬。弄清了这两段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另选对象,比如“对手”,进行仿写训练。

2.陈述对象不变,转换思维角度进行仿写

如:宽容是什么?宽容是春天里芬芳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宽容是夏天里冰凉的泉水,令人心旷神怡;宽容是秋天里甜美的果实,使人感受到了成熟的美丽;宽容是冬天里火红的炉火,使人品赏到了温暖的陶醉……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温馨和祝福。生命,离不开宽容;生活,离不开宽容;幸福,更离不开宽容。

这段文字从正面阐明了什么是“宽容”及有了宽容,生命、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训练时,可以转变思维角度,从反面阐述宽容不是什么,缺少了宽容会是什么样子。

三、摘抄经典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不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文思枯竭,难以连缀成文。即使勉强写成一篇文章,也难免内容空洞,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要解决写作中“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要在平时阅读时做个有心人,把读到的名人故事及当今的鲜活事例随时摘抄下来,并思考如何运用。

四、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进行常规思维、立意训练

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时,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感悟,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自然就能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文章立意,不至于在写作时因对所给材料理解偏颇或错误而造成写作偏题甚至离题。

五、摘抄优美篇章,感悟人生哲理,借鉴写作技法

摘抄,除了摘抄精美语段之外,还要摘抄优美篇章,并在文后写出从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值得学习的写作技法。带着学习写作方法的目的去阅读,从立意、选材、剪裁、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去品味,去思考,这样的阅读对写作必然大有帮助。

六、摘抄同一主题的文章,比较阅读,分析异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2篇

一、改写文章开头

一篇文章的开头可以有多种方式:交代式、题记式、开门见山式、引用式、比喻式、对比式、设问式、悬念式,等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麋鹿》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能否用其他的方式来开头?等学生写完后,教师再指导他们进行比较:哪一种开头方式比较适合这篇文章?这种训练,既是对文章开头的一种学习和借鉴,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又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对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很有帮助。

二、续写文章结尾

一篇文章的结尾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水到渠成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发问式、联想延伸式、升华主题式、出人意料式,等等。语文教材中很多精彩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意犹未尽。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课《爱之链》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的训练,力求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一致。续写的字数不应限制,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灵活掌握。这种续写训练,既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所阅读文章的语言风格,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仿写优美语段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过渡需要很长的时间。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并非与感性经验相脱离,而是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小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这只能增加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无从下笔,只能空谈,而使文章内容失去实际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一些典型的文章段落,细致地分析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仿写练习。语文教材的文章中,有一些语段写得非常优美。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一文中,有一段优美的段落:“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一段落,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写出了大自然母亲的伟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模仿这种句式,仿写几个句子,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积累精美语句

语文教材中,不乏经典句子或典型素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夹竹桃》一文中,有一段精美的语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像这样的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及时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这样精彩的语句,最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让学生们互换摘抄本,资源共享,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好文共读,美文共赏了。写作的素材多了,何愁笔下无言?

五、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精美语句不是最终目的,让他们能在习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语句才是阅读的根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牛吃草一样,不光要吃进去,还要进行反刍,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营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在阅读中所积累的精美语句,灵活地运用于习作。千万不要忽视“反刍”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不仅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反刍”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写出精彩的语句,就要指导学生把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放进自己的大脑,然后“捣碎”,倒进自己的感情之水和思想酵母,充分“搅拌”,进行“酝酿”与“发酵”,使其完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多阅读优美文章,积累精彩语句,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与技巧,并在习作中灵活地运用。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就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3篇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3.检查自读情况。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5.多媒体出示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字理析解生字.

“拣”字,左形右声,指挑选。成语:挑肥拣瘦。形近 :练、炼。

“划”字字理教学

“威”的字理教学

“武”字的字理教学

写字指导(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6.学生朗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3.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5.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布置作业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适切点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学生学写作亦如此,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一、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图、观察自然的角度等的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粒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但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这些写作技巧,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切合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二、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明确内容。

作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制定精当集中的训练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情,作文训练点要有针对性,训练点设计安排要有计划,并分层次地展开。

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单元安排的写作活动是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学生作文问题表现在为写景而写景的多,景物描写中运用的修辞不能紧扣或表现景物的特点,语言描写不具体贴切,景与情也未能有机结合。这样的作文不但难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丧失写作的信心与热情。针对现状,帮助这帮助学生摆脱这类困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根据单元课文特点,确立作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根据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把本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明确为: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冬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夏天景象的优美语句。每项内容要求积累的字数为1000字以上。

当然,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点滴积累进步方能有所见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现状,提出恰当要求,训练点要小,效果才能出。

三、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供资源。

随堂布置选时机。语文课堂教学涉及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好文章,笔者随机要求作段落照抄。如教材中课文《夏感》,语言极富魅力;又如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思想内涵深广,语言优美,都可要求学生摘抄。

指定阅读范围。结合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书目,根据“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名著中摘录。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时,就要求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做摘记。

自由摘抄重质量。学生除了在教师引导、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还会有许多无意阅读,如流行歌词、现代诗、小品文等都是他们乐意读的,只要是语言、内容兼美的文章,都可摘抄。

四、不拘形式激发兴趣,使“主题阅读摘记训练”长期坚持求提高。

提出要求很容易,问题是学生能不能照着做,能不能高兴地做,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抄,主动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不作硬性规定,每周两篇,抄得到抄,抄不到就写(凡自己写的要求注明“原创”),原创的字数给予“优惠”。这样宽松的规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看到了好文章就抄,有了感想就写。

2.教师要投入真情和精力,写出贴切生动、机智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指导性的评语。教师的评语要能体现你的学识、品味,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能显示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个性魅力。

3.每周一评,要及时点评,点评要精当。每周都要告诉学生,又有谁的本子成了我最期待看的,这样的激励非常有效,老师期待着他们的文章,这是令师生双方都非常愉悦的事。

4.每月安排一次创作交流会。每月一次创作交流会,即是对上一个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月的指导,这样摘记会越做越有收获,写作就会越写越好。教师在选发言人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不能总是那两三个人,而让大多数同学气馁。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亮相。

笔者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拟了一句广告词:“你不想为六十分做点什么吗?”,立足点近了一些,至于将来,培养“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一定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要让学生不认为是一种负担,首先教师要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丰富的摘抄,可以让你读到最好的文章;那么感人的故事,可以让你流泪让你欢笑;那么多彩的感想,可以让你触摸年轻的灵魂……投入情感,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09(1).

[2]课堂教学无效性现象探因.中学教学参考,2009(1).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经典文学

中国的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就要求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教育对学生能力低的考核就是以试卷的形式,而作文部分在语文试卷中占据第二大比例。其实,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而且个人素养在各方面的体现都值得称赞。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学生写作太具依赖性,参考性强,缺乏自我情感;老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加上没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只限于原地踏步等问题。因此,为提高写作能力提出如下策略:

一、注重一步一个脚印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初中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想法,不再处于小学那样被动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其误入歧途,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正确指引学生的发展,对于语文的教学要循环渐进地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老师至少每周布置一篇无主题性日记,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叙写,不至于生搬硬套一些理论来填充。还有要注意家长方面多鼓励孩子进行阅读思考后再进行写作,对于学生方面来讲,不能为应付老师的作业而作业,抱着随便的心态乱作一通,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依赖习惯,以后碰到作文会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而解决此类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对写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只有脑子里有想法,才会写出你想表达的优美语句。

二、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学会注重策略用来构思全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同指路灯一般指引学生前进,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初中语文写作,不单单是在作文中简单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小事就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的,这样的作文水平是不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对于初中生而言,运用优美的词句、完整的结构构思、真挚的情感来架构起整篇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称为佳作。而要想写出这样的佳作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运用有针对性的完整策略,老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身写作能力达标,还要教学过程中讲究作文的写作策略。如果语文教师持着陈旧的思想观念,一套老套的作文策略,必然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好比,你半个月没关注政治新闻,半个月后,世界局势早已变化。从我国GDP数据的上升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世界在不断进步,中国亦跟随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我们的人民教师肩上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巨大责任,更加应该时时鞭策自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今,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教育的主力军如果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进步,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三、摘抄经典文学中的优美语句,扩大词汇量

初中作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运用的语句太过生活化,结构构思太过单一,无法成为一篇佳作。为成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发挥经典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所谓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然有不同于其他作品之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对学生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而最现实的意义就是阅读经典文学的优美语句可以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因为经典文学中包含太多的优美语句和一些发人深省的道理。正如老话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见解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而且初中阶段,初中生很容易受诱惑去阅读一些不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书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接触经典文学,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选择一本经典文学进行阅读,摘抄其中对自己而言优美的句子进行记录,在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最好能应用到布置的作文要求里,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为应付作业而随便乱摘抄,进行最大利用化。另一种方法就是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但不能太长,否则会失去阅读的耐心,从而放弃对经典文学的涉及,这样是极不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写作能力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就如同花与土壤的关系,一株鲜花的美丽绽放是需要肥沃的土壤加以灌溉的。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必然语文素养不会太低。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主要从学生、老师以及家长这三方面因素来讨论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6篇

一、课堂实践步骤

1.自主评改。学生按学习小组重组座位,基本是四人一组。学习小组成员在组长安排下,互换作文本,并用红笔批改同学作文。教师用媒体展示“自主评改”的要求:(1)找出作文错别字,打×,并在对应边框处标注符号;(2)找出作文中病句,在句下划横线,并在对应边框处批注出病因;(3)找出作文中优美语句,在句下划波浪线,并在对应边框处进行点评;(4)在整个作文后,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总评;(5)点评语句要简明,字迹书写要工整、规范。教师在行间巡视,随时指导或参与学生评改。

2.小组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小组交流的要求:(1)协作订正错别字、病句;(2)朗诵作文中优美语句,并简评优美之处;(3)评选出小组中最优秀作文。学生按要求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小组之间巡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一起交流。

3.总组推优。四个自然组为四个总组,总组长周围的同学自动与本组中学习小组组长互换座位,总组长与学习小组组长组成评委会,从各小组最优秀作文中再评选出总组最优秀作文,同时明确本总组最优秀作文的“朗诵能手”和“宣传员”,依次负责在全班朗诵和在全班进行宣传,力争使本总组作文成为全班最佳作文。其他同学将自己作文与其他小组中的同学互换阅读,并将作文中优美语句摘抄到小作文本中。

4.班级竞赛。这个步骤直接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曾要求语文课代表主持完成这个步骤,具体操作过程实录如下。

课代表:同学们,下面是我们作文评讲课的第四个步骤――班级竞赛,由我主持,请大家多多支持!(向全班同学鞠躬,全班同学鼓掌)谢谢!首先请各总组朗诵能手朗诵本组参赛作文,有请第一总组的朗诵能手!

第一总组朗诵能手走到讲台前,先将本组号、作文题目及作者姓名写在黑板上,然后面对大家朗诵作文。座位上的各位同学也都在纸上写下黑板上项目,并在听完朗诵后打分。在课代表主持下,四个总组的朗诵能手依次朗诵本组参赛作文。伴随着朗诵者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的感情变化,同学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憾,受到洗礼,他们不时地报以热烈掌声。

课代表:听了四位朗诵能手的朗诵,我感情的潮水不停地奔涌澎湃,作文中炽热浓厚的真情感染着我,激动着我,四位同学精湛的朗诵技艺折服着我,打动着我,我真分不清哪篇作文是最佳的,还是让我们一起先听听各总组宣传员的高见吧,有请第一总组宣传员!

四个小组的宣传员,依次走上讲台,从写作特色、感情表达、目标达成等方面对本组作文作宣传,有的宣传员甚至通过指出其他总组作文中的不足来佐证本组作文是最佳的,在宣传员的宣传下,有的同学流露出赞同的神情,有的同学则修改了先前的作文评分。宣传员精辟的见解、铿锵的话语、雄辩的口才、飞扬的神采,迎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课代表:感谢宣传员精彩的宣传,感谢他们带来的全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评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作文吧!

全班同学采取“站立表决”的形式,评选班级“最佳作文”,每位同学只能站立一次,而且不对本组作文作表决。课代表依次统计参赛作文获得“站立”的人数,并按获得人数的多少,排出名次。

课代表:同学们,让我们为给我们带来丰富精神食粮的四篇作文鼓掌(全班同学鼓掌)让我们为本次作文中最佳作文鼓掌!(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5.教师总结。教师主要从全班同学本次作文训练情况和本节作文评讲课的评讲情况两方面作总结。

二、学生主体课堂的思考

1.这样的作文评讲课打破了传统作文评讲课模式。彻底摆脱了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格局,完全扫除了作文评讲课堂特有的寂静、严肃的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环境,搭建了平台。

2.这样的作文评讲课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课程资源,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知识素养。整节课中,学生认真阅读、精批细改了3篇作文,听读、欣赏、摘抄3篇以上作文中优美语句,听朗诵、宣传4篇完整作文,学生至少可接触到8篇作文,而传统作文评讲课中,教师正常只是重点评讲一篇作文,至多再零星地涉及到部分学生作文中部分“优点”或“缺点”。

3.这样的作文评讲课中,学生阅读、欣赏、评判、演讲、辩论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自主评改、小组交流、总组推优、班级竞赛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人翁地位,始终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也是任务的完成者,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在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运用,不断训练,也在不断提高自己阅读、欣赏、评判、演讲等各方面能力。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7篇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教学现象,老师死板的讲解作文的要求,内容,甚至段落要求都要学生一成不变的进行,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方法建立并发展的初中阶段,这样的教学无疑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思考方法。写好作文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对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老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要注意循序渐进

想让学生一步登天地就有创新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老师要有耐心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要注意写作前的指导,写作中的提示,写作后的讲评,这都是很重要的。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写作观念,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创新,敢于尝试。[1]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畏惧写作,害怕动笔。

在写作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感觉,可以接近到的则让学生感受到,触摸到,让学生有大概的理解。叶圣陶在《作文要道》一文中写到:“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作文”。[2]比如,在写作《玉树》时,老师可以提前从家里带来玉树的盆栽,让学生先看一看,有对它的大概了解。在教学生写《山茶花时》,我们可以带领班里同学到校园区逛逛,找到山茶花,并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便有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有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加以思考,写出好的新颖的作文。老师也可以给出半命题或者自己决定写什么的题目,体裁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有创新性思维提供条件。

在写作时,老师可以偶尔走动走动,看到有的同学以“老三段”为主的就提醒一下减少“开头 中间 结尾”这种老三段形式,有时可以提醒字迹端正等,看似小事,但细节也是很重要的,决定成败,还有就是,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写作时间,尽快交上就可以了,不要使学生太过着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语句拿捏。对于写作过程中有明显偏题的同学也应适当提醒,注意围绕题目进行,并注意主题积极向上,健康的要求。

在写作后,在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就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阶段,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语在学生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的评语和态度是学生下次写作时的风向标。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对待态度。比如对于写作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老师的耳提面命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对于问题不大的学生老师可以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评语和改进的意见,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和段落,老师可以做下标记,以示肯定,并写上改进意见。

这三个过程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阶段,老师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和改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更有利的帮助。

2 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为主

初中生还是在比较畏惧老师的学生时代,所以老师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写作手法,要以引导为主,而非一味批评。平时也要多读些优美的作文或者语句,告诉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应用这些句式,积少成多,老师多读这些优美段落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批改完作文后,应该拿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全班朗读,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写作,又让同学们听到了优美的文章,老师不应该吝啬挑选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来读,对于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出现的写的好的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句子也应该加以肯定,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会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会在写作上更加勇于前进和拓展。

鼓励学生随手练笔,不固定次数,不固定字数长短,只要是学生有感而发或是觉得值得写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样的情形下写出的文字往往极富真实情感,不被固定模式禁锢,具有创新性内容,而且写的多了,信手捏来,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也不会紧张的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一个写真的好心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班级是一个很小的环境,在班级中的写作水平不能充分表示个人的写作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积极参加作文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满情绪,在大环境中的比拼更是要靠作文的出彩,创新性思维。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会局限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鼓励学生平时就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好的文章并熟读,摘抄好的段落并熟记,摘抄好的句子并加以运用。有了摘抄习惯后,将来写作运用到时便是水到渠成,所以有一个好的摘抄习惯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先前好的语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使它变成自己的语句,这便是创新性思维。

3 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资源,使学生学为所用

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细心雕琢探究而出版的正规文学素材,里面有大量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写作手法,修辞,优美语句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要学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同一样东西发挥创新性思维写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能让同学们理解运用反语修辞,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以本为本,并加上学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初中三年的语文书上好的文章随处可见,学生如果学会了多种写作方法,就能完成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一质变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地做好点评,觉得哪句句子用的好,为什么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一句你觉得可圈可点,你认为用哪种修辞会更加好,人家的最后一段是不是总结性的点睛之笔,你认为应该更简洁些还是如何。把这些都积极地写下来,变成你的读书札记。

除了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也应该扩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双管齐下,最终促使阅读回归写作,阅读能培养语感,为写作护航,减少病句的出现和语法的错误。好的文章的精华一经咀嚼便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范例,从中所获取的美词美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遣词造句的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课外书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学生多多阅读可以拥有更多知识,对于写作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环境。阅读和写作向来是一家的,加大阅读量,阅读很多文章之后,学生就会觉得“下笔如有神”,到时候的思维便扩散开来,而不是局限于一方面。

4 发挥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作用

学生都完成作文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左右桌或者前后桌相互交换作文本进行评改,因为在评改过程中,学生一来可以通过同学的作业学习到更多写作文的好方法,学习到更多好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语句,有着“见贤思齐”的效果,二来可以看到某些和他作文中一样有病句的句子,有着“自省”的功能。当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改完,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改时,两个没有改出来的地方会被老师改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更加完善了。通过这样经常的互相评改,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能力,也能使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蒙亮亮.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J].现代阅读,2012(11).

[2]潘荷芬.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内在动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例谈[J].现代阅读,2011(3).

[3]李明.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现代阅读,2013(01).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8篇

虽然学生害怕写作,但学生并不拒绝阅读。我时常会给学生发一些不带任务的阅读材料,学生很乐意接受这些东西,我的学生反映这些短文看起来就像看故事书一样。所以,在不布置任何任务的前提下,孩子们是极其喜欢看课本上或者卷子上的文章的,尤其是那些叙事写人的小短文,他们时时看的津津有味。而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开阔视野的良好途径,阅读对象能够给读者带来广阔的学习空间,而写作即是将作者的思想文字化的过程。掌握好阅读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如果能够利用好语文课本以及精选的一些阅读题材,将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教材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突破点,要把写作与课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一、将写作穿插于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我们也常说:“创作源自生活。”所以,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要求作者对周边的一切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写作能力还不成熟的中学学生来说,其对事物的感性化认识还不够、敏感神经未被良好地激活,或有些已经对事物有了自己深切的感受但却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达等等,这些原因都致使学生在写作时心生恐惧。既然学生害怕写作课,那就降低独立写作的频率,将写作课的课时穿插到课文阅读教学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些写作的小练习。

在课本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或者鼓励他们回想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并将想象回忆与感受写下来。例如在《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让学生想象一下山的那头是什么,如果是海,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如果是村庄,那么村庄又是怎样一副模样……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尽情的描绘,大胆地述说,最后写在纸上形成文字的形式。这样做一方面不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紧张与局限,另一方面提高了文字的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来与课文产生共鸣,以拨动内心情感之弦。例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我的学生回想了与父母及朋友在生活中的矛盾,有些孩子会表现得很动情,这正是他们对事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表现,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述说出来之后,我再提醒他们这些情感是可以通过写作表现出来的。在述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要求学生把所说的想法写下来。

频繁地让学生多想,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事物产生自己的认知和想法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说,有利于想法的表达;最后将所说写于纸上,便完成了想法到文字的过渡,也就达到了写作的最基本的目的。而这种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练习,不会占用多余的课时,反而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也使所授课文学得更加深入。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作手法的指导

光有对事物的感知和自己的想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事物与想法进行修饰与加工。在上面我们讲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一些小片段,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完善。

对阅读题材的优美语句进行剖析,分析写作之美。过去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回家的时候做一些摘抄笔记,这些摘抄笔记大部分是学生自己选择的题材,但大部分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都应付了事,并不认真地去体会语句之美,与其如此,不如让孩子们摘抄在课堂上分析过的精美语句,并按相同的修辞去选择性地摘抄别的美文。让学生体会语法之妙,并要求学生回家的摘抄作业要找一些也是排比的美文句子。除了排比之外,还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问等等修辞手法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并要求学生在课下累积。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进行摘抄,一方面是增加了学生对语句修辞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学生对该种语句修辞的应用。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9篇

一、 得法于课堂,使课堂教学成为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而大量的阅读需要以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基础。这一切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

(一)有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优美语段。首先,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画出优美语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三言两语写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品味、朗读,进行内化积累;其次,让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写得特别美的语段等,并引导按类摘记;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或选择认为最美的语句、语段背下来。

(二)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方法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

(三)探索有利于学生语言积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理解、感悟是积累的前提,积累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渐入佳境,诵读记忆,然后让学生带着作者的用语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向地从教材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积累丰富精妙的语言。

(四)教给阅读的方法。

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 ,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 。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 ,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 收益于课外,组织好课外阅读,达到小学生语言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摘抄本,美其名曰《朝花夕拾》,或《采蜜集》……规定学生每周背诵一个片段,每天学习一个成语,一周积累五个成语。要求片段训练紧扣教材、习作训练,内容师生互荐。除此之外,指导学生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

(一)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二)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 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三)借助网络获取信息积累。这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高效的一种积累途径。

三、实行多种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师不可能对所有课外读物都了解,因此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留有空间让学生自己选书,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我要读”的乐趣。我以“小学生100本必读书目”为依据,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同时也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我相信这些书籍会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不止,前进不息。

(二)和活动竞赛相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各种能力,使语言积累在活动中有声有色。教师特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自办小报,知识竞赛,即兴表演,编写童话……让学生在活动、竞赛中体会读书带来的乐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活动精神,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热情。

(三)读与写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深化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是教师要找准读和写的结合点,相机适量地进行训练。读到好词佳句仿写赞美词;读到精彩或典型片段仿写(可以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读到省略之处续写;读到可变之处变换写……学生子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自身的语言积累,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词汇,丰富了自身语言。

期望我们的学生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实验中习染人文气韵,诗人气质。相信学生的积淀达到一定的量时,就能作为终身反刍的“食料”,就会实现人的发展这一“质”的飞跃。这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优美语句摘抄范文第10篇

一、在课内阅读中增强语言积累

首先,要培养阅读基本功。语文课本是最好的作文范本。它既是读的范例,也是写的范例。教每一篇课文,我都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功。

其次,要扩大背诵范围。课文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之作,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精彩片段、优美语句,力争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学生读而不储备,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语言贫乏。因此,我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教学时,除教材规定的背诵内容外,我还选择一些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篇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篇背诵,掌握全篇。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我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背诵。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的时间,进行吟诵、品味、内化,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的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加深体会,巩固学习成果。为鼓励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每学期我都在任课的班级内举行几次背诵和默写片段的比赛,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鼓励学以致用。每次作文评讲课,我都对那些灵活运用教材中学过的优美词句、典型段式、篇章结构方法的学生,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之处,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消除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二、在课外阅读中增强语言积累

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它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以使学生增强语言积累。

首先,精心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国庆节”“建党节”时,向学生推荐《历史的跨越》《祖国在心中》等优秀诗文。结合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小摄影师》可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童年》,学了《景阳岗》可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此外,我还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每人带来一本好书,相互交流阅读,定期更换。

其次,教给阅读方法。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课余阅读时间,不使其影响正常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大致有浏览、精读、摘记、旁注等。重点应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摘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鼓励并亲自教他们动手制作摘抄卡片,并将所摘抄的材料,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进行分类,以便阅读和使用,并且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写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就会乐于阅读。

第三,开展活动激励。如通过举办课外阅读摘抄展览、开展朗读和默写精彩片段比赛、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三、在社会生活中增强语言积累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语文课本,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应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一本语文书,哪怕学生能倒背如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生活,也就是在积累语言。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语言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才富有鲜活的灵性,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教师可推荐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联播、电视散文、文艺节目等,要求他们在受到教育或享受娱乐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一些好词佳句。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如有的学生记下了“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和“交一方朋友,赢一片信誉”等标语。在社会生活中积累语言,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积累语言的方法。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摘抄范文 下一篇:优美语段摘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