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1 21:02:29

优美诗歌

优美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收集;引申义

中图分类号:1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65-01

对于英美文学的学习,少不了对英美诗歌的赏析。中国波澜壮阔的上下五千年,让我们有感于那些大家们笔下洋洋洒洒的诗词;通过那些诗词歌赋,让我们体味到了他们的大家风范,我们忘不了读懂诗歌后的欣喜与激动。而对于异国文化――英美诗歌,读起它们来往往另初学者或是涉之未深的我们感到困惑和茫然。若是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来读、来分析,往往到头来会弄得如隔靴搔痒,体味不到诗人真正要表达的真谛,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再美的诗歌读起来也可能觉得味如嚼蜡。那么如何能更好地理解英美诗歌,正确地赏析英美诗歌呢?以下让我们来浅谈一下:

首先,要通过大量阅读名家作品,逐渐培养具备理解诗歌的能力,从中找到能使我们心灵感动的东西。对初学者或对诗歌尚未入门者而言,读诗要把握含义要领是比较难的一件事,那么我们开始时就先抛开对其意义的理解,而是反复地去读它。中国有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诗歌较散文比起来,读起来要难,不易懂,大量地阅读为我们形成对英美诗歌的语感很有帮助。要使一首跨国界的诗歌逐步为我们所消化、理解,这一环节决不可少。一句话,要日夕涵泳于英语之中,养成通过阅读学习诗歌的能力、爱好、信心和习惯。

其次,要更好地赏析英美诗歌,需要大量收集并掌握各个流派诗人的写作风格,作品背景。了解作家风格和作品背景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人们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如我们所熟悉的著名美国意象派和现实主义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诗“在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全诗一共只有两行,十四个字。初来乍看这短短的两行诗,若我们不了解诗人流派,其写作风格,不了解当时的作品背景,是很难理解作者究竟要对我们说些什么的。对于这首诗的分析,我们还是先得从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背景开始着手。诗人Ezra Pound提出了意象主义的三原则,而这首诗正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了主客观的结合,精确性和暗示性的结合。然后我们再回来看这首诗:在嘈杂繁忙的巴黎地铁站,作者所看到的作为实景的客观意象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几张忽隐忽现的美丽的“面孔”。

再次,在阅读英美诗歌时,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有时需要把握这些词语的引申意义,以此作为出发点,再进行分析。正如塞缪尔・泰勒・柯勤律治所说,好的诗歌就是把“最合适的词放在了最合适的位置上”。读任何一首诗,首先应该知道其中每个词的字面意思,但了解这些词隐含或暗示的意思也同样重要。如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诗“鹰”(The Eagle: A Fragment)就是典型的代表,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诗人以clasps, crag, crooked, stands, crawls…这些词语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壮物图。诗人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幅雄鹰盘踞巨岩的画面。在第一节中诗人描绘了静态画面,雄鹰铁钩般的利爪紧紧抓住悬崖,蓄事待发,而背景则是一望无际的碧空红日、蔚蓝的大海和寂静的大地。而第二节则呈现出动态画面,首先我们看到海面开始腾越细浪(wrinkled),富有动感的背景似乎预示着作为画面主角的鹰也将随时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诗歌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诗人珍稀的笔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笔下那美丽的景致,要表达的深刻的哲理,唤起我们的感觉。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我们看到了黎明破晓,黑夜来临;我们听到狗的吠声和孩子的笑声。诗人们颇具匠心选择的词汇使诗歌显得情真意切,当我们真正揭开了赏析诗歌朦胧与神秘的面纱时,一定把对诗歌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辅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优美诗歌范文第2篇

如何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呢?下面谈谈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习古诗文兴趣

古诗文本身的内涵博大精深,内容广博。有充满童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有赞叹自然美景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充满哲理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壮志豪情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精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名篇名句,通过各种形式,运用富有诗情的语言,着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养成每天诵读的习惯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通过齐读、小声读、大声读、加手势读,读出味来,读得滚瓜烂熟,再让学生齐背、同桌互背,直到倒背如流。诗词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语感熏陶,这些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何保证每天诵读古诗文的时间呢?我充分利用早读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天天朗读,堂堂背诵,日积月累,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我坚信,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精品,会同空气一样毫无痕迹地渗入生命深处。

三、辐射学习

所谓辐射学习就是举一反三。有时从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例如:教学《锄禾》时,便由李绅的这首诗引出《悯农二首》中的另一首;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引出别外一首《望天门山》;由杜牧的《清明》引出另外一首《山行》……有时从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点辐射,如学习叶圣陶的《荷花》这篇课文时,便可以引出与荷花相关的古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四、据时学习

据时学习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汇报时,就采用了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五、摘抄优美诗词

我教的学生从小就养成摘抄优美诗词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优美诗词收集起来,并在首页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两年来,学生们也收集了几十首古诗。看着他们认真的笔迹,读着他们钟爱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一条条名句,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快慰。

六、组织诗歌朗诵比赛

优美诗歌范文第3篇

一、注重诗歌的朗读训练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阐明了诗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有的人》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节奏,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短暂的停顿叫做节奏。教师示范第一段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的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诗句中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是押韵。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押韵。请同学齐读第四节,感受诗的韵脚。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到诗中的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有新旧知迁移的教学思路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诗歌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先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的古诗,学生马上回忆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然后体会每首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再比较本首诗和前边的诗的不同之处,它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愿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在诗歌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中。

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情感又是靠什么传达的呢?那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流水”这一物象本来表达一种客观事物。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语后,逐渐为诗人所采用,固定的表现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一思想情绪,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等,成为带有固定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意象。在教学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笛”“月亮”“挥手”“没有年轮的树”。“笛”“月亮”“挥手”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意境的基本构成就是情景交融。意境不在具体的物象之内,而超出物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即透过物象表面,表达作者深邃悠远的思想情感,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

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雨说》一课时,让学生仿造句:“小溪见了我,笑出了声;种子见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喜爱完全融入诗中,写出了不同仿写句子。对学生的审美、理解、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真是水到渠成。再细心地把学生仿写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赞美春天的组诗。此后再把以前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试着让学生仿写,学生也都兴趣盎然,写出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的诗句。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抓住新诗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还要设计丰富多姿的诗歌朗诵、欣赏新诗、研讨等活动。

1.诗歌朗诵,积累活动。在赛诗会上,除了朗诵学生喜欢的名诗作,还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如:《色彩》《萤火虫》,中国古今不少诗人也写到同样的诗题,课外搜集几首这样的诗,说说它们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2.欣赏新诗。给学生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橡树》、戴望舒的《雨巷》等,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来欣赏、点评,并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3.研讨活动。如冰心的《纸船》,船――舟是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远的意象,课外搜集有关写船(舟)的诗歌作品,共同探讨舟的文化意义。

现代诗歌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着力于朗读、背诵,少做无谓的分析。适当的点评,重在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总而言之,与其铺排分析浪费时间,不如多读多背几首好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优美诗歌范文第4篇

在当今社会,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怎样倡导和复兴诗词的普及,已成为我们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在学校开展了“课外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同时结合诗词诵读让学生们开展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在艺术的百花园中,一切艺术形态都是相同的。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们在他们最美好地童年,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吸吮祖国传统文化的乳汁。

我们选择了历代古诗词150首作为教材,让学生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和记忆的特长,在他们心性最纯净的年代,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养其之气质,以一种清丽妍畅,不激不厉的心境韵味伴随他们人生的成长。同时,长期的诵读熏陶也培养了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探求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必可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他们的心胸,端正他们的品行。让他们知道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

书声琅琅,继往开来,一代代新人的成长,将不仅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曲”的操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将成为当代青少年重建人生信念的精神资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呢?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古诗词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古代诗词,尤其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字词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吟边塞;叹人生斥世情,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宛约,或豁达慷慨,或痛苦沉郁。让学生们把握诗词所表现的情感,指导学生们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情感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赏析法。

组织学生们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咏录像。学生通过讲授,画面,音乐,充分发挥其想像、体味感受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法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缕春风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们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

(2)评析法。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了评析法,它主要是针对诗词的选材、立意、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他们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3)自查自悟法。

培养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己查阅资料,通过询问、收集、阅读等手段,提高理解感悟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的能力。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展了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学生们进阅览室、跑书店、问老师、问家长、听讲座……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文学,历史,艺术等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进行表达。

二、指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体会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多背古诗词呢?我们认为必须在学习教材和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表演背诵法。

我们根据少年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咏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这样会增进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从而与古诗词的意境产生共鸣。

(2)归类背咏法。

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叙述的事件或抒发的感情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能促使学生们从某种角度上把握古诗词的特点,从而达到流畅记忆的目的。例如,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朗朗童音咏过了灿烂的春天,缤纷的夏天,金色的秋天,清丽的冬天,大大调动了学生背咏古诗词的兴趣。此外,还可按诗词的不同内容,如“言志”、“送别”、“劝勉”等,进行分类背诵,为理解更多的古诗词打下了基础。

(3)摘记背诵法。

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可采用摘记背诵方法。先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本子上或读书卡片上,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即使熟读成诵后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头十几天,因此还要经常复习一下。

(4)综合背诵法。

这是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应该常常采用。有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画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同时采用,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而且还有可能形成对文学的极大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古诗词中,增强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如果说,我们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素材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基础,那么将这些语言素材运用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熟读、理解、背记了的古诗词,不能让它们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词运用时的乐趣。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古诗词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们把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诗词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见景吟诗,睹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为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活用古诗词,可利用每堂课前1分钟进行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同时,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吟咏自己喜爱的古诗词或在自制的赠言卡上写上“言志”、“送别”、“劝勉”的诗词。让古诗词悄然无声的走进 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融汇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幕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从而启发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词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据诗词作文,即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大家才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会给诗词假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而且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这样在习作中运用好古诗词,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而且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在古诗词交流中,激发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无论借助教育上的什么巧妙技巧,我们都应该抓住两个字――“成功”。成功是欢乐的一种巨大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生诵读古诗词,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1)“采蜜”本交流法。

这是一种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定期交换“采蜜”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评比、相互称赞,把每一个同学的“采蜜”本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黑板报交流法。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诗词赏析专栏”,选登同学们摘抄的优美诗词。利用晨会课后之余齐声诵读。

(3)手抄报交流法。

把“优美诗词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主题,可以用毛笔或硬笔书写,尤其让学生们感受到诗词与书法的通感是最为密切的,二者的艺术精神有其内质的相似与暗合。诗歌是以声调,音韵,节奏为形式,把美的意境用声音表达出来,而书法是由点画,构形为表现形式,通过线条的节奏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律动。诗歌的韵律好比流动的线条,书法的线条宛若起伏的韵律。欣赏一幅线条优美,抑扬顿挫,气韵生动,和谐统一的书法作品,犹闻一首音韵起伏,似吟似唱,余音绕梁的优美诗歌,令人回味无穷。细细琢磨品位,便会发现诗歌与书法似乎有一种天缘,是那样的和谐与自然。在交流评比手抄报时,着重交流手抄报上的优美诗词和感受通过书法展现出的不同效果和意蕴,最后,将评比出来的优美手抄报,展览于学习园地,让同学们观摩欣赏。

(4)读书笔记交流法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富有创意的方法。读古诗词,理解诗意是最大的障碍。如若不解地死背,不能体味到诗词的韵味,不仅易忘,而且兴趣亦会随之大减。根据少年儿童爱画画,爱写字和爱幻想的特点,我们不妨将读书笔记变通一下,将诗词变成书法,图画,变成童话、趣事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中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见景生情。此外,少年儿童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幻想家。让学生们把诗词译成一则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奇趣的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而且很受学生欢迎。将这样的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评比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以上的一些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优美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赞美诗;敬拜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08-02

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目前使用的五线谱就是由基督教会多年逐渐发明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学习的美声唱法也起源于基督教。管风琴的制作与发展,甚至数字乐谱在亚洲的推广和使用,都与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音乐与基督教的共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无论从基督教来说,还是从音乐来说,都没有办法将基督教与音乐分开。

一、基督教与基督教音乐

“基督”一词,希腊文的意思是“受膏者”、“君王”,宗教含义是“上帝差遣的救世主”。耶稣基督为基督教崇拜对象,“三位一体”“因信称义”为其教义核心,《圣经》为其经典,教会为其组织形式。

音乐的发展是和宗教(基督教)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基督教音乐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信仰传播工具,黑格尔说过“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相联系的,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的感到宗教的真理。”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歌唱的宗教。基督教音乐旋律自然、曲调舒缓、优美纯朴且庄严肃穆,流行于世的60多万首赞美诗,其中既有巴赫、贝多芬等大师们的杰作,又包含了世界各国众多曲调优美颇具特色的民歌,圣歌的诵唱也十分广泛。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合声法、各种调式的形成以及音乐理论和音乐学院的建立都与基督教音乐密切相关。

基督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靠和祈求。基督教音乐在欧洲得到的极大的发展,也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基督教音乐大致有以下分类:

1 弥撒曲

天主教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套曲。15世纪以前,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15到17世纪改为由清唱和管风琴交替进行。17世纪起采用管弦乐伴奏,并插入独唱、重唱等,歌词用拉丁文,结束时的唱词有“Ite,Missaesg”(意为“回去吧,弥撒礼成”)之句,Missa之名由此而来。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五个乐章。

2 受难曲

大型声乐曲。以四福音书中记载的主耶稣受难的过程为内容,从最后的晚餐起一直到被钉十字架。最早(十二世纪)的受难曲以格里高利圣咏组成,用戏剧形式演出。到十五世纪,复调音乐代替了圣咏。

3 清唱剧

将圣经中的经文谱曲,风格与歌剧十分接近,有人物、事件,用宣叙调、咏叹调和合唱来演唱,不同的是清唱剧没有戏剧动作和戏剧表演,这一点清唱剧和受难曲相似,与受难曲不同的是:受难曲主要是描绘耶稣的受难过程,而清唱剧的范围则没有限制。

4 康塔塔

最早的康塔塔是一种世俗叙事套曲。与清唱剧相似,两者区别在于清唱剧篇幅较大,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往往偏重于抒情。

5 众赞歌

一种基督教会众合唱的颂赞诗歌,又叫赞美诗。这类诗歌有两类:一类是由作曲家谱写的,有很高的艺术性,但不适合一般信徒诵唱;另一类是由信徒谱写的,不追求艺术性,但容易上口,适合一般信徒咏唱(教会所用的颂赞诗歌都属于此类)。

二、赞美与敬拜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赞美的内容主要是对圣父创造天地、宇宙、万物的奇妙大能和作为发出赞叹;对圣子舍身流血施行救赎宏恩发出感谢;对圣灵自由运行做各样善工发出诚恳及甘愿顺服的邀请。

为什么在礼拜中一定要有赞美呢?

1 基督教信仰在《圣经》开篇创世纪中明确告诉我们太阳、月亮、光体、星辰、宇宙万物、空气、水、生灵和人皆为上帝七日内奇妙创造。上帝是创造者,是开始也是至终,是完全高于人类的全能者,是当受敬拜配得赞美的,必须敬拜、赞美。也应该是所有蒙恩得救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惊叹与降服。

2 上帝除了是创造者、全能者外,上帝还是爱!而这种爱,人们只要愿意接受就可以无条件地、无限地并具有永恒性意义的爱。圣经在《约翰福音》3章16节中明确的告诉人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正是因着这种对人类施行恩典、拯救、谓之长阔高深的爱,凡是相信这一救恩的众民在情与理上更应当是纵情高呼颂赞了。

通过赞美敬拜信徒表达他们对上帝的崇拜,并在音乐中解说神的指示和祝福,让信徒的信仰更加坚固。敬拜并不需要华丽的场合,教会中都有唱诗班来带领大家敬拜赞美,圣洁美妙的音乐把人们带入超凡脱俗的境地,使信徒感受到与神的亲近。基督教在布道时,也常常通过赞美诗的形式,将许多深奥、抽象的教义和宗教思想,转化为都能被广大普通民众领受的通俗易懂的道理,并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宗教特有的神圣、肃穆的性质突显出来。

一方面,宗教借助音乐来宣传教义,借助音乐烘托庄严肃穆气氛,借助音乐实现人神的交流互动等等;另一方面,音乐也借助宗教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借助宗教实现了艺术的力量,使宗教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基督教音乐具有布道传福音的功用,音乐是基督教信仰中的特征之一,但决非只是信仰中的点缀、装饰。基督教音乐中有庄严美、宏伟美、纯洁美和神秘美。这种具有综合元素美的感受在世俗性音乐中是感受不到的。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每当教会在纪念、欢度宗教节日或进行各种礼拜、仪式、聚会、庆典时,音乐颂赞之声飞扬远方。带着对人们心灵强烈的吸引力、震撼力,将无数心灵饥渴慕义的人引导上帝面前认罪悔改、蒙恩得救。基督徒以赞美音乐会的方式四处巡回赞美,传播福音的种子,用音乐来开展布道工作,以帮助更多人认识上帝,接受耶稣为救主。

赞美敬拜的审美愉悦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在宗教活动中,音乐可以帮助受众抒发、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来访者对美的体验,也就是唤醒了受众内心积极的生命力量。而这种美的积极的生命力量最终引导受众自己走出困境,摆脱痛苦,并找到解决现实困难的办法或方向。

三、中国基督教中的敬拜赞美

基督教在传人中国后就按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去发展,就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在礼拜仪式上也唱起了中国人创作的赞美诗。中国基督教中的敬拜赞美主要是在中国人熟悉的曲调配上赞美诗歌词,基督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文化,但是每一种文化传播到另外一个地域的时候就会在无形的磨合当中显示出每一个地域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

中外基督教音乐的不同有:(一)调式的差异:中国音乐的调式为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调式,多数乐曲都基于五声调式,但七声调式也作为五声调式的扩充使用;西方音乐的调式主要有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二)旋律的差异:中国音乐高音强低音弱,西方音乐高中低音较平衡;中国传统音乐一般不转调,而西方传统音乐有大量的转调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倾向于纵向的立体思维,即特别注重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中国音乐中绝大部分均为单声部。

在中国,信徒能识谱的人并不多,人们似乎对旋律不太在意,只要好听熟悉或贴切流畅即可,诗歌的内容才是重点。特征是用中国民谣歌词和民间装饰滑音风格的旋律线条。歌词是基督教的伦理,其中却充斥着中国民间的思维模式,旋律无论中西或自创。都被演唱出韵味十足的中国民间风格。

让传统的音乐和民间的本土的音乐、现代音乐等更好的协调和平衡,让更多的音乐能够适合更年龄层次的人的选择。吸取西方音乐的优越观念,建设自己中国风格的教会音乐,创作出更多的富有新颖时代感,又新颖的圣乐作品,比如采取西洋写作手法,充分的运用和声增加音乐的饱满度;采用中国本土的民间音乐,采用本土韵味演唱的西方赞美诗,以西方赞美诗曲调或民歌小调重新填词的福音民谣。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模式――经典与时尚尝试,保留好的经典的音乐传统。

优美诗歌范文第6篇

一、音乐中的诗。音乐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直接性,能迅速地激发人的情绪,引起情感的共鸣。而且在情感的表现上不受民族、地域、国家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的发展,音乐家不甘音乐直抒情感的寂寞,他们倾慕于诗中的意向美。于是他们将诗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引人音乐作品中。于是标题音乐产生了。音乐家借诗中的比喻手法,以音乐编织意向,用音乐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暴、流水等;用音乐织体变化描绘草原、月光等;用交响的手法来表现剧烈的矛盾,从而以多种手法扩大了音乐的表现领域。引导音乐家、听众积极地再创造。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管弦乐曲《牧后午神》,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诗歌的意境影响而作。乐曲第一主题由长笛在中音区缓缓地飘来。无不感觉马拉美诗歌里的那种“朦朦胧胧又显得倦怠的情绪”: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呈现时,又给人以“遐想而又飘忽不定的感觉”:第三主题又是长笛缓慢而懒散的调子。又回到马拉美诗歌中夏日的午后令人困倦的气氛中:幻想渐渐驱散,然而在午后炎热的气氛下,仿佛牧神又进入了梦乡。”该作品后来还被同名独幕舞剧用作配乐。我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优美的主题、丰富的音乐手法表现了几千年前动人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引子部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物描写;还是音乐主题呈示部分中“爱情主题”、“同窗共读”、“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让人深深感动于那至真至诚的美好情感。在音乐主题的展开部分里,无论是“阴森、恐怖的父亲的反对主题、强烈快板节奏的祝英台反抗的“抗婚”主题、如泣如诉的“楼台会”,还是对于封建势力的最后控诉――“投坟”的主题,都被音乐描绘得那么酣畅淋漓、历历在目。在音乐的再现部分里,弱音器的使用,将粱祝二人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化作彩蝶,在天上翩翩起舞、仙仙欲醉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将诗的意向引入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法国印象派大师杜卡的《小巫师》的创作正是受德国诗人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而作;嵇康的《广陵散》描写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为报杀父之仇的故事……正是有了诗中“意向”的加入。使音乐在表现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给音乐增添了魅力,使音乐越来越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二、诗中的音乐

赵元任在他的《新歌诗集》中指出:尝过吟旧诗的滋味者,往往觉得白话诗只能读而不能吟,因而说它不算诗,这句话里的“吟”字的意义很值得研究。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讲叹诗叹文。就是拉起嗓子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或读单字时的语调。这种吟法,若是单取一两句来听,就像唱歌一样。

这段话说明了我国古诗的一大特点:诗是用来“吟”,而不是用来读的。而这样的“吟”就是我们所说的“唱”,“吟诗”即为“唱诗”。《墨子・公孟》中也早有:“咏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这说明了在古代诗乐是一体的,难以分家。诗与乐相互影响着对方的创作。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诗成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白居易浔阳江边送友人,忽听得阵阵扣人心扉的琵琶声,于是寻声找人,找到了昔日为长安歌女的琵琶主人。白居易不论其琵琶主人地位的卑贱,邀请她到自己的船上相见,琵琶女为他们演奏并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居易闻其声,听其盲,心有所感,便作此诗。诗人开篇就对琵琶演奏进行特写,首先勾勒了一位在“千呼万唤”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极具含蓄美的琵琶女。而整个演奏过程都在“掩抑”中进行:“轻拢慢捻”中音量的减小,节奏速度的趋缓:“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中隐约的婉转在渐慢、渐弱、渐散。而至临时休止中进行。让读者无处不感似淡却浓、似轻却重、似疏却密的音乐,让音乐在弱的音量、缓的节拍、幅度较小的旋律起伏中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

诗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而发展。以语言文字作为传达媒介工具。可以自由地与任何事物相联系。但语言的传达不如音乐的传达那么直接,那么迅速激发听众的情绪。再怎么优美动听的词句、富丽华绕的词藻也不能打动不懂本国语言的读者的心。所以诗人总是试图用多样的方式发展诗,以求得诗的更加完美化。提倡将诗“音乐化”成为诗坛的一股热流,诗人将音乐的节奏、韵律、结构等巧妙地运用在诗中。所以诗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存在。在高声朗诵诗词的时候,习惯性的处理为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强弱对比。从而增加诗的节奏感,使诗更加优美。朗读起来不仅愉悦了身心,更能打动欣赏者的心,让欣赏者一开始就进入审美的意境,并将其展开联想,不但获得良好的欣赏心境。而且在美的语言中尽情去领略美的意境。

音乐与诗歌都是人类感情表达的最好方式。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渗透会更加明显。

优美诗歌范文第7篇

一、增设情境体验,感受诗歌之美

现代诗歌往往蕴含着现代或是当代诗人丰富、真挚、美好的思想感情。阅读和学习现代诗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到语文的美妙,培养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提高文化修养,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旁引导协助,然而如今的高中现代诗歌教学并没有发挥现代诗歌应有的作用。许多高中教师仅仅把现代诗歌教学当作应对考试的必要任务,交代背景,介绍作者,断句,组织学生背诵,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也对现代诗歌学习没有兴致。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诵读现代诗歌,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现代诗歌的优美旋律和意境。如果不能使学生领会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那么教师对于这篇诗歌的讲解就是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来为学生放映符合诗歌意境的短片或音乐等,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现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挑选优秀的现代诗歌篇目,如戴望舒的《雨巷》等,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一篇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当代高中生在现代诗歌的学习中十分功利化,仅仅把现代诗歌的学习,甚至是语文的学习当作升学的工具,而不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善自己性格的一种方法。诗人臧克家曾分析当代高中生对于诗歌学习的情况,他认为,现在的“文化快餐”充斥着我们现代的文化生活,传媒的多样化和信息化的确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但它却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变得庸俗化和大众化。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现代诗歌的学习中激发自己的思维。要尽可能地避免为学生逐句地进行断句,逐句地讲解释义,因为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阻止了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体会到诗歌的精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聆听他们对于现代诗歌学习的想法。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中那优美的语句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诗歌所刻画的那种优美的意境。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小组可以派代表发言,看看谁的描述最好最贴切,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三、拓宽诗歌视野,提高仿写能力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这一体裁缺少系统的专业全面的知识,缺乏厚实的文学艺术功底,很难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驾驭诗歌,因此使现代诗歌教学课堂变得呆板,对现代诗歌的讲解变得枯燥乏味。枯燥乏味的上课模式不仅会将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优美诗歌境界打破,也会使学生厌倦现代诗歌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寻找并发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深入教材,立足课本,详细地研究作者写作的背景,多阅读作者的其他诗篇,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

教师在提高自身现代诗歌水平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籍,丰富自己的诗歌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水平。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练习。仿写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仿写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并对仿写的好的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学生多加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对诗歌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诗歌,并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理解和领悟。

现代诗歌的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较高的现代诗歌水平素养。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主体应该放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所讲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的鉴赏非常重要。古代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字字珠玑;品读起来意境深远,堪称诗人的呕心之作。经典的诗歌不仅内容美、形式美,还会带有一定的思想美。现代诗歌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现代诗歌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需根据课堂实践去探索。高中现代诗歌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优美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系统性教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家对现代诗歌教学的冷淡和漠视。我们重视小说等文学类作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却忽视现代诗歌这个优良的载体;我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却扼杀了他们创作诗歌的兴趣;我们力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又将现代诗歌这种最有效的教学工具摒弃……这些矛盾的行为一方面是出于中高考指挥大棒的指示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不会有效地教学现代诗歌的缘故。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既然诗歌有这样的美质,我们只有更努力地去探索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仅仅停留在对一首诗歌的解读,或是按部就班地对某册教材上的诗歌进行解读的话,是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觉得必须将现有教材的现代诗歌重新整合,形成一套系统的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一、现代诗歌系统性教学的实践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恰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但中考说明里没有一句涉及这块知识,考试机制对现代诗歌的冲击力绝对是致命的。在这个大前提下,编写教材的人对于现代诗歌也是漫不经心的状态。教材编排在处理现代诗歌上不成体系。除了九年级有完整的两个单元的现代诗歌,七年级是零星的几篇,八年级就几乎没有了。

但是,“年少青春正是诗”,中学生正处在乐于读诗、敢于写诗的年纪。新奇独特的语言,朦胧华美的意象,含蓄深沉的情感……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最爱。

中学生内心深处对现代诗歌的热情向往,现实中考试机制的冷眼相待,形成了一个矛盾。作为一名教师,在应试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是不容推卸的责任。但现实的大部分教师在处理现代诗歌的教学时,是单纯地就一首诗歌进行解读,将教师的体验零散地灌输给学生,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无法使他们具备真正地品读现代诗歌的能力,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地去热爱现代诗歌,反而心生厌惧。要让学生真正地会读现代诗歌并爱上现代诗歌,教师急需将现代诗歌教学系统化。

二、现代诗歌系统性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精选篇目,重新整合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在考虑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又兼顾人文思想的共性,这本是亮点,但对于现代诗歌来讲,却不适合。人教版教材中的现代诗歌编排并不适合系统性教学,所以有必要重新整合。

七年级的诗歌零散分布在各个单元中,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精讲,提倡学生自读,不必苛求深入理解。八年级的散文诗不作为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现代诗歌的重心基本落在了九年级,但这个所谓的冲刺阶段让很多一线教师放弃了现代诗歌的教学,所以在目前教材未作改变的情况下,适当将一些篇目移上去是一种可行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初一重现代诗歌的阅读积累,学习时间主要放在课外;初二加强阅读欣赏,放在课内精讲,重视比较阅读。具体做法参见下文。

(二)课内精讲,注重链接

1.作品和作者背景的链接。赏析诗歌,知人论世,这是常识。所以在分析诗作时,应该将诗歌和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如《华南虎》等。另外,课内所选的篇目有些并非是其代表作品,所以在阅读诗作的同时,补充该作者的相关作品也非常需要,如郑愁予的《错误》,戴望舒的《雨巷》等,既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的写作特色,又能拓宽阅读面,还能增加对该诗人的了解和喜爱。

2.作品与诗歌流派的链接。在教授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时,可以结合朦胧诗的相关知识,同时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起阅读,不必放到后面再学。

3.现代诗歌和古诗的链接。这两者在诗作的赏析方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如意象的使用,空白的想象等,所以不妨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互为补充。如何其芳的《秋天》和《天净沙・秋思》的比较阅读,将秋天的常见意象和特殊情境加以补充归纳,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秋天》这首诗歌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秋思》等其他的描写秋天的诗歌。

4.作品和主题的链接。纵观教材全部现代诗歌篇目,涉及的“故乡”“土地”的主题很多,可以利用这个共同点将它们放在一起学习。《夜》《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黑人谈河流》,这些篇目,可以系统地进行比较阅读,既能快速有效地学习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又能深入探讨诗作的内容主题,透彻分析,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外拓展,实践提高

受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所学的诗歌毕竟是有限的,古语有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现代诗歌的系统性教学更多地体现在课外。上文中提到的七年级的现代诗歌教学在课内基本不作安排,那么功夫要大量地花在课外。这也是笔者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所做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1)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现代诗歌并制作分类诗集。可以根据主题或流派等归纳整理成册。如“我的乡愁”“朦胧诗选编”等。

(2)举行诗歌朗诵会。除了朗诵学生自己喜欢的名作外,还要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来欣赏、点评,并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3)利用校文学社,开设现代诗歌专栏,进行现代诗歌理论的指导。对现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基本流派等相关知识,可以用这种方式加以指导。

(4)利用班级文化,开辟诗歌园地,展示学生优秀习作。鼓励学生写诗,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对诗歌的品读能力,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像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主题健康积极,语言浅显明白,不妨就作为创作诗歌的范例来学就好。

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首先要重视诗歌的大量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着力于诵读,少做无为的分析,指导学生重在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欣赏到创作,用个人创作来表现对诗歌的独特见解,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艾青.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讳云.从艺术特征看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3]为诗辩护・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

优美诗歌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诗歌选读;现状;矛盾;对策

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英语诗歌选读”属于专业知识中的选修课。在我校的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英美诗歌的理解与欣赏,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英语的文化内涵,改善和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艺术和美学素养。诗歌是文学中最优美、最灿烂的表达形式,是一种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但是,其精炼、浓缩的语言,丰富奇妙的意象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笔者在我校2007级英语专业的“英语诗歌选读”选修课的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英语诗歌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却有待提高。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笔者对该年级选修该课程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将根据这些问卷数据并结合笔者的亲身教学体验,探讨“英语诗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以更好的促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充满矛盾的课堂现状

1、高涨的学习兴趣与落后的主动性

对我校2007级66位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68%的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而且,在学生选择用来描述该课程的三个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中有“有趣”和“美”。可见,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也明白该课程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文化修养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欠佳。课前进行预习的占25%,课后复习的仅只有13%,而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的占到了31%。

导致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因为该课程是选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相对比较弱。问卷中72%的同学表示,如果该课程是必修课,则会更加努力。同时,27%的同学表示,如果不点名,他们就不去上课。可见,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还远远不够,被动学习的成分非常大。

其次,功利主义思想也是导致该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参加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上课非常认真,而且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且常常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看法;而有其他奋斗目标的学生上课则常常忙着看自己书,问卷显示,有18%的学生表示需要该课程对他们考研有帮助,7%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英语诗歌选读”中的某个话题或者某首诗歌作为毕业论文,23%的同学表明希望该课程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帮助,15%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有帮助,而这些所占的比率都比较小。该课程以细微之处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价值与作用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来。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大的影响。

2、“难”的教材与“良好的”理解力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所编著的美诗歌选读),该教材涵盖了英美两国的许多经典作品,按照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诗歌的类别、流派和时间顺序进行编排。问卷中,63%的学生认为该教材没有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我觉得目前使用的‘英美诗歌选读’教材太难”这一描述中,42%的学生选择了该描述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也有42%的同学选择了不符合。在问卷中“在我看来,‘英语诗歌选读’课程就是一堆难懂的术语、艰涩的语言和抽象的内容”这一描述中,39%的同学选择了该描述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45%的同学选择了不符合,有46%的学生认为教材里所选的诗歌太宽泛导致难度增加。而在学生选择用来描述该课程的三个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除了上述的“有趣”和“美”外,就是“难懂”了。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学生所进行的描述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既然“没有超出理解力”,又何来的“难”呢?在数据统计后,笔者就该矛盾认真询问了学生。他们表示,诗歌中单纯的单词不懂的话,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该问题,但是,哪怕是理解了诗句字面的含义,诗歌的主题等整体性问题还是很难把握。这从学生用“玄”、”抽象”、“深奥”等词语来描述该门课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来。而这种理解上的“难”与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有重要的关系。诗歌高度概括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想象。H,G,Widdowson认为,现实经验世界是一个广阔而多样的延展空间,它属于个人意识和体验;而个人意识和体验是社会的潜流,隐秘飘忽,五花八门,很难用常规语言加以表现。因此,诗歌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别与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更与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相去甚远。

3、授课中师生互动的矛盾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常常提前告诉学生下次课的授课内容,并在上课时先给他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文本,然后先让学生简要讨论文本中所包含的意义、主题和内涵等。在详细讲解了诗句字面含义中,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意象、象征手法、主题等细节性和全局性的问题。然而,能积极配合的学生却不多。常常是提出了问题,积极思考和回答的学生常常就是那几个上课认真的。很多同学的思想都游离于课堂之外了。但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却与课堂教学的现实有很大的差别。38%的同学表示希望增加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间。这不禁让笔者心中产生疑惑:学生有这样的需求和想法,上课时给了他们时间,创造机会鼓励他们讨论,为何效果却不好呢?

这首先应该和前面所提到的学生的主动性差有极大的关系。大部分同学课前并不预习,课堂上也有部分同学忙于准备自己的各种考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2%的同学表示上课时感到焦虑。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不是不想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和参加讨论,而且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二、具体的解决方法

从上述分析、总结出来的三对比较突出的矛盾中可以发现,该课程开设在英语专业四年级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与理解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都有一定的兴趣。可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指出“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该精神的指导下,并结合亲身教学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角度来督促并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1、注重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因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那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督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给学生下达相应的任务。通常,如果任务太过于抽象,学生将觉得无从下手。因此,任务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课前预习的任务中,可以让学生查询诗人和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该时期诗歌的特点。例如,在讲解济慈的Odet0

a

Nightingale时,诗人济慈的人生与写作经历无疑对深刻理解许多诗行的内在含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授课中,可以让学生朗读以体验诗歌优美的文字,并且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划分某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既让全班同学集中了注意力,又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加强了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中,注意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引导,还可以启发学生做一些对比分析。例如,在艾米丽,迪金森的诗作Three is No FrigateLike a Book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中西对比:诗歌中迪金森用了船、骏马和战车三种交通工具来比喻书与诗,中国有谚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另外,讨论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法。例如,在讲授威廉,布莱克的The Sick Rose时,让学生在阅读了这首短诗后,先动脑筋分析其中可以蕴含的解析方法,最后再结合威尔弗雷德,L・格林的《的创造性阅读》一文来进行讲解,指出分析该诗歌可以运用的各种文学理论,以及各种理论可以得到的结论。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诗歌分析的方法。也能参与到其中,体会到分析诗歌的乐趣,而且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后巩固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后自主阅读,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诗作。诗歌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音乐美,而这种美能很好的从朗诵中体现出来。

2、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英语诗歌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汉语译文,理解诗歌中的字词句、其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欣赏体会到每首诗歌独特的音韵美、意象美,这些无疑对老师具有极大的挑战。Krashen认为要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有效输出前提须是大量的自然语言输人对于艰涩难懂的诗歌来说,多媒体无疑在自然语言的输入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注意的唤起和保持与刺激物的特点紧密相关,活动的、富于变化的刺激物、新奇的刺激物、内容丰富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注意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处理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字词句的讲解既有详实的解释,又能在图文并茂以及生动形象的视听资料中“润物细无声”的传达出,课堂不再是抽象乏味呆板的,而是活泼生动有趣的。

我校使用的教材中所选的诗作大部分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名家朗诵的音频,为学生朗诵诗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仿范本。另外有很多诗作创造后被谱曲配乐传唱,如Song

to

Celia,莎士比亚的Sonnetl8等。这些音频资料营造出了美的氛围,也为诗歌增添了乐趣。图片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作家的肖像与相关图片和照片在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诗人、诗歌的距离;画家根据诗歌内容所作的画为理解诗歌创造了具体的“环境”。例如,在讲解RobertFrost的The

Road

Not

Faken时,那幅林中两条小路延伸至不同方向的油画为更好地理解该诗烘托出形象逼真的意境,仿佛自身已经走人林中,面对两条不同的小路正在犹豫、思忖。

3、注重学生的需求

问卷中40%的学生们认为教材所选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比较难理解,而且离生活很遥远。而每个单元后面的“拓展阅读书目”中所列出的有些诗作却既相对容易,也深受学生喜欢。例如,第十单元后华兹华斯的We areSeven和第十二单元后叶芝的When

You

Are

Old文字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看懂,而且能非常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因此深受学生喜爱,课堂反映就非常好。作为一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能够彻底理解并欣赏某首诗歌所带给学生的成就感和鼓励将是非常巨大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有非凡的作用。因此,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并重视他们的需求大有裨益。

当然,以上对策也只能是抛砖引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详细分析原因后对症下药。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优美、高雅的诗歌艺术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英语诗歌选读”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选修课,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认真研究教学现状,仔细分析解决的对策,将会极大的促进并推动该课程的教学。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2000。

[2]李蓝玉,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引导[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70-72。

[3]Widdowson,H,G,PracticalStyl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75。

[4]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Texas,

USA: Laredo

PublishingCompany,1993,

[5]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986。

优美诗歌范文第10篇

1.1 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该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第二首诗歌。《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它写于“”这个疯狂的动乱的年代,这个思想禁锢个性压抑的年代,诗人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1.2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人们对于青春的诠释。《相信未来》这首诗歌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主旨。

因此我觉得详细地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2.教学步骤

2.1 知人论世,寻找共鸣

2.2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指导诵读:“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竿”

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

第三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第四节: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五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六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七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2.3 合作探究,精心赏析

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1)诗歌的结构之美

(2)诗歌的意象之美

(3)反复的手法

(4)拟人的修辞

2.3 拓展阅读,学生习作

课后,大家再去读他的《热爱生命》等篇章,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篇,写一篇随笔。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3.案例反思

诗歌是需要诵读的,在诵读中完成教学是我教授这首诗歌时的初步设想。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是真的很重要。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教师的教课方式与初中老师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在学习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有深度了,所以特别是诗歌教学,要让高一的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教师要不断的强调诵读的方式及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培养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意象是学生步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到的专业术语,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就要结合初中所学习到的诗歌来阐明什么是“意象”,以及“意象”的作用。在教课时我发现学生是很有悟性的,这一点让使我惊喜万分。

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只有学会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学习到优美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在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诵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上一篇:赞美老师的诗歌范文 下一篇:元旦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