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8 14:19:32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范文第1篇

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大会,参会的都是行政一把手和应急办主任,市政府在家的市领导都参加,因为应急管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可以说应急管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刚才,水福同志就此项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典龙同志特就全市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作了强调,都讲得很好,很到位,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一)要准确把握应急管理的丰富内涵。

应急管理是一个新领域、新课题,是社会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目前,应急管理的表述很多,各有不同。通常我们所称的应急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简称,是指为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预测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置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保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从这个概念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应急管理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应急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应急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进行应急管理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能凭借自身能力和掌握的社会资源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其次,应急管理贯穿于突发事件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不可分割或孤立地理解应急工作。应急管理不仅包括事前的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与排查、演练、监测,而且还应包含快速的应急机制、健全的应急体制,预警、控制及消解性措施均要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三是应急管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作出决策和反应,它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事件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应急管理应包括四个要素,即管理者考虑如何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如何做好应急管理的准备工作,如何规划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培训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局面等。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对应急管理知识、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要增强抓应急管理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这些将难以避免地引发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目睹了、经历了众多的突发公共事件,从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到20****年****市“7·15”特大洪灾“五百年难遇剧烈气候事件”,2008年的冰灾,从2003年“非典”危机到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2007年11月7日,我省宁远县发生一起特大森林火灾,因处置不当造成9死1伤的严重后果,相邻的永兴县11月27日马田镇一非法鞭炮作坊发生爆炸,酿成13死5伤的惨剧,就在这个月的5日,山西洪洞发生特大矿难,死亡人数已达105人,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事件表明,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甚至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应急管理这个问题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能否正确应对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验,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提高和发展。在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非典”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的地位在世界各国不断提升,在人民群众中威望不断提高。我当时还在****工作,大家都记得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就是因为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处置不果断,贻误了战机,引咎辞职。当时,这件事对我们的震动非常大,此后,我们国家先后有不少官员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得力而引咎辞职,如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件吉林市长刚占标引咎辞职等。历史实践证明:只有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共安全保证,才能获得公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目前就我市总体来讲,政治大局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提高,但在抵御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经济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刚才典龙同志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已经作了部署,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高度,加深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

二、要着力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

(一)要科学制定预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政府应急管理的最优化原则。科学制定预案就是将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领导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竹在胸,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目前,我市的应急管理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特别是预防工作和准备工作做得到位与否对整个局势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此,我强调:全市28个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牵好这个头,担起这个担子,制定的预案要科学、有操作性,简单明了。涉及到部门配合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全力予以支持。乡镇社区和企业的预案编制工作要抓紧进行,特别要注重可操作性,切忌纸上谈兵。

(二)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影响,且突发性强,发展演变迅速。要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衔接;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整体联动。要高度重视信息的采集工作,及早发现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线索和诱因,在突发公共事件未发展到具有破坏性的阶段,提前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将突发公共事件扼制在萌芽状态,化解于萌芽之中,防止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严重破坏。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各级各单位必须立即在事发现场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置手段,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要切实抓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可抗性和一般公众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的脆弱性,迫切需要政府组建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装备先进的应急救援队伍,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从我市的实际发展需要来看,市、乡、村各级都要有一支人员基本固定、素质相对较高、装备比较先进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要特别注重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加强以****矿业集团矿山专业抢险队为主的安全生产事故抢险队伍建设,以公安、消防、武警为主的公众安全应急队伍建设;以人武部民兵预备役为主的山洪地质灾害及森林火灾救援队伍建设;要着力抓好“110、120、119”为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体系.(四)要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制度,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纳入法律化轨道,是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把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明确规定紧急状态下的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明确公民、志愿者、专业团体、社会组织、政府等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用法律来调整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关系,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应急管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贯彻工作,11月13日,华建敏同志在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今天的会议,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应急办已经翻印了1000册,与会人员人手一册,所有市级领导人手一册。今后,省、郴州市还会印发下来,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并要把学习与贯彻相结合,依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三、要努力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大投入,严明纪律。

(一)要加强领导。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要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全市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凡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要广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和能力,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防范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和示范点作用开展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好“安全进学校”活动,要让公共安全课程教材进入课堂,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防治传染病、防震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让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接受安全知识。当前要利用冬闲时节,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贯彻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特别是要组织群众开展避灾演练,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三)要协调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因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加强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序地做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这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与处置工作,分别由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四个牵头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实施,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主动配合工作,涉及到哪个部门的职责,哪个部门负责到底,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各乡镇、街道、社区、各单位、企业要服从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市政府值班室的统一调度,确保政令畅通。

(四)要严明纪律。应急管理工作关系以群众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予以保障。一是严明应急值守纪律。应急值守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做到早知道、早报告,赢得应急处置的主动权。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报告的制度、程序,凡属应该报告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上报,凡因报告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是严明信息纪律。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应急信息的批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信息,要掌握信息的时机、尺度、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归口市政府应急办和市委宣传部管理,要正确引导媒体正面宣传,避免发生猜测性、歪曲性报道。

应急管理范文第2篇

《中国应急管理》(CN:11-5555/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应急管理》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在宣传方针政策、传达工作部署、推动理论研究、交流实践经验、普及应急知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应急管理范文第3篇

今天召开的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应急管理工作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把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2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总理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见》、《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省长于去年10月30日亲自参加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也于今年3月28日召开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盛荣华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要求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牢牢把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保障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发展总体趋好、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国际恐怖势力仍较猖獗,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能源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经常发生,环保压力加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从近几年我县的情况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因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20****年,全县共遭受2次重大风雹灾害、3宗雷电灾害,并发生了全县性旱灾,因灾死亡1人、倒塌房屋1802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39人,伤535人;因劳资纠纷、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众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达12起。特别是“7?25”事件,就是由一场简单的打架斗殴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社会稳定,而且危及国家安全,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增加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二)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减少损失,政府的责任重于泰山。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时,因没有尽到责任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那是最大的失职。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应”广大人民群众之“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三)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建设和谐湘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湘阴发展面临着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县委、县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和谐湘阴”目标,就是要全面完成这两大任务。不仅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除体制机制,发展社会民生等,而且要提供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妥善解决由于利益分配、社会结构调整、思想观念碰撞带来的一系列矛盾,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践行“两个忠诚”,加强应急管理,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建设和谐湘阴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在抗击“非典”、控制禽流感、处置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在防汛抗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是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努力,我县在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定了推进应急机制建设的有关文件。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20****年,县政府明确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列入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下发了《湘阴县关于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

二是基本完成了部门预案的编制工作。从20****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组织力量着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目前,县里已初步完成《湘阴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是加强了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县政府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最近召开的第50次政府常务会议又专题研究了应急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县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总值班室),配备了专人,应急指挥平台和信息网络也在逐步建立健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运转不畅,职责不明。二是预案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在制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方面,进度和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些预案未经演练和检验,存在准备措施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完善、应急队伍不健全等问题。三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尚待完善。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分析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危险源情况没有很好掌握,难以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把握不准,迟报、漏报、瞒报现象仍然存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群众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比较缺乏,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违章操作、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下一阶段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争取用2?3年时间,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功能全面、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成本合理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形成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强大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既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县应急预案体系。有关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即:1个总体应急预案,33个专项应急预案。县政府已作过专门部署,今天又在会上转发了《岳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和《岳阳市政府关于规范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目前总的要求是,今年内必须完成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就这个问题我再强调几点:一要加强力量,加快进度。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市专项应急预案和县总体应急预案的精神,按照这两个文件要求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制订、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必须在年内建立起来,这是一项硬任务。二要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提高预案的系统性。“纵向到底”,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县到乡镇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横向到边”,就是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有人管,都要制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可或缺。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不留空档。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三是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制订和修订预案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省内外的成功做法,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第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要明确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和运行流程,通过演练和应急实践,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要与应急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要与各专业指挥机构相协调。根据省市要求,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在县政府设立总值班室,加挂县应急办的牌子,县应急办主要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等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级应急机构的组建不是削弱现有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协调,进一步发挥现有各专业机构的作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安全、市政、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矿山建筑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

3、要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配和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要吸取过来的经验教训,做到信息报送快速、真实、准确;要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在充分利用传统主流媒体的同时,更好地运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探索建立基层信息报告员,发挥其在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宣传教育作用。要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工作,包括年度评估、单个事件评估,把应急能力评估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严格按有错无为问责制追究责任。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阵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4、要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各级和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调集和发放机制,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二是进一步完善物资、装备、技术保障制度。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解决应急处理所必需的物资、器材和装备,并建档建册,建立数据库,以备应急状态下的征集、调用。三是建立健全应急资金保障制度。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保证应急工作的经费需要。四是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应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必要的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商贸、电力、市政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煤、电、油、水、气等应急保障工作,交通、通信等部门要合理配置和调度运输、通讯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5、要狠抓应急工作的薄弱环节。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社区是信息采集的最前沿,应急处置的第一线。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的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居民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更需要加强预防;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必须高度重视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能源、运输等重点部门,是国际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更应当有完善的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

6、要切实加强应急工作组织领导。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是工作机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更新理念,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5月10日至6月10日是全省应急管理集中宣传月,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应急办的统一指挥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写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简本并对外公布,编写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手册和防灾救灾手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专业技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应急管理范文第4篇

一、传达好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这次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同志要传达好这次全区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的要求是,通过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应急管理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区政府提出的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在推进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近两年来,各有关部门、单位做了许多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无论从实际工作还是从思想认识的情况看,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一,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高度关注的大事。关于这一点,蒋区长在会上已经讲得很清楚。这次会议对公共安全形势作出了基本判断,分析了当前存在着大量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潜在的危险,必须未雨绸缪,着力推进应急机制建设,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第

二,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积极探索的新事。

在20****年抗击“****”之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迈出了很大的步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以往单一抗灾救灾转变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应急机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许多工作还正在探索、实践和完善之中,对于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会议以后,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第三,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组织实施的实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减灾,减灾也是政府的一件重要的实事。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资源整合、机构重整等多方面,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难度不小。特别是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我们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存在着部门和单位之间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缺乏沟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应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充分服务于应急管理工作。

二、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应急管理重点工作

根据省、市应急管理会议精神,当前要着重落实好三项工作:

(一)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首先是要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按照省里的要求,省、市、县(市、区)都要按要求建立应急机构,为此,各街道、镇和部门都要有抓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门力量,成立应急机构,抓好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其次是预案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要培训好三方面人员,各级领导干部、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可以借鉴上级和先进地方的做法,编写操作指南、预案简本和防灾手册,利用报刊、音像制品、远程教育网络等,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第三是预案的模拟和演练。在完成了预案编制的基础上,通过演练,完善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实战水平和联动协同能力。预案演练要制订计划,确定主题,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同时要对预案进行监管、检查和评估,动态更新。

(二)抓紧完成预案的制订和修订。今年可以说是预案落实年,同时也应该是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年。要完成各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编制工作,任务很重,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区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修订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各街道、镇要组织专门力量,抓好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在这里我明确三点,首先必须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主体。预案的编制分两条线,一条由各街道、镇的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全面地负起责任来;另一条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其次是明确应急管理的责任。应急预案制订和应急管理工作,越到基层责任越大。省政府明确各县(市、区)是关键,街道、镇是重点,应急管理要“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要做到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第三是要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时间。力争今年年底50%的社区、村、企业和学校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到2008年年底全面建成全区应急预案体系。

(三)扎实推进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努力创新。基层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复杂多变、直接尖锐、不容回避,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应急管理的内在规律,我们要潜心去研究和把握,努力改进处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把握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是保证。街道、镇要切实负责,认真落实预防和应对措施,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切实引起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2、改进作风、重心下移是关键。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决定》,要求树立五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其中一个就是面向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3、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是前提。基层是突发事件防范工作的第一关口,只有加强基层隐患排查,做到关口前移,才能真正实现总体上的预防预警。基层组织和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应急管理融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真正担负起日常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准备,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结合。

应急管理范文第5篇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今后几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轨道,建设和谐*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52号)精神,落实省人民政府《印发*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府〔**〕16号)要求,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和法制、科技,把应急管理水平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和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从**年起,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期间,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一案三制”建设

以《*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统领,以“一案三制”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着力进行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一)编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依据《“*”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编制、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做好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府〔**〕16号文的要求,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力争到**年底,全省建立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单位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省人民政府是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省有关部门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省政府应急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补不足”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当好参谋助手。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要根据*府〔**〕16号文要求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要加强各地、各有关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四)完善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积极、主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布后的贯彻实施准备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进一步加强“一网五库”建设

“一网五库”建设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把“一网五库”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推进,动态管理。

(一)加快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建设。

无障碍联通是提高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效性的关键环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在**年10月底前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并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资料。

(二)加快救援专业队伍库建设。

救援专业队伍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能否及时调遣,直接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处置。要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各类救援专业队伍的主管单位、分布情况、队伍规模等,逐一建档,适时组织综合培训和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加快救援物资库建设。

要分类、逐一摸清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情况,掌握相关救援物资的生产能力,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确保应急物资发挥最大效应。

(四)加快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

坚持“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有利于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参照省政府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的做法,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专家库。

(五)加快应急管理法规库建设。

按类别、分层次收集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准确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六)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库建设。

认真收集、整理**年以来发生的与本地、本单位相关的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案例,为今后处置类似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借鉴。每一案例要包括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处置过程、主要经验、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等相关内容,必要时增加专家的意见。

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工作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推进源头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

(一)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

开展风险隐患普查是预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关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并做到边查边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普查全过程;要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以及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普查,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各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加强对重点隐患,特别是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和危险品仓库、“城中村”以及“多合一”建筑等的监管力度,落实监管人员责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强化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府办〔**〕71号)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轻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和突发公共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办发〔**〕3号)要求,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各地、各有关单位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网络查询,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聘请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三)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制订应急管理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要积极开展对各地、各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争取到**年底完成县级以上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轮训。加强对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四)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

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通过建立网站、编写应急宣传手册等途径,全面普及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及时有关信息,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必要人员,完善监管手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五、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衡量政府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面对繁重、艰巨的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现有专业信息与指挥系统基础上,加快建设省、市两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争取在**年底前与国务院综合应急平台互通互联,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健全信息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设适用的应急平台,与地级以上市应急平台互通互联。

(二)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充分发挥、武警、公安、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

(三)加强应急资源管理。

建立省、市和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加强检查,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省重要物资储备库。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各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形成以省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市、县两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及时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及时做好为受影响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对事故现场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恢复受影响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的原则。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监督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抓好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必需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年至三年时间,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一)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县级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要成立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乡级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的组织实施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其办事机构可以在强化现有相关机构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组建,承担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基层群众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责任。

(二)基层单位主动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乡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并充分发挥城镇应急救援力量的辐射作用;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

七、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因地制宜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要积极探索、及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根据*府〔**〕16号文要求,省财政部门通过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支持应急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设立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健全省、市、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完善补偿机制。

进一步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资源征收、征用、调用、销毁的补偿机制,调动各方共同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助或政策支持等机制,尽快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各种影响,确保社会稳定。

(三)落实经济保障政策。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提前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发挥防灾防损作用,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保险服务。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捐赠。鼓励通过投保商业保险,组织群众参加互助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公众保障水平。

(四)重视科技开发工作。

落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通过政府科技计划、基金等,对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给予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开发,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预防、应急处置等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提高我省公共安全科技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应急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力开发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扶持一批在公共安全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实现成套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的突破,增强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五)发挥区域合作与交流作用。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平台,参照成立珠江流域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做法,加强省(区、市)之间应急管理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港澳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密切跟踪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开展重大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组织国际交流和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八、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

应急管理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加强配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要多方联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府〔**〕16号文要求,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强化其职能。各级政府要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实施规划相关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保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构建新型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军地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和谐局面。

(三)深化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

应急管理范文第6篇

一、基本情况

(一)认真传达贯彻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2008年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区切实按照上级会议精神,并结合玉政办发[2008]84号文件要求,迅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及时向各镇和有关部门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把各镇、各部门的思想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在全区部署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培训和风险隐患调查、应急资源普查、编制应急预案等有关工作。二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企业、农村为重点,利用标语、宣传专栏、会议等各种形式,面向基层广泛宣传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自觉性和自救、互救能力及法律意识。三是指导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部门职责,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四是结合实际,抓好当前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联系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编制和风险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

(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一是制定下发工作预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我区制定和完善各相关工作预案,明确区管委是本区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管委主任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各镇人民政府是本镇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本镇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成立了区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区管委办公室),拨款20万多元用于应急专用。二是全面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认真执行区党政领导维稳值班带班责任制,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能及时报送,今年内没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行为。

(三)积极编制完善应急预案。以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为重点,指导各镇、各部门做好各级、各类预案的对接,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和加强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提升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全区完成专项应急预案46个,部门应急预案16个,学校预案120个,村级应急预案116个,修改完善应急预案15个,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意识。为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我区定期组织消防、林业、农业、渔牧兽医等部门按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以达到应急工作人员人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四)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为保证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完备、实用、高效,我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开展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以保障基本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食品、药品、衣物、蚊帐、饮用水等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对各类应急资源物资储备不足的,要求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保证应急救援需要。此外以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为重点,组织各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进行分工,分解任务,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培训薄弱,快速反应能力亟待提高。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用于应急救援的更少,技术装备落后陈旧。三是风险隐患排查不全面、整改不彻底、监管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突出问题。四是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科技研究应用还不够广泛深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培训,加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自觉性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二是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调整配强应急管理人员,保障应急管理机构的正常、快速、高效运转。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坚持“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消防等骨干队伍为主体,加强专业队伍培养和建设工作,建设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能管用的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同时,将根据需要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做好各级、各类预案的对接,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开展。

五是加快预案编制完善工作。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认真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预案,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使全区形成协同一致的应急工作体系。

六是进一步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储备工作。认真总结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在做好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修订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做好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的普查工作,完善应急工作程序。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应急管理范文第7篇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市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市委书记、市长马光明同志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指示和安排,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我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嘉峪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在控制疾病流行、处置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应急机制。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建设,认真组织应急演练,有序开展应急宣传,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市应急委员会和18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明确了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的职责。二是以制定总体应急预案为龙头,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修订了《嘉峪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3个专业应急预案,建立了信息报告、物资资金保障、预案后评估等制度和预案启动、预案演练、预测预防等机制。三是创造条件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去年,酒钢公司围绕安全生产,进行了煤气管道泄露爆炸、炼铁炉爆炸等突发事件演练;市环保局进行了危险化学品泄露突发环境事件演练;市公安消防支队在人民商城进行了重特大火灾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总的来说,我市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配套科学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一些常见灾害、易发事件、多发事故的处置都编制了相应的预案,队伍和装备配置基本到位。110、119、122等多台合一,实现了资源整合、互补。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在实际应对各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防范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卫生、农林等部门加强监测,严防重特大传染病的发生;在处置事故灾害方面,安监部门及时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为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各部门立足预防,落实措施,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预防社会安全事故方面,公安等部门针对每一项重大活动都制定了相关预案,加强安全保障,确保了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市的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的应急机构还不健全、运转不顺畅、职责不明确,应急运行机制和工作责任制不落实,少数单位领导存在着侥幸心理。二是预案体系建设不牢靠。部分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有的停留在文字上。一些预案未经演练和检验,存在着准备措施不充分、操作规程不完善、应急队伍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规范和完善。三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有的部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分析工作重视不够,危险源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信息不灵,难以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现象仍然存在。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完善,多头指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有的部门应急资源的家底还不清晰,物资能源保障的能力建设有待于强化,有的部门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较差,一旦发生灾害,必然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五是预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方面还没有走上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群众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比较缺乏,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违章操作、缺乏安全措施等现象。

二、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任务作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这两年,我省召开了两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徐守盛省长和陆武成副省长在两次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保障公共安全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我市的情况看,突发公共事件仍处于高发期。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给我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强,各种食品中毒和流行性传染病仍时有发生;各类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火灾等事故较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就是一种不和谐因素;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是和谐社会。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建立健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政府工作来说,就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行政能力包括了应急能力,特别是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我们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就无法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政府的责任重于泰山。应急就是“应”人民群众之“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是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打造“平安嘉峪关”的内在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除了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要有公共安全作为保障。要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就要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全力打造“平安嘉峪关”。可以说,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

三、扎实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根据全省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中要着重抓好七项工作。

第一项是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推动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案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我市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预案分为全市性的总体应急预案、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镇街的应急预案、重点企事业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等六种,总体应急预案由市应急办编写,其他各类预案由相关部门、单位编写。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各部门、镇街、村(社区)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所谓“横”,就是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有人管,都要制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可或缺。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细化。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各有关部门、镇街要充分认识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工作。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总结和汲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有效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各类预案要明确应急工作的主体和职责,明确应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注意上下左右的呼应和衔接,做到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镇街、军地、驻嘉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

第二项是统一领导,整体推进,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坚持统一领导,整体推进,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明确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人员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展开救援工作。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注重专群结合,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部队和预备役民兵等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确保应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推进专业组织和群众组织、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一个联动协调的应急网络。要加强应急队伍的演练、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人员专业技能。

第三项是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加强应急工作的运行机制。预防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要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加强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工作,信息报送要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建立相关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好各类宣传载体在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基本原则,各部门、单位不仅要落实好自己负责的各类预案,还要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今年计划安排2次预案演练,在5月下旬进行宾馆重特大火灾事故预案演练,通过演练,锻炼各级指挥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提高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增强公安和企业消防队伍的灭火作战能力,进一步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和灾后善后工作措施。在6月上旬进行公共场所重特大事故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公共场所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保障在我市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及庆典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四项是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场所、技术系统和设施,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部门要积极改善应急处置的技术水平和设施、装备,提高应急工作的有效性。要在摸清现有各类应急装备“底子”的情况下,采取“联建”等方式,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装备建设。要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须的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相关物资的调集和发放机制,以便及时、有序提供应急基本生活保障。5月下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应急物资技术装备情况的调查,摸清家底。

第五项是加强基层,突出重点,狠抓应急工作的薄弱环节。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要着重加强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薄弱环节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要加强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村和社区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要针对各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可操作的预案,构建村、社区级应急组织网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郊区办、城区办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二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急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形势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我市的重点企业,特别是高危企业,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三要高度重视重要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重点部位,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做好这些重点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项是以人为本,依法规范,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以人为本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依法规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依法规范,尽量做到依法处置,防止。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任务,优先采取人员避险措施,有效开展人员抢险活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少危害。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将预案制定等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职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加紧出台相关规章制度,逐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七项是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应急预案能不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需要部门和公众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要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能力。要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课程,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要将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对外公布;编写市民防灾救灾手册,免费发放,提高市民自救能力;开辟应急情景模拟和应急知识展览;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应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应急管理;应急能力;文献综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116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236- 04

2003年在我国大面积爆发的SARS事件,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使得应急管理这一领域开始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已经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其进行梳理、综述,并进行一定分析。

1 应急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并未有统一,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定义,对其进行梳理如下。在这其中,从政府角度来定义应急管理是研究的热点。

1.1 应急管理概念

多数学者将应急管理定义为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童书元对应急管理的界定是,应急管理就是围绕突发事件展开的预防、处置、恢复重建的管理行为,有效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陈静和周峰认为应急管理就是组织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1.2 政府应急管理概念

在现有研究成果中,政府应急管理和公共应急管理是两个经常被提起的概念。刘霞和严晓认为,应急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讲,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突发事件的减缓、准备、响应及恢复四个时序阶段中,国家和政府针对各个阶段特征,协调各种物资、资金、人力、信息和制度等资源,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活动。狭义上主要指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阶段,对所需的物资、资金、人力、信息和制度等资源,实施以追求效益、效果、效率、公平为目标的动态管理活动。

吴进认为公共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方面进行的公共系统管理。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认为城市应急管理主要包括预防、准备、反应和救治、恢复,其中核心是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救治各种城市灾害和突发事件。

巫广永认为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危机,最大程度消除社会影响,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基层政府应急管理,是指县(区)以下的镇(乡)级基层政府,所组织进行的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过程。

赵菊认为应急管理是指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组织机构为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有时甚至是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击和巨大损害,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实施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的过程。

综上,政府应急管理主要指的是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动态管理过程。

2 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实践研究

政府应急管理中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是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着重从基层应急管理方面进行梳理。

2.1 基层组织应急能力重要性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社区方面,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已有学者从信息搜集与传递及时、救灾行动迅速灵活、应急供应渠道灵活、全面关注弱势群体、灾后群众心理辅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刘万振和陈兴立认为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对于“平安重庆”建设、“和谐重庆”构建、确保重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在西部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2.2 基层组织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

现在政府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不是很重视,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育公众应急能力上。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应急过程中不能及时自救互救,损失严重,后期救治成本高昂。

目前,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存在职能定位不明、应急管理工作缺位和应急管理执行力乏力等三大问题。在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实践中,存在着民众忧患意识薄弱、政府人员时间理念缺乏、责任意识不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和应急动员能力不足等问题。另外,社区应急管理存在自身管理体制不顺、自治建设薄弱和外部支持不够等问题。

2.3 基层组织应急能力建设途径

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通过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领导靠前指挥、果断决策、及时公开信息、建立政策性巨灾风险保障机制等方式切实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应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加强预警预防,应急保障和联动指挥三大体系建设。许多来自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者认为应把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到国家应急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以强化基层抗风险能力建设为重点,在政策法规、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基础设施培训等方面给予加强和保障。具体可以通过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设、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的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的建设、加快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对此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应急管理范文第9篇

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在强化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建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制。而应急管理体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和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关键在领导,关键是要有机构、有人员。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定要把应急管理作为“保建设、重民生、促和谐”重要工作摆上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

放在乡镇、村屯、社区、学校和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一是要抓好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编制新预案的重点要放在基层。年内要全部编制完毕,实现全覆盖,使预案体系更加完善。二是要抓好预案修订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对相关预案特别是有些内容条款已经过时或不适应当前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的预案要进行及时的修订,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凡没有演练过的应急预案年内要进行演练。二是要对应急演练情况实行通报制。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应急演练方面:一是要加大应急预案演练力度。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将应急演练计划和规模较大的演练方案、脚本及演练的评估情况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将在年中、年末对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演练情况进行全市通报(没上报的未纳入应急办统计的视为未演练)三是要加强对应急演练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有效推动市本单位、本部门应急演练的深入开展。

三、切实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探索建立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评估、预警、整改的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工作,一是要加大重大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和整治力度。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尽快消除各类隐患,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评估、预警、整改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切实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要认真做好应急信息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及时预警信息。三是要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特别是各专项指挥部,要重点研究和健全突发事件信息通报、联动反应、统一协调、综合处置等机制,提升应急反应和处置效率。四是要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协助政府领导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同时,要认真做好建国6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应急安全工作。

四、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明确工作规则、流程和要求等,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应急值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工作制度。使应急值守体系更加健全,全天候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更加完善。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信息报送系统,确保信息报送时效性。对应急信息报送的类别、标准、时限、方式、要求、责任、纪律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应急信息报送快速、准确、及时。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市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敏感突发事件必须在0.5小时以内报市应急办,各省州直部门在向省州主管部门报告时要先向市应急办报告,至少是同时报告,信息倒流现象要杜绝。三是认真抓好应急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应急信息联络员管理制度,加强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扩大规模,完善网络,提升要求和素质,重点向基层一线延伸,做到基层一线都要有应急信息联络员。

五、扎实推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组织领导体制、指挥调度机制、储备管理体系、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同时,一是加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按照实事求是适度超前、储备适量、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要抓紧组织编制应急资源手册和信息数据库建设,摸清家底,动态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首位,切实提升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确保这支队伍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三是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步伐。把公园、广场、游园等公共场所开辟为应急避难场所,明确疏散路线和标识。

六、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工作

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将年的月、月定为全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月,一是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政策法规、常识知识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都要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造声势,扩大影响,使应急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的应急安全意识。凡没有行动的部门,年底考评时要扣分并通报。二是要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原则,全面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计划中。

七、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范文第10篇

(一)健全各级应急管理体制。市直部门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责任,充实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县区在年底前配齐配强应急办工作人员,理顺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应急管理工作关系。

(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围绕“一案三制”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预案体系。

(三)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预案涉及部门要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方案,报专项预案管理部门备案。需要修订的市级专项预案于6月底前修订完毕。县区也要组织各专项预案管理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搞好预案演练工作。市直各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年内各县区至少组织1次较大规模的应急演练。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五)加快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市级一线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合成演练,提高其遂行任务的能力。各县区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改进现有救援队伍和民兵应急分队的装备,加强培训,提高救援能力。依托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等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月底前每个乡镇(街道)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工作。指导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

(六)调整充实市、县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对原有市级应急救援专家组进行调整和充实。

(七)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培训工作。落实“应急志愿者”招募计划。招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为应急救援提供志愿服务保障。

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八)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上半年开展一次全市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制定防范措施,进行专项整治。规范危险源管理,建立危险源和危险区域突发事件风险数据库,并绘制市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分布图,提升灾害风险动态监管水平。

(九)继续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年内组织1次应急资源普查。提高突发事件救援保障效率。

五、加强应急值守。

(十)加强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在岗率100%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规范紧急情况重大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应急与值班紧密结合的工作体制,县区应急办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核查事件信息,跟踪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十一)加强应急管理日常信息报送和分析研判工作。编辑应急管理工作信息专报。分析工作形势,推广先进经验,通报典型案例。加强日常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区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3篇,市直各部门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1篇,年底市应急办将进行专项通报。针对制约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提出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十二)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的监测监控。畅通预警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十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拓展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

七、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

(十四)加强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按照《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区年度内至少组织1次较大规模的上街宣传和应急管理知识竞赛。

上一篇:劳动保障范文 下一篇:国防教育论文范文